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数学-初一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教案

鲁教版-数学-初一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教案
鲁教版-数学-初一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教案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教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技能.

2、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分析、归纳出移项法则,并能运用这一法则解方程.

3、体会学习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必要性,使学生在动手、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实用性.

教学重点

掌握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灵活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复习上节课用等式基本性质一解方程的过程,观察、分析、概括出移项法则.

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学生先自主完成,然后以小组形式交流各种解法,要说明这样解的依据.

(1)825=-x ;

解:方程两同时加上2,得28225+=+-x ,

也就是5x =8+2,

方程两边同除以5,得x =2,

此题学生可能会用差+减数=被减数的方法.

(2)x x 825=-.

解:方程两都加上x 82-,得x x x x 8288225-+=-+-,

也就是5x -8x =2,

化简,得-3x =2,

方程两边同除以-3,得x =3

2-. 设问1:在变形过程中,比较画横线的方程与原方程,可以发现什么?

设问2:上述变形过程中,方程中哪些项改变了原来的位置?怎样变的?

设问3:为什么方程两边都要加上2呢?第2小题在解的过程中两边加上x 82-的目的是什么?

归纳:像这样把原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______后,从_______一边移到________,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思考:移项的依据是什么?移项的目的是什么?(等式的基本性质;移项使含有未知数

的项集中于方程的一边,常数项集中于方程的另一边)

二、达标训练

1、把下列方程进行移项变形(未知数的项集中于方程的左边,常数项集中于方程的右边)

(1)534=-x 移项,得______________;

(2)8725+=-x x 移项,得____________;

(3)254203-=+x x 移项,得_______________;

(4)2

53231+=-x x 移项,得______________; 2、下列变形符合移项法则的是( )

A 、523235+--+x x ,得由

B 、5210,2510=-----x x x x 得=由

C 、9147,1497--=--=+x x x x 得由

D 、295,925+==+x x 得由

目的:通过及时的训练落实移项变形,并由学生总结出移项的注意事项并归纳出移项法则.

例1:解方程

(1)162=+x ;

解:移项,得612-=x ,

化简,得52-=x ,

方程两边同时除以2,得25-

=x . (2)7233+=+x x .

解:移项,得3723-=-x x ,

合并同类项,得4=x .

三、合作学习

例2:解方程32

141+-=x x 、 解:移项,得

32141=+x x , 合并同类项,得34

3=x , 方程两边同时除以

43(或同乘以34),得4=x . 学生独立完成例2,学生互评(有哪些方法)

四、小组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出一个解方程的题,题型局限于本课时的题型,组内交换解答,组长负责检查,组员负责看解答结果如何.

目的:

1、学生自己出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对本课时题型的一种掌握.

2、学生互解对方题目的过程,也是一个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过程.

3、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让学生学会协作、交流的过程,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课堂小结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哪些思想方法?

2、移项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还要学习移项法则呢?

鲁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初一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若(-2)*(-3),(-2)*3,(-3)*2,则a 、b 、c 的大小关系是() A 、a >b >c B 、c >b >a C 、c >a >b D 、a >c >b 2.当2x =-时,代数式1x +|的值是 ( ) A .1- B .3- C .1 D .3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 A .33a b ab += B .32a a -= C .225235a a a += D .2222a b a b a b -+= 4. 沿图中虚线旋转一周,能围成的几何体是下面几何体中的 ( ) A B C D 5.多项式12++xy xy 是( ) A .二次二项式 B .二次三项式 C .三次二项式 D .三次三项式 6.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a b b a -+-是( )A 2 B .2b-2a C .2a-2b D .0 7. 若x y >,则下列式子错误的是( ) A .33x y ->- B .33x y ->- C .32x y +>+ D .33 x y > 8. 一个棱柱有12个顶点,所有侧棱长的和为72,则每条侧棱长为() A 、3 B 、6 C 、12 D 、24 9.把方程0.10.20.710.30.4 x x ---= 的分母化为整数的方程是( ) A. 0.10.20.7134x x ---= B .12710134 x x ---= C .127134 x x ---= D .127101034 x x ---= 10.立方体木块的六个面分别标有数字1、2、3、4、5、6,如图,是从不同方向观察 这个立方体木块看到的数字情况,数字1和5对面的数字的和是 . A .6 B .8 C .7 D .5 二、填空题 1.在3 2 ,0,16中,任取两个数相乘,最小的积是. 2. 小明在超市买一食品,外包装上印有总净含量“(±5)g ”的字样。小明拿去称 了一下,发现总净含量只有297g 。则食品 生产厂家(填“有”或“没有”) 欺诈行为。 3.甲数x 的23与乙数y 的1 4 差可以表示为 4.定义a ※b =2a b -,则(1※2)※3 5. 5 2 xy - 的系数是 ,次数是 6.近似数54.25万精确到位。 7.若“!”是一种数学运算符号,并且11,22×1=2,33×2×1=6,44×3×2×1=24,……,

