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篇之武汉
武汉的风俗

武汉的风俗
武汉作为一个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其拥有着独特的风俗文化。
从祭奠祖先到日常生活内外,每个人都在城市文化的影响下生活着。
首先,在中国,不论是在每个家庭,还是在整个城市,、都要尊敬并祭拜祖先。
武汉也不例外,每年春节祭孔,端午节祭融都有一个专门的日子来祭拜祖先。
另外,在缅怀祖先的同时,为了祭拜祖先,更多的武汉人会在春节、腊月二十三和中秋节烧纸钱,祈祷他们的安康,这也是武汉的一个重要的风俗习惯。
此外,武汉的民俗还包括一些节日的庆祝。
例如,每年的元宵节,人们都会分发“盆景”,家家户户都会派上用场,多姿多彩,非常美丽。
如果是过年期间,每个家庭也会烧生肖狗供佛或送给他们的亲朋好友,以示对未来的祝福。
再比如,在节日里,武汉的百姓喜欢在家里举行联欢会,用美酒、美食庆祝。
比如,武汉人吃特色小吃,例如面线、葱油饼,甜点有糖葫芦、桃酥,特色的铁板烧也是宴会上的主打菜品,令人垂涎欲滴。
总之,武汉拥有着古老的传统文化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尊敬祖先、庆贺节日、家家户户相互祝福,是武汉人民拥有的可贵风俗文化。
同时,武汉广场舞、群众活动也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武汉的历史文化和城市特色

武汉的历史文化和城市特色
武汉这座城市的特点是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浓厚。
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境内盘龙城遗址有3500年历史。
春秋战国以来,武汉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明清时期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天下四聚之一。
清末汉口开埠和洋务运动开启武汉现代化进程,使其成为近代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被誉为“东方芝加哥”。
武汉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地,近代史上数度成为全国政治、军事、文化中心。
武汉的城市特色:
武汉市地貌属鄂东南丘陵经汉江平原东缘向大别山南麓低山丘陵过渡地区,中间低平,南北丘陵、岗垄环抱,北部低山林立。
全市低山、丘陵、垄岗平原与平坦平原的面积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5.8%、12.3%、42.6%和39.3%,海拔高度在19.2米至873.7米之间,大部分在50米以下。
武汉的传统文化习俗礼仪知识

武汉的传统文化习俗礼仪知识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
武汉文化蕴含着盘龙文化、荆楚文化、黄鹤文化、东湖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等优秀文化。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供大家参考。
艺术文化音乐武汉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发源地。
武汉音乐学院和湖北美术学院的前身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是中国现代第一所私立艺术教育学堂、中国最早的三所艺术专科学校之一,因此武汉也成了中国近现代高等艺术教育的发源地之一。
武汉主要艺术表演场馆有琴台大剧院、武汉琴台音乐厅、湖北剧院、武汉剧院、洪山礼堂等。
工艺汉绣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它以楚绣为基础,融汇南北诸家绣法之长,糅合出了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绣法。
1910年和1915年,汉绣制品在南洋赛会和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此外,武汉还有木雕船模制作技艺等传统工艺。
戏剧汉剧旧名楚调、汉调,约有300多年历史,有“京剧之母”的美誉。
武汉地区其他剧种还有楚剧、湖北评书、湖北大鼓、湖北小曲等。
另外,武汉还是中国京剧第一世家“京剧谭门”的故乡。
饮食文化武汉是汉族传统饮食文化的重镇,兼具南北风格。
武汉的小吃以早点为主,武汉人又把吃早饭叫“过早”。
过早食品有热干面、面窝、米耙粑、鱼汁糊粉、烧梅、欢喜坨、发糕、锅贴饺等。
处处的早餐文化,因生活优裕而消失之中,武汉的街头巷尾还在卖,我将之冠上“早餐之都”。
“食神”蔡澜在微博上如此写道。
第一次在武汉街头“过早”,蔡澜“贪心”地吃了不少东西。
