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脂肪肝的病因病机分型及治疗

合集下载

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一种 由多种诱 因引起 的疾 病 , F tyLvrF ) 同时也是多种肝脏疾 病 发展 中的 一种病 理过 程 , 是最 常见 的 弥漫性肝病之一 , 其以肝细胞 内甘油三酯 ( TG) 蓄积过 多为 主 要病理改变 , 遗传 一环境 一代 谢应 激相 关性 疾病 。从 病 因 是 上分 包 括 酒 精 性 肝 病 ( L 和 非 酒 精 性 脂 肪 性 肝 病 A D)
减; 痰浊 内阻型 , 治拟疏肝理气 , 化痰消 散 , 四逆散合导痰 汤加 减; 正虚瘀结型 , 拟大补气 血 , 治 活血化瘀 , 以八珍 汤合化积 丸
化 裁 , 症 加 减 。涂 氏[ 随 】 4型 : 虚 痰 湿 型 以健 脾 化 湿 为 治 分 脾
全 阐明, 故在治疗 上尚无特异性药物 , 现将脂 肪肝 的中医治疗
学并无脂肪肝的病名 , 从症 状表 现与 脂肪肝 相似 者很 早就 但 有论述。本文从辨证 分型论治 、 复方专 方治疗、 单味 中药治疗
三 方 面对 脂 肪 肝 的 中 医治 疗 作 一 综 述 。
关 键 词 : 肪 肝 ; 医 药治 疗 脂 中 中 图分 类号 : 5 5 5 R 7 . 文献标识码 : A
床表现可归属于 中医的“ 胁痛 ” “ 着” “ 痞” “ 浊” “ 、肝 、痰 、痰 、 瘀
发 病 机 制 尚未 完 全 阐 明 , 治 疗 上 尚 无 特 异 性 药 物 。祖 国 医 在
血” “ 、积聚” “ 、痞满” 范 畴。近代 中 医病 因病 机学认 为脂 肪 等
肝其 病位在肝 , 痰湿瘀虽 然是 其病机 , 但其发 病 的内在 根本在 于肝 脾肾亏虚 , 痰湿瘀 本 身也是 肝脾 肾亏虚 的产物 _ 。潘 氏 7 ] 等l 认为痰湿 、 _ 8 ] 瘀血为形成脂 肪肝 的病 理关键 , 出脂肪肝是 提 由多种原 因导致 肝脾 肾三脏 功能失 调 , 痰湿 、 瘀血 内生 , 积 停

中药养身中药调理脂肪肝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中药养身中药调理脂肪肝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中药养身中药调理脂肪肝的方法与注意事项脂肪肝是当脂肪在肝脏中积聚过多时产生的一种疾病。

中医学认为,脂肪肝是由肝气郁结、痰湿内蕴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中药作为中医调理脂肪肝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疏肝理气、利湿化痰、清热解毒等功效。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中药养身中药调理脂肪肝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方法1. 疏肝理气类中药疏肝理气类中药可通过调节肝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脂肪在肝脏中的沉积。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香附、枳壳等。

柴胡有疏肝解郁、调节内分泌的作用;香附具有舒肝理气、化痰散结的功效;枳壳能疏肝理气、祛痰降脂。

将这些中药煎煮后服用,有助于改善脂肪肝的症状。

2. 利湿化痰类中药脂肪肝伴有湿热痰浊的症状时,可选用利湿化痰类中药进行调理。

茯苓、猪苓、泽泻等中药有利尿化湿、去湿解痰的作用。

茯苓可以利尿、消肿、健脾祛湿,是治疗湿热内蕴型脂肪肝的常用药物;猪苓具有利水消肿、健脾化湿的功效;泽泻能利水渗湿、通便利湿。

将这些中药制成汤剂或者煎剂服用,有助于改善湿热痰浊所引起的脂肪肝。

3. 清热解毒类中药清热解毒类中药可用于改善脂肪肝伴有热毒症状的患者。

黄芩、栀子、青黛等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

黄芩可以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栀子有泻火、解毒、凉血的功效;青黛能清热解毒、凉血解毒。

