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试验标准清单范文
常规试验情况范文

常规试验情况范文常规试验是指在科学研究中应用的一种实验方法,用于验证或证实科学假设或理论。
常规试验通常具有以下几个步骤:确定问题和目标、制定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
下面将对常规试验的步骤、要素、特点和应用领域进行详细介绍。
常规试验的步骤:1.确定问题和目标: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问题和目标,例如探究一些因素对其中一种现象的影响,或者验证一些理论的正确性。
2.制定假设:根据问题和目标,提出相应的假设。
假设是对问题的初步猜测或猜想,需要经过实验验证。
3.设计实验:根据假设,设计符合科学原理和要求的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要包括实验条件、实验变量和控制变量等。
4.收集数据: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收集和记录相关数据。
数据可以通过观察、测量、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
5.分析结果: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利用统计方法得出相关的结果和结论。
6.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推断和总结,并得出科学结论。
结论应该是客观、准确且可重复的。
常规试验的要素:1.实验变量:即研究中特意设定的变量,通过改变其值来观察对其他变量的影响。
实验变量也被称为自变量。
2.控制变量: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需要控制实验条件和其他变量的影响。
控制变量是指在实验中保持不变的变量。
3.依赖变量:即实验中被观察和测量的变量,取决于实验变量的值。
依赖变量也被称为因变量。
常规试验的特点:1.可控性:常规试验对实验条件和影响因素有较高的可控性,可以排除干扰因素,更好地观察和理解问题。
2.重复性:常规试验具有结果的可重复性,不同的实验者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能够得到相似的结果。
3.真实性:常规试验关注真实的实验情况,尽可能地模拟现实世界的特性和条件。
4.客观性:常规试验强调客观的观测和测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
常规试验的应用领域:常规试验在许多学科和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1.自然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常常使用常规试验方法进行理论验证和科学研究。
检测标准模板(必备5篇)

检测标准模板(必备5篇)检测标准模板(1)光阴荏苒,岁岁年年,转眼间时光已进入20XX年,回首走过的20XX年,仓储科作为粮库的主要部门,在库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精诚团结,并肩作战,始终围绕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管理规范,保证国家随时调用的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了库内交给的各项工作。
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一、敢打敢拼,顺利完成*万吨储备粮的检验任务为了圆满完成此次入粮任务,检验部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制定了完善的预案,针对工作人员新,工作量大,缺乏经验等实际情况,对工作人员进行了岗位培训,并进行了多次演练,及时发现并纠正了一些影响粮食质量的问题,做到了5个到位:所需化验、入粮器械准备到位,工作人员迎接硬仗的心理调整到位,每个人的岗位责任落实到位,质量压倒观念树立到位,工作纪律强调到位。
在多个日日夜夜,检验部职工表现出极高的素质和极强的责任心,作风顽强,工作积极主动,不怕脏、累,肯于吃苦,胜利的果实包含着一线工作人员辛劳的汗水。
我作为一个化验人员严守工作纪律,坚持客观公正,坚持原则,顶住各种压力,咬紧牙关“唱黑脸”,严把检验质量关,吃住在岗,轮换休息。
实践证明我们的队伍是经得起考验的。
二、循序渐进,加强储粮检验,确保粮食安全。
储粮质量安全既是我库的工作重点,又是检验部的工作要务,为了确保粮食安全,我付出了艰辛的代价。
按《粮油检验技术规范》要求加强对重点部位的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处理。
使储粮处于安全稳定状态。
三、励精图治,加强学习,提高素质1、积极参加办公室组织的商务礼仪和粮库管理规范学习,使我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认识,明确责任,以库内规范指导工作。
2、形成两会制度,创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针对仓储部工作人员新,经验少的实际情况,召开每周一仓储例会和每月检验分析会,充分发挥同志们的主观能动性,逐步培养检验员勤观察、多动脑、善总结的良好习惯,强化了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在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能言会干,既提高了业务水平,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实验报告单格式范文

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人员: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简要说明本次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二、实验原理简要介绍实验所依据的原理和理论。
三、实验器材列出本次实验所使用的器材及其规格。
