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桥头跳车的原因分析与控制措施

合集下载

浅谈桥头跳车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浅谈桥头跳车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浅谈桥头跳车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桥头跳车是指货车、客车等在行驶至桥头时因超重或超高等原因,车辆超出桥面的承载能力而发生跳车。

此种现象在我国道路运输中经常发生,给交通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本文将从桥头跳车的原因、影响以及如何进行防治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桥头跳车的原因(一)超载超高桥头跳车的主要原因是货车、客车等车辆超出了桥面的承载能力,导致车辆发生跳车。

由于长时间的运输和装运等方面的因素,车辆超载、超高时常发生,如果驾驶员没有注意重载限制,就会导致桥头跳车的发生。

(二)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积水、冰雪等恶劣天气或者突然的车流、疾驶、侧风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不稳定的因素,导致跳车的发生。

(三)车辆老化、磨损车辆长期使用,零件磨损程度不一,车身结构有裂缝等,都会影响跳车的发生。

二、桥头跳车对安全的影响当车辆发生桥头跳车时,容易造成车辆停滞不前,堵塞交通,给车上人员带来极大危害,并给道路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如果发生车辆坠入桥下,可能导致车辆彻底损毁,甚至导致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致命的威胁。

三、如何进行防治桥头跳车(一)加强检查对于货车和客车等大型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超载、超高等违法行为,要进行加强检查,加强安全教育和车辆管理。

(二)加强通风针对一些桥面结构较差、通风不良的情况,要在桥面的两侧设置通风口,增加桥面的通风性。

(三)强化路面维护要加强对桥面的维护,及时检查和维修路面的裂缝、裂缝等问题,以确保道路的安全通行。

(四)落实责任对于不遵守规定的驾驶员,要制定更为严格的管理措施,落实责任,确保重载超高等因素不再影响交通安全。

综上所述,桥头跳车对于交通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较大威胁,需加强交通安全监管和道路维护,增加安全教育知识普及,加强宣传力度,促进公众安全意识提升,确保我国交通安全稳步向前发展。

桥头跳车分析及改进设想

桥头跳车分析及改进设想

桥头跳车分析及改进设想一、桥头跳车产生的原因及对桥梁的危害(1)对于软基桥梁来说,由于桥梁与路堤在完工后的沉降不同,桩基础桥台完工后沉降较小,而台后高路堤完工后沉降较大,从而出现桥头跳车现象,影响桥梁的使用功能。

虽然可设置桥头搭板过渡、调整沉降差,但由于调坡距离短,只能解决小的沉降,如果发生较大沉降时,反而造成二次跳车。

如果不设搭板,为防跳车要频繁调整加铺引道面层,给养护带来麻烦,且行车不舒适。

(2)桥台填土引起软基塑性流动,地基失稳产生的塑性流动将引起桥台的前移、下沉和转动,导致桥梁的破坏,影响桥梁的使用。

二、改良设计的思路(1)处理桥头跳车的方法很多,如:后台换料、提前预压、复合地基、土工格栅、加筋桥台等,最常见的一种是设置桥台搭板。

几年来,对桥头搭板及伸缩缝的构造设计普遍沿用一种传统习惯做法:在主梁与桥台背墙间设伸缩缝,而在背墙后面的牛腿上搁置桥台搭板,搭板与桥台背墙间形成构造上的通缝。

实际工程调查证明这种构造型式使用效果不理想,不能有效解决桥头跳车,有必要进行改进。

拟将在原设计的基础上,提出将桥台搭板与伸缩缝联合设计施工的思路。

(2)预防桥台位移减少跳车的几种措施针对影响桥台位移的几个因素及软土自身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处理,防止桥台位移。

人工加固、改善地基:(1)清除全部或部分软基,换填压缩性低、强度高、透水性好的材料。

(2)用挤(压)密法(如砂桩、粉喷桩、木桩、振充碎石桩等)使土密实脱水,减少土体中的孔隙,从而减少土的压缩性,增加复合地基的抗剪和竖向承载力。

几种方法中,以粉喷桩处理桥头软基效果为佳。

(3)用预加法使土压密脱水,增加软基的抗剪及竖向强度,使桥台软基位移提前发生,从而减少建桥后桥台的位移量。

在工期不急的情况下采用该方法,效果较好,而且造价较低。

在采用该方法的同时,如果能与砂桩、塑料排水板、粉喷桩等措施相结合,处理效果将更好。

减轻台后土压力和平衡荷载法(1)增加桥长,降低桥台标高,减少台后填土高从而减小土压力。

公路桥头跳车问题形成的原因与预防治理措施的探讨

公路桥头跳车问题形成的原因与预防治理措施的探讨

公路桥头跳车问题形成的原因与预防治理措施的探讨公路桥头跳车问题是指车辆在通过公路桥梁时,由于过高的车速或车辆不合适的装载导致车辆失控跳出桥梁而发生的交通事故。

这类交通事故常常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交通安全和正常的经济活动带来极大的影响。

