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治疗

合集下载

中药养身中药调理脂肪肝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中药养身中药调理脂肪肝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中药养身中药调理脂肪肝的方法与注意事项脂肪肝是当脂肪在肝脏中积聚过多时产生的一种疾病。

中医学认为,脂肪肝是由肝气郁结、痰湿内蕴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中药作为中医调理脂肪肝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疏肝理气、利湿化痰、清热解毒等功效。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中药养身中药调理脂肪肝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方法1. 疏肝理气类中药疏肝理气类中药可通过调节肝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脂肪在肝脏中的沉积。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香附、枳壳等。

柴胡有疏肝解郁、调节内分泌的作用;香附具有舒肝理气、化痰散结的功效;枳壳能疏肝理气、祛痰降脂。

将这些中药煎煮后服用,有助于改善脂肪肝的症状。

2. 利湿化痰类中药脂肪肝伴有湿热痰浊的症状时,可选用利湿化痰类中药进行调理。

茯苓、猪苓、泽泻等中药有利尿化湿、去湿解痰的作用。

茯苓可以利尿、消肿、健脾祛湿,是治疗湿热内蕴型脂肪肝的常用药物;猪苓具有利水消肿、健脾化湿的功效;泽泻能利水渗湿、通便利湿。

将这些中药制成汤剂或者煎剂服用,有助于改善湿热痰浊所引起的脂肪肝。

3. 清热解毒类中药清热解毒类中药可用于改善脂肪肝伴有热毒症状的患者。

黄芩、栀子、青黛等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

黄芩可以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栀子有泻火、解毒、凉血的功效;青黛能清热解毒、凉血解毒。

将这些中药制成药汤或者煎剂,有助于改善热毒引起的脂肪肝。

二、注意事项1. 坚持用药中药调理脂肪肝需要长期坚持,不能片面追求短期效果。

通常需要连续服用几个月的时间,才能达到理想的调理效果。

因此,在选择中药调理脂肪肝时,患者应保持耐心和毅力。

2. 饮食调理在中药调理脂肪肝的同时,患者还需要进行饮食的调理。

应避免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的食物。

此外,还需避免饮酒,过量饮酒会对肝脏产生进一步的损害。

3. 合理休息合理休息是保持肝脏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患者应保持充足的睡眠,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长时间疲劳。

有助于肝脏的修复与恢复。

治疗脂肪肝的中药有什么

治疗脂肪肝的中药有什么

治疗脂肪肝的中药有什么脂肪肝应该如何治疗呢?其实中医上有几味中药就可以帮你治疗脂肪肝,它们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推荐治疗脂肪肝的中药,希望能帮到你。

治疗脂肪肝的中药大黄是一味泻下通便、清热解毒的良药,一般都用于急性热病之大便秘结。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除有泻下通便作用外,还有降血压、降胆固醇作用。

小量常服,对肥胖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均有良好的作用。

选上好大黄,研成细末,装入胶囊。

每次2粒,每日2次,饭后服。

服后若见便稀量多时,应停服或减少用量。

山楂其性微温味酸甘。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其“化饮食,消肉积……消滞血胀痛。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山楂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减慢心率,扩张冠状血管,具有降血压、降血脂等作用。

可食用山楂果、山楂糕,每次10克左右,每日2次,饭后服。

枸杞子味甘,性平。

中医学认为其能补肝阴、养肝血、益精明目。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枸杞子能降血糖,抑制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促进肝细胞新生,并有降压功效。

每次10~15克,可用以煮粥、制作菜肴,亦可冲泡代茶常饮。

制首乌即加工制熟的何首乌。

制首乌性温,味甘苦。

中医认为制首乌是一味补益强身、延年益寿的良药。

现代实验证实,首乌具有降血脂、降血糖、软化血管和降血压的功效。

用法:每次10~15克煎汤服,每日1~2次。

决明子又名草决明,其性微寒,味甘苦。

炒熟用,具有清肝明目、养阴清热、润肠通便的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决明子水浸剂和乙醇浸剂有降血压、降血脂和通便的作用。

用法:每次10克,泡水代茶饮。

可常年饮用,尤以夏季为宜。

中医刮痧治疗脂肪肝的方法脂肪肝指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有部分脂肪肝病人可发展为脂肪性肝炎和纤维化,甚至导致肝硬化及各种并发症,因此防治脂肪肝对阻止慢性肝病进展和改善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有些人由于缺乏脂肪肝的相关知识,以为脂肪肝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吃多了脂肪而引起的,其实不是这样的。

