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脂肪肝的辨证论治

合集下载

辨证论治脂肪肝验案4则

辨证论治脂肪肝验案4则
行 2 0 m左 右 而 不 觉疼 痛 , 00 步伐 有 力 , 度 较 前有 速
辨 证 论 治 脂 肪 肝 验 案 4则
顾婷婷 费鸿翔 ( . 海 市浦 东新 区浦 南 医院 , 海 2 0 2 ; 1 上 上 0 1 5
很 大 提 高 , 步 时 经 常 将 老伴 落 下草 1 g 6剂 , 煎温 服 , 日 2 祛 风 湿 ,利 关 节 ,而 兼 主 “ 肉顽 痹 ” 《 草 图 5, 5, 5。 水 每 肌 (本
次。
经 》 ; 辛 主 “ 节 拘 挛 , 湿 痹 痛 , 肌 ” 《 农 )细 百 风 死 (神
)共 使 调 另 药 用 : 子 lg 川 芎 lg 桂 枝 1 g 赤 芍 本 草 经 》 , 为 佐 药 ; 以甘 草 清 热 解 毒 , 和 诸 附 O, O, 0, 3 g 鸡血 藤 3 g 细 辛 1 g 0, 0, 0 。亦 取 6剂 , 煎泡 足 , 水 每 药 。原 文 中表 明 “ 已溃破 , 宜 用 本 方 ” 概 由麻 疽 不 , 日2次 , 次 1 — 0 i 。 每 5 2 m n

誊辫潮 瓣I 描

强 而 与 动脉 搏动 消失 。纳 眠 尚可 , 二便 自调 。舌质 淡 暗、 苔 精 , 壮 筋 骨 , 又 能 引 药 下 行 径 至 病 所 为 臣 ,
薄 略腻 , 脉沉迟 细弱 。 中医辨证 为 阳虚 寒凝 , 湿邪 阻 君 药 相 配 取 “ 阳生 阴 长 ” 意 ; 黄 发 越 阳 气 , 之 麻 白
关键词
脂肪 肝
辨 证论 治 中 医 药疗 法
验案
中图 分 类 号 R 7 . 5 55 0 5
文章编号
文献 标 识 码 A
三 诊 : 者 无需 家 人扶 持 , 患 自己可 步行 近 5 0 速 度 等 有 极 大 的改 善 。此 外 ,本 案 内外 同治 也 是 0m

中医怎么辨治脂肪肝-

中医怎么辨治脂肪肝-

中医怎么辨治脂肪肝?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类原因导致的患者肝脏在脂肪类物质消化、吸收、转化、分泌和氧化等一系列过程中出现的动态生理平衡性失调,其中脂肪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胆固醇酯、甘油三酯和磷脂等。

脂肪主要是指甘油三酯在人体肝脏组织细胞当中的内蓄积量大于肝湿重的5.0%,或者肝臟组织当中有超过50%的肝细胞脂肪化病理状态就可称之为脂肪肝。

同时脂肪肝也是肝硬化疾病的前期病变,脂肪肝在临床中比较多见,同时诱发脂肪肝的相关病因机制比较复杂,例如营养失调、小肠旁路手术后、酗酒、糖尿病、应用皮质激素类药物、某些药物、肥胖等均是诱发脂肪肝的重要原因。

除此以外,某些疾病造成肝细胞内毒性损伤,也容易诱发脂肪肝,女性处于妊娠后期也可能发生脂肪肝,而肥胖与与酗酒则是引发脂肪肝的常见原因。

临床中脂肪肝又可分为轻度脂肪肝、中度脂肪肝和重度脂肪肝,其中轻度脂肪肝是指脂肪浸润量为肝脏5%-10%,中度脂肪肝是指脂肪浸润量为肝脏重量的10%-25%,而重度脂肪肝则是指脂肪浸润量超过肝脏重量的25%-50%。

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目前临床中对于脂肪肝患者的诊断主要借助于B超,可提示肝脏存在衰减波,同时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而血清蛋白、胆红素以及色素排泄实验均呈现异常,也可在必要情况下进行CT、核磁共振等检查,其中肝活体组织检查是最具临床诊断意义的项目。

