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弊三角理论合理化共47页文档
舞弊三角理论的三个要素

舞弊三角理论的三个要素腐败、欺诈与舞弊三角理论是关于如何消灭腐败的有效方法的一种理论模型,它指出腐败通常是由三个要素:政客、官僚以及试图以不正当的方式谋取利益的经济利益构成的。
这三件事之间形成了一个“危险的三角”,任何一个要素的缺失都将有可能削弱腐败能力,并有利于政府和公民的良性秩序的建立。
腐败、欺诈与舞弊三角理论的第一个要素是政治家。
政治家是如何获取社会资源与公权力来谋取国家利益,以及如何利用国家权力来发展国家政策、建立新的法律来实现政治目标的人。
同时,他们也是实施政府项目和行政程序以及决定政府投资的主要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政治家的行为会影响社会各方面,他们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腐败活动中。
第二个要素是官僚。
官僚就是指政府中行政工作职责最直接、最典型的职能部门行政人员。
他们主要负责实施政府制定的政策和法规,也是政府办事机关管理国家财务、经济和公共服务等工作的主要力量。
官僚的行为主要是遵守章程,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政治上的影响。
缺乏透明度的政府机构对官僚贪污腐败的腐败阻碍更大,因此,如何反腐败的问题也离不开官僚。
第三个要素是经济利益极力获取者,他们拥有能够行使国家权力和社会资源的利益,试图以不正当的方式谋取利益来达到贪婪的目的。
他们可能是政治家、官僚或其他团体,在特定的时期他们都可以利用自身的特权,在无法得到法律认可的范围内获得利益。
他们的行为会直接推动腐败的出现,并影响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只有彻底的反腐败手段,才能真正地防止此类行为的出现。
腐败、欺诈与舞弊三角理论指出,腐败是由这三个要素组成的危险三角构成的,如果没有一个成分出现,腐败就不可能出现。
因此,政府需要采取相应的反腐败政策,针对这三个要素,以加强监管、严肃处理腐败行为,建立健全的规范制度,限制官员行使权力的空间,从而减少腐败发生。
另外,应当提高公众的警惕性和社会监督力度,发现腐败现象并提出相应的处罚措施,确保腐败活动早日被消除。
舞弊三角理论解析