热干面、蛋酒、糊米酒、生煎包、豆皮、鸡冠饺、蒸饺、面窝、重油烧麦。
早饭对于武汉人来说一向都很重要,所以过早一向都是内容丰富,品种繁多。
热干面也是武汉一大特色。
武汉热干面与山西刀削面、两广伊府面、四川担担面、北方炸酱面并称为我国五大名面,是颇具武汉特色的过早(即吃早餐)小吃。
武汉菜秉承湖北菜系风格,湖北江河湖泊众多,水产极为丰富,所以武汉餐桌上河鲜是必不可少的。
武昌鱼便是因为一九五八年毛主席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佳句而名扬五洲。
武汉城市介绍

武汉是位于长江、汉水交汇之处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湖北省省会和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我国6大中心城市之一。
武汉也称为“江城”。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诗中写道:“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从此“江城”成为武汉的代称。
“大江大河大武汉”、“中部交通枢纽,九省通衢”…这些都是不少人对武汉最为直接的认识,然而,武汉除了面积辽阔,交通发达外,它还是一个非常具有“文化”的城市,一文化起来不虚全国任何一个准一线城市!1、水文化世界之大,无非城市,城市之名,莫过于象征。
无论哪个城市,它都有自己的象征:巴黎的时装,维也纳的音乐,洛杉矶的好莱坞……而武汉的象征,便是水。
武汉因水而生,因水而盛,抛去长江汉江不谈,光城市里的湖泊数量就能让有些城市羡慕不已,如果要给武汉制作一张城市名片,阿编觉得必须要写上这些数字:境内河流165条,湖泊166个,水库272个,水域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湖泊面积779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湖泊40个,水域面积约170平方公里!而拥有如此多湖泊的城市,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
钢文化提起武汉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会想起武钢因为在早些时候,“钢”就是武汉人心中最值得骄傲的东西!作为新中国诞生后成立的首家钢铁企业,武钢一直都在武汉这块土壤上蓬勃发展,在去年它更是用57年时间交出了一份年产3亿吨,位居世界前十的答卷。
如果说水代表着武汉人的柔性,那么钢,则赋予了武汉人坚韧不屈的硬脾气。
红色文化如果用一种颜色来代表一个城市,那么北京就是黄色,上海是蓝色,而武汉便是红色。
武汉是革命的起源地。
辛亥革命在武汉打响了第一枪,新民主主义精神也从这里开始传播。
这里有民主、拼搏和创新的精神,这里有无数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这里更有武汉人钢铁般的意志和品格。
小龙虾文化有武汉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小龙虾,而武汉人到底有多爱吃虾呢?据统计武汉人一年要吃掉1500吨小龙虾,如果按照158元每锅(2.5斤)计算,武汉人一年要花1.89亿元吃虾子,这么多钱可以买到:把武汉人一年吃过的虾子一锅一锅连起来,可以围着二环线摆6圈!桥文化武汉除了是一座江城还是一座“桥城”光跨越长江、汉江的大桥就高达21座!武汉跨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二桥、白沙洲大桥、军山长江大桥、阳逻长江大桥、天兴洲长江大桥、二七长江大桥、鹦鹉洲长江大桥、黄家湖长江大桥、杨泗港长江大桥、青山长江大桥。
湖北武汉长江之城楚文化

湖北武汉长江之城楚文化湖北武汉,位于中国中部,地处长江中游,素有“长江之城”之称。
武汉作为湖北省的省会城市,不仅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发达的现代化城市,更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其中,楚文化是武汉乃至湖北省独特而丰富的一部分。
一、楚文化的起源和特点楚文化起源于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而湖北武汉则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楚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在冶铁业、诗歌赋、宗教信仰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
而在武汉地区,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尤为显著。
楚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崇尚自然。
