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大学化学复习考试必备
化学高考必背知识点大全

化学高考必背知识点大全化学高考必背知识点大全化学有哪些必背知识考点呢?大部门的考生在考前都会非常紧张,担心自己复习的不够全面,那么,高考化学有哪些重要知识点?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化学高考必背知识点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化学高考必背知识点一、位置与结构1、Li是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2倍的元素。
2、S是最高正价等于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元素。
3、Be、Mg是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4、Li、Na是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电子数的1/2的元素;5、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的是C、Si;3倍的是O、S;4倍的是Ne、Ar。
6、Be、Ar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6、Mg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数4倍的元素;7、Na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8倍的元素。
8、H、He、Al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层数相等。
9、He、Ne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都满足2n2的元素。
10、H、He、Al是族序数与周期数相同的元素。
11、Mg是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6的元素;12、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3的是Li、P;1/2的有Be;相等的是H、He。
13、C、S是族序数是周期数2倍的元素。
14、O是族序数是周期数3倍的元素。
15、C、Si是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
16、O、F是最高正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
17、子核内无中子的原子氢(H)18、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19、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O、Si、Al20、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N21、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2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2的元素)C22、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3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3的元素)O23、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4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4的元素)Ne24、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2的元素Li、Si25、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4的元素Mg25、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的元素N26、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F27、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个的元素P28、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Al29、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2的元素C30、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P31、电子层数跟最外层电子数数相等的原子有H、Be、Al32、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的元素O33、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有关He、C、S34、最外层电子数跟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Be、Ar35、X、Y两元素可形成X2Y和X2Y2两种化合物(或形成原子个数比2:1与1:1的化合物Na2O、Na2O2、H2O、H2O2二、含量与物理性质1、O是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Si次之,Al是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金属元素。
化学高考必背知识点大全

化学高考必背知识点大全化学是高考理科组卷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对于理科学生来说,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出化学高考必背的知识点大全,帮助大家在备考过程中做到事半功倍。
一、物质与能量的转化1. 燃烧与火焰- 燃烧的必要条件:有可燃物、有氧气、有着火点。
- 燃烧与火焰的关系:燃烧是火焰存在的先决条件,火焰是燃烧时热量辐射的表现形式。
2. 化学能与能量变化- 化学能:物质由于化学变化所具有的能量。
- 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与变化,如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二、元素与化合物1. 元素的周期表与分类- 周期表的组成:周期数、周期性质、族特性、元素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
- 元素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过渡元素和稀有元素。
2. 化合物的命名与化学式- 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命名:阳离子在前,阴离子在后,使用罗马数字表示价态。
- 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命名:前缀+元素名+后缀“化”。
- 化学式的写法:离子化合物由正负离子构成,按比例配比。
三、化学反应1. 反应类型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类型: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等。
