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金融学课程标准

高职金融学课程标准
高职金融学课程标准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金融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

性质与任务及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金融学》是普通高职院校投资与理财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目标是让学生对金融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有比较全面的认识。该课程阐明了经济体系中货币运行的基本功能、运行方式、基本规律以及社会货币管理与调控的基本原理和政策工具。从宏观和微观金融学视角,以货币为主线,突出学生对金融学知识感性认知能力、金融问题分析能力和资金的筹集、分配、融通、运用和管理等实践应用能力。

(二)前后续课程的安排

该课程要以西方经济学、基础会计学等课程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公司理财、证券投资学等课程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对金融学的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系统掌握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货币的基本职能

(2)理解和重点掌握利率、利息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利率的划分标准及其主要分类;

(3)掌握各种基础性金融工具的概念、特征;金融市场的构成及其功能;

(4)理解并掌握掌握主要金融机构的性质、职能;

(5)掌握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表外业务、信用货币创造的原理;

(6)重点掌握中央银行的几种主要类型;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7)理解并掌握通货膨胀的效应和通货紧缩的影响、通货膨胀的衡量;

(8)掌握汇率标价法、汇率制度、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几个项目的关系、国际储备管理的基本方法;

(9)理解并掌握货币需求理论、货币层次的划分、基础货币及货币乘数的含义、货币均衡的内含及标志;

(11)掌握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货币政策工具、金融调控的原理和方法;

(12)掌握金融风险的成因、金融监管的要点。

2.能力目标

(1)分析国际国内金融体系现状及改革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3)团队合作能力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们的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

(2)提高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团队精神。

四、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设置的依据

本课程依据2014版投资理财专业(专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具有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财务、证券、银行等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软件。能够从事金融、工商等各类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要求设置。

(二)课程目标、内容制定的依据

本课程目标、内容制定依据2014版投资理财专业(专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关知识目标的要求设置,该要求是系统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练掌握财务、证券、银行等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软件。

(三)课程目标实现的途径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际性相结合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较紧密,所以本课程的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课堂讲解和实训相结合,教师讲解和学生自学相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一)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金融学导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金融的基本概念及特征;理解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了解金融学的研究内容与发展概况。

教学内容:

1. 金融的内涵与特征

2. 金融的功能

3. 金融学的研究内容

重点:金融的内涵与特征

难点: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

教学建议:可采取课堂讲授、启发教学等方法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货币形式的演化;理解货币的本质;理解货币的职能,重点掌握货币职能的特点;了解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

1. 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2.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3. 货币制度

重点:货币职能的特点与作用

难点:货币的本质、货币制度演变及其原因

教学建议:可采取课堂讲授、启发教学等方法

第三章金融工具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信用的本质与特点;掌握信用的形式;掌握金融工具划分标准及主要分类;掌握利率的种类及相应的利息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1. 信用形式及其经济功能

2. 金融工具划分标准及主要分类

3. 利率及其种类

4. 利息的计算方法

重点:理解信用的含义;掌握信用的概念与形式、信用工具的特征与种类;掌握利率含义及种类;熟悉利率水平的确定、利率的功能;了解利息与利率的基本知识。

难点:信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建议:本章可采取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习题练习等方法结合理论内容,进行讲解。

第四章金融市场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金融市场的构成及功能;掌握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特点;掌握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构成与特点;掌握市场管理的原则、管理机构和手段;了解期货市场、期权市场与黄金市场的构成与特点。

教学内容:

1. 金融市场概述

2. 货币市场

3. 资本市场

4. 国际金融市场

5. 金融市场管理

重点:金融市场的构成及其功能。

难点: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构成及特点。

教学建议:课堂讲授为主,并结合现实举例说明不同金融市场的金融工具的特征。

第五章金融机构体系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金融机构的构成与分类;熟悉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体系;熟悉国际金融机构体系及国际金融机构;了解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教学内容:

1. 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

2. 非银行金融机构

3. 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4. 国际金融机构体系

重点:主要金融机构的性质、职能。

难点:中国现行的金融机构体系。

教学建议:课堂讲授为主,并结合我国金融体系现状。

第六章商业银行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商业银行的性质与基本职能;了解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熟悉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与资产业务;理解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理解商业银行业务的信用创造;了解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能够对商业银行的运作进行系统的分析。

教学内容:

1.商业银行的概述

2.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

3.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4. 商业银行的信用货币创造

5. 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

重点: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表外业务、信用货币创造的原理。

难点:在实际中如何做到各业务内容的优势互补;如何做好资产负债管理。

教学建议:本章可采取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习题练习等方法结合理论内容,进行讲解。

第七章中央银行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央银行产生的制度类型;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理解中央银行在金融监管中的独立地位;理解中央银行的组织形式与主要业务。

教学内容:

1. 中央银行概述

2. 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3. 中央银行的业务

4. 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

重点:中央银行的几种主要类型;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难点: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

教学建议:本章可采取课堂讲授、习题练习等方法结合理论内容,进行讲解。

第八章国际金融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外汇的含义和种类,掌握汇率的种类和标价方法;掌握国际收支的概念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及各项目的关系;了解国际储备的构成。

教学内容:

1. 外汇的分类与交易

2. 汇率的标价方法与类型

3.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4. 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5. 国际储备的构成

重点:汇率标价法、汇率制度、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几个项目的关系、国际储备管理的基本方法。

难点: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国际收支失衡与调节。

教学建议:本章可采取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习题练习等方法结合理论内容,进行讲解。

第九章货币供求与失衡

教学目的与要求:认识并理解各种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了解货币供给、货币供给量的含义;了解货币供求均衡的含义及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了解货币失衡的含义和原因;理解并掌握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间的关系;理解并掌握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间的关系;了解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之间的关系;能够对现实经济中的货币失衡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教学内容:

