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合集下载

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二、语言的分化(语言随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 1、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有何异同 • 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
性别、职业、阶级和阶层等方面的人在语 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变异,是言语社团的 一种标志。主要有行业用语、科技术语、 阶级方言等。如“动手术”、“出诊”、 “注射”、“亮相”、“花脸”、“阅卷” 等。
• 相同点: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都是同一种 语言分化的结果,使用的基本材料都有共 同的语言基础,比如基本词汇和语法都是 大致相同的;都没有全民性特点,在使用 范围上有一定局限,或限于某个地域,或 限于某个特定的人群。
• 不同点:社会方言的差别主要反映在词汇方面。 而地域方言的差别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 方面,往往表现为系统上的一系列差别,尤其以 语音差别最为突出。正因为地域方言的差别是系 统上的,所以在一定的社会政治条件下,地域方 言就有可能分化为不同的语言,而社会方言由于 其差别主要是在词汇系统方面,所以无论如何也 不会发展为独立的语言。
• 13、汉语的普通话,根据规范化的要求, 确定以()为标准音,以()为基础方言, 以()为语法规范。
• 三、判断 • 1、语言的演变都具有渐变性。 • 2、语言里语音、词汇、语法的发展是齐头
并进的。
• 3、听得懂、听不懂是划分地域方言的标准。 • 4、任何方言能够成为某种共同语的基本方
言的条件主要是由文化的原因决定的。
三、语言的统一(语言随社会的统一而统一)
• 1、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各民族之间往 往还需要一个共同的交际工具,这就是所 谓的“国语”,中国的汉语就是这样的一 种共同语。但汉语多方言,人们需要选择 一种方言作为“通用语”,即共同语。
• 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 上形成的。一种方言能成为共同的基础方 言,主要取决于客观的政治、经济、文化 等各方面的原因。

《语言学概要》(叶蜚声)版 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思维导图)

《语言学概要》(叶蜚声)版  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思维导图)

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第一节 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演变的原因一、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1.社会的发展变迁促进语言的发展变化;2.社会群体的接触与民族关系的发展促进语言的发展变化;3.人与人交流时的创新要求、省力要求也必然会使得语言变化和调整。

二、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语言的演变1.语言内部语音、词义、语法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

2.语音、词义、语法系统内部的某一局部变化可能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

三、语言演变的特点渐变性 p.193-194不平衡性语言各个要素的演变速度是不一样的词汇变化速度最快语音变化速度较慢语法变化速度最慢语言演变在地域上的不平衡有些地区不变有些地区这样变有些地区那样变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社会方言: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

p.198黑话 p.199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

地域方言一般简称“方言”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语法差别较小词汇差别主要表现为名异实同语音差别最大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我们称它们为亲属语言。

如:拉丁语的各个方言发展成今天的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独立的语言。

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 p.203语言的“谱系分类”: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

凡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一个语系,同一语系中的语言可以根据它们的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语族、语支、语群等。

语言学概论课件08语言的演变

语言学概论课件08语言的演变

第八章语言的演变*********************************************************是语言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语言?语言在变化,你无法阻挡。

语言就从你那里开始变化,你无法拒绝。

*********************************************************第一节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语言的演变是指语言中新的语言要素的产生和旧的语言要素的消亡。

语言的演变是一个随社会发展的需要,新的语言要素的产生、旧的语言要素的消亡、语言各部分之间相对平衡的不断被打破和不断被建立的过程。

一、语言演变的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不断产生,人们的思维也越来越细致复杂,这些都会向语言提出新的要求。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语言也就不断地丰富词汇,改进语法。

(二)语言结构要素的相互影响引起语言的演变。

内部的系统原因语言结构要素的相互影响是引起语言演变的内部原因语言的形式(声音)和内容(意义)结合的任意性决定了语言符号变化的可能性。

这种任意性决定了语言成分的形式与内容之间永远存在着既相适应又不相适应的矛盾。

语言就是在这种“矛盾对立——矛盾统一——矛盾对立”的斗争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中古时期的汉语“甘”[kam]、“鸽”[ kap]、“割”[ kat35],现代汉语普通话读成了[kan55] 、[ ke55] 、[ ke55] ,辅音韵尾的丢失,导致汉语音节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音节结构的双音化——双音词的出现。

