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合集下载

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二、语言的分化(语言随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 1、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有何异同 • 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
性别、职业、阶级和阶层等方面的人在语 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变异,是言语社团的 一种标志。主要有行业用语、科技术语、 阶级方言等。如“动手术”、“出诊”、 “注射”、“亮相”、“花脸”、“阅卷” 等。
• 相同点: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都是同一种 语言分化的结果,使用的基本材料都有共 同的语言基础,比如基本词汇和语法都是 大致相同的;都没有全民性特点,在使用 范围上有一定局限,或限于某个地域,或 限于某个特定的人群。
• 不同点:社会方言的差别主要反映在词汇方面。 而地域方言的差别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 方面,往往表现为系统上的一系列差别,尤其以 语音差别最为突出。正因为地域方言的差别是系 统上的,所以在一定的社会政治条件下,地域方 言就有可能分化为不同的语言,而社会方言由于 其差别主要是在词汇系统方面,所以无论如何也 不会发展为独立的语言。
• 13、汉语的普通话,根据规范化的要求, 确定以()为标准音,以()为基础方言, 以()为语法规范。
• 三、判断 • 1、语言的演变都具有渐变性。 • 2、语言里语音、词汇、语法的发展是齐头
并进的。
• 3、听得懂、听不懂是划分地域方言的标准。 • 4、任何方言能够成为某种共同语的基本方
言的条件主要是由文化的原因决定的。
三、语言的统一(语言随社会的统一而统一)
• 1、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各民族之间往 往还需要一个共同的交际工具,这就是所 谓的“国语”,中国的汉语就是这样的一 种共同语。但汉语多方言,人们需要选择 一种方言作为“通用语”,即共同语。
• 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 上形成的。一种方言能成为共同的基础方 言,主要取决于客观的政治、经济、文化 等各方面的原因。

语言学纲要第七章 语言的演变与分化

语言学纲要第七章 语言的演变与分化
词汇的基础非常稳固。它表现在两方面: 1 词汇 中的基本词汇部分反映交际中最常用的基本概 念,很不容易起变化; 2构造新词的材料除了外 语借入成分之外,几乎都是语言中古已有之的 成分,构成新词的格式也是语言中现成的格式。


词汇的发展不会带来语音和语法的立刻变 化。
几十个音位的排列组合完全能够满足语言表 达的需要。即使词汇数量增多,也不会立刻影 响到音位系统。 词汇的增减也不会影响到句法规则的改变, 新的词可以用于旧有的结构中,虽然有的词消 失了,但是句法规则还存在于许多其他词语中, 因此不会随之消失。



五四时期形成国语运动,与白话文运动相辅而行。 国语运动收效甚微。 解放后推广普通话。

二、共同语
共同语是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的 语言形式。在多数情况下,共同语就是过去的 通用语。


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 成的。一个方言可能由于政治地位(如北京 话)、经济地位(伦敦方言)、文化地位(意 大利多斯岗方言,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等 大文豪用这种方言写成了著名的作品)而成为 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但要使这一方言取代其他方言而实现语言的统 一,必须有经济的基础。


三、社会方言

各种言语社团在全民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各 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这就 是所谓社会方言。 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 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 出来的一些变异。


