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

浅谈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
浅谈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

浅谈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

浅谈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

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书写格式,能较熟练地计算三步运算试题,会使用小括号、中括号,重点是掌握运算顺序。教学时,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应着重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顺序,理解运算顺序的正确含义。对只含有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学生容易掌握,对含有两级运算的顺序则较难领会,学生往往会受到前者的影响,而发生错误。在教学时,应结合实际计算,明确指出对含有两级运算的顺序规定。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加深印象,举例时可以在算式中用彩色笔把先算的部分用符号标出,同时要注意正确书写脱式的过程,特别要强调,在算式下面的第一行要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目也要按照先后顺序抄下本文由毕业论文网收集整理来,在算式下面的第二行要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左边的等号上下应对齐。还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含义,使学生明确这是数学上的规定,防止他们产生“先乘后除再加减”的错误观念。

二、教学有括号的算式时,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括号的作用,使学生明确括号可以改变原来规定的运算顺序。

三、为了使学生掌握运算顺序,减少计算中的错误,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计算前仔细审题,计算后认真检查的良好习惯,还要针对学生计算时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并加强对比性练习。例如:85+15﹡3

与(85+15)*5;85+15*5与(85+15)/5;85-15*5与(85-15)*5;等等。

四、适当安排适量的文字题,要求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进行解答,有利于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应用题的能力。例如:35与55的和乘以12,再减去6得多少?35与55的和,乘以12与6的差,积是多少?35加上55与12的积,再减去6,得多少?安排文字题的练习时,注意文字题的步数不要过多,叙述文字题的语句要明确。

五、加强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应用题的能力,正确使用中括号,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

⒈文字叙述题在叙述上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叙述:

(1)根据算式中各部分的各称叙述。例如:被除数是12.8,除数比被除数少9.6,商是多少?(2)根据算式表示的意义叙述:例如:比一个数的6倍少8.5的数是15.5,求这个数。(3)根据算式的读法叙述:例如:6.2减去2.4再乘以72,得多少?

⒈正确使用中括号,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叙述题的方法。

使用中括号列综合算式题解答文字题的方法与不含中括号的解题思想相同,即:认真审题,确定计算顺序。

(1)根据题意确定最后一步要用什么方法计算。

(2)看这步计算(最后一步)所需的条件是不是直接给出,再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先算什么?

(3)列综合算式时,先算的一步按照运算顺序不能先算时,就要加小括号。如果需要再加上一层括号即第二层括号,就要用中括号。

混合运算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小熊购物 教学内容:P2 --4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5-18 45-18+20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小熊购物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提问:你能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引出例题:胖胖要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需付多少钱? 3、解决问题。 (1)列算式:3×4+6 6+3×4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组织学生讨论:3×4+6 6+3×4 各表示什么意思。 ①算式“3×4+6”中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12+6=18(元)表示4块面包和1个蛋糕共付18元。 ②算式“6+3×4”红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6+12=18(元)表示1个蛋糕和4块面包共付18元。 这两种情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所以,3×4+6与6+3×4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共付多少元。 (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 6+3×4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 讨论: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板书) 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 =6+12 =18(元) =18(元)答:该付18元。 三、尝试独立解决新的问题 1、提问:壮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2、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解答。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四则混合运算试题

1、四则运算 一、请你来当小裁判。 1、运算顺序一样的画√,不一样的画○。 ①3×6÷2 ②(34+16)÷(18-8)③240÷20-5 3+6÷2 (34+16)×(18-8)240×(20-5)()()() 2、小医生看病。(纠正运算错误) 23+7×(12-4)改正:25+75÷75+25 改正:=30×8 =100÷100 =240 =1 二、用心选一选。 1、下面各题中,()的运算顺序是减法→除法→加法。 A、37-12÷3+11 B、30+(24-6)÷9 C、(24+124)÷(35-20) 2、已知△+○=□。下面算式正确的是()。 A、○=□-△ B、○=□÷△ C、○=□×△ 3、小强掷垒球,三次的成绩分别是29米、30米、28米,小强掷垒 球的平均成绩是()。 A、28米 B、29米 C、30米 4、要改变75+36÷20-5的运算顺序,使最后一步计算除法,正确 的是()。 A、75+36÷(20-5) B、(75+360)÷20-5 C、(75+360)÷(20-5)