1. 器材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规格:____________________2. 器材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规格:____________________3. 器材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规格:____________________(以此类推)四、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步骤,确保步骤清晰、完整。
1. 步骤一: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2.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3. 步骤三: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以此类推)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实验数据记录根据实验步骤,记录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数据。
| 序号 | 数据名称 | 数值 || ---- | -------- | ---- || 1 | 数据一 | || 2 | 数据二 | || 3 | 数据三 | || ... | ... | ... |2.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此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六、实验结果简要描述实验结果,包括实验现象、数据变化等。
七、实验结论总结实验结果,阐述实验目的是否达成,对实验原理的验证程度等。
八、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2. 实验结束后应进行的清理工作:____________________3. 其他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九、实验心得体会简要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包括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技能的提升等。
常规实验室检查报告结果(5篇范例)

常规实验室检查报告结果(5篇范例)第一篇:常规实验室检查报告结果常规实验室检查报告结果血常规血红蛋白(Hgb)男性120~160g∕淋巴细胞LYMPH(20﹪~40﹪) L,女性 110~150 g单核细胞MONO(3﹪~8﹪)∕L红细胞压积HCT 0.35—0.45红细胞(RBC):男性(4.5~5.5)×平均红细胞容MCV 80—100fl1012∕L女性(3.5~5.0)×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27—1210∕L34pg白细胞(WBC)成人(4.0~10.0)×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910 ∕L度 MCHC 320--360 g∕L白细胞分类计数百分率:网织红细胞(Rtc)成人百分数(0.5中性杆状粒细胞(1﹪~5﹪)﹪~1.5﹪)中性分叶粒细胞NEUT(50﹪~70﹪)血小板计数 PLT嗜酸性粒细胞EO(0.5﹪~5﹪)(100~300)×109∕L或10-30万嗜碱性粒细胞BASO(0﹪~1﹪) /mm3血糖(BS)空腹:成人:2.9-6.2mmol/L(70-110mg/dl)60岁以上:4.5-6.4mmol/L(80-115mg/dl)进食后2小时:小于6.7 mmol/L(小于120mg/dl)血离子钾离子 K 3.5—5.5mmol∕L 血清铁Fe 9.8—27.7umol∕L 钠离子 Na 135—145mmol∕L血清锌Zn 10.7—19.5umol∕L氯离子 Cl 101—111mmol∕L 镁离子Mg 0.7 —1.2mmol∕L 钙离子Ca 2.1—2.8mmol∕L无机磷P 0.8—1.5mmol∕L肾功能总蛋白 TP:60.0克~80.0克/升血尿素氮BUN:2.90~7.14 mmol∕L(8毫克~21毫克/分升)血肌酐(CRE):53.0~132.6 umol∕L(0.6毫克~1.5毫克/分升)血尿酸 UA:142.0~416.0 umol∕L(2.3毫克~6.9毫克/分升)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22—31umol∕L(50-65vol%)血脂:总胆固醇(TC):正常值 3.36-5.18mmol/L(130-200mg/dl)血沉: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甘油三酯(TG):正常值<1.70mmol/L(<150mg/dl),男性0.45-1.81mmol/L(40-160mg/dl)女性0.23-1.22mmol/L(20-108mg/dl)低密度脂蛋白(LDL-C):正常值<3.12 mmol/L(120 mg/dl)高密度脂蛋白(HDL-C):正常值0.91-2.19mmol/L(35-84mg/dl),一般要求 >45 mg/dl为正常, <35 mg/dl为异常肝功:总蛋白(TP)60—82g/L 胆碱酯酶(CHE):5000—15000U/L白蛋白(ALB)35—56g/L碱性磷酸酶ALT:35—150U/L球蛋白(GLO)20—30g/L 总胆红素TBIL:3.5—22umol∕L 白蛋白/球蛋白A/G:1-1.5 直接胆红素DBIL:0—6.3umo∕谷草转氨酶(AST)0—40U/L L谷丙转氨酶(ALT)0—40U/L间接胆红素IBIL:0—15umol∕L r-谷氨酰转肽酶(GGT):0—60U/L 总胆汁酸 TBA 0—20umol∕L淀粉酶:胰淀粉酶P-AMY:42-210 U/L 血清:80-180U/dl 尿:11-1200 U/dl乙肝五项1.HBsAg(表面抗原)2.HBsAb(表面抗体)3.HBeAg(E抗原)4.HBeAb(E抗体)5.HBcAB(核心抗体)A:1、3、5项阳性说明感染的是大三阳,病毒复制快,有传染性。
试验标准、规范清单-2017年度