将这些中药制成药汤或者煎剂,有助于改善热毒引起的脂肪肝。

二、注意事项1. 坚持用药中药调理脂肪肝需要长期坚持,不能片面追求短期效果。

通常需要连续服用几个月的时间,才能达到理想的调理效果。

因此,在选择中药调理脂肪肝时,患者应保持耐心和毅力。

2. 饮食调理在中药调理脂肪肝的同时,患者还需要进行饮食的调理。

应避免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的食物。

此外,还需避免饮酒,过量饮酒会对肝脏产生进一步的损害。

3. 合理休息合理休息是保持肝脏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患者应保持充足的睡眠,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长时间疲劳。

有助于肝脏的修复与恢复。

中医养生之道调理脂肪肝的方法

中医养生之道调理脂肪肝的方法

中医养生之道调理脂肪肝的方法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特征是肝细胞内脂肪的沉积。

中医认为,脂肪肝多由肝脏湿气积聚、脾胃功能失调等因素引起。

那么,如何通过中医养生之道来调理脂肪肝呢?本文将从饮食、生活习惯及中医药治疗等方面探讨脂肪肝的调理方法。

一、饮食调理1. 饮食规律:保持定时定量的三餐,不暴饮暴食,避免饥饿或过度进食对肝脏造成的负担。

2. 粗细搭配:中医强调粗细搭配,即主食以粗粮为主,如糙米、全麦面包等,搭配新鲜蔬菜、水果,减少精细加工食品的摄入。

3. 温和烹调:选择温和烹调方法,如蒸、煮、炖等,避免高油炸、煎炒等方式。

4. 避免辛辣刺激: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蒜等,以免加重湿热症状。

5. 控制油脂摄入:减少摄入动物脂肪和油炸食品,选择植物油烹调,如橄榄油、花生油等。

6. 多喝茶水:中医认为适量喝茶有助于清除体内湿气,可选择花茶、绿茶等清淡品种。

二、生活习惯调理1. 调整作息: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充分休息,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帮助肝脏恢复功能。

2. 适度运动: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脂肪代谢。

3. 热敷肝区:可在腹部右侧肝区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肝脏湿气积聚。

4. 合理用药:中药治疗在调理脂肪肝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

三、中医药治疗1. 中药调理:中医认为脂肪肝多为肝湿、脾虚引起,可选用具有健脾化湿、清肝利胆作用的中药进行调理,如茵陈蒿、山楂、木瓜等。

2. 中药汤剂:根据个体情况,可选用中药汤剂进行调理,如复方茵陈蒿汤、苦参汤等,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3. 针灸疗法:针灸能够调节体内阴阳平衡,促进脏腑功能恢复,可采用穴位注射或温针疗法,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个体情况确定。

综上所述,脂肪肝的调理方法主要包括饮食调理、生活习惯调理和中医药治疗等方面。

在进行调理时,应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调理方案,遵循中医养生之道,注意均衡饮食,调整生活方式,并在专业指导下使用中药进行治疗。

中医“治未病”健康指导对脂肪肝患者的影响

中医“治未病”健康指导对脂肪肝患者的影响

中医“治未病”健康指导对脂肪肝患者的影响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肝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成为危害人体健康的一个严重问题。

而中医“治未病”理念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理论之一,强调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促进身体健康。

对于脂肪肝患者来说,中医“治未病”健康指导的实施将会对其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脂肪肝的中医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原则等方面探讨中医“治未病”健康指导对脂肪肝患者的影响。

一、脂肪肝的中医病因和病机中医将脂肪肝归为“肝郁气滞”、“脾湿不运”、“肝肾不足”等证候,主要病因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运动不足、脾胃功能失调等。

脂肪肝的病机主要是脂肪代谢障碍,导致脂肪在肝细胞内过多堆积,形成脂肪团。

长期以来,中医药对于脂肪肝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调气和中”、“祛湿化痰”、“滋肝养肾”等治疗原则。