-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反应物→生成物。
2. 摩尔与化学计量- 摩尔概念:物质的摩尔数与粒子数的关系。
- 化学计量:摩尔比、摩尔质量与质量比的关系。
四、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氧化与还原: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得到电子。
- 氧化还原反应:包括电子的转移和氧化数的变化。
2.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氧化数的变化:通过氧化数的变化判断电子的转移。
- 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剂是指接受电子的物质,还原剂是指失去电子的物质。
五、酸碱中和反应1. 酸碱的定义- 布朗酸碱理论:酸是指可以给出H+离子的物质,碱是指可以给出OH-离子的物质。
- 阿瑞尼乌斯酸碱理论:酸是指可以给出H+离子的物质,碱是指可以接受H+离子的物质。
2. 盐类的生成- 酸与碱的中和反应:酸与碱反应产生水和盐。
大一工程化学期末知识点

大一工程化学期末知识点工程化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现代工程实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工程化学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对于工程学生来说,熟悉并掌握工程化学的基本知识点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大一工程化学期末考试中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点,以帮助大家总结复习内容。
1. 化学计量学1.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1.2 摩尔质量和计算分子/离子的数量1.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计算物质的摩尔比1.4 溶解度和溶液配制2. 热力学2.1 理想气体定律(波义耳定律、查理定律等)2.2 热力学系统和状态方程2.3 焓和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2.4 内能和焓变的计算3. 化学平衡3.1 平衡常数和平衡常数表3.2 酸碱中的平衡(离子产生、强弱酸碱) 3.3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4. 化学动力学4.1 反应速率和速率方程4.2 反应机理和活化能4.3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4.4 反应速率的计算与实验测定5. 电化学5.1 电解过程和纳斯塔定律5.2 奥斯特沃德电池和电动势的计算5.3 极化和电解质浓度的影响5.4 阳极和阴极反应的特点6. 化学工程6.1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6.2 反应器的种类和功能6.3 化工流程和工程原理6.4 化工设备的使用和操作7. 工程材料7.1 金属的组织结构和性能7.2 金属的腐蚀和防腐蚀7.3 聚合物和复合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7.4 玻璃和陶瓷材料的特点8. 环境化学8.1 水质和空气污染8.2 环境监测和治理8.3 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化学以上列出的知识点只是大一工程化学的基础内容,相信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已经熟悉了这些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然而,工程化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新的知识和理论层出不穷。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对工程化学的兴趣,不断学习和探索,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以上知识点的梳理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希望大家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加油!。
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全汇总

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全汇总随着高考的临近,考生们纷纷开始备考自己的各科目。
其中,化学作为一门理科必修科目,对于理科生来说尤为重要。
在备考化学的过程中,必背知识点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下面就为大家全面汇总了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希望能够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掌握元素的原子序数、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等重要信息,有助于理解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规律。
2. 原子结构:了解原子结构的组成部分,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以及它们的基本性质。
掌握电子排布规律,可以帮助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规律。
3. 化学键:掌握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原理和性质。
了解化学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4. 配位化合物:了解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的配位反应,并掌握配位数和配位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中的配位效应和配合物的稳定性。
5. 酸碱反应:掌握酸碱的定义和性质,了解常见酸碱的鉴别方法。
理解酸碱反应的中和反应和盐的生成以及它们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6. 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原理。
7. 配平化学方程式: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即使化学方程式达到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的平衡。
熟练掌握配平方程式的方法和技巧,是化学学习的基础。
8. 反应速率:了解反应速率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压力、催化剂等。
