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工程教材《组织行为学》课件 第七章

马工程教材《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七章

1. 引言

本章将介绍组织行为学中的第七章内容,主要涉及团队及其管理。团队是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组织的效能和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了解团队的特点、类型以及团队管理的关键要素对于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

2. 团队的概念和特点

团队是由一群有共同目标、相互依赖、共同努力解决问题的成员组成的。与个人工作相比,团队工作具有以下特点:

•目标共享: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的目标,而不是个人目标。

•互相依赖:团队成员相互依赖,需要合作、协调和交流才能完成任务。

•分工合作:团队成员在团队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和责任,并相互合作来完成任务。

•集思广益:团队成员可以共享不同的观点和经验,通过集思广益来解决问题。

•共同绩效:团队的绩效是由整个团队共同实现的,而不仅仅是个体的绩效。

3. 团队的类型

团队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其中常见的分类包括:

3.1. 功能性团队

功能性团队是根据员工的技能和专业知识来组成的团队,旨在完成特定的任务和职能。例如,技术团队、销售团队等。

3.2. 项目团队

项目团队是为了完成一个特定的项目而组成的团队,它由来自不同职能部门的成员组成,并在项目完成后解散。项目团队的成员通常在项目开始时被专门选择和组合。

3.3. 跨部门团队

跨部门团队是由来自不同职能部门的成员组成的团队,它们跨越组织内的不同部门,通过合作和协调来解决组织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跨部门团队可以促进信息共享和知识传递,提高组织的绩效。

3.4. 虚拟团队

虚拟团队是由分散地工作在不同地点的成员组成的团队。他们利用科技手段如网络和远程协作工具进行交流和合作。虚拟团队的成员通常来自不同的时区和文化背景,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来实现团队目标。

4. 团队管理

团队管理是指组织通过合理的决策和有效的激励手段来管理和引导团队,以实现团队的目标。以下是团队管理中的关键要素:

4.1. 团队目标

团队目标应该是明确、具体和可量化的,所有团队成员都清楚这个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团队目标可以帮助团队成员保持一致的方向,并激励他们达到更高的绩效。

4.2. 团队角色

每个团队成员应该明确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和责任,并在这个角色上发挥自己的优势。团队角色的明确分工可以提高团队的效能和绩效。

4.3. 沟通和协作

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是团队成功的关键。团队管理者应该创造一个积极的沟通和协作氛围,鼓励团队成员分享观点和经验,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4.4. 团队决策

团队决策是团队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团队管理者应该鼓励团队成员参与到决策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才能。团队决策可以增加团队成员的参与感和责任感,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5. 总结

本章介绍了团队及其管理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团队在组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组织的成功和绩效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团队的成功离不开明确的目标、明确的角色、积极的沟通和协作以及有效的团队决策等关键要素的支持。团队管理者应注重团队的发展和壮大,以提高组织的效能和绩效。

马工程教材《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七章

马工程教材《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七 章 本章主要介绍组织行为学的相关背景和重要性,并引入本章的主题和目标,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将探讨本章中的核心问题。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个体和团体在组织___和互动的学科。在现 代商业环境中,了解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原则和理论对于管理者来 说至关重要。通过深入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相关内容,我们能够更好 地理解员工行为、组织文化、领导力和团队协作等关键因素,为有 效管理和提升组织绩效提供支持。 本章的目标是在学生中引起对组织行为学的兴趣,并传授相关 的理论和概念。我们将探索员工动机、团队效能、领导风格等主题,并提供实际案例和讨论,以帮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 让我们开始探索组织行为学中引人入胜的世界吧! 本章主要介绍组织文化的概念、定义和重要性,以及探讨组织文化对组织行为和绩效的影响。同时,还讨论了不同类型的组织文化及其特点,

