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舞弊三角理论视角分析企业财务造假

合集下载

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财务造假分析及防范对策——以康美药业为例

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财务造假分析及防范对策——以康美药业为例

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财务造假分析及防范对策———以康美药业为例李璐茜(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410125)[摘要]资本市场形成以来,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事件频发,导致投资者遭遇了巨大的经济亏损。

以康美药业为例,运用舞弊三角理论,分别从压力、机会和借口三个方面深入分析其主要的财务造假动因,并提出防范和治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对策:量力而行,合理地规划和配置公司的资金,减少财务舞弊压力;优化股权及董事会结构,提高外部监督和审计独立性,消除财务舞弊机会;不断开展培训和评估,提高专业能力及道德水平,并建立企业信用档案,遏制财务舞弊借口。

[关键词]康美药业;舞弊三角理论;财务造假;防范对策[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43(2022)08-0167-02第2022年第8期(总第552期)商业经济No.8,2022Total No.552一、案例背景(一)康美药业事件回顾1997年,康美药业成立。

1998年,康美药业完成国家GMP 认证。

2001年,康美药业进入资本市场,随后顺利上市。

在国家振兴中医药事业的大背景下,康美药业积极整合上下游资源,大力发展,一跃成为国内中医药产业的明星企业之一。

然而,2018年,康美药业在盘中突然跌停。

次日,中国证监会紧急派遣核查小组对康美药业进行财务调查。

2019年4月,康美药业公布了迟到的2018年年报,同时公布《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从此,康美药业高达300亿资金不胫而走的“惊天大雷”被彻底爆出。

2019年5月9日,中国证监会因负责审计康美药业的事务所涉嫌严重违反证券相关法律法规,向其发出立案调查通知书。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19年5月17号公布了调查结果:康美药业在2016-2018年度财务报告中采用了多种不正当的财务舞弊手段。

2021年4月,康美药业向法院申请了破产重整。

(二)康美药业事件影响证券市场———集体诉讼,加强监管。

康美药业财务造假金额高达300亿,其巨大的欺诈规模与恶劣的欺诈手段迅速震惊整个市场。

从舞弊三角理论视角分析企业财务造假

从舞弊三角理论视角分析企业财务造假

从舞弊三角理论视角分析企业财务造假□湖北省优秀期刊□·12·2014.3从舞弊三角理论视角分析企业财务造假——以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为例叶蓓(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武汉430073)【摘要】本文以万福生科为例,从舞弊三角理论的压力、机会、借口三个角度分析我国企业财务造假的原因,并据此提出缓解舞弊压力、减少舞弊机会、消除舞弊借口三个方面防范企业财务造假的对策。

【关键词】舞弊三角压力机会借口财务造假一、舞弊三角理论概述舞弊三角理论最早是由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的创始人史蒂文·阿伯雷齐特(W.Steve Albrecht)提出来的。

他在该理论中的主要观点就是:企业舞弊由三要素即压力、机会和借口或自我合理化构成。

压力是舞弊产生的根源,也是直接的利益驱动因素。

企业舞弊的压力主要表现为融资需求,为了满足上市条件、募集更多的资金,实力不足的企业往往动歪脑筋粉饰财务报表甚至造假。

机会是指企业进行舞弊之后将舞弊行为掩盖,使其不被发现或者能够逃避避免处罚的时机。

借口是舞弊者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并没有违反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所寻找的理由。

二、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例分析湖南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福生科),是一家从事稻米精深加工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企业,也是我国“稻米精深加工第一股”。

该公司将“信为人之本,德为商之魂”作为核心价值观,然而在2011年9月登陆创业板之后的一年时间内就被发现财务造假,被称为“创业板造假第一股”。

下面,本文以万福生科为例,运用舞弊三角理论分析企业财务造假的形成因素。

(一)压力1.经营困境导致的资金压力。

近两年来稻米精深加工行业由于遭遇了产能过剩且产能利用率低的危机,以致万福生科积压了大量的存货,产能过剩却无法将产品销售转化为收入;加上万福生科所提出的“实施稻米精深加工及副产物高效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生产模式”需要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两方面原因导致企业在资金方面严重短缺,资金链面临断裂的危机。