试验标准、规范清单序号标准名称一、钢筋检测1金属材料 线材 第1部分:单向扭转试验方法2金属材料 线材 第2部分:双向扭转试验方法3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4金属材料线材反复弯曲试验方法5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6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7碳素结构钢8低碳钢热轧圆盘条9电弧螺柱焊用圆柱头焊钉10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薄钢板和钢带11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12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13热轧钢棒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14冷轧带肋钢筋15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16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17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18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19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20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21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2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二、水泥检测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2水泥化学分析方法3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4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5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6水泥的命名、定义和术语7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分析)8《通用硅酸盐水泥》(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9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方法10水泥取样方法11用于水泥中的粒化高炉矿渣12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 勃氏法1340mm×40mm水泥抗压夹具14水泥胶砂试体成型振实台三、粗骨料检测1建筑用卵石、碎石四、细骨料检测1建筑用砂2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五、混凝土检测1预拌混凝土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3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4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6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7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8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9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1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1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12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标准六、外加剂检测1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2混凝土外加剂3混凝土外加剂均质性试验方法4混凝土外加济应用技术规范5混凝土外加剂定义、分类、命名与术语6混凝土膨胀剂7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8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9砂浆、混凝土防水剂10混凝土防冻剂七、防水材料检测1沥青针入度测定法2沥青延伸度测定法3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4塑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5聚氯乙烯(PVC)防水卷材6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7石油产品闪点与燃点测定法(开口杯法)8土工布接头/接缝宽条拉伸试验方法9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10沥青软化点测定法(环球法)11建筑石油沥青12建筑防水材料老化试验方法13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14高分子防水材料第二部分:止水带15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1部分:沥青和高分子防水卷材 抽样规则16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10部分:沥青和高分子防水卷材 不透水性17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11部分:沥青防水卷材 耐热性18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12部分:沥青防水卷材 尺寸稳定性19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13部分:高分子防水卷材 尺寸稳定性20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14部分:沥青防水卷材 低温柔性21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15部分:高分子防水卷材 