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江苏省苏州市陆慕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江苏省苏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江苏省苏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江苏省苏州市2019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2019 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语文(满分 16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2019.1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庄子于学无所不窥,但真正令人无法的是他的天才和洒脱。

谁能像他那样用微笑来面对丑恶?而这微笑,只是轻微的一丝,不易察觉地掠过他的脸,便如炎阳照雪,那些丑陋悄然。

他只微微一笑,显出大智慧在面对丑恶世界时的从容与最使人的平淡。

A. 望其项背溶化喜不自胜B.望尘莫及融化喜不自胜C. 望尘莫及溶化忍俊不禁D. 望其项背融化忍俊不禁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重创作者好讥笑搞评论的人是寄生的“ 木耳”,,,。

,,,鲁滨逊也要依靠他人制造的工具。

①就社会的一切关系来说② 最初的批评诚然是依附于作品而存在的③ 彼此间原都有互相依存的需要④ 随着时代和自身的发展⑤ 天下决没有绝世独立生活在真空中的人⑥ 它就有了自己相对独立的发展道路A. ②⑤①③④⑥B. ②④⑥①③⑤C. ①⑤③④②⑥D.①③②④⑥⑤3. 下列诗句涉及的传统节日,按农历一年内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 分)()①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②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

③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④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

A. ①③②④B. ④②③①C. ③④①②D. ②③①④4. 下列诗句中,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 分 )()A. 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B.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C.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D.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二、文言文阅读 (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 8 题。

书姜次生印章前周亮工姜次生正学,浙兰溪人,性孤介,然于物无所忤.。

食饩于邑,甲申①后弃去,一纵于酒,酒外惟寄意图章。

得酒辄醉,醉辄呜呜歌元人《会稽太守词》。

江苏省苏州市陆慕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二)(含解析)

江苏省苏州市陆慕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二)(含解析)

陆慕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模拟试卷2语文语言文字运用1。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她在这次的数学奥赛中得了一等奖,大家都觉得她太厉害了,她却,笑笑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自己还要继续努力。

(2)元旦晚会上,同学们各具特色与风格的优美歌声在音乐厅内,久久回荡在大家的耳边。

(3)国庆节,商场里人流如潮,非常热闹,叫卖声、说话声、笑闹声 .A。

求全责备此起彼伏不绝于耳B. 虚怀若谷交相辉映不绝如缕C. 虚怀若谷此起彼伏不绝于耳D. 求全责备交相辉映不绝如缕【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

此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义。

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求全责备: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虚怀若谷: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形容十分谦虚。

所以第一处应填“虚怀若谷”。

交相辉映:指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辉映,不能形容“歌声"。

此起彼伏:这里起来,那里落下,表示连续不断。

所以第二处应填“此起彼伏”.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这里的语境是说“非常热闹”。

不绝于耳: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所以第三处应填“不绝于耳”.故选C。

2.下面是四个日常生活交际情景,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昨日本人手机遗落在图书馆,如有拾获,速速交还,必有重赏。

(寻物启事)B。

杨老师作为考古界有名的前辈,我能成为他的高足,深感荣幸。

C. 感谢阁下当初的鼎力相助,这是一点心意,请笑纳.D。

哥哥把他最重要的手表给了我,我一定惠存.【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简明、得体的能力。

语言表达要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并且注意表达意思是否完整、明确。

江苏省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卷(含附加题)共十二套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

江苏省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卷(含附加题)共十二套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

江苏省2019年⾼考语⽂模拟试题卷(含附加题)共⼗⼆套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绝密★启⽤前2019年江苏省普通⾼等学校招⽣考试全真模拟试卷01语⽂★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务必将⾃⼰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的答案标号涂⿊。

如需改动,⽤橡⽪擦⼲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I试题⼀、语⾔⽂字运⽤(15分)1. 在下⾯⼀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词语,最恰当的⼀组是()陶器从最初的零星出现到⼤规模、⼤范围地⽣产,有特定的社会⽂化。