1. 个体化健康管理通过中医“治未病”理念,针对脂肪肝患者的个体特点,进行个体化健康管理。

中医理论认为,不同的体质类型对疾病的发生具有不同的易感性,因此需要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方案。

对于“肝郁气滞”证候的脂肪肝患者,可以采取调情疏肝、疏肝理气的方法;对于“脾湿不运”证候的患者,可以采取健脾化湿、理气化痰的方法。

2.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为先”,因此在中医“治未病”健康指导下,对脂肪肝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调理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脂肪肝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制定具体的饮食方案,遵循“清淡宜多、油腻宜少”的原则,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粗粮坚果的摄入量,减少高糖、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3. 情志调摄情志失调是脂肪肝的一个重要病因,因此在中医“治未病”健康指导下,对脂肪肝患者进行情志调摄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认为,情志不畅会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脏腑功能紊乱。

建议脂肪肝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情志调摄,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于激动或消极情绪。

4. 调理作息合理的作息调节对脂肪肝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中医“治未病”健康指导下,建议脂肪肝患者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中医治疗脂肪肝

中医治疗脂肪肝
精品pp
• 川楝子10g 元胡10g 炒土元10g 川牛膝 10g 炒白术10g 焦山楂60g 炙甘草6g
• 主治:肝炎后脂肪肝、酒精中毒性脂肪肝 。
精品pp
• 4.痰湿阻络型 • 主症:形体肥胖,面有油脂,胸胁隐痛,
脘腹胀满,汗出,乏力,纳呆食少,口 • 粘,大便油滑,小便混浊,舌质红,舌苔
白腻,脉弦滑。 • 治法:理气化痰,祛湿泄浊 • 方药:涤痰汤合胃苓汤加减:
精品pp
脂肪肝的治疗
• 分钟,每日1-2次。 • 运动量:中等量的运动时间每次约45分,每周运
动不少于3次,
精品pp
脂肪肝的治疗
• 药物: • 1.减少肝脏脂肪沉积的药物:如多烯磷脂胆
碱(易善复)、熊去氧胆酸。 • 2.抗氧化剂:还原型谷胱甘肽、水飞素。 • 3.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罗格列酮等。
精品pp
脂肪肝中医病因病机
• 1.饮食不节 • 暴饮暴食,喜食油腻肥甘或酒酪之品,胃
纳过盛,超过运化能力,以致肥脂湿浊内 停,积于肝内,肥气积盛,酿成斯疾。
2.气郁湿阻: • 七情所伤,气机不畅,或外感湿浊或湿邪
内蕴,气郁湿阻,正常脂肥之气转运欠畅, 遂积而发病。
精品pp
脂肪肝的中医病因病机
3.瘀血内阻: 外伤或久病瘀血内停,瘀血阻于肝经,气机不畅,
精品pp
• 陈皮15g 清半夏10g 云茯苓10 g 淡竹茹 15g 炒枳实10g
• 炒苍术15g 制厚朴10g 青皮10g 泽泻10g 柴胡10g 萆薢10g
• 木香10g 明矾3g 海浮石15g (先煎) 胆南 星6g
• 主治:肥胖性脂肪肝、肝炎后脂肪肝
精品pp
❖ 5.肝肾阴虚型 ❖ 主症:形体虚胖,肤粗,毛发从生,

浅谈脂肪肝的中医治疗

浅谈脂肪肝的中医治疗

浅谈脂肪肝的中医治疗作者:严静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3期【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319-01脂肪肝是肝脏对各种代谢异常改变产生应激反应,引起脂肪在肝脏中过度蓄积和肝实质细胞脂肪变的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

其发病率不断上升,已占到平均人口的10%以上,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

部分患者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等肝脏的终末期病变。

目前发病机制不清,西医缺乏有针对性的特效药。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中医药治疗脂肪肝,无论在改善症状,还是肝功能及肝脏超声方面的变化都有明显的优势。