5、被减数()减数时,差是0。 A、等于 B、大于 C、小于 三、计算题,要仔细。 1、 2、计算下面各题。 330÷(65-50) 128-6×8÷16 64×(12+65÷13) 3、先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然后写出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综合算式 四、解决问题。 1、王老师用98元钱买了2颗足球。根据这一数据填写下表:

2、养鸡厂上午收鸡蛋85千克,卖出42千克。下午收鸡蛋26千克。现在共有鸡蛋多少千克? 3、从甲城到乙城的公路长360千米。一辆汽车走高速路的速度是 90千米/ 时,走普通公路的速度是60千米/ 时。从甲城去乙城走高速路比普通公路节省多少时间? 4、春风饭馆买来西红柿和黄瓜各6箱。西红柿每箱15千克,黄瓜每箱18千克。西红柿和黄瓜共多少千克? 5、饮料批发部运来290箱饮料, 运了3车,还剩110箱, 平均 每车运多少箱?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材分析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分数四则计算和简单应用的基础上,主要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是五年级教学的分数知识的综合、提高和总结,对掌握和应用分数知识有很大的影响。在内容的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教学计算,例题的内容容量很大。例1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包括按运算顺序计算和应用运算律简便计算。在这道例题中,既要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迁移过来,还要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把按运算顺序计算和应用运算律简便计算有机结合起来,把口算和笔算结合起来,组建四则混合运算的认知结构,有益于理解和掌握计算知识,形成实实在在的计算能力。 第二,教学解决实际问题,例题的编排细致。本单元解答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一般列综合式计算。提出这个要求有两点原因:首先是前面刚教学了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具备列综合算式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六年级(下册)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要以现在的综合算式的数量关系为依托。 教材里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都是两步计算的问题,这些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为此,编排了两道例题。例2及“练一练”都是先求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再求总数的另一部分是多少。例3及“练一练”都是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再求比这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两道例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把第三单元里学到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个数量关系与实际生活中的其他数量关系联系起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不教学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传统教材教学分数乘法应用题之后还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而且把除法应用题与乘法应用题对称编排。本单元只编排分数乘法问题,不教学除法问题,要突出“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因为分数乘法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它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能迁移到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中去。 一、一题两解——既含运算顺序,又含运算律的内容。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混合 运算练习题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四则混合运算检测题 一、 口算。 12×4÷8= 100-72÷9= 35+25×4= 72-24÷4= 78-58+36= 178-56×3= 二、列综合算式 1. 把下面几个分步式改写成综合算式. 960÷15=64 64-28=36 综合算式: 2. 把下面几个分步式改写成综合算式. 7 5×24=1800 9000-1800=7200 综合算式: 3. 把下面几个分步式改写成综合算式. 4535-500=4035 782-777=5 4035÷5=807 综合算式: 4. 把下面几个分步式改写成综合算式. 8×15=120 63+120=183 183÷61=3 综合算式: 三、 递等式计算。 400+612÷12×4 118+153÷17×9 480-(32+32÷4) (374-265+238)×6 (72+108÷36)×64 (400-75×2)÷125 21×(230-192÷4) 118+306÷17+265 560-(48+48÷4) 540÷45×(65+35) 325÷13×(266-250) 300-225÷5+145 四、 判断并改错。 五、列式计算。 1、82与15的差,乘32与18的和,积是多少 2、25与16的积,减去756除以4的商,差是多少 3、1650除以5的商,加上16与8的积,和是多少 1、437-37×2+8 =400×2+8 =800+8 =808 2、1500÷15-15×4 =1500÷0×4 =0 3、250+50×5 =250+250 =500 4、25×325×3 =75÷75 =1

《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2019-04-16 学情分析: 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 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加法和减法是同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同一级运算。同级运算的顺序。 2、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掌握用递等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在不同层次练习中感受并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激发思考探究乐趣,养成良好解题习惯。 教学重点: 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教学难点: 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常规口算 (精选含有加、减、乘、除运算的口算) 二、情境引入,整体感知 问题:刚才的口算中,都有哪些运算? 揭示:在数学里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称为四则运算,加法和减法是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也是同级运算,它们是比加、减法更高一级的运算。 三、教学例1 1、出示例1。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你是怎样解答的? 53-24=29 29+38=67 53-24+38=67 4、告诉学生:第三道算式是将前两道算式合在了一起,我们叫前两道算式的综合算式。 5、两步算式脱式计算的格式。 (1)示范:刚才我们列出综合算式,并且直接口算出结果,如何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表示出来,它有特定的书写格式:教师边板书边阐述基本格式规范。 说明:可以把先算的一步划线(板书:划线用色笔标出),提醒自己注意运算顺序;暂时不参与运算的符号与数按顺序移下来?? 53-24+38 =29+38 =67

小学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700道!