陶器制作历史悠久,累积重重,要从、交互作⽤的社会⽂化现象中对其,仍任重道远。

A. 因缘错综复杂寻根究底B. 因缘错综复杂追本溯源C. 姻缘参差不齐追本溯源D. 姻缘参差不齐寻根究底2.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夸张⼿法的⼀项是()A.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泥丸B. ⼒拔⼭兮⽓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C. 欲把西湖⽐西⼦,淡妆浓抹总相宜D. ⾦樽清酒⽃⼗千,⽟盘珍羞直万钱3. 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下列对联中不适合悬挂在书院的⼀项是()A. 东林讲学以来必有名世南⽅豪杰之⼠于兹为群B. 考古证今致⽤要关天下事先忧后乐存⼼须在秀才时C.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争光D. ⼈⾄上圣贤书可耕可读德为绳祖宗恩可报可酬4. 在下⾯⼀段⽂字横线处填⼊语句,衔接最恰当的⼀项是()古典⼩说是先哲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当很好地去学习和应⽤。

既然是古典⼩说,是⼀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如果善于学习,善者固然可以育⼈,其不善者经过批判分析,也可能发挥其反⾯教材的作⽤。

①就不免带有历史性的局限②即使优秀的作品也难免有不纯之处③择善者⽽从之,其不善者⽽去之④有精华也会有糟粕⑤需要有分析、有批判地进⾏学习A. ①④②⑤③B. ①②③④⑤C. ①④②③⑤D. ⑤③④①②5. 下列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理解不恰当的⼀项是()A. 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借⽤书法元素,彰显了中国传统⽂化底蕴。

陆慕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模拟试卷二Word版含答案

陆慕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模拟试卷二Word版含答案

陆慕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模拟试卷二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她在这次的数学奥赛中得了一等奖,大家都觉得她太厉害了,她却,笑笑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自己还要继续努力。

(2)元旦晚会上,同学们各具特色与风格的优美歌声在音乐厅内,久久回荡在大家的耳边。

(3)国庆节,商场里人流如潮,非常热闹,叫卖声、说话声、笑闹声。

A.求全责备此起彼伏不绝于耳B.虚怀若谷交相辉映不绝如缕C.虚怀若谷此起彼伏不绝于耳D.求全责备交相辉映不绝如缕2.下面是四个日常生活交际情景,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A.昨日本人手机遗落在图书馆,如有拾获,速速交还,必有重赏。

(寻物启事)B.杨老师作为考古界有名的前辈,我能成为他的高足,深感荣幸。

C.感谢阁下当初的鼎力相助,这是一点心意,请笑纳。

D.哥哥把他最重要的手表给了我,我一定惠存。

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A.我们呼唤,在现实生活中能有更多像鲁迅先生这样的人,为了民族的未来而思考,而奋斗。

B.内无余钱剩米,外无豪友强援,衣食不继,生计成忧,在生存和生活两方面,唐伯虎已被逼至悬崖边。

C.一条大河从村边奔腾而去,雪白的浪花激荡涌起,宛如白玉般地迸溅开来,滋润了整个村子。

D.这些带着本乡土产去贩卖的车子,往往成群成帮,队伍拉得老长,道上飞扬的尘土是他们的旗号。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

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

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以“六艺”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B.在古代官职任免升降术语中,“谪”是指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除”是指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

C.在古代地理术语中,“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

“两都”在汉代指长安、洛阳,又叫“两京”。

江苏省2019届高三期末模拟测试语文试卷

江苏省2019届高三期末模拟测试语文试卷

江苏省2019届高三期末模拟测试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刘歌案和章颖颖案再次让孩子远在异国他乡求学的中国父母们感到,中国基础教育中安全教育的缺位问题经由这件事得淋漓尽致,面对当今这个的社会,“不要和陌生人讲话”或许不再是什么危言耸听的传闻。

A.鞭长莫及暴露波谲云诡B.绠短汲深曝光波谲云诡C.鞭长莫及曝光光怪陆离D.绠短汲深暴露光怪陆离1.A 【解题思路】绠短汲深:吊桶的绳子短,打不了深井里的水,比喻能力薄弱,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