基于“舞弊复合三角”理论的财务舞弊案例研究——以康得新为例

基于“舞弊复合三角”理论的财务舞弊案例研究——以康得新为例

企业经营基于“舞弊复合三角”理论的财务舞弊案例研究——以康得新为例张丽蕊(河北师范大学 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摘要]在2017-2019年间,企业财务舞弊大案层出不穷,从“康美药业”、“长春长生”到“康得新”、“汇源”,曾经的资本市场领跑者如今已经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而舞弊行为导致的经济后果及社会阴霾却久久挥之不去。

基于“舞弊复合三角”理论的视角,以康得新为例,对企业财务舞弊的内外部动因进行深入剖析,揭露其造假手段,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反舞弊策略。

[关键词]康得新;舞弊复合三角理论;动因;反舞弊策略[中图分类号]F236 [文献标识码]A1 案例背景1.1 康得新复合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介康得新复合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得新”)于2001年8月成立;2010年7月,公司于A股首发上市(股票代码:002450),自上市以来一直受到投资者的拥趸,股价涨幅近10倍,并在2017年达到历史巅峰,市值突破千亿元大关。

作为一家材料高科技企业,康得新2011年之前主要从事高分子复合材料、膜材料生产等业务,其中预涂膜年产能高达4万t,是全球预涂膜生产的领跑者。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在2011年后,康得新聚焦光学膜领域,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光电材料和预涂材料为核心的)新材料、(3D、SR、大屏触控为核心的)智能显示、碳纤维三大核心主营业务,致力于打造先进高分子材料平台。

1.2 康得新舞弊事件回顾2019年初,康得新出现15亿债券不能兑付的危机,公司陷入“122亿存款消失门”等不良事件,引发证监会和投资者的高度质疑。

1月22日,康得新收到证监会送达的《调查通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24日,康得新股票交易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简称由“康得新”变更为“*ST康得”,并于2019年7月5日接到证监会行政处罚。

具体内容为:拟决定对康得新责令改正,并处以60万元罚款。

截至2019年12月,公司市值跌至124.64亿元。

康美药业财务舞弊案例分析——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视角

康美药业财务舞弊案例分析——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视角

康美药业财务舞弊案例分析——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视角摘要:康美药业因连续三年涉嫌虚增营业收入、货币资金等项目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该事件迅速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摘要:点。

本文在了解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案件的基础上,从舞弊三角理论的视角剖析康美药业舞弊案件的成因,并针对性的从企业内部和外部提出反舞弊策略。

最后从不同层面得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方面的相关启示。

关键词:康美药业,财务报表舞弊,反舞弊策略关键词:1 康美药业舞弊案件简介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为“康美药业”,其在中国的医药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2019年4月30日,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美药业)发布了一份会计差错更正说明,近300亿元的货币资金被当成会计差错调减,营业收入、应收账款以及存货等项目也进行相应的调整。

康美药业公告的发布迅速引起社会公众的密切关注。

2019年8月16日,康美药业将证监会作出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进行公告,证监会初步认定康美药业2016年至2018年披露了虚假财务报告,企业可能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

2 康美药业舞弊案件成因分析本文从最具代表性的舞弊三角理论出发,立足于压力、机会和借口三个方面,深入分析康美药业舞弊案件背后隐藏的动因。

2.1 压力2.1.1 企业盈利能力受到威胁(1)面临资金短缺压力。

自上市以来,康美药业已进行了多次融资并背负高额负债。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举债金额约为291亿元,其中116亿元为短期借款,7亿元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金额约为168亿元。

股权融资金额约为163亿元。

另外,康美药业的前十大股东将其股份几乎全部质押,以上情况可以说明康美药业存在资金短缺迹象,面临巨大的资金偿债压力,管理层可能存在舞弊动机。

(2)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远低于净利润。

净现比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和净利润的比值,常用来衡量企业的盈利水平。

在正常的情况下,企业的净现比越接近于1,企业的盈利质量越高。

从表1中可以看出,康美药业近四年的净现比远远小于1,可见公司盈利质量较低。

关于舞弊三角理论的财务舞弊问题探析——以欣泰电气为例

关于舞弊三角理论的财务舞弊问题探析——以欣泰电气为例

关于舞弊三角理论的财务舞弊问题探析——以欣泰电气为例关于舞弊三角理论的财务舞弊问题探析——以欣泰电气为例1 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的经济逐步走向市场化、国际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走向上市之路。

