声控灯课程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自动声控灯课程设计报告

自动声控灯课程设计报告

自动声控灯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自动声控灯的基本原理,掌握声控传感器的工作机制。

2. 学生能描述自动声控灯电路的组成,包括电源、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部分。

3. 学生能够解释声控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如节能、方便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自动声控灯电路图的绘制,并进行正确的电路连接。

2.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能够组装和调试一个简单的自动声控灯装置。

3. 学生能够运用问题解决策略,对声控灯进行故障排查和性能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课程,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实践欲望。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分享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3. 学生通过学习节能环保的声控灯,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积极作用。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小学高年级科学课程,结合物理知识和实践操作,旨在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分析:高年级学生对科学现象充满好奇心,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喜欢通过动手实践来探索和学习。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结合,注重知识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2. 教学过程中,强调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教学评估以学生的动手实践成果和小组讨论表现为主要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理解声波的基本特性。

- 讲解声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话筒、声音信号放大器等。

- 分析自动声控灯电路的组成,包括电源、传感器、控制器(如比较器)、执行器(如继电器)。

2. 实践操作:- 指导学生绘制自动声控灯电路图,明确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

- 分组进行电路搭建,指导学生正确安装和连接声控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

- 组织学生进行声控灯的调试,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 教学大纲:-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介绍声音及声控传感器的基本概念,明确学习目标。

- 第二课时:讲解自动声控灯电路原理,指导学生绘制电路图。

声控灯_实验报告

声控灯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声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2. 掌握声控电路的搭建与调试;3. 理解声控灯的工作原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二、实验原理声控灯是一种利用声音信号来控制LED灯的开关的电路。

其基本原理是:当有声音信号输入时,电路中的声音传感器会输出一个电信号,通过放大、整形等处理后,驱动LED灯亮起;当声音信号消失后,LED灯熄灭。

实验中使用的声控电路主要包括以下元件:1. 声音传感器: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2. 放大电路:放大声音传感器输出的微弱电信号;3. 整形电路:将放大后的电信号整形为矩形脉冲信号;4. 驱动电路:驱动LED灯亮起或熄灭;5. 电源电路:为整个电路提供稳定的电源。

三、实验器材1. 声音传感器:1个;2. 单片机开发板:1块;3. LED灯:1个;4. 电阻、电容、二极管等元件:若干;5. 电源:1个;6. 仿真软件:1套。

四、实验步骤1. 设计电路图: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声控电路的电路图,包括声音传感器、放大电路、整形电路、驱动电路和电源电路等。

2. 搭建电路:根据电路图,将各个元件焊接在单片机开发板上,确保连接正确无误。

3. 编写程序:使用仿真软件编写声控电路的程序,实现声音信号控制LED灯的开关。

4. 调试电路:将编写好的程序烧录到单片机中,接通电源,观察LED灯的工作情况。

如有问题,检查电路连接和程序代码,进行调试。

5. 实验结果分析:记录实验过程中LED灯的开关情况,分析声控电路的工作原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当有声音输入时,LED灯亮起;当声音消失后,LED灯熄灭。

2. 结果分析:(1)声音传感器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放大电路将微弱电信号放大,整形电路将放大后的电信号整形为矩形脉冲信号。

(2)驱动电路将矩形脉冲信号转换为LED灯的驱动信号,使LED灯亮起或熄灭。

(3)声控灯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声音信号的控制,当声音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电路输出高电平,驱动LED灯亮起;当声音强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电路输出低电平,LED灯熄灭。

走廊声控灯实验报告(3篇)

走廊声控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声控灯的构造原理,掌握声控灯的制作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科普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二、实验原理声控灯是一种利用声音控制电路通断的灯具。

其工作原理是:当声音达到一定强度时,声控传感器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从而控制电路的通断,使灯泡点亮或熄灭。

此外,声控灯通常还配备光控传感器,确保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灯泡不自动点亮。

三、实验器材1. 声控传感器2. 光控传感器3. 电池盒4. 小灯泡5. 导线6. 电线连接器7. 电池8. 灯座9. 线路板10. 螺丝刀11. 电工胶带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电池盒、声控传感器、光控传感器、小灯泡、电线连接器、电池、灯座、线路板等实验器材准备好。

2. 组装电路:按照以下步骤组装电路:a. 将电池盒的正负极与声控传感器的正负极连接;b. 将声控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光控传感器的输入端连接;c. 将光控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小灯泡的一端连接;d. 将小灯泡的另一端与电池盒的负极连接;e. 将线路板固定在灯座上,并将所有连接线固定好。

