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习得理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二语言习得-971PPT课件

-
15
-
16
“习得”与“学习”的定义
“习得”是指在自然状态下下意识地、非正式 地学习语言。毫不费力地获得第二语言。
“学习”是指有意识地、正式地学习语言。 这种状态下的学习获得的是一种“元语言知 识 ”(metalanguage knowledge)。即学习 者有意识地学习语言的规则,如语法规则等。 这种学习相对于习得来说,需要耗费时力。
现在人们开始转向课堂教学环境的第二语 言习得,并试图说明教学对第二语言习得 的影响。目的是为了提高语言教学的效率。
-
10
第二语言习得常见概念
1、母语与目的语 2、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 3、习得与学习 4、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习得 5、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6、中介语
-
11
1.母语与目的语塞林克:中源自语Selinker (1972)“Interlanguage”
-
6
三 第二语言习得主要解决的问题
1. 学习者在L2习得过程中获得了什么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学者们收集了大
量的学习者的语言材料,并对这些材料 进行系统的描写,试图发现学习者习得 第二语言的规律。 早期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主要集中在学 习者的语言系统的描写上。
-
4
一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内容
-
5
二 学科建立的标志
有学者把拉多“跨文化语言学”
(Lado (1957)”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
一书看作第二语言习得的开始。
大多数学者认为以下两篇论文是学科建立的标志。
科德:学习者语言偏误的意义
Corder (1967 ) “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一PPT课件

该模式将难度分为六级,从 零级到五级,级数逾高,难度 也愈大。
-
15
零级:指两种语言中相同的成分,在 学习中产生正迁移,而不会发生困难。
一级:在第一语言中分开的两个语言 项目,在目的语中合成一项。学习者 可以忽略在第一语言中两个项目的区 别而逐渐习惯合并后的项目。
请第一组的同学列举零级和一级 的例子(英语或其他语言)
-
9
5. “对比分析假说”在上个世 纪60年代曾占支配地位,欧美许多 国家都成立了“语言对比研究中 心”。
-
10
6.对比分析的步骤
描写:对目的语和第一语言进行详细的、 具体的描写;
选择:在两种语言中选择进行对比的某 些有意义的语言项目或结构;
对比:把选择好的语言项目或结构进行 对比,找出两种语言的异同之处;
-
54
评价:
引起争议——克拉申过分强调潜意识的 习得在成人第二语言获得中的作用,而 贬低有意识、特别是课堂学习的作用, 引起了很多人的反对。
教育实践证明,在课堂学习中获得的语 言知识经过反复练习,也可以变成自动 的行为(潜意识的行为),同样能运用 于交际活动中。
-
55
学习和习得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 一个连续体。第二语言学习者开始时, 学习的成分多一些,以后习得的成分逐 渐加大。
现在进行时的词素ing表示复数的s系动词tobehebig助动词torunning冠词thea不规则的动词过去时态went规则的动词过去时态ed一般现在时态第三人称动词单数s名词所有格词尾sthegirlsfood63潜意识有意识交际话语对输出的言语形式进行检查和监控301441comprehensibleinput6842i1i1i0i2694370克拉申认为理想的输入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
15
零级:指两种语言中相同的成分,在 学习中产生正迁移,而不会发生困难。
一级:在第一语言中分开的两个语言 项目,在目的语中合成一项。学习者 可以忽略在第一语言中两个项目的区 别而逐渐习惯合并后的项目。
请第一组的同学列举零级和一级 的例子(英语或其他语言)
-
9
5. “对比分析假说”在上个世 纪60年代曾占支配地位,欧美许多 国家都成立了“语言对比研究中 心”。
-
10
6.对比分析的步骤
描写:对目的语和第一语言进行详细的、 具体的描写;
选择:在两种语言中选择进行对比的某 些有意义的语言项目或结构;
对比:把选择好的语言项目或结构进行 对比,找出两种语言的异同之处;
-
54
评价:
引起争议——克拉申过分强调潜意识的 习得在成人第二语言获得中的作用,而 贬低有意识、特别是课堂学习的作用, 引起了很多人的反对。
教育实践证明,在课堂学习中获得的语 言知识经过反复练习,也可以变成自动 的行为(潜意识的行为),同样能运用 于交际活动中。
-
55
学习和习得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 一个连续体。第二语言学习者开始时, 学习的成分多一些,以后习得的成分逐 渐加大。
现在进行时的词素ing表示复数的s系动词tobehebig助动词torunning冠词thea不规则的动词过去时态went规则的动词过去时态ed一般现在时态第三人称动词单数s名词所有格词尾sthegirlsfood63潜意识有意识交际话语对输出的言语形式进行检查和监控301441comprehensibleinput6842i1i1i0i2694370克拉申认为理想的输入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二语习得ppt课件