掌握反应速率和反应级数的关系,为理解化学动力学提供基础。
9. 化学平衡:学习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了解平衡常数与反应方向、反应浓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平衡的因素。
10. 酸碱平衡:了解酸碱平衡中的pH值和pOH值的计算方法。
掌握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应以及酸碱指示剂的用法。
11. 氧化还原平衡:学习氧化还原平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了解电位、标准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等概念,掌握电化学反应的原理。
化学必考知识点高考

化学必考知识点高考化学是高考理科中的一门必修科目,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且内容复杂。
为了帮助同学们备考高考化学,下面总结了一些必考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化学元素化学元素是化学研究的基础,高考中常考的元素有氢、氧、碳、氮等。
这些元素的化学性质、原子结构、周期表中的位置都是必考的内容。
例如,氢气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氧气可以助燃、可维持生命等。
二、化学键化学键是分子中相邻原子之间的连接。
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是常考的化学键类型。
共价键是通过电子的共享形成的,例如氢气中两个氢原子之间的键;离子键是通过电子的转移形成的,例如氯化钠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的键;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的电子云共享形成的,例如金属铁中铁原子之间的键。
三、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时的状态。
高考中经常考察的平衡反应有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例如,酸碱中和反应中,当酸与碱按化学计量比例混合时,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将达到平衡状态。
四、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反应物质的浓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
高考中,常考察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关系,以及速率方程的推导和应用。
五、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高考中,常考察酸碱指示剂的选择、中和反应常见的反应类型,以及酸碱中和的应用。
六、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通过电子转移发生的化学反应。
高考中,常考察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的选择,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七、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是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高考中,常考察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例如钠的金属性质与其晶体结构的关系。
八、有机化学有机化学是研究碳的化学性质和碳氢化合物的一门学科。
高考中,常考察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化学性质等方面的知识。
以上是化学高考必考的一些知识点。
在备考过程中,需要同学们对这些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并进行大量的练习和总结。
学业水平考试化学必背知识点

学业水平考试化学必背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实际问题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业水平考试中化学也是必考科目之一。
在考前的复习阶段,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必备的知识点以提高应试能力。
本文将会介绍化学作为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时需要掌握的必须知识点。
一、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和分类1、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元素是指由同一原子核构成的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或同位素的集合。
它们具有一些特殊属性,如电子能级、原子结构、化学性质等等。
化学性质主要有原子半径、电子亲和能、电离能等。
2、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化合物是指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按照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复合物。
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熔点、沸点等常规物理属性。
而具有它们特殊性质,如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气态下的对不同颜色的试剂的气体蓝的反应等都是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二、化学键和分子结构1、化学键的类型和性质:化学键是指元素之间原子的相互结合。
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
少了共价键,离子键是通过两个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引力差比较强,会吸引更多的离子成为结构,这种结构直接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
共价键是通过两个电子的相互分享互相作用力达到一定稳定的力度。
金属键是由于金属的多个离子彼此之间的相互连接力强而形成的。
2、分子的种类、性质和结构:分子是不带电荷的化学实体,它由若干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形式主要有分子间力和氢键。
分子结构的种类有共价键分子结构和离子分子结构等。
三、化学反应及其说明1、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分为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水解反应、还原反应等。
不同的反应类型会有不同的特定条件和反应方程。