楚国位于江南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塑造了楚人勤劳聪明、热爱生活的特点。
楚文化中的诗歌、音乐、舞蹈等表达方式常常与自然景色、四季变化密切相关,使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浓厚而深刻。
楚文化还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楚国地处中原腹地,因此经常面临来自北方的外族侵袭和压力。
楚国王子屈原通过他的《楚辞》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悲愤之情。
这使楚国人民更加凝聚力量,团结在一起,保卫他们心爱的土地。
二、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尽管楚国已经不复存在,但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依然在湖北武汉这片土地上延续。
武汉市博物馆作为湖北省内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收藏了大量有关楚文化的珍贵文物。
在这里,游客可以亲眼见到楚国的青铜器和陶器等文物,感受楚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武汉市也常举办各类楚文化主题展览和艺术演出。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向公众普及楚文化的知识,更为湖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通过这些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楚文化在武汉得到了更广泛和深入的传播。
三、楚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影响楚文化作为湖北武汉地区的一张名片,不仅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也深刻地影响了现代社会。
首先,楚文化对武汉人民的精神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武汉人民以楚文化为自豪,将楚国的勤劳、聪明和自信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这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得武汉成为中国浓厚的文化之都。
其次,楚文化也在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武汉地方文化特色总结汇报

武汉地方文化特色总结汇报武汉是我国中部的一个重要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地方文化特色。
在这篇汇报中,我将总结武汉地方文化的特点,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在武汉的地方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其独特的饮食文化。
武汉有着丰富的美食,其中代表性的有三大汉口名菜:热干面、豆皮和热干豌豆。
热干面是武汉最有名的一道汉族面食,它的特点是口感Q弹、香辣可口。
豆皮则是一种用黄豆制成的薄片,做成的豆皮卷里面可以填入各种蔬菜和肉类,味道鲜美。
热干豌豆则是以豌豆为原料制成的小吃,它的特点是甜香酥脆,非常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这些美食代表了武汉人特有的饮食习惯和口味偏好。
其次,在武汉的地方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武汉有着众多重要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如古琴台、黄鹤楼、古琴台等。
这些文化遗产既是武汉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历史传承的见证。
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武汉不仅让人们了解了发展历程,还培养了人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此外,在武汉的地方文化中,我们还能感受到其悠久的民间文化。
在武汉的传统文化中,民间艺术表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例如,舞龙、舞狮、腰鼓等传统表演艺术受到本地居民的喜爱,并成为了武汉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表演形式不仅能够展现武汉人独特的艺术才华,还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最后,在武汉的地方文化中,我们还能看到其活力四溢的现代文化。