因素
25
一、语言输入与语言形式调整的研究
(一)“外国人话语”的特点
“外国人话语”——指外国人的话语?(×) ——指对外国人说的话语。
Ferguson:“外国人话语”是指说某语言的人对该 语言能力有限者或者根本没有该语言能力者所使用 的一种简化的语体。 “外国人话语”与标准英语有三方面不用:
26
“外国人话语”与标准英语有三方面不用: 1.语音方面:语速慢、发音清楚、停顿、重音、夸
Hatch and Wagner-Gough,1976 Hatch ,1978a Peck,1978
早期关注是学习者的语言产出 语言输入与互动
5
研究材料来自母语者与学习者交流的转写材料,这些 材料使研究者不仅能观察到学习者的语言产出过程, 即学习者是怎么说的,同时也可以观察到母语者为学 习者提供语言输入的过程,即母语者对学习者是怎样 说的。
• 另一方面,外在的语言输入为学习者提供的仅仅 是关于目的语结构规则的“正面证据”( positive evidence),缺少“反面证据”( negative evidence)。
• 结果: 知道“怎样说”,不知道那些规则“不能 说”。
41
对“儿向语言”的研究
• 有学者发现:儿童的父母或保姆为儿童提供的都是符合规 则的话语,几乎很少纠正儿童的语法错误,为儿童提供不 合规则的反面证据。
例:你是哪国人? 你,哪个国家的?
教师语言:对外汉语教学课堂 例:请大家打开书。 书Book,打开Open
8
第二语言习得发展的重要影响
1、母语者与第二语言学习者交流使用的话语具有的“外国 人话语”“教师语言”特点,这种特定的语域风格的话语 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可理解输入环境。
25
一、语言输入与语言形式调整的研究
(一)“外国人话语”的特点
“外国人话语”——指外国人的话语?(×) ——指对外国人说的话语。
Ferguson:“外国人话语”是指说某语言的人对该 语言能力有限者或者根本没有该语言能力者所使用 的一种简化的语体。 “外国人话语”与标准英语有三方面不用:
26
“外国人话语”与标准英语有三方面不用: 1.语音方面:语速慢、发音清楚、停顿、重音、夸
Hatch and Wagner-Gough,1976 Hatch ,1978a Peck,1978
早期关注是学习者的语言产出 语言输入与互动
5
研究材料来自母语者与学习者交流的转写材料,这些 材料使研究者不仅能观察到学习者的语言产出过程, 即学习者是怎么说的,同时也可以观察到母语者为学 习者提供语言输入的过程,即母语者对学习者是怎样 说的。
• 另一方面,外在的语言输入为学习者提供的仅仅 是关于目的语结构规则的“正面证据”( positive evidence),缺少“反面证据”( negative evidence)。
• 结果: 知道“怎样说”,不知道那些规则“不能 说”。
41
对“儿向语言”的研究
• 有学者发现:儿童的父母或保姆为儿童提供的都是符合规 则的话语,几乎很少纠正儿童的语法错误,为儿童提供不 合规则的反面证据。
例:你是哪国人? 你,哪个国家的?
教师语言:对外汉语教学课堂 例:请大家打开书。 书Book,打开Open
8
第二语言习得发展的重要影响
1、母语者与第二语言学习者交流使用的话语具有的“外国 人话语”“教师语言”特点,这种特定的语域风格的话语 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可理解输入环境。
二语习得理论ppt课件

1/38
Differences in Learning L1 & L2
A child or adult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is different from a child acquiring a first language in terms of both 1) learner characteristics and 2) learning conditions
6. Freedom to be silent 7. Ample time & contact 8. Corrective feedback:
(form) grammar and pronunciation 9. Corrective feedback: (meaning) word choice 10. Modified input
5/38
Theoretical Approaches to Language Acquisition
Behaviorism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 Imitation - Practice - Reinforcement - Habit-formation
Application to SLA: - CAH (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
Application to SLA: - Krashen’s "monitor model" 1) acquisition – learning hypothesis 2) monitor hypothesis 3)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4) input hypothesis ( i +1 ) 5)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1) attention-processing (noticing) 2) restructuring - Connectionism
Differences in Learning L1 & L2
A child or adult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is different from a child acquiring a first language in terms of both 1) learner characteristics and 2) learning conditions
6. Freedom to be silent 7. Ample time & contact 8. Corrective feedback:
(form) grammar and pronunciation 9. Corrective feedback: (meaning) word choice 10. Modified input
5/38
Theoretical Approaches to Language Acquisition
Behaviorism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 Imitation - Practice - Reinforcement - Habit-formation
Application to SLA: - CAH (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
Application to SLA: - Krashen’s "monitor model" 1) acquisition – learning hypothesis 2) monitor hypothesis 3)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4) input hypothesis ( i +1 ) 5)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1) attention-processing (noticing) 2) restructuring - Connectionism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PPT课件