脂肪肝的中西医论治

脂肪肝的中西医论治

健 康 处 方
此病应治 养结 合 , 现 推荐 健康 处 方 , 供 同仁参 考并 向患 者推荐 。 脂肪肝 的康 复 主要 还是 控制 原发 病 和建立健康 的生活 习惯 , 患者要做到不酗
酒, 不吸烟 , 不 生气 , 不吃 肥甘 厚味 、 辛 辣 兹腻食品 和夜 宵 , 控制好 血糖 和体 重 , 多 食蔬菜 , 低胆 固醇 , 低脂饮食 。 适 当控制主食 , 限制体重 , 积极减肥 , 但不 要不吃早餐和晚餐 , 不 吃饭减肥 只能 加重脂肪肝的症状 。 要多做有氧运动 , 迈开腿 , 管好嘴 , 每 天早 晚运 动不少 于 3 0分钟 , 以 出微 汗 为 佳, 少生气 , 心情愉悦有 利于病情 向愈。
1 5 g , 炙甘草 6 g , 生姜 3片。 肝郁气滞 : ①症 候 : 郁怒伤肝 , 胁痛呕
逆, 便溏, 便后不爽 , 嗳气频频 , 呕吐吞 酸 ,
脂肪肝是 一种临床综合证 , 是 由于多
种 原 因 引起 的 的 肝 脏 脂 肪 性 改 变 的 症 候
膜作用对 多种肝 脏损伤有保护作用 , 对丙 氨酸氨基转 移酶 的 升高有 一定 的减低 作 用用于脂肪肝 和急 , 慢性肝炎患者对症状
天之 本 , 脾 虚 为 母病 , 母 病 及子 , 肺 金 必
累, 金生水 , 金 为水 , 母 病及 子 肾必受 累,
肝属 木 , 水生 木 , 母病 累及 于肝 , 所 以肝虚
汤加减 : 龙胆草 1 0 g , 栀子 9 g , 黄芩 1 2 g , 木
通1 0 g , 泽泻 1 2 g , 车前子 1 5 g , 川楝子 1 2 g , 青皮 1 0 g , 郁金 2 0 g , 茵陈 3 0 g , 半夏 1 2 g , 甘

中医怎么辨治脂肪肝-

中医怎么辨治脂肪肝-

中医怎么辨治脂肪肝?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类原因导致的患者肝脏在脂肪类物质消化、吸收、转化、分泌和氧化等一系列过程中出现的动态生理平衡性失调,其中脂肪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胆固醇酯、甘油三酯和磷脂等。

脂肪主要是指甘油三酯在人体肝脏组织细胞当中的内蓄积量大于肝湿重的5.0%,或者肝臟组织当中有超过50%的肝细胞脂肪化病理状态就可称之为脂肪肝。

同时脂肪肝也是肝硬化疾病的前期病变,脂肪肝在临床中比较多见,同时诱发脂肪肝的相关病因机制比较复杂,例如营养失调、小肠旁路手术后、酗酒、糖尿病、应用皮质激素类药物、某些药物、肥胖等均是诱发脂肪肝的重要原因。

除此以外,某些疾病造成肝细胞内毒性损伤,也容易诱发脂肪肝,女性处于妊娠后期也可能发生脂肪肝,而肥胖与与酗酒则是引发脂肪肝的常见原因。

临床中脂肪肝又可分为轻度脂肪肝、中度脂肪肝和重度脂肪肝,其中轻度脂肪肝是指脂肪浸润量为肝脏5%-10%,中度脂肪肝是指脂肪浸润量为肝脏重量的10%-25%,而重度脂肪肝则是指脂肪浸润量超过肝脏重量的25%-50%。

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目前临床中对于脂肪肝患者的诊断主要借助于B超,可提示肝脏存在衰减波,同时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而血清蛋白、胆红素以及色素排泄实验均呈现异常,也可在必要情况下进行CT、核磁共振等检查,其中肝活体组织检查是最具临床诊断意义的项目。

中医认为脂肪肝属于胁痛、痞块、肝着以及瘕积等范畴中,认为其病因多是由各类原因造成的肝、脾、肾气受损,导致肝失条达、木不疏土以及气郁血瘀。

同时认为脂肪肝属本虚而标实之证,同时中医理论认为脂肪肝和痰、湿、瘀等密切相关,多是由于患者食肥甘厚味、多卧少动以及肆意饮酒而造成的肝失疏泄、痰湿内生、肝脾血瘀、脾失健运,甚则日久化热伤阴,其病位在肝脾二脏,在治疗中需坚持辨证施治的原则。

中医又将脂肪肝辨证分型为肝郁脾虚型、气滞血瘀型、痰湿困脾型以及痰热中阻型。

1 肝郁脾虚型该类证型患者的临床症状集中表现为四肢无力、精神抑郁、腹胀便溏、失眠健忘、舌苔淡白以及口干纳差和脉玄细弱等。

中医是怎样辩证治疗脂肪肝的

中医是怎样辩证治疗脂肪肝的

中医是怎样辩证治疗脂肪肝的作者:马锡太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63期近年来我国脂肪肝发病率居高不下,该病病因复杂,大量相关医学文献研究发现营养失调、肥胖、糖尿病、酗酒、频繁使用皮质激素等都会增加相应人群患病风险。

