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弊三角理论作业
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九好集团造假案例分析

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九好集团造假案例分析【摘要】本文梳理了九好集团财务舞弊案的过程、舞弊的手段,并用舞弊三角理论分析了舞弊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治理财务舞弊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九好集团财务舞弊原因治理1 案例回顾九好集团,是一家从事“后勤托管”服务的集团化企业,公司首创“后勤托管”平台服务模式,是连接供应商和客户的一个中介服务机构。
九好集团通过种种恶劣手段,将自己包装成价值37.1亿元的“优良”资产,与鞍重股份联手进行“忽悠式”重组,以期达到重组上市的目的。
2017年4月21日,处罚决定书显示,九好集团在2013年至2015年,通过各种手段虚增服务收入264,897,668.7元,虚增2015年贸易收入574,786.32元,虚构银行存款3亿元、未披露3亿元借款及银行存款质押。
2 财务造假的方式2.1 虚增服务费收入经过多种调查方式确定有125家供应商单位或个人与九好集团无业务往来或者资金往来,九好集团通过无中生有虚增服务费收入;通过走访调查发现九好集团84家供应商对应的46家客户确认自身与九好集团业务台账所显示供应商无业务往来,或双方之问的业务与九好集团无关,九好集团通过捏造交易从而达到虚增服务收入;九好集团与19家供应商的业务属于签订虚假业务合同并确认收入性质,在收到供应商的付款时,再通过个人账户退回到供应商法定代表人或其指定银行账户,九好集团运用资金循环进行虚增服务费收入。
2.2 虚增贸易收入2015年杭州融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九好集团发生采购业务,之后取消了该业务,并退还收到的货款。
但九好集团伪造了该项交易的合同及相关凭证,账上仍对其进行收入确认及应收账款收回,通过这种手段2015年虚增贸易收入574,786.32元。
2.3 虚增银行存款2015年1月,九好集团通过虚构其他应收款收回、虚构银行存款转人以及转出资金不人账等手段,使九好集团平安银行账户形成虚假资金317,70万元。
2015年3月3日,317,70万元资金从平安银行账户转人上海银行账户。
第十七章 对舞弊和法律法规的考虑(课后作业)

第十七章对舞弊和法律法规的考虑(课后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侵占资产导致错报的实现方式的是()。
A.盗窃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B.被审计单位资产挪为私用C.向虚构的员工支付工资D.故意地错误使用与金额、分类、列报与披露相关的会计原则2.以下关于注册会计师对发现舞弊方面责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注册会计师有责任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绝对保证B.注册会计师有责任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C.注册会计师有责任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考虑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的可能性D.由于审计的固有限制,财务报表中的某些重大错报未被发现不可避免3.被称为“舞弊三角”的风险因素不包括()。
A.实施舞弊的动机或压力B.实施舞弊的时间C.实施舞弊的机会D.为舞弊行为寻找借口的能力4.在识别和评估由于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事先假定()项目存在舞弊风险。
A.收入B.成本C.货币资金D.存货5.针对舞弊导致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实施的审计程序不包括()。
A.改变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B.改变实质性程序的时间C.评价涉及主观计量和复杂交易的会计政策D.改变审计程序的范围6.针对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的特别风险,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程序的目的不包括()。
