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的发展历史 PPT
混凝土的发展历史PPT课件

.
1
混凝土的基本概念:
混凝土,一般是指由胶凝材料(如水泥),粗、细骨料(如石 子、沙粒),水及其他材料,按适当比例配置,拌合并硬化而 成的具有所需形体、强度和耐久性的人造石材。简称为“砼”。
像这种由无筋或不配置受力钢
筋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称为素混
凝土。其凝固后坚硬如石,受压
能力好,但受拉能力差,容易因
.
12
谢谢观看!再见!
.
13
.
9
混凝土结构的优点:
和其他材料的结构相比,混凝土结构的主要 优点是:整体性好,可灌筑成为一个整体; 可模性好,可灌筑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结构; 耐久性和耐火性好;工程造价和维护费用低。
.
10
混凝土结构的缺点:
混凝土抗拉强度低,部分地采用了钢 筋混凝土楼板。容易出现裂缝;结构 自重比钢、木结构大;室外施工受气 候和季节的限制;新旧混凝土不易连 接,增加了补强修复的困难。
.
11
混凝土结构的出现虽然较木结构、砌体等结构晚,但是发 展迅速。凭借其用材合理,强度高,耐久性好,维护费用低, 耐火性好,可模性好,整体性好,易于就地取材等各种优点, 如今已是在房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矿井建设、水利工 程港口工程等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
目前在中国,钢筋混凝土为应用最多的一种结构形式,占 总数的绝大多数,同时也是世界上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多的 地区。据发改委相关数据显示,该地区其主要原材料水泥产量 已于2005年达到10.60亿吨,占世界总产量48%左右。从此数据 可以看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已经是有目共睹,并且在以 后也有着无量的前途。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在以后的工程中也将 仍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
受拉而断裂。因此,就有在其中
混凝土基础知识讲座PPT课件

2.3.3 骨料的劣质性能对混凝土的影响
当石子中的针片状含量超标时,使骨料的空隙增加,不仅混凝土 拌合物的和易性变差,而且会使混凝土的强度降低。
碎石因生产工艺不同会有数量不 等的石粉。这些石粉遇水后包于骨 料表面或分散在碎石中,影响碎石 与水泥石的粘结力,提高减水剂和 水的用量,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图2-6 卵 石
图2-7 碎 石
14
2.3.3 骨料的劣质性能对混凝土的影响
骨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将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和使用性能。 砂石中常含有一些有害物质,如粘附在砂石表面的粘土、淤泥,妨 碍水泥与骨料的粘结,增大用水量,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当含泥量为 1—5%时,混凝土的强度降低0—12%;当含泥量超过7%时,混凝土 的强度降低达30%以上)、抗冻性和耐磨性,并增大混凝土的干缩。 混凝土用砂不能过粗或过细,砂子的粗细程度一般认为细度模量在 2.6—2.7时最好。
改善硬化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提高抗裂性; ➢ 4、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可泵性,提高施工速度。
18
我们公司使用的减水剂有自产的萘系减水剂与聚羧酸减水剂两种。
图2-9 萘系减水剂
图2-10 聚羧酸减水剂
19
2.4.2 聚羧酸减水剂
聚羧酸盐系高效减水剂与萘系高效减水剂相比,其优点共有以下8点: ➢1、优良的保塑性能,能够保持混凝土坍落度在1—2h内不损失; ➢2、掺量低,减水率高,其最高减水率可达40%; ➢3、对混凝土的早强及增强效果明显高于其它类型的高效减水剂; ➢4、能够提高抗压、抗弯和抗拉强度; ➢5、大幅提高混凝土耐久性,降低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提高混凝