祖国医学认为脂肪肝归属于中医的“积证”、“积聚”、“痰浊”、“肥气”等范畴。

目前,对脂肪肝的治疗,西医尚无疗效显著的药物,主要应用调节血脂的药物作为脂肪肝的辅助治疗。

而中医药治疗脂肪肝具有疗效稳定、持久、不良反应少等优势。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过食肥甘,或饮酒过度,或感受湿热疫毒,或情志失调,或久病体虚,导致湿热内蕴、痰浊郁结、瘀血阻滞,而最终形成痰湿瘀阻互结,痹阻肝脏脉络。

其病位在肝,与肝、胆、脾、胃、肾均有关。

因此,中医认为脂肪肝的发生主要通过以下机制:①本病虽病位在肝,但素体脾虚是发病的根本。

②气滞、湿阻、痰积、血瘀是基本病机。

“气、湿,痰、瘀”常相互转化与兼夹。

③饮食、情志、过逸是相关致病因素。

饮食不节致脾胃受损,聚湿生痰;郁怒伤肝,思虑伤脾,久则气机升降失调,影响水液代谢、血液运行,变生痰、瘀,阻络于肝。

过逸少劳则脾胃失和,肝血不畅,气滞血瘀,痰湿交结,积聚于肝。

该病发生机理以气滞血瘀为本,以肝胆湿热为标。

以饮食不节、情绪不佳、肝失疏泄为诱因,以气滞于内、肝络阻塞、脾失健运、浊邪害清、气血痰瘀互结于胁下为基本病机。

按照所述病机,脂肪肝可分为四型,其治法如下:1 气滞型———治法为疏肝解郁,行气和中。

方当以柴胡疏肝散与逍遥散和方。

全方特点:理气为主,兼有行血,调肝为重,佐以健脾,柴胡为升,枳壳为降。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治疗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治疗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治疗脂肪肝是一种肝脏脂质代谢异常的病变,可以由肝脏本身原因或其他疾病影响脂肪代谢引起。

中医学中无脂肪肝的病名,但大多归属于“积证”、“痞满”、“胁痛”、“痰瘀”等病证范围,与肝郁、痰湿有关。

脂肪肝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肝气郁结、疏泄失常,以致气机阻滞,横逆犯胃,气病及血,血流不畅,或肝病传脾,脾失运化,水湿稽留,日久生痰,以致痰湿互结,内郁肝胆。

根据临床体会,脂肪肝可分为痰湿阻络型。

临床表现为形体肥胖,面有油脂,喜食肥甘,胸胁隐痛,腹部胀满,困倦乏力,纳呆口黏,大便油滑或黏腻不爽,小便浊,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疗应理气化痰,祛湿泄浊,可使用涤痰汤合胃苓汤加减。

方药包括陈皮、清半夏、茯苓、竹茹、枳实、苍术、厚朴、泽泻、醋柴胡、萆薢、木香、明矾、生山楂、草决明等。

此方可用于肥胖性脂肪肝、肝炎后脂肪肝的治疗。

1.加减运用在临床上,本证型最为常见,也是最有效的。

如果痰热明显,可以加入胆南星和川贝母;如果大便黏腻不爽,可以加入川军、白头翁和秦皮;如果乏力气短,可以加入生黄芪和党参;如果出现肝热头晕,可以加入苦丁茶、栀子和龙胆草;如果血压升高伴有头痛,可以加入生石膏;如果失眠多梦,可以加入炒枣仁和首乌藤。

2.肝郁气滞型临床表现为胸胁胀闷,抑郁不舒,或周身窜痛,倦怠乏力,腹胀纳呆,便秘,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脉弦。

治疗方法是疏肝健脾,理气活血。

方药为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加减。

处方为柴胡10克,白芍12克,枳壳10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川楝子10克,元胡10克,当归10克,牛膝10克,白术10克,甘草6克,生山楂15克。