因此,预防和解决公路桥头跳车问题是保障公路交通安全的重要举措。

公路桥头跳车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车辆超载、超速和技术状况不良。

这种情况下,车辆过重、速度过快和技术状况不佳,容易使车辆失去控制,从而跳车。

二、桥梁设计和施工不当。

有些桥梁设计不合理,施工缺乏质量,未能满足车辆的通过需要,导致桥头跳车现象增加。

三、桥梁使用年限较久,被损坏或变形。

过长时间的使用会使桥梁承载能力下降,某些部位的钢筋腐蚀或混凝土开裂,进而导致桥头跳车问题的出现。

为了避免公路桥头跳车问题,应采取以下预防和治理措施:一、加强车辆和驾驶员管理。

对于超载、超速、技术状况不良的车辆和驾驶员要进行管理和治理,严格执行公路交通法规,打击超载、超速等违法行为。

二、改善桥梁设计和施工质量。

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案,加强施工质量监督,保证桥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三、完善桥梁日常检修和维护制度。

定期检查桥梁的状态和结构,及时维修和更新损坏部位,增强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提高公路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路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加强司机安全文化建设,积极推进企业驾驶员培训。

总之,公路桥头跳车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交通事故,必须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只有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和治理措施,才能有效遏制公路桥头跳车问题的发生,确保公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

简析桥头跳车的产生机理及防治措施

简析桥头跳车的产生机理及防治措施

桥头跳车会给驾驶员和乘客带来颠簸 、振动等不适感,影响行车舒适度
构造差异
桥梁或桥头构造物与相邻道路 的构造材料、刚度、强度等存 在差异,导致沉降不均匀。
地基沉降
桥头处地基土质不良或受压过 大导致沉降,造成桥头与道路
的高度差变化。
设计缺陷
桥梁或道路设计不合理,如排 水不畅、防护设施不完善等,
简析桥头跳车的产生机理及 防治措施
汇报人: 2023-12-23
目录
• 桥头跳车概述 • 桥头跳车的产生机理 • 防治桥头跳车的措施 • 案例分析 • 结论
01
桥头跳车概述
定义与特征
定义
桥头跳车是指由于桥梁或桥头构 造物与相邻道路之间存在高度差 或连接处不平整,导致车辆通过 时产生颠簸、跳跃的现象。
特征
桥头跳车通常表现为车辆在桥头 处突然下沉或跳跃,给驾驶员和 乘客带来不舒适感,严重时可能 影响行车安全。
桥头跳车的影响
影响行车安全
桥头跳车可能导致车辆失控、侧翻等 事故,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降低行车舒适度
加速桥梁和道路的损坏
频繁的车辆跳跃和冲击会对桥梁和道 路造成额外的压力,加速其损坏和疲 劳损伤。
也可能导致桥头跳车。
施工缺陷
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格,如填筑 材料不符合要求、压实度不足 等,也可能导致桥头跳车。
02
桥头跳车的产生机理
土基软化与压缩
土基的软化
由于水的作用,桥台后的填土含水量 增加,甚至达到塑限含水量,致使土 基软化,压缩性增大,造成沉降。
土基的压缩
随着时间的推移,桥台后的填土逐渐 固结,土基的沉降逐渐增大,造成桥 头跳车。

桥头跳车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桥头跳车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桥头跳车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桥头部位系路基和桥梁的刚柔过渡,若施工质量控制不严,通车不久即会产生桥头跳车等病害。

构造物的涵背回填不密实同样会引起跳车现象。

一、软基路段桥头跳车
形成原因:
1、桥头过渡段软基处理不当。

2、反开槽施工预压时间偏短。

3、台后填筑质量控制不严。

防治措施:
1、采用砼管桩处理的软基桥头段,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成桩长度和深度。

2、台背回填应采用透水性好的砂性土等,采用小型机具分层夯实,填筑层厚不得大于20cm。

二、一般路段桥头跳车
形成原因:
1、台背回填材料不合格。

2、台背回填压实度不合格。

3、台背与路基结合部未充分压实,存在虚填。

4、施工、监理人员对台背填筑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防治措施:
1、大中桥凡具备施工条件的,一定要与路基一起填筑台背和锥
坡,之后再施工桥台盖梁。