二、语言演变的特点1、渐变性语言是人类须臾不可或离的工具,它的演变,自然不能采取爆发的方式。

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过爆发,不是经过消灭现存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

2、不平衡性语言演变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语言系统的各个要素的发展速度不同,有快有慢。

这是由语言系统的各个要素与社会发展的联系的密切与否决定的。

语言文字的演变及影响

语言文字的演变及影响

语言文字的演变及影响语言是人类最为基本的交流工具,而文字是语言的书写形式。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演变,语言和文字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影响着人类的交流方式、文化传承以及认知能力。

本文将探讨语言文字的演变过程以及它们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一、语言文字的演变语言的演变是一个历史长河中持续发展的过程。

从最早的原始语言到现代各个语种的分支,语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中发生了许多变化。

语音、语义、语法和语用等方面的变化使得语言变得更加多样和复杂。

1.1 原始语言的演变人类最早的原始语言并无书面形式,是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进行交流。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研究和记录语言,进而形成了文字。

这个过程中,原始语言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和演变。

1.2 语言的分支和演化随着人们的移民和文化交流,一种原始语言逐渐分化为不同的方言和语言。

例如,拉丁语分化为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等,而汉语则分化为普通话、粤语、四川话等。

这些分支语言在不同地域和社会中继续演化着,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和口音。

1.3 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文字作为语言的书写形式,使得语言的传播更加广泛和持久。

最早的象形文字通过图画和符号来表达语言,后来逐渐演变为表音文字,继而发展成为象形字和表意字的混合体。

如今,世界上有各种不同的文字系统,每一种都承载着不同语言的表达和传承。

二、语言文字的影响语言文字的演变不仅仅影响了交流方式,还对人类的认知能力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

2.1 认知能力的发展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而文字则是思维的载体。

通过语言和文字的运用,人们能够更好地组织和表达思维,提高认知和智力能力。

语言的变化和丰富使得人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问题,促进了人类社会和科学的进步。

2.2 文化传承与演化语言和文字是一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语言的口头传承和文字的书面记录,人们能够将文化知识和经验代代相传。

每一种语言和文字系统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它们的演化和变化也同样受到文化的影响。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二、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语言的演变 语言的演变与社会的变化、人们的交际息息相关,但 是语言发生怎样的变化,还是由语言系统内部的各种因素 的相互关系决定的,难以从社会或人际交流的因素中寻找 直接的答案。 语言是符号系统,它内部的各种因素处于对立统一的 关系之中,相互间呈现一种平衡的状态。如果其中某一种 因素因为要满足新的表达要求,或受到其他语言的影响, 或由于孩子学话的偏离,或者其他什么原因而发生变化, 破坏了原有的平衡,那么系统内的有关部分就会重新调整 相互间的关系,达到新的平衡。
地域方言 一个社会的生产力有了特别的进步,通常 会伴随着人口的突然增长和疆域的日益扩大。由于自然灾 害、战争等原因,一个社会的一部分居民也可能大规模的 集体迁徙到很远的另一个地方。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条件 下,以上两种情况都会造成一个社会出现不同地域范围内 的经济政治相对独立和交际上的不均匀。于是,一个地区 内发生的语言变化不大容易传播到其他地区去,使得各地 区使用的本来相同的语言的共同点不断减少、不同点不断 增加,形成同一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而如果扩张后 的地域仍然处于同一个国家共同体之中,仍然使用共同的 文字和书面语,各地在政治、经济相对独立的同时就仍然 会保持一定的联系,虽不完全统一却也不完全分化。在社 会不完全分化的条件下,语言的地域分支就会一方面保持
语言词汇的变化虽然灵敏,但它的基础仍然非常稳固。 这表现在两方面:第一,词汇中的基本词汇反映交际中最 常用的基本概念,它是很不容易起变化的,如“天、山、 水、日、月、人、手、头、身、大、小”等。第二,除了 从外语借入的成分以外,构造新词所用的材料(词根、词 缀等)几乎都是语言中古已有之的成分,构成新词的格式 也是语言中现成的格式,所以绝大部分.新词都是原有材料 按原有格式的重新组合,是大家似曾相识的东西。