3. 测试电路:将电路组装完成后,将电池装入电池盒,观察灯泡是否能在有声音的情况下点亮。

4. 优化电路:根据实验结果,对电路进行优化,如调整电池电压、更换声控传感器等,以提高声控灯的性能。

5. 记录实验数据:记录实验过程中灯泡点亮、熄灭的时间,以及声控灯在不同环境下的工作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声控灯能在有声音的情况下点亮,说明电路连接正确,声控传感器工作正常。

2. 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声控灯不自动点亮,说明光控传感器工作正常。

3. 通过调整电池电压和更换声控传感器,可以优化声控灯的性能,使其在更远的距离和更低的声音强度下工作。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声控灯的构造原理和制作方法,掌握了声控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在设计和制作声控灯时,需要充分考虑电路的稳定性和实用性,以提高声控灯的性能和可靠性。

电路板声控灯课程设计

电路板声控灯课程设计

电路板声控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电路板声控灯的工作原理,包括声音信号的转换和放大过程。

2.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电子元件的功能,如麦克风、放大器、光敏电阻等,并能在电路板中进行正确连接和使用。

3. 学生能够解释声控灯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等基本电学概念,并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电路板声控灯的搭建和调试。

2. 学生能够运用问题解决策略,分析和解决声控灯制作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声控灯的制作任务,培养沟通和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增强环保意识,关注电子废弃物的合理处理。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改善,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强的电子技术课程,通过项目式学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对电子技术有一定的好奇心,动手能力强,喜欢探索新事物。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电子元件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电子元件基础:介绍麦克风、放大器、光敏电阻等基本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和功能,关联课本第四章第一节内容。

2. 电路原理分析:讲解声控灯电路的工作原理,包括声音信号的采集、转换、放大和灯光控制,对应课本第四章第二节。

3. 制作步骤与操作技巧:详细讲解电路板声控灯的搭建步骤,教授焊接技巧和安全操作规范,参考课本第四章实验案例。

4. 问题分析与解决:针对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结合课本第四章课后习题。

5. 团队合作与沟通: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声控灯制作,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强调合作的重要性。

声控灯的课程设计报告

声控灯的课程设计报告

声控灯的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声控灯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声音与电信号转换的基础知识。

2. 学生能描述声控灯电路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了解电路图的阅读与绘制。

3. 学生掌握声控灯的制作步骤,了解相关的电子元件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能独立完成声控灯的制作,培养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声控灯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提高探索精神和求知欲。

2.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项目,学会沟通与分享,培养合作意识。

3.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改变,培养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科技制作类课程,旨在通过声控灯的制作,使学生掌握基础电子知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课程内容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注重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1. 课程内容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注重知识的应用与实践。

2. 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提问、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以《电子技术基础》教材中“声音传感器及其应用”章节为依据,结合以下内容展开:1. 声音传感器原理:介绍声音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声音信号的采集、转换和放大过程。

2. 声控灯电路设计:讲解声控灯电路的组成部分,如麦克风、运算放大器、继电器等,分析各部分功能及相互关系。

3. 电子元件识别与应用:学习常用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了解其在声控灯电路中的作用。

4. 电路图绘制与解读:教授电路图的绘制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声控灯电路图。

5.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声控灯制作实践,包括电路搭建、调试和优化。

6. 故障分析与排除:教授学生分析声控灯制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掌握相应的排查和解决方法。

光控声控灯课程设计

光控声控灯课程设计

光控声控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控声控灯的基本原理,理解传感器的工作机制;2. 使学生了解光控声控灯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3. 帮助学生掌握电路图的识别与绘制,了解电子元件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光控声控灯的制作;2. 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电路问题;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个人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习自信心;2.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物理学科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课程设计以实践操作为主,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二、教学内容1. 光控声控灯基本原理:- 光传感器与声传感器的原理介绍;- 光控声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传感器在光控声控灯中的应用。

2. 电路元件及连接:- 常用电子元件的认识与功能介绍;- 电路图的识别与绘制;- 实际操作:连接电路,完成光控声控灯的制作。

3. 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 分析实际电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进行故障排查;-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生活应用与环保意识:- 介绍光控声控灯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引导学生关注节能环保,提高环保意识;- 分析科技发展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知识,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光控声控灯的相关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声控灯课题实验报告

声控灯课题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家居逐渐成为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必备条件。

声控灯作为一种智能家居产品,以其操作简便、节能环保等特点,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声控灯系统,了解声控灯的工作原理,掌握其设计方法和调试技巧。

二、实验目的1. 熟悉声控灯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2. 掌握声控电路的搭建和调试技巧;3.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验设备1. 声控模块(含话筒、放大器、光敏电阻等);2. 电路板;3. 电源;4. LED灯;5. 连接线;6. 万用表;7. 实验台。