并提供了塑造和维持组织文化的方法。此外,还 探讨了组织文化与员工行为和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中共享的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和符号系 统的总和。它是一个组织的核心特征,能够塑造员工的行为和决策,并对组织的绩效产生重要影响。 组织文化对组织行为和绩效具有显著影响。一种健康的组织文 化能够促进员工积极参与、合作和创新,提高组织绩效。不同类型 的组织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如自由主义文化强调自由和个人创新,而保守主义文化则更注重规范和稳定。 塑造和维持组织文化需要领导者的积极参与和示范作用。领导 者应该根据组织的价值观和目标来塑造和展示文化,并建立相应的 制度和惯例来支持和保持文化。 组织文化与员工行为和满意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员工对组织 文化的认同程度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从而影响工作 表现和满意度。因此,组织应该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并与员 工共同塑造和维护。 通过深入了解组织文化的概念、定义和重要性,以及探讨组织 文化对组织行为和绩效的影响,本章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组织行为学中的相关知识,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表现。

【组织行为学课件】个体行为的基础

第二讲个体行为的基础 本讲主要内容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传记特点个性因素学习一、传记特点(人口统计特征)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抚养人数任职时间性别男性与女性之间在工作生产率与工作满意度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男性与女性的工作流动率上,已有研究结果还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在工作缺勤率方面,已有研究一致表明:女性的缺勤率高于男性。婚姻状况已有研究尚不足以说明婚姻状况对员工生产率的影响。在工作满意度方面,已婚员工高于未婚员工。与未婚员工相比,已婚员工的缺勤率和流动率更低。年龄因素年龄与流动率之间的关系:年龄越大,越不愿离开现有工作岗位。年龄与缺勤率之间的关系:可以避免的缺勤率低;不可避免的缺勤率高。年龄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一般的观点:生产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下降。研究结论:年龄与工作绩效并不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中所需身体机能方面的衰退可以由工作经验得到弥补。年龄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年龄与工作满意度之间成正相关;年龄与工作满意度之间成U型曲线关系。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满意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非专业技术人员在年龄中等时工作满意度出现下降情况,然后又开始回升。抚养人数孩子个数与员工缺勤率成正相关;抚养人数与工作满意度成正相关;在抚养人数与员工生产率及流动率关系方面,还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任职时间任职时间与生产率间的相关不明显。任职时间与缺勤率之间成负相关。任职时间与流动率之间成负相关。任职时间与工作满意度之间成正相关,其预测效度高于年龄因素。 二、个性因素(一)个性概述 个性的概念: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经常影响人的行为并使他与别人有所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这些特点影响着特定的个人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的行为表现。 2、个性的心理结构 3、个性的特点:(1)社会性:个性是受社会的影响而形成的,离开了社会,个性便失去了存在的基础。(2)差异性:世界上不存在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

马工程教材《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七章

马工程教材《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七章 引言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内部个体和团队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和互动的学科。本章将重点讨论组织中的决策与沟通,并探讨组织中的权力和政治行为。 决策 决策是组织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组织内,决策者需要做出各种各样的决策,涉及到资源分配、目标设定和问题解决等方面。本节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决策模型和决策方法。 决策模型 •理性经济人模型:假设决策者是理性的经济人,能够根据利益最大化原则做出最优决策。 •有限理性模型:认为决策者受限于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往往只能做出有限理性的决策。 •行动决策模型:强调实施决策的重要性,认为决策的价值在于能够转化为行动。

决策方法 •分析决策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进行量化评估,从而做出决策。 •直觉决策方法:依赖个人经验和直觉,快速做出决策。 •决策工具方法:利用一些决策工具和技巧,如决策树、决策矩阵等,帮助决策者进行决策。 沟通 沟通是组织中信息传递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在组织中,良好的沟通能够促进团队合作,提高工作效率。本节将介绍沟通的基本概念和一些沟通技巧。 沟通的基本概念 •发送者:信息的发送者,需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图。 •接收者:信息的接收者,需要理解发送者的意图,并作出相应反应。

•媒介:信息传递的手段,可以是口头沟通、书面沟通或电子邮件等。 沟通技巧 •清晰简洁:避免使用复杂的语言和术语,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意思。 •积极倾听:在沟通中,要保持积极的倾听态度,理解对方的意见和观点。 •反馈:及时给予反馈,确认对方是否理解自己的意图,以及自己是否理解对方的意图。 权力和政治行为 在组织中,权力和政治行为是组织内部权力关系和利益分配的体现。本节将介绍权力的概念和类型,以及政治行为在组织中的作用和影响。 权力的类型 •正式权力:来自组织的职位和地位,如经理、领导等。

