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的象数思维

合集下载

中医思维模式,就是大象思维模式,而不原创思维模式!

中医思维模式,就是大象思维模式,而不原创思维模式!

中医思维模式,就是大象思维模式,而不原创思维模式!一、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旨在解决国家战略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以及对人类认识世界将会起到重要作用的科学前沿问题,坚持“面向战略需求,聚焦科学目标,造就将帅人才,攀登科学高峰,实现重点突破,服务长远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指南引导,单位申报,专家评审,政府决策”的立项方式,以原始性创新作为遴选项目的重要标准,坚持“择需、择重、择优”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项目、人才、基地的密切结合,面向前沿高科技战略领域超前部署基础研究。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批重点研发专项指南已于2016年2月16日发布,这标志着整合了多项科技计划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从即日起正式启动实施。

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人口健康重点研究方向中:(6)中医理论与中药现代化基础研究。

二、中医理论研究中医学术界认为:中医理论,即中医基础理论,简称“中基”。

它是以天人合一的叁个哲学观的整体理念与辨证论治、相似观(分形观)的循证观点为最大特色的祖国传统医学体系的基础与核心。

中医基础理论的学说主要包括分形阴阳五行学说,藏象五系统学说(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五运六气学说,气血精津液神学说(气:信息-能量-物质学三元-多元说),体质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及养生学说,分形经络说等,其中以藏象学说为核心,信息-能量-物质学说为基础,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并用于指导临床诊疗活动。

笔者就此认为: “中基”不是“以天人合一的叁个哲学观的整体理念与辨证论治、相似观(分形观)的循证观点为最大特色的祖国传统医学体系的基础与核心”,而是是“道”体,决定“道”用,即“藏象”,主导“脏象”心物一元的最大特色的祖国传统医学体系的基础与核心。

中医基础理论的学说重点,在什么是“藏象”,什么是“脏象”,这二者之间的同一与差别,以及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内经》就是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论述的。

精品好书张其成教授《中医象数思维》

精品好书张其成教授《中医象数思维》

精品好书张其成教授《中医象数思维》《中医象数思维》是张其成教授多年来有关“中医象数思维”论述的论文集,主要从易学与中医象数思维、象数思维的方法、象数思维模型的构建等三个方面进了论述。

作者出生医学世家,又为易学名师,故能援易入医,以易训医,本书为近年来中医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

《中医象数思维》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中医象数思维”进行论述:一是易学与中医象数思维。

指出易经是中医思维的源头,中医理论体系是在以《周易》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独特思维方式指导下,以象数为模型构筑起来的。

《黄帝内经》以阴阳五行类分人体脏腑,直接受到《周易》象数思维的影响。

《内经》十二经络的定型和三阴三阳的命名同样是在易学象数模式的深层次作用下确立的。

中医诊断辨证学说同样受到《周易》思维模式的影响。

二是象数思维方法。

指出象数思维方式是中华传统思维方式的元点和代表,具有重整体和合、轻个体分析的整体性特征,重功能关系、轻形体结构的功能性特征,重感性形象、轻抽象实体的形象性特征,重循环变易、轻创新求异的变易性特征。

正是这种思维方式决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面貌、特性和走向,决定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审美意识及风俗习惯。

三是象数模型的构建。

本部分集中论述了中医理论模型的特征、意义与不足。

中医采用“思维模型”方法建构生命形态和运动规律,而西医采用“物质模型”的方法,这是中西医认知生命的本质差异。

中医“思维模型”就是以阴阳五行为代表的“二体三用”模型。

藏象、经络实质上是一种“二体三用”模型,因而不能用实验、实证的方法来衡量、验证;同时又因为生命现象的极端复杂性,所以“二体三用”模型需要不断修正和完善。

中西医的本质区别是思维方式的区别,具体表现为中医采用“模型”的思维方式,西医采用“原型”的思维方式。

就象数模型的具体建构过程而言,五行与五脏的配属经过了一个从哲学到医学的转变过程。

就哲学而言,又经过了从古文经学到今文经学的演变;就医学而言,又经过了《内经》前医学到《内经》医学的演变,中医五脏模型是中国古典哲学象数思维的产物。

中医学象思维

中医学象思维

中医学象思维
传统中医学自古以来一直是被我国人民所崇敬和尊重的,它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医学知识。

