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修订版)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合集下载

语言学纲要课件(7)

语言学纲要课件(7)
• 最常见的显著差异在 词汇 方面,有时也有发音色 彩(如北京的“女国音”)或音位分合上的差异。
• 一般说来,社会方言的差别较小,自由通话不成问 题(“黑话”除外)。
• 如: 行业用语。术语是一种特殊的行业用语。 阶层方言,如法国贵族的“沙龙语言”、
“闺秀语言”,美国的“黑人英语”。 黑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具有强烈的排
他性。 • 网络语言: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 • 一个人可以同时掌握几种社会方言。
三、地域方言
• 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分支、变体。
• 是语言发展 不平衡 性在地域上的反映。
• 地域方言的差别一般大于社会方言(如汉语的不同大 方言之间往往无法自由通话)。
• 地域方言最显著的区别一般在 语音 方面,但词汇和
三、语言演变的特点
• 渐变性 和 不平衡性 是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
语言演变的渐变性和不平衡性两个特点, 使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既能随时满足社会发展 和交际创新等要求,又能维持稳固的基础,保 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语言演变的渐变性:
• 这是由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 本质属性决定的。 语言的这一本质属性—— 制约了语言必须不断有所变动,否则不能 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也制约了语言不能突变,只能渐变,否则 不能成为交际的各方共同理解。
(5)客家方言 (梅县话)
(6)闽方言 (闽南:厦门言 (广州话)
四、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
• 1.亲属语言:
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彼此有同源 关系的几种独立的语言。
成为不同语言发展源头的语言一般称为 “母语”或“原始基础语”、“基础语”。
地域方言如果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分化就会 发展为独立的语言,从而形成亲属语言。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最重要的特点。
渐变性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指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但语言不像社会变革那样产生突变,而是逐渐发展变化的,具有相对稳定性。
语言演变的特点
语言演变的渐变性
01
02
03
04
为什么语言演变会有渐变性特点呢?
这是由语言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社会成员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人们日常生活根本离不开的,人们无时无刻不使用语言,语言同社会的关系是如此密切,因此不可能发生巨变、突变,只能逐渐变化,即使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化,语言也不会马上巨变,大有我自岿然不动之势。只有这样才能与人们的需要相适应,不至于影响人们的使用。
第二,由于各地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不一致,往往就导致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具有不平衡性的特点。比如我们今天常用的“楼盘、按揭、写字楼”就是从“台港-广东-内地”这样传开的。
为什么语言演变会有不平衡性特点呢?
第一,语言系统中,词汇变化最快,因为词汇与社会的联系最为紧密,最直接,对社会的发展变化反应也最灵敏,社会的变化,现实现象的产生与消失,随时都能在词汇中反应出来,比如一个新事物新观念产生了,要进入交际领域,首先就要有个名称,就必然要在词汇系统中反映出来,而社会现象、事物、观念的产生与消失,是经常发生的,在词汇中以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词义的发展变化等种种形式。
二、语言的分化(语言随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有何异同 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和阶层等方面的人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主要有行业用语、科技术语、阶级方言等。如“动手术”、“出诊”、“注射”、“亮相”、“花脸”、“阅卷”等。
地域方言: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学习指导书》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第七至九章)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学习指导书》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第七至九章)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学习指导书》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第七至九章)第七章语言的演变与分化一、名词解释社会方言:是同一语言内部由于社会因素不同而造成的各种变异,有多少种社会因素造成了语言在某些方面的不同,就能区分出多少种社会方言。

地域方言:是某一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变体,常简称为方言。

亲属语言:是指从同一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

谱系分类: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的分化及分化的辈分等级而对语言做出的分类。

二、填空1.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是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2.汉语的七大方言是指:北方方言(官话)、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

3.黑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它有强烈的排他性。

4.语言谱系结构的层次一般有语系、语族、语支、语言。

5.从语言谱系来看,彝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法语属于印欧语系拉丁语族;阿拉伯语属于闪—含语系。

