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历史文化

合集下载

武汉历史文化范文

武汉历史文化范文

武汉历史文化范文武汉是中国中部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座落于长江中上游地区,距离重庆和上海不远。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武汉地区就有人类在这里居住。

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武汉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交通要塞和商业中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武汉最早以“蔡州”、“汉阳”、“武昌”、“汉口”等名称出现。

直到公元四世纪,武汉地区开始成为重要军事要塞,被赐予了“武昌”和“汉阳”的名称。

据历史记载,东汉末年的黄鹤楼就是在汉阳修建的,成为了武汉著名的景点之一、唐朝时期,武汉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

宋元明清时期,武汉地区的航运业不断发展,成为了长江流域的重要航运中心,这也为武汉的商业繁荣和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不仅自身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也是中国各个历史时期重要事件的见证地。

例如,辛亥革命期间,武汉成为了推翻封建统治的重要阵地,袁世凯在此宣布辞去帝位,为中华民主共和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此后,武汉成为了国共两党的重要活动基地,为中国现代历史的走向做出了重要贡献。

武汉还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名人。

其中最知名的应该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屈原。

屈原是中国古代楚国的人,他的诗集《楚辞》至今仍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他的故乡在武汉附近的江陵,武汉人对屈原的文化积淀和纪念非常重视。

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都会划龙舟、吃粽子,以纪念屈原的传统。

此外,武汉还有许多古朴的建筑物和寺庙,如黄鹤楼、古琴台、古剑池等,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武汉的历史和文化。

武汉的美食文化也非常丰富多样,有着独特的口味和风格,如热干面、麻辣烫、葱油饼等都是武汉的特色小吃,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尝。

总的来说,武汉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是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也正因为如此,武汉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具备了很高的发展潜力,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现代化城市。

未来,武汉将继续传承和弘扬自己的历史文化,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武汉的介绍和历史

武汉的介绍和历史

武汉的介绍和历史武汉,简称“汉”,是中国湖北省的省会,位于长江中游的江汉平原腹地,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城市之一。

武汉地处中国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中国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武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是中国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

在古代,武汉地区曾是楚国的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军事要塞。

汉朝时期,武汉开始成为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得名于当时的两个城市:汉阳和武昌。

而今天的武汉市则是由汉阳、武昌和汉口三座城市合并而成。

武汉是一座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是黄鹤楼,它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也是武汉的标志性建筑。

黄鹤楼位于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上,是一座古老的楼阁,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从黄鹤楼俯瞰长江,可以欣赏到壮丽的江景和武汉市区的全景。

除了黄鹤楼,武汉市还有许多其他著名的景点,如东湖、武汉大学、古琴台等。

东湖是武汉市内最大的湖泊,被誉为“武汉的后花园”,四季景色各异,风景优美宜人。

武汉大学则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校园环境优美,是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古琴台则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重要遗址,这里保存着大量古琴文物和音乐史料,吸引着许多古琴爱好者和音乐学者前来研究和欣赏。

武汉还有丰富多样的美食文化,以热干面、豆皮、莲藕糕等为代表的武汉小吃深受人们喜爱。

热干面是武汉最有特色的面食之一,以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赢得了广大食客的赞誉。

豆皮则是一种传统的豆制品,用豆浆制成,口感柔软,味道鲜美。

莲藕糕则是以莲藕为主要原料制作的甜点,外形精美,口感细腻。

在现代发展方面,武汉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是中国最早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企业和科技人才。

武汉还拥有一流的医疗设施和优质的医疗资源,被誉为中国的“医疗城市”。

武汉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魅力。

武汉的历史文化和城市特色

武汉的历史文化和城市特色

武汉的历史文化和城市特色
武汉这座城市的特点是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浓厚。

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境内盘龙城遗址有3500年历史。

春秋战国以来,武汉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明清时期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天下四聚之一。

清末汉口开埠和洋务运动开启武汉现代化进程,使其成为近代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被誉为“东方芝加哥”。