1. 货币需求

2. 货币供给

3. 货币均衡

重点:货币需求理论、货币层次的划分、基础货币及货币乘数的含义、货币均衡的内含及标志。

难点: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货币均衡的实现条件与机制。

教学建议:本章可采取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习题练习等方法结合理论内容,进行讲解。

第十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并掌握通货膨胀的概念和类型;理解通货膨胀的成因、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和治理措;了解并掌握通货紧缩的概念和类型;理解通货紧缩的成因、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和治理措施;掌握通货膨胀率的测算;能够对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教学内容:

1. 通货膨胀概述

2.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及治理对策

3. 通货紧缩概述

4. 通货紧缩的经济效应及治理对策

重点:通货膨胀的成因、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和治理措。

难点:通货紧缩的成因、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和治理措施。

教学建议:本章可采取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习题练习等方法结合理论内容,进行讲解。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金融宏观调控与货币政策的含义与特征;重点掌握货币政策的目标及目标间相互关系;重点掌握货币政策工具;掌握金融调控的原理和方法;了解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货币政策的效应。

教学内容:

1. 货币政策概述

2. 货币政策目标

3. 货币政策工具

4.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5. 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政策的配合

重点: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货币政策工具、金融调控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货币政策的效应;中国人民银行实施宏观调控的过程及政策效果。

教学建议:课堂讲授并结合时事热点。

第十二章互联网金融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形式及特点;理解互联网金融的运行原理;了解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及监管方式。

教学内容:

1.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形式

2. 互联网金融风险

重点:金融风险的类型及其成因;金融监管的模式与内容。

难点: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

教学建议:课堂讲授。

第十三章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金融创新,熟悉金融创新方式;了解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的含义;理解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掌握金融监管的目标、原则和内容;理解金融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内容:

1. 金融创新

2. 金融风险及监管

重点:金融风险的类型及其成因;金融监管的模式与内容。

难点: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

教学建议:课堂讲授。

(二)实验(实训)教学内容

实验(实训)项目(一)利息与利率(4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

2.项目性质: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掌握单利与复利、现值与终值的计算方法。

4.仪器设备要求:习题资料

5.实验考核方法:实例分析

实验(实训)项目(二)商业银行(4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

2.项目性质: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掌握银行货币创造能力的影响因素。

4.仪器设备要求:习题资料

5.实验考核方法:实例分析、测验

实验(实训)项目(三)国际金融(4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

2.项目性质: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掌握外汇交易中汇率的分类及套算方法。

4.仪器设备要求:习题资料

5.实验考核方法:实例分析、测验

实验(实训)项目(四)互联网金融(4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

2.项目性质: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掌握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4.仪器设备要求:相关软件

5.实验考核方法:软件操作效果

六、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模式

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

(二)教学方法

主要是综合运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内练习和课后练习等方法组织教学。

(三)教学手段

板书,最好加入多媒体教学

七、考核与评价

(一)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投资与理财的专业基础课,采取的考核方式是期末考查+过程考核+实训成绩的考核方式。

(二)成绩构成

过程考核成绩(30%)+期末考查成绩(60%)+实训成绩(10%)。

八、课程教学资源

(一)教材选用建议

1.建议选用近三年的教材。

2.建议选用实践内容丰富的教材。

3.建议选用能体现学科前沿的教材。

如:[1]盖锐.《金融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鲍静海.《金融学》.科学出版社.2012

(二)教材编写建议

教材的编写要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应根据课程特点,考虑专科教学的性质,适应学生认知水平,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三)参考书目

[1]卞志村着《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博迪着《金融学》,中国人民出版社,

[3]黄达着《货币银行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九、附录

(一)编制依据

本课程标准依据2014年投资与理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而成。

(二)课程标准审批

编写教师:编写日期

教研室审批:审批日期

院(部)审批:审批日期

备注:无实验的课程在“五、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中须撰写(一)(三);有课内实验的课程,须撰写(一)(二)(三);实验课须撰写(二)(三)。

《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

《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使用)第一部分课程描述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经济学基础》是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财经管理类课程的必须知识储备,也是学生认识社会经济问题的必备知识准备。该课程的基本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合理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了解经济中的各种现象、关系和规律,对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建立起经济学的基本思维框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使学生具备应职岗位所必须的基本经济理论知识和解决相关经济问题的能力,为相关的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学习和将来卓有成效地开展经济调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注意渗透政治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数理逻辑思维能力,经济问题与现象的实证分析能力,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培养。 1、知识目标(1)能够清晰描述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研究内容。(2)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经济学专业术语和基本原理。(3)能够运用专业知识理解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经济现象,对简单经济学现象做出正确分析和预测。(4)能够基本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相关内容。

2、职业技能目标(1)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学好与运用财经管理类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2)能够根据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对市场供求发展趋势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3)具备能够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数理逻辑思维方法以及实证分析方法分析解决社会经济现象和具体问题。 3、素质目标(1)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2)指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3)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比较宽,具备经济分析与预测能力。(4)具有一定的经济论文、报告等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课程主要内容《经济学基础》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厂商和市场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科学以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为对象;以资源的合理配置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价格理论为中心理论;以个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宏观经济研究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中充分利用经济资源的科学—以国民经济整体的运行为对象;以资源的充分利用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收入理论为中心理论;以总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为市场失灵、政府有效。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内容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与基本问题,具有理论性强、实用性强、学术观点多、内容变动快等特点。 四、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将理论分析与应用相结合;通过实