语言发展定义

语言发展定义

语言发展定义引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语言发展是指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变化和演化过程。

本文将从语言形成的原始阶段开始,探讨语言的发展以及影响语言发展的因素。

语言形成的原始阶段人类最早的祖先生活在非洲大陆,他们通过声音、手势和表情进行基本的交流。

随着人类智慧的增长,他们开始使用原始语言来更有效地传达信息。

原始语言是一种简单而基础的交流方式,通常由少量词汇和简单句子组成。

语言演化与分化随着人类社会的扩张和迁移,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社群。

这些社群之间由于地理、文化、历史等因素产生了差异,并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方言。

方言是同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区或社群中所产生的变体。

随着时间推移,一些方言进一步演化为独立而完整的语言。

拉丁文作为古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逐渐演化为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法语等。

这种演化过程通常是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语言变迁与外来影响语言的发展还受到外来影响的影响。

随着人类社会的交流和互动增加,不同语言之间发生了相互借用和影响。

这种现象被称为语言接触,它可以导致词汇、发音和语法等方面的变化。

英语作为一种全球性的语言,受到了许多其他语言的影响。

从法国征服英格兰开始,英语中就有了大量的法语词汇。

由于英国在殖民时代对世界各地进行了殖民统治,许多非洲和亚洲国家的语言也对英语产生了影响。

语言发展的因素1.社会因素: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会导致人们之间交流方式和需求的变化,进而影响到语言的发展。

2.文化因素: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和表达方式不同,也会对语言产生重要影响。

3.技术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技术和媒体形式也会对语言使用和表达方式产生影响。

4.教育体系:教育体系对于语言的规范和标准化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传承和推广一种特定的语言形式。

语言发展的意义语言发展对人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1.促进交流:语言使人们能够有效地交流思想、情感和知识,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语言的演变与分化

语言的演变与分化

• 语言地理学还有助于进行方言分区。如:
3、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区别
• (1)确定的范围不同。地域方言以地域的分布确 定范围,社会方言以社会分工、集团的不同确定 范围。 • (2)表现的特点不同。地域方言的特点主要表现 在语音系统上。社会方言的特点基本表现在一般 词汇上。 • (3)发展的方向不同。地域方言在一定条件下可 以发展成独立的语言,而社会方言在任何条件下 都不可能发展成独立的语言。
• (6)研究地域方言的意义
• 1)汉语方言中蕴藏着大量引人瞩目的语言现象, 对于普通语言学的探讨,是非常重要的素材。 • • 2)汉语方言和民族共同语是同源异流的关系。运 用比较语言学的方法,科学地提示方言与共同语 的对应关系,找出其中的规律性。
• 3)汉语方言的材料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依 据。 • 4)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中蕴涵着丰富 的文化历史内容。 • 5)考证古代文献的作者,如果别的线索缺 少或不足时,方言学知识往往可以帮忙。
• (二)台州片:乐清清江、天台、三门、 临海、仙居、黄岩、温岭、玉环 • (三)东瓯片:温州、乐清、瑞安、平阳、 文成、苍南部分、青田东、洞头北 • (四)婺州片:金华、兰溪、义乌、东阳 • (五)处衢片:丽水、云和、景宁、龙泉、 泰顺、遂昌、衢州、江西上饶
• 二、吴语特点 • (一)语音
• 全浊声母、单韵母、入声
(二)亲属语言
• 1、定义: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彼此有 同源关系的几种独立的语言。 • 2、分类: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根据各种语 言的来源(即亲属关系)划分的,一般称 为谱系分类法。 • 按亲属关系的亲疏程度把语言分成: • 语系→语族→语支→语群四大谱系
• 被语言学界公认为独立语言的大致为2790 种。由于这2790种语言中有70%左右没有 相应的文字,而且大部分使用人数并不多, 而语言学家分析并研究过的语言更只有500 种左右。使用人口超过6000万的大语种只 有13个: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 牙语、阿拉伯语、印地语、日语、印尼语、 德语、孟加拉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