社会方言的数量难以确切说明。有多少个 言语社团就有多少社会方言,言语社团的 数量是难于确切统计的。

方言、次方言、土语。 究竟多大的差别才算不同的方言?这没有 统一的标准,俄语、英语等内部方言差别 比较小,而汉语方言间差别大。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二、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语言的演变 语言的演变与社会的变化、人们的交际息息相关,但 是语言发生怎样的变化,还是由语言系统内部的各种因素 的相互关系决定的,难以从社会或人际交流的因素中寻找 直接的答案。 语言是符号系统,它内部的各种因素处于对立统一的 关系之中,相互间呈现一种平衡的状态。如果其中某一种 因素因为要满足新的表达要求,或受到其他语言的影响, 或由于孩子学话的偏离,或者其他什么原因而发生变化, 破坏了原有的平衡,那么系统内的有关部分就会重新调整 相互间的关系,达到新的平衡。
地域方言 一个社会的生产力有了特别的进步,通常 会伴随着人口的突然增长和疆域的日益扩大。由于自然灾 害、战争等原因,一个社会的一部分居民也可能大规模的 集体迁徙到很远的另一个地方。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条件 下,以上两种情况都会造成一个社会出现不同地域范围内 的经济政治相对独立和交际上的不均匀。于是,一个地区 内发生的语言变化不大容易传播到其他地区去,使得各地 区使用的本来相同的语言的共同点不断减少、不同点不断 增加,形成同一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而如果扩张后 的地域仍然处于同一个国家共同体之中,仍然使用共同的 文字和书面语,各地在政治、经济相对独立的同时就仍然 会保持一定的联系,虽不完全统一却也不完全分化。在社 会不完全分化的条件下,语言的地域分支就会一方面保持
语言词汇的变化虽然灵敏,但它的基础仍然非常稳固。 这表现在两方面:第一,词汇中的基本词汇反映交际中最 常用的基本概念,它是很不容易起变化的,如“天、山、 水、日、月、人、手、头、身、大、小”等。第二,除了 从外语借入的成分以外,构造新词所用的材料(词根、词 缀等)几乎都是语言中古已有之的成分,构成新词的格式 也是语言中现成的格式,所以绝大部分.新词都是原有材料 按原有格式的重新组合,是大家似曾相识的东西。

语言的演变与分化

语言的演变与分化

• 语言地理学还有助于进行方言分区。如:
3、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区别
• (1)确定的范围不同。地域方言以地域的分布确 定范围,社会方言以社会分工、集团的不同确定 范围。 • (2)表现的特点不同。地域方言的特点主要表现 在语音系统上。社会方言的特点基本表现在一般 词汇上。 • (3)发展的方向不同。地域方言在一定条件下可 以发展成独立的语言,而社会方言在任何条件下 都不可能发展成独立的语言。
• (6)研究地域方言的意义
• 1)汉语方言中蕴藏着大量引人瞩目的语言现象, 对于普通语言学的探讨,是非常重要的素材。 • • 2)汉语方言和民族共同语是同源异流的关系。运 用比较语言学的方法,科学地提示方言与共同语 的对应关系,找出其中的规律性。
• 3)汉语方言的材料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依 据。 • 4)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中蕴涵着丰富 的文化历史内容。 • 5)考证古代文献的作者,如果别的线索缺 少或不足时,方言学知识往往可以帮忙。
• (二)台州片:乐清清江、天台、三门、 临海、仙居、黄岩、温岭、玉环 • (三)东瓯片:温州、乐清、瑞安、平阳、 文成、苍南部分、青田东、洞头北 • (四)婺州片:金华、兰溪、义乌、东阳 • (五)处衢片:丽水、云和、景宁、龙泉、 泰顺、遂昌、衢州、江西上饶
• 二、吴语特点 • (一)语音
• 全浊声母、单韵母、入声
(二)亲属语言
• 1、定义: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彼此有 同源关系的几种独立的语言。 • 2、分类: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根据各种语 言的来源(即亲属关系)划分的,一般称 为谱系分类法。 • 按亲属关系的亲疏程度把语言分成: • 语系→语族→语支→语群四大谱系
• 被语言学界公认为独立语言的大致为2790 种。由于这2790种语言中有70%左右没有 相应的文字,而且大部分使用人数并不多, 而语言学家分析并研究过的语言更只有500 种左右。使用人口超过6000万的大语种只 有13个: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 牙语、阿拉伯语、印地语、日语、印尼语、 德语、孟加拉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

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官话方言
吴方言
湘方言 赣方言
客家方言
粤方言 闽方言
八大方言区:闽方言——闽南方言、闽北方言
十大方言区:晋语区、徽语区、平话区(广西中部一带 )
12
四、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

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 彼此有同源关系。

祖语/母语/原始语/原始共同语——子语/后代语 原始汉藏语 ———— 汉语/藏语(姊妹语言)
苗:苗语、布努语 瑶:瑶语 未定:畲语

苗瑶

16

我国境内的语系分布: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境内各民族语言分属于汉藏 、阿尔泰、南亚、马来-玻利尼西亚和印欧等语系,此外 还有一些系属不明的语言。
17
18
第七章 复习与小结
一、简答: 1. 语言演变的原因是什么?(外因、内因,3因素) 2. 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是什么? 3. 语言分化的三种情况是什么? 4. 世界语言主要有哪些语系? 二、填空 1. 汉语的七大方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黑话是一种特殊的______方言,具有强烈的______性。 3. 从语言谱系来看,彝语属于_____语系____语族;法语属 于_____语系_____语族;阿拉伯语____语系____语族。 4. 中国境内分布的语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谱系分类: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的分化及分化的
辈分等级而对语言做出的分类。