四、实验原理声控灯系统主要由声控模块、电路板、电源、LED灯和连线组成。

声控模块负责接收声音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然后通过电路板进行放大、滤波等处理,最终控制LED灯的开关。

实验原理图如下:```+-------+ +-------+ +-------+| | | | | || 话筒 |----->| 放大器 |----->| 滤波器 |----->| LED灯 || | | | | |+-------+ +-------+ +-------+| || || |V V电源地```五、实验步骤1. 搭建电路:按照实验原理图,将声控模块、电路板、电源、LED灯和连线连接好。

2. 连接电源:将电源的正极连接到电路板上的电源输入端,负极连接到地。

3. 调试电路:使用万用表检测电路板上的各个节点电压,确保电路连接正确。

4. 测试声控灯:站在声控模块前方,发出声音,观察LED灯是否能够按照预期进行开关。

5. 调整参数:根据实际效果,调整电路板上的参数,如放大器增益、滤波器截止频率等,以达到最佳效果。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过程中,成功搭建了一个声控灯系统,并按照预期实现了声控功能。

以下是实验结果分析:1. 声控灯在接收到声音信号后,能够及时响应,实现LED灯的开关。

2. 通过调整电路板上的参数,可以改变声控灯的灵敏度,使其在更远的距离或更小的声音强度下也能实现开关。

声控灯实验报告

声控灯实验报告

声控灯实验报告引言声控灯是一种基于声音信号进行控制的照明设备。

它可以根据声音的大小和频率来自动调节灯光的亮度和颜色。

声控灯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家庭生活、商业场所、演艺表演等。

本实验旨在设计并实现一种简单的声控灯系统,通过感应环境中的声音信号,并根据声音信号的强弱来控制灯光的亮度。

实验材料•Arduino开发板•声音传感器•三色LED灯•杜邦线实验步骤1.连接电路将声音传感器和三色LED灯分别与Arduino开发板相连。

–将声音传感器的OUT引脚与Arduino开发板的A0引脚相连。

–将LED的红色管脚连接到Arduino开发板的9号引脚。

–将LED的绿色管脚连接到Arduino开发板的10号引脚。

–将LED的蓝色管脚连接到Arduino开发板的11号引脚。

2.编写代码使用Arduino开发环境,编写控制声控灯的代码。

代码逻辑如下:// 声控灯实验代码int soundPin = A0; // 声音传感器的信号引脚int redPin = 9; // 红色LED的引脚int greenPin = 10; // 绿色LED的引脚int bluePin = 11; // 蓝色LED的引脚void setup() {pinMode(redPin, OUTPUT);pinMode(greenPin, OUTPUT);pinMode(bluePin, OUTPUT);Serial.begin(9600);}void loop() {int sound = analogRead(soundPin); // 读取声音传感器的模拟量值Serial.println(sound); // 输出声音传感器的值if (sound > 500) { // 声音信号大于500时,灯亮analogWrite(redPin, 255); // 亮红灯analogWrite(greenPin, 255); // 亮绿灯analogWrite(bluePin, 255); // 亮蓝灯} else { // 声音信号小于等于500时,灯灭analogWrite(redPin, 0); // 灭红灯analogWrite(greenPin, 0); // 灭绿灯analogWrite(bluePin, 0); // 灭蓝灯}}以上代码通过读取声音传感器的模拟量值,并根据模拟量值控制三色LED灯的亮度,从而实现声控灯的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徽)《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书2013-2014 学年第二学期系别:电子信息工程系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班级:13级(2 )班姓名:唐巍指导教师:***************大学课程实训报告书2014 年6 月27 日目录一.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3~4二.课程设计概况 ..................................................................................4~5三.课程设计方案及内容 .................................................................... 5~11四.总结............................................................................................ 12~13参考书目 (13)一.设计的目的与意义1.1 意义从建国以来,我国的电子技术的不断地飞速发展,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工业、农业、医学、军事及日常生活等,但我国由于没有赶上前两次科技革命,经济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比较晚,仍属于发展中国家,所以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有义务肩负起振兴国家的使命。

忆往昔,1837年画家出身的莫尔斯(S.F.Morse)发明了电报,1876年,美国人贝尔(A.G.Bell)虽然不懂电学和机械,但他凭借造福人类的激情和毅力发明了电话,没有受过正规大学教育的马可尼利用赫兹的火花振荡器作为发射器,实现了无线电信号的传递……鉴于以上各种事实,同样也点燃了我决心未来成为一名电子工程师内心的火花,我认为在学习好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多实践,把所学到的知识能尽量多地转化为造福社会的生产力。