低温弯折性22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16部分:高分子防水卷材 耐化学液体(包括水)23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17部分:沥青防水卷材 矿物料粘附性24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18部分:沥青防水卷材 撕裂性能(钉杆法)25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19部分:高分子防水卷材 撕裂性能26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2部分:沥青防水卷材 外观27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20部分:沥青防水卷材 接缝剥离性能28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21部分:高分子防水卷材 接缝剥离性能29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22部分:沥青防水卷材 接缝剪切性能30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23部分:高分子防水卷材 接缝剪切性能31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24部分:沥青和高分子防水卷材 抗冲击性能32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25部分:沥青和高分子防水卷材 抗静态荷载33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26部分:沥青防水卷材 可溶物含量(浸涂材料含量)34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27部分:沥青和高分子防水卷材 吸水性35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3部分:高分子防水卷材 外观36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4部分:沥青防水卷材 厚度、单位面积质量37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5部分:高分子防水卷材 厚度、单位面积质量38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6部分:沥青防水卷材 长度、宽度和平直度39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7部分:高分子防水卷材 长度、宽度、平直度和平整度八、土工检测1土工试验方法标准(2007版)2建筑地基基础质量施工验收规范3建筑地基技术处理规范九、砂浆检测1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2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3水泥基灌浆材料十、砌体材料检测1蒸压灰砂砖2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3普通混凝土小型砌块4烧结多孔砖和多孔砌块5烧结普通砖6砌墙砖试验方法7混凝土砌块和砖试验方法8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9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10蒸压粉煤灰砖11回弹仪评定烧结普通砖强度等级的方法12蒸压灰砂多孔砖13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清单标准代号颁布日期发布部门GB/T 239.1-20122013.02.01国标GB/T 239.2-20122013.02.01国标GB/T 232-20102011.06.01国标GB/T 238-20132013.09.06国标GB/T 228.1-20102011.12.01国标GB/T 3274-20072008.03.01国标GB/T 700-20062007.02.01国标GB/T701-20082009.04.01国标GB/T10433-20022003.06.01国标GB 912-20082009.10.01国标GB1499.1-2008/ XG1-20122013.01.01国标GB1499.2-2007/XG1-20092009.09.01国标GB/T702-20082009.04.01国标GB 13788-20082009.06.01国标GB/T1591-20082009.10.01国标GB 13014-20132013.09.18国标GB/T 5224-20142015.04.01国标GB/T5223.3-20052005.10.01国标JGJ 107-20162016.08.01建设部JG/T 163-20132013.10.01建设部JGJ/T 27-20142014.12.01建设部JGJ 18-20122012.08.01建设部GB/T 17671-19991998.12.05国标GB/T 176-20082009.04.01国标GB/T 1346-20112012.03.01国标GB 200-20032004.01.01国标GB/T 2419-20052005.08.01国标GB/T 4131-20142015.02.01国标GB 175-2007/XG1-20092009.09.01国标GB/T750-19921993.06.01国标GB12573-20082009.04.01国标GB/T203-20082009.04.01国标GB/T 8074-20082008/8/1国标JC/T 683-20052005.7.1发改委JC/T 682-20052005.7.1发改委GB/T 14685-20112012.02.01国标GB/T 14684-20112012.02.01国标JGJ52-20062006.12.19建设部GB/T 14902-20122013.09.01国标GB/T50107-20102010.12.01国标GB/T 50080-20162017.04.01国标GB 50152-20122012.08.01国标GB50204-20152015.09.01国标GB/T 50146-20142015.01.01国标GB/T50082-20092010.07.01国标GB/T 50081-20022003.06.01国标JGJ/T10-20112012.03.01建设部JGJ 