它不仅能够治疗疾病,而且能够帮助个人达到健康的境界。

古代的中医学以象思维的形式将医学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形成了完整的疾病预防和治疗理论体系。

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今天的中医学也衍生出以象思维为基础的理论体系。

中医学的象思维认为,健康是自然界和人体间的一种和谐平衡。

它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人体内部和外部环境之间不和谐所致。

据此,象思维从自然界中提取运用到医学中,将自然界之间的和谐平衡理论应用到人类的身体当中。

比如说,中医象思维所涉及的“五行”理论,认为人体内部有五
种自然力量,即金、木、水、火、土。

它们之间存在相互关系,当它们之间出现失衡,就会导致人体各器官功能失常,从而引起疾病。

此外,中医学还提出了其他一些象思维概念,例如阴阳、内外环境,以及气血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们同样也是中医象思维理论体系的一部分。

它们表明,人体的健康与疾病均为一个有机整体,人体内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有时被认为是影响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此,传统中医学拥有完善的疾病预防、治疗机制。

它既提倡从内在环境调整的角度,来治疗疾病,并采取有效的外部措施,如体育锻炼,注意饮食和休息,等等,以保持身体和精神健康。

综上所述,中医学象思维认为,健康与疾病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内外环境的不和谐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它强调了人体内外环境之间
的相互影响,而不是单独考虑内在环境或外在环境。

它也强调了采取有效的外部措施来保持健康和治疗疾病,以及使用中医学象思维进行合理的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中医象数思维

中医象数思维

中医象数思维中医传承《周易》的逻辑,采用据“象”归类、取“象”比类的整体、动态思维方法,建构了天人之间、人的各部分之间相合相应的理论体系。

中医是《周易》为代表的“象数思维方式”的最佳体现者、贯彻者和运用者。

“象”原指直观可察的形象,即客观事物的外在表现。

中医之“象”已超出了具体的物象、事象,而成为功能、关系、动态之“象”。

由静态之“象”到动态之“象”,由具体之“象”到功能之“象”,使得无序的世界有序化,使得人体与宇宙的关系有序化。

中医是离不开“象”的,如脏象、脉象、舌象、证象、药象,等等。

如在分析人的生理功能结构时,将人体脏腑、器官、生理部位和情志活动与外界的声音、颜色、季节、气候、方位、味道等按“象”即功能属性分门别类地归属在一起。

《素问·五脏生成篇》:“五脏之象,可以类推。

”比如心脏的基本功能是主神明,主血脉,宇宙万物中的赤色、徵音、火、夏、热、南方、苦味、七数、羊、黍、荧惑星等均可归属于心。

五脏均以此类推。

这种取象的范围可不断扩展,只要功能关系、动态属性相同,就可无限地类推、类比。

如果客体与之发生矛盾,那就只能让位于功能属性。

中医有一个“左肝右肺”的命题很说明问题。

肝在人体的右边,为什么说“左肝”呢?其实这是从功能、动态属性上说的,肝有上升、条达的功能,故与春天、东方等归为一类,东方即左边。

所以,“左肝右肺”并不是从解剖学(“形”)上说的,而是从功能(“象”)上说的。

中医在认识疾病过程中也是据象类比,中医重“证”不重“病”。

将各种病症表现归结为“证”,如眩晕欲扑、手足抽搐、震颤等病症,都具有动摇的特征,与善动的风相同,故可归为“风证”。

“证”就是一种典型的“象”。

“象”和“数”是连在一起的。

“象”是可分的,如脏象可分五类,也就是五脏,或者说五大功能系统。

八纲辨证则是把病证分为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类,当然相互搭配还可分出更多的类。

此外,“象数”中具体的“数”往往不是定量,而是定性。

中医象思维

中医象思维

中医象思维1. 引言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中医学以观察人体自然界的象,通过象推理思维,来认识、诊断和治疗疾病。