金融学期末考试试题

金融学期末考试试题

金融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 1.资本与金融项目:反映的是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的流动,包括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 2.贮藏手段:当货币由于种种原因而推出流通领域,被持有者当做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起来。这时,货币就发挥着贮藏手段的职能。贮藏手段是在价值尺度和流通尺度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 3.证券交易所:是专门的、有组织的证券买卖集中交易的场所 4.出口信贷:出口信贷是出口国为支持和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通过提供利息补贴和信贷担保的方式,鼓励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的中长期信贷。 5.浮动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利率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调整的利率。 二、判断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每小题1分,共10分。答对给分,答错扣分,不答不给分) 1.经济发展的商品化是货币化的前提与基础,但商品化不一定等于货币化。( √ ) 2.商业票据不能作为信用货币的形式。 (× ) 3.格雷欣法则是在金银平行本位制中发生作用的。 ( × ) 4.当市场利率上升时,证券行市也上升。 (× ) 5.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区别于商业银行的根本标志。 ( √) 6.银行和保险业务收支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属于资本项目。 (× ) 7.现金漏损与贷款余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 ( × ) 8.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 × ) 9.基准利率一般属于长期利率。 ( × ) 10.通知放款是商业银行之间的短期资金拆借。 (√)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是( D ) A.汇丰银行 B.花旗银行

【商业银行信贷实务】课程标准

银行信贷实务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银行信贷实务 课程编号:1300023Z 课程类别:职业能力核心课程 适用专业:金融管理与实务 学时:72 学分:4 一、课程的性质 “银行信贷实务”是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职业专门能力课程,以实践技能训练和仿真模拟实训为特色,是一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课程与工作相结合、教室与实训室相结合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培养起着主要支撑与促进作用。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会将以往所学的《金融学基础》、《商业银行业务》、《财务会计基础》、《财务报表分析》、《管理学基础》等专业课程的知识进一步应用到本课程实战实训中,切实提升动手能力和岗位技能,为后续定岗实习做好充分准备。 二、设计思路 信贷业务是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是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方向。通过多次深入建设银行番禺支行、发展银行番禺支行、中国农业银行沙湾支行、浦东发展银行五羊支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调研,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来校指导、向银行一线工作人员了解工作任务与工作流程、毕业生反馈交流等形式,在对信贷业务实际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及多次专业论证的基础上,确定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是商业银行信贷客户经理、产品经理、国际业务部门(单证)中心操作人员、柜员等一线工作岗位. 通过对上述岗位职责的归纳整理,确定本课程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学生熟练掌握银行信贷工作中受理申请、贷款调查、贷款发放以及贷后管理等各步骤的工作容、操作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知道实际银行信贷岗位在何时该完成何工作,以及如何完成这些工作,具备基本的上岗能力,为毕业后实现零距离就业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容,是根据工作过程,对信贷业务工作涉及到的繁杂容进行筛选和重新排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构建。同时按照知识、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设计相关理论知识部分,作为实践教学的一种辅助。具体包括:信贷业务从业基础、信用分析、公司信贷业务操作、个人信贷业务操作、票据业务操作、国际信贷业务操作、信贷担保业务操作、信贷风险管理操作八个工作项目。每个工作项目下又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划分为若干模块,模块下又设计了具体的操作步骤、程序和方法,构建了集理论、方法、实践操作为一体的教学容体系。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采取校企合作、教学做一体,教室、校实训室、校外实习基地,乃至整个社会都融为一个“大课堂”,突出职业核心能力训练,按照完成工作任务过程

金融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西华大学课程考试(考查)试题卷( B 卷) 试卷编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12分。) 1.商业银行最早萌芽于17世纪末叶设立的() A. 瑞典国家银行 B. 英格兰银行 C.法兰西银行 D.德国国家银行2.按我国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准货币指() A. 流通中的现金 B. 活期性质存款 C. M2-M1 D.储蓄存款 3.商业汇票签发后,必须经过债务人的认可和承认,即债务人签字、划押、盖章的过程,这一行为称为() A.背书 B.承兑 C.贴现 D.转让 4.在商品的赊买赊卖过程中,货币发挥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交易媒介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E.世界货币 5.2月10 日,美元兑日元的报价为 103.00美元=100.00日元 2月15 日,美元兑日元的报价为 101.00美元=100.00日元。则贬值的货币是()B. 日元 C.美元和日元 A.美元 D.不能确定。6.商业银行开展的代理保险业务属于()A. 中间业务 B.表外业务 C. 资产业务 D. 负债业务 )7.商业银行开展的贷款承诺业务属于( A. 中间业务 C. B.D. 负债业务表外业务资产业务8.中央银行从商业银行收购外汇或黄金,意味着() A.基础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等额增加,货币供应量多倍扩张 B.基础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等额增加,货币供应量等额扩张 C.基础货币流入中央银行,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等额减少,货币供应量多倍收缩 D.基础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多倍增加,货币供应量多倍扩张 )分,共16分。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每小题21.人民币符合以下特点() A. 是信用货币 B.起一般等价物作用 C.是我国唯一合法流通的货币 D.是典型的国家货币 E.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 2.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有() A. 准备金 B. 应收现金 C.存款 D.同业存款 E.贷款 F.证券 3.银行保持超额准备金的目的是() A. 保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B. 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 C.用于银行间票据交换差额的清算 D.应付不可预料的现金提取 E.等待有利的贷款或投资机会 4.在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央银行“政府的银行”职能的内容是()。 A. 充当最后贷款人 B. 代理国库 C.监督和管理全国的商业银行 D.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E.作为全国票据清算中心,实现商业银行之间的票据清算 5.商业银行经营的原则包括()。