毕业论文(本科生)从舞弊三角理论解析舞弊现象——巴林银行舞弊案的反思学生姓名_____汪中宙_______指导教师____ 刘睿洁_______级别2006级学院___会计与财务学院_专业______审计学______班级06120101学号0512010151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五日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其负面影响是财务舞弊行为也日益的猖獗。
近年来,许多国家的公司内部财务舞弊案频频发生,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致使股东、债权人以及员工等都损失惨重。
本文将从舞弊三角理论三因素角度对舞弊这一行为的发生进行分析。
结合“巴林银行舞弊案”,通过舞弊三角理论从“压力”,“机会”和“借口”3个方面分析和探究案例中的那个实施舞弊员工的舞弊行为,并针对舞弊形成的3个因素提出降低舞弊三要素形成进而降低舞弊案发生概率的新思考,进一步探讨和促进舞弊的防范方法。
关键词:财务舞弊;舞弊三因素;压力;机会;借口AbstractInto the 21st centur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economy, whil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he financial fraud is increasingly rampant. In recent years, many countries, internal financial fraud cases occur frequently, and has intensified the trend, which resulted in the shareholders, creditors and employees are all losses. This fraud triangle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ree factors in the occurrence of acts of fraud that were analyzed. Combination of "Bahrain bank fraud", by fraud triangle theory from the "pressure", "opportunity" and "excuse" three aspects of analysis and explore the cas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raud staff fraud, and fraud against the proposed formation of the three factors reduce fraud and thus reduce the formation of the three elements of the probability of fraud occurrence of new thinking, to further explore and promote ways to prevent fraud.Key words: financial fraud, fraud triangle, pressure, opportunity, excuse目录引言 (4)一、财务舞弊及其现状 (4)(一)财务舞弊的定义 (4)(二)员工层舞弊与管理层舞弊的区分 (5)(三)财务舞弊的危害及其现状 (5)二、舞弊三角理论 (6)(一)舞弊三角理论 (6)(二)压力 (7)(三)机会 (7)(四)借口 (8)三、“巴林银行舞弊案”案例分析 (8)(一)巴林银行舞弊案 (8)(二)从舞弊三角理论的视角对“巴林银行舞弊案”的分析 (9)四、降低舞弊概率发生的新思考 (11)(一)对降低舞弊三角形成的启示 (11)(二)压力的管理 (14)(三)机会的降低 (15)(四)借口合理化的降低 (17)五、总结 (18)致谢 (19)参考文献 (20)引言近年来,许多国家的公司内部财务舞弊案频频发生,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致使股东、债权人以及员工等都损失惨重。
【精品文档】舞弊三角案例-范文word版 (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舞弊三角案例篇一:用舞弊三角理论透析台湾博达财务舞弊案例用舞弊三角理论透析台湾博达财务舞弊案例—— 10审计5班(徐媛、杨晓蒙、羊洋、张晨、张园园、周海莲)舞弊三角理论的基本原理关于企业舞弊行为的成因,理论界提出了企业舞弊形成的三角理论、GONE 理论和企业舞弊风险因子说等许多著名的理论。
其中的三角理论是由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的创始人、曾任美国会计学会会长的Albrecht教授提出的。
他认为企业舞弊产生的原因是由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要素组成的,这三者也是美国最新的反舞弊准则(SAS No.99)提醒注册会计师应该关注的舞弊产生的主要条件。
其中,压力要素是企业舞弊者的行为动机。
刺激个人为其自身利益而进行企业舞弊的压力大体上可分为四类:经济压力,恶癖的压力,与工作相关的压力和其他压力机会要素是指可进行企业舞弊而又能掩盖起来不被发现或能逃避惩罚的时机,主要有六种情况:缺乏发现企业舞弊行为的内部控制,无法判断工作的质量,缺乏惩罚措施,信息不对称,能力不足和审计制度不健全。
在面临压力、获得机会后,真正形成企业舞弊还有最后一个要素——借口,即企业舞弊者必须找到某个理由,使企业舞弊行为与其本人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相吻合,无论这一解释本身是否真正合理。
企业舞弊者常用的理由有:这是公司欠我的,我只是暂时借用这笔资金、肯定会归还的,我的目的是善意的,用途是正当的,等等。
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要素,缺少任何一项要素都不可能真正形成企业舞弊行为。
(一)压力因素在博达科技案件中,博大科技管理层面对什么样的压力呢?这要从博达科技公司的历史谈起。
博达科技最早是一家于1991年成立的经营计算器外设产品的贸易公司,最初规模很小,资本额为500万元。
1996年开始涉足砷化镓化合物生产领域,进行砷化镓磊芯片的生产。
舞弊三角理论以及帕玛拉特事件

舞弊三角理论以及帕玛拉特事件关于企业舞弊行为的成因,理论界提出了企业舞弊形成的三角理论是由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的创始人、曾任美国会计学会会长的Albrecht教授提出的。
安然事件等财务丑闻以及安达信等著名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失败导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深刻反思注册会计师对舞弊的责任。
2002年10月,AICPA颁布了第99号审计准则(以下简称SAS 99)《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取代了1997年颁布的第82号审计准则(SAS 88),要求注册会计师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方式、近乎怀疑一切的职业审慎,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尽可能发现和揭露舞弊行为。
为了帮助注册会计师更有效地发现财务报表舞弊,SAS 99从动机/压力(incentive/pressure)、机会(opportunity)、合理化借口(rationalization)等三个角度,提出了识别财务报表舞弊的42个风险因素(risk factors或预警信号。
压力要素是企业舞弊者的行为动机。
刺激个人为其自身利益而进行企业舞弊的压力大体上可分为四类:经济压力,恶癖的压力,与工作相关的压力和其他压力。
机会要素是指可进行企业舞弊而又能掩盖起来不被发现或能逃避惩罚的时机,主要有六种情况:缺乏发现企业舞弊行为的内部控制,无法判断工作的质量,缺乏惩罚措施,信息不对称,能力不足和审计制度不健全。
在面临压力、获得机会后,真正形成企业舞弊还有最后一个要素——借口,即企业舞弊者必须找到某个理由,使企业舞弊行为与其本人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相吻合,无论这一解释本身是否真正合理。
企业舞弊者常用的理由有:这是公司欠我的,我只是暂时借用这笔资金、肯定会归还的,我的目的是善意的,用途是正当的,等等。
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要素,缺少任何_项要素都不可能真正形成企业舞弊行为。
、帕玛拉特事件、帕马拉特是典型的意大利家族式企业集团,在全球30个国家开展业务,共拥有3.6万余名雇员,年收入超过75亿欧元,并一度被视为意大利北部成功企业的代表。
《舞弊三角理论视角下财务舞弊识别与检验》范文