学习(learning)指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来 获得第二语言。大多数成人第二语言学习 者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第二语言的。(有 意识,显性知识)
-
5
四 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习得
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学习者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 语。学习者所学的目的语在目的语国家是公认的 交际工具,也是学习者用来交际的工具。
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是以教学指导的方 式获得第二语言,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课堂 教学环境中发生的。
-
7
六 语言能力与语言表达
语言能力(Leabharlann ompetence)是由交际双方内在语 法规则的心理表征构成的。语言能力是一种反应 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
(隐性语言知识-对句子合法性的直觉判断) 语言表达(performance)是交际双方在语言的
-
10
第一章 第二语言习得 研究概述
-
1
主要内容
1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 2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性质 3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发端和发展的简要回
顾
-
2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 母语与目的语 母语通常是只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
因而也称本族语。一般情况下,通常是儿童出生 以后最先接触习得的语言。母语常被称为第一语 言。 目的语也称目标语,一般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 语言。它强调学习者正在学习的任何一种语言, 与学习者的语言习得环境无关。
-
3
二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第一语言是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 语言。
第二语言是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第一语言 之外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而言的。
第二语言强调语言习得的先后顺序,与语 言习得的环境无关。
-
4
三 习得与学习
-
5
四 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习得
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学习者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 语。学习者所学的目的语在目的语国家是公认的 交际工具,也是学习者用来交际的工具。
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是以教学指导的方 式获得第二语言,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课堂 教学环境中发生的。
-
7
六 语言能力与语言表达
语言能力(Leabharlann ompetence)是由交际双方内在语 法规则的心理表征构成的。语言能力是一种反应 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
(隐性语言知识-对句子合法性的直觉判断) 语言表达(performance)是交际双方在语言的
-
10
第一章 第二语言习得 研究概述
-
1
主要内容
1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 2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性质 3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发端和发展的简要回
顾
-
2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 母语与目的语 母语通常是只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
因而也称本族语。一般情况下,通常是儿童出生 以后最先接触习得的语言。母语常被称为第一语 言。 目的语也称目标语,一般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 语言。它强调学习者正在学习的任何一种语言, 与学习者的语言习得环境无关。
-
3
二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第一语言是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 语言。
第二语言是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第一语言 之外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而言的。
第二语言强调语言习得的先后顺序,与语 言习得的环境无关。
-
4
三 习得与学习
二语习得ppt课件

例:你是哪国人? 你,哪个国家的?
教师语言:对外汉语教学课堂 例:请大家打开书。 书Book,打开Open
8
第二语言习得发展的重要影响
1、母语者与第二语言学习者交流使用的话语具有的“外国 人话语”“教师语言”特点,这种特定的语域风格的话语 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可理解输入环境。
2、母语者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交流除了话语形式的调整, 还有话语结构和功能的调整。这种互动环境对第二语言学 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Hatch and Wagner-Gough,1976 Hatch ,1978a Peck,1978
早期关注是学习者的语言产出 语言输入与互动
5
研究材料来自母语者与学习者交流的转写材料,这些 材料使研究者不仅能观察到学习者的语言产出过程, 即学习者是怎么说的,同时也可以观察到母语者为学 习者提供语言输入的过程,即母语者对学习者是怎样 说的。
6
一、语言输入与互动的含义
• 两种不同的语言输入环境 语言输入:为学习者提供的单向的语言信息。 例:听广播、看电视等。 学习者没有交流和沟通的机会。
互动:双向的语言沟通和交流。 例:母语者或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构成了语言习得发生的互动环境。
7
• 显示出一种特定的语域风格 保姆语言(儿语、母亲语言):母亲对学说话的儿童 外国人话语:母语者与第二语言学习者
9
二、 三种不同的语言 输入观
10
狼孩
“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 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
11
卡玛拉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 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 有16岁左右,但其智力只相当3、4岁的孩子
教师语言:对外汉语教学课堂 例:请大家打开书。 书Book,打开Open
8
第二语言习得发展的重要影响
1、母语者与第二语言学习者交流使用的话语具有的“外国 人话语”“教师语言”特点,这种特定的语域风格的话语 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可理解输入环境。
2、母语者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交流除了话语形式的调整, 还有话语结构和功能的调整。这种互动环境对第二语言学 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Hatch and Wagner-Gough,1976 Hatch ,1978a Peck,1978
早期关注是学习者的语言产出 语言输入与互动
5
研究材料来自母语者与学习者交流的转写材料,这些 材料使研究者不仅能观察到学习者的语言产出过程, 即学习者是怎么说的,同时也可以观察到母语者为学 习者提供语言输入的过程,即母语者对学习者是怎样 说的。
6
一、语言输入与互动的含义
• 两种不同的语言输入环境 语言输入:为学习者提供的单向的语言信息。 例:听广播、看电视等。 学习者没有交流和沟通的机会。
互动:双向的语言沟通和交流。 例:母语者或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构成了语言习得发生的互动环境。
7
• 显示出一种特定的语域风格 保姆语言(儿语、母亲语言):母亲对学说话的儿童 外国人话语:母语者与第二语言学习者
9
二、 三种不同的语言 输入观
10
狼孩
“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 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
11
卡玛拉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 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 有16岁左右,但其智力只相当3、4岁的孩子
二语习得理论ppt课件