四年级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 (1)1533÷73+159-57= (2) 83×91÷131+38= (3) 197-46+67-13= (4) 1512÷54×126-52= (5) 192+52×136÷66= (6) 123-47+159-16= (7) 164×23-126+74= (8) 117+21+17-19= (9) 81÷9×161+93= (10) 93×35-128+36= (11) 86×9+87×99=9387 (12) 2324÷83-108÷54=26 (13) 3348÷93+15-17=34 (14) 51+1414÷14-90=62 (15) 42+31×180+42= 5664 (16) 17×25-2050÷82= 400 (17) 552÷12×18-66= 762 (18) 1118-18÷2×109= 137 (19) 916-952÷17×5= 636 (20) 1044÷29-540÷45= 24 (21) 23+15+925÷37= (22) 52+770÷22-22= (23) 88×51+800÷40= (112-13)×(103-12)= (25) 56×7-66÷22= (31) (151+49)÷(7+93)= (32) 32÷(56÷7)×18= (33) 199-(21+70)-22= (34) 14×5÷(34-33)= (35) 840÷(125-90)+67= (26) 109×66-29×10= (27) 339+55-166-52= 110÷55×102÷51= (29) 71+42×50-92= (30) 92÷4-194÷97= 124-(170-48)÷61= (37)2058÷98-(86-66)= (38) (76+485)÷51+91= (39) (91-22)÷69+27= (40) (50+20)×88÷56= (41) 1157÷(128-39)×54 (42) 18×58+(73-17) (43) 757-7168÷2÷64 (44) 98-98×12÷14 (45) 80×12÷15-64 (46) 298-15×15-1 (47) 128+2184÷42-66 (48) 73×(66+34)-21 (49) 75×3+768÷24= (50) 71-51+199-83= (51) 161-8+33×2= (52) 182÷71÷82-9= (53) 141+5+144×12= (54) 193÷20÷123÷55= (55) 142÷50×169+36= (56) 132+70×156÷38= (57) 108×21-83×55= (58) 122×9+62+58= (59) 53÷40×81÷71= (60) 28+53-11-25= (61) 107-4-26-33= (62) 112÷82×122-81= (63) 174-4×101-61= (64) 77÷59-103-33= (65) 171+56÷55÷73= (66) 121-56-110×67= (67) 86×22-59+9= (68) 185÷79×189-80= (69) 28÷33÷151×54= (70) 4×96+132×5= (71) 72-20-87-67= (72) 158+56×124+31= (73) 113-35×194-3= (74) 119+19+194-34= (75) 112-77÷17÷39= (76) 102-78÷65×1= (77) 154×17×167×98= (78) 120×88÷2÷48= (79) 88-22×179-78= (80) 25+86×67+55= (81) 184×81+151-69= (82) 165+21÷164+85= (83) 181÷32+4÷87= (84) 31×72×89×11= (85) 134+82+126÷92= (86) 109×82+184÷37=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讲解学习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说明算式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得数;初步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能联系实际问题说明解决间题的计算过程,联系计算过程归纳运算顺序,发展归纳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发展认真严谨、细致计算的学习习惯,树立数学规则意识,培养按规则办事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难点: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说说下面每组题的运算顺序。 提问1:第(1)组题按怎样的顺序算?指出:只含有加、减法或乘、除法的运算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提问2:第(2)组、第(3)组、第(4)组题按怎样的顺序算?指出: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减法。 2.引人新课。 谈话:我们已经学习过不含括号的两步计算混合运算,并且掌握了运算顺序。今天,就以原来的知识为基础,学习新的混合运算规律。 (二)探究新知,深化新知 1.学习例题。 (l)一位同学到体育用品商店购买象棋和围棋,我们一起来看看在体育用品商店里能知道些什么。 提问:知道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先算什么?为什么? 让学生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名分步列式的学生板演在黑板上。 检查:解答过程对不对?前两步先算的什么? 指出:要求一共要付多少元,要把3副中国象棋的钱加4副围棋的钱,所以应该先用乘法算中国象棋和围棋各需要多少钱,再用加法算出一共要多少元。 (2)混合运算,学习新知。