《舞弊三角理论视角下财务舞弊识别与检验》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环境的日益复杂化,财务舞弊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财务舞弊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性和信任度。
为了有效识别和检验财务舞弊,本文将从舞弊三角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其理论框架及在财务舞弊识别与检验中的应用。
二、舞弊三角理论概述舞弊三角理论是一种解释和预测犯罪行为的经典理论,由唐·德雷福斯提出。
该理论认为,财务舞弊的发生需要三个基本要素:动机、机会和理性化。
动机是指舞弊者进行舞弊的内在驱动力;机会是指舞弊行为得以实施的外部条件;理性化则是舞弊者对自身行为的合理化解释。
这三个要素相互作用,共同促成财务舞弊的发生。
三、财务舞弊的识别(一)识别动机识别财务舞弊的首要任务是分析舞弊者的动机。
常见的动机包括经济利益、职业晋升、维护个人声誉等。
通过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管理层的决策行为等,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财务舞弊的动机。
(二)寻找机会机会是财务舞弊得以实施的关键因素。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与否、审计机构的独立性等都是判断是否存在舞弊机会的重要依据。
此外,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外部监管不力等也为财务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理性化分析理性化是舞弊者对自身行为的合理化解释。
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分析,了解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价值观、道德观念等,可以判断企业是否存在为舞弊行为找借口的文化氛围。
四、财务舞弊的检验(一)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的分析,可以发现可能存在的财务舞弊。
例如,通过分析利润表的异常波动、资产减值的频繁发生等,可以初步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财务舞弊。
(二)审计程序应用审计是检验企业财务报表真实性的重要手段。
审计人员应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全面、客观的审查。
通过实施抽样审计、函证、盘点等程序,发现可能存在的财务舞弊。
2019-2020年舞弊三角理论解析.doc

毕业论文(本科生)从舞弊三角理论解析舞弊现象——巴林银行舞弊案的反思学生姓名 _____汪中宙_______指导教师 ____ 刘睿洁_______级别 2006级学院 ___会计与财务学院_专业 ______审计学______班级 06120101学号 0512010151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五日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其负面影响是财务舞弊行为也日益的猖獗。
近年来,许多国家的公司内部财务舞弊案频频发生,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致使股东、债权人以及员工等都损失惨重。
本文将从舞弊三角理论三因素角度对舞弊这一行为的发生进行分析。
结合“巴林银行舞弊案”,通过舞弊三角理论从“压力”,“机会”和“借口”3个方面分析和探究案例中的那个实施舞弊员工的舞弊行为,并针对舞弊形成的3个因素提出降低舞弊三要素形成进而降低舞弊案发生概率的新思考,进一步探讨和促进舞弊的防范方法。
关键词:财务舞弊;舞弊三因素;压力;机会;借口AbstractInto the 21st centur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economy, whil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he financial fraud is increasingly rampant. In recent years, many countries, internal financial fraud cases occur frequently, and has intensified the trend, which resulted in the shareholders, creditors and employees are all losses. This fraud triangle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ree factors in the occurrence of acts of fraud that were analyzed. Combination of "Bahrain bank fraud", by fraud triangle theory from the "pressure", "opportunity" and "excuse" three aspects of analysis and explore the cas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raud staff fraud, and fraud against the proposed formation of the three factors reduce fraud and thus reduce the formation of the three elements of the probability of fraud occurrence of new thinking, to further explore and promote ways to prevent fraud.Key words: financial fraud, fraud triangle, pressure, opportunity, excuse目录引言 (3)一、财务舞弊及其现状 (4)(一)财务舞弊的定义 (4)(二)员工层舞弊与管理层舞弊的区分 (4)(三)财务舞弊的危害及其现状 (5)二、舞弊三角理论 (5)(一)舞弊三角理论 (5)(二)压力 (6)(三)机会 (7)(四)借口 (7)三、“巴林银行舞弊案”案例分析 (8)(一)巴林银行舞弊案 (8)(二)从舞弊三角理论的视角对“巴林银行舞弊案”的分析 (8)四、降低舞弊概率发生的新思考 (10)(一)对降低舞弊三角形成的启示 (10)(二)压力的管理 (13)(三)机会的降低 (15)(四)借口合理化的降低 (16)五、总结 (17)致谢 (18)参考文献 (19)引言近年来,许多国家的公司内部财务舞弊案频频发生,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致使股东、债权人以及员工等都损失惨重。
三角理论看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