1.2 目的经过我们组四个人共同的商议,我们决定从比较简单的实验入手,设计一个声控闪光灯。

声音由麦克风拾取,LED灯能随着环境声音的强弱起伏而闪烁发光,当有声音时闪光灯发光,并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声音的大小闪光灯的亮暗发生变化,声音越大越亮。

二.课程设计概况2.1 设计任务一制作声控闪光灯。

1 理解声控闪光灯电路的工作过程。

2理解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如耦合电容决定整个电路的下限频率,了解驻极体话筒的结构和特点。

3会对声控闪光灯电路进行安装、调试和测试。

4会用万用表对驻极体话筒进行正、负极识别和质量检测。

5掌握电阻、发光二极管、三极管、驻极体话筒的插装要求与工艺。

6掌握印制电路板元器件的焊接技术。

7熟悉印制电路板的连线方法。

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

能利用模拟电电子技术课程一些基础知识制作出简单的电子器件。

三学会查找资料,包括图书、网络等渠道。

四提升我们的动手能力。

五培养我们制作报告的一些基本方法。

2.2 基本概况1.打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给出课题的设计和制作、调试过程。

2.根据技术指标要求,画出设计电路图,画出印制电路版图。

3.设计时间为一周。

4.制作PCB板。

5.人员分组,四人一组,选择同一课题的电路相同,但课程设计报告不能完全相同.三.课程设计方案及内容3.1 电路设计方案图3-1 声控闪光灯电路基本工作原理图3-2 声音波形图根据上述基本功能,设计电路图如附录1。

3.2 论证三极管VT1相当于开关,VT2起放大作用。

当无声时,VT1处于临界饱和,集电极电位低,则VT2截止,那么VL1、VL2灭,当有声音时,其信号的负半周使I CE1减小,U C1增大,VT1导通,那么VT2也进入放大状态,使VL1、VL2亮,根据声音的频率而闪烁。

3.3 仿真在仿真软件multisim中进行仿真,仿真电路图如图3-3,其中话筒用函数发生器代替,9014晶体管用2N3904代替。

仿真效果为:当函数发生器大约为0HZ时,发光二级管几乎不闪烁,用万用表测得UC1两端的电压为0.39V,示波器测量二级管两端波形几乎为一条水平线。

当函数发生器大约为100HZ以上时,发光二级管不停地闪烁,用万用表测得UC1两端的电压为0.74V(频率变化,UC1两端的电压也变化不大,如a、当话筒为100HZ 时,UC1=0.74V;b、当话筒为10000HZ时,开始UC1=0.68V,大约10秒后,最终UC1=0.74V ),用示波器测量二级管两端,两端的波形如图3-4。

因为人声音的频率为85-1100HZ ,所以当人发出声音时UC1应该等于0.74V ,VT2会导通。

图3-3 仿真电路图图3-4 二极管两端波形3.4 设计原理及功能说明静态时,使VT1处于临界饱和状态, VT2截止,LED1和LED2无电流流过皆不发光。

R1给电容话筒MIC提供偏置电流(只要选取合适的R2、R3就能使无声波信号时,VT1处于临界饱和状态,使VT2处于截止状态)。

当有声波信号时,话筒捡取室内环境中的声波信号后即转为相应的电信号,经电容C1送到VT1的基极,电信号的负半周使VT1退出饱和状态(正半周时不能使VT1 的ICQ降低),进入放大状态, VT1的集电极电压上升(VT1、VT2组成两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VT2导通,LED1和LED2点亮发光。

当输入音频信号较弱时,不足以使VT1退出饱和状态,LED1和LED2仍保持熄灭状态,只有较强信号输入时,发光二极管才点亮发光,所以,LED1和LED2能随着环境声音(如音乐、说话)信号的强弱起伏而闪烁发光。

3.5 单元电路的设计(计算与说明)3.5.1 主要1、2单元电路图分别如下:图5-1 单元1图5-2 单元25.2 无声波信号时单元1 :R1=4.7KΩ给电容话筒MIC提供偏置电流,IMIC=UCC/R1=0.64mA (5-1) R2=1MΩIBQ1=(UCC-UBE)/R2=2.3*e-06mA (5-2) R3=10KΩ使UCE1为0.2~0.4V此时VT1处于临界饱和状态,不能放大电流。