武汉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地,近代史上数度成为全国政治、军事、文化中心。

武汉的城市特色:
武汉市地貌属鄂东南丘陵经汉江平原东缘向大别山南麓低山丘陵过渡地区,中间低平,南北丘陵、岗垄环抱,北部低山林立。

全市低山、丘陵、垄岗平原与平坦平原的面积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5.8%、12.3%、42.6%和39.3%,海拔高度在19.2米至873.7米之间,大部分在50米以下。

武汉的发展历史

武汉的发展历史

武汉的发展历史武汉,作为中国中部重要的城市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武汉的发展历史,带领读者一起回顾这座城市的演变过程。

一、古代武汉1.1 早期聚落:早在新石器时代,武汉地区已有人类活动的痕迹,表明这里是古代人类聚居的地方。

1.2 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武汉地区处于楚国的统治之下,成为楚国的重要城市之一,有着繁荣的经济和文化。

1.3 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武汉地区成为三国之间争夺的重要战略据点,曾经历过多次战乱。

二、近代武汉2.1 清朝时期:清朝时期,武汉成为江南重要的商贸城市,对外贸易繁荣,城市建设也逐渐完善。

2.2 民国时期:民国时期,武汉成为国民政府的临时首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日益凸显。

2.3 抗战时期:抗战时期,武汉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战略据点,经历了激烈的战斗和破坏。

三、当代武汉3.1 建国初期:建国初期,武汉成为中国工业的重要基地,发展迅速,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3.2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来,武汉成为中部地区的经济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涌现,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3.3 21世纪:进入21世纪,武汉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建设了多个地标性建筑,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城市。

四、未来展望4.1 建设目标:武汉将继续致力于城市现代化建设,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4.2 产业发展:武汉将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4.3 文化传承:武汉将继续传承和弘扬自己的文化传统,保护历史遗迹,促进文化繁荣。

五、结语武汉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传统。

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武汉将继续保持城市的活力和创新力,为中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愿武汉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展现出更加独特的魅力。

我的家乡古老的武汉

我的家乡古老的武汉

我的家乡古老的武汉武汉,一个位于中国中部的古老城市,是湖北省的省会,也是中国内地的第四大城市。

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的城市,武汉既有着繁荣的现代氛围,又保留着许多古老的文化遗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带您一起探索我的家乡——古老的武汉。

第一部分:历史底蕴武汉作为华中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

它是著名的古代“江南水乡”,享有“九省通衢”之誉。

事实上,武汉由三个独立的城市——武昌、汉口和汉阳组成,每个城市各具特色。

首先是武昌,作为武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武昌有着悠久的历史。

我家的历代祖先在武昌定居已有数百年之久。

武昌镇拥有壮丽的黄鹤楼,这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也是游客必访的地标之一。

其次是汉口,武汉的商业和商贸中心。

汉口位于长江南岸,这里有繁忙的码头和繁华的商业街区。

我小时候常常到汉口和家人一起逛街购物,这里的热闹和繁荣给了我许多美好回忆。

最后是汉阳,这个地区以其充满活力的工业和制造业而著名。

汉阳被长江和汉江所环绕,水资源丰富,曾是中国的船舶制造中心。

第二部分:名胜古迹武汉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许多著名的古迹和名胜。

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位于武昌的黄鹤楼。

黄鹤楼建于公元223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古代楼阁之一。

登上黄鹤楼,可以俯瞰到长江的壮丽景色,感受到武汉的壮丽风光。

除了黄鹤楼,武汉还有其他许多值得一游的景点。

武汉长江大桥是世界上第一座四车道公路与铁路两用桥梁,它的建成标志着武汉市的繁荣和发展。

东湖和南湖是武汉著名的景区,这里有蓝天、碧水和美丽的自然风景。

另外,武汉还有许多寺庙和古老的建筑,例如古老的古琴台。

第三部分:美食文化武汉以其丰富的美食文化而闻名。

当提到武汉,人们往往会想到热干面和豆皮。

热干面是武汉最著名的特色面食之一,它由精选面粉制成,加上辣椒酱、芝麻酱和葱花,味道鲜美可口。

豆皮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小吃,它由豆腐皮制成,配以辣椒酱、花生和酱汁,口感鲜嫩。