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一融合情况下可能消失。 没有自己的基本词汇、语音系统、语法结构,不能发展为独立
语言。
亲属语言
▪ 3、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 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
▪ 同一语言(母语、原始基础语、基础语)→亲属语言(子语)
▪ ①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 类,叫“谱系分类”。
▪ 从同一语言分化出来的所有后代语:语系 →同一语系各个语言的分化层次(亲属关 系的远近):语族 →语支 →语群 →语言 →方言 →土语
▪ 湘方言 长沙话
湖南省大部。
▪ 赣方言 南昌话
江西省,湖北省东南。
▪ 客家方言 四川等。
梅县话
广东、广西、福建、台湾、
▪ 闽方言
闽南方言(厦门话)闽东方言(福州话)
闽北方言(建瓯话) 福建、海南、台湾等。
▪ 粤方言 广州话
广东 、广西,港、澳特区。
地域方言
▪ B、一个地域方言与共同语、其他地域方 言的差别,表现在词汇、语音、语法等方 面。
▪ a、词汇方面。主要表现为名异实同,即用 不同名称去称说相同事物。“我、你、 他”,上海话“阿拉、侬、伊”,客家话 “捱ái 、女、渠”;“红薯”,沈阳话 “地瓜”,广东话“番薯”,淅江话“山 薯”,成都话“红苕”。
地域方言
▪ b、语音方面。地域方言的差异主要是语音, 以语音为主要划分依据,但只考虑几个重 要特点,而暂时不管其他细微差别。
亲属语言
▪ ②关于汉藏语系。 ▪ a、汉藏语系与印欧语系是世界上使用人数
最多的两个语系。 ▪ b、语族:汉语、侗台语、苗瑶语、藏缅语。 ▪ c、共同特点:都有声调而没有词的重音;
多用词序、虚词表示语法关系,没有内部 形态变化;有量词。
地域方言和亲属方言的异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中语音、词义、语法系统内部的各要素之间,以 及这些系统彼此之间,都有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关系, 局部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如把山西汾阳话、北京话和隋唐时的中古音:


三、语言演变的特点 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 稳固和变化这两个对立的要求都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 的性质决定的。所以语言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的方式,不 允许突变。 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统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有很大的不同。 与社会和交际联系最直接的是词汇,也即词汇对社会发展 和交际需求的反应最灵敏,变化比较快。相比之下,语音 和语法就稳定得多。它们的变化速度是不平衡的。同时, 在词汇、语音的内部,不同方面的变化速度也是不平衡的。


词汇演变既灵敏又稳固的两个方面,一般词汇变化快 而基本词汇(特别是基本词根)和构词法变化慢,既是语言 演变不平衡性的体现,也是语言渐变性的体现。 语言中成千上万的词都是通过有限的语音形式表达出 来的。在一种语言里,几十个音位的排列组合完全能够满 足语言表达的需要。即使词汇发生急剧的演变,也不会对 音位系统产生明显的影响,或者说不会很快地带来影响。 也即,语音子系统音位及其聚合格局的变化很慢,相对稳 固。

不仅语音、语法、词汇各个子系统及各子系统的不同 方面的变化速度不平衡,就是同一子系统同一方面的语言 现象,由于所处的条件不同,其变化速度也可能是不平衡 的。比如北京话的辅音音位/k//ts/两组音在与韵母组合的时 候只有开、合二呼,而/tɕ/组只有齐、摄二呼,那是由于tɕ 组是从/k//ts/两组变来的:开、合二呼前的/k//ts/保持不变, 齐、撮二呼前的/k//ts/变成了/tɕ/,这是辅音声母在不同介 音之前的变化的不平衡,是演变不平衡性在语音子系统内 部的具体表现。