金融基础课程标准

《金融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制定依据 本标准依据《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金融学》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金融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是国家教委规定的院校财经及管理类专业必修课程;是教育部确定的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它在整个财经类课程中处于核心地位,为财经类各专业学生准备经济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以后学习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是我院金融专业和会计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货币供求均衡、货币政策等方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系统的掌握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重点掌握货币的职能、货币制度、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货币政策;信用、信用形式以及信用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利率和利息;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以及金融机构的构成等问题,掌握存款货币银行的性质、职能和业务经营、掌握中央银行的职能、熟悉我国货币金融政策、金融体制改革的进展等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有关金融工作问题的能力。课程的难点是如何将抽象的金融知识与表象化的经济问题结合、深奥的金融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知识与基础理论,并能用相关的理论解读现实的经济现象和金融现象,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分析简单的经济金融问题,进而站在高度分析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和微观金融活动,为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

金融学期末复习重点名词解释

第一章 1.货币的职能:P3~5 2.价值尺度:即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所发挥的职能。这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即货币商品流通的媒介时所发挥的职能。(用现实上的货币) 贮藏手段:即货币退出流通,被当作财富保存时所发挥的职能。(人民币没有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即货币作为价值独立形态单方面转移时行使的职能。 世界货币:即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上述五大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并随着商品交易的发展,其功能和相互关系也有所变化。 2.信用货币P10:信用货币本身的价值低于货币价值,且不代表任何金属货币,它只是一种信用凭证,主要依靠银行信用的和政府信用而流通。由于信用货币属于银行和政府的负债,因而又称之为负债货币。 信用货币的主要类型: 辅币。主要担任小额或零星交易中的媒介手段。 现钞。主要承担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手段。 银行存款。经济交易中最主要的支付手段。 电子货币。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采用电子数据形式实现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功能的货币形式。如信用卡、贮值卡、电子钱包等,以及利用自动柜员机、电话银行和电脑网络银行等电子支付系统使用的货币。它是信用货币发展到信息时代高级阶段的产物。 3.货币制度P12: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所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 (1)银本位制 ①概念:以白银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金属货币制度。 ②类型:银两本位制(中国)与银币本位制(欧洲)。 ③崩溃原因:⑴世界白银价格剧烈波动,币值不稳定。 ⑵银币体重价低不适合用于巨额支付。 ⑶白银质地易于磨损。 (2)金银复本位制 ①概念:国家法律规定的以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币,均可自由铸造,自由输出、输入的货币制度。 ②类型:平行本位制与双本位制。 (3)金本位制 ①概念: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②形式: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融学期末试题a及答案

金融学期末试题a及答案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韶关学院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期末考试试卷(A 卷) 年级 __ _ _ 专业 __ ___ 班级 _ _ 学号 姓名 ____ ___ 注:1、共120分钟,总分100分 。 2、此试卷适用专业: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一、 单项选择 题:(下 列各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将你选 定的答案编号填入每题的答案栏中。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 )。 A 、普通商品 B 、特殊商品 C 、一般等价物 D 、特殊等价物 2、一直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是( )。 A 、银行信用 B 、国家信用 C 、消费信用 D 、民间信用 3、目前,我国实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 ) A 、固定汇率制 B 、弹性汇率制 C 、钉住汇率制 D 、管理浮动汇率制 4、如果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明显的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已经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那么该笔贷款属于五级分类法中的:( ) A 、关注 B 、次级 C 、可疑 D 、损失 5、现金漏损率越高,则存款货币创造乘数:( ) A 、越大 B 、越小 C 、不变 D 、不一定 6、我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 )。 A 、充分就业 B 、币值稳定 C 、经济增长 D 、国际收支平衡 7、某公司获得银行贷款100万元,年利率6%,期限为3年,按年计息,复利计算,则到期后应偿还银行本息共为:( ) A 、11.91万 B 、119.1万 C 、118万 D 、11.8万 8、在采用直接标价的前提下,如果需要比原来更少的本币就能兑换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这表明:( ) A 、本币币值上升,外币币值下降,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上升 B 、本币币值下降,外币币值上升,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上升

金融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汇总

金融学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货币概述 1.马克思运用抽象的逻辑分析法和具体的历史分析法揭示了货币之谜:①②③P9 2.货币形态及其功能的演变P10 3.货币量的层次划分,以货币的流动性为主要依据。P17-20 4.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P20 5.货币制度:构成要素P27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6.国际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特里芬难题)、牙买加协议 重点题目: 1.银行券与纸币的区别: 答:银行券和纸币虽然都是没有内在价值的纸币的货币符号,却因为它们的产生和性质各不相同,所以其发行和流通程序也有所不同。 (1)银行券是一种信用货币,它产生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职能的银行证券。 (2)纸币是本身没有价值又不能兑现的货币符号。它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货币在行使流通手段的职能时只是交换的媒介,货币符号可以代替货币进行流通,所以政府发行了纸币,并通过国家法律强制其流通,所以纸币发行的前提是中央集权的国家和统一的国内市场。 (3)在当代社会,银行券和纸币已经基本成为同一概念。因为一是各国的银行券已经不能再兑现金属货币,二是各国的纸币已经完全通过银行的信贷系统程序发放出去,两者已经演变为同一事物。 2.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 答:含义: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良币)必然会被人们融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当金银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发生偏差时,法定价值过低的金属铸币就会退出流通领域,而法定价值过高的金属铸币则会充斥市场。 因此,虽然法律上规定金银两种金属的铸币可以同时流通,但实际上,某一时期内的市场上主要只有一种金属的铸币流通。银贱则银币充斥市场,金贱则金币充斥市场,很难保持两种铸币同时并行流通。P30 3.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背景:二战,美元霸主地位确立;各国对外汇进行管制. 1944年7月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的有44个国家参加的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以美国怀特方案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从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主要内容:

金融营销实务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金融营销技能 课程编码:0831060 适用对象: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学生 开课学期:第5学期 开课学时:36学时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团队名称:金融专业教学团队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计理念 一、课程性质 金融营销技能是金融管理与实务(投资与理财)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在结合21世纪以来金融营销发展实践的基础上,以金融企业的市场经营为基础,以金融营销人才能力培养为研究的出发点,充分融通市场营销理论体系,提出了当代金融营销实务的创新构架,探讨了金融三大主业银行、证券和保险类金融企业的营销思路、规律和实务流程,揭示了金融的发展规律、运行机制与制度安排。 二、课程定位 金融营销技能是在学习了金融学基础和西方经济学等课程的基础之上,而开设的一门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本课程所涵盖的业务复杂、内容广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为今后从事与金融营销相关的工作做好铺垫。 三、设计思路 金融营销自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后,已越来越受到各国金融界的重视,并已逐步发展成为当今金融企业发展战略与经营方法、人才需求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本课程按照现代高等教育基础化、信息化、实用化、国际化的要求,旨在构建金融职业技能教育,是与金融人才培养注重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相适应的。同时国内金融行业,随着金融服务的多样化和专业化发展,对综合性技能型人才的争夺也十分激烈,本课程正是为满足当今金融领域综合性、技能型营销人才的需求而设计的。本课程设计共九章,在概述金融营销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主要介绍金融营销策划、战略的制定,对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主要金融企业

金融学课程标准

陇东学院经济学专业课程标准 《货币银行学》 1、课程编码:0332308 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3、总学时:54学时,具体分配见各章安排。 4、学分:3学分 5、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6、选用教材:曹龙骐主编《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三版。 7、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及特点: 《货币银行学》是经济学科中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是财经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教育部确定的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它在整个财经类课程中处于核心地位,为财经类各专业学生准备经济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以后学习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8、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金融活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全面系统地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金融运行的机理或规律,并且能够运用有关理论知识分析中国经济和金融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分析全球范围内金融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培养学生的金融理论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引言、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利息与利息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等。 10、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是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 教学内容 第一章导论(2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金融的含义、功能的变革及对现代金融业的定位,掌握金融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金融含义的界定 二、金融功能的变革 三、现代金融业的定位 四、金融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货币概述(6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货币“质”与“量”的规定性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货币制度与国际货币制度,掌握货币的职能、货币制度的内容和货币制度的演变。 第一节货币“质”的规定性

期货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期货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投资理财专业 授课系(部):会计系学时(学分):96 执笔人签字:李慧审核人签字: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期货基础知识》是投资理财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课程的作用:该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从事金融管理、投资分析等实务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为其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期货基础知识的基础专业课是金融学基础、证券投资等课程,是一门投资理财专业的核心专业课。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修读对象投资与理财专业学生。该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从事金融管理、投资分析等实务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本课程主要讲授内容为期货投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期货市场产生和发展,期货市场组织结构,期货市场功能作用,期货品种和期货交易模式的发展,期货市场交易制度和基本流程,期货投资市场行情分析方法,套期保值、套利投机交易的基本知识和应用,外汇、利率、股指期货等金融期货交易的应用。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包括两大块,期货市场基础知识的理论教学和期货交易实验室模拟实训。理论教学主要让学生掌握和了解期货市场基本组织形式,交易制度和流程,期货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期货市场的交易品种。实验室模拟实训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期货市场基本行情分析基本方法和理念,为进入对口工作岗位打下实践性操作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专业能力:是学生了解期货市场基本发展趋势,掌握期货市场基本组织、期

货品种、期货交易流程及不同期货品种对套期保值、投机和套利的具体运用。 方法能力:掌握证券市场行情分析基本方法和期货市场行情基本分析方法,掌握股票交易和期货品种交易流程。 社会能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创新能力、具有爱岗敬业与团队合作精神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内容

金融学期末考试试题

金融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 3 分,共 15) 1.资本与金融项目—— 2.贮藏手段— — 3.证券交易所—— 4.出口信贷—— 5.浮动利率—— 二、判断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每小题1分,共10分。答对给分,答错扣分,不答不给分 ) 1.经济发展的商品化是货币化的前提与基础,但商品化不一定等于货币化。( ) 2.商业票据不能作为信用货币的形式。( ) 3.格雷欣法则是在金银平行本位制中发生作用的。( ) 4.当市场利率上升时,证券行市也上升。( ) 5.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区别于商业银行的根本标志。 ( ) 6.银行和保险业务收支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属于资本项目。( ) 7.现金漏损与贷款余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 ) 8.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 9.基准利率一般属于长期利率。( ) 10.通知放款是商业银行之间的短期资金拆借。( ) 三、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 分,共 10分,每小题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 1.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是 ( ) A .汇丰银行 B .花旗银行 C .英格兰银行 D 。丽如银行 2.( ) 膨胀是引起财政赤字和银行信用膨胀的主要原因 A .消费需求 B .投资需求 C .社会总储蓄 D .社会总需求 3.银行持有的流动性很强的短期有价证券是商业银行经营中的 ( ) A .第一道防线 B .第二道防线 C .第三道防线 D 。第四道防线 4.银行在大城市设立总行,在本市及国内外各地普遍设立分支行的制度是