三、简答题1.举例说明为什么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

语言是人类交际最重要的工具。

人的因素和社会因素构成了语言演变最基本的动力。

语音变化。

例如,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如,一些高频词语在使用中常常磨损,造成语音的弱化,常见的虚词在语流中通常都是以混元音?为韵母。

在社会交际中,英语中的good bye 在不影响交际的情况下缩短了,只说bye。

又如词汇变化,偏好不同,说法也不同。

一些年轻人不说“很多”,而说“N 多”还有语法变化,正因为是约定俗成的,也就可以改变。

比如,现在很多人把“请发短信给我”说成“请短信我”,虽然语法改变,但意义没有改变。

运用中的活语言是人类组成社会的条件之一,是社会成员之间最重要的联系纽带。

同一个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必然会带来语言的发展;社会的分化、接触或统一必然会造成语言相应的变化;人与人交流时的创新要求、省力要求也必然会使得语言变化和调整。

2.举例说明语言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

语言是符号系统,它内部的各种要素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相互间呈现一种平衡的状态。

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官话方言
吴方言
湘方言 赣方言
客家方言
粤方言 闽方言
八大方言区:闽方言——闽南方言、闽北方言
十大方言区:晋语区、徽语区、平话区(广西中部一带 )
12
四、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

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 彼此有同源关系。

祖语/母语/原始语/原始共同语——子语/后代语 原始汉藏语 ———— 汉语/藏语(姊妹语言)
苗:苗语、布努语 瑶:瑶语 未定:畲语

苗瑶

16

我国境内的语系分布: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境内各民族语言分属于汉藏 、阿尔泰、南亚、马来-玻利尼西亚和印欧等语系,此外 还有一些系属不明的语言。
17
18
第七章 复习与小结
一、简答: 1. 语言演变的原因是什么?(外因、内因,3因素) 2. 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是什么? 3. 语言分化的三种情况是什么? 4. 世界语言主要有哪些语系? 二、填空 1. 汉语的七大方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黑话是一种特殊的______方言,具有强烈的______性。 3. 从语言谱系来看,彝语属于_____语系____语族;法语属 于_____语系_____语族;阿拉伯语____语系____语族。 4. 中国境内分布的语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谱系分类: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的分化及分化的
辈分等级而对语言做出的分类。

世界语言谱系
13
世界主要语系:
汉藏语系 印欧语系 阿尔泰语系 南岛语系(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 南亚语系 达罗毗荼语系 乌拉尔语系 高加索语系 闪-含语系 (阿非罗-亚细亚语系) 班图语系(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 尼罗-撒哈拉语系 科依桑语系(霍布督、布须曼语系) 美洲印第安诸语言(语群) 澳洲诸土著语言(语群) 西伯利亚诸语言(语群)

语言学概论 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语言学概论 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 常见的“--子”后缀(袜子、帽子、饺子)消失了,名词出 现一系列的重叠,来表示喜爱、亲昵的感情色彩。
Ø语言风格变体的存在增加了社会方言的丰富性 和多样性。
(二)地域方言
• 地域方言,通常指方言,是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区的变体, 也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语言的 分支。
• 地域方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 尤以语音差别最突出,汉语普通话和地域方言最大的差 别是在语音上。
Ø听得懂、听不懂不能作为划分方言的标准。
• 如斯拉夫语族的国家,操俄语、乌克兰语、白俄 罗斯语、波兰语、塞尔维亚语的人相互间可以通 话,但却是不同的语言。
• 汉语的北方方言与吴、湘、赣、客、粤、闽方言 之间的差别比较大,相互间很难通话,但却是同 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
5. 确定是语言还是方言的标准:
• 6.商阜片:商丘市区、睢县、鹿邑等,f和sh不分,如“喝 水”称作“喝fei”。
• 7.信蚌片:信阳市区、淮滨、罗山、安徽蚌埠,“俺爸俺 妈”听起来像“阿爸阿妈”,且无翘舌音。
• 8.汾河片:三门峡市、渑池、灵宝等,如“脖子”叫“婆航”、 “膝盖”叫“哭气盖”。
3.方言岛
• 方言岛,是语言学的一个术语,由于历史上大规 模移民,使外来的方言势力占据了原来某方言区, 形成被原方言区包围着的独立的方言孤岛。 • 如美国的唐人街就是英语包围汉语的方言岛,四 川官话区域中的湖南话小区,就是方言岛。
Ø交际要求语言保持稳定的状态,不允许一下子 发生大的变化。所以语言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的 方式,不允许突变。 如斯大林所说:“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 过爆发,不是经过消亡现存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 言,而是通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也就是经过 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语言中语音、词义、语法系统内部的各要素之间,以 及这些系统彼此之间,都有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关系, 局部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如把山西汾阳话、北京话和隋唐时的中古音:


三、语言演变的特点 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 稳固和变化这两个对立的要求都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 的性质决定的。所以语言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的方式,不 允许突变。 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统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有很大的不同。 与社会和交际联系最直接的是词汇,也即词汇对社会发展 和交际需求的反应最灵敏,变化比较快。相比之下,语音 和语法就稳定得多。它们的变化速度是不平衡的。同时, 在词汇、语音的内部,不同方面的变化速度也是不平衡的。


词汇演变既灵敏又稳固的两个方面,一般词汇变化快 而基本词汇(特别是基本词根)和构词法变化慢,既是语言 演变不平衡性的体现,也是语言渐变性的体现。 语言中成千上万的词都是通过有限的语音形式表达出 来的。在一种语言里,几十个音位的排列组合完全能够满 足语言表达的需要。即使词汇发生急剧的演变,也不会对 音位系统产生明显的影响,或者说不会很快地带来影响。 也即,语音子系统音位及其聚合格局的变化很慢,相对稳 固。

不仅语音、语法、词汇各个子系统及各子系统的不同 方面的变化速度不平衡,就是同一子系统同一方面的语言 现象,由于所处的条件不同,其变化速度也可能是不平衡 的。比如北京话的辅音音位/k//ts/两组音在与韵母组合的时 候只有开、合二呼,而/tɕ/组只有齐、摄二呼,那是由于tɕ 组是从/k//ts/两组变来的:开、合二呼前的/k//ts/保持不变, 齐、撮二呼前的/k//ts/变成了/tɕ/,这是辅音声母在不同介 音之前的变化的不平衡,是演变不平衡性在语音子系统内 部的具体表现。

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一、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一)语言演变的原因外部因素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1.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变化必然受到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

2.语言作为认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作为社会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必须适应因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交际需要,与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

内部因素语言作为一个系统,其内部各要素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一种要素的变化必然影响到另一种要素的变化。

语言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影响决定着每一种语言的特殊方向。

(二)语言演变的特点1.语言发展的渐变性2.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1)语言系统内部各个组成要素发展变化的速度不一样,有的发展变化快,有的发展变化慢,即使是同一组成要素内部各组成成分之间发展也是不平衡。

词汇最快,语音比较慢,语法比较稳定。

(2)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不一样。

二、语言的分化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1社会方言: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2.地域方言:一种语言由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的差异在不同地区形成的地域分支或变体,简称方言。

方言形成的原因:(1)地理条件。

(2)社会政治经济历史等方面的因素。

(3)语言内部各要素发展不平衡的结果。

方言之间的区别主要在语音方面,词汇和语法相对较小。

3.亲属语言:从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

各亲属语言之间在语言要素和语言成份里或多或少地保留了一些同出一源的痕迹。

4.语言的谱系分类语言的“谱系分类”: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的分化及分化的辈分等级而对语言作出的分类。

(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

)凡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一个语系。

同一语系中的语言还可以根据它们的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语族、语支、语群、语言等。