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被称为中医象思维。

中医象思维强调整体观察、辨别疾病的本质和辨证施治。

本文将从中医象思维的基本概念、应用方法和现代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详细的探讨。

2. 中医象思维的基本概念中医象思维,简而言之,就是通过观察自然界的象,来认识和理解人体的生理状态和疾病变化。

中医象思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观察自然界的象中医象思维强调通过观察自然界的象,来推测人体的生理状态和疾病变化。

例如,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对应着五行,如心与火、肺与金等,通过观察自然界中五行的变化,可以推断相应脏腑的功能状态。

2.2. 辨别疾病的本质中医象思维注重辨别疾病的本质,而非单纯治疗症状。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人体内外环境失衡的结果,治疗应当调整整体的阴阳、气血、五脏六腑的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3. 辨证施治中医象思维强调辨证施治,即通过对病人整体状况的观察和分析,对病因、病机进行辨证,然后针对具体的证候进行相应的治疗。

中医师在治疗疾病时,通常会考虑病人的体质、病情、环境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 中医象思维的应用方法中医象思维在临床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望诊望诊是中医象思维中常用的一种观察方法,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象、眼底等,来推测病人的体寒热、气血盛衰等情况。

例如,中医师可以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苍白、舌体胖大等,推断病人体内气血不足,进而进行相应的治疗。

3.2. 闻听闻听是中医象思维中另一种常用的观察方法,通过闻病人的气味、听病人的声音等,来推测病人的寒热、湿燥等情况。

例如,中医师可以通过闻病人体味浓郁、听病人声音低沉等,推断病人体内湿热盛行,然后进行相应的治疗。

3.3. 问诊问诊是中医象思维中重要的观察方法之一,通过询问病人的症状、病史等,来推测病人的体质、病因等情况。

中医象思维专题知识讲座医学

中医象思维专题知识讲座医学

中医象思维专题知识讲座医学xx年xx月xx日contents •中医象思维概述•中医象思维的哲学基础•中医象思维在临床中的应用•中医象思维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中医象思维的培养与传承目录01中医象思维概述中医象思维是指以“象”为载体,运用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以及直觉、类比、归纳、演绎等思维方式,研究和认识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及规律的认识方法。

中医象思维定义中医象思维具有整体性、形象性、直觉性、类比性等特点,注重从整体上把握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及规律。

中医象思维的特点中医象思维的基本概念与内涵中医象思维的起源中医象思维起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特别是道家思想,如《周易》、《道德经》等经典著作中均有体现。

中医象思维在中医中的应用及发展中医象思维广泛应用于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中,如中医诊断、治疗、用药等方面。

随着中医现代化的推进,中医象思维在中医临床及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中医象思维的起源与发展中医象思维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性中医象思维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对于现代医学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医学在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现象时,也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同时重视个体化差异,进行个性化治疗。

中医象思维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案例如针刺治疗中,针灸师通过观察病人的神态、面色、脉搏等体征,结合病人的主观感受,判断出病人所属的证候类型,并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这一过程就充分体现了中医象思维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

中医象思维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02中医象思维的哲学基础中医认为,世间万物皆有阴阳两面,阴阳平衡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关键。

阴阳平衡中医将人体与五行相联系,根据五行养生法,可调和阴阳平衡。

五行养生法阴阳五行理论脏腑学说中医将人体分为脏腑,每个脏腑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相应的经络。

经络系统经络是脏腑之间、脏腑与体表之间的联系通道,能够传递信息和调节气血。

脏腑经络理论人与自然和谐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体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顺应四时中医强调应根据四季气候变化来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以维持人体健康。

中医学象思维

中医学象思维

中医学象思维中国的中医学是一门深厚的经典知识,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

中医学不仅只是用药物治病,也融入了象思维,理论和诊断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每种方案和招数都是中国传统医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以《中医学象思维》为标题,我将介绍中医学中“象思维”的内涵。