但也有不少上市公司被证监会处罚,甚至被要求退市。

这些情况的发生会使这些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甚至面临破产、倒闭的危险。

这一切的源头很大程度上在于企业的财务舞弊。

本文的案例企业是丹东欣泰电气,其为国家科技部确定的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欣泰电气是创业板退市第一股,也是因为造假被退市的第一股。

探讨其财务舞弊问题,有较大的代表性,其财务舞弊带来的后果对其他上市公司也具有更大的警醒意义。

本文通过对欣泰电气财务舞弊问题的探讨,相信其他企业能够以此为鉴,从而对遏制财务舞弊行为有所帮助,也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发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外文献综述美国学者对企业舞弊行为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

舞弊三角最初是由美国犯罪学家克雷西(1953)从他对贪污者的采访中发展而来的。

劳伦斯·索耶,美国内部审计之父,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舞弊的产生必须有异常需要、机会和合乎情理这三个条件,为后来财务舞弊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洛贝克和威林厄姆(1988) 总结了可能产生舞弊的三类因素, 他们认为, 当管理当局个人价值观认为舞弊有合理理由, 同时有一定的动机, 借助于一定的条件, 则有较大可能发生公司舞弊。

金尼(1989)等人提出,当公司发生了巨大的财务危机,管理当局为了对目前的危机进行掩盖,就很有可能发生财务舞弊,此为财务舞弊的一个重要动因。

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的创始人、现任美国会计学会会长史蒂文·阿伯雷齐特(1995)进一步发展了舞弊理论。

他认为,压力、机会和自我合理化三要素是企业财务舞弊产生原因。

压力因素有经济压力、恶癖压力、与工作有关的压力和其他压力四种类型,机会因素包括无法判断工作的质量、缺乏发现舞弊行为的内部控制等六种,自我合理化则包括自认为是为了公司的利益等等。

舞弊三角理论下的财务舞弊分析

舞弊三角理论下的财务舞弊分析

舞弊三角理论下的财务舞弊分析上海大学 许丹宁摘要: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的不断演变和发展,会计演变为经济管理活动,其基本宗旨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尽管会计从业人员对于防范财务舞弊的意识和手段有所加强,但是由于财务舞弊手段的不断高明及监管、腐败等原因,财务舞弊案件仍时有发生。

关键词:财务舞弊;动因;舞弊治理一、财务舞弊的理论依据(一)财务舞弊的概念论述财务舞弊指的是在财务会计领域,出于获得不正当利益等非合理合法的目的,采取欺骗甚至是违法的手段进行会计信息造假,即主动导致会计失真,并最终蒙骗了股东、债权人、企业员工、政府等利益相关者。

(二)财务舞弊动因:以财务舞弊三角理论为基础财务舞弊动因可以主要可以概括为受利益驱使,本文以财务舞弊三角理论为依据,分别从压力、机会、借口三个角度具体分析财务造假的动因。

二、案例描述(一)JH集团简介浙江JH办公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于2007年成立,简称为JH集团,是一家业务集科、工、贸的综合企业集团。

(二)JH集团舞弊事件回顾2015年11月,重大资产重组预案被鞍重股份在公开场合发布,JH集团拟作价37亿由鞍重股份作为借壳上市方从而达成上市。

由于借壳方的业绩优良,市场对鞍重股份寄予了厚望。

投资者期望受煤炭行业低迷影响而不断下滑的鞍重股份能借此打破困境,从而转变成一家前景优良的后勤托管服务公司。

随着鞍重股份在公开场合正式发布了重大资产重组预案,其股价因此一路上扬。

当年11月底,其股价从26.17元/股从开始上涨,15个工作日之后,12月18日冲上87.79元高位,涨幅超200%,而同期的大盘仅上涨0.49%,板块涨幅为-0.78%。

2016年5月11日,鞍重股份报送重组申请,5月19日获受理。

证监会开始密切注意起这项重组案,不久鞍重股份收到了证监会下发的调查通知书,随后JH集团也被证监会稽查专案组立案调查。

三、案例分析(一)JH集团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造假动因1.JH集团和借壳方对尽快上市的压力JH集团渴望早日实现公司上市,从而更大程度的实现融资,但其先有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很难使其自身独立上市,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得不依靠外部企业联合借壳上市;又由于其业绩成果很难吸引到优质企业,因此,JH集团退而求其次选择了目前处于低迷状态的鞍重股份进行上市操作,两个同样非优质企业的联合也为其造假隐患埋下了伏笔。