☆普通混凝土:以水泥为胶凝材料, 砂子和石子为骨料,以及根据需要掺入 的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组分按一定比 例,经加水搅拌、浇筑成型、凝结固化 成具有一定强度的“人工石材”,也就 是水泥混凝土,“混凝土”一词通常可 简作“砼”。
《清水混凝土技术》课件

目录
• 清水混凝土技术概述 • 清水混凝土的制备与施工工艺 • 清水混凝土的性能与优点 • 清水混凝土的工程实例 • 清水混凝土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清水混凝土技术 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清水混凝土是一种通过一次性浇 筑成型,不作任何外装饰和修饰 的混凝土结构。
特点
具有自然、质朴、简约的外观特 点,同时具有结构耐久、节约材 料、绿色环保等优点。
桥梁工程
总结词
桥梁工程中清水混凝土的应用广泛,能够展 现出简洁、大方的美感。
详细描述
在桥梁工程中,清水混凝土的应用非常广泛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清水混凝土能够 呈现出简洁、大方的美感,使桥梁的外观更 加美观。同时,清水混凝土的耐久性和稳定 性也得到了广泛认可,能够保证桥梁长期的 使用寿命。
建筑工程
详细描述
清水混凝土的高强度使其能够承受较大的荷载,适用于各种建筑结构和工程应用 。其高刚度则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由于其较低的收缩率,清水 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不易产生裂缝,进一步提高了其力学性能的稳定性。
耐久性能
总结词
清水混凝土具有出色的耐久性,能够经受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侵蚀。
详细描述
护,如洒水、覆盖等。
质量检测与控制
对原材料质量进行检测和控制 ,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混凝土坍落 度、含气量等性能检测,确保 混凝土质量稳定。
对浇筑完成的混凝土结构进行 强度、外观质量等方面的检测 ,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缺陷。
0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包括良好的热工性能、防潮性能和耐久性。
05 清水混凝土的未 来发展与挑战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
总结词
(完整版)建筑材料ppt

装饰特性
色彩、质感、光泽等。
建筑装饰材料的应用与施工
基层处理
清理、修补、找平 等。
施工过程
粘贴、挂贴、干挂 等。
应用范围
室内外墙面、地面、 顶棚等各个部位。
材料准备
选材、加工、预排 等。
注意事项
施工环境、材料配 比、操作规范等。
建筑装饰材料的性能评价与选用
耐久性
使用寿命长,不易损坏。
安全性
无毒无害,符合环保要求。
选用原则
根据工程部位、使用功能、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选用合适 的防水材料。同时要注意材料的环保性能和耐久性。
06
建筑装饰材料
建筑装饰材料的种类与特性
物理特性
密度、硬度、韧性、耐磨性等。
加工特性
可加工性、可塑性、可铸性等。
种类
包括石材、木材、金属、玻璃、 陶瓷、塑料等多种类型。
化学特性
耐腐蚀性、耐候性、防火性等。
硬木
如橡木、胡桃木等,质地坚硬,纹理美观,耐磨耐腐。
木材的种类与特性
质轻而强
木材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 比刚度,适用于承受轻载 的结构。
隔热保温
木材的导热系数低,具有 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
易于加工
木材可通过锯切、刨削、 雕刻等方式进行加工,方 便施工。
钢材与木材的应用与施工
01
应用领域
02
钢材: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道路、车辆、船舶等领域。
多元化发展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绿色 建筑材料的种类和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大。
VS
高性能化
未来的绿色建筑材料将更加注重性能的提 升,如强度、耐久性、保温隔热性能等。
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第四讲--普通混凝土的硬化及结构形成过程ppt课件

快得多?