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及提纲

初一数学上册总复习 第一章基本的几何图形 一、几何图形 1.基本元素:点、线、面、体。 ⑴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体是由面围成的;面有平面和曲面) ⑵线与线相交(点)面与面相交(线)棱顶点 2.分类 几何图形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者之间的转化) 几何体:①柱体(圆柱和棱柱)②锥体(圆锥和棱锥)③球④台体…… 3.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有“11种”(至少剪7条棱正方体展成平面图形) “一四一型” (有6种) “二三一型” (有3种) “二二二型”“三三型”(有1种) (有1种) 不能出现“田”字、“凹”字和“7”字 考点:1.识别常见的几何体 ①在六角螺母、乒乓球、圆形烟囱、书本、热水瓶胆等物体中,形状类似于棱柱的有_____个,球体有_____个。 ②圆锥由____个面围成,其中______个平面,_____个曲面.2.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立体图形 ③将如图所示的直角梯形绕直线l旋转一周,得到的立体图形是(). 3.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 ④下列图形中为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的是() A . B . C . D . ⑤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则原正方体中“梦”字所在 的面相对的面上标的字是() 二、线段、射线、直线 2.递推①五个人若其中每两个人都握一次手,他们总共握多少次手? ②往返于甲、乙两地的火车中途要停靠三个站,则有()种不同的票价(来回票价一样),需准备()种车票. ③以图中的点A、B、C、D、E为端点的线段条数为_____ 3.延长线与反向延长线

4.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点在直线上②点在直线外 点P 在直线a 上(直线a 经过点P ) 点P 在直线a 外(直线a 不经过点P ) 5.直线的性质: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图: 6.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_________和_________ 7.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有:①测量法②叠合法③截取法(圆规) 8.线段的性质: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9.线段及线段和差的画法:(尺规作图) 10.线段的中点:线段AB 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 与MB ,点M 叫做线段AB 的中点。 画图: (数量关系) 几何语言: 【类似的还有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考点:1.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及表示 ①如图,点A 、B 、C 是直线l 上的三个点,图中共有线段 ____条数,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射线有____条;直线有_____条 ②a 、画直线AB=10厘米 b 、过A 、B 、C 三点,过这三点画一条直线c 、画射线OB=10厘米 d 、延长直线AB e 、延长线段AB 至C ,使AC=BC f 、延长射线OA g 、延长线段AB 至C ,使BC=2AB h 、直线AB 与直线BA 不是同一条直线 i 、射线OA 与射线AO 是同一条射线 上面说法正确的有_____个 2.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点P 为直线A B 外一点 B .直线AB 不经过点P C .直线AB 与直线BA 是同一条直线 D .点P 在直线AB 上 ④观察图形,并阅读图形下面的相关文字: a 两直线相交,最多1个交点; b 三条直线相交最 多有3个交点;c 四条直线相交最多有 6 个交点; 那么十条直线相交交点个数最多有 ( ) 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①中直线l 经过点A B .图②中直线a 、b 相交于点A C .图③中点C 在线段AB 上 D .图④中射线CD 与线段AB 有公共点 3..根据题意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 ⑥ⅰ如图,平面上有四个点A 、B 、C 、D ,根据下列语句画图 (1)画射线AB 、直线CD 交于E 点; (2)画线段AC 、BD 交于点F ; (3)连接E 、F . ⅱ如图,平面上有A 、B 、C 、D4个点,根据下列语句画图. (1)画线段AC 、BD 交于点F ; (2)连接AD ,并将其反向延长; (3)取一点P ,使点P 既在直线AB 上又在直线CD 上. 4..直线的性质 ⑦ⅰ在墙壁上固定一根横放的木条,则至少需要钉子的枚数是( )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ⅱ小朋友在用玩具枪瞄准时,总是用一只眼对准准星和目标,用数学知识解释为 5..线段的性质 ⑧ⅰ已知,A ,B 在直线l 的两侧,在l 上求一点,使得PA+PB 最小.(如图所示) ⅱ如图,小华的家在A 处,书店在B 处,星期日小明到书店去买书,他想尽快的赶到书店,请你帮助他选择一条最近的路线( )