作为一座国际性大都市,武汉拥有众多的音乐、电影、艺术等现代文化活动。
例如,武汉的音乐产业非常发达,每年都有大量的音乐节和演唱会吸引着数以万计的观众。
此外,武汉还拥有多个艺术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给人们提供了广泛的学习和娱乐方式。
总的来说,武汉是一个充满独特地方文化特色的城市。
在这个汇报中,我总结了武汉地方文化的饮食文化、历史文化遗产、民间文化以及现代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通过了解和传承这些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武汉这座城市,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历史文化名城 武汉

辛 亥 革 命 起 义 纪 念 馆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古 琴 台
古琴台,又名俞伯牙台,位于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麓,月湖东畔,相传春秋时期楚 国琴师俞伯牙在此鼓琴抒怀,山上的樵夫钟子期能识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 伯牙便视子期为知己。几年以后,伯牙又路过龟山,得知子期已经病故,悲痛不已 的他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后人感其情谊深厚,特在此筑台以纪念。古琴台 东对龟山、北临月湖,湖景相映,景色秀丽,幽静宜人,文化内涵丰富。是武汉的 著名音乐文化古迹,也是湖北省、武汉市重点文物保护文物其一。
盘龙城
1954年发现的盘龙城遗址是商代早期城址,位于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盘龙湖畔,南北长约290米, 东西宽约260米,面积75400平方米。城址约建于 公元前15世纪,在商代晚期衰落。 城内东北部高地建有宫殿基址。已发现2座坐北朝 南、前后平行排列的大型宫殿基地址。城外分布有 居民区、手工业区和墓葬区,如城南的王家嘴,城 北的杨家湾,城西的楼子湾和城东的李家嘴等地。 盘龙城的建筑技术、青铜工艺、埋葬习俗、玉器风 格、陶器特征等方面都商代二里冈上层文化一致, 它可能是商代人为开发南方、获取资源在长江中游 建立的一个方国。盘龙城的发现确认在商代早期, 商文化的地域范围已从中原扩大到了长江流域。
盘龙城
出土青铜器
盘 龙 城 遗 址
汉口
自汉以后经南北朝至元、明,武汉成为 我国水陆交通枢纽,货物山积,居民填 溢,商贾辐辏明朝成化年间,汉江几经 改道,最后使得今天的汉口成为同临两 江的黄金地段。陕西省的商人就乘船顺 流而下,将货物贩运于汉正街中转。汉 正街最初是由货物集散批发而发展起来 的。汉口之名可以说是因陕西商贩而得 名,即汉水入长江口。而汉口的繁盛, 与汉正街分不开。汉口老字号中的叶开 泰、谦祥益、汪玉霞等均发迹于此街。 明末清初,汉口与朱仙镇、景德镇、佛 山镇同称天下“四大名镇”,成为“楚 中第一繁盛”,并享有“九省通衢”美 誉。
武汉特色文化作文

武汉特色文化作文武汉特色文化作文篇一武汉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她非常大,被分为武昌、汉口、汉阳三部分,称为武汉三镇。
武汉还是旅游和美食的好去处,不过,她也是中国的三大火炉之一。
武汉是一个旅游胜地。
东湖,位于武汉市之东。
经过五十多年的开发建设,东湖风景区已经成为风景优美的名胜区。
东湖经过治理,水变得很干净,夏天可以在水里游泳,可凉爽啦!在武汉,人们能够品尝到各种各样的小吃,其中最著名的特色小吃就是热干面了。
面条纤细,根根有筋道,色泽黄而油润,滋味鲜美。
一般都是先放进沸水锅,再捞起放进碗里,再在面条上浇上香油、芝麻酱、花生、五香酱菜等配料,最后再搅拌一下,香喷喷的热干面就可以吃啦。
武汉是一个“小吃天堂”。
武汉夏天真热啊!三伏天的中午,太阳像一盆火烤着大地,柏油马路烤软了,路面渗出了柏油。
知了在树上干喊:“渴啊、渴啊。
”狗躲在树荫下,伸出舌头直喘气。
整个城市像火炉一样。
尽管如此,我还是热爱这片土地。
武汉特色文化作文篇二今年暑假,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爸爸带着我去武汉玩。
一到武汉,我的目光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那里有风景迷人的东湖,高耸入云的龟山电视塔,大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
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吉庆街里有各式各样的小吃。