《组织行为学》教案

《组织行为学》教案 :组织行为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能够: 1. 理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原则; 2. 掌握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3. 分析和解决组织内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4. 培养团队合作、沟通和领导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组织行为学概述 1.1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1.2 组织行为学对组织管理的意义 2. 个体行为与决策 2.1 个体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2.2 决策与决策风险 3. 组织结构与设计 3.1 组织结构的类型和特点

3.2 组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4. 沟通与团队 4.1 沟通的基本理论和技巧 4.2 团队的特点与建设 5. 领导与权力 5.1 领导的概念和职能 5.2 权力与权威的理论 6. 组织变革与创新 6.1 组织变革的原因和过程 6.2 创新与组织发展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讲述基本概念、理论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 2.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和实践操作等方式,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团队项目,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多媒体资源展示案例、图表和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 四、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综合考虑学生的发言、提问、讨论和参与度等,评价其在课堂上的表现; 2. 个人作业:要求学生完成阅读笔记、案例分析和个人报告等,以考察其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项目:要求学生组成小组,通过实践操作解决组织行为学相关问题,并撰写小组报告; 4. 期末考核:综合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情况,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 1. 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作者:斯蒂芬·皮罗斯、詹姆斯·莱斯利·珀莱) 2. 多媒体资源:PPT课件、案例分析视频、组织行为学实例等 3. 网络资源:组织行为学相关的学术论文、案例分析和实践报告等 六、教学进度安排 1. 第一周:组织行为学概述 2. 第二周:个体行为与决策

马工程教材《组织行为学》课件 第七章

马工程教材《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七章 1. 引言 本章将介绍组织行为学中的第七章内容,主要涉及团队及其管理。团队是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组织的效能和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了解团队的特点、类型以及团队管理的关键要素对于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 2. 团队的概念和特点 团队是由一群有共同目标、相互依赖、共同努力解决问题的成员组成的。与个人工作相比,团队工作具有以下特点: •目标共享: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的目标,而不是个人目标。 •互相依赖:团队成员相互依赖,需要合作、协调和交流才能完成任务。 •分工合作:团队成员在团队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和责任,并相互合作来完成任务。 •集思广益:团队成员可以共享不同的观点和经验,通过集思广益来解决问题。

•共同绩效:团队的绩效是由整个团队共同实现的,而不仅仅是个体的绩效。 3. 团队的类型 团队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其中常见的分类包括: 3.1. 功能性团队 功能性团队是根据员工的技能和专业知识来组成的团队,旨在完成特定的任务和职能。例如,技术团队、销售团队等。 3.2. 项目团队 项目团队是为了完成一个特定的项目而组成的团队,它由来自不同职能部门的成员组成,并在项目完成后解散。项目团队的成员通常在项目开始时被专门选择和组合。 3.3. 跨部门团队 跨部门团队是由来自不同职能部门的成员组成的团队,它们跨越组织内的不同部门,通过合作和协调来解决组织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跨部门团队可以促进信息共享和知识传递,提高组织的绩效。

3.4. 虚拟团队 虚拟团队是由分散地工作在不同地点的成员组成的团队。他们利用科技手段如网络和远程协作工具进行交流和合作。虚拟团队的成员通常来自不同的时区和文化背景,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来实现团队目标。 4. 团队管理 团队管理是指组织通过合理的决策和有效的激励手段来管理和引导团队,以实现团队的目标。以下是团队管理中的关键要素: 4.1. 团队目标 团队目标应该是明确、具体和可量化的,所有团队成员都清楚这个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团队目标可以帮助团队成员保持一致的方向,并激励他们达到更高的绩效。 4.2. 团队角色 每个团队成员应该明确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和责任,并在这个角色上发挥自己的优势。团队角色的明确分工可以提高团队的效能和绩效。