中医认为脂肪肝属于胁痛、痞块、肝着以及瘕积等范畴中,认为其病因多是由各类原因造成的肝、脾、肾气受损,导致肝失条达、木不疏土以及气郁血瘀。

同时认为脂肪肝属本虚而标实之证,同时中医理论认为脂肪肝和痰、湿、瘀等密切相关,多是由于患者食肥甘厚味、多卧少动以及肆意饮酒而造成的肝失疏泄、痰湿内生、肝脾血瘀、脾失健运,甚则日久化热伤阴,其病位在肝脾二脏,在治疗中需坚持辨证施治的原则。

中医又将脂肪肝辨证分型为肝郁脾虚型、气滞血瘀型、痰湿困脾型以及痰热中阻型。

1 肝郁脾虚型该类证型患者的临床症状集中表现为四肢无力、精神抑郁、腹胀便溏、失眠健忘、舌苔淡白以及口干纳差和脉玄细弱等。

脂肪肝与中医药降脂治疗现状

脂肪肝与中医药降脂治疗现状

由 于该 病 隐袭 , 0 ~10 的患 者 无 明 显 症 状 , 8% 0% 常在 健 康 体 检 时 发现 , 国脂 肪肝 发病 率为 1 .% ~1. % l1 国外 研 我 02 73 l, 5
究显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确诊 时有 5 ~1% 已并发纤维 % 5
化 , 些 患 者 1 后 3 % 发 展 为 肝 硬 化 , % 并 发 急性 肝 衰 , 这 0年 0 3 极
3 实 验 研 究
健运 、 湿热 内蕴 、 痰浊郁结 , 瘀血阻滞 而致痰湿瘀 阻互结 , 癖阻肝
脏 脉 络 而 形 成脂 肪Fra bibliotek , 神 农 肝 脂 宁 ( 股 蓝 、 花 、 胡 、 棱 、 用 绞 葛 柴 三
泽泻 、 山楂 、 生 虎杖 、 生大黄 、 法半夏 ) 治疗 12例 , 4 临床治愈 3 1 例, 显效 4 6例 , 有效 3 8例, 无效 2 7例, 总有效 率 8 . 8 。 0 9 % 贾建 华1认为 , 4 ’ 脂肪肝是由于饮食伤 及脾 胃 , 致脾失健运 , 聚湿生痰 ,
蒿) 治疗 6 0例 , 有效 率 9 .% 。 陵 等 认 为 , 失疏 泄 、 失 总 67 雷 1 肝 脾
蒿、 虎杖 、 大黄等 , 痰湿重者加 陈皮 、 法半夏 、 通草等 , 肝郁 明显者
加 延 胡 索 、 药 、 枝 核 等 , 热 甚 者 加 夏 枯 草 、 羊 骨 , 胃气 乌 荔 肝 羚 脾 滞 者 加 砂 仁 、 蔻 仁 , 气 虚 者 加 黄 芪 、 参 、 子 参 , 虚者 加 白 脾 党 太 肾 桑 寄 生 、 断 、 仲 等 , 血 重 者 加 桃 仁 、 花 、 术 等 。牟 吉 荣 续 杜 瘀 红 莪 等【 1 自拟 疏肝 化 脂 饮 中重 用 大 黄 , 在 以通 腑 泻 下 , 导滞 降浊 , 促 进 脂 浊 从 肠 道 排 出 , 明显 的 降低 胆 固醇 作 用 。 有

脂肪肝中医辨证论治

脂肪肝中医辨证论治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论治探讨【摘要】目的对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的探讨。

方法抽取自2010年2月8日至2013年1月25日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在职或退休人员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脂肪肝患者共有215例,男患100例,女115例,平均年龄(39.0±10.5)岁;非脂肪肝患者250例,男134例,女116例,平均年龄(37.5土10.5)岁,将脂肪肝患者分为观察组,非脂肪肝患者分为对照组。

比较脂肪肝患者及非脂肪肝患者中医体质分布。

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措施,观察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身体指标的变化,探讨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

结果判定脂肪肝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与指标,再对症根据不同的中医体质类型施以辨证分型治疗手法。

通过检查发现,脂肪肝患者各种体质分布有湿热质,气虚质,痰湿。

平和质,阴虚质,阳虚质,气郁质,瘀血质,阳盛质,血虚质,肾虚质几类。

结论化痰祛湿,疏肝解郁等是中医治疗肝病的几大手段,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可根据不同体质采取不同的中医药治疗手段,如此标本兼治,对治疗脂肪肝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脂肪肝;中医辨证论治脂肪肝是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日前,脂肪肝逐渐成为第一大肝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过多的应酬导致摄取过多的营养,再加上户外活动的减少,脂肪肝的发病率正逐渐上升,发病人群尤其以中老年人居多。