A.测试日常会计核算过程中做出的会计分录以及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作出的其他调整是否适当B.与管理层、治理层或监管机构沟通C.复核会计估计是否存在偏向,并评价产生这种偏向的环境是否表明存在由于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D.对超出被审计单位正常经营过程的重大交易,评价其商业理由是否表明被审计单位从事交易的目的是为了对财务信息作出虚假报告或掩盖侵占资产的行为7.如果发现舞弊导致的错报涉及较高级别的管理层,注册会计师的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A.考虑重新评估的结果对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的影响B.重新评估舞弊导致的检查风险C.重新考虑此前获取的审计证据的可靠性D.考虑作为审计证据的文件和会计记录的真实性8.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识别出或怀疑被审计单位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应该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财务舞弊案例研究

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财务舞弊案例研究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财务舞弊案例研究引言:财务舞弊在商业活动中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不仅损害企业经济利益,还动摇了市场信心和投资者信任。
舞弊三角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财务舞弊案例的分析研究中,其通过分析舞弊者、机会和动机三个要素,揭示了财务欺诈的本质。
本文将以舞弊三角理论为基础,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深入分析几个典型的财务舞弊案例,以期提高对财务欺诈的认识,并为预防和打击财务欺诈提供参考。
案例一:恶意虚增收入案例某公司销售额逐年增长,但利润却没有相应增长,引发了投资者的怀疑。
通过审计发现,该公司采取虚增收入的手段进行财务舞弊。
舞弊者产生的动机是为了提高公司价值,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和融资渠道。
他们通过将未完成的销售报告到账,并随后将其作为已实现的收入计入财务报表,虚假提高公司的营收水平。
此外,舞弊者利用了内部控制系统的漏洞,将这些错误转移到其他账户上,以逃避审计的发现。
这一案例展示了舞弊三角理论中机会和动机两个要素如何相互作用,导致了财务欺诈的发生。
案例二:财务报表伪造案例某上市公司在近年连续亏损,而后突然实现了巨额盈利,引起了股东的关注。
调查发现,该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利用关联企业进行虚构交易,通过操纵利润来改善公司的财务表现。
舞弊者的动机是为了提高股价和市值,以个人利益和公司声望为目的。
他们通过编造虚假销售订单,并通过关联企业转移资金,掩盖舞弊行为的痕迹。
此案例凸显了舞弊者如何利用公司内部的机会,通过操纵财务信息来实现个人动机。
案例三:内部控制缺失导致的资产侵占案例某大型银行的一名高级职员通过多次虚构的贷款交易侵吞了大量资金。
调查发现,该银行内部控制系统存在较大漏洞,舞弊者因此找到了机会来实施财务舞弊。
舞弊者的动机是通过侵吞资金通过炒房和投资获得巨额利润,同时避免贷款的逾期风险。
他们通过虚构贷款信息和内外勾结的手段,将银行的资金转移到个人账户,从而实现了对资金的侵占。
这一案例揭示了舞弊者如何利用内部控制的缺失来获取舞弊的机会,从而实现个人动机。
舞弊三角理论浅析

舞弊三角理论浅析作者:金铎来源:《时代金融》2016年第08期【摘要】近年来,大多数法律诉讼案例都与财务舞弊相关。
对于造成财务舞弊的原因,较为经典的理论是由美国Albrecht教授提出的三角理论,即动机/压力、机会以及借口/合理化解释,这三项均是构成舞弊的必要因素。
本文试图从该理论入手,探讨舞弊发生的原因以及防范舞弊的措施。
【关键词】舞弊三角理论防范风险一、前言《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与舞弊相关的责任》应用指南指明: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
舞弊,无论是编制虚假财务报告还是侵占资产,均涉及实施舞弊的动机或压力、机会以及借口。
这也是舞弊三角理论的内容,即诱导舞弊的因素有三种:动机/压力,机会,借口/合理化解释。
为使得研究更具针对性,本文只针对财务报告舞弊进行深入思考而不涉及侵占资产的问题。