《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课件

《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课件在《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课件中,我们将探讨关于组织行为 学和管理心理学的重要概念、原理和应用。通过这门课程,我们将深 入了解组织中的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如何管理和激励员工, 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一、组织行为学简介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个体、团队和组织内外环境对员工行为的影响的 学科。它涵盖了多个层面的观察和研究,包括个人行为、团队动力学、领导力等。通过学习组织行为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预测员工行为,帮助提高组织效能。 二、管理心理学要点 管理心理学是对管理者和领导者角色和行为的研究。它关注于管理 者如何影响员工的动机、情绪和行为。以下是一些管理心理学的重点 内容: 1. 领导和管理风格:通过学习不同的管理风格,如权威型、民主型 和合作型领导,我们可以了解如何在不同情境下采取适当的行为,以 激励员工并实现组织目标。 2. 团队动力学:了解团队的组成和运作原理,以及如何促进团队的 协作和创新,是管理者必备的技能之一。通过学习团队动力学,我们 可以提高团队绩效,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3. 员工动机:员工动机对于组织绩效的影响至关重要。通过学习不 同的动机理论,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我们可以掌握激励员工的技巧,提高员工的表现和参与度。 4. 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共同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模式,在组 织中对员工行为产生重要影响。通过了解组织文化的影响,我们可以 塑造积极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三、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应用 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和概念可以应用于实际的组织管理中,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管理员工和组织。以下是一些应用的例子: 1. 招聘和选拔:了解个人特质和能力如何与工作要求匹配,可以帮 助管理者做出更好的招聘和选拔决策。通过使用有效的选拔工具,如 面试和测评,可以提高员工的匹配度和绩效。 2. 员工培训和发展:通过了解员工的发展需求,管理者可以提供适 当的培训和发展机会,以提高员工的能力和满意度。具体的培训方法 和计划可以根据员工的需求和组织的目标来制定。 3. 绩效评估:通过采用有效的绩效评估方法,如360度反馈和关键 绩效指标,管理者可以客观地评估员工的表现,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和 激励,以促进员工的成长和改进。 4. 变革管理:在组织发生变革时,管理者需要了解员工对变革的反应,并采取适当的管理策略。通过了解变革对个体和团队行为的影响,管理者可以更好地应对变革带来的挑战。

组织行为学课程标准

《组织行为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代码: 二、适用专业:双证书自考本科(工程管理) 三、课程性质与目的 《组织行为学》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对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的科学。这是一门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学,是多学科相交叉的边缘性科学,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科学。 本课程的具体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的规律性,从而提高考生在做领导工作和管理工作过程中,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最充分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人的潜能,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目标。 四、课程设计思路 鉴于《组织行为学》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及其内容体系的不断更新等特点,本课程的设计思路如下: 在教学内容中,突出对学生组织行为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管理工作项目需要来进行,同时充分考虑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充足、必要及发展性要求,融入管理从业人员在职业上对于组织行为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基本要求,以此设计教学项目,组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组织行为管理的实践能力与积极的组织行为意识。

五、课程总体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全面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体系,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研究的基本分析方法; 2、能应用所学知识分析组织中人的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 3、理解个性差异在管理中的应用和创造性行为的培养和开发; 4、掌握群体的类型、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群体有效沟通的障碍和群体冲突的管理; 5、理解领导理论,领会激励理论的应用; 6、掌握组织结构的设计原则,认识不同组织结构的形式和特点,领会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1、能应用所学知识分析组织中人的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 2、能运用个性理论分析人的个性差异、懂得改变态度提高工作满意度的方法; 3、能运用适当的手段管理压力、防御挫折; 4、能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正确分析并处理管理中的人际沟通问题; 5、会对冲突进行管理,能把自己塑造成为优秀的团队成员; 6、能应用各类激励理论;熟知组织权力和政治的作用; 7、会进行组织结构的设计 (三)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素质; 2、诚实守信、敬业爱岗、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团队合作、沟通表达、勤奋务实与细致耐心等职业精神。 3、具有团队意识,能清楚明了表达意见和传播信息,面对危机,能沉着冷静化解矛盾,达到双方共赢的目的