世界语言谱系
13
世界主要语系:
汉藏语系 印欧语系 阿尔泰语系 南岛语系(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 南亚语系 达罗毗荼语系 乌拉尔语系 高加索语系 闪-含语系 (阿非罗-亚细亚语系) 班图语系(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 尼罗-撒哈拉语系 科依桑语系(霍布督、布须曼语系) 美洲印第安诸语言(语群) 澳洲诸土著语言(语群) 西伯利亚诸语言(语群)

语言学概论 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语言学概论 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 常见的“--子”后缀(袜子、帽子、饺子)消失了,名词出 现一系列的重叠,来表示喜爱、亲昵的感情色彩。
Ø语言风格变体的存在增加了社会方言的丰富性 和多样性。
(二)地域方言
• 地域方言,通常指方言,是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区的变体, 也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语言的 分支。
• 地域方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 尤以语音差别最突出,汉语普通话和地域方言最大的差 别是在语音上。
Ø听得懂、听不懂不能作为划分方言的标准。
• 如斯拉夫语族的国家,操俄语、乌克兰语、白俄 罗斯语、波兰语、塞尔维亚语的人相互间可以通 话,但却是不同的语言。
• 汉语的北方方言与吴、湘、赣、客、粤、闽方言 之间的差别比较大,相互间很难通话,但却是同 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
5. 确定是语言还是方言的标准:
• 6.商阜片:商丘市区、睢县、鹿邑等,f和sh不分,如“喝 水”称作“喝fei”。
• 7.信蚌片:信阳市区、淮滨、罗山、安徽蚌埠,“俺爸俺 妈”听起来像“阿爸阿妈”,且无翘舌音。
• 8.汾河片:三门峡市、渑池、灵宝等,如“脖子”叫“婆航”、 “膝盖”叫“哭气盖”。
3.方言岛
• 方言岛,是语言学的一个术语,由于历史上大规 模移民,使外来的方言势力占据了原来某方言区, 形成被原方言区包围着的独立的方言孤岛。 • 如美国的唐人街就是英语包围汉语的方言岛,四 川官话区域中的湖南话小区,就是方言岛。
Ø交际要求语言保持稳定的状态,不允许一下子 发生大的变化。所以语言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的 方式,不允许突变。 如斯大林所说:“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 过爆发,不是经过消亡现存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 言,而是通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也就是经过 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

07第七章语言的演变与语言分化

07第七章语言的演变与语言分化

总之
• 语言是社会的交际工具。社会的交际是语言演 变的最基本的条件,语言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影 响是在这一条件的基础上起作用的,它决定着 每一语言演变的特殊的方向。
三、语言演变的特点
• 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 • 这些特点是由语言的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
性质决定的。
渐变性特点
• 语言是社会的每个成员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的交 际工具,它存在于群众之中,存在于不间断的 使用之中。与社会生活关系如此密切的语言不 能老是处在花样翻新的变动之中。这样的变动 非但没有必要,而且也不可能。语言是全社会 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的交际工具,不能像机器那 样停止运转,进行大修。
• 稳固和变化这两个对立的要求都是语言作为交 际工具的性质决定的。
• 语言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的方式,不允许突变。 • 斯大林指出:“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
过爆发,不是经过消灭现存在语言和创造新的 语言,而是经过新质的要素的逐渐积累,也就 是经过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
不平衡性
• 外部——语言在不同语言社团中进展速度快慢不同(第二节 分化)
目录
• 万物皆流,万物皆变 。 • 两种形式:渐变、突变。 • 语言——渐变 • 细微的变化日积月累,就反映出语言在不同时代的明
显差异 。 • 表现在语言的各个方面:语音、词汇、语法 • 语言的演变指的是语言结构要素的历史变化,即新的
语言结构要素的产生和旧的语言结构要素的消亡。 • 语言不断向着日益丰富、完善、精密的方向演变。
• 汉藏语系 • 印欧语系 • 阿尔泰语系 • 南岛语系(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 • 南亚语系 • 达罗毗荼语系 • 乌拉尔语系 • 高加索语系 • 闪-含语系 (阿非罗-亚细亚语系) • 班图语系(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 • 尼罗-撒哈拉语系 • 科依桑语系(霍布督、布须曼语系) • 美洲印第安诸语言(语群) • 澳洲诸土著语言(语群) • 西伯利亚住语言(语群) • 其他一些语言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语言中语音、词义、语法系统内部的各要素之间,以 及这些系统彼此之间,都有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关系, 局部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如把山西汾阳话、北京话和隋唐时的中古音:


三、语言演变的特点 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 稳固和变化这两个对立的要求都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 的性质决定的。所以语言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的方式,不 允许突变。 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统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有很大的不同。 与社会和交际联系最直接的是词汇,也即词汇对社会发展 和交际需求的反应最灵敏,变化比较快。相比之下,语音 和语法就稳定得多。它们的变化速度是不平衡的。同时, 在词汇、语音的内部,不同方面的变化速度也是不平衡的。


词汇演变既灵敏又稳固的两个方面,一般词汇变化快 而基本词汇(特别是基本词根)和构词法变化慢,既是语言 演变不平衡性的体现,也是语言渐变性的体现。 语言中成千上万的词都是通过有限的语音形式表达出 来的。在一种语言里,几十个音位的排列组合完全能够满 足语言表达的需要。即使词汇发生急剧的演变,也不会对 音位系统产生明显的影响,或者说不会很快地带来影响。 也即,语音子系统音位及其聚合格局的变化很慢,相对稳 固。

不仅语音、语法、词汇各个子系统及各子系统的不同 方面的变化速度不平衡,就是同一子系统同一方面的语言 现象,由于所处的条件不同,其变化速度也可能是不平衡 的。比如北京话的辅音音位/k//ts/两组音在与韵母组合的时 候只有开、合二呼,而/tɕ/组只有齐、摄二呼,那是由于tɕ 组是从/k//ts/两组变来的:开、合二呼前的/k//ts/保持不变, 齐、撮二呼前的/k//ts/变成了/tɕ/,这是辅音声母在不同介 音之前的变化的不平衡,是演变不平衡性在语音子系统内 部的具体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融合情况下可能消失。 没有自己的基本词汇、语音系统、语法结构,不能发展为独立
语言。
亲属语言
▪ 3、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 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
▪ 同一语言(母语、原始基础语、基础语)→亲属语言(子语)
▪ ①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 类,叫“谱系分类”。
▪ 从同一语言分化出来的所有后代语:语系 →同一语系各个语言的分化层次(亲属关 系的远近):语族 →语支 →语群 →语言 →方言 →土语
▪ 湘方言 长沙话
湖南省大部。
▪ 赣方言 南昌话
江西省,湖北省东南。
▪ 客家方言 四川等。
梅县话
广东、广西、福建、台湾、
▪ 闽方言
闽南方言(厦门话)闽东方言(福州话)
闽北方言(建瓯话) 福建、海南、台湾等。
▪ 粤方言 广州话
广东 、广西,港、澳特区。
地域方言
▪ B、一个地域方言与共同语、其他地域方 言的差别,表现在词汇、语音、语法等方 面。
▪ a、词汇方面。主要表现为名异实同,即用 不同名称去称说相同事物。“我、你、 他”,上海话“阿拉、侬、伊”,客家话 “捱ái 、女、渠”;“红薯”,沈阳话 “地瓜”,广东话“番薯”,淅江话“山 薯”,成都话“红苕”。
地域方言
▪ b、语音方面。地域方言的差异主要是语音, 以语音为主要划分依据,但只考虑几个重 要特点,而暂时不管其他细微差别。
亲属语言
▪ ②关于汉藏语系。 ▪ a、汉藏语系与印欧语系是世界上使用人数
最多的两个语系。 ▪ b、语族:汉语、侗台语、苗瑶语、藏缅语。 ▪ c、共同特点:都有声调而没有词的重音;
多用词序、虚词表示语法关系,没有内部 形态变化;有量词。
地域方言和亲属方言的异同
③地域方言和亲属方言的异同 地域方言 亲属语言 同 都与单一社会在地域上分化相关,都是单一语言分化而成的后代。 异 社会分化 单一社会在地域上分化不完全。 单一社会在地域上分化进一步加剧而完全分化。 语言分化 分化发展,形成自身特点,同时新词、语法格式等有相当比例是相同
的。 词语、语法格式等不断扩大自身特点,向不同方向加速分化发展,形
成独立的语言系统。
语言的统一
▪ 四、语言的统一 ▪ (一)语言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 ▪ 1、一个地方割据的社会趋向统一时,原来的地
域方言分歧就会妨碍全社会范围内的交际,不利 于社会的完全统一和统一的巩固,于是语言也逐 步走上统一。以汉语为例:“殊方异语,“五方 之民,言语不通”。→周以王畿一带方言为标准, 确定“雅言”。→秦汉时期“通语”、“凡语”, 扬雄《方言》:“秦曰娥,……赵魏燕代之间曰 姝,……自关而西、秦晋之故都曰妍。好,其通 语也。”→元代出现统一的书面语“天下通语”。 →“官话”→“国语”。→现代汉语普通话。
▪ 2、语音。一种语言中,几十个音位的排列组合,可以满足词汇演变 的需求,不会随着词汇的迅速发展而发生系统的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灰韵,uai)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咍韵,ai)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咍韵,ai)
▪ 北方方言:舌尖音声母有z、c、s与zh、 ch、sh,鼻韵母分n、ng,四个声调,无 入声。
▪ 吴方言:声母分清浊,舌尖音声母不分z、 c、s与zh、ch、sh,鼻韵母不分n、ng, 有入声,以喉塞音[?]收尾。
地域方言
▪ c、语法方面。各地域方言基本遵循共同语 的语法规则,但自身也有一些特点。如粤 方言:“佬”附于名词或述宾词组后,表 示成年男子,“泥水佬”、“飞发佬”; “多”、“少”“先”等作状语时置于动 词后,“着多一件衫”,“住少两日悭翻 的钱”,“我行先”。
▪ 如我国封建时代统治阶级称天子死为“崩”,称 诸侯死为“薨”;君主自称为“朕”、“寡人”。
▪ c、黑话。是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民间社 会各种集团或群体,特别是秘密社会,出 于各文化习俗与交际需要,而创制的一些 以遁辞隐义、谲譬指事为特征的隐语。 当
前由于网络的发展,一些网络用语也被称 为“网络黑话”。 (隐语、切口、春点)
▪ 汉字 普通话 女国音
▪ 精神 jīngshén zīngshén
▪ 切除 qīechú cīēchú
▪ 爱情 àiqíng àicíng
▪ 喝酒 hējiú
hēziú
▪ 2、地域方言
▪ ①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在汉语中俗称 “话”。