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 以新纶科技为例

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 以新纶科技为例

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以新纶科技为例摘要:本文以新纶科技财务舞弊案例为研究对象,基于舞弊三角理论对其财务舞弊的动因进行深入剖析。

通过对该案例的研究,揭示出压力、机会和借口这三个要素在财务舞弊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防范类似财务舞弊行为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一、引言财务舞弊是资本市场中的一个严重问题,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舞弊三角理论是分析财务舞弊动因的重要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企业舞弊的产生是由压力、机会和自我合理化三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文以新纶科技为例,运用舞弊三角理论对其财务舞弊行为进行分析,旨在深入理解财务舞弊的发生机制,为防范和治理财务舞弊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二、新纶科技公司简介深圳市新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 2002 年 12 月,公司总部位于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区。

公司在 2007 年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2010 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 002341。

新纶科技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先进高分子复合材料的供产销,以及新材料的精密加工,同时还建立了以个人防护用品和智能模塑等为主要代表的非材料加工板块。

三、新纶科技财务舞弊事件概述新纶科技在 2015 年出现经营亏损后,自 2016 年开始实施财务舞弊行为。

其财务舞弊的主要手段包括虚构贸易业务、虚增收入和利润、隐瞒关联交易等。

2018 年,公司优异的年报数据与其一路暴跌的股价行情引起了证监会以及社会各方的关注。

经过调查,新纶科技的财务舞弊行为最终被揭露,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四、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新纶科技财务舞弊原因分析(一)压力因素1.盈利水平下降的压力:2015 年新纶科技净化产品销售业务大幅下滑,功能材料销售毛利率大幅下降,导致公司出现高额亏损。

此后,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一直增长缓慢,业绩不佳的经营状况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促使公司管理层产生了通过财务舞弊来改善业绩的动机。

基于舞弊三角理论探讨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以瑞幸咖啡为例

基于舞弊三角理论探讨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以瑞幸咖啡为例

基于舞弊三角理论探讨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以瑞幸咖啡为例摘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竞争加剧,部分上市公司不惜采取财务舞弊的方法来实现种种利益目摘要标,比如通过伪造会计凭证、虚增收入利润、关联方交易舞弊、隐瞒披露事项等方式进行财务造假。

这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秩序,败坏了诚信经营的市场风气,应予以摒弃和制止。

本文以瑞幸咖啡为例,结合舞弊三角理论,探讨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财务数据和舞弊手段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力求减少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瑞幸咖啡,舞弊三角理论,财务造假关键词一、引言随着资本市场不断发展,许多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选择在海外注册上市来获取境外投资,这些选择在海外上市的中国股票就是所谓的“中国概念股”。

中概股最初受到热烈追捧,但是近几年,问题频发,不断遭遇诚信危机,也让人们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有了新的认识。

本文以瑞幸咖啡为例,通过对其财务造假事件、手段的梳理分析,结合舞弊三角理论的压力、机会和借口三个方面,综合探讨,最后为防止和减少企业财务舞弊提出相关建议。

二、案例公司简介瑞幸咖啡(Nasdaq:LK)注册成立于2017年6月,主要经营饮品及轻食,致力于打造全国领先的高品质咖啡品牌和专业化的咖啡服务提供商。

2018年公司规模迅速扩张,率先在北京、上海等地开始营业。

而后经历不断发展和融资,瑞幸咖啡于2019年5月17日,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仅仅用了18个月的时间,就成为了世界范围内从公司成立到首次公开募股最快的公司。

2020年公司市值一度超过100亿美元,直营门店数达到4507家,成为中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

三、瑞幸咖啡危机事件始末自公司成立以来,瑞幸咖啡的发展如同平静的水面,但是在2020年1月31日,水面上被一只石子击中,平静终被打破。

当日,知名做空机构美国浑水公司在某社交网站上发布了关于瑞幸咖啡的做空报告,报告从原因、分析和结果多个层面展开论证,认为瑞幸咖啡在2019年财报中存在多种舞弊手法欺骗大众,进行了22亿巨额财务造假,并在其商业模式上进行了深度剖析和质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优秀期刊
□·12·2014.3从舞弊三角理论视角分析企业财务造假——以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为例
叶蓓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武汉430073)
【摘要】本文以万福生科为例,从舞弊三角理论的压力、机会、借口三个角度分析我国企业财务造假的原因,并据此提出缓解舞弊压力、减少舞弊机会、消除舞弊借口三个方面防范企业财务造假的对策。