55-20112011.12.01建设部JGJ/T 23-20112011.12.01建设部JGJ/T 15-20082008.09.01建设部GB/T 18736-20022002.12.01国标GB 8076-20082009.12.30国标GB/T 8077-20122013.08.01国标GB 50119-20132013.08.08国标GB/T8075-20052005.08.01国标GB23439-20092010.03.01国标GB/T 1596-20052005.01.19国标JC 474-20082008.12.01发改委JC 475-20042005.04.01发改委GB/T 4509-20102011.05.01国标GB/T 4508-20102011.05.01国标GB 18242-20082009.09.01国标GB18243-20082009.09.01国标GB 12952-20112012.12.01国标GB 12953-20032003.10.01国标GB267-19881989.06.01国标GB/T16989-20132014.05.01国标GB/T328-20072007.10.01国标GB/T 4507-20142014.06.01国标GB/T 494-20102011.05.01国标GB/T18244-20002001.05.01国标GB/T 16777-20082009.04.01国标GB18173.2-20142015.05.01国标GB/T 328.1-20072007.10.01国标GB/T 328.10-20072007.10.01国标GB/T 328.11-20072007.10.01国标GB/T 328.12-20072007.10.01国标GB/T 328.13-20072007.10.01国标GB/T 328.14-20072007.10.01国标GB/T 328.15-20072007.10.01国标GB/T 328.16-20072007.10.01国标GB/T 328.17-20072007.10.01国标GB/T 328.18-20072007.10.01国标GB/T 328.19-20072007.10.01国标GB/T 328.2-20072007.10.01国标GB/T 328.20-20072007.10.01国标GB/T 328.21-20072007.10.01国标GB/T 328.22-20072007.10.01国标GB/T 328.23-20072007.10.01国标GB/T 328.24-20072007.10.01国标GB/T 328.25-20072007.10.01国标GB/T 328.26-20072007.10.01国标GB/T 328.27-20072007.10.01国标GB/T 328.3-20072007.10.01国标GB/T 328.4-20072007.10.01国标GB/T 328.5-20072007.10.01国标GB/T 328.6-20072007.10.01国标GB/T 328.7-20072007.10.01国标GB/T 50123-1999(2007版)1999.10.01国标GB/50202—20022002.05.01国标JGJ79-20122013.03.01JGJ/T 98-20102011.08.01建设部JGJ/T 70-20092009.06.01建设部JC/T986-20052005.08.01发改委GB 11945-19992000.02.01国标GB/T 15229-20112012.08.01国标GB/T 8239-20142014.12.01国标GB 13544-20112012.04.01国标GB 5101-20032004.04.01国标GB/T 2542-20122013.09.01国标GB/T4111-20132014.09.01国标GB 11968-20062006.12.01国标GB/T 13545-20142015.02.01国标JC/T 239-20142015.06.01工业部JC/T 796-20132013.09.01工业部JC/T 637-20092010.06.01工业部JGJ/T 14-20112012.04.01建设部。
实验常规检查清单

常规检查信息牌信息准确消防通道畅通门上观察窗未遮挡实验区研修区明确分开环境卫生整洁有序实验期间有值日情况记录灭火设备正常有效、方便取用紧急逃生疏散路线畅通,显著位置张贴疏散路线图电源插座固定接线板禁止串联,接线板不宜直接置于地面大功率仪器(如空调)使用专用插座(不可使用接线板)电线接头绝缘可靠,无裸露连接线,穿越通道的线缆有盖板或保护套长期不用切断电源凡进入实验室需穿着质地合适的实验服和防护服,按需佩戴护目镜、手套、安全帽等个人防护用品分散存放,存放地点有明显标识给排水系统运行正常化学类喷淋洗眼器有显著引导标识喷淋洗眼器能正常使用,有定期检查维护记录通风橱内无一次性手套或较轻塑料袋等危化品目录,MSDS无过期药品累积现象储存区通风、隔热、避光有机溶剂存储区远离热源、火源易泄漏易挥发的试剂保证通风试剂柜中不能有接线板化学品有序分类存放配备必要的二次泄露防护、吸附、防溢流功能试剂不得叠放、配伍禁忌不混存、固液不混乱放置、氧化还原不混放试剂瓶不得开口实验架无挡板不得存放化学试剂总量不超过100公升或100千克,易燃易爆不超过50公升或50千克,单一包装容器不大于20公升或20千克化学品标签完整清晰剧毒品配备专门保险柜并固定,双人双锁高挥发性、低闪点剧毒品存放在防爆冰箱内,双锁贮存危化品的冰箱因为防爆冰箱或经过防爆改造的冰箱,冰箱门上注明防爆冰箱冰箱内试剂瓶有标识、螺口拧紧,不放置食品冰箱不超期服役(一般10年),超期需审批冰箱周围留出足够空间,周围不堆放杂物烘箱、电阻炉不超期服役不超期服役(12年),超期审批加热设备放置在通风干燥处,不直接放在木桌、木板等易燃物上,周围有一定散热空间加热设备周围不放置易燃易爆化学品、气瓶、冰箱、杂物加热设备周边醒目位置张贴高温警示标识,并配有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操作规程、警示标识使用中的烘箱、电阻炉标识使用人姓名气瓶台账气瓶存放点通风、远离热源、避免暴晒、地面平整干燥气瓶柜、防倒链、防倒栅栏无气瓶堆放现象每间实验室内存放氧气和可燃气体均不超过1瓶可燃气体与氧气等助燃气体不混放存有大量惰性气体或液氮、二氧化碳的较小密闭空间有氧含量报警器存在多条气体管路的房间张贴详细管路图钢瓶定期检验合格标识(供应商提供)未使用的气瓶有气瓶帽钢瓶中气体明确、无过期钢瓶确认满、使用中、空瓶三种状态化学废弃物包装严密化学实验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不混放化学废物分类收集存放、贴好标签,盖子不敞开实验室内不大量存放废液废弃物存放点位置合适无干扰、标签信息清晰、大桶存放时不超过公称容积85%配置试剂、合成品、样品等标签信息明确不使用饮料瓶存放试剂、样品,如确需存放