人教版四年级四则混合运算100题

人教版四年级四则混合运算100题 (1)1533÷73+159-57= (2)221×91÷17+38= (3)197-46+67-13= (4)1512÷54×126-52= (5)192+52×136÷66=(6)123-47+159-16= (7)164×23-126+74= (8)117+21+17-19= (9)81÷9×161+93=(10)93×35-128+36= (11)86×9+87×99=(12)2324÷83-108÷54=(13)3348÷93+15-17= (14)51+1414÷14-90= (15)42+31×180+42=(16)17×25-2050÷205=

(17)552÷12×18-66= (18)1118-18÷2×109= (19)916-952÷17×5=(20)1044÷29-540÷45= (21)23+15+925÷37=(22)52+770÷22-22= (23)88×51+800÷40=(24)(112-13)×(103-12)= (25)56×7-66÷22=(26)(151+49)÷(7+93)=(27)32÷(56÷7)×18=(28) 199-(21+70)-22= (29)14×5÷(34-33)= (30)840÷(125-90)+67= (31)109×66-29×10=(32) 339+55-166-52=

(33)110÷55×102÷51=(34)92÷4-194÷97=(35)124-(170-48)÷61=(36)2058÷98-(86-66)= (37)(76+485)÷51+91=(38) (91-22)÷69+27=(39)(50+20)×88÷56=(40)1157÷(128-39)×54= (41)18×58+(73-17) = (42) 757-7168÷2÷64= (43)98-98×12÷14= (44)80×12÷15-64= (45) 298-15×15-1 = (46)128+2184÷42-66= (47)73×(66+34)-21 = (48)75×3+768÷24=

《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没有括号的同级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4-5 页例1和例2《四则运算》。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4-5页例1和例2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为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例1通过应用加减法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来明确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例2以“冰雪天地”接待游人的信息为素材,通过解决“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引导学生观察所列混合算式,明确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在例1、例2的基础上,教材总结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教材在例题呈现上注重学生多样化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生活中,生活中就有数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运用四则运算顺序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突破重难点的设想:引导学生画线段图表示相应的数量关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在组内交流,在全班反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白板。 【教学过程】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混合运算练习及答案.doc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混合运算练习(一)125-25×4(135+75)÷(14 ×5) 120-60 ÷5×51024÷16×3 (135+415) ÷5+161200-20×18 720-720÷15(360-144)÷24×3 240+480 ÷30×2225-10×(6+13) (120 ×2+120)÷9164-13×5+85

330÷ (65-50)128-6×8÷16 64×(12+65÷13)19×96-962÷74 10000-(59+66) ×645940÷45×(798-616) (315 ×40-364) ÷712520÷8×(121 ÷11) (2010-906)×(65+15)(20+120÷24) ×8 106×9-76 ×9117÷13+36×15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混合运算练习(二)3774÷37×(65+35)540-(148+47)÷13 (308 —308÷28) ×11(10+120÷24) ×5 (238+7560÷90) ÷1421×(230-192 ÷4) 19×96-962 ÷7410000-(59+66)×64 5940÷45×(798-616)(315×40-364) ÷7 735×(700-400 ÷25)1520-(1070+28×2)

9405-2940÷28×21920-1680÷40÷7 690+7 ×52-398148+3328÷64-75 360 ×24÷32+7302100-94+48×54 51+(2304-2042) ×234215+(4361-716)÷81 (247+18) ×27÷536-720÷(360 ÷18)

二下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二下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二下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7页例1 教学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经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四则混合运算是计算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的进行混合运算,不仅丰富了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是第一课时,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总结规律的科学思维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寻求依据来解释说明自己思维的能力,在理解掌握运算顺序的同时,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材分析: 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学习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含义并具备一定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系统学习综合算式运算顺序的开始,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是综合算式的基本运算顺序,因此本课时的学习将为日后其他运算顺序的学习及灵活运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经验中已对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会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口算,并直接写出结果。但缺少的是把这些零星的数学知识系统化。学生在一年级就已经接触,并且到现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此时安排混合运算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让学生对四则运算的运算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利用引导发现式、问题教学法、情景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采用这些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将探究解题思路和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年级四则混合运算