此外,武汉还有许多其他美食,例如热干面、汤包、豆皮等等。

研究武汉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研究武汉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研究武汉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武汉是中国著名的城市之一,也是中部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

作为湖北省的省会城市,武汉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些文化遗产是武汉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无价之宝。

本文旨在探讨武汉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希望通过了解武汉的历史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这座美丽的城市。

一、武汉历史文化的传承武汉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的新石器时代,是6000多年文明史的化身。

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武汉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商业和经济中心。

汉朝时期,武汉地区成为了著名的商贸城市,这里的商人走向世界,将丝绸、茶叶等中国特产带到了世界各地。

唐朝时期,武汉成为了一个军事重镇,作为“江陵戍卫州”,守卫长江,成为唐军南下的起点。

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武汉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典型的商业和重要的文化中心。

在这段时间里,武汉的建筑、文化和艺术都出现了重要的变化,形成了独特的武汉文化。

例如,武汉名楼古刹云峰寺,作为中国佛教的重要代表之一,至今依旧保留着宋代的建筑风格,成为了武汉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

近代以来,武汉的历史一直承受着大环境中的变化和动荡,尤其是1980年代末以来,武汉经历了一系列的城市建设,旧城改造,到了21世纪,人们重视起了传承历史文化的责任。

目前,武汉已经建立了专门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对于历史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状况比较良好,在出发点上也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如今,武汉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向全球范围内散发着它的光辉。

二、武汉历史文化的发展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武汉历史文化也在发生着变化。

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武汉将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和城市建设相融合,创造了独特的城市文化氛围。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汉阳造”工艺文化。

武汉市中区汉口常青花园就是汉阳造客家风情园,采用传统的工艺,呈现出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人民智慧的精髓,令人为之叹服。

此外,武汉在文化艺术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短短几年,武汉就承办了多个国家级文化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加强了文化、艺术、历史等多领域的国际交流。

关于武汉的文章。

关于武汉的文章。

关于武汉的文章。

武汉,位于中国中部,是湖北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作为中国内陆城市,武汉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位置。

本文将从武汉的历史、文化、经济和旅游等方面介绍这座城市。

武汉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

在古代,武汉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楚国的重要都城。

楚文化的影响使得武汉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此外,武汉还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见证者。

辛亥革命时期,武汉成为了革命的中心,黄麻起义和武昌起义的爆发地,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武汉是一座拥有丰富文化资源的城市。

这里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如黄鹤楼、古琴台等,展示了传统中国建筑的美丽和独特。

此外,武汉还有许多博物馆和艺术馆,如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大学美术馆等,为人们提供了了解中国文化和艺术的绝佳机会。

武汉也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

作为中国内陆城市,武汉地处长江中游,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

武汉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中国内地城市向海洋开放的重要窗口。

武汉的经济以制造业、汽车制造、钢铁、化工等行业为主,同时也发展了一批高科技产业,如光电子、生物医药等。

近年来,武汉的经济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人才。

除了经济发展,武汉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旅游目的地。

这里拥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东湖、户部巷、黄鹤楼等。

东湖是武汉最大的湖泊,四周环绕着美丽的景色和独特的植物,是人们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户部巷是一条保存完好的古街,街道两旁是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商铺,让人仿佛穿越回古代。

黄鹤楼是武汉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除了以上的历史、文化、经济和旅游方面,武汉还有许多其他的特色和亮点。

比如,武汉的美食文化非常丰富,有着许多独特的湖北菜和武汉小吃,如热干面、豆皮、莲藕糕等,让人流连忘返。

此外,武汉还是中国重要的教育中心之一,拥有许多优秀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武汉的发展历史

武汉的发展历史

武汉的发展历史引言概述:武汉,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武汉如今已经成为中国的中心城市之一,拥有繁荣的经济和独特的城市风貌。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武汉的发展历史,揭示这座城市的变迁和成长。