中医学象思维是一种视角,它不仅仅是一般象征主义思维方式,也可以通过观察,联想和评价来探究病症的原因和病症的治疗方法。

它把自然、动物与植物的象征与病症的发生和治疗联系起来,以及借由这种象征性的因果安排来给出一个全面的认知模型。

从某种程度上讲,象思维不仅可以覆盖病症的原因和治疗,还可以覆盖药物处方和饮食调理。

以中医学象思维为基础,人们可以将自然的象征与肉体的改变联系起来,以便更好的治疗病症。

一般来说,人们可以使用七象九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九思是指空气、水、火、土四大元素的气势。

每一种力量都有其特定的方向,因此可以用于治疗疾病。

七象是指七个象征,它可以帮助医生正确诊断病症,比如象征主义中的龙象、熊象等。

中医学象思维在日常生活中也被广泛使用,比如调整饮食和药物处方,以及实践体育运动和改善生活习惯。

如果您不懂象思维,可以参考和研究传统医学和中医学,了解不同的象思维研究方法。

比如,我们可以从草药学和脉络学等学科中寻找同样传统的治疗方法,以解决当今不断发展的健康问题。

中医学象思维也可以应用于建筑和艺术设计,因为其中有很多象征性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绘制一个更完美的建筑外观和美观的艺术饰品。

通过这种象思维,既可以符合审美要求,又能达到具有特定功效、意义和精神内涵的效果。

总而言之,中医学象思维是一种精微而复杂的思维方式,它是中国传统医学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

不仅可以用来治病,还可以用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以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艺术氛围。

中医诊断学中的象思维

中医诊断学中的象思维

中医诊断学中的象思维中医诊断学中的象思维是指通过观察自然界万物的变化和相互关系,来推测和诊断人体内部的疾病状况的思维方法。

它以道家哲学为基础,融合了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具有独特的思维模式和诊断能力。

象思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中国,当时人们通过观察天象、地理、动植物等自然现象来认识世界和人体,并逐渐悟出了一些相应的规律。

这种以象观之、以象驭之的思维方式被运用到了医学领域,形成了中医诊断学中的象思维。

在中医诊断学中,象思维有三个核心方面: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和相互关系、推断人体内部疾病的状况、从象一脉而入进而指导诊治。

首先,象思维以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和相互关系为基础。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小宇宙,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如四时交替、天气变化、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等,可以揭示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和规律。

例如,中医将自然界的四时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季都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和人体病理变化,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四时变化,可以推断人体内部的疾病状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形态特征等,来推断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其次,象思维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和相互关系,推断人体内部的疾病状况。

中医将人体看作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系,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联系。

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和相互关系,可以推断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

例如,中医认为人体气血运行如同自然界的水流,在气血运行中,可以通过观察自然界的水流变化来推断人体内部的疾病状况。

又如,中医将人体器官和自然界的五行相对应,通过观察五行的相互关系,可以推断人体内部脏腑功能的平衡与失调。

最后,象思维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和相互关系,指导中医的诊治。

中医将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和相互关系作为诊断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和推断,可以确定人体内部的疾病状况,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例如,在治疗感冒时,中医会观察患者的症状和舌苔,通过观察舌苔的颜色和厚度等特征,可以推断出患者是风热感冒还是风寒感冒,从而指导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象数思维,指运用带有直观、形象、感性的图像、符号、数字等象数工具来揭示认知世界的本质规律,通过类比、象征等手段把握认知世界的联系,从而构建宇宙统一模式的思维方式。

象数思维对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尤其是对中医学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无论是临床实践还是理论探讨,中医学均离不开“象数”思维。

可以说,象数思维涵盖并体现了中医学整体、中和、变易、直觉、虚静、顺势、功用等思维的特点,是中医学思维方法的核心。

象数思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表现在藏象、病机、诊断、治则、本草、针灸等各个方面。

一、象数概说
“象”原本指万事万物表现出的形象,《周易·系辞上》说:“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

“象”大体有现象、物象、事象、形象、意象、法象等含义,这些含义大体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符号之象,即人为之象,又称“意象”(包含法象);二是事物之象,即自然之象,又称“物象”(包含事象、形象、现象)。

符号之象主要指卦象、爻数、河图、洛书、太极图、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其作用是概括、说明宇宙自然万事万物所表现的状态和特性,模拟、象征、推演宇宙万事万物的运化规律。