语系的形成是一种语言长期地、不断地分化发展的结果:原始基础语(母语)分化为不同的语族,一个语族又分化为不同的语支乃至语群,一个语支或语群再分化为不同的语言。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 例如,藏语声调的产生 ▪ 又如,古汉语语音系统复杂,以单音节词为主。后来语音系统简化,则
产生大量同音词,汉语采取加长词的长度的办法以区别同音混淆,导致 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汉语语音系统简化引起词汇系统发生巨变。 ▪ 再如,以前只能说“呼叫、呼喊、呼唤”,而有呼机以后,可说“呼我、 呼一下、呼一呼”等,词汇的变化必然又导致词语组合形式的变化。
使用人口超过6000万的大语种只有13个:汉语、英语、俄语、法 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印地语、日语、印尼语、德语、孟加
拉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其中汉语的使用人数最多,英 语的使用地域最广。
联合国将汉语、英语、俄语、西班牙语、法语和阿拉伯 语列为正式工作语言。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 (一)渐变性
▪ 语言不像社会变革那样突变,而是逐渐发展变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这是由语言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社会成员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人们无时无刻不使用语言,因此不可
能发生巨变、突变,只能逐渐变化,即使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化,语言也
不马上巨变,大有我自岿然不动之势。这样才能有人们的需要相适应,
语言演变
Company Logo