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题

2016年烟台市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 数学试题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请你找出下列图形中对称轴只有两条的是( ) 2、如图,∠=?1100,C ∠=?70,则A ∠的大小是( ) (A )?10 (B )?20 (C )?30 (D )?80 3、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方程kx b +=0的解为( ) (A )x =2 (B )y =2 (C )x =-1 (D )y =-1 4、如图,ABC ?与A B C '''?关于直线l 对称,且A ∠=?98,C '∠=?48,则B ∠的度数为( ) (A )?54 (B )?44 (C )?34 (D )?24 5、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 (A 2 (B )-3时27的立方根 (C )125216的立方根是±56 (D )()-2 1的立方根是-1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8的立方根是2 (B 是一个无理数 (C )函数y = x >-1 (D )若点P (2,a )和点Q (b ,-3)关于x 轴对称,则a b -的值为1 7、已知三组数据:○ 12,3,4;○23,4,5;○31 ,2 。分别以每组数据中的三个数为三角形(A ) (B ) (C ) (D ) (第3题图) B l A ' B ' C ' (第4题图)

的三边长,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 ) (A )○ 2 (B )○1○2 (C )○1○ 3 (D )○2○3 8、如图所示的计算程序中,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所对应的图象应为( ) 9、如图反应的过程是:小明从家去菜地浇水,又去青稞地除草,然后回家。如果菜地和青 稞地的距离为 akm ,小明在青稞地除草比在菜地浇水多用了min b ,则a ,b 的值分别为( ) (A )1,8 (B ).05,12 (C )1,12 (D ).05,8 10、在Rt ABC ?中,A ∠=?30,DE 垂直平分斜边AC ,交AB 于D ,E 为垂足,连接CD ,若BD =1, 则AC 的长为( ) (A ) (B )2 (C ) (D )4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___________。 12、把直线y x =-2向上平移后得到直线AB ,如图所示, 直线AB 经过点(m ,n ),且m n +=26,则直线AB 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在ABC ?中,AB cm =20,AC cm =12,点P 从点B 出发以每秒cm 3的速度向点A 运动,点Q 从点A 同时出发以每秒cm 2的速度向点C 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当APQ ?是等腰三角形(AP AQ =)时,运动时间是__________秒。 14、 =?47,DAC ∠和ACF ∠的平分线交于点E ,则 AEC ∠=__________。 15、如图,是曾被哈弗大学选为入学考试的试题。请在下列一组图形符号中找出它们所蕴含的内在规律, (A ) (B ) (C ) (D ) ) (第9题图) (第10题图)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A D E F C B

鲁教版五四制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doc

WORD格式 1 山东版六年级上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多角度观察、认识立体图形。 §1.1.2 图形是由点 (point)、线(line)、面(plane)、构成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1.2.1展开与折叠 1、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edge), 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2、人们通常根据棱柱底面图形的边数,将棱柱分为三、四、五......棱柱。长方体和立方体 都是四棱柱。 3、认识棱柱的顶点、棱、面。 §1.2.2 1、将立方体沿某些棱剪开,认识其平面图形。 2、了解正多边形:边长相等,角也相等的多边形。 §1.3 截一个几何体 1、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截出的图形叫截面。 2、认识不同的截面。 §1.4 从不同方向看 1、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物体画出不同的视图。 2、主视图:把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俯视图; 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左视图。 3、俯视图通常画在主视图的下面,左视图通常画在主视图的左面。 §1.4.2 画几何体的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1.5 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1、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都是多边形(polygon ) , 它们都是由一些不在同一 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平面图形。 2、圆上 A、 B 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arc ) , 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 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sector ) .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2.1 有理数 引入负数

1、比赛得分与扣分。带“—”号的得分比0 分低。生活中的负数,温度、收支、盈亏等等。 2、像 5、 1.2 、 1/2......这样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number),它们都比0 大。在正数前面加 “—”号的数叫做负数(negativenumber ) , 如 -10 , -3 , -1...... 3、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为了突出数的符号,可以在正数前加“+”号,如果 +5, +1.2 , +1/2...... 5、我们常常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6、正整数 整数 (integer)零 负整数 有理数分类正分数 分数( fraction) 负分数 专业资料整理