2、化学反应速率及控制因素: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变化的速率。
反应速率受反应物浓度、温度、反应物质量等因素的影响。
在控制因素方面,影响反应物浓度的因素为摩尔摩尔和物质量,温度、溶液等方面主要影响反应速率。
化学高考必学知识点总结

化学高考必学知识点总结一、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1)介绍了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史。
(2)了解了原子结构的基本构成,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
(3)掌握了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以及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规律。
2. 化学键和化合物(1)认识了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形成及性质。
(2)了解了离子、分子、原子和离子晶体的区别。
(3)掌握了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命名和性质,如氧化物、碳酸盐和硫酸盐等。
3. 酸碱和盐类(1)了解了酸、碱和盐的定义,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2)掌握了一些重要的酸、碱和盐的性质和应用,如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钠等。
(3)了解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化学方程式。
4. 化学计量(1)掌握了摩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包括摩尔质量、摩尔容积、摩尔浓度等。
(2)了解了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摩尔比和摩尔量之间的关系。
(3)掌握了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包括计算反应物质的量、计算生成物质的量等。
二、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1. 烃类(1)了解了烃类的分类、结构和性质,包括烷烃、烯烃、炔烃和环烃等。
(2)掌握了一些重要的烃类的命名和化学性质,如甲烷、乙烷、乙烯、苯等。
2. 卤代烃(1)认识了卤代烃的结构和性质,包括卤代烃的分类、制备方法和化学性质。
(2)掌握了一些重要的卤代烃的命名和化学性质,如氯甲烷、溴乙烷、碘苯等。
3. 醇、醚、醛、酮、酸、酯等(1)了解了醇、醚、醛、酮、酸、酯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2)掌握了一些重要的醇、醚、醛、酮、酸、酯等的命名和化学性质,如乙醇、二甲醚、乙醛、丙酮、乙酸、甲酸乙酯等。
4. 脂肪族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1)了解了脂肪族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它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2)掌握了一些重要的脂肪族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性质,如蜡烷、苯、苯酚、苯胺等。
三、物质变化和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1. 物质的变化过程(1)了解了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和区别。
大学化学工程必考知识点大全

大学化学工程必考知识点大全化学工程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化学、物理、数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在大学化学工程学习过程中,掌握一些必考知识点对于提高学习成绩和深入理解化学工程原理非常重要。
下面是大学化学工程必考的知识点大全。
一、化学工程基础知识1. 化学物质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
对于不同化学物质的性质进行熟悉和理解,是学习化学工程的基础。
2. 化学反应的平衡:了解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条件以及如何影响平衡态的改变。
3. 热力学基本概念:包括焓、熵、自由能等,了解它们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4. 化学反应速率:了解速率常数、速率方程和反应级数的概念,掌握计算反应速率的方法。
5. 化学平衡的移动:了解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如温度、压力、浓度等。
6. 化学反应倾向性:掌握Gibbs自由能变化和反应倾向性的关系。
7. 化学反应的动力学: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如温度、浓度和催化剂等。
1. 热力学基本概念:了解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系统和周围、内能、焓、熵、自由能等。
2. 定态过程:了解定压、定容、等温、绝热等过程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3. 理想气体的热力学性质:掌握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和热力学性质计算。
4. 混合物的热力学性质:了解理想混合物和非理想混合物的热力学性质计算。
5. 相平衡:了解物质在不同相态之间的相平衡关系,如气液、液液、固液等平衡。
三、化学反应工程1. 反应热平衡:了解反应热平衡的条件和计算方法。
2. 反应速率方程:掌握反应速率方程的推导和计算方法。
3. 反应器的设计与操作:了解不同类型的反应器,如连续流动反应器、批量反应器等的设计和操作。
4. 催化剂:了解催化剂的种类、特点和应用,掌握催化反应的基本原理。
5. 多相反应:了解液固、气固等多相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1. 平衡塔和萃取塔的设计与操作:了解平衡塔和萃取塔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设计和操作的基本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科大学化学》习题解答0章绪论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的应用1.有一真空系统,容积为10.0L,25℃时的压力为1.33×10-3Pa,问容器中余气有多少摩?解:PV=nRTn = PV / RT= 1.33×10-3Pa·10.0×10-3m3 / 8.314Pa·m3·mol-1·K-1·(25+273.15)K= 5.37×10-9 (mol)答:容器中余气约有5.37×10-9 mol2.在一容器中装有混合气,恒温下,经实验测得其压力为86.66kPa,现从容器中抽出一定量的气体,在100kPa压力下其体积为1.52ml,此时容器中气体的压力减小到80kPa,求该容器的体积。