(二)过渡区结构
1、过渡区成因 2、过渡区模型 3、界面过渡区特点
1、过渡区成因
➢首先,贴近粗集料表面的水灰比大于混凝土的本 体——其结果孔隙比水泥浆本体或砂浆基体多。
对混凝土的强度和渗透性没有什么影响,将孔分为 四级:
小于45×10-10m (45~500) ×10-10m (500~1000) ×10-100m 大于1000×10-10m
(4)水泥石孔分布测定
汞压力法-15×10-10 m -100μm 等温吸附法-(22-45)×10-10 m X射线小角度散射法-20-300 ×10-10 m
水泥石的孔结构 胶孔比 水泥石中的水
1、水泥石的孔结构
(1)水泥石孔的分类 (2)孔作用 (3)水泥石的内比表面积 (4)水泥石孔分布测定
(5) 影响水泥石孔分布的因素
(1)水泥石孔的分类
➢水泥石孔的特点 • 分布范围广:0.005μm~10μm • 存在形式:
A .水泥水化物占有的空间中。 B . C-S-H凝胶粒子内部。 • 凝胶孔尺寸细小,用扫描电镜也难也分辨。
• 抗冻性 • 抗渗性 • 抗化学侵蚀性
六、过渡区结构
研究背景 过渡区结构 过渡区强度
(一)研究背景
• 混凝土的拉伸破坏为何呈脆性?而压缩破坏时为何具有 一定的弹塑性?
• 混凝土各组分材料当分别以单轴压力试验时,直到破坏 都保持弹性,而为何混凝土却表现为非完全弹性行为?
•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为何能较其抗拉强度高一个数量级? • 水泥用量、水灰比和水化龄期均相同,为何水泥砂浆的
混凝土的发展历史PPT课件

.
7
.
8
混凝土结构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我国进一步发展工业化 体系如大模板现浇和大板体系。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发展, 如 框桁体系和外伸结构的采用。在设计中引入概率方法。由于 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在结构工程领域内引起深刻的改革和革 命。专家系统的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绘图(CAD,CAG)的程序 化,包括结构动态分析图形的描绘,因而改进了设计方法和提高 设计质量,也减轻了设计工作量,提高了人的工作效率。优化设 计和施工的实际广泛应用,节约了建设投资。振动台试验和拟 动力试验以及风洞试验较普通地开展。建筑和桥梁结构的主、 被动抗震控制的实际应用。计算机模拟试验大大减少了试验 工作量,节约了大量人力和物力。有限元法的广泛应用和计算 模式研究的开展,以及其他数值计算方法的创立和发展。结构 机理包括破坏机理研究的加强;对复合应力的研究并结合实验 结果提出各种强度理论。因而产生了“近代混凝土力学”这 一学科分支,并将逐步得到发展和完善。
1892年法国的Hennebique阐述了箍筋对抗剪的有效作用, 并于1898年提出了T形粱的方案。
.
6
总而言之,混凝土结构 是在19世纪中期开始得到应 用的,由于当时水泥和混凝 土的质量都很差,同时设计 计算理论尚未建立,所以发 展比较缓慢。直到19世纪末 以后,随着生产的发展,以 及试验工作的开展、计算理 论的研究、材料及施工技术 的改进,这一技术才得到了 较快的发展。目前已成为现 代工程建设中应用最广泛的 建筑结构之一。
这可以说是最早的钢筋混凝土制品。
.
5
到1867年法国技师Joseph Monier取得了用格子状配筋制 作桥面板的专利,钢筋混凝土工艺迅速地向前发展。1867这 一年,是全世界公认为最早的钢筋混凝土桥架设的一年。
安雪晖教授《自密实混凝土技术的起源、发展与工程实践》PPT

安雪晖清华大学Development andApplication of SCC自密实混凝土的发展及应用自密实混凝土的历史1986年日本东京大学岗村甫教授提出建议1986年东京大学前川宏一与小泽一雅开始研究1988年第一批自密实混凝土开发成功1990年开始应用于实际结构1996年欧洲开始研究与应用1998年日本土木学会制定第一本施工指南1998年第一届自密实混凝土国际会议在日本高知举行2001年第二届自密实混凝土国际会议在日本东京举行2006年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2008年中国第一本技术手册: 自密实混凝土技术手册岡村甫(東京大學)前川宏一(東京大學)小澤一雅(東京大學)國島正彦(東京大學)为什么开发自密实混凝土?岡村甫设计材料施工混凝土耐久性三要素改进余地很小熟练工人不足设计材料施工关键设计材料施工改进余地很小熟练工人不足建筑施工中以保证耐久性为前提的最佳塌落度是落度是??國島正彦-博士论文的研究课题建筑施工中以保证耐久性为前提的最佳塌落度是12cm, 既能保证所需的密实度密实度,,又能不发生材料离析为什么12cm就比8cm好?板的各个角落那流动性越大越好吗那流动性越大越好吗??是的那为什么不用15cm,18cm,21cm 的混凝土呢土呢??不行不行,,流动性太高时混凝土会离析.那就开发一种混凝土那就开发一种混凝土,,流动性好流动性好,,但是不离析不离析,,这样混凝土的充填好坏就不用依赖于工人的熟练程度了依赖于工人的熟练程度了。
那就开始研究吧那就开始研究吧!!不离淅前川宏一小澤一雅1986开始新拌混凝土的基础研究“什么是自密实性能?”