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

2010-2011学年潍坊市高密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数学试卷及答案(青岛版) (时间:90分钟 总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一问题中,自变量是( ) A .沙漠 B .体温 C .时间 D .骆驼 2.平面上有3条直线,则交点可能是( ) A .1个 B .1个或3个 C .1个或2个或3个 D .0个或1个或2个或3个 3.对于代数式 4 m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4除m 的商 B .m 除4的商 C .m 的 4 1 D .m 与 4 1 的积 4.如图,AB=8cm ,AD=BC=5cm ,则CD 等于( ) A .1cm B .2cm C .3cm D .4cm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单项式是整式 B .整式不一定是多项式 C .单项式( ) 132 +x 的系数是3 D .多项式4532-x 的常数项是4 5 - 6.对于近似数1.20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有3个有效数字,精确到百分位 B .有3个有效数字,精确到百万位 C .有2个有效数字,精确到百分位 D .有2个有效数字,精确到百万位 7.下列各组中,不是同类项的是( ). A .y a 3 12与323 a y B . y x 321与y x 3 2 1- C .x ab 32与x ba 36 5 - D .mb a 26与bm a 2-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 231 π-的系数为3 1- . B . y x 2 2 1的系数为x 21. C .x 25-的系数为5. D .x 23的系数为3.

鲁教版初一下册数学期末试题及答案(五四制)

2012—2013学年初一下学期期终考试数学试题 一、精心选一选,慧眼识金!(每小题3分,共24分) 1.今年1~5月份,深圳市累计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16.58亿元,数据216.58亿元精确到() A.百亿位B.亿位C.百万位D.百分位 2.下列各式运算正确的是() A.235 a a a +=B.235 a a a = g C.236 () ab ab =D.1025 a a a ÷= 3.如图1所示,将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靠在直尺上, 且斜边与这根直尺平行.那么,在形成的这个图中与 α ∠互余的角共有() A.4个B.3个C.2个D.1个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1+∠2+∠3=180°,则∠1、∠2、∠3互为补角 B.若∠1是∠2的补角,则∠1一定是钝角 C.若∠1是∠2的余角,则∠1一定是锐角 D.若∠1是∠2的余角,则∠1一定小于∠2 5.足球守门员大脚开出去的球的高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一过程可近似地用下列那幅图刻画() A.B.C.D. 6.如图2,在等边△ABC中,取BD=CE=AF,且D,E,F非所在边中点,由图中找出3个全等三角形组成一组,这样的全等三角形的组数有() A.5 B.4 C.3 D.2 7.如图3,是一个正方形与一个直角三角形所拼成的图形,则该图形的面积为() A.21 2 m mn +B. 2 2 mn m - C. 2 2 m mn - D. 22 2 m n + 8.△ABC底边BC边上的高为8cm,当C沿BC向B运动,这时边长为x cm,则三角形的面积y cm可表示为()

A .8y x = B .28y x = C .4y x = D .24y x = 二、耐心填一填,一锤定音!(每小题4分,共32分) 1.如图4,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BC 可将其固定, 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 . 2.在同一平面内有直线a ,b ,c ,若a ⊥b ,b ∥c ,则 a ,c 的位置关系是 .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2×102毫米,用科学记数法表 示:它的表面积= ,它的体积是 . 4.掷一枚骰子,点数在1~6点间的是 事件,点数为6的是 事件,点数为7的是 事件. 5.22()()m n m n +--= ;22()()4a a a b +-=- . 6.如图5,点B 在AE 上,∠CAB =∠DAB , 要使△ABC ≌△ABD ,可补充的一个条件是: (写一个即可). 7.用“*”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实数a ,b , 都有a *b =b 2+1.例如,7*4=42+1=17,那么 5*3= ;当m 为实数时,m *(m *2)= . 8.某市出租车收费标准:乘车不超过2公里收费5元,多于2公里不超过4公里,每公里收费1.5元,4公里以上每公里收费2元,张舒从住处乘坐出租车去车站送同学,到车站时计费表显示7.25元.张舒如果立即沿原路返回住处,那么他乘坐原车和换乘另外出租车相比,哪种方法省钱? 省多少? . 三、用心想一想,马到成功!(共64分) 1.(12分)按下列程序计算,把答案写在表格内 n →平方→n +→n ÷→n -→答案 (1) 填写表格: 输入n 3 1 2 2- 3- … 输出答案 1 1 (2)请将题中计算程序用代数式表达出来,并给予化简. 2.(12分)如图6: (1)已知两组直线平行,∠1=115°,求∠2、∠3的度数; (2)本题隐含着一个规律,请你根据(1)的结果进行归纳,试着用文字表述出来;

青岛版初中数学教材 (新目录)