,必须撕掉包装,贴上统一试剂标签辐射类涉源单位须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涉源人员须经过专门培训,定期参加职业体检辐射设施和场所应设有警示、连锁和报警装置涉源实验场所每年有合格的实验场所检测报告设有专门存放放射性废弃物的容器和暂存库放射性物质的采购、转移和运输应按规定报批各类放射性装置有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操作规程、安保方案及应急预案,并遵照执行放射源及设备报废时有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处置方案或回收协议机电类设备台账,设备上有资产标签,有明确管理人员大型仪器设备、高功率的设备与电器容量相匹配,有设备运行维护记录,有安全操作规程或注意事项机械设备应保持清洁整齐,可靠接地高温高压设备有安全警示标识和安全警示线(黄色),设备安全防护措施完好不能断电的设备采取必要防护措施(如双路供电、不间断电源、监控警报等) 实验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护目镜等)电气设备及电线保持干燥高电压、大电流等强电设备,设置安全警示牌、安全信号灯、联动式警铃、门锁,有安全隔离装置或屏蔽遮拦(由金属制成,可靠接地,高度不低于2米) 控制室(控制台)应铺橡胶、绝缘垫等禁止存放易燃易爆易腐蚀品,保持通风散热冰箱不超期服役(一般10年),超期需审批冰箱周围留出足够空间,周围不堆放杂物烘箱、电阻炉不超期服役不超期服役(12年),超期审批加热设备放置在通风干燥处,不直接放在木桌、木板等易燃物上,周围有一定散热空间加热设备周围不放置易燃易爆化学品、气瓶、冰箱、杂物加热设备周边醒目位置张贴高温警示标识,并配有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操作规程、警示标识使用中的烘箱、电阻炉标识使用人姓名功率较大的激光器有互锁装置、防护罩操作人员穿戴防护眼镜等防护用品,不佩戴反光物品激光区域张贴警告标志起重机械每月一次日常维护和自行检查,并作记录在周边醒目位置张贴安全操作规程、警示标识起重设备声光报警正常室内起重设备标有运行通道额定起重量大于等于3吨且提升高度大于等于2米的设备须取得《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操作人员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持证上岗,每4年复审,定期检验,将检验合格证置于特种设备显著位置压力大于0.1兆帕且容积大于30公升的压力容器须取得《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和《压力容器登记卡》,设备铭牌上标明简单压力容器不需办理设备台账,设备上有资产标签,有明确管理人员大型仪器设备、高功率的设备与电器容量相匹配,有设备运行维护记录,有安全操作规程或注意事项机械设备应保持清洁整齐,可靠接地高温高压设备有安全警示标识和安全警示线(黄色),设备安全防护措施完好不能断电的设备采取必要防护措施(如双路供电、不间断电源、监控警报等) 实验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护目镜等)电气设备及电线保持干燥高电压、大电流等强电设备,设置安全警示牌、安全信号灯、联动式警铃、门锁,有安全隔离装置或屏蔽遮拦(由金属制成,可靠接地,高度不低于2米) 控制室(控制台)应铺橡胶、绝缘垫等禁止存放易燃易爆易腐蚀品,保持通风散热冰箱不超期服役(一般10年),超期需审批冰箱周围留出足够空间,周围不堆放杂物烘箱、电阻炉不超期服役不超期服役(12年),超期审批加热设备放置在通风干燥处,不直接放在木桌、木板等易燃物上,周围有一定散热空间周围不放置易燃易爆化学品、气瓶、冰箱、杂物加热设备周边醒目位置张贴高温警示标识,并配有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操作规程、警示标识使用中的烘箱、电阻炉标识使用人姓名其他类信息牌信息准确消防通道畅通门上观察窗未遮挡实验区研修区明确分开环境卫生整洁有序实验期间有值日情况记录灭火设备正常有效、方便取用紧急逃生疏散路线畅通,显著位置张贴疏散路线图电源插座固定接线板禁止串联,接线板不宜直接置于地面大功率仪器(如空调)使用专用插座(不可使用接线板)电线接头绝缘可靠,无裸露连接线,穿越通道的线缆有盖板或保护套长期不用切断电源凡进入实验室需穿着质地合适的实验服和防护服,按需佩戴护目镜、手套、安全帽等个人防护用品分散存放,存放地点有明显标识给排水系统运行正常。
常规试验检测频率及质量标准一览表

PF号试脸类型验证试貝体试脸项R路«填上路«填石碎(砾〉石含水率颗粒分析液塑限强度(CBR)離分综合E体枳密针片状含tt常规试验检测频率及质量标准一览表承包人门检频*#9 5000m»ffl-次・上质发生变化时#m:(上质傍定时.连续施工旬用实层旬周进行一次}甸取上场测一次•上质发生变化时重做毎5000m»ffl«次:上质稳定时.连鏤1、同料场.同规恪、同品lfi#5 400mi为一批 < 不足400m^W为一批}•旬…批测2.材料质ft发生变化时喷K理抽检频率或1:作内容中心试脸室试验开工前测承包人门检的W*—次“0000m3承包人门检的100%每取上场一次抽检工地试验室5%承包人Fl检的10%抽检工地试验室5%旬刃捕一次试验方法质》标准匸地试验室T0103-1993TO115-19931.见a承包人试验2.取样至中心试验京3,试胎报告存档承包人自检的10%1.见a承包人取样2.取样至中心试验京3,试胎报告存档承包人门檢的20%集中拝合场每月4次T011S-200710134-1993T0303-200510304-2(X)5T0301-2005TO311-2OO5T0312-2005JTG F10-2006JTG E42-2005JTG/r F5O-2O11GB/1468S-2011含泥tt及泥块含》德定时.得規格型号一个fl楡测…次)T0310-2005*包人门检的20%每月每合场…次1.见a険包人试2、取样至中心试於窒3,试胎报告存档T0316-2005常规试验检测频率及质量标准一览表常规试验检测频率及质量标准一览表序号试脸类型只体试胎项n承包人自检頻率监理抽检頻率城工作内容试验方法质ft标准备注中心试验室工地试骏室试验密度勺III对密«iWftftf批次200t不少于1次.且每批至少一次承包人门检的 1 •见证承赳人试验T0603-2011JTG F40-2004JTG E20-20111针入度20%•且每批至少一次. 2.取样至中心试脸室T0604-2011J4«每丿J2Y次(正常诡匚〉3・试胎批告存档T0605-2011水泥細度次。
常规检验实验报告模板