事物之象指万事万物具体的形象,包括一切实测数量、次序关系。

符号之象与事物之象之间有密切关系,符号之象是事物之象的概括形式,事物之象是符号之象所象征、比拟的对象;符号之象来源于事物之象,事物之象表现为符号之象。

二、数
“数”分为两种,一种是实测的、定量的数,一种是表象的、定性的数。

象数思维方法中的“数”侧重于定性表象,这种“数”实际上就是一种特殊的“象”。

定性表象的“数”又指“易数”,例如:阳九阴六数、阴阳奇偶数、五行之数、八卦次序数、天地生成数、九宫数、河图数、洛书数、大衍之数、六十花甲数等。

数是特殊的象,数将象形式化、简约化,因此也可看作是意象的一种。

数思维就是运数思维,即运用“数”进行比类、象征。

运数思维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取象思维。

中医学在藏象、脉诊、本草、处方、针法、灸疗、房中的实践中,即使用具体、直观的计量、定量的“数量”之数,也运用定性、标象的“意象”之数。

由于数与象本来就密不可分,故此中医学对“数”的运用更多地具有“以数为象”的特点,正如《素问·五运行大论》总结的那样:“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中医学“数”的运用主要偏向于定性而不是表量。

中医理论中一至九天地之至数、五脏、六腑、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二经别、三阴三阳、五运六气、五轮八廓、六yin七情、三部九候、八纲辨证、立方八法、四气五味、五腧穴、八会穴、灵龟八法、九宫八风等,均是运数思维的体现,其数字虽带有量的规定,但主要是为了定性归类,以满足象数思维模型的需要。

三、象数思维
象数思维是象思维和数思维的合称,通过卦爻、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河图洛书、太极图以及奇偶数字(例如: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就很好地说明了“一”至“十”自然数的象数涵义:“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十,数之具也。

一为东西,丨为南北,则中央四方备矣。

”)等象数模型来认识宇宙万物的存在方式、变化规律,推演宇宙自然变化大道。

象数思维涉及天人之理、万物之理、性命之理等,是中华民族最为
古老的、最为实用的、最具生命力的思维方式之一。

象数思维方法实际上就是通过象和数进行比类的思维方法。

“类”指性状、功能相同或相近的一类事物,《墨经·大取》说:“夫辞以故生,以理长,以类行也……以类行也者,立辞而不明于其类,则必困矣。

”“辞”即是语句、命题;“故”是论据、理由、条件;“理”是普遍性规律;“类”是一个名词,指同类事物。

“比类”指性状、功能相同或相近的事物,则可归为一“类”,并可依“类”旁推一切万物。

四、象数思维与中医学
象数思维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中医通过类推脉象、面相、声音之象、形体之象、华彩色泽之象等得到藏象、证象,来说明人体内在的脏腑气机和病理变化。

中医学通过表现于外、能够被人们直观观察到的“物象”,如:五脏开窍于五官之象、脉象、舌象、声象、针灸感传之象等,比类概括出有限的几种“意象”,如:阴阳之象、五行之象、藏象、证象、六经传变之象、四气五味之象、五运六气之象、九宫八风之象等。

中医学通过象数模型取象而得出的概念多为意象性的概念,与现代医学纯抽象概念相比,既包含某种客观的象征含义即理性归类的成分,又渗透着某种主观的感性划分的成分,具有全息性、功能性、形象性、简明性、灵活性等特性。

“象思维”是中医学重要的原创思维方法,在形成并丰富中医药学理论、构建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中医学术备受关注。

但正如其他任何一种科学方法一样,也存在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象思维”对中医学理论的发展亦是有功有过,正确理解并评价这一方法的科学价值对研究中医学理论至关重要。

“象思维”即取象比类思维方式,取象比类思维方式与现代科学方法论中的类比思维相似。

类比与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假说、想象等逻辑思维方法共同构成自然科学研究的主体方法。

相比而言,西方自然科学研究中更多使用了归纳、演绎的逻辑推理方式,而“象思维”的思维方法,则在中国古代自然和社会科学研究中有更广泛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