【关键词】舞弊三角压力机会借口财务造假
一、舞弊三角理论概述
舞弊三角理论最早是由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的创始人史蒂文·阿伯雷齐特(W.Steve Albrecht)提出来的。

他在该理论中的主要观点就是:企业舞弊由三要素即压力、机会和借口或自我合理化构成。

压力是舞弊产生的根源,也是直接的利益驱动因素。

企业舞弊的压力主要表现为融资需求,为了满足上市条件、募集更多的资金,实力不足的企业往往动歪脑筋粉饰财务报表甚至造假。

机会是指企业进行舞弊之后将舞弊行为掩盖,使其不被发现或者能够逃避避免处罚的时机。

借口是舞弊者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并没有违反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所寻找的理由。

二、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湖南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福生科),是一家从事稻米精深加工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企业,也是我国“稻米精深加工第一股”。

该公司将“信为人之本,德为商之魂”作为核心价值观,然而在2011年9月登陆创业板之后的一年时间内就被发现财务造假,被称为“创业板造假第一股”。

下面,本文以万福生科为例,运用舞弊三角理论分析企业财务造假的形成因素。

(一)压力
1.经营困境导致的资金压力。

近两年来稻米精深加工行业由于遭遇了产能过剩且产能利用率低的危机,以致万福生科积压了大量的存货,产能过剩却无法将产品销售转化为收入;加上万福生科所提出的“实施稻米精深加工及副产物高效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生产模式”需要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两方面原因导致企业在资金方面严重短缺,资金链面临断裂的危机。

2.各方面给予的业绩压力。

企业上市之后受到了来自各方面包括各种监管机构、证券公司、投资者等的监督,业绩上面临的压力很大;同时市场对上市公司有业绩上的要求,如果连续亏损甚至净资产为负值,公司就将被ST甚至退市。

可见,业绩上企业面临较大的压力。

3.限售解禁的巨大利益。

由于企业即将迎来上市之后首次限售流通股解禁机会,在巨大的个人利益驱动下,万福生科的实际控制人龚永福和其妻子(公司第二大股东杨荣华)选择了继续铤而走险,通过财务造假来维持公司股价,以获取解禁减持收益。

(二)机会
1.地方政府出于政绩、税收等方面的考虑,积极地支持企业上市。

在万福生科登陆创业板之前,它所在的常德市在公司上市方面处于停滞状态,而其所在的桃源县则更是从未出现过上市公司,万福生科的上市无疑将极大地提升这些地方政府的政绩,带动地方的经济发展。

据悉,自2008年年底,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三级政府便开始为万福生科的上市打点关系、疏通道路。

2.各中介机构的不当行为也促成了万福生科的造假上市。

保荐机构,譬如涉及此次事件的平安证券受巨大的保荐上市佣金诱惑,忽略了风险控制和社会责任,盲目将企业包装上市。

而会计师事务所和法律机构也受到自身利益的驱使,纵容了万福生科的舞弊行为。

3.高科技概念的掩护。

万福生科凭借着其“稻米精深加工”的高科技外衣,得以轻松地获得政府的高额补贴和税收优惠。

这使得它在2008~2011年共虚构1.6亿元的净利润之后,可以承受并不高的税负,使其造假没有在第一时间暴露;而且由于其属于一个科技新兴产业,各方面尚未形成有效的监督和监管机制,使得万福生科财务造假上市的行为有了可趁之机。

4.内部环境提供的机会。

万福生科的实际控制人兼总经理龚永福和其妻子杨荣华共同持有的股份占公司股
新智慧·财经□
2014.3·13·□
份总数59.88%,形成了一股独大的局面。

同时,公司的内部控制形同虚设,2011年的年报显示公司的三位独立董事均出席了所有的六次董事会,却从未对明显存在的造假提出意见。

另外,杨荣华的两个妹妹曾担任监事会的主要成员。

这说明以龚永福及其利益集团控制的万福生科,为他们财务造假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三)借口
1.被相关方面“逼着走”。

在万福生科的财务造假案东窗事发之后,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法人代表龚永福曾在公众场合表示,企业原先并不想上市,但是在各方的压力下不得不上市,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被相关方面“逼着走”。