三角理论看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摘要: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频繁发生,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农业领域是舞弊频发的领域之一;迄今为止对财务报告舞弊进行识别分析的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是舞弊三角理论。
关键词:财务舞弊;三角理论;成因对策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由来已久,自资本市场形成以来就普遍存在于各上市公司之中,因此防备财务舞弊成为公司财务管理迫切的研究领域。
本文根据舞弊三角理论,分析研究有效防备财务舞弊的策略,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提供可行性参考。
一、财务舞弊三角理论国外关于财务舞弊理论的钻研经验丰富,比如三角理论、GONE理论和企业舞弊风险因子理论等许多著名理论。
舞弊三角理论是Cressey通过调察走访总结并提出的,而Albrecht 在此基础进一步发展出舞弊三角理论,它认为舞弊是在压力、机会和借口三个要素共同存在而导致的。
Albrecht是美国注册舞弊审计师协会的创始人,他在1995年提出的舞弊三角理论,是目前对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进行研究分析的最具代表性的理论。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2002年公布的第99号审计准则(SAS99)与我国财政部在2007年公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两者都是在舞弊三角理论基础上,将压力、机会和借口作为判别舞弊的重要条件。
1.压力要。
素压力因素是公司财务舞弊者说服个人为了利益进行企业舞弊的直接推动力,主要有:经济压力,怪癖的压力,与业务相关的压力和其他压力。
例如行业周期的不稳定、经济环境的变化、达到盈利要求等都会给舞弊者带来巨大压力,这些压力会致使舞弊者冒险粉饰财务报表及各种指标。
2.机会要素。
要想舞弊成功,必须找到适当的机会。
机会要素是指可以实施公司造假,但可以通过掩盖来躲避监察或逃脱计中国乡镇企业处罚的机会,主要是因为缺乏发现企业舞弊行为的内部控制机制,工作的质量无法判别,缺乏处罚执行措施,信息不够完善,能力不符合和审计制度不健全这六类因素。
舞弊三角理论

舞弊三角理论
舞弊三角理论
舞弊三角理论的来源:
该理论由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ACFE)的创始人、现任美国会计学会会长史蒂文·阿伯雷齐特(W.Steve Albrecht)提出。
他认为,企业舞弊的产生是由压力、机会和自我合理化(借口)三要素组成,就像必须同时具备一定的热度、燃料、氧气这三要素才能燃烧一样,缺少了上述任何一项要素都不可能真正形成企业舞弊。
舞弊三角模型构成要素:
舞弊三角模型由三要素构成:压力、机会和合理化。
压力要素是企业舞弊者的行为动机。
刺激个人为其自身利益而进行舞弊的压力大体上可分为四类:经济压力、恶癖的压力、与工作相关的压力和其他压力。
机会要素是指可以进行企业舞弊而又能掩盖起来不被发现或能逃避惩罚的时机。
主要有六种情况:缺乏发现舞弊行为的内部控制,无法判断工作的质量,缺乏惩罚措施,信息不对称,能力不足和审计制度不健全。
借口要素,在面临压力、获得机会后,真正形成企业舞弊还有最
后一个要素——借口(自我合理化)。
即舞弊者必须找到某个理由,使舞弊行为与其本人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相吻合,无论这一解释本身是否真正合理。
舞弊者常用的理由有:这是单位欠我的,我只是暂时借用这笔资金、肯定会归还的,我的目的是善意的,用途是正当的等等。
舞弊行为风险等级:
舞弊三角形结构如果三要素都具备,那风险等级就为高;如果只具备其中两个,那风险等级就是为中;如果只具备其中一个,那风险等级就为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