当时为副教授当时为博士生S G PowderCSG常规混凝土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 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 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 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命名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 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 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 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 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 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 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 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 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 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 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 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 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 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 S CCHPCSCCHPCSCCHPCProf.Aictin放弃使用山田一宇(前田建設工業)2层楼房一次浇筑成型应用应用::世界上最长的吊桥明石海峡大桥SCC 第一次应用到大型工程17 January 1995神戸拌和楼浇筑现场SCC 通过管道输送)休息日)(休息日寂静无声的SCC浇筑日浇筑日(240,000 m3of SCC1998年4月如期开通Anchorage4A自密实混凝土在日本的应用方向1.应用于大型工程2.应用于钢筋密集断面3.预制构件液态天然气存储罐大阪天然气。
高性能与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与应用PPT课件

硅水生产时回收粗粉 3.17
石灰石粉
2.71
硅粉
2.26
细骨料
2.58
粗骨料
2.62
比表面积 (cm2/g)
3400 600 18000 200000
体积加权 平均粒径(μm)
19.57 90.74 6.04
细度模量
2.73 6.63
调粒水泥粉体的配比、符号及填充率
代号
A B C D E
普通水泥 100 70 70 70 70
10.8
27.8
64.8
11.9
38.3
45.6
54.0
161.8
86.0
18.5
17.6
86.7
13.6
15.9
63.2
8.9
43.5
55.0
38.1
111.7
76.8
17.2
41.9
58.8
13.9
40.5
51.2
59.7
158.3
82.6
26.6
28.6
88.0
16.5
27.4
65.9
13.1
将含僵石的粘土煅烧,压碎之后 得到胶凝材料,其中有石灰、烧粘土 及粘土。把砂石胶结起来,或把僵石 胶结起来,做成房屋的地面,经长期 碳化,表面坚硬,像石材。这就是 5000年前中国最古老的混凝土。
2、古罗马的混凝土
距今2000年前
古罗马利用火山灰、石灰为胶凝材料,将火山渣 或砂石胶结起来,得到了古罗马时代的混凝土,他们利用 这种混凝土建造了教堂、斗兽场等建筑物。比较著名的有 古罗马的万神庙。
HPC和UHPC的发展和应用
第七届HS/HPC国际会议上,认为超高 性能混凝土是混凝土技术突破性进展, UHPC应用的强度高达250MPa,而且耐久 性比HPC大幅度提高,说明混凝土材料和 技术已进入了高科技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家好
6
总而言之,混凝土结构 是在19世纪中期开始得到应 用的,由于当时水泥和混凝 土的质量都很差,同时设计 计算理论尚未建立,所以发 展比较缓慢。直到19世纪末 以后,随着生产的发展,以 及试验工作的开展、计算理 论的研究、材料及施工技术 的改进,这一技术才得到了 较快的发展。目前已成为现 代工程建设中应用最广泛的 建筑结构之一。
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历程
大家好
1
混凝土的基本概念:
混凝土,一般是指由胶凝材料(如水泥),粗、细骨料(如石 子、沙粒),水及其他材料,按适当比例配置,拌合并硬化而 成的具有所需形体、强度和耐久性的人造石材。简称为“砼”。
像这种由无筋或不配置受力钢
筋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称为素混
凝土。其凝固后坚硬如石,受压
能力好,但受拉能力差,容易因
大家好
9
混凝土结构的优点:
和其他材料的结构相比,混凝土结构的主要
优点是:整体性好,可灌筑成为一个整体; 可模性好,可灌筑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结构; 耐久性和耐火性好;工程造价结构的缺点:
混凝土抗拉强度低,部分地采用了钢 筋混凝土楼板。容易出现裂缝;结构 自重比钢、木结构大;室外施工受气 候和季节的限制;新旧混凝土不易连 接,增加了补强修复的困难。
受拉而断裂。因此,就有在其中
配置受力的普通钢筋、钢筋网或
钢筋骨架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
得到钢筋混凝土结构。另外,还
有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型钢混凝
土结构等种类的混凝土结构。
大家好
2
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史:
从现代人类的工程建设史上来看,相对于砌体结构、木结 构和钢结构而言,混凝土结构是一种新兴结构,它的应用也不 过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有的考古学者认为,水泥的起源约在公 元前5—10万年,在公元前3000年,古人用熟石膏和石灰混合 在一起建造了著名埃及的金字塔,这是现存的最早的混凝土结 构物。
大家好
12
谢谢观看!再见!