( ) A .单一银行制 B .总分行制 C .持股公司制 D .连锁银行制 5.著名国际金融专家特里芬提出的确定一国储备量的指标是各国的外汇储备应大致相当—国 ( ) 个月的进口额 A .三 B .六 C .九 D .十 6.下列属于消费信用的是 ( ) A .直接投资 B .银团贷款 C .赊销 D 。出口信贷 7.金本位制下, ( ) 是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 A .货币含金量 B .铸币平价 C .中心汇率 D .货币实际购买力 8.专门向经济不发达会员国的私营企业提供贷款和投资的国际金融组织是 ( ) A .国际开发协会 B .国际金融公司 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 。国际清算银行 9.属于管理性金融机构的是 ( ) A .商业银行 B .中央银行 C .专业银行 D .投资银行 10.属于货币政策远期中介指标的是 ( ) A .汇率 B .超额准备金 C.利率 D .基础货币四、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共 20分,每小题有数目不等的答案正确,请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 1.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可能面临的风险有 ( ) A .信用风险 B 。资产负愤失衡风险 C ,来自公众信任的风险 D .竞争的风险 E .市场风险 2.按照外汇支付方式划分的汇率是 ( ) A .卖出汇率 B .买人汇率 C .信汇汇率 D .票汇汇率 E .电汇汇率

《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金融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金融基础 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金融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学生学习银行相关业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货币的本质、职能、货币形式发展、货币制度、货币流通;信用、信用形式、信用工具及信用密不可分的利率;金融市场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黄金、外汇市场;金融机构与金融体系、商业银行及其业务;国际收支、外汇与汇率、外汇管理等内容。 2、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引导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按中职生认知特点和所学习的内容,通过教学、参观、请在商业银行第一线人员来介绍、动手练习掌握操作程序和基本技能,以现实工作案例和情景结合课堂教学传授方式来组织学生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学生学习金融事务专业打下基础,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建议课时数为72节,其中实践课时为12节。 二、课程目标 (一)掌握知识要点目标 1、理解和掌握货币的本质、职能、货币形式的发展、货币制度 和货币流通等知识。 2、理解和掌握信用、信用的形式、信用工具、利息、利率等。 3、理解和掌握金融市场的作用、特征、构成,货币市场、资本 市场、黄金外汇市场的组成及运行机制。 4、理解的掌握目前金融机构与金融体系状况。 5、理解商业银行性质、职能、商业银行的业务及商业银行的信 用创收。 6、理解和掌握中央银行、银行监管委员会(局)的性质、职 能、业务、货币政策及对银行业的监督和管理。 7、理解和掌握国际收支、外汇与汇率、外汇管理和国际信用等 到国际金融问题。 (二)职业能力目标或学习实践的内容 1、组织学生到钱币博物馆参观 (1)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货币形式及发展、特点、作用、联系;

金融市场学考试必过期末重修重点

金融市场学 1.金融市场: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机制的总和。 2.直接金融市场与间接金融市场差别:不至于是否金融中介机构的介入,而主要在于中介机构的特征的差异。在直接金融市场上也有金融中介机构,只不过这类公司与银行不同,它不是资金的中介,而大多是信息中介和服务中介。 3.离岸金融市场:是非居民间从事国际金融交易的市场。资金来源于所在国的非居民或来自于国外的外币资金。所在国的金融监管机构的管制。 4.金融市场功能:聚敛功能。配置功能。调节功能。反映功能。 5.国际资本市场的融资主要是通过发行国际债券和到国际性的股票市场上直接募资进行。国际债券市场分为:一种是各发达国家国内金融市场发行的以本地货币计值的外汇债券,另一种是离岸债券市场,即欧洲债券市场发行的以多种货币计值的债券。它是以政府名义在国外发行的以欧洲第三国计值的债券,但不受本国法规的约束,其发行地也不一定局限于欧洲。 6.同业拆借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确立。 7.有代表性的同业拆借利率: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新加坡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和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一种关键利率,一些浮动利率的融资工具在发行时,都以该利率作为浮动的依据和参照物。 8.回购协议是一种抵押贷款,其抵押品为证券。 9.回购协议中证券的交付一般不采用实物交付的方式,是在期限较短的回购协议中。 10.回购协议的利率水平是参照同业拆借市场利率而确定的。 11.明确买断式的功能以融资为主。 12.销售渠道。尽管在投资者急需资金时,商业票据的交易商和直接发行者可在到期之前兑现,但商业票据的二级市场并不活跃。主要是因为商业票据的期限非常之短,购买者一般都计划持有到期。另一个原因是商业票据是高度异质性的票据,不同经济单位发行的商业票据在期限,面额和利率等方面各有不同,其交易难以活跃。 13.初级市场:出票和承兑。 14.二级市场:背书和贴现,转贴现,再贴现。 15.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不同:1.定期存款记名,不可流通转让,而大额定期存单则是不记名的,可以流通转让。2.定期存款金额不固定,可大可小,而可转让定期存单金额较大,在美国向机构投资者发行的CDs 面额最少为10万美元,二级市场上交易单位为100万美元,但向个人投资者发行CDs面额最少为100美元。在香港最小面额为10万港元。3.定期存款利率固定,可转让定期存单利率既有固定,也有浮动,且一般来说比同期限的定期存款利率高。 4.定期存款可以提前支取,提前支取时要损失一部分利息。可转让存单不能提前支取,但可在二级市场流通转让。 16.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一般属于开放型基金,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与其他投资于股票等证券的开放型基金不同,其购买或赎回价格所依据的净资产值是不变的,衡量该类基金表现好坏的标准就是其投资收益率。 17.信用交易又称证券买者或卖者通过交付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得到证券经纪人的信用而进行的证券买卖。信用交易可以分为信用买进交易和信用卖出交易。 18.信用买进交易又称为保证金购买,指对市场行情看涨的投资者交付一定比例的初始保证金,由经纪人垫付其余价款,为他买进指定证券。如果未来该证券价格下跌,客户遭受损失而使保证金低于维持保证金的水平时,经纪人会向客户发出追缴保证金通知。 19.收入资本化法认为任何资产的内在价值取决于该资产预期的未来现金流的现值。根据资产的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是否一致,可以判断该资产是否被低估或高估,从而帮助投资者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