(21) 23+15+925÷37= (22) 52+770÷22-22= (23) 88×51+800÷40= (25) 56×7-66÷22= (31) (151+49)÷(7+93)=(32) 32÷(56÷7)×18=(33) 199-(21+70)-22= (34) 14×5÷(34-33)= (35) 840÷(125-90)+67= (26) 109×66-29×10=(27) 339+55-166-52= (28) 110÷55×102÷51= (29) 71+42×50-92= (30) 92÷4-194÷97=(65)124-(170-48)÷61= (37)2058÷98-(86-66)= (38) (76+485)÷51+91=(39) (91-22)÷69+27=(40) (50+20)×88÷56=(41) 1157÷(128-39)×54 (42) 18×58+(73-17)= (43) 757-7168÷2÷64= (44) 98-98×12÷14= (45) 80×12÷15-64= (46) 298-15×15-1= (47) 128+2184÷42-66= (48) 73×(66+34)-21= (49) 75×3+768÷24= (50) 71-51+199-83= (51) 161-8+33×2=(52) 182÷71÷82-9= (53) 141+5+144×12= (54) 193÷20÷123÷55=(55) 142÷50×169+36=(56) 132+70×156÷38= (57) 108×21-83×55= (58) 122×9+62+58=(59) 53÷40×81÷71=(60) 28+53-11-25= (61) 107-4-26-33= (62) 112÷82×122-81= (63) 174-4×101-61= (64) 77÷59-103-33= (65) 171+56÷55÷73= (66) 121-56-110×67=(67) 86×22-59+9= (68) 185÷79×189-80= (69) 28÷33÷151×54= (70) 4×96+132×5=(71) 72-20-87-67= (72) 158+56×124+31=(73) 113-35×194-3= (74) 119+19+194-34= (75) 112-77÷17÷39=(76) 102-78÷65×1=(77) 154×17×167×98= (78) 120×88÷2÷48= (79) 88-22×179-78= (80) 25+86×67+55=(81) 184×81+151-69= (82) 165+21÷164+85=(83) 181÷32+4÷87=(84) 31×72×89×11=(85) 134+82+126÷92= (86) 109×82+184÷37=(87) 71×36+25-20=(88) 128-75-185+32=(89) 36+22-175+97= (90) 109-87-70×45=(91) 141+12×71÷78=(92) 21-87÷111×35=(93) 19×53×77-61= (94) 22+4÷127-97=(95) 71-87×75÷17=(96) 116÷48-125÷86=(97) 117+79×116÷13= (98) 2+45-161÷38=(99) 44×40-68×38= (100) 121+49+183×99= (101) 59+54+71×29= (102) 108-77×80÷55= (103) 139÷99×180+94= (104) 41÷30÷139+43= (105) 78+79+24×39= (106) 94÷17×89+89= (107) 138-43÷44÷89= (108) 182÷81-152÷30= (109) 103+10+156-21= (110) 17×29×95×33= (111) 124+98-191+77= (112) 152÷45+77 ×27= (113) 168÷48+149÷3= (114) 34×28÷103÷25= (115) 75×45+50×60= (116) 55-11÷70÷49= (117) 3÷47÷184×61=

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四年级第二学期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四则混合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 教学关键: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写出综合算式(幻灯出示) ⑴145÷5=29 179 - 29 = 150 综合式: 2、说出下运算各题的运算顺序 ⑴120-144÷18+35 (158+37)÷(64-45) 第1题由学生说教师标运算顺序;第2题由学生自己标运算顺序。 指名讲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⑴出示尝试题347+45×2-4160÷52 学生同桌互说运算顺序 ⑵学生尝试练习 ⑶学生反馈做的快的同学板演在黑板上。 =347+90-8 =437-8 学生互相评价 =429 2、教学例2 ⑴出示尝试题(58+37)÷(69-9×5) 学生同桌互说运算顺序哪两步可以同时计算,为什么? ⑵学生尝试练习 ⑶学生反馈做的快的同学板演在黑板上。 =95÷(64-45) =95÷19 学生互相评价 =5 3、集体练习 1515-15×(94+54÷9)1420+580-64×21÷28 ⑴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 ⑵学生独立运算 ⑶学生反馈

三、文字题练习 1、280减去320除以20的商,差是多少? 学生读题并说明数量关系 280-商=差算式280-320÷20 2、52加65的和,除以13,商是多少? 学生读题并说明数量关系 和÷13=商算式(52+65)÷13 3、比较 为什么第2题要添小括号而第1题却不需要? 65-345÷23 56×(33-21)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12页第2题的3、4两小题。第3 题共6小题。板书设计: 四则混合运算 347+45×2-4160÷52 (58+37)÷(69-9×5) =347+90-8 =95÷(64-45) =437-8 =95÷19 =429 =5 1、280减去320除以20的商,差是多少? 280-商=差算式280-320÷20 2、52加65的和,除以13,商是多少?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教育部审定2013-2014年春季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 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主题:整理和复习 课时:共7课时,第7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刘亚南镇区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运算(两步)。 2、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 3、学情分析: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 学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通过解题和计算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评价任务