根据语境,这里是指远,而不是深,因此应该用“鞭长莫及”。

暴露:指露在外面,无所遮蔽。

曝光:指丑闻隐私公开。

这里并非指隐私,而是问题,因此用“暴露”。

波谲云诡:形容事物变幻莫测。

光怪陆离:形容色彩繁杂,形象奇异。

此处语境主要强调社会情况变幻莫测,而不是说色彩繁杂奇异。

综合分析,应该选 A。

2.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园林题名对观赏者来说是一种“有意图”的文字。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意思是浇水种菜早晚有饭菜吃,这就是无所作为的人的工作了。

而且蕴意深邃,让人回味无穷。

其隐晦表达了另一层含义:从政者是拙笨人干的事。

这些文字往往经过推敲,与环境非常贴切。

如拙政园取自古人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直接反映或间接影射出景观本身的内容或主题。

A. B.C. D.2. D 中的“这些文字”紧承开头“‘有意图’的文字”,所以排除A、B项。

紧承并照应开头“园林”,紧承,是对“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的解说,而又是对“此亦拙者之为政也”的解说,即总说,举例说明。

所以选D项。

3.下列对联与历史人物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尘誓扫还金阙诗继少陵,派开南宋,列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沈酣于东海西湖南州北国之游,梦里溪山尤壮丽括囊于天象地质人文物理之学,笔端谈论自纵横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A.陆游徐霞客杜甫陶渊明B.辛弃疾徐霞客杜甫李白C.辛弃疾沈括白居易李白D.陆游沈括白居易陶渊明3. D 第一幅对联上联,“宦游西蜀”指陆游曾经入蜀八年,辛弃疾没有去过蜀地;下联主要提诗,辛弃疾的成就主要在词。

江苏省陆慕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二)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陆慕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二)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含答案)

陆慕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模拟试卷2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她在这次的数学奥赛中得了一等奖,大家都觉得她太厉害了,她却,笑笑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自己还要继续努力。

(2)元旦晚会上,同学们各具特色与风格的优美歌声在音乐厅内,久久回荡在大家的耳边。

(3)国庆节,商场里人流如潮,非常热闹,叫卖声、说话声、笑闹声。

A.求全责备此起彼伏不绝于耳B.虚怀若谷交相辉映不绝如缕C.虚怀若谷此起彼伏不绝于耳D.求全责备交相辉映不绝如缕2.下面是四个日常生活交际情景,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A.昨日本人手机遗落在图书馆,如有拾获,速速交还,必有重赏。

(寻物启事)B.杨老师作为考古界有名的前辈,我能成为他的高足,深感荣幸。

C.感谢阁下当初的鼎力相助,这是一点心意,请笑纳。

D.哥哥把他最重要的手表给了我,我一定惠存。

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A.我们呼唤,在现实生活中能有更多像鲁迅先生这样的人,为了民族的未来而思考,而奋斗。

B.内无余钱剩米,外无豪友强援,衣食不继,生计成忧,在生存和生活两方面,唐伯虎已被逼至悬崖边。

C.一条大河从村边奔腾而去,雪白的浪花激荡涌起,宛如白玉般地迸溅开来,滋润了整个村子。

D.这些带着本乡土产去贩卖的车子,往往成群成帮,队伍拉得老长,道上飞扬的尘土是他们的旗号。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

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

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以“六艺”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B.在古代官职任免升降术语中,“谪”是指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除”是指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

C.在古代地理术语中,“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

“两都”在汉代指长安、洛阳,又叫“两京”。

江苏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三年级期末模拟考试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尚书》里的尧、舜等英雄人物通常是半人半神,庄严崇高,。

他们的语言通常是自上而下的训话,,不容置疑。

因此上古历史表现出以崇高为主的美学风格,很少幽默,很少轻松,总给人一种紧张的感觉。

A.不动声色高屋建瓴肃静B.不苟言笑高屋建瓴肃穆C.不动声色高瞻远瞩肃穆D.不苟言笑高瞻远瞩肃静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记得数年前第一次踏上徽州这块土地,但见烟树葱茏,掩映着栉比而立的黛瓦粉墙,将徽州民居衬托在山光水色之中,。