地域方言
▪ 全民语言
地域方言
→次方言→土语

地域方言
▪ 例Ⅰ.上古汉语动量表示法:数词+动词。“七遇皆北”。“寒暑 易节,始一反焉。”→中古时期量词涌现,动词+数词+量词。 “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愿扫鹦鹉洲,与君醉百 场。”
▪ 例Ⅱ.一个音位的分化,改变了音位的组合关系。
▪ /K/(g) /k/(g) 与开口呼配合 高、甘

与合口呼配合 歌、关
▪ ②地域方言的特点
▪ A、以地区上的分布确定范围,是一个区域内共
同使用的,习惯上以地区名称来命名,但与行政 区划不对等。
地域方言
▪ 方言 代表 次方言 分布地域
▪ 北方方言 北京话
长江以北,西南各省,长
江中下游武汉至镇江的沿江地带,湖北、湖南的西北部。
▪ 吴方言 苏州话
上海市、江苏省长江以南、
镇江以东,浙江省大部。
死亡,语言缓慢地发生演变和发展。
▪ 例如汉语的判断句:上古时期不用“是”,《晏子春 秋·内篇杂下》:“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汉代出现 用“是”的判断句,《史记·滑稽列传》:“巫妪弟子是 女子也。”→文言仿古,柳宗元《童区寄传 》:“童区 者,柳州荛牧儿也。”→到中古、现代,确定用“是” 的判断句格式。
语言发展的特点
▪ (二)不平衡性。语言系统内各个组成部分(词汇、语音、语法) 的变化速度不同。
▪ 1、词汇:对社会发展的反应最灵敏,变化最快。但词汇的基础非常 稳固:①基本词汇部分不容易变化,如“人”、“天”、“走”等; ②绝大多数新词是原有材料按原有格式的重新组合,如“飞船”、 “手机”、“下岗”等。
语言分化
▪ (二)语言分化的三种情况——社会方言、地域 方言、亲属语言
▪ 1、社会方言: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 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 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 ①常见的社会方言 ▪ a、行业语:保墒、间种、亩产、抛秧(农业);
模具、冷焊、浇铸、炉龄(工业);盘点、滞销、 回扣、死帐(商业);曲牌、龙套、花旦、脸谱 (戏剧界);照会、通牒、参赞、最惠国(外交 界)。