二、舞弊原因(一)动机或压力因素就动机或压力因素而言,它包括了市场压力,公司压力,以及个人经济压力以及其他压力等等。
对财务信息做出虚假报告的舞弊的动机和压力因素可以分为四大类:一是为迎合第三方预期而承受过度压力;二是财务稳定性或盈利能力受到威胁而产生的压力;三是实现财务目标的压力;四是影响个人财务状况而造成的压力。
针对不同类型的公司,他们舞弊的动机也是不相同的。
例如,针对非上市公司也不打算上市的企业而言,舞弊的动机主要来自于企业想要减少缴纳税款。
二是针对上市公司或者是想要上市的企业而言,舞弊的动机主要来资本市场的利益诱惑或是来自贷款机构的融资压力。
针对上市公司或是打算上市的企业而言,由于涉及众多投资者,资金体量比较大,这种情况下舞弊的发生将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
一方面,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为了达到中国证监会对配股或者增发新股的要求以再次从资本上融资,或为了满足银行贷款对公司财务方面的要求,又或是企业要维持财务的稳定性,避免公司股价下跌影响企业高管持有公司股票的个人利益,这些均是受到了融资带来的利益驱使而产生的舞弊动机。
舞弊三角论

舞弊三角论舞弊三角论编辑本段舞弊三角论要素分析综述企业舞弊产生的原因是由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要素组成的,这三者也是美国最新的反舞弊准则(SAS No.99)提醒注册会计师应该关注的舞弊产生的主要条件。
压力要素 1.压力要素是企业舞弊者的行为动机。
刺激个人为其自身利益而进行企业舞弊的压力大体上可分为四类:经济压力,恶癖的压力,与工作相关的压力和其他压力。
机会要素 2.机会要素是指可进行企业舞弊而又能掩盖起来不被发现或能逃避惩罚的时机,主要有六种情况:缺乏发现企业舞弊行为的内部控制,无法判断工作的质量,缺乏惩罚措施,信息不对称,能力不足和审计制度不健全。
在面临压力、获得机会后,借口要素 3.真正形成企业舞弊还有最后一个要素——借口(自我合理化),即企业舞弊者必须找到某个理由,使企业舞弊行为与其本人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相吻合,无论这一解释本身是否真正合理。
企业舞弊者常用的理由有:这是公司欠我的,我只是暂时借用这笔资金、肯定会归还的,我的目的是善意的,用途是正当的,等等。
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要素,缺少任何_项要素都不可能真正形成企业舞弊行为。
三角关系[1]编辑本段案例:帕玛拉特事件帕玛拉特公司的舞弊三要素(一)压力因素在帕玛拉特案件中,帕玛拉特管理层面临着怎样的压力呢?这要从帕玛拉特公司的历史谈起。
20世纪60年代初,坦齐(Tanzi)创建帕玛拉特公司。
80年代,公司首先进行食品行业内的产品多元化。
90年代中期,公司开始了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的扩张。
这种跨地区的扩张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在公司进行产品多元化后,坦齐又开始走上行业多元化的道路,整个坦齐家族集团不仅拥有帕尔玛足球俱乐部,还经营旅游、建筑公司等。
由于跨行业经营的困难等原因,其中﹁些公司由于经营不善和投资不利产生了巨额亏损,维持其经营也需巨额资金。
再者,90年代意大利开始了大规模的私有化,为了鼓励私人购买,公有企业出售价格是相对较低的,这对于那些企图扩张的企业来说,能够筹集到资金购买这些国有企业就相当于吃到了便宜的“馅饼”。
关于舞弊三角理论的财务舞弊问题探析——以欣泰电气为例

关于舞弊三角理论的财务舞弊问题探析——以欣泰电气为例关于舞弊三角理论的财务舞弊问题探析——以欣泰电气为例1 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的经济逐步走向市场化、国际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走向上市之路。
但也有不少上市公司被证监会处罚,甚至被要求退市。
这些情况的发生会使这些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甚至面临破产、倒闭的危险。
这一切的源头很大程度上在于企业的财务舞弊。
本文的案例企业是丹东欣泰电气,其为国家科技部确定的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欣泰电气是创业板退市第一股,也是因为造假被退市的第一股。
探讨其财务舞弊问题,有较大的代表性,其财务舞弊带来的后果对其他上市公司也具有更大的警醒意义。
本文通过对欣泰电气财务舞弊问题的探讨,相信其他企业能够以此为鉴,从而对遏制财务舞弊行为有所帮助,也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发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外文献综述美国学者对企业舞弊行为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