2、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台背回填材料,使用流态粉煤灰或灰土回填的严格控制混合料的配比,加大抽检频度。

3、灰土必须异地集中拌合后再摊铺、整平、压实、不得就地拌合。

灰土台背回填应采用小型压实机具分层夯实,压实度应在96%以上。

最大厚度不得超过15cm。

4、台背回填必须逐层检测压实度。

5、要将路提填筑部分的松土挖除,形成台阶状后填筑台背。

6、要责任落实到人,树立标识牌,签订责任状,严格把关。

公路桥头跳车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公路桥头跳车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公路桥头跳车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1.心理问题:驾驶员或乘客可能受到精神压力、抑郁、焦虑等心理问
题的困扰,导致其产生跳车的冲动。

2.事故逃逸:驾驶员在遇到交通事故后,由于害怕法律追责或其他原因,选择跳车逃避责任。

3.恶劣天气: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例如大雾、强风等,驾驶员可能会
因为能见度低或路面湿滑而失控,导致跳车。

4.酒驾或毒驾:驾驶人员在饮酒或服用毒品后,可能会产生错觉或削
弱判断力,从而导致跳车。

为了防止和减少公路桥头跳车事件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驾驶员和乘客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学会面
对和缓解压力,避免心理问题导致的跳车行为。

2.完善交通法律法规:加强交通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提高交通违
法行为的成本和惩罚力度,减少驾驶员因事故逃逸等目的跳车的行为。

3.强化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通过媒体、教育机构和驾校等渠道,加大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力度,让驾驶员和乘客充分认识到跳车行为的危害性和
后果。

4.加强交通管理和监督:加大对驾驶员的培训和监督力度,对于酒驾、毒驾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遏制跳车行为的发生。

5.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对公路桥头等易发生跳车的地区进行安全设施
的改善,如设置防护栏、限制跳车的高度和深度等,减少跳车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公路桥头跳车是一个严重的交通安全问题,其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

为了防止和减少这种事件的发生,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完善交通法律法规、强化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加强交通管理和监督、加强交通设施建设以及加强紧急救援能力等综合措施的配合和落实。

只有全面加强交通安全工作,才能有效地遏制和减少公路桥头跳车事件的发生。

公路桥头跳车问题形成的原因与预防治理措施的探讨

公路桥头跳车问题形成的原因与预防治理措施的探讨

公路桥头跳车问题形成的原因与预防治理措施的探讨公路桥头跳车问题是指车辆在通过桥梁时出现轮胎脱离轨迹,导致车辆失控或意外事故的现象。

这一问题给交通安全带来了严重的隐患,因此需要深入探讨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治理措施。

我们来探讨公路桥头跳车问题形成的原因。

公路桥头跳车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桥面材料和施工质量不佳。

一些公路桥头的桥面材料质地不均匀,有些地方会出现凹凸不平、裂缝等情况。

这些不均匀的桥面材料会在车辆通过时造成轮胎跳跃,导致车辆失控。

二、超速行驶。

一些驾驶员在行驶过桥头时速度过快,没有及时减速,导致车辆难以稳定通过桥头,出现跳车的情况。

尤其是在雨天或者路面湿滑的情况下,超速行驶更容易导致跳车事故。

三、车辆质量和悬挂系统问题。

一些老旧车辆的悬挂系统可能已经出现老化、松动等问题,或者车辆本身质量不佳,这些都可能导致车辆在通过桥头时出现跳车的情况。

四、驾驶员驾驶技术不够熟练。

一些驾驶员缺乏在特殊路况下的驾驶经验和技术,无法适应桥头的特殊道路情况,导致车辆跳车事故的发生。

在了解公路桥头跳车问题形成的原因后,我们来探讨预防治理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治理公路桥头跳车问题。

一、加强桥梁的维护和管理。

及时修复和更换桥面材料,保证桥面的平整度和牢固性,消除桥头处的凹凸不平、裂缝等隐患,防止车辆跳车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交通管理。

通过设置交通标志和限速牌,加强对车辆的限速管理,提醒驾驶员在通过桥头时保持稳定速度,减少超速行驶带来的跳车风险。

三、加强对车辆的日常检查和维护。

要求车主和驾驶员定期检查和维护车辆的悬挂系统,确保车辆质量和悬挂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由于车辆问题导致的跳车事故。

四、提高驾驶员的驾驶技术和安全意识。

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在特殊路况下的驾驶技术和应对能力,增强其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减少驾驶员因技术不足导致的跳车事故。