《金融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金融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摘要:面对经济波动、金融危机的蔓延,我国需要大量的金融 专业人才,以解决金融业发展与稳定的问题。金融课堂教学对培养 适应我国金融业开放的急需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金融学 基础》的课堂教学担负着“知识传授”和“人文教育”两大重任,两者 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知识传授”是指使学生学会某种金融知识, 掌握某种金融技能;而“人文教育”是指使学生学会做人。金融学课 堂教学也只有在让学生增长知识的同时,培养具备与市场经济发展 相适应的新的能力,包括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等,才能实 现金融学教学的最终目的,达到金融学教学的理想境界——培养通 晓前沿金融理论、精通金融业务、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金融 人才。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从“知识传授”和“人文教育” 两方面研究金融课堂教学方法。 词:知识传授;人文教育;教学改革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抓好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 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 于一身,将知识显像化、趣味化,正确表达了学科的知识内容,反 映了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远程反馈的功能,弥补了板书表达的不足和缺陷。金融学精品课程课件的制作,只有 在教学实践中反复使用,不断修改,才能符合教学规律。利用先进 的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必须同时抓好传统的几个教学环节:第一、讲清基本知识点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金融教师 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重要性和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也是 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最起码的目的。否则就可能是课上热热闹闹, 课后茫茫然然,对所学课程缺乏理论功底。金融课对许多学生来讲,本身是一门很生疏的课程,专业性强,概念抽象,因此,在教学中 应注重基本知识点的讲授。如:在讲到商业信用、消费信用基本概 念时,可用超级链接重点讲解,从现实中如何操作具体业务出发, 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然后推导出理论进行总结,加深学生的印象。 第二、抓住重点和难点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所谓重点,就是重要的理论、知识等内容;所谓难点,就是较难理解,不易把 握的内容。由于课时的限制,在讲授中除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讲 授一般内容外,讲清重点、难点,就能以点带面,加深理解,否则 本门课程的学习就只能是囫囵吞枣。要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点,明确

金融学期末复习 (1)

金融学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当货币作为资产成为持有者的财富时,货币是在执行()。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2、二战后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A.美元B.英镑C.马克D.日元 3、只有()才能设立活期存款账户。 A、中央银行B、商业银行C、保险公司D、信托投资公司 4、金融市场最基本的功能是()。 A、合理地分配和引导资金 B、灵活地调度和转化资金 C、有效地实施宏观调控 D、满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投融资需求,促进资本的集中与转换 5、有价证券的二级市场是指()。 A、货币市场 B、证券发行市场 C、资本市场 D、证券转让市场 6、商业银行最基本的职能是()。 A、支付中介 B、信用中介 C、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D、将社会各阶层的货币收入和积蓄转化为资本 7、金融创新增强了货币供给的()。 A、外生性 B、内生性 C、可控性 D、可测性 8、货币乘数是货币供应量同()的比例。 A、基础货币 B、原始存款 C、派生存款 9、下列不属于“准货币”范畴的是()。 A、定期存款 B、储蓄存款 C、活期存款 D、外币存款 10、费雪方程式MV=PT中假定()是由制度性因素决定的,可视为常数。 A.M B.V C.P D.T 11、基础货币是指()。 A.存款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之和 B.中央银行发行准备金与商业银行库存现金之和 C.法定存款准备金与超额存款准备金之和 D.流通中现金与商业银行库存现金之和 12、银行在大城市设立总行,在本市及国内外各地普遍设立分支行的制度是() A.单一银行制B.总分行制C.持股公司制D.连锁银行制 13、流通中的货币大部分是通过()进行收付的。 A、现金流通 B、转账结算 14、根据货币流通规律,货币必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 A、正比 B、反比 15、中央银行以()方式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 A、信用贷款 B、抵押贷款 C、再贷款 16、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通常称为()。 A、实际利率 B、基准利率 C、固定利率 D、市场利率 17、从进出口商品看,本币汇率下降有利于()。 A、扩大出口 B、扩大进口 C、减少出口 D、进出口不变 18、市盈率是()的比值。

金融学基础课程标准

《金融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金融学基础》课程是我院财经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课程,课程设置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货币信用基本原理和现代银行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能认识并解释货币金融现象、分析货币金融政策、具备初步判断货币金融发展趋势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现象,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金融学基础》是在学习《经济基础》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理论应用于实践、强化学生金融意识与实务操作、熟悉金融基本理论而编排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如《保险理财规划》、《财政与税收》等打下必要的基础,为今后从事与金融营销相关的工作做好铺垫。建议课时为48课时。 二、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 (一)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 根据财经类专业岗位需求分析,确定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并针对金融学基础分析和应用的职业技能特点,确定了与之相对应的学习项目,见分析表: 表1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学习项目 货币与信用理论能够运用有关的货币基础知 识解释货币的相关现象; 认识货币 能够运用信用的基本理论和 基础知识分析、解释现代信用 相关现象 分析信用相关现象 金融市场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金融市 场与经济的的关系 认识金融市场