舞弊三角最初是由美国犯罪学家克雷西(1953)从他对贪污者的采访中发展而来的。
劳伦斯·索耶,美国内部审计之父,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舞弊的产生必须有异常需要、机会和合乎情理这三个条件,为后来财务舞弊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洛贝克和威林厄姆(1988) 总结了可能产生舞弊的三类因素, 他们认为, 当管理当局个人价值观认为舞弊有合理理由, 同时有一定的动机, 借助于一定的条件, 则有较大可能发生公司舞弊。
金尼(1989)等人提出,当公司发生了巨大的财务危机,管理当局为了对目前的危机进行掩盖,就很有可能发生财务舞弊,此为财务舞弊的一个重要动因。
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的创始人、现任美国会计学会会长史蒂文·阿伯雷齐特(1995)进一步发展了舞弊理论。
他认为,压力、机会和自我合理化三要素是企业财务舞弊产生原因。
压力因素有经济压力、恶癖压力、与工作有关的压力和其他压力四种类型,机会因素包括无法判断工作的质量、缺乏发现舞弊行为的内部控制等六种,自我合理化则包括自认为是为了公司的利益等等。
【精品文档】舞弊三角案例-范文word版 (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舞弊三角案例篇一:用舞弊三角理论透析台湾博达财务舞弊案例用舞弊三角理论透析台湾博达财务舞弊案例—— 10审计5班(徐媛、杨晓蒙、羊洋、张晨、张园园、周海莲)舞弊三角理论的基本原理关于企业舞弊行为的成因,理论界提出了企业舞弊形成的三角理论、GONE 理论和企业舞弊风险因子说等许多著名的理论。
其中的三角理论是由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的创始人、曾任美国会计学会会长的Albrecht教授提出的。
他认为企业舞弊产生的原因是由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要素组成的,这三者也是美国最新的反舞弊准则(SAS No.99)提醒注册会计师应该关注的舞弊产生的主要条件。
其中,压力要素是企业舞弊者的行为动机。
刺激个人为其自身利益而进行企业舞弊的压力大体上可分为四类:经济压力,恶癖的压力,与工作相关的压力和其他压力机会要素是指可进行企业舞弊而又能掩盖起来不被发现或能逃避惩罚的时机,主要有六种情况:缺乏发现企业舞弊行为的内部控制,无法判断工作的质量,缺乏惩罚措施,信息不对称,能力不足和审计制度不健全。
在面临压力、获得机会后,真正形成企业舞弊还有最后一个要素——借口,即企业舞弊者必须找到某个理由,使企业舞弊行为与其本人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相吻合,无论这一解释本身是否真正合理。
企业舞弊者常用的理由有:这是公司欠我的,我只是暂时借用这笔资金、肯定会归还的,我的目的是善意的,用途是正当的,等等。
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要素,缺少任何一项要素都不可能真正形成企业舞弊行为。
(一)压力因素在博达科技案件中,博大科技管理层面对什么样的压力呢?这要从博达科技公司的历史谈起。
博达科技最早是一家于1991年成立的经营计算器外设产品的贸易公司,最初规模很小,资本额为500万元。
1996年开始涉足砷化镓化合物生产领域,进行砷化镓磊芯片的生产。
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财务舞弊动因分析-以亚太实业财务舞弊为例-201306139

论文编号____________对外经济贸易大学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毕业论文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财务舞弊动因分析——以亚太实业财务舞弊为例学号 201306139姓名丁明超学院国际商学院专业会计学导师孔宁宁时间 2017 年 03 月15日No.