单元2:UC3=UCE1,不能使VT2导通,IBQ2几乎为零,VT2截止,灯不亮。

5.3 有声波信号时单元1:C1作用:耦合电容,隔直流,决定下限频率。

fl1=1/ [ 2π(RMIC+ri)C1 ]≈1/2πriC1 (5-3) rbe=rbb’+(1+β)26/IEQ≈11.6KΩ (5-4)ri=rbe∥R2≈11.5KΩ (5-5) 所以fl1=13.85HZ声波信号经话筒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经C1送至VT1的基极进行放大其信号负半周(正半周不能使IBQ1减小,退出饱和状态)使VT1的IBQ1减小,退出饱和状态,则ICQ1减小,UCE1增加(刚有声波时IBQ2仍≈0,UC1=UCC-I1*R3,UCE1=UC1)单元2:C2作用: 耦合电容,隔直流,决定下限频率,(当C2容抗Xc增大,fl2降低,两端压降增大,即输出电压UO下降,从而Au下降)。

同理:fl2=1/ [2π(RLED/2) C2] (5-6)RLED=1.8V/50mA=36Ω (5-7) 所以fl2≈88.46HZ综上可知下限频率fl=fl2=88.46HZ所以从而影响了低频放大倍数Ausl [Ausl=Ausm/(1-jf1/f)]UC1增加使VT2导通退出截止状态,(截止状态时IBQ2=Uc1/rbe=0.2V/11.6KΩ=17.2μA,IBQ2增加,退出截止状态。

5.4 附加内容5.4.1 放大电路放大电路又称放大器,是电子设备中的核心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对输入的信号进行放大,从而推动负载工作。

所谓放大,实质就是将直流电源的能量转化为具有一定大小且随着输入信号变化而变化的输出信号,也可以讲放大器是一个能量转换器。

放大电路分为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共基极放大电路和共集电集放大电路三种基本形式。

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如下:图5-3 共射极放大电路(双电源供电)图5-4 共射极放大电路(单电源供电)图5-5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图5-3所示为双电源供电的共射极放大电路,V是一个NPN型三极管,作用是放大电流;U是输出回路的电源,作用是为输出信号提供能量;RC是集电极负载CC电阻,作用是把电流的变化转换成电压的变化;基极电源UBB和基极偏置电阻RB的作用是为了发射结提供正向偏置电压和合适的基极电流IB;C1、C2称为隔直电容,作用是隔直流、通交流信号。

图5-4为单电压供电的共射极放大电路,只要RB远大于RC,单电源就可代替双电源的作用。

为了是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首先必须保证反射结为正向偏置,集电结为反向偏置;其次为了保证放大电路能尽可能不失真地放大交流信号,必须在静态是,三极管的各极都要有一个合适的工作电源和电流,即给放大器设置一个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5.4.2 滤波电路滤波电路常用于滤去整流输出电压中的纹波,一般由电抗元件组成,如在负载电阻两端并联电容器C,或与负载串联电感器L,以及由电容,电感组成而成的各种复式滤波电路。

由于电抗元件在电路中有储能作用,并联的电容器C在电源供给的电压升高时,能把部分能量储存起来,而当电源电压降低时,就把能量释放出来,使负载电压比较平滑,即电容C具有平波的作用;与负载串联的电感L,当电源供给的电流增加(由电源电压增加引起)时,它把能量储存起来,而当电流减小时,又把能量释放出来,使负载电流比较平滑,即电感L也有平波作用。

滤波电路形式很多,为了掌握它的分析规律,把它分为电容输入式(电容器C接在最前面)和电感输入式(电感器L接在最前面)。

前一种滤波电路多用于小功率电源中,而后一种滤波电路多用于较大功率电源中(而且当电流很大时,仅用一电感器与负载串联)。

6 硬件的制作与调试1用multisim仿真成功后,按电路图进行装配,实物图如下。

MIC:有标记一端为正极。

C1、C2:长引脚为正极。

VT1、VT2:方法a,9014中间一端为基极,有数据一方面对自己,引脚朝下,则左:发射级,右:集电极。

方法b,用万用表(指针式)测量,万用表调到欧姆档,让万用表两表笔接三极管任意两引脚,共8次,其中两次读数最大,则那两次任一端为发射级或集电极,这两次阻值小的一次,黑表笔为C,红表笔为E。

R1:4.7KΩ黄紫黑棕金,R2:1MΩ棕黑黑黄金,R3:10KΩ棕黑黑红金。

图6-1 实物图1图6-2 实物图22焊接时注意烙铁的使用方法,先使烙铁预热,一定时间后再焊接,把烙铁放在电路板的小铜片上使铜片预热,再把锡丝放在铜片上,让锡丝融化,再抽去焊锡丝,移开烙铁。

连接导线时最好使导线中间留一层绝缘皮,就不容易短路。

最后用胶棒再对电路板进行密封,以进一步防止短路现象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