一、古代武汉1.1 起源和发展:武汉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随着历史的演变,武汉逐渐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

1.2 名称变迁:武汉在历史上曾有多个名称,如江城、汉口、汉阳等,直到20世纪初才正式定名为“武汉”。

1.3 文化积淀:武汉自古就是文化荟萃之地,孕育了众多文人墨客,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黄鹤楼、长江大桥等。

二、近代武汉2.1 沦陷与解放:20世纪初,武汉曾多次被列强侵略,直到1949年解放后才彻底摆脱外来势力的控制。

2.2 工业兴起:解放后,武汉成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企业和科研机构。

2.3 城市建设:20世纪后期,武汉城市规划逐渐完善,城市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现代化大都市。

三、改革开放时期的武汉3.1 经济腾飞:改革开放以来,武汉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成为中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基地。

3.2 产业结构升级:武汉逐渐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3.3 对外开放:武汉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加强与国际交流合作,吸引了大量外资和人才,推动了城市的国际化发展。

四、武汉的城市建设4.1 城市规划:武汉进行了多轮城市规划,建设了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如地铁、高速公路等。

4.2 绿色发展:武汉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建设了多个城市公园和绿地,改善了城市环境。

4.3 文化传承:武汉在城市建设中注重传承历史文化,保护了大量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打造了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城市形象。

五、未来展望5.1 创新发展:武汉将继续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快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5.2 生态建设:武汉将继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人必读篇之-------武汉的历史文化武汉历史武汉市的历史是很悠久的,北效黄陂县有近几年才发现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宫城。

三国时期,在武昌和汉阳筑有江夏和却月古城,唐代已是著名商埠,明清时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

在中国近代史上,三镇遍布革命胜迹,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首义于此,现存有起义门旧址,武昌阅马场的红楼是当时的指挥中心,现存有孙中山的纪念铜像。

最负胜名的景点有: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区东湖,以五百罗汉、玉佛及悠久历史著称的归元寺,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古琴台等。

江城的由来和山城重庆、蓉城成都、春城昆明一样,武汉市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别致的名字——江城。

也许大家要问:长江从上至下,流经了大大小小为数不少的城市,为何此称独钟武汉?其原因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武汉游玩,与史郎中在黄鹤楼上饮酒,边饮酒边欣赏音乐,喝到了兴头上,李白诗兴大发,于是题下一首诗,诗名叫做《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

诗是这样写的:“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武汉人非常喜爱“江城五月落梅花”中的“江城”这一佳名,于是自号为江城人。

除江城之外,武汉还有一些其他的名称,这些名称的来源反映了武汉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源源。

武汉三镇的由来武汉有武昌、汉阳、汉口三镇,其发展的历史、规模、速度各有不同的特色。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与今鄂州市互换的。

在武昌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黄鹤楼的屡次兴废,从三国时代至今已历十余次,每次重建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反映出各个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

汉阳,特别是鹦鹉洲一带,历来是长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

唐宋元明各朝代,商业手工业很是繁华。

同时,汉阳还是游览胜地,位于汉阳的归元寺是武汉市佛教丛林保护得最好的一处,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上,汉口,汉阳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同步发展的。

直至明代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汉水改道(汉水在历史上改道不下8次)从龟山北麓入江以后,汉口才独立发展,仅有500多年的历史。

汉口后来迅速成为一座新兴商埠,名声和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武昌和汉阳。

明末清初,汉口已与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镇,海外誉为“东方芝加哥”。

汉口的港口贸易运输业颇为发达,成为我国内河最大的港口,“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颇能反映其繁盛。

清乾隆年间,汉口更盛于世,仅“盐务一事,亦足甲于天下”。

清朝末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905年在汉口修筑张公堤。

这条堤对逐年降低后湖一带的水位,使荒湖野洲形成陆地,对起初狭小的汉口扩建面积提供了方便条件,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