任务一: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任务二:能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资源与建议 1、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的混合运算和解决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在梳理的过程中进一步熟练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及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节课可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复习混合运算——回顾整理形成知识网络——拓展应用——总结全单元。 3、本节课的重点是熟练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可以通过自主探究,知识梳理等解决。难点是,系统的梳理知识,归纳本单元所学知识,可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突破。 准备:学具准备,练习本、尺子 知识准备,本单元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反思 环节一复习 1.口算卡片(开火车) 2.出示混合运算 学生说运算顺序 环节二回顾整理、形成网络 1.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在学习混合运算时,都学了哪些知识,记不清的同学也可以看看课本。师:哪个同学能给老师举个例子呢?(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 在教学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还初步接触了乘加、乘减的计算。本单元教学混合运算,把计算题从加减或乘除的同级运算扩展到加(减)乘(除)不同级运算,要求学生体会并掌握运算顺序的知识,学会使用递等式表示运算过程与步骤,初步运用混合运算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混合运算是对四则计算的综合应用,进行混合运算能够更好地掌握加、减、乘、除法的口算与笔算。进行混合运算,要认真分析算式里有哪些运算,要联想并遵循有关的运算顺序规定,要按运算顺序逐步计算,这些思考能够提高演绎推理的水平。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可以分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计算,如果列综合算式,就要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混合运算方便了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整数的混合运算以两步计算为主,一般不超过三步。两步计算的算式里通常只有两个运算,只应用一条运算顺序。三步计算的算式里通常有三个运算,进行第一步运算往往要同时兼顾两条运算顺序。显然,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比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容易得多。教科书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单元只教学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编排三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表: 例1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例2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例3 小括号的作用,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从表格里可以看到,教科书把“算式中有乘除法,也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这一条运算顺序,分成“有乘法也有加减法”“有除法也有加减法”两段,各编排一道例题教学。这是因为本单元只涉及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在含有不同级运算的式子里,只会是乘法与加法、乘法与减法、除法与加法、除法与减法四种情况,不可能既有乘法与除法,又有加法与减法。先编排乘法与加法或减法的混合运算,再编排除法与加法或减法的混合运算,降低了认知难度,能够方便教与学。 在一个混合运算的算式里,如果加上小括号,就会改变算式原来的运算顺序。例3教学小括号的知识,既要学生认识小括号,知道其作用,又要学生体会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知道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 (一)联系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运算顺序 运算顺序是进行四则混合运算应该遵循的规定,是人类在长期实践与计算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共同规则。人们都遵循运算顺序,才能保障计算结果唯一且一致。为什么在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除)法?为什么要先算小括号

四年级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

四年级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总分: 一、口算。(每小题0.5分,共8.5分) 88-28÷14= (49-49)×49= 32×2÷8= 40+200÷5= 112-12×9= 72÷(8×3)= 45÷(12-9)= 72-72÷12= 3×9+9×3= 3×9÷3÷9= 45+45÷5-10= 250+50-250+50= 60+40÷10-10= (45+45)÷5-10= 400÷80+20÷5= 53-(15+5×3)= 90-90÷15+6=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5分) (1)计算350-182÷26×14+78运算顺序第一步是(),第二步是(),第三步是(),第四步是()。 (2)路程=()○(),单价=()○()。 (3)要求每天修多少米,就要知道()和()两个条件。 (4)178+72 140-90 ()÷() () 综合算式: (5)水果店卖出橘子35筐,香蕉28筐,橘子和香蕉每筐都是48千克。根据下列算式补相应的问题。 ①48×35:。 ②48×28:。 ③35+28:。 ④48×35+48×28:。 ⑤48×(35-28):。三、判断下面各题的对错,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并改正。(每小题3 分,共12分) (1)950÷25×2 (2)150-50×2+18 =950÷50 =100×20 =19 ()=2000 () (3)54÷18+41×3 (4)800-600÷(25×4)=3+41×3 =200÷100 =44×3 =2 () =132 () 四、用递等式计算。(每小题3分,共24分) 521-21×12+88 1156÷17+5040÷42 610-714÷21×15 338+2108÷34-292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最新版本)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整数四则运算方法,会列分步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然学生也曾学习过一些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但这些试题要么是同一级运算,要么是乘加、乘减算式,都是乘法在前,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的,因此本单元着重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且乘除法在后需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的两步式题,书写格式上,则首次要求用递等式显示计算过程。这一内容很重要,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所以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打下的基础。 三、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要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2)让学生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结合教材的编写和本节课的特点我认为 教学重点:用递等式显示计算过程的格式。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四、教具准备:教学光盘和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习为立足点。将设计以下的几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练习 (2)说出先算什么,再计算。 560+4×2 20-15÷3 学生在纸上直接进行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由学生小结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很多同学都喜欢下棋,本周兴趣小组要开展棋类活动,老师准备购买一些棋具。 我们一起去看看老师买棋时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1、出示主题图。这是一道购物的实际问题,遇到这类问题你马上会