25865-2《组织行为学》(第三版)课后案例分析提示

25865-2《组织行为学》(第三版)课后案例分析提示 课后案例分析提示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案例分析:十字路口的女主管 分析提示:案例主要涉及“工作生活平衡”及职场“玻璃天花板”现象。它反映了大多数职业女性——无论职位高低——有过或即将面临的困境和挣扎。女性经理人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的关系。同时,职业女性在职场中面临更多困境,如职业发展的承诺难以兑现,人们对职业女性普遍抱有的刻板印象,晋升之路受阻等等。这些问题是今天的组织需要关注的内容。 案例中的两个问题均为开放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分享,但要尽量避免单凭个人主观感受进行评判,而应在分析中逻辑清晰,言之有物,有理有据,自圆其说。 第二章个性与行为 案例分析:总经理秘书的人选 1.如果你是人力资源部的招聘负责人,现在总经理让你负责这个秘书职位的招聘,你认为作为该职位的人选,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特征和人格特征? 分析提示:1)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案例,逐条记录总经理秘书职位需要处理的工作;2)回顾教材中“能力与职业的匹配”章节中提及的能力的二因素结构理论,以及“性格与职业的匹配”章节中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3)分小组讨论,对各项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与人格特征进行分析,并逐条记录。 2.能适应该公司秘书职位的人,还能适合哪些职业? 分析提示:此问题属于开放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需要依靠学生的集体智慧来解决,建议使用头脑风暴。1)先利用头脑风暴找出适合的职业类型清单(建立假说);2)再利用问卷调查或上网调查的方式了解清单中职业的具体特征;3)最后将总经理秘书所需能力、人格特征与清单中职业特征相匹配,找出适合的职业(假说的验证)。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群体心理与行为》习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群体心理与行为》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群体心理与行为》 1.在群体特征中,促使每个成员的行为都能符合群体共同愿景的特征是()。 A.明确的成员认同 B.持续的互动关系 C.共同的行为规范 D.一致的目标导向 E.明显的彼此顾及 2.认为人们之间相互吸引是基于他们对共同目标具有相似态度的解释是()。 A.相近性理论 B.三要素理论 C.平衡理论 D.动机理论 E.群体动力理论 3.由于某种原因而自发地形成的自然群体,被称之为()。 A.协作群体 B.任务型群体 C.小群体 D.战略群体 E.非正式群体 4.个体通过群体满足友谊、关怀、支持和帮助需要是()。 A.安全的需要 B.归属的需要

C.自我确认的需要 D.自尊的需要 E.责任感/成就感的需要 5.人们按照社会角色的一般模式对一个人的态度、行为提出合乎身份要求和期望是()。 A.角色学习 B.角色理解 C.角色认知 D.角色期待 E.角色冲突 6.通过正面表扬或反面批评对成员形成的群体压力是()。 A.理智压力 B.舆论压力 C.感情压力 D.强制压力 E.领导压力 7.表面从众,内心却拒绝,这种迫于群体的压力的从众是()。 A.真从众 B.假从众 C.假不从众 D.反从众 E.内化的从众 8.在影响从众的群体成员因素中,易迅速降低从众发生率的是()。

A.群体的规模 B.群体的吸引力 C.群体的领导者 D.群体成员的相似性 E.群体成员的反从众 9.一次由8人围坐在桌子旁,领导首先明确了问题,然后自由发言讨论解决方案,此决策技术是()。 A.头脑风暴法 B.名义群体法 C.德尔斐法 D.电子会议技术 E.纸张群体法 10.在第三者的主持下,通过协商、求同存异解决群体冲突的方法是()。 A.沟通法 B.协商法 C.仲裁法 D.权威法 E.设置新目标法 参考答案:1.C 2.C 3.E 4.B 5.D 6.B 7.B 8.E 9.A 10.B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工商治理 制定单位:商学院 执笔者:李庆胜 制按时刻:2011年6月6日 审定人:许汝贞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的性质 《组织行为学》是现代治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份,它是一门以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和政治学等学科为基础,以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映模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工商治理专业必修的重要课程。 2.课程的教学目的及任务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次上把握工作组织中员工行为的大体理论;能够针对组织行为中的问题,结合组织运作的实际进行调查和分析。培育学生运用组织行为学的大体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增强对组织活动中各类行为现象的直接感受和体会,学会从行为的角度来讲明和分析组织中的各类现象,并培育学生从事治理所必备的(诸如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等)技术。 3.同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高等学校工商治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先修完《治理学》,教学进程中注意与《治理学》在内容上的分工与配合,和对《治理学原理》的理论应用,同时又是《人力资源治理》的先行课程。