青岛版初中数学教材总目录七年级上册(最新) 第1章基本的几何图形 1.1 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 1.2 几何图形 1.3 线段、射线和直线 1.4 线段的比较与作法 第2章有理数 2.1 有理数 2.2 数轴 2.3 相反数与绝对值 第3章有理数的运算 3.1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3.2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 3.3 有理数的乘方 3.4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3.5 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运算第4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4.1 普查和抽样调查 4.2 简单随机抽样 4.3 数据的整理 4.4 扇形统计图第5章代数式与函数的初步认识 5.1 用字母表示数 5.2 代数式 5.3 代数式的值 5.4 生活中的常量与变量 5.5 函数的初步认识 第6章整式的加减 6.1 单项式与多项式 6.2 同类项 6.3 去括号 6.4 整式的加减 第7章一元一次方程 7.1 等式的基本性质 7.2 一元一次方程 7.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7.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七年级下册 第8章角 8.1 角的表示 8.2 角的比较 8.3 角的度量 8.4 对顶角

8.5 垂直 第9章平行线 9.1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9.2 平行线和它的画法 9.3 平行线的性质 9.4 平行线的判定 第10章一次方程组 10.1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10.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10.3三元一次方程组 10.4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第11章整式的乘法 11.1 同底数幂的乘法 11.2 积的乘方与幂的乘方11.3 单项式的乘法 11.4 多项式乘多项式 11.5 同底数幂的除法 11.6 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指数幂第12章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12.1 平方差公式 12.2 完全平方公式 12.3 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12.4 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第13章平面图形的认识 13.1 三角形 13.2 多边形 13.3 圆 第14章位置与坐标 14.1 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 14.2 平面直角坐标系 14.3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 八年级上册 第1章全等三角形 1.1 全等三角形 1.2 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 1.3 尺规作图 第2章图形的轴对称 2.1 图形的的轴对称 2.2 轴对称的基本性质 2.3 轴对称图形 2.4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5 角平分线的性质 2.6 等腰三角形

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上下册试题及答案(新)

七年级数学试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如图所示,将三角形绕直线l 旋转一周,可以得到图(E)所示的立体图形的是( ) l l l l l A . B . C . D . E 2、若x 是6的相反数,y 比x 的相等数小2,则x -y =( ) A .4 B.8 C.-10 D.-2 3、某班共有学生x 人,其中女生占45%,那么男生人数是( ) A .45%x B.(1-45%)x C.45% x D.145%x - 4、a 是一个三位数,b 是一个一位数,如果把b 放在a 的左边,那么所组成 的四位数是( ) A .ba B.1000b+a C.10a+b D.b+a 5、若│a │=5,b=-2,那么│a+b │的值是( ) A .7 B.3 C.-7或-3 D.+7或+3 6、下面四个图形折叠后能围成如图所示正方体的图形是()

7、有一列数1a 2a 3a ……n a ,从第二个数开始,每一个数都等于1与它前面那个 数的差,若1a =2,则2007a 为( ) A .-1 B.2 C. 1 2 D.2007 8.24x x k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k 的值为( ) A .2 B . 4 C .16 D .-4 9.如右图,直线a 与直线b 互相平行,则|x y -|的值是( ) A .20 B .80 C .120 D .180 10.如右图,直线EO ⊥BC 于点O ,∠BOC =3∠1,OD 平分 ∠AOC ,则∠2的度数是( ) A .30° B .40° C .60° D .以上结果都不正确 11.表格列出了一项实验的统计数据,表示皮球从高度d 落下时弹跳高度b 与下落高d 的关系,试问下面的哪个式子能表示这种关系(单位cm )( ) d 50 80 100 150 b 25 40 50 75 A .2b d = B .2b d = C .25b d =+ D .2 d b = 12.下列图象中,哪个图象能大致刻画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太阳能热水器里面的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 ) A. B. C. D. 二、填空题(直接填写最后结果,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3、某地气温从-1C 下降3C 后为___C 14、已知4m a 3b 与-32a n b 是同类项,则-m n =___ 15、绝对值大于1而小于5的所有整数的和是___ 16、若x +22y +5的值是7,则代数式3x +62y +4的值是___ 17、做拉面时,拉面馆的师傅用一根很粗的面条,把两头捏合在一起拉伸,再捏合,再拉伸,反复几次,就把这根很粗的面条拉成了许多细的面条,如下面的草图所示:这样捏合到第___次后可以拉出128根面条。

(完整word版)鲁教版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 总结归纳】

初一数学(上)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代数初步知识 1. 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 ÷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 ×5应写成5a ;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a ×2 11应写成23a ;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 写成a 3的形式; (6)a 与b 的差写作a-b ,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 、b 时,则应分类,写做 a-b 和b-a . 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 、n 表示整数) (1)a 与b 的平方差是: a 2-b 2 ; a 与b 差的平方是:(a-b )2 ; (2)若a 、b 、c 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 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 (3)若m 、n 是整数,则被5除商m 余n 的数是: 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 是: n-1、n 、n+1 ; (4)若b >0,则正数是:a 2+b ,负数是: -a 2-b ,非负数是: a 2 ,非正数是:-a 2 . 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