语言分化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1
www.art-com.co.kr
语言演变的原因
Company Logo
一、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 首先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的变化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 随新事物出现新词,如“手机”“短信”“电子邮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语言的演变 语言的演变与社会的变化、人们的交际息息相关,但 是语言发生怎样的变化,还是由语言系统内部的各种因素 的相互关系决定的,难以从社会或人际交流的因素中寻找 直接的答案。 语言是符号系统,它内部的各种因素处于对立统一的 关系之中,相互间呈现一种平衡的状态。如果其中某一种 因素因为要满足新的表达要求,或受到其他语言的影响, 或由于孩子学话的偏离,或者其他什么原因而发生变化, 破坏了原有的平衡,那么系统内的有关部分就会重新调整 相互间的关系,达到新的平衡。
地域方言 一个社会的生产力有了特别的进步,通常 会伴随着人口的突然增长和疆域的日益扩大。由于自然灾 害、战争等原因,一个社会的一部分居民也可能大规模的 集体迁徙到很远的另一个地方。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条件 下,以上两种情况都会造成一个社会出现不同地域范围内 的经济政治相对独立和交际上的不均匀。于是,一个地区 内发生的语言变化不大容易传播到其他地区去,使得各地 区使用的本来相同的语言的共同点不断减少、不同点不断 增加,形成同一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而如果扩张后 的地域仍然处于同一个国家共同体之中,仍然使用共同的 文字和书面语,各地在政治、经济相对独立的同时就仍然 会保持一定的联系,虽不完全统一却也不完全分化。在社 会不完全分化的条件下,语言的地域分支就会一方面保持
语言词汇的变化虽然灵敏,但它的基础仍然非常稳固。 这表现在两方面:第一,词汇中的基本词汇反映交际中最 常用的基本概念,它是很不容易起变化的,如“天、山、 水、日、月、人、手、头、身、大、小”等。第二,除了 从外语借入的成分以外,构造新词所用的材料(词根、词 缀等)几乎都是语言中古已有之的成分,构成新词的格式 也是语言中现成的格式,所以绝大部分.新词都是原有材料 按原有格式的重新组合,是大家似曾相识的东西。
词汇演变既灵敏又稳固的两个方面,一般词汇变化快 而基本词汇(特别是基本词根)和构词法变化慢,既是语言 演变不平衡性的体现,也是语言渐变性的体现。 语言中成千上万的词都是通过有限的语音形式表达出 来的。在一种语言里,几十个音位的排列组合完全能够满 足语言表达的需要。即使词汇发生急剧的演变,也不会对 音位系统产生明显的影响,或者说不会很快地带来影响。 也即,语音子系统音位及其聚合格局的变化很慢,相对稳 固。
社会方言是因为社会成员集聚为不同的言语社团而产 生的,因而一个人如果交叉地生活在几个言语社团之中, 他就能同时掌握几种社会方言。
语言中语音、词义、语法系统内部的各要素之间,以 及这些系统彼此之间,都有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关系, 局部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如把山 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 稳固和变化这两个对立的要求都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 的性质决定的。所以语言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的方式,不 允许突变。 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统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有很大的不同。 与社会和交际联系最直接的是词汇,也即词汇对社会发展 和交际需求的反应最灵敏,变化比较快。相比之下,语音 和语法就稳定得多。它们的变化速度是不平衡的。同时, 在词汇、语音的内部,不同方面的变化速度也是不平衡的。
社会方言 社会中的人群由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 经济状况和社会分工的不同而分化为不同的社团。在每个 社团的内部,人们之间相互的联系比较密切,交际频繁, 而不同社团之间的交际则相对稀疏。交际密度的不同,影 响到语言创新的传播:社团内部的交际密度高,语言创新 就能及时地在社团内部推开;社团之间交际密度低,语言 创新就不能及时地传播到另一个社团,从而各个社团就会 形成自己的语言特点。根据社会因素而区分的社团与语言 特点相关,因此这些社会社团又被称为不同的“言语社 团”。各个言语社团的语言是在全民语言基础上产生的各 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这就是所谓社会方言。
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 语言的分化
第一节 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 一、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 二、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语言的演变
一、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 陈第反对宋人叶韵说,认为《诗经》、《楚辞》反映 的是古音,不能以唐宋今音为标准随音改读来求韵脚的谐 合。他明确提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 转移”的观点。 语言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日积月累,就反映出语言在 不同时代的明显差异。 人类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技术、新 的事物、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观念,旧技术、旧事物、旧 生活方式和旧观念往往被替代而消失。与之相应,语言中 的词汇也会逐渐更替。