五、加强监管和执法。

公路桥头跳车产生的原因分析与综合治理措施

公路桥头跳车产生的原因分析与综合治理措施
桥头跳车不仅影响车辆行驶的舒适度和安全性,还可能对桥 梁和路堤造成损坏,缩短使用寿命。
桥头跳车的影响
1 2
影响行车安全
桥头跳车会导致车辆失控,增加交通事故的风 险。
损坏桥梁和路堤
频繁的车辆跳跃会对桥梁和路堤造成冲击,加 速结构的损坏。
影响道路通行效率
3
桥头跳车可能导致交通拥堵,降低道路通行效 率。
路面不平整
原因
路面不平整可能是由于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格、路面材料老化、车辆冲击等原 因引起的。桥头处路面不平整会更加明显,因为车辆通常会以较高的速度通 过桥头。
影响
路面不平整会影响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增加车辆的冲击和振动,加速路面的 损坏,同时也可能对驾驶员和乘客造成安全隐患。
排水不畅
原因
桥头的排水系统可能存在设计不合理、管道堵塞等问题,导致排水不畅。在雨季 或洪水期间,桥头处容易积水,影响车辆通行。
影响
排水不畅会导致路面长期处于湿润状态,增加车辆通过时的摩擦力和噪音,同时 也可能加速路面的损坏。此外,积水还可能对桥梁结构造成不利影响。
03
桥头跳车的综合治理措施
地基处理
换填法
挖除桥头软弱地基,换填优质土壤,分层压实, 提高地基承载力。
打桩法
在软弱地基中打入桩基,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 沉降。
预压法
对软弱地基进行预压处理,排出土壤中的水分, 提高地基承载力。
路基加固
水泥土搅拌桩
利用水泥和土壤进行搅拌,形 成坚固的桩体,提高路基承载
力。
钢筋网加固
在路基中铺设钢筋网,提高路基 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土钉墙
在路基中打入土钉,形成墙体,提 高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路面修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桥头跳车的原因分析与控制措施
跳车成了影响交通安全及舒适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造成桥头跳车的主要因素就是路桥过渡段的不均匀沉降,本文分析了路桥过渡段产生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对路桥过渡段的结构设计措施及施工控制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过渡段;不均匀沉降;控制措施
1过渡段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
1.1台背回填压实度不满足要求。

所有桥梁、通道和明涵等都要求台背填土处治。

然而,台后填土压实度由施工用料、施工顺序、施工机械、施工经验、施工作业面等工程管理因素的影响,施工过程涉及各个方面。

从公路调查结果可知,台背填土普遍存在压实不足的问题,这是造成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基本原因之一。

1.2桥头引道软土地基处理问题。

软基路段由于地基沉降引起的桥头跳车现象仍然存在。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施工图设计时,地质钻探布孔过少,钻探深度不够,未能及时发现软基存在,或者未能准确探明软基范围和深度,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等等,导致桥头路堤软土地基处治遗漏,或采取的处治方法不恰当。

在桥头引道,由于存在软土地基,桥台台背路堤施工时填土压实不足,雨水侵蚀造成路堤填土流失和强度降低,这是造成路桥过渡段路堤沉降的主要原因。

然而,桥台基础设计是按规范容许沉降值实施控制设计,一般情况下实际发生的沉降值较设计时小。

因此,路桥过渡段的结构设计主要在于如何做好软基路堤沉降防治等路
桥顺接构造物的设计。

1.3桥头引道过渡段结构设计问题。

桥头引道过渡段多采用搭板结构。

然而,设置搭板以后的桥头跳车现象仍然严重,桥头搭板断板现象较为普遍。

分析其设计原因,有下述情况:(1)根据桥梁的长度,桥头设置搭板长度划分为:a.大中桥,搭板长度为8m;b.小桥、填土高度小于0.5m 的通道以及涵洞,搭板长度为5m。