5.利用教材:李剑峰编著《组织行为学》第一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0年。 6.考试、考核方式:考试 7.教学方式与手腕:本课程的内容是通过教师教学.课堂案例讨论、学生课后阅读及平常的训练等环节进行的,各环节应紧密配合,要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坚持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并重的原那么。 8.实验实践教学 9.课外训练及自学指导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组织行为导论 【教学目的】把握今世组织行为的大体概念和重要性 【知识板块】组织行为学的治理模式;组织行为治理的有效性 【本章重点】组织行为治理的有效性 【本章难点】今世组织行为的转变 【教学内容】 今世组织行为的大体概念 组织行为学研究 治理模式的有效性 【参考书目】 1.关培兰主编:《组织行为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 2.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七版),孙建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3.胡爱本主编:《新编组织行为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4.徐二明,《组织行为学教学案例精选》,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孙彤:《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6.张德:组织行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 :《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八版(2003) 8.张爱卿:《今世组织行为学理论与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9.竺乾威主编:组织行为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网站】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组织行为学 2.课程英文名称:Organizational Behavior 3.课程类别:必修 4.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等专业本科 5.总学时:36学时 6.总学分:2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组织行为学是信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1. 第一章导论(2学时) 教学内容:组织与组织行为基本概念,组织行为学的演进和发展,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等基本知识。 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其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及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组织与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学的演进和发展。 2.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8学时) 教学内容:动机与行为、价值观与行为、知觉与行为、态度与行为、个性与行为、意志与行为、情感与行为等基本内容。 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有关个性的基本理论,理解和掌握个性的基本内涵及其对管理工作的影响,掌握价值观和态度的概念及种类,理解其对个体行为的作用。 教学重点:个性差异及其管理,能力、气质、性格与管理的关系,价值观和态度的概念及种类,价值观与与个体行为。 教学难点:个性差异及其管理,价值观和态度概念及种类,价值观与个体行为。 3. 第三章组织承诺与个体行为(3学时) 教学内容:组织承诺的概念和结构,组织承诺的形成,组织承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组织承诺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等基本知识。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课程编码:16A11160 学分:3.0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计划学时:52 其中讲课:44 实验或实践:8 上机:0 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 推荐教材:孙健敏、李原,《组织行为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参考书目: 1.张德,《组织行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2. 斯蒂芬·P·罗宾斯、蒂莫西·A·贾奇,《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3. 卢盛忠,《管理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既要向学生传授组织行为学研究领域的知识成果,又要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完善,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技能,为学生将来从事各种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提供条件。 课程的基本要求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组织行为学教学主要通过课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心理测验、模拟训练等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使学生初步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习、研究组织行为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技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与发展。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和体系结构,了解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授课方法] 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实践教学 [授课内容]

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学科体系 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历史沿革 第四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实践教学] 实践学时:2 访谈法的运用学生现场演示/点评/讨论 第二章:能力、人格与学习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理解人格的特征及类型,并能运用人格理论分析人的个性差异;理解个体能力的差异对工作的影响以及个体行为的习得。 [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人格差异进行职业发展策划 [授课方法] 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授课内容] 第一节能力 第二节人格 第三节学习 第三章:价值观、态度和工作满意度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理解价值观的内涵及其形成的原因,理解态度对行为的关系,掌握工作满意度的基本概念,掌握提升工资满意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方法 [授课方法] 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课内容] 第一节价值观 第二节态度 第三节工作满意度 第四章:情绪与工作压力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理解情绪对管理工作的影响,了解工作压力的来源,并掌握管理工作压力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员工工作压力管理的方法 [授课方法] 多媒体教学/学生授课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学生授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