语言中有多少种社会方言?数量难以计算,因为言语 社团的多少简直是无法统计的。少到几个人,大到整个语 言社会,只要有值得注意的语言特色,都可以看成为一个 言语社团。比方说,年龄的不同就可以组成不同的言语社 团,在语言的使用上各具特色。以上海话为例,现在的老 年人和年轻人的语言就有一些差别。例如老年人对“烟” 和“衣”、“简”和“既”两类字的读音分得很清楚,而 年轻人已经不分。北京则有一种性别加年龄的言语社团差 异:年轻的姑娘在发八;、t砂、侧的时候往往舌位偏前, 带有明显舌尖作用,学界称为“女国音”,中、老年妇女 以及各个年龄的男性却没有这种现象。不同的性别可以组 成不同的言语社团,语言上各有特色,这在日语里比较明 显。有些词是只有成年男性才说的,另外一些词则是只有
语言变化的原因 同一个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 先进的发展,必然会带来语言的发展; 社会的分化、接触或统一必然会造成语言相应的变化; 斯大林说:“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 语言随着社会的死亡而死亡。社会以外是没有语言的。” 创新要求、省力要求。 人们在用语言交际的时候,为了引起对方更多的注意, 常常换用一些“新鲜”说法,由此而引发词汇或用法的变 化。发音省力则是引发语音变化的重要动因,比如总是挨 在一起出现的音会同化,频率特别高的虚词在会弱化。
黑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其他的社会方言没有排 他性,不拒绝其他言语社团的人们了解、运用,因而它们 的有些词语也可以被全民语言所吸收而成为日常的交际用 语(如“休克”、“角色”等);而黑话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对本集团以外的人绝对保密。《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如 果不是熟练地掌握座山雕所属盗匪集团的黑话,就无法打 进匪窟,生擒匪首。
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 一、语言随若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语言只要在社会中使用,就会不断地缓慢地变化。假如说 社会中人与人的交际密度是相对均匀的,语言的新变化就 会在社会中均匀地传播开去,所有人的语言就会发生相同 的更新,结果就会是语言虽然发生了变化却不会分化。然 而实际的情况是,同一社会总有程度不同的分化,每个现 代社会中人与人的交际密度总是不均匀的,于是语言的创 新总是在交际密度高的人群中或区域内优先传播,这造成 了语言的分化。社会的分化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状况,与之 相应,语言的分化也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情况。
语言变化的不平衡性还体现在地域方面。同一语言现 象的变化速度、变化方向,在不同的地区常常不一样:有 些地区不变,有的地区这样变,有的地区那样变。比如同 样在/i//y/前的/k//ts/,在北京变成/tɕ/,在广州却保持/k//ts/ 不变,在苏州则是/k/变成/tɕ/,而/ts/不变(/ts/后的摄口变齐 齿)。 一般说来,语言在地域上的差异,语言系统中所谓的 不规则现象都是过去的语言保留在今天的语言系统中的历 史层积,是语言演变不平衡性的见证。这些现象为探索语 言的历史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可以看出,是方言还是亲属语言,其差别主要是由语 言外的因素决定的。如果只着眼于语言内的表现,则方言 和亲属语言都是历史上的同一祖语在地域上的分化,性质 上没有什么根本的不同,语言系统内的表现也没有大的区 别,详见第九章第一节的讨论。
社会方言、地域方言、亲属语言是同一语言因社会分 化状况不同而造成的语言分化程度不同的三种形式。
不仅语音、语法、词汇各个子系统及各子系统的不同 方面的变化速度不平衡,就是同一子系统同一方面的语言 现象,由于所处的条件不同,其变化速度也可能是不平衡 的。比如北京话的辅音音位/k//ts/两组音在与韵母组合的时 候只有开、合二呼,而/tɕ/组只有齐、摄二呼,那是由于tɕ 组是从/k//ts/两组变来的:开、合二呼前的/k//ts/保持不变, 齐、撮二呼前的/k//ts/变成了/tɕ/,这是辅音声母在不同介 音之前的变化的不平衡,是演变不平衡性在语音子系统内 部的具体表现。
这些都是某一言语社团的社会方言的具体表现。
社会方言的特点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可能出 现,但引人注目的还是用词上的不同。不同的行业由于工 作的需要而各有自己的一些特殊词语。比方说,长刨、短 刨、平刨、边刨、圆刨、槽刨、手锯、电锯等是木工的行 业用语;处方、休克、血栓、粥样硬化、饮片等是医药界 的行业用语;行头、场面、龙套、生旦净末丑等是戏曲界 的行业用语。科学技术的术语是一种特殊的行业用语。音 节、元音、辅音、主语、谓语等是语言学的术语;有机、 无机、催化、卤素、稀土等是化学术语。不同的社会阶层 也有自己特殊的社会方言,一般称之为阶层方言。它主要 表现在各阶层所用的一些特殊用语以及对一些词语的特殊 理解上。旧社会我国的封建统治者所用的阶级方言在描绘 当时社会情貌的文艺作品中可以找到很多生动的实例,特 别是专门反映清末吏治的种种腐败现象的谴责小说《官场 现形记》可以说是集官吏语言之大成。法国的贵族曾经有 所谓“沙龙语言”和“闺秀语言”,它们的样品通过莫里
亲属语言在地域上未完全分化的社会会由于某些战争 或政治事件而完全分化―分裂成几个各自独立的国家,并 创制各自不同的文字和书面语。在不同地域已经完全分化 为不同的社会的条件下,各地说话人的语言认同一般也会 随之发生变化,不再认为各地所说的是同一语言。这些从 同一语言分化出来的、存在于社会完全分化条件下的、说 话人认同为不同语言的地域分支,叫做“亲属语言”。例 如拉丁语随着古罗马帝国的解体,它的各个方言就发展成 今天的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 语等独立的语言。
二、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 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 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人们平常说的“官腔”“干 部腔”“学生腔”“娃娃腔”等等的“腔”,都是对某一 言语社团在语言表达上的一些共同特点的概括,表明这种 “腔”就是一种社会方言。工农群众称自己说的为“大白 话”,称知识分子说的为“字儿话”,这实际上也是对社 会方言的一种通俗的说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