然而,桥头引道路堤处于高填方路段,软基路段桥涵结构与桥头路堤相对沉降量大,由于搭板长度不够而起不到顺接作用,行驶车辆通过时必然出现桥头跳车现象。

(2)搭板设计根据支承在弹性地基上的板计算,未考虑台背路堤沉降,雨水冲刷带走台背填土等原因造成搭板与台背路堤脱空的不利受力状态。

结果形成搭板设计强度不足,产生断板,引起桥头线形突变,诱发车辆跳车现象。

(3)桥头搭板处理目前尚没有定型的设计计算方法,公路桥涵设计规范也没有明确规定。

(4)工程实践中,桥头搭板一般不作专项设计。

但是,从工程实践可知,合理地处治软土地基,实施台后填土压实是消除路堤填筑土体沉降的条件,而可靠的搭板设计是解决桥头跳车的重要保证。

1.4桥头引道路堤边坡防护的问题。

从公路桥头引道路堤设计和施工可知,台背路堤填土通常采用砂类、渗水性土作为填料,不考虑防水和排水设施;通常,对桥台处于长期浸水路段,采用浆砌片石护坡。

而其它桥台路段,只在锥坡范围设置浆砌片石护坡,台背设置方格网草护坡或草皮护坡。

然而,从公路续建、水毁和收尾工程勘查过程中发现,许多桥头路堤沉降比较严重的地方,往往伴随锥坡和护坡水毁。

桥头引道路
堤边坡防护措施以及台背防水和排水设施的不适当,促使台背填土流失,路基强度降低。

在行驶车辆长期反复作用下,桥头引道过渡段填土塑性变形,诱发桥头路堤不均匀沉降,出现桥头跳车现象。

2路桥过渡段的结构设计措施
2.1路桥过渡段的变形控制。

(1)根据交通部《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规定,路桥连接处最大容许工后沉降为10cm。

(2)从高等级公路的路况调查结果可知,当路面局部纵坡达到0.5%时,车辆行驶会产生晃动或摇动现象。

2.2合理设置缓和过渡段。

由于不同的结构型式,从桥台刚度大的混凝土结构逐步过渡到柔性的填土路基结构和沥青砼路面结构,其强度不一致。

因此,软土地基处治时,各段不同强度之间需设置强度过渡段。

2.3路桥过渡段的地基条件与路基条件在桥头引道路堤填筑过程中,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路堤并不能提高地基承载力,也不能有效地阻止地基的沉降。

只有当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在路堤填土自重荷载与车辆荷载的联合作用下不致破坏而产生较大的沉降时,土工合成材料的加筋才会产生明显的效果。

2.4路桥过渡段的结构型式。

(1)桥台台背路堤加铺土工格栅在路桥过渡段路基施工中采用土工格栅技术,当土工格栅与土一起承受车辆荷载和土体自身荷载的同时,具有下述三方面功能:a.由于土工格栅使土体的抗剪强度得到充分发挥,约束了土体的侧向变形,控制路基填土的侧向位移,增强了路基的整体稳定性,从而增大了路基的变形模量。

b.由于土工格栅与路基填土的摩擦作用,使上部荷载在路基中重新分配,降低了桥台台背局部范围土中的垂直应力,使路基土体
承载力得到提高,从而减少沉降。

c.由于水平摊铺的土工格栅具有弹性,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不会产生或减少变形的累积。

由于在路桥过渡段铺设土工格栅具有明显的工程效果,因此在路桥过渡段高填方路堤可采用桥台台背回填加铺土工格栅的结构型式。

(2)合理确定搭板长度和搭板强度设计根据桥头路堤与桥台相对沉降量预计值以及车辆行驶要求的顺适程度,合理地确定搭板长度。

搭板的设计未有统一模式,一般按照下述原则确定其长度:a.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内,由于道路下沉引起路面纵坡变化,要求搭板随路堤沉降后倾角在1/200~1/300范围内变化。

b.搭板的长度能跨越桥台台背难以压实的土体,或跨越按计划在台背预留的土方缺口长度。

c.根据搭板的受力状态,用弹性地基或简支梁计算搭板长度。

根据交通部规范要求,桥台与路堤相邻近容许工后沉降为10cm,按上述计算的搭板长度为30~20m。

3路桥过渡段的施工控制
3.1对路基过渡段进行大面积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试验段取得的施工工艺参数进行施工,熟练的掌握一些施工技巧和施工规范。

控制好工艺流程、松铺厚度、表面平整度、施工含水量、压实遍数、配套机械、填筑速度、检测方法等。

3.2施工中要严格的按照施工顺序进行合理的配料,进行合适的压实工艺。

3.3为了控制摊铺厚度,采用方格网控制填料量。

施工过程中要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窝或带现象。

当出现这种现象时,采用人工或机械进行现场掺拌,确保填筑质量,控制填筑标准。

严禁出现弹簧、松散、起皮等现
象发生。

3.4压路机碾压不到位时采用人工冲击夯夯实,对于质量可疑地段,应视情况增加检验的点数,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好边角压实质量。

3.5施工过程中,要配备足够的人员来加强验检测过程控制,从而来缩短检测时间。

在检测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各项指标检测,有条不紊的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