据调查显示,我国脂肪肝的发病率高达15%,有饮酒史的患者发病率占58%,糖尿病者和肥胖人群的发病率占50%,严重者会引发并发症。

本次探讨的临床数据均由我院提供,客观有效。

为探讨中医辨证疗法治疗脂肪肝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自2010年2月8日至2013年1月25日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在职或退休人员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脂肪肝患者共有215例,男患者100例,女患者115例,平均年龄(39.0±10.5)岁;非脂肪肝患者250例,男患者134例,女患者116例,平均年龄(37.5土10.5)岁,将脂肪肝患者分为观察组,非脂肪肝患者分为对照组。

从中医体质论脂肪肝辨治

从中医体质论脂肪肝辨治
水 送 服 ,0d为 1 疗 程 。服 药 期 间 忌 猪 肉 、 、 , 1 个 烟 酒
弱 。本例 虽属血 痹病 门 , 但有 风痹 之状 , 凝血瘀 症 寒 状 比较 明显 , 选用麻 黄细辛 附子 汤温经 散寒 , 故 初加 当归补 血汤养血 温经 , 加虫类 等 药冀通 络 以祛瘀 。 后
收稿 E期 :0 8 1 — t 2 0 .0 1 5
( 辑 颜 冬 ) 编
示 : 心肥大 ( 型 P波 ) 右 肺 。西 医诊 断 : 支气 管 哮喘 、 肺气肿 。 中医辨证 : 湿 阻肺 , 气失肃 , 痰 肺 伤及 气 阴。 治宜健 脾肃肺 , 痰 降逆 。 治 以苓 桂术 甘 汤 合 葶苈 化 大枣 泻 肺 汤 。处 方 : 苓 1 , 白术 2 , 枝 茯 0g 生 0g桂
脉弦细 。查 : 吸 2 呼 4次 / i , 率 1 2次 / i , 部 mn心 1 mn 胸 对 称 呈 桶 状 , 诊 两 肺 可 闻 及 干 湿 哕 音 。 心 电 图 显 听
次发 作 , 肃 肺 健 脾 , 痰 降逆 , 病情 得 到控 制 。 取 化 使 后 以益 肾平 喘方 善 其 后 , 中紫 河 车 补 肾 , 香 纳 方 沉 气, 地龙 平 喘 , 柏 叶清 肺 , 病情 多 年未 发 。笔者 侧 使 曾用此 方治 疗 8例 哮 喘 ( 括 慢性 支 气 管 炎 、 气 包 肺 肿、 支气 管哮 喘 ) 5例 病情 得 到 明显控 制 ( 药 5~ , 服 7个 疗程 ) 2例 显效 ( , 服药 3个 疗程 ) 1 改 善 ( ,例 服 药 3个 疗 程 自动 停 药 ) 。此 方 不 含抗 生 素 与 激 素 , 服用 方便 , 效稳定 , 得进一 步研究 探索 。 疗 值
中 医研 究

中药治疗脂肪肝

中药治疗脂肪肝

中药治疗脂肪肝脂肪肝是一种常见和多发病,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早期防治实属必要。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药治疗脂肪肝完全可以治愈,现分型如下。

肝气郁滞型肝喜条达,运用疏肝理气,以条达肝木,健运脾胃以护土防侮,养血化瘀以顺其肝性,肝气郁滞临床表现胁肋满闷胀痛,嗳气,腹胀,善太息,烦躁易怒,口干欲饮,大便干结或正常,舌质偏红,苔厚腻,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佐以化瘀通络,条达肝木为目的。

方法:柴胡舒肝散、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药物:柴胡、郁金、木香、香附、枳壳,舒肝理气;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当归、白芍、川芎柔肝养血,配伍煨大黄、荆三棱、莪术、赤茯苓活血化瘀去湿。

湿热内蕴型多见于肝气滞郁病程日久,正气不足,正不胜邪患者。

肝脾失于调节,湿热之邪内蕴是本病主要病机,而且伴有不同程度肝络瘀阻,可见口苦咽燥,脘肋胀痛,呕恶。

纳谷不香,心烦不寐,口干不欲饮,大便秘结或溏垢,小便短赤,舌质偏红,苔厚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调理肝脾,清热利湿,理气通下,兼化瘀通络。