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74年。

火炉之成因为什么夏天的武汉给人的感觉十分难熬?这是因为武汉地区江河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大,白天太阳暴晒,水汽大量蒸发,空气湿度增大,团团热气像一个巨大的罩子将整个城市罩住,一方面使地面的热量向空中辐射的速度减慢,室内气温持续不降;另一方面使人体表面不易散热,宛如桑拿室,故汗出如浆,闷热难耐,号称“火炉”。

武汉地名及由来集家嘴的由来据《汉口丛谈》载:明嘉靖元年(1552),世子朱厚燠从钟祥出发,经此赴北京继承皇位,因此后人把皇帝经过的这个渡口称为“接驾嘴”,后来因这里码头多作转运粮食之用,改称“集家嘴”。

卓刀泉的传说相传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曾驻兵于武昌伏虎山麓一带。

当时部队缺乏饮水,“羽用刀卓也”,于是“水涌成泉”,故名卓刀泉。

明朝初年,楚昭王朱祯喝过这儿的泉水,极为赞赏,于是筑井台建井亭,并手书“卓刀泉”三字。

广埠屯的由来明太祖时:要求诸王护卫军屯田护卫;明成祖时更是要求发展农业生产。

楚王积极响应,他命令驻扎在东门外交通孔道口的护卫军置屯耕戍。

明太祖时赐给诸王的仓库名称都以广字开头,楚王的仓库名广埠,因而护卫军屯垦之地就称为广埠屯。

兰陵路的由来现今兰陵路一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属俄租界,战后收回时将带有俄国色彩的街道统一改名。

曾以任两湖巡检使兼湖北督军和省长的萧耀南的郡望(某姓世居某地为当地所仰望之意)定名。

萧姓的郡望为浙江兰陵,故称兰陵路。

此路名沿用至今。

“六渡桥”的民间传说六渡桥位于汉口中山大道与三民路相交的地带,原有一桥,名六渡桥,又有六度桥、绿豆桥、六道桥、六斗桥、陆渡桥等多种称呼。

名源亦不止一说。

一般认为是三百多年以前成河的玉带河上的三十多座渡桥中的一座。

传说一:传说现六渡桥一带为水洼之地,一老人的独生儿子在此不慎失足落水,老人遂募捐修桥,募到六斗米,并带动其他人捐钱捐物,很快修好了桥,故名“六斗桥”,即为现今的六渡桥。

传说二:旧时汉口四面临水,居民常有水灾之度。

明崇桢八年(公元1635年),汉阳府通判袁昌在今长堤街一线筑堤防水,取土处凹陷成河,环绕如带。

为便交通,多处建桥。

但也有人考证其名源于附近原有大度庵,故名六度桥。

此桥随河在清末湮没,但其名作为这一带的泛称留传至今。

现在,三民路南段的西侧有条长仅54米的小街,原为桥头通道,仍叫六渡桥街。

水果湖的由来水果湖泛指武昌城区东北部滨临东湖的大片地区,现为中共湖北省委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的所在地。

水果湖并不产水果。

原是一片荒丘野岭,沟壑纵横,连农田菜地也不多。

每逢下雨时,丘岭上的雨水顺着沟壑汇集到这里的湖汊里,由此出口流入东湖,人们便把这个东湖的湖汊称为水口湖。

日久讹变,谐音转化为水果湖。

阅马场的由来阅马场位于武昌城区的中部,东至蛇山洞延伸出来的武昌路,南至阅马场小学,西至湖北剧场,北至蛇山南麓,东西长100米,南北宽300米,是个知名度很高的广场。

清代初年,巡抚刘兆麟在明代楚王府之东辟建练兵演武的校场,场上有演武厅,是举行武科考试的场所,名阅马厂。

解放后在书写时改“厂”为“场”,己经约定俗成。

名人及与其有关的地名孙中山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逸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

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政治上也为后继者留下珍贵遗产。

著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

与孙中山相关的地名:与辛亥时期有关的地名,首推汉口的中山大道、武昌的中山路,都是纪念孙中山的。

黄兴近代民主革命家,字克强,长沙人。

早年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1898年进武昌两湖书院深造,1902年度,赴日本留学,1916年病逝于上海,归葬长沙岳麓山,有《黄兴集》行世。