鲁教版七年级(下)数学测试题

鲁教版七年级下册月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方程组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 A.??? xy =1x +y =2 B.??? 5x -2y =3 1 x +y =3 C.?? ? 2x +z =0 3x -y =15 D.??? x =5x 2+y 3=7 2.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是( ) A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直线有一个交点 C. x 与y 的和等于0吗 D.对顶角不相等 3.已知方程组5354x y ax y +=??+=?和25 51x y x by -=??+=?有相同的解,则a ,b 的值为 ( ) A .1 2a b =??=? B .4 6a b =-??=-? C .62a b =-??=? D .14 2a b =??=? 4.如图所示,AB ∥CD,则与∠1相等的角(∠1除外)共有( )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D C B A 1 E D C B A 4题图 5题图 5.如图所示,已知DE ∥BC,CD 是∠ACB 的角平分线,∠B=72°,∠ACB=40°,?那么∠BDC 等于( ) A.78° B. 88° C. 90° D.92° 6. 由123=-y x ,可以得到用x 表示y 的式子( ) A .322-=x y B. 232-=x y C. 3132-=x y D.3 22x y -= 7. 方程组???=+=-521 y x y x 的解是( ) A .? ??==12y x B. ? ??-==12 y x C. ? ??==21 y x D. ? ??=-=21 y x 8. 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3个红球,2个白球,除颜色不同外其余都相 同,则随机从口袋中摸出一个球为红色的概率是()

鲁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鲁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生活中的轴对称 ·1.轴对称现象 ·2.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4.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 ·5.镶边与剪纸 ·第二章勾股定理 ·1.探索勾股定理 ·2.勾股数 ·3.勾股定理的应用举例 ·第三章实数 ·1.无理数 ·2.平方根 ·3.立方根 ·4.方根的估算 ·5.用计算器开方 ·6.实数 ·第四章概率的初步认识 ·1.可能性的大小 ·2.认识概率 ·3.简单的概率计算

·第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确定位置 ·2.平面直角坐标系 ·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 ·第六章一次函数 ·1.函数 ·2.一次函数 ·3.一次函数图象 ·4.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组 ·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4.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 第一章生活中的轴对称 一、轴对称现象 1.轴对称图形:(1)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对称轴。(注意:对称轴是一条直线,不是线段,也不是射线)。 (2)轴对称图形至少有一条对称轴,最多可达无数条。 例:①圆的对称轴是它的直径( × ) 直径是线段,而对称轴是直线(应说圆的对称轴是过圆心的直线或直径所在的直线); ②角的对称轴是它的角平分线( × ) 角平分线是射线而不是直线(应说角的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③正方形的对角线是正方形的对称轴( × ) 对角线也是线段而不是直线。 2.轴对称: (1)对于两个图形,如果沿一条直线折叠后,它们能够完全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成轴对称的两图形本身可以不是轴对称图形)。

青岛版七年级上数学 全册教案学案

第一章基本的几何图形 §1.1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 【学习目标】 1.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体会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 2.了解几何体、多面体、平面图形的范畴. 3.通过对平面图形的组合设计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几何体、多面体、面、平面图形的特征. 难点: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看P1页美丽海滨城市图片,你看到哪些熟悉的图形?小组讨论回答看谁说的多? 出示图片见课本p4页 只要认真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里,就让我们回顾一下看到的几何图形吧! 一、几何体的学习 1.几何体的认识 (1)自学检测 你熟悉下面的立体图形吗?用线把图形和它们的名称连起来 球正方体圆柱圆锥长方体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都是()简称为体 (2)能力提高 观察上面几何体的表面特点将它们分类:()()和()为一类因为它们的面有的为曲面.()和()的面都是平的为一类,像这一类几何体也叫多面体.