,。

,,。

①勾勒出疏树寒村的山水胜境②犹如丹青妙手在用枯笔淡墨③强烈地吸引着我深入画境④寻幽探胜而陶然忘返⑤呈现出一派清新野逸的田园风光⊙那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牵人情思A.③②①⑥④⑤B.③⑥④②①⑤C.⑤②①⑥③④D.⑤⑥③②①④3下列诗句中的加点词,表示“成年”意思的一项是(3分)A.常思剑浦越清尘,豆蔻..花红十二春。

(唐·陈陶)B.丈人博陵王名家,怜我总角..称才华。

(唐·李商隐)C.束发..名场历百艰,荷恩早许出清班。

(宋·曹勋)D.富家生女才及笄..,阿官门前筑新堤。

(宋·林光朝)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A.今天是小女婷婷的十岁生日,借此机会,聊备薄酒,感谢各位亲友多年来对我全家的关怀和帮助,请大家开怀畅饮!B.俗话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你送我的笔筒虽不贵重,但盛满浓浓的友情,我就笑纳了,一定好自珍藏!C.这么多年来承蒙你的关怀照顾,我是受益匪浅。

现在你家里遇到了难处,我自然也应该鼎力相助,竭诚回报。

D.杨总率先发言,抛砖引玉,提出不少建设性的建议。

接下来,请未发言的同志不吝才智,献计献策,畅所欲言。

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平山堂记(清)全祖望乾隆二年冬,予以大雪留滞扬州,同人约为平山堂之游。

2019-2020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冯其庸、艰难跋涉的身影时刻在人们心间。

他晚年秉持玄奘法师“虽万劫而不灭求学求真”之心,十赴西域,玄奘取经东归之路,这是震撼了学术文化界的一件盛事。

A.栉风沐雨缭绕考察B.披星戴月萦绕考证C.栉风沐雨萦绕考察D.披星戴月缭绕考证2.将下列句子排列成一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

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

①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

②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

③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

④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

⑤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

⑥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

A.②①④⑥⑤③B.②①④③⑤⑥C.①④②③⑤⑥D.①④②⑥⑤③3.下列句子与先秦诸子学说对应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②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已;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③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A.①道家②法家③墨家④儒家B.①道家②墨家③法家④儒家C.①墨家②儒家③道家④法家D.①墨家②道家③儒家④法家4.对下面一则寓言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驴子见狼,假装腿上受伤,对狼说:“我脚上有刺,请你拔去了,免得你吃我时舌头被刺.”狼想想很有道理,于是专心寻刺,结果驴子-脚踢伤了它逃走了。

狼叹口气说:“天派我做送命的屠夫,何苦充治病的医生呢!"A.对做好事而不得好报现象的批评。

B.学会宽容,给人弃恶从善的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精于谋划小圈子的人,拉帮结派,编织自己的关系网,以使自己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结果却是
__________,到头来圈住的定会是自己。

②作为城里人如果错误地认为农村远离城市,对农村污染视而不见,甚至把城市污染物转移到农村,终究要___________,用自己的健康来偿还。

③机器能够为人类造福,但如果将来机器发展得足够智能,那么人工智能就是“人类最大的潜在威胁”,玩弄人工智能等同于“召唤恶魔”, ___________。

A. 自食其果玩火自焚作茧自缚
B. 玩火自焚自食其果作茧自缚
C. 作茧自缚自食其果玩火自焚
D. 作茧自缚玩火自焚自食其果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近义成语辨析的题目,首先明确近义成语的区别,然后分析句意找到所给的句子
中的重点词语,看哪个成语和它吻合,作茧自缚:蚕吐丝作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比喻做了某事,结果反
而使自己受困。

自食其果:指做了坏事,结果害了自己;自作自受。

玩火自焚: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
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

点睛: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

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
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度区分,成语注意从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
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

2.下列几则新闻评论的标题,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漫天飘过“王宝强”,媒体还能做些什么?》
B. 《反腐不要忘了打“苍蝇”!》
C. 《保护文物,法治的“钢牙”莫要“龋”了!》
D. 《惠民资金成“唐僧肉”?》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项是借代,其他三项都是比喻。