方药:柴平五苓散加减。

药物:柴胡、郁金、白术、香附舒肝解郁;茯苓、泽泻、猪苓、白蔻仁、神曲、麦芽、炒山楂、黄芩、栀子,健脾利湿清热;川厚朴、大腹皮、川楝子、木香、青皮、枳壳理气宽中,配赤芍、延胡索、荆三棱、莪术化瘀通络。

气滞血瘀型病程日久瘀血阻滞肝络。

表现:面色灰暗,肋下痞块,胁肋胀痛固定不移,口渴而不欲饭,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溏薄。

舌质紫暗有瘀点,苔薄黄而腻,脉弦,病久常伴有神疲乏力。

治法:扶正去邪,兼活血化瘀以通肝络,配和养血柔肝,软化肝质,条达肝木,益气健脾以补气养血。

方药: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一贯煎加减。

药物:当归、赤芍、桃仁、红花、土虫、鳖甲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党参、黄芪、白术益气健脾,以助生化之源;半夏、神曲、麦芽、炒山楂、茯苓化瘀通络;柴胡、川楝子、香附、八肝脉、佛手、青皮疏肝理气;配土虫、生蒲黄化瘀生新;加大黄化瘀利湿,通便之功。

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及有效治疗

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及有效治疗

中图分类号 R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1-0022-0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脂 肪肝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我国现阶段成人脂肪肝 已经达到了 5.2%~11.4%,部分患者脂肪肝并存肝纤维化,不及 时纠正会引发肝硬化、肝衰竭等,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和生活质量 [1-2]。笔者所在医院 2011 年 3 月 -2012 年 3 月共收 治了 60 例脂肪肝患者,采用中医治疗后,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 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 2011 年 3 月 -2012 年 3 月收治的 60 例 脂肪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 40 例,女 20 例,年龄 20~64 岁, 平均 (42.3±2.1) 岁,病程 2 个月 ~10 年,平均 (3.2±0.6) 年。其 中嗜酒者 18 例,肥胖者 37 例,工作紧张者 22 例,缺乏运动者 3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 12 例。 1.2 纳入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的脂肪肝诊断标准,(1) 临床症状:患者肝区出现隐痛,伴有胃 脘或腹胀不适,经常出现纳呆、乏力等;(2) 体查肝脏肿大;(3) 患 者血脂出现明显升高,CH>6 mmol/L 或者 TG>1.6 mmol/L;(4) 经 B 超检查显示有脂肪肝图象,本次研究中 B 超脂肪肝图象为主要 指标;(5) 患者中无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影响研究效 果者,无药物中毒性肝炎疾病。 1.3 治疗方法 常规给予调整饮食纠正,补充低脂、低糖、高蛋白以及高 维生素饮食;患者戒酒;对于 ALT ≥ 2 倍正常高值的患者,建 议保持适当的休息时间,并进行有计划的体育锻炼;组织护理 人员、家属经常和患者谈心、交流,保持心情舒畅;对于患者 的原发病给予治疗,糖尿病患者给予降糖药,高血压患者给予 降血压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内服。处方为白茯苓 30 g+ 山楂 15 g+ 赤芍 15 g+ 白术 12 g+ 红丹参 20 g,其余陈皮、 柴胡、泽泻、郁金、枳实也各 10 g。根据患者病症的不同加味; 其中脾虚湿阻型患者加:苍术 10 g+ 砂仁 ( 后下 )5 g+ 党参 15 g; 如果患者为肝气郁结型则可以加:香附 19 g+ 佛手 10 g+ 白芍