2024/7/12
7/38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Negative Transfer
Lado proclaimed that most of the difficulties originated from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L1 and L2. He believed that the more different the two languages are, the more difficult learning would be, and by knowing this, we could predict what errors would appear.
2024/7/12
9/38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Contrastive Analysis (CA)
Contrastive Analysis was rooted in the practical need to teach a L2 in the most effective way possible. It’s psychological base is behaviorism and linguistic base is structuralism.
Many of the errors which learners make are not predictable on the basis of the CAH.
1. Some errors are similar across learners from a variety of L1 backgrounds.
《第二语言习得》PPT课件

4. 学习者语言偏误的解释
• 对学习者偏误的解释需要对偏误的来源进 行分析,通过分析来建立与第二语言习得 相关的过程。
• 因而,对学习者偏误产生的来源的分析, 是基于偏误产生的过程的分析。
• 通过过程的分析对作为产出结果的偏误进 行解释。基于过程的偏误分析和解释才有 意义。
5. 学习者语言偏误的评价
• 对比分析的两种版本:
• 强势版本:用对照分析方式来预测困难等 级的方法。
• 弱势版本:使用对照分析法来解释可以观 察的到困难。Oller和Ziahosseiny提出细微 差异(subtle differences)版的对照分析假说 理论:“不管在单一或多种语言系统间, 即使他们的差异极为渺小,终究还是会产 生困惑。”
• 事实上,在汉语学习中,学习者的许多困难以及 学习者所犯的许多错误都与汉语和母语之间文化 方面的差异有关。
从“偏误分析”到“中介语” 到“学习 者语言
• Corder (1967 ) “The significance of leaners’ errors”
• Selinker (1972)“Interlanguage
学习者的水平、母语背景、习得的环境 • (3)语料收集的方式: • 自然表达、面谈、诱导、实验;横向与纵向;
2. 学习者语言偏误的鉴别
• 问题之一: “偏误”和“失误”的鉴别问 题
• 鉴别困难的原因: • 把学习者“语言能力”看做是“单质”
(homogeneous)的,因而无法解释学习 者语言偏误中出现的“变异” 现象; • 问题之二:如何区分学习者的“显性偏误” 和“隐性偏误” 。
• 选择。由于不可能对有关的两种语言所有的方面 都进行比较,因此,必须对要比较的某些语言形 式做些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能力是关于语言的知识; 语言表达是关于语言运用的知识。
.
8
第二节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性质
一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学 1 研究对象不同 2 目的不同 3 方法不同
.
9
第二节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性质
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心理学 1 研究目的不同 2 研究范0
.
3
二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第一语言是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 语言。
第二语言是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第一语言 之外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而言的。
第二语言强调语言习得的先后顺序,与语 言习得的环境无关。
.
4
三 习得与学习
习得(acquisition)指非正式的语言获得 (informal learning),儿童大多是通过这 种方式来获得母语的。(下意识,隐性知 识)
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是以教学指导的方 式获得第二语言,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课堂 教学环境中发生的。
.
7
六 语言能力与语言表达
语言能力(competence)是由交际双方内在语 法规则的心理表征构成的。语言能力是一种反应 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
(隐性语言知识-对句子合法性的直觉判断)
语言表达(performance)是交际双方在语言的 理解与生成过程过程中对其内在语法的运用。
外语习得指学习者所学的语言在本国不是作为整 个社团的交际工具,而学习者所学的语言主要是 在课堂学习的。
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习得是指两种不同的语言环 境而言的。
.
6
五 自然地第二语言习得与有指导的 第二语言习得
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是指以交际的方式获 得第二语言,而且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自然 的社会环境下发生的。
学习(learning)指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来 获得第二语言。大多数成人第二语言学习 者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第二语言的。(有 意识,显性知识)
.
5
四 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习得
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学习者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 语。学习者所学的目的语在目的语国家是公认的 交际工具,也是学习者用来交际的工具。
第一章 第二语言习得 研究概述
.
1
主要内容
1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 2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性质 3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发端和发展的简要回
顾
.
2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 母语与目的语 母语通常是只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
因而也称本族语。一般情况下,通常是儿童出生 以后最先接触习得的语言。母语常被称为第一语 言。 目的语也称目标语,一般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 语言。它强调学习者正在学习的任何一种语言, 与学习者的语言习得环境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