我还专门去尝了一下正宗的武汉热干面,味道好极了。
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星期八小镇和武汉极地海洋世界。
听妈妈说星期八小镇还是全国连锁的儿童乐园,里面的一切都是按大人平时做的,现在让小朋友来体验,比如:邮递员,服务员和考古专家等,在体验的过程中我理解了大人们的辛苦,知道了做好一件事,是要付出努力的。
还有极地海洋世界,那里简直是鱼儿的天堂,里面除了有数不清的各种形状和颜色的鱼,还有北极熊,有近两米长的大海龟和企鹅,还有会算算数表演特技的海豚。
怎么样,看了我写的作文,你是不是也很想去武汉看一下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龟蛇锁大江,双城控南北——三国魏晋时期的军事要
地
1、龟山城堡 郤月城 鲁山城
2、蛇山夏口城 ❖ 今武昌区第一座军事城堡。 223年,吴主孙
权修建。依山负险,居高临下,军事地位十 分重要。黄鹤楼作为军事瞭望台建于此时。
(二)龟蛇锁大江,双城控南北——三国魏晋时期的军事要
地
三国形势图
夏口城是魏、蜀、 吴三国力量的交接点, 是西晋灭吴的重要战 略支点。
升 (四)中国内地的“时尚之都”
(一)武汉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武汉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起步较晚, 始于19世纪末。其发源形式各有不 同:
1、从传统手工业发展而来:周恒 顺机器厂 周仲萱
2、3、由买办资本转变为民族资本: 大买办刘歆生创办歆生记铁厂、普 润毛革厂等,盛宣怀承办汉阳铁厂。
汉口英租界
英租界是汉口五 国租界设立最早, 历时最长,面积 最大的。
张之洞视察汉阳铁 厂
“汉阳造”
1893年汉阳铁厂在汉阳墨水湖边 建成。
1906.4.1,京汉铁路全线建成通车, 所用钢轨来自汉阳铁厂。
汉阳铁厂博物馆
1895-1943年生产
从工业到文教的全面变革
四、风流近代“大武汉”
(一)武汉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二)欧风美雨满江上 (三) “东方芝加哥”——城市影响和地位上
李学勤说:
“武汉是因武而昌,盘龙城一开始我们注意到 它的军事特征,发现武器之多,就表明了这一点。”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武汉三镇正在长江与汉水的 汇聚之处,这是一个自古对全国政治、经济、文化 都有非常重要影响的关键位置。
盘龙城改写了商代的历史,也改写了武汉建城 的历史。
盘龙城是商朝南向发展的一个军事据点,它是武 汉地区军事战略价值的首次发现。因“武”而昌由此 成为武汉城市发展的一条基本路径。
荆
夏
州
口
南北朝形势图
夏口既是南北政治势力的交锋点,又 是南朝政权东连建康、西接江陵的战略枢 纽,夏口城因而成为南北竞胜、东西争衡 的战略焦点。
南郡 江夏郡 建康
南宋与金对峙,鄂州的 战略地位倍受重视。南 宋常在此设“制置使” 统筹国防大计。鄂州成 为南宋在长江中游的政 治中心和军事指挥中心。
绍兴五年(1135),岳 飞以镇宁崇信军节度使、 荆襄潭州制置使身份坐 镇鄂州,长达七年,并 四次率师北伐,取得重 大胜利。
——
清
市 场
时 期 汉
口
盐 、 米 、 棉 、 茶
形 成 了 规 模 巨 大 的
专
业
“八码头临一带河——汉口小景
汉口初兴时,不仅商贸繁盛,而且景色宜人。前有汉水,后有 玉带,岸柳依依,水波粼粼,长虹卧波、扁舟点点。与苏州相 似,水由城中过,舟从街中行。
汉口俨然一座“水
城”,河水、码头、
桥梁、舟船是构成
❖ 在张之洞运筹帷幄与苦心经营下,武汉迅速崛起,成为后 期洋务运动的中心。对此,台湾学者苏云峰说:“张之洞 抵鄂之年,才是湖北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发生重要变迁的 真正起点。”
(二)三镇起宏图:武汉洋务运动及其成就
张之洞上任伊始,提出:“图自强,御外侮;挽利 权,存中学”
1. 商学、商战 2. 汉阳造:武汉早期工业成就 3. 近代文教事业的兴革 4. 编练新军
勇于创新的人、不断追求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
近代武汉具有开拓精神的代表: 周苍柏、周恒顺、刘歆生、宋炜臣等
❖ “东湖之父”周苍柏(1888-1970): ❖ 开启湖北机器大时代的“周恒顺”: ❖ 地皮大王刘歆生(1857-1941):清末民初著名
商人、地产业主、实业家、买办。 ❖ 汉口头号中国商人宋炜臣(1866-1926) 。
法国立兴洋行
等等。
洋
行
和 平 打
与
包 厂
工
厂
花 旗 银 行
横滨正金银行
汇 丰 银 行
(四)中国内地的“时尚之都”
❖ 近代武汉是中国内地经济最发达、市政设施 最先进、最开放、最时尚的城市。
❖ 常住的外侨有两千余人,最多时达四千余人。
❖ 汉口的街区极具欧式风情,租界是一个典型 的欧洲城市社区,汉口老城仿效租界,市政 建筑中西合璧。
后
湖
这座城市景观的基 本元素。有道是:
汉河前贯大江环,
玉带河
汉口
后。面平湖百里宽, 白粉高墙千万垛,
人家最好水中看。