就目前现实情况而言,我国绝大多数脂肪肝患者普遍有肥胖或者酗酒的特征。

西医对于脂肪肝治疗,手段有限,实际治疗效果也一般,提倡预防为主,中医对脂肪肝通过辨证治疗,可以确保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从中医辨证治疗脂肪肝的理念和方法上进行探讨。

1、脂肪肝患者临床症状表现脂肪肝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与其病情发展情况息息相关,比如轻度脂肪肝患者一般临床无显性症状,中度或者重度脂肪肝患者有临床显性症状,但实际表现也存在一定差异,唯一典型的即随病情发展,患者肝脏会逐渐重大,肝质地硬且无压痛。

如果脂肪肝患者肝韧带异常牵引亦或脂肪囊肿破裂、肝部炎性因子聚集,患者便可能出现肝部疼痛、黄疽、发烧、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胀、白细胞增高等现象。

尤其重度脂肪肝患者极易发展成肝硬化,此时其临床发病症状与肝硬化发病时大体相似,患者发生病危、病死的风险也会急剧增高。

2、中医治疗脂肪肝的总体思路从中医视角出发,脂肪肝属肋痛、瘕积、肝着等病症范畴,发病机理多与患者肝、脾、肾三脏受损,导致肝失条达、气郁血瘀有关;同时脾胃失健、湿痰内积,肾失气化、精血亏损亦会造成浊邪聚于肝处,从而引发脂肪肝。

中医治疗脂肪肝的总体思路即明确病因,对症施治,期间还要引导患者科学的调理饮食、减脂减重,以此达到有效治愈的目的。

辩证分析需贯穿始终,按照祛痰泄浊化瘀为施治目标,在尽可能减低患者肝脏损害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阻隔脂肪肝向重度或者肝硬化趋势发展,保障患者病情可以得到稳定控制。

3、中医辨证治疗脂肪肝方法要点3.1辩证施治(1)中医辩证治疗脂肪肝,需先对患者所患脂肪肝病因做全面诊斷分析,比如酗酒引发的脂肪肝,应在确诊后尽快戒酒;肥胖引发的脂肪肝,患者应在确诊后配合医生制定科学治疗方案,并切实增强每日运动量,减重同时不断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糖尿病或者慢性肝病等疾病所引发脂肪肝,患者则必须积极配合医生,先治疗原发病,后续再治疗脂肪肝。

中医治疗脂肪肝

中医治疗脂肪肝
精品pp
• 川楝子10g 元胡10g 炒土元10g 川牛膝 10g 炒白术10g 焦山楂60g 炙甘草6g
• 主治:肝炎后脂肪肝、酒精中毒性脂肪肝 。
精品pp
• 4.痰湿阻络型 • 主症:形体肥胖,面有油脂,胸胁隐痛,
脘腹胀满,汗出,乏力,纳呆食少,口 • 粘,大便油滑,小便混浊,舌质红,舌苔
白腻,脉弦滑。 • 治法:理气化痰,祛湿泄浊 • 方药:涤痰汤合胃苓汤加减:
精品pp
脂肪肝的治疗
• 分钟,每日1-2次。 • 运动量:中等量的运动时间每次约45分,每周运
动不少于3次,
精品pp
脂肪肝的治疗
• 药物: • 1.减少肝脏脂肪沉积的药物:如多烯磷脂胆
碱(易善复)、熊去氧胆酸。 • 2.抗氧化剂:还原型谷胱甘肽、水飞素。 • 3.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罗格列酮等。
精品pp
脂肪肝中医病因病机
• 1.饮食不节 • 暴饮暴食,喜食油腻肥甘或酒酪之品,胃
纳过盛,超过运化能力,以致肥脂湿浊内 停,积于肝内,肥气积盛,酿成斯疾。
2.气郁湿阻: • 七情所伤,气机不畅,或外感湿浊或湿邪
内蕴,气郁湿阻,正常脂肥之气转运欠畅, 遂积而发病。
精品pp
脂肪肝的中医病因病机
3.瘀血内阻: 外伤或久病瘀血内停,瘀血阻于肝经,气机不畅,
精品pp
• 陈皮15g 清半夏10g 云茯苓10 g 淡竹茹 15g 炒枳实10g
• 炒苍术15g 制厚朴10g 青皮10g 泽泻10g 柴胡10g 萆薢10g
• 木香10g 明矾3g 海浮石15g (先煎) 胆南 星6g
• 主治:肥胖性脂肪肝、肝炎后脂肪肝
精品pp
❖ 5.肝肾阴虚型 ❖ 主症:形体虚胖,肤粗,毛发从生,