让学生感受多面体的特征,举出现实中的实例. (3)思考:几何体中的棱柱和棱锥有什么不同?你能举出形状与棱柱、圆柱、棱锥、圆锥类似的实物吗?看谁举的例子多.分小组展示. (4)练习巩固:P5页练习 二、平面图形的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 阅读课本第6~7页内容,小组讨论课本上提出的问题,小组间互相交流后回答. 2.自学检测: (1)数学上的“平面”是 ,可以 . (2)说出我们接触过的平面图形,看看下面的图形它们是由哪些图形组合而成的? 3.能力训练: 4.巩固练习:p8页练习 教(学)后记: .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o第1章基本的几何图形 ? 1.1 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 ? 1.2 几何图形 ? 1.3 线段、射线和直线 ? 1.4 线段的比较与作法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2章有理数 ? 2.1 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 2.2 数轴 ? 2.3 相反数与绝对值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3章有理数的运算 ? 3.1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 3.2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 ? 3.3 有理数的乘方 ? 3.4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 3.5 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计算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4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 4.1 普查和抽样调查 ? 4.2 简单随机抽样 ? 4.3 数据的整理 ? 4.4 扇形统计图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5章代数式与函数的初步认识 ? 5.1 用字母表示数 ? 5.2 代数式 ? 5.3 代数式的值 ? 5.4 生活中的常量与变量 ? 5.5 函数的初步认识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6章整式的加减 ? 6.1 单项式与多项式 ? 6.2 同类项 ? 6.3 去括号 ? 6.4 整式的加减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7章一元一次方程 ?7.1 等式的基本性质 ?7.2 一元一次方程 ?7.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7.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本章综合与

o第8章角 ?8.1 角的表示 ?8.2 角的比较 ?8.3 角的度量 ?8.4 对顶角 ?8.5 垂直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9章平行线 ?9.1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9.2 平行线和它的画法 ?9.3 平行线的性质 ?9.4 平行线的判定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10章一次方程组 ?10.1 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 ?10.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0.3 三元一次方程组 ?10.4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11章整式的乘除 ?11.1 同底数幂的乘法 ?11.2 积的乘方与幂的乘方 ?11.3 单项式的乘法 ?11.4 多项式乘多项式 ?11.5 同底数幂的除法 ?11.6 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指数幂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12章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 ?12.1 平方差公式 ?12.2 完全平方公式 ?12.3 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12.4 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13章平面图形的认识 ?13.1 三角形 ? ?13.2 多边形 ?13.3 圆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14章位置与坐标 ?14.1 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 ?11.2 平面直角坐标系 ?11.3 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

青岛版初一数学下教学计划

青岛版初一数学下教学计划 青岛版初一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初一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学,要使学生扎实透彻学好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进一步培养自学能力、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平方差、完 全平方公式、平行线的特征,角的运算,一次方程组的运算;平面 图形的认识及位置与坐标的了解。 2、能力目标: (1)会进行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会推导平方差、完全 平方公式,解一次方程组,平行线及角的计算。 (2)会用尺规做平行线和角,了解位置与坐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内容共分七章:第八章,主要讲角的表示;角的比较; 角的度量;对顶角;垂直;第九章,讲了有关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第 十章讲了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应用;第十一章主要讲了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第十二章主要讲了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

第十三章讲了平面图形的认识;第十四章讲了位置与坐标。 教学重点:整式的运算、一次方程组、乘法公式。 教学难点:平行线与相交线、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位置与坐标。突破重、难点的措施:引导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方法:引 导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四、学情分析: 本人本学期继续担任初一(1)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根据上学期 平时课堂表现和期中期末考试的情况来看,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算 理想,总体的水平一般,尖子生不突出、低分的学生又较多,整 体感觉学生学习欠缺思考和训练,自觉性不高,表面看参与积极,但投入度不够,对基本概念的把握不够透彻。根据上述情况本学 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指导学生数学学习方法, 强化学生的透彻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优补差,同 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进一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 的培养。 五.进度安排: 周次内容1-2周角3-4周平行线5-6周一次方程组7--9周整 式的乘除10期中复习考试11-12周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13-14周 平面图形的认识15-16周以后位置与坐标17周以后 期末复习 六、具体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在教学中必须以生为本,适合学 生发展的选择就是最好的,重基础深挖掘透理解。