主治肝炎后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

加减运用:如果两胁刺痛,可以加入赤芍和丹参;如果气短乏力,可以加入生黄芪和党参;如果腹胀,可以加入川朴;如果痛经,可以加入茜草和益母草;如果纳呆,可以加入炒莱菔子和焦三仙。

3.肝郁脾虚型临床表现为两胁胀痛,脘痞腹胀饭后更甚,大便稀薄,或完谷不化,纳呆口淡,或恶心呕吐,女性月经不调,气短乏力,舌质淡或暗红,舌苔薄白,脉弦缓。

中医中药如何治疗脂肪肝

中医中药如何治疗脂肪肝

中医中药如何治疗脂肪肝
*导读: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山楂、当归、丹参、郁金、泽泻、草决明、柴胡、黄精、首乌等药均具有降血脂、抗脂肪肝的作用
祖国医学认为,脂肪肝主要累及肝、胆、脾、胃,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酗酒无度所致。

根据本病脾胃失司、肝胆不和、湿热痰阻、气滞血瘀之病机特点,治以祛湿化痰,活血化瘀,舒肝利胆,调和脾胃,护肝降脂。

遵循中国传统医学理论,经过长期临床研究,研制成功中药制剂脂肝清胶囊治疗脂肪肝,取得了良好疗效,获得卫生厅和国家科研课题两项科研奖,并通过国家十五重点肝病专科验收,在十一五国家重点肝病专科加强建设项目中,继续进行课题研究。

方剂组成:柴胡,郁金,茵陈,莱菔子,黄连,泽泻,草决明,夏枯草,丹参,生山楂,泽兰,白术,白蔻仁等(部分药物保密),按照传统中药炮制方法加工提纯制成胶囊。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山楂、当归、丹参、郁金、泽泻、草决明、柴胡、黄精、首乌等药均具有降血脂、抗脂肪肝的作用,可通过作用于脂肪的代谢的不同环节发挥调节作用,如泽泻即能干扰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又能影响内源性胆固醇的代谢,丹参则主要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草决明具有干扰脂质合成和抑制胆固醇沉积的作用,山楂则能增加胆固醇的排泄。

同时,方中药物还有改善和恢复肝功能、利尿降压、降血糖等功效,对于脂肪肝合并高血脂症、高血压、肝细胞损害、糖尿病以及肥胖等都有良好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对脂肪肝的病因病机分型及治疗

1 肝胃不和型:症见肝区胀痛,肝脏肿大,脘闷食少,或有恶心、腹胀,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当以疏肝和胃为治,方用柴胡疏肝散合逍遥散加减,药取柴胡、香附、佛手、枳壳、丹参、枳实、姜黄、郁金、法半夏、陈皮、茯苓、厚朴各10g,泽泻、山楂、荷叶各15g ,每日1剂,水煎服。


2 肝胆湿热型:症见肝区胀痛,肝脏肿大,脘闷食少,口苦口干,或有恶心,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

当以清热利湿为治,方用小柴胡汤合黄连温胆汤加减,药取法半夏、黄芩、大枣、泽泻、草决明、竹茹、枳壳、黄连、茯苓、陈皮、郁金、丹参、姜黄各10g,荷叶15g,生姜3片,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


3 脾虚湿盛型:症见肝区不适,乏力,纳少,餐后腹胀,或伴胸闷、恶心,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边有齿印,脉濡细。

当以健脾化湿为治,方用六君子合平胃散加减,药取木香、党参、茯苓、白术、陈皮、苍术、大枣、泽泻、胆南星、山楂、扁豆各10g,甘草、砂仁各5g,荷叶15g,每日1剂,水煎服。


对于无明显症状而B超或CT检查有脂肪肝征象者,常用柴胡、何首乌、草决明、姜黄、郁金、山楂、泽泻、佛手、丹参、枳壳、荷叶等适量水煎服或制成丸药服用,多可获效。


在中医治疗的同时,控制脂肪、糖类的摄入量,适当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及其他营养物质,适当运动等均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