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学习项目 金融学基 础 通过学习股票及债券交易的 基本程序,能进行简单的模拟 操作 利用金融市场处理金融业务 金融机构和金 融体系 能掌握金融机构的构成情况, 明确不同性质金融机构与金 融体系的特点及其主要业务 构成。 熟悉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基本 知识 熟悉我国中央银行、保险公 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 和金融租赁公司的主要业务 处理 金融机构业务处理 金融现象 会对货币需求的形成过程以 及决定因素进行分析 认识金融现象 会根据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 分析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 形成原因 分析金融现象 金融政策 能够分析货币政策构成要素 的运行机制 熟悉金融政策 能够熟练掌握金融政策的政 策目标 金融政策目标分析 会分析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 现以及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三 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行机制 金融政策工具运用 国际金融 能分析析一国国际收支平衡 表及进行外汇汇率看的兑换 计算 熟悉国际金融的基本知识 会分析和判断国际收支的平 衡与失衡 分析开放经济下的国际金融业 务 金融风险和金 融监管 能分析金融风险的成因,金融 风险与金融危机的关系 认识金融风险和金融监管 能对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程 序,金融风险的处理方式进行 分析 感受金融风险呼唤金融监管 (二)课程目标 根据《金融学基础》课程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1)掌握货币的各种职能,货币制度的演变历史及信用的含义、表现形式

金融学大学期末考重点

第一章 金融资产:是无形资产的一种, 它是由货币的贷放而产生, 通常以凭证、收据、或者其他法律文件来表示。 金融资产的性质:货币性、可分性、可逆性、到期期限、流动性、可转换性、币种、现金流入和收益的可预测性、复合性、税务状况 金融市场的功能:创造与交易金融资产、价格发现、降低搜寻成本与信息成本、储蓄功能、财富功能、信贷功能、支付功能、风险功能、政策功能 金融市场的参加者:政府部门;国际机构;居民家庭;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的功能和作用:①提供期限中介②分散和降低风险③降低订立合同和处理信息的成本④提供支付机制 思考题: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作用和功能是什么? 第二章 存款性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储蓄机构、信用合作社 在美国,存款性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储蓄银行、储蓄贷款协会、信贷协会 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 (一)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广义的:自有资本金、吸收外来资金 狭义的:存款(支票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货币市场存款账户)、借款(中央银行借款、同业拆借、证券回购协议、国际金融市场借款、结算过程中的资金占用、发行金融债券)、银行的自有资本 (二)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1.贷款 2.证券投资3.现金类资产:准备金、应收现金、同业存款 4.其他资产 (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转账结算、承兑业务、信用证业务、银行保函、代理业务、经济信息咨询业务、租赁业务、贷款承诺、贷款销售、衍生产品服务、信托服务 商业银行的发展与结构: 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发展:在古代,商业银行的前身货币兑换业者和银钱业者。1580年成立第一家以银行命名的金融机构——威尼斯银行。1694年英格兰银行的成立标志着现代银行的产生。现代银行的产生有两条途径:一是货币兑换业转变成原始银行;二是以资本主义原则组织的股份制银行。 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1845年,第一家新式银行——丽如银行成立,这是一家英资银行。1897年成立第一家中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银行体系。1956-1978年,中国基本上只有一家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称为“大一统”的金融体质。1986年交通银行的建立,开了组建新的股份制银行的先河。2005年起,国有商业银行纷纷上市,国有银行纷纷上市,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之间的产权差异已经缩小。中国银行的产生也有两条途径:一条是由国有的专业银行转化而来,另一条是新组建而形成的商业银行。 结构:总分行制商业银行、单一制商业银行、控股公司制、连锁银行制 法定(存款)准备金:国家法律规定的商行吸收存款后必须保留的最低数额的准备金 →应对客户提款和资金清算需要=吸收的存款×法定(存款)准备率 超额准备金: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部分称为超额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总准备金-法定准备金→用于支付清算、头寸调拨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 思考题:1.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哪几个方面?答:存款、借款、银行的自有资本 2.如果某银行共有储蓄存款1亿元,定期存款1.5亿元,活期存款2.5亿元,在中央银行存款0.49亿元,库存现金100万元,法定存款准备率为6%,那么该行的超额准备金和超额准备率各是多少? 答:超额准备金率(0.49+0.01)/(1+1.5+2.5)-6%=10%-6%=4% 超额准备金(1+1.5+2.5)*4%=0.2(亿元) 3.二线准备金是银行的资产还是负债?答:资产 第三章 非存款性金融机构: 契约性机构:保险公司、养老保险机构 投资中介机构:投资银行( 证券公司) 、财务公司、投资公司、信托公司、租赁公司、金融公司 投资基金:在美国称为投资公司,把许多投资者的不同的投资份额汇集起来,交由专业的投资经理进行操作,所得收益按投资者出资比例分享的金融机构。 投资基金的主要形式:开放型基金、封闭型基金、单位信托 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发行业务、证券交易、证券私募、资产证券化、收购与兼并、商人银行业务、衍生工具业务、

《税收基础》课程标准

附件4: 《税收基础》课程标准 (供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使用) 第一部分课程描述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税收的地位、功能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税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总体配套改革的重点之一,税收法制制度已成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和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支柱。《税收基础》正是为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国税收制度的需要而开设的。 《税收基础》是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对知识税收的认知问题,培育学生对学习税收知识的兴趣,了解社会实践中的税收在专业工作、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表现。它以基础会计为前导课程,以金融学基础为后导, 通过工作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培养学生熟悉各税种的法律法规,熟练掌握各税种的应纳税额计算。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具备相应的业务操作能力,能够胜任各类企业和各级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各类事业、行政单位的税务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和掌握税制各要素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掌握中国税制实务中各税种的基本法律内容、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了解税收行政管理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与此同时,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善于沟通合作的品质,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综合素养,为将来走上社会从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现行税制概况。 (2)理解主要税种的含义及征税范围。 (3)掌握主要税种应纳税金额的计算方法。 (4)熟悉税务会计处理中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和账簿的登记方法。 (5)了解相关法规规定及有关金融知识。 2、职业技能目标 (1)会办理企业税务登记、发票领购工作。 (2)能根据企业的类型和业务种类判断应纳的税种。 (3)能正确计算相关税费应纳金额并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 (4)会使用各类发票、填制涉税文书、进行网上申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