二、实验目的三、实验原理四、实验器材五、实验步骤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七、实验结果八、实验讨论九、实验总结十、参考文献一、实验名称[实验名称]二、实验目的1. 熟悉[实验名称]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3.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实验原理[简要介绍实验原理,包括相关化学方程式、物理公式等]四、实验器材1. 仪器:[列出实验所需仪器名称及型号]2. 药品:[列出实验所需药品名称及规格]3. 试剂:[列出实验所需试剂名称及规格]4. 其他:[列出实验所需其他物品]1. 准备实验器材和药品。
2.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3. 记录实验数据。
4. 实验完成后,清洗实验器材。
[具体实验步骤,可按以下格式列出]1. [步骤一]2. [步骤二]3. [步骤三]4. ...5. [步骤N]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数据记录[将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按照表格形式列出]2.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分析,得出结论]七、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八、实验讨论1.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2. 对实验原理进行进一步解释,阐述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
3. 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九、实验总结1. 总结实验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分析实验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 强调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十、参考文献[列出实验过程中参考的文献资料][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内容需根据实验项目进行调整和补充。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11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三
石料试验
35
36
37
38
39
40
41
单轴抗压强度
吸水率
含水率
软化系数
密度
毛体积密度
抗冻性
《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连接器的试验标准》GB/T5224-2003
粉煤灰安定性
粉煤灰游离氧化钙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 E51—2009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JTG F80/1-2004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90《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1596-2005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152-2008测钢筋保护层厚度
九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无侧限抗压强度
水泥或石灰剂量
配合比设计
含水量
混合料颗粒分析试验
最佳含水量
最大干密度
石灰有效钙镁含量
粉煤灰细度
粉煤灰烧失量
粉煤灰需水量比
粉煤灰三氧化硫含量粉煤灰含水量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2013年6月更新
十四
外加剂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钢筋锈蚀试验
抗压强度比
减水率
泌水率比
凝结时间之差
含气量
《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水泥用量规范有要求,外加剂量厂家指定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8077-2012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
147
锚杆拉拔力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022014-06-01更新为GB/T 50330-2013
十七
基桩
148
完整性
a)超声波法
b)低应变法
《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
JTG/T F81-01-2004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TG E60-2008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JTG F80/1-2004
十三
地基基础检测
133
134
地基承载力
a)触探仪法
b)承载板法
地表沉降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
TB10041-2003J261-200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
细集料含泥量及泥块含量
细集料表观密度
细集料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
细集料空隙率
粗集料有机物含量粗集料软弱颗粒含量细集料砂当量
细集料亚甲蓝
细集料有机质含量
细集料云母含量
细集料轻物质含量细集料棱角性
矿粉亲水系数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建设用砂》GB/T14684-2011
2014年3月1日更新为GB 50119-2013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 E30-2005
十五