四则混合运算(四年级下)

125-25×6 (135+75)÷(14×5)120-60÷5×5 1024÷16×3 (135+415)÷5+16 1200-20×18 720-720÷15 (360-144)÷24×3 240+480÷30×2 225-10×(6+13)

(120×2+120)÷9 164-13×5+85 330÷(65-50) 128-6×8÷16 64×(12+65÷13) 19×96-962÷74 10000-(59+66)×64 5940÷45×(798-616) (315×40-364)÷7 12520÷8×(121÷11)

(2010-906)×(65+15) (20+120÷24)×8 106×9-76×9 540-(148+47)÷13 (308—308÷28)×11 (10+120÷24)×5 117÷13+36×153774÷37 21×(230-192÷4) 19×96-962÷74

10000-(59+66)×64 5940÷45×(798-616) (315×40-364)÷7 735×(700-400÷25)1520-(1070+28×2)9405-2940÷28×21 920-1680÷40÷7 690+47×52-398 148+3328÷64-75 360×24÷32+730

2100-94+48×54 51+(2304-2042)×23 4215+(4361-716)÷81 (247+18)×27÷25 36-720÷(360÷18) 1080÷(63-54)×80 (528+912)×5-6178 36-720÷(360÷18)4×25+16×25 4×25×16×25

2017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

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 1、填一填。 (1)68-25+49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法,再算()法。(2)400÷20×36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法,再算()法。 (3)在320-210÷7中,先算()法,再算()法。(4)在280+27×8中,先算()法,再算()法。(5)在197-12×5+38中,先算()法,再算()法,最后算()法。 2、口算。 36÷4×8= 6×6÷9= 42÷7×3= 28+9-14= 65-15+23= 47+20-18= 35÷5×9= 7×6÷3= 80-37+12= 3、计算下面各题。 514-80×2 205×6-150÷6 27+102×13 25×4+32×18 108-24×3+62 216+96÷3×3 (32-18)×96÷8 236+720÷(44+36)(240+36)÷(22-18)(375+125)÷(44+36)(273+562)÷5-96 (28+35)×(92÷4)120+480÷(43-28)(33-18)×(24+34) 3020-7344÷24 (126+54)×8+65 (960+420)÷(25-5)(137-87)×12÷15

4、在360+50×2÷4中,先加括号,再计算。 (1)按加法、乘法、除法顺序计算。 (2)按乘法、加法、除法顺序计算。 5、选择。 (1)50×4÷2-30与4×(50-5)÷2的运算顺序相比较() ①相同②不相同③无法确定 (2)24+3×150÷6与24+3×(150÷6)的运算顺序相比较() ①相同②不相同③无法确定 (3)87-28+34与72÷9×13的运算顺序相比较() ①相同②不相同③无法确定 (4)在除法里,0不能作() ①被除数②除数③商 (5)△+△÷(△×△)计算时,第一步应算() ①+ ②÷③× (6)下面的算式中,不一定等于0的算式是() ①0+△②0÷△③0×△ 6、把每组中的几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1)4×6=24 6÷3=2 24-2=22 综合算式: (2)8×3=24 30-24=6 6×18=108 综合算式: (3)480+60=540 325+540=825 825-18=807 综合算式: (4)576-385=191 84÷6=14 191×14 =2674 综合算式: 7、学校图书室有故事书482本,今天借出86本,又还回来48本。现在学校还有故事书多少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