__________对外经济贸易大学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Graduation ThesisAn Analysis of Financial Fraud Motivation Based on Fraud Triangle Theory ——Taking HAINAN YATAI industrialdevelopment as an ExampleStudent ID No. _____ 201306139______Student Name Ding MingchaoDepartment/School Business schoolMajor Field AccountingAdvisor Kong NingningDate Mar. 15th.2017目录摘要(中文) (Ⅰ)摘要(外文) (Ⅱ)一、引言 (1)二、财务舞弊动因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一)国外文献综述(二)国内文献综述三、基于财务舞弊三角理论的财务舞弊动因分析框架 (2)(一)压力(二)机会(三)自我合理化四、亚太实业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3)(一)企业简介(二)亚太实业财务舞弊(三)运用财务舞弊三角理论分析亚太实业财务舞弊五、对策建议 (8)(一)完善公司内部治理制度,修补企业内部控制缺陷。
(二)加强对审计行业的监管,增加审计失败的成本。
(三)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
(四)加强对上市公司高管的责任、主人翁意识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舞弊三角理论作业-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舞弊三角理论:
舞弊产生的原因是由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要素组成的。
其中,压力要素是企业舞弊者的行为动机。
刺激个人为其自身利益而进行企业舞弊的压力大体上可分为四类:经济压力,恶癖的压力,与工作相关的压力和其他压力。
机会要素是指可进行企业舞弊而又能掩盖起来不被发现或能逃避惩罚的时机,主要有六种情况:缺乏发现企业舞弊行为的内部控制,无法判断工作的质量,缺乏惩罚措施,信息不对称,能力不足和审计制度不健全。
在面临压力、获得机会后,真正形成企业舞弊还有最后一个要素——借口,即企业舞弊者必须找到某个理由,使企业舞弊行为与其本人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相吻合,无论这一解释本身是否真正合理。
企业舞弊者常用的理由有:这是公司欠我的,我只是暂时借用这笔资金、肯定会归还的,我的目的是善意的,用途是正当的,等等。
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要素,缺少任何一项要素都不可能真正形成企业舞弊行为。
帕玛拉特公司的舞弊三要素:
1、压力因素这要从帕玛拉特公司跨地区扩张所需大量资金支持、跨行业扩张产生亏损的弥补和廉价收购国企的现金需要。
2、机会因素帕玛拉特属于家族型公众公司,家族集团在企业中占有绝对数额的股份。
坦齐是家族企业的首领,也是上市公司的首领,董事会为大股东所控制,为其掏空上市公司——向家族公司转移资产、操纵财务报表大开方便之门。
有国际性投资银行的盲目支持,又有资产负债表上大量的现金做保证,投资者自然对帕玛拉特债券青睐有加。
对于帕玛拉特管理层的舞弊行为,银行难辞其咎。
注册会计师审计操作程序不规范,缺乏职业怀疑素养。
凭一张传真文件就相信了40多亿资金的存在,注册会计师的不作为,“默许”了舞弊的发生。
3、借口因素公司创始人坦齐承认,他曾向家族公司转移过5亿欧元的资产,并希望用自己持有的公司股票偿还给投资者。
言下之意,他虽然挪用了资产,但只要还了就行。
总之,管理层采取自欺欺人的说法,使自身行为合理化。
帕玛拉特的启示:
帕玛拉特巨额财务舞弊案虽然发生在意大利,但它警示处于转轨经济中的我们,要注意几年以后可能会发生在身边的一些民营家族企业舞弊之疫。
随着我国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民营家族企业必将会有更快地发展。
如何防范类似财务舞弊在我国的民营企业中发生,我们要尝试做到:
1、压力因素上来讲,规范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民营企业在进行扩张和多元化的时候必须慎重:只有具备相应的管理人才和资金才有成功的可能,不可盲目地投资高获利的行业却让企业的竞争实力降低
2、从机会因素上讲,第一要强化审计行业外部监管,对社会审计要提高审计失败成本,第二,提高银行对客户的独立性,强化对银行业的监管,尤其是对资金转移的监管;第三,加强上市公司政府监管,强化违规责任,包括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
3、对于借口因素,要防范舞弊就必须使这些民营企业的企业主转变观念,树立公众公司的意识。
有时候,家族企业的管理者都会这么认为,公司是自己的,可以为所欲为。
的确,在民营企业没有上市的时候,这种想法无可厚非。
但是民营企业上市发行股票、债券后,私人公司就成为公众公司,公司就不再只是企业主个人所有,而是由企业主和其他外部投资者共同拥有。
这时公司决策就必须考虑所有股东的利益,而不能只为企业主个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