水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PH值
氯离子含量
不溶物含量
可溶物含量
硫酸根
碱含量
《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
JTJ056-1984
《混凝土用水标准》
JGJ63-2006
十六
现场检测
《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GJ/T70-2009
七
钢筋试验
70
71
72
73
74
75
屈服强度
抗拉强度
伸长率冷弯Βιβλιοθήκη 焊接性能机械连接性能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 228.1-2010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
GB/T232.1-2010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
JGJ/T27-2001(焊接钢筋检测依据)
《道路硅酸盐水泥》GB13693-2005删除
《低热微膨胀水泥》GB 2938-2008删除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76-2008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GB/T8074-2008
《水泥密度测定方法》GB/T208-1994
五
水泥混凝土试验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序号
检测产品
/类别
检测项目/参数
检测标准(方法)名称及
编号(含年号)
限制范围
或说明
序号
名称
十一
沥青混合料试验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马歇尔稳定度
沥青含量
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
动稳定度
理论最大相对密度
矿料级配
流值
空隙率
矿料间隙率
冻融劈裂强度比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四
水泥物理性能试验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细度
标准稠度用水量
凝结时间
安定性
胶砂强度
比表面积
密度
烧失量
胶砂流动度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 1346-2011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 17671-1999
改性沥青离析
乳化沥青破乳速度
乳化沥青贮存稳定性
乳化沥青粒子电荷
乳化沥青筛上残留物
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含量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JTG F80/1-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沥青针入度测定法》GB/T4509-2010
《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DL\T5055-2007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76-2008
十
沥青试验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针入度
延度
软化点
闪点
沥青与集料粘附性试验
薄膜加热质量损失
动力粘度
密度
蜡含量
运动粘度
改性沥青弹性恢复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0-2002
六
砌筑砂浆试验
65
66
67
68
69
配合比设计
抗压强度
稠度
分层度
密度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98-2010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 E30-2005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JTG F80/1-2004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2-2005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 21:2000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152-2008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建筑结构检测标准》GB/T50344-2004
《公路桥梁承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 J21-2011测钢筋保护层厚度
贵州兴桥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常用标准清单
序号
检测产品
/类别
检测项目/参数
检测标准(方法)名称及
编号(含年号)
限制范围
或说明
序号
名称
一
土工试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含水量
密度
最大干密度
最佳含水量
液限塑限
颗粒级配
承载比(CBR)
烧失量
比重
天然稠度
回弹模量
有机质含量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
GB1499.1-2008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GB1499.2—2007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 18-2012J253-2012(焊接钢筋结论)
《冷轧带肋钢筋》GB13788-2008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701-2008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106—2003 J256—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