/tc/(j) 与齐齿呼配合 机、久

与撮口呼配合 居、家
语言发展的特点
▪ 二、语言发展的特点 ▪ (一)渐变性。两个对立的要求——稳固和变化,由语
言作为交际工具的性质所决定。 ▪ 1、语言与社会生活关系密切,要能让交际各方共同理解,
这制约着语言不能经常变动,不能突变。 ▪ 2、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质要素逐渐积累,旧质要素逐渐
语言分化的原因
▪ 三、语言的分化 ▪ (一)语言分化的原因 ▪ 语言分化是社会分化的伴随现象。社会发展造成社会内
进一步的分工,或社团居民在地域上向外扩展,原来内 部交际密度均匀的单一社会分化成若干社团,出现语言 变化,在本社团内很快推开而不能同样快地扩展到其他 社团,形成方言差异。 ▪ 年龄、性别、社会分工、阶级阶层。→社会方言 ▪ 统一社会向不同地域扩展,形成分支。→地域方言 ▪ 分裂成各自独立的社会,不断扩大方言特点。→亲属语 言……独立的语言
语言分化
▪ b、阶级方言(阶级习惯语,不同阶级所拥有的自 己特殊的社会方言,主要表现在各阶级所用的一 些特殊用语。各个阶级为适应自己特殊需要而制 造使用的特殊用语以及对一些词语的特殊理解, 表明某种阶级意识,但没有自己的基本词汇和语 法。 ):戡乱、赤祸、刮民党;英国资本家把工 人叫做“hands”(手);17世纪法国文学家索 枚士编《女雅士大词典》,汇集“贵族语言”的 词语,供“才女”检索使用。
具有强烈的排他性。一-“旦底”,二- “挖工”;三-“横川”;太阳-“球 子”,夜晚-“球子啃土”,坐牢-“进 书房”,筷子-“双锏”,送信-“通 风”。
▪ 〔杨子荣向前行匪礼。 ▪ 座山雕 (突然地)天王盖地虎! ▪ 杨子荣 宝塔镇河妖! ▪ 众金刚 么哈?么哈? ▪ 杨子荣 正晌午时说话,谁也没有家! ▪ 座山雕 脸红什么? ▪ 杨子荣 精神焕发! ▪ 座山雕 怎么又黄啦? ▪ 〔众匪持刀枪逼近杨子荣。 杨子荣 (镇静地)哈哈

三是语言游戏类隐语。
▪ ②社会语言的风格变体:因交际环境、交际对象的差异, 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其存在进一步增加了 社会方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 女国音是对北京女性口语里的尖音现象的称呼之一。这 种尖音现象主要出现在北京地区青春期女性人群,尤其 是女中学生中,是北京话的一种口音,也是一种社会方 言。它的特点是,将一部分在标准北京话里应读团音 (北京话里表现为腭化音,拼音:j q x,国际音标tɕ tɕʰ ɕ) 的字的发音位置前移,读成尖音(北京话里表现为齿龈 音,拼音:z c s,国际音标ts tsʰ s)。由于这种读音现象 最早在北京劈柴胡同师大女附中发现,因而又叫做劈柴 派读音。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灰韵,uai)
语言发展的特点
▪ 3、语法。语法是组织语言材料的结构规则, 新词接受它的支配,旧词消失也不会给它 带来影响。语法具有稳固性,发展速度很 缓慢。
▪ 汉语:本来没有词缀。→双音节词逐渐占 优势,使某些双音节词中的一个音节的意 义虚化成词缀,如“老”、“阿”、 “第”、“子”、“儿”。→鸦片战争后, “性”(英语-ty、-ness);“化” (英语-ize、-ize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