最新青岛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数状图

精品文档 1、定义:整数、分数和0统称有理数; 2、数轴: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为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一、有理数 4、绝对值: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a 的绝对值,记作|a|;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 七上 5、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其中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倒数;0没有倒数; 6、乘方: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不包括0以外的任何数的0次幂都是1; 1、单项式:表示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即凡不含有除法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代数式叫整式,分母上含有字母的不是整式; 二、整式 4、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 5、整式加减的步骤:(1)列出代数式;(2)去括号;(3)添括号(4)合并同类项。 七上 6、单项式乘单项式:系数相乘,相同的字母相乘,不同的字母照写; 7、多项式乘多项式:用第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去乘第二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 结果相加。(握手原则) 8、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系数除以系数,相同的字母相除,只在被除式中出现的字母照写; 9、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用多项式的每一项去除以单项式,再把结果相加 ①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a a a n m n m +=②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 a mn n m = )( ③积的乘方:等于每个因数乘方的积。 b a a b m m m =)( 三、幂的运算 ④同指数幂相乘:指数不变,底数相乘。)(ab b a m m m = ⑤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a a a n m n m -=÷ 七下 ⑥零指数:任何非零数的0次方等于1。 )0(10 ≠=a a ⑦负指数:任何非零数的负指数等于它的正指数的倒数。)0(1≠=-a a a p p 1、提公因式法:利用ma+mb+mc=m(a+b+c),把多项式中每一项的公因式提出来。 2、运用公式法:平方差公式:a 2-b 2=(a+b)(a-b);完全平方和(差)公式:a 2±2ab+b 2=(a ±b)2;立方和(差)公式:a 3±b 3=(a ±b)(a 2±ab+b 2 ) 四、因式分解 完全立方和(差)公式:a 3±3a 2b+3ab 2±b 3=(a ±b)3 七下 3、分组分解法:先对多项式适当分组,再分别变形,然后利用提公因式法或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4、十字相乘法:对二次三项式的系数进行分解,借助十字交叉图分解,即:ax 2 +bx+c=(mx+r)(nx+s) 其中 mn=a ,rs=c ,ms+nr=b 五、分式 1、定义:形如 B A (A 、B 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B ≠0)的式子叫做分式。 B A =0(A=0,B ≠0)。 八上 2、最简分式:分子与分母不再有公因式的分式称为最简分式。分式运算的结果一定要是最简分式。 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正数x 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0的算术平方根为0;从定义可知, 只有当a≥0时,a 才有算术平方根。性质: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是非负数,即a ≥0(a ≥0);( a )2 =a(a ≥0)

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21D C B A D C B A 鲁教版初二上数学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 三角形 ⒈ 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 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 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ABC 用符号表示为△ABC ,三角形ABC 的边AB 可用边AB 所对的角C 的小写字母c 表示,AC 可用b 表示,BC 可用a 表示. 注意:(1)三条线段要不在同一直线上,且首尾顺次相接; (2)三角形是一个封闭的图形; (3)△ABC 是三角形ABC 的符号标记,单独的△没有意义. ⒉ 三角形的分类: (1)按边分类: (2)按角分类: ⒊ 三角形的主要线段的定义: (1)三角形的中线 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 表示法:1.AD 是△ABC 的BC 上的中线. 2.BD=DC=12BC. 注意:①三角形的中线是线段; ②三角形三条中线全在三角形的内部; ③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 ④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 表示法:1.AD 是△ABC 的∠BAC 的平分线. 2.∠1=∠2=12∠BAC. 注意: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 ②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全在三角形的内部; 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 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 直角三象形 斜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_C _B _A

D C B A ③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 ④用量角器画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3)三角形的高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 表示法:1.AD是△ABC的BC上的高线. 2.AD⊥BC于D. 3.∠ADB=∠ADC=90°. 注意:①三角形的高是线段; ②锐角三角形三条高全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是边,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形外; ③三角形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 如图5,6,7,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内部,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上. 4.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注意:(1)三边关系的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是短; (2)围成三角形的条件是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5. 三角形的角与角之间的关系: (1)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2)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6.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三边长确定,则三角形的形状就唯一确定,这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注意:(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7.三角形全等: 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全等形. 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图5 图6 图7 图8

青岛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数状图

青岛版初中数学知识点 数状图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1、定义:整数、分数和0统称有理数; 2、数轴: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为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一、有理数 4、绝对值: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a 的绝对值,记作|a|;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 七上 5、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其中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倒数;0没有倒数; 6、乘方: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不包括0以外的任何数的0次幂都是1; 1、单项式:表示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即凡不含有除法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代数式叫整式,分母上含有字母的不是整式; 二、整式 4、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 5、整式加减的步骤:(1)列出代数式;(2)去括号;(3)添括号(4)合并同类项。 七上 6、单项式乘单项式:系数相乘,相同的字母相乘,不同的字母照写;7、多项式乘多项式:用第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去乘第二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 结果相加。(握手原则)8、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系数除以系数,相同的字母相除,只在被除式中出现的字母照写; 9、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用多项式的每一项去除以单项式,再把结果相加 ①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a a a n m n m +=②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 a mn n m =)( ③积的乘方:等于每个因数乘方的积。 b a ab m m m =)( 三、幂的运算 ④同指数幂相乘:指数不变,底数相乘。)(ab b a m m m = ⑤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a a a n m n m -=÷ 七下 ⑥零指数:任何非零数的0次方等于1。)0(10≠=a a ⑦ 负指数:任何非零数的负指数等于它的正指数的倒数。)0(1 ≠=-a a a p 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