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但具体组织国内起义的,则是他的战友黄兴。

特别是黄花岗、武昌两大起义,黄兴都直接指挥,并亲自参战。

所以有人说,孙是一面旗,黄是一把剑,二人并称”孙黄”,都是辛亥革命的领袖。

或者说,黄兴是辛亥革命中地位仅次于孙中山的领袖。

与黄兴相关的地名—黄兴路:赫赫有名的黄兴也有经其名字命名的街道,位置在汉口车站路西,那条从胜利街到友谊街与垂直行的马路即是黄兴路。

此路原在法租界内,形成于清末民初,两侧多是钢结构二至三层的红砖房,是军阀吴佩孚和一批富商的产业,法国人命名为巴黎街,抗日胜利后更名。

蔡锷中国军事家。

武昌起义爆发,与云南讲武堂总办李根源在昆明举兵响应,建立军政府,任云南都督。

1913年被袁世凯调至北京,暗加监视。

1915年11月潜出北京,12月在云南组织护国军起兵讨袁,与袁军激战于四川泸州、纳溪。

袁世凯死后任四川督军兼省长,因病赴日本就医,不治逝世。

有《蔡锷集》、《蔡松坡集》。

楹联主要收于《蔡松坡先生联语》。

与蔡锷相关的地名—蔡锷路:纪念讨袁名将的蔡锷路在汉口车站路下首,东南端为滨江公园粤汉码头。

原在法租界内,称为福熙大将军街,1945年后易名。

张自忠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著名抗日爱国将领。

抗日战争暴发后,他率部南下抗战。

1940年5月1日,在枣宜战役(枣宜改自忠)中英勇殉国。

1940年5月28日,重庆国民政府举行隆重葬礼。

8月15日,延安各界人士举行张自忠追悼大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分别送了挽词。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张自忠为革命烈士。

与张自忠相关的地名—张自忠路:在沈阳路下首有条张自忠路,原为日租界内之成忠路,与沿江大道、中山大道垂直。

岳飞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

少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

19岁时投军抗辽。

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

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与岳飞相关的地名—岳飞街:现存唯一一条以古人之后命名的街道是岳飞街。

原在法租界内,与车站路垂直交叉,上起黄兴路,下接中山大道。

这条路原名霞飞将军街,是以法国征战亚非的将领霞飞命名的。

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彭楚藩——原名家栋,字青云,湖北鄂城人。

1906年入湖北新军,后考入宪兵学校,毕业后在宪兵营任班长,先后加入湖北革命团体日知会、文学社和共进会,是起义总指挥部的军事筹备员。

刘复基——字尧澂,湖南常德人,21岁时加入黄兴创立的华兴会。

在日本流亡期间参加同盟会,回国后,先后在长沙、上海、武汉从事革命活动。

入湖北新军后,加入文学社,被推为评议部长。

他有胆有识,足智多谋,被称为“小诸葛”。

1911年9月24日文学社和共进会联合大会委任他为起义总指挥部的常驻军事筹备员。

杨宏胜——字益三,湖北鄂城人,在湖北新军当兵期间,加入文学社。

根据起义总指挥部的决定,退伍离营,在中和门正街开一小杂货店作掩护,传递情报、联络同志。

筹备起义时为交通员,负责起义时的弹药运输。

相关地名—彭刘杨路:从武昌造船厂东大门往北,有一条从平湖门至阅马场的东西行马路,叫做彭刘杨路。

这条路是纪念在武昌起义(辛亥革命)中献出了宝贵生命的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三位烈士的。

1931年在他们献身的湖广总署东辕门旧址,现在武昌造船厂东大门内建立了"三烈士亭",亭中立石碑一块,上书"彭刘杨三烈士就义处"9个大字。

1991年值武昌首义80周年之际,武昌区人民政府举办首义文化节,在武昌阅马场树起了彭刘杨三位烈士的塑像,让后人瞻仰和缅怀烈士的英雄勋业。

武汉著名高等院校介绍(排名不分先后)武汉大学武汉大学的历史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综合性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