语言变化的原因 同一个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 先进的发展,必然会带来语言的发展; 社会的分化、接触或统一必然会造成语言相应的变化; 斯大林说:“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 语言随着社会的死亡而死亡。社会以外是没有语言的。” 创新要求、省力要求。 人们在用语言交际的时候,为了引起对方更多的注意, 常常换用一些“新鲜”说法,由此而引发词汇或用法的变 化。发音省力则是引发语音变化的重要动因,比如总是挨 在一起出现的音会同化,频率特别高的虚词在会弱化。
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 语言的分化

第一节
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

一、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 二、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语言的演变




一、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 陈第反对宋人叶韵说,认为《诗经》、《楚辞》反映 的是古音,不能以唐宋今音为标准随音改读来求韵脚的谐 合。他明确提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 转移”的观点。 语言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日积月累,就反映出语言在 不同时代的明显差异。 人类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技术、新 的事物、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观念,旧技术、旧事物、旧 生活方式和旧观念往往被替代而消失。与之相应,语言中 的词汇也会逐渐更替。


相对于音位和音位聚合格局来说,音值的变化要相对 快一些,特别是方言语音,由于缺乏普通话那样的语音规 范,老年人与年轻人、不同言语社团的人的音值往往有听 得出来的差别。 语法是组织语言材料的结构规则。上面谈到的创造新 词,使用的就是语法中的词法格式。旧词的消失不会对结 构规则带来影响,因为某些词虽然消失了,但是这种规则 还存在于许许多多的其他词语中。句法也一样,平常人们 所说的、所听到的句子是由少数的句法规则支配的,不会 轻易地变动。所以,如果没有外来的影响,语法自身演变 的速度是很缓慢的,它的稳固性甚至比语在地域方面。同一语言现 象的变化速度、变化方向,在不同的地区常常不一样:有 些地区不变,有的地区这样变,有的地区那样变。比如同 样在/i//y/前的/k//ts/,在北京变成/tɕ/,在广州却保持/k//ts/ 不变,在苏州则是/k/变成/tɕ/,而/ts/不变(/ts/后的摄口变齐 齿) 。 一般说来,语言在地域上的差异,语言系统中所谓的 不规则现象都是过去的语言保留在今天的语言系统中的历 史层积,是语言演变不平衡性的见证。这些现象为探索语 言的历史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语言词汇的变化虽然灵敏,但它的基础仍然非常稳固。 这表现在两方面:第一,词汇中的基本词汇反映交际中最 常用的基本概念,它是很不容易起变化的,如“天、山、 水、日、月、人、手、头、身、大、小”等。第二,除了 从外语借入的成分以外,构造新词所用的材料(词根、词 缀等)几乎都是语言中古已有之的成分,构成新词的格式 也是语言中现成的格式,所以绝大部分.新词都是原有材料 按原有格式的重新组合,是大家似曾相识的东西。


比如,远古汉语的语音系统比较复杂,单音节的词互 有区别。之后复辅音声母消失、辅音韵尾合流等,音节简 化,声调产生。两汉之后,音节结构进一步简化,语言符 号的区别性减少,新概念新事物又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产 生。被采用的新方式是加长词的长度,双音词代替古代的 单音词。现代汉语已经不再是单音节词占优势的语言了。 随着双音节词的产生,一个词内部的两个成分之间的 关系又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双音词内部的两个位置上因语 素出现频率的不同而在语音、语义、语法上产生轻重主次 的区别,固定位置上出现频率特别高的语素,语音上弱化 为轻音(如“-子”)甚至失去音节身份而与另一个语素合音 (如“-儿”),语义泛化,语法搭配能力增强;出现了新的 派生构词规则。



二、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语言的演变 语言的演变与社会的变化、人们的交际息息相关,但 是语言发生怎样的变化,还是由语言系统内部的各种因素 的相互关系决定的,难以从社会或人际交流的因素中寻找 直接的答案。 语言是符号系统,它内部的各种因素处于对立统一的 关系之中,相互间呈现一种平衡的状态。如果其中某一种 因素因为要满足新的表达要求,或受到其他语言的影响, 或由于孩子学话的偏离,或者其他什么原因而发生变化, 破坏了原有的平衡,那么系统内的有关部分就会重新调整 相互间的关系,达到新的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