但是这个理由无疑是十分牵强的。

因为公司并不属于相关方面,在万福生科上市以前,龚永福与其妻子杨荣华可以说拥有着公司的全部股份,一旦公司造假上市,最大的收益人必定是龚杨两人,因此与其说他是被“逼着走”,不如说是被巨大的利益所“引诱走”。

2.为了给投资者留下好印象。

对于公司上市之后再一次粉饰财务报表,虚增业绩的行为,龚永福是这样解释的:“我们不想给投资者留下不好的印象嘛,虽然也不想这么做(财务造假)。

我们前景是好的,后续发展也是好的。

”这无疑也是龚永福将造假行为在道德上合理化的一个借口。

因为这样的财务造假行为不仅是对广大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的欺骗,而且会葬送公司的声誉和前景。

3.为了股东和职工的利益。

有些舞弊者还将“为了股东和职工的利益”作为他们舞弊的借口,这也是龚永福将财务造假合理化的借口之一。

他们认为通过粉饰财务报表而募集更多的资金,让企业渡过难关,符合股东和职工的利益。

这个借口看似冠冕堂皇,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

不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来提升工作效率,而一味依靠造假来提升企业的业绩,这样的行为不能带领企业走出困境,反而会使它越陷越深,最终让股东和职工的利益受到更为巨大的损失。

造假的行为只会给少数的管理层带来一时的个人利益,而不利于股东和职工。

三、防范财务造假的对策(一)缓解舞弊压力
1.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要缓解企业资金短缺的压力,应该帮助企业丰富融资的方式,比如发行债券、贸易融资等,而不仅仅局限于发行股票。

为此,资本市场的体制也必须得到相应的完善,使不同规模的企业都可以有效地在资本市场通过融资获取所需要的资金。

2.完善上市公司ST 与退市标准。

万福生科面临ST 甚至退市的压力,这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了造假的发生。

为此,应该完善相关的标准,不仅仅以连续亏损或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作为主要标准。

公司的价值不只体现在过去的经营业绩,更重要的是未来的发展前景。

3.加强上市公司限售股解禁与再融资的管理。

龚永福即其背后的利益集团为了在公司上市之后获得个人利益而在上市之后继续造假,以求在限售股解禁之后能够高价抛售股票,获得利益。

股票市场上也不乏这样相似的情况,还有的公司为了能够配股或增发股票而造假。

所以应改进上市公司限售股解禁和再融资的政策,同时加强对这些公司的审计和监督。

(二)减少舞弊机会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万福生科的实际控制人龚永福在公司内部一股独大,使得独立董事与监事会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种由第一大股东掌握实际控制权的情况在创业板上市公司非常普遍。

所以应推行持股多元化,比如引入机构投资者,防止一股独大的局面;同时完善独立董事的选聘机制,确保独立董事职能的发挥。

比如可以由监管部门选派独立董事,并由他们发放薪酬。

2.保障外部审计的有效性。

在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中,作为保荐人的平安证券以及负责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都没能发现或揭露舞弊行为。

因此,既要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与职业道德素养,又要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准入规则,加大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以及处罚力度,保证审计师的独立性和审计的有效性。

(三)消除舞弊借口
1.在企业推广诚信的价值观。

万福生科“信为人之本,德为商之魂”的核心价值观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执行。

应该在企业广泛地推广以诚信为核心的价值观,提高公司上下整体的道德水平,营造出诚信道德的氛围。

这样的环境就首先要求董事会与管理层能够约束自己,为公司树立榜样,因此可以从根源上消除他们舞弊的想法和借口,也可以减少员工的舞弊行为。

2.加强管理层与会计人员的教育。

这里的教育包括职业道德教育以及证券市场知识教育。

一些舞弊的管理层比如本文中的龚永福以为了广大投资者、股东和职工的利益为借口,这样的借口体现出他们对市场知识的缺乏和职业道德的缺失。

了解证券市场的规则之后他们就会明白舞弊所带来的风险和危害远大于舞弊的利益,再加以全方位的职业道德教育,就可以消除舞弊的借口。

主要参考文献
1.曾凡武.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基于万福生科案例分析.会计师,2013;9
2.张复生.企业会计软舞弊行为的行业特殊性分析.财会月刊,2013;4
3.崔晓莉,武磊.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例分析及启示.现代商贸工业,2013;15
4.张诗琪.浅议我国企业舞弊动机——以“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为例.中国外资,2013;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