解:设该容器体积V0 ml,抽出的气体为n1 mol,剩n2 mol由PV = n RT得n = PV/RT则n0 = n1+ n2且V2 = V0PV0/RT = P1V1/RT + P2V2/RTPV0 = P1V1 + P2V0则V0 = P1V1 / (P-P2)≈22.8 ml答:该容器的体积约为22.8 ml7.680K时,2.96g氯化汞在1.00L的真空容器中蒸发,测得容器中蒸气的压力为60.795kpa,求氯化汞蒸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式。
解:设氯化汞分子式为HgCl x则:m(HgCl x)=2.96g n(HgCl x) = m(HgCl x) / M(HgCl x)V = 1L = 1dm3 = 10-3m3P=60.795kPa T=680K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PV = nRTPV = m/M RTM(HgClx) = m(HgClx)RT / PV= 2.96g×8.314Pa·m3·mol-1·K-1×680K / 60.795kPa×100-3m3= 275.3 g/mol由表查得M(Hg) = 200.6g/molx = 275.3 g/mol – 200.6 g/mol / 35.5g/mol=2∴氯化汞蒸气相对分子式为HgCl2,相对分子质量为275.3。
二、分压定律3.一盛有N2的容量在25℃时,测得其压力为2.0×10-3kPa。
然后再通入一定量的O2于容器中,测得容器中气体的压力为0.1kPa。
求容器中N2和O2的摩尔分数。
解:根据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摩尔分数x i = n i/n总= P i/P总= V i / V总,已知P N2=2.0×10-3kPa,又P O2 = P总-P N2 = 9.80×10-2kPa∴x N2 = P N2 / P总= 2.0×10-3kPa / 0.1kPa = 0.02∴x O2 = P O2 / P总= 9.80×10-2kPa / 0.1kPa = 0.98答:容器中N2和O2的摩尔分数分别为0.02和0.98。
5.已知混合气体中N2、O2、Ar的体积分数分别为78%、21%、1%,试求:273.15K、100kPa压力下,混合气体中各气体的分压。
解:由P i = V i / V总×P总,得P(N2) = 100kPa×0. 78 = 78kPaP(O2) = 100kPa×0. 21 = 21kPaP(Ar) = 100kPa×0. 01 = 1kPa答:混合气体中N2、O2、Ar的分压分别为78kPa、21kPa、1kPa。
4.用排水集气法在20℃和100kPa下收集到氢气200ml。
计算该温度和压力下干燥氢气的体积。
[20℃时P(H2O) = 2.338kPa]解:设排水集气法收集到的氢气体积为V1(V1=200ml),压力为P1;其中干燥氢气的体积为V2,压力为P2(P2=100kPa)由题意可知,T = 20℃恒定,则有:P1V1 = P2V2又知道20℃时,P(H2O) = 2.338kPa∴P1 = P总-P(H2O) = 100kPa – 2.338kPa = 97.662kPa∴V2 = P1V1/P2= 97.662kPa×200ml/100kPa=195.324 ml答:在20℃和100kPa压力下干燥氢气的体积是195.324ml6.在300.15K时将0.2mol H2,0.022kgCO2、0.004kgO2等气体装入到3.0L的容器中,试求混合气体的总压力和各气体的分体积。
解:由式n = m/M可得n(CO2) = 0.022×103 g/ 44g·mol-1 = 0.5moln(O2) = 0.004×103g / 32g·mol-1 = 0.125mol已知n(H2)=0.2mol∴n(总) = n(H2) + n(CO2) + n(O2) = 0.2mol + 0.5mol+0.125mol=0.825mol由式PV=nRT 得P总= n总RT/V∴P总= 0.825mol×8.314kPa·L·mol-1×K-1×300.15K/3L=686.25 kPa由式V = nRT/P∴V(H2) = 0.2mol×8.314kPa·L·mol-1·K-1×300.15K/686.25kPa=0.73LV(CO2) = 0.5mol×8.314kPa·L·mol-1·K-1×300.15K/686.25kPa=1.82LV(O2) = 0.125mol×8.314kPa·L·mol-1·K-1×300.15K/686.25kPa=0.45L三、气体反应8.将N2与H2以1∶3的比例装入密封容器,在温度为637K,1418.55kPa条件下反应平衡时,测得氨的体积分数为9%,试计算平衡时各气体的分压。
解:由混合气体的组成摩尔分数表示法,且反应恒温恒压条件下进行x i = V i / V总= P i / P总P(NH3) = P总×V i/V总= 1418.55kPa×9% = 127.670kPa由混合气体分压定律P(N2+H2)=P总-P NH3=1418.55kPa-127.670kPa=1290.880kPa由N2与H2反应生成氨的反应方程式:N2 + 3H2= 2NH3N2与H2反应前体积比为1∶3∴反应后N2与H2体积比仍为1∶3则P(N2) = P(N2+H2)×1/4 = 322.72kPaP(H2) = P(N2+H2)×3/4 = 968.16kPa答:平衡时N2的分压为322.72kPa,H2的分压为968.16kPa。
NH3的分压为127.67 kPa。
9.6mol O2和8mol SO2在一容器中按下列反应式进行反应:2SO2+O2=2SO3,测得反应后剩余的SO2量为加入量的20%,求:(1)反应后SO 2、O 2和SO 3的物质的量(2)反应后混合气体的总压力和各气体的分压(设反应前后容器体积,温度不变,反应前混合气体的总压为100kpa )解:(1)根据反应式:2SO 2 + O 2 = 2SO 3反应前:8mol 6mol 0mol变化量:6.4mol 3.2mol 6.4mol反应后:1.6mol 2.8mol 6.4mol∴ 反应后有n (SO 2) =1.6mol n (O 2)= 2.8mol n (SO 3)= 6.4mol(2)∵ 反应前后V 、T 一定 ∴ P 前/P 后 = n 前/n 后∴P 后 = P 前n 后/n 前=100kPa ×10.8mol/14mol=771.1kPa由 x i = P i /P 总=n i /n 总,得出:P i = P 总n i /n 总∴ P(SO 2) = 1.6mol/10.8mol ×77.1kPa=11.4kPaP(O 2) = 2.8mol/10.8mol ×77.1kPa=20.0kPaP(SO 3) = P 后-P(SO 2) = 45.7kPa答:反应后SO 2、O 2和SO 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6mol 、2.8mol 和6.4mol ,反应后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771.1kPa ,SO 2、O 2和SO 3的分压分别为11.4kPa 、20.0kPa 和45.7kPa 。
四、气体扩散10.在1m 长的透明玻璃管两端分别同时放置浓氨水和浓盐酸,试计算在玻璃管离盐酸端多长的距离,首先出现NH 4Cl 白色烟雾。
解:设首先出现NH 4Cl 白色烟雾的位置离浓氨水的距离为L NH3,离浓盐酸的距离为L HCl 。
B A V V == 已知M (HCl )= 36.5 M (NH 3) = 17.0∴31.465NH HCl V V ==≈ ∵ 扩散距离之比等于扩散速率之比∴ L NH3/L HCl =1.465/1又 L NH3 + L HCl = 1mL NH3 = 1.465L HClL HCl = 1m/(1+1.465)≈0.406m答: 距盐酸端约0.406m 处首先出现白色烟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