19世纪中叶以后,汉口港有大量的外国轮船进出,据统计,每年 约有5000艘货轮从这里进出。
(四)汉口第一街——汉正街
汉口最早的城区以汉正街为轴心。
汉正街最初叫正街,又名官街,整条汉正街上起硚口,下接花 楼街。汉正街是一根主干,将扫帚状的汉口镇贯穿起来,其 他的街巷好比是这根主干上生长出的枝杈,由此伸展出去, 街巷重重,密如织网。汉口形成以正街为轴心,辅以河街、 后街、长堤街、夹街的市区布局,其他众多街巷纵横交织于 其间。
汉正街是汉口商业文化的底蕴,也储存着武汉城市文化的记忆。 从某种意义上说,汉正街是汉口的形象代表。这里的繁盛、 喧闹代表了汉口商业的发达;这里的创业、奋斗体现了汉口 的文化风貌。
(2)“汪玉霞”食品店
❖ 清乾隆四年(1738)汪玉霞食品杂货店在汉正街灯笼 巷开张。
❖ 创业者蔡玉霞,初以经销安徽茶叶为主。清末民初,转 以生产糕点食品为主。如春节的酥糖、京果,端午节的 芝麻糕、绿豆糕,中秋节的月饼等。其产品有一套严格 的配方和操作规程,以确保产品甜、酥、香、脆,适合 顾客口味。汪玉霞的(碱)酥饼——劫数(绝酥)。来自商跑马场,参加赛马活动的外国侨民
(三)“东方芝加哥”
汉口迅速成为列强进入内地市场的“据点”。至20世纪 初,汉口的进出口贸易、特别是间接进出口贸易总值约占 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0%左右。
江汉关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海关之一。
近代武汉的“国际市场”
经济结构转型:由面向内陆的“船码头”向通江达海的 国际贸易大港转变。
❖ 谦祥益的招牌——一言堂 ❖ 1956年公私合营,改建为谦祥益百货商店。
今天的汉正街仍然嘈杂繁华,但精彩不足。商铺的 种类较为单一,缺乏经营有年而底蕴深厚的老字号, 那种令市民津津乐道的商业故事似乎也不多。
三、张之洞与近代武汉的辉煌
(一)宝剑赠英雄 (二)三镇起宏图
(一)宝剑赠英雄
❖ 张之洞(1837—1909年),号香涛、香岩,晚年自号抱冰。 祖籍南皮,生于贵州兴义府(当时其父张瑛任兴义知府), 少时在贵州兴义府署长大。博闻强识,文才出众。16岁中 举人,名列榜首;26岁中进士,慈禧太后亲点其为探花, 优游于翰林。36岁简放四川学政,45岁出任地方大员,补 授山西巡抚,47岁出任封疆,总督两广。52岁总督湖广, 督鄂长达18年,创造了一个“张之洞时代”。
❖ 鸭脖子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四周环湖,所谓“饭稻羹鱼”,鱼米之乡 也。汉口长期以来又是中国的三大米市之一,故,武汉小吃以 米为主,以米当先。凡是有武汉特色的小吃,大抵都与米有关。
武 汉 小 吃 米 当 家
武汉做鱼的花样也很多,清蒸、红烧、干煸、油炸。
“武昌鱼”早已名声在外,宋代范成大过鄂州,作“谁
岳飞驻节鄂州期间,军务之余 曾登临黄鹤楼,写下了《满江 红·登黄鹤楼有感》 。
3、元代的武昌——湖广省会
武
元大德五年(1301年),将鄂州路改名为武昌路, 从此,鄂州城改称武昌,成为湖广行省的治所。
汉 中
部
地
区
政
治
中
心
的
地
位
确
立
(三)汉口的崛兴
1. 因水而兴 2. 因堤成镇 3. 码头立市
1、因水而兴
房地产、保险等业务。
后来又代理政府间的 易货贸易,抗战初期, 国民政府与德国进行 的贸易,有很大一部 分是通过该行进行的。 德国的军火,中国的 钨、锑经由美最时进 行交易。
俄
国 新 泰
其他著名 的洋行:
洋 英国怡和、 行 太古;法
国公兴;
顺 丰 砖 茶 厂
德国礼和;
美国美孚、
德士古,
俄国阜昌;
日本三井
五、多面的城市文化
(一)白云黄鹤的雄奇韵致 (二)中西合璧的都市景观 (三)“造反” 精神 (四)码头文化 (五)市井武汉 (六)楚风汉味
(一)白云黄鹤的雄奇韵致
千白 载云 黄悠 鹤悠
江湖我为大
南
武
京
汉
玄
东
武
湖
湖
扬 州 瘦 西 湖
北 京 莲 花 湖
湖光波影
烟雨东湖
高山流水
知 音 武 汉
江河毓秀
示范,作用不可小视。 ❖ 历史经验表明,只有开放才能兴市,而开放是一个悲欣交
集的痛苦过程,远非想像的那么轻松。 ❖ 开放既是行为、思想、价值体系的交流,是包容、接纳的
过程,也是学习、创新与开拓的过程。 ❖ 开放不仅是经济上的,更是社会意义的、文化意义上的。 ❖ 开放的最终成果是人,具有时代感的人、面向世界的人、
❖ 交通、邮政、电讯发达,与世界各地保持畅 达而密切的联系。
民国时期,汉口中产人家 子弟举办的时尚婚礼
蒋介石、宋美龄的世纪婚礼
汉口儿童教会学校 的新式教育
音乐,美术,体育 等新型课程被广泛 引入
汉口成立了专门的体育协进会,体育总会,这是1937年组织的自
行车比赛,女子组冠军罗光辉。 现代体育运动蔚然成风
每年进出汉口港的货轮总吨位达500万吨,货船年均 5000艘左右。在当时许多外国观察家眼里,武汉不仅是清 “帝国极为重要的商业都会”,并且被誉为“东方芝加 哥”。
英商和记蛋厂
西门子洋行
德国美最时洋行
鼎盛时期,年贸易额
高达800万两。
著名的洋行,也是跨国公司。经营工
业品的进口,土货的出口,兼营航运、
白云黄鹤的故乡——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