A项,“王宝强”这三个字,是借代指“对王宝强离婚事件的宣传这件事”。

B项,把老百姓身边的小贪官比作“苍蝇”。

C项,把法治的“钢牙”比作法治的具体执行措施等。

D项,“唐僧肉”比作人人都想分得一份的好处。

所以选A项。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昆曲的衰落当然是有历史原因的。

但昆曲之幸也恰恰就因为它是中国雅文化的结晶,从
清末到当下,中国文化人勇于担当,肩负起拯救昆曲的重任,才使昆曲的香火一脉流传,直到今天。

①雅文化的衰落必然导致昆曲走向衰落
②却必须直面昆曲衰落这无法改变的事实
③当代世界范围内文化重心的下移更让昆曲几乎遭遇灭顶之灾
④昆曲是雅文化美学追求的浓缩、代表与象征
⑤我们可以感慨人类文化的尴尬
A. ⑤②③①④
B. ④①③⑤②
C. ⑤①④②③
D. ①③④②⑤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既要认真体会横线前后的上下文所提供的语境,又要认真分析题中六句话在内容
上的逻辑关联,注意它们之中的关联词语和指代性词语。

题中,横线上文讲的是昆曲衰落有原因,下文有
一个“但”字表转折。

题中五句话都与“雅文化”有关联,只有④排在首位适宜,其他各项都不合适。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欣闻你和小李喜结良缘,恭祝二位椿萱并茂,兰桂齐芳!
B. 我并无昆玉,一想到年事已高的父母,就觉得应该努力工作了。

C. 他出了一本书,在扉页上写上“请您雅正”,便迫不及待地给老师送去了。

D. 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这个礼物我就笑纳了!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

A项,“椿萱并茂”,比喻父母健在;“兰桂齐芳”,对他人儿孙的美称;芳:比喻美德、美声。

旧指儿孙同时显贵发达。

与“欣闻你和小
李喜结良缘”语境不合,词语使用不得体。

B项,“昆玉”,称人兄弟的敬词。

不用于称自己兄弟。

C项,“雅正”,敬辞,把自己的诗文书画送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

使用得体。

D项,“笑纳”,敬辞,请别人收下礼物。

不用于自己收别人的礼物。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
苏轼
神宗初临海内,厉精为治,旁求天下,以出异人,得英伟大度之士。

滕公元发始见知于英祖,而未及
用,书其姓名藏于禁中,帝以是知之。

既见公,姿度雄爽,问天下所以治乱。

不思而对曰:“治乱之道,
如黑白东西,所以变色易位者,朋党乱之也。

”帝曰:“卿知君子小人之党乎?”公曰:“君子无党。


之草木,绸缪相附者,必蔓草,非松柏也。

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不治。

”帝太息曰:
“天下名言也。

”遂以右正言知制告谏院、开封府,拜御史中丞、翰林学士,且大用矣。

而公性疏达不疑,在帝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

帝知其诚尽,事无钜细,人无亲
疏,辄以问公。

或中夜降手诏,使者旁午,公随事解答,不自嫌外。

而执政方立新法,天下汹汹,恐公有
言而帝信之,故相与造事谤公。

帝虽不疑,然亦出公于外。

以翰林侍读学士知郓州,移定与青,留守南都,
徙齐、邓二州,用公之意盖未衰也。

而公之妻党有犯法至大不道者,小人因是出力挤公,必欲杀之。

帝知
其无罪,落职,知池州,徙蔡,未行,改安州。

既罢,入朝,未对。

而左右不悦者,又中以飞语,士大夫
为公危栗,公谈笑自若,曰:“天知吾直,上知吾忠,吾何忧哉!”乃上书自明,帝览之,释然,即以为
湖州。

方且复用,而帝升遐。

公读遗诏,僵仆顿绝。

久之乃苏,曰:“已矣,吾无所自尽矣。

”今上即位,
徙公为苏、扬二州,除公龙图阁直学士,复以为郓州,徙真定、河东。

治边凛然,威行西北,号称名将。

而宦官为走马者,诬公病不任职,诏徙许州。

御史论公守边奇伟之状,诏复留河东,而公已老,盖年七十
有一矣。

即力求淮南,上不得已,乃以龙图阁学士知扬州,未至而薨。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节)5.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