大家好
13
结束
大家好
14
大家好
5
到1867年法国技师Joseph Monier取得了用格子状配筋制 作桥面板的专利,钢筋混凝土工艺迅速地向前发展。1867这 一年,是全世界公认为最早的钢筋混凝土桥架设的一年。
1877年美国的Thaddeus H yatt调查了梁的力学性质, 1887年德国的Konen提出了用混凝土承担压力和用钢筋承担拉 力的设计方案,德国的J.Baushinger确认了混凝土中的钢筋 不受锈蚀等问题,于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又有了新的发展。
总数的绝大多数,同时也是世界上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多的 地区。据发改委相关数据显示,该地区其主要原材料水泥产量 已于2005年达到10.60亿吨,占世界总产量48%左右。从此数据 可以看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已经是有目共睹,并且在以 后也有着无量的前途。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在以后的工程中也将 仍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
大家好
3
大家好
4
进入近代以来,经过了J.Smeaton,J.Parker等人的 试作阶段,1824年英国的烧瓦工人Joseph Aspdin调配石灰 岩和粘土,首先烧成了人工的硅酸盐水泥,并取得专利,成 为水泥工业的开端。以后,对如何克服混凝土抗拉强度很低 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1854年法国技师J.L.Lambot将铁丝 网敛入混凝土中制成了小船,并于第二年在巴黎博览会上展 出,这可以说是最早的钢筋混凝土制品。
大家好
7
大家好
8
混凝土结构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我国进一步发展工业
化体系如大模板现浇和大板体系。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发展,
如框桁体系和外伸结构的采用。在设计中引入概率方法。由 于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在结构工程领域内引起深刻的改革和 革命。专家系统的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绘图(CAD,CAG)的程 序化,包括结构动态分析图形的描绘,因而改进了设计方法和提 高设计质量,也减轻了设计工作量,提高了人的工作效率。优化 设计和施工的实际广泛应用,节约了建设投资。振动台试验和
拟动力试验以及风洞试验较普通地开展。建筑和桥梁结构的
主、被动抗震控制的实际应用。计算机模拟试验大大减少了 试验工作量,节约了大量人力和物力。有限元法的广泛应用和 计算模式研究的开展,以及其他数值计算方法的创立和发展。 结构机理包括破坏机理研究的加强;对复合应力的研究并结合
实验结果提出各种强度理论。因而产生了“近代混凝土力学” 这一学科分支,并将逐步得到发展和完善。
大家好
11
混凝土结构的出现虽然较木结构、砌体等结构晚,但是发
展迅速。凭借其用材合理,强度高,耐久性好,维护费用低, 耐火性好,可模性好,整体性好,易于就地取材等各种优点, 如今已是在房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矿井建设、水利工 程港口工程等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
目前在中国,钢筋混凝土为应用最多的一种结构形式,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