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及辨证施治

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及辨证施治
4 预 防为主 控 制 发 作
诱发 , 时胸 闷 、 发 痰多 、 纳差 、 腹泻 , 继而 呼 吸不 畅 、 痰 呜有 声 、 苔薄 腻 或 白滑 、 细濡 。治疗 原则 : 舌 脉 发时 化痰平 喘 , 三子 养亲汤台 二 陈汤 为基础方 。苏 子 、 白 芥子 、 莱菔 子祛 痰平 喘 , 夏 、 半 陈皮 、 苓 健脾 化 痰 。 茯 可加 葶 苈 子 、 杏仁 、 麻 黄宣 肺 平 喘 。平 时健 脾 益 炙 气 , 用 六 君子 汤 或参苓 白术 散 。方 中党参 、 可 白术 、 黄芪 、 苓 、 茯 山药 、 白扁豆 补 气健 脾 , 皮 、 夏理 气 陈 半 化痰 , 加 干 姜 茱 萸 、 仁 、 米 等 健 脾 益 胃之 可 吴 砂 粳
脉沉迟等肾虚症状。治疗原则 : 发时化痰平喘, 苏子 降 气汤 为 主方 。苏 子 、 半夏 降气 化痰 , 朴 、 胡宣 厚 前
降肺 气 、 咳平 喘 , 止 肉桂 温 肾纳 气 , 加 杏 仁 、 可 蛤蚧 麻黄 等平喘之 品 。平 时 补 肾摄纳 , 匮 肾气 丸为 主 金 方 用熟地滋 阴补 肾 , 山茱萸 、 山药 补益 精血 , 附子 、 肉桂 暖 肾助 阳. 可加 五 味子 、 桃 肉 、 板 、 蚧 、 胡 龟 蛤 仙 灵 脾等健 肾强 身之 品 。
维普资讯
中匡研 究
20 芷 2月 第 】 02 5卷
第 l期
T b R sFh r 20 1 o2 C I e ema 0 2V 5N ,  ̄
肺, 可加 山药 、 麦冬 、 阿胶 、 茯苓 等补 气养肺 药物 。
2 从 脾 论 治
漆 等物过 敏史 。哮喘 常 在 劳 累后 或病 后发 作 , 有 伴 短 气息 促 、 气乏 力、 少 心慌 耳 呜 、 膝 酸软 、 淡 白 、 腰 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对脂肪肝的辨证论治
引言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肝细胞内脂肪的堆积,常见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

中医认为,脂肪肝的发生与脾胃功能失调、湿热内蕴、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

因此,在脂肪肝的治疗上,中医采取了辨证论治的方式,根据患者的具
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对
脂肪肝的辨证论治内容。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
中医辨证是一种通过观察病人的脉搏、舌苔、面色、舌质等病征
进行诊断的方法。

对于脂肪肝患者,中医常见的辨证有:
•脾胃虚弱证: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便稀溏、腹胀
等症状。

•湿热内蕴证:主要表现为口苦、口干、食欲不振、尿黄等症状。

•气滞血瘀证:主要表现为胁肋胀痛、乳房胀痛、舌质紫暗等症状。

脂肪肝的辨证有助于中医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
疗方案。

中医辨证论治
脾胃虚弱证的治疗
针对脾胃虚弱证的治疗主要是调理脾胃功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
1.中药调理:常用的中药有健脾和胃、益气养阴的药物,如
党参、黄芪、山药等。

这些药物能够促进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的恢复,
同时具有抗氧化的作用。

2.饮食调理:建议患者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饥饱,多摄入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同时,要避免辛辣、油
腻食物的摄入。

3.轻度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脾胃消化功能的恢复和脂
肪的代谢。

建议选择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湿热内蕴证的治疗
针对湿热内蕴证的治疗主要是清热利湿,调理体内的湿气平衡。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
1.中药调理:常用的中药有石膏、茵陈、黄芩等,这些药物
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

同时,还可以配合利尿药物,促进体内湿气的
排出。

2.饮食调理:建议患者少吃辛辣、油腻、甜食等容易产生湿
热的食物,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的蔬果。

另外,多饮水也有
助于清洁体内湿气。

3.调理生活习惯: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
劳累。

此外,还要注意保持室内的通风和干燥,避免潮湿环境的影响。

气滞血瘀证的治疗
针对气滞血瘀证的治疗主要是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

常用的
治疗方法包括:
1.中药调理: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红花等,这些药物
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可以通过煎煮、泡酒等方式服用。

2.饮食调理:建议患者少吃脂肪和盐分高的食物,多摄入富
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等。

此外,还可以适当
摄入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如红枣、黑豆等。

3.调理情绪状态:情绪波动会导致气滞血瘀的加重,因此要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

结语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中医对脂肪肝的治疗以辨证论治
为基础,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对不同的辨证,中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调理脾胃、清热利湿、
活血化瘀等,以达到治疗和预防脂肪肝的目的。

在进行中医治疗时,
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并注意饮食、生活习惯的调理,以达到
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