中医辨证治疗脂肪肝

中医辨证治疗脂肪肝

中医辨证治疗脂肪肝⊙德阳市旌阳区东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邬学蓉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应酬也比较多,经常大鱼大肉,并且一般都缺乏运动,因此得脂肪肝的人越来越多。

对脂肪肝的治疗,目前多综合采取控制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原发病、调节饮食、运动、药物和物理治疗等疗法。

其中,中医对于脂肪肝的认识和诊治源远流长,当代诸多中医专家在秉承历代医家对“痞满”“胁痛”“痰痞”“症瘕”“积聚”等脂肪肝相关疾病认识的基础上,积累了有效的辨治经验,现介绍如下——痰湿阻络型【病症】患者多体形肥胖,面部油脂分泌旺盛,喜欢吃甜食和油腻的食物,经常感觉腹部胀满、困倦乏力,大便比较油滑或者黏腻,小便混浊,舌苔白腻。

【治则】祛湿泄浊,理气化痰。

【方药】涤痰汤合胃苓汤加减:枳实、草决明、明矾、陈皮、木香、清半夏、萆薢、竹茹、醋柴胡、苍术、泽泻、厚朴各10克,生山楂15克。

痰热症状明显,可加川贝母和胆南星;大便黏腻不爽,可加秦皮、白头翁、川军;肝热头晕,可加龙胆草、栀子、苦丁茶;伴血压升高、头痛,可加生石膏;伴失眠多梦,可加首乌藤和炒枣仁。

肝郁气滞型【病症】胁肋胀痛,每因情绪变化而增减,肝脏大或不大,胁部胀痛,脘闷食少。

舌质淡,苔白,脉弦。

【治则】疏肝健脾,理气活血。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加减:白术、柴胡、牛膝、白芍、当归、枳壳、元胡、香附、川楝子、郁金各10克,生山楂15克,甘草6克。

两胁刺痛明显,可加丹参和赤芍;气短乏力显著,可加党参和黄芪;腹胀感明显,可加川朴;女性患者伴有痛经,可在药方中增加益母草、茜草。

肝郁脾虚型【病症】两胁胀痛,脘痞腹胀,尤其是吃过饭之后这种症状更为明显,并且大便溏薄,女性病人还会出现月经不调。

【治则】健脾益气,疏肝理气。

【方药】逍遥散合四君子汤加减:木瓜、醋柴胡、党参、郁金、香附、当归、茯苓、白术、白芍各10克,生甘草、砂仁、薄荷各6克。

两胁胀痛明显,可加赤芍和川楝子;腹胀甚者,可以增加枳壳和川朴;大便稀溏严重,可加薏苡仁和苍术;存在水泻,则去当归,加柯子肉、莲子肉和山药;伴有头晕乏力,可加生黄芪;伴恶心呕吐,可加代赭石、旋复花和竹茹。

从中医体质论脂肪肝辨治

从中医体质论脂肪肝辨治
水 送 服 ,0d为 1 疗 程 。服 药 期 间 忌 猪 肉 、 、 , 1 个 烟 酒
弱 。本例 虽属血 痹病 门 , 但有 风痹 之状 , 凝血瘀 症 寒 状 比较 明显 , 选用麻 黄细辛 附子 汤温经 散寒 , 故 初加 当归补 血汤养血 温经 , 加虫类 等 药冀通 络 以祛瘀 。 后
收稿 E期 :0 8 1 — t 2 0 .0 1 5
( 辑 颜 冬 ) 编
示 : 心肥大 ( 型 P波 ) 右 肺 。西 医诊 断 : 支气 管 哮喘 、 肺气肿 。 中医辨证 : 湿 阻肺 , 气失肃 , 痰 肺 伤及 气 阴。 治宜健 脾肃肺 , 痰 降逆 。 治 以苓 桂术 甘 汤 合 葶苈 化 大枣 泻 肺 汤 。处 方 : 苓 1 , 白术 2 , 枝 茯 0g 生 0g桂
脉弦细 。查 : 吸 2 呼 4次 / i , 率 1 2次 / i , 部 mn心 1 mn 胸 对 称 呈 桶 状 , 诊 两 肺 可 闻 及 干 湿 哕 音 。 心 电 图 显 听
次发 作 , 肃 肺 健 脾 , 痰 降逆 , 病情 得 到控 制 。 取 化 使 后 以益 肾平 喘方 善 其 后 , 中紫 河 车 补 肾 , 香 纳 方 沉 气, 地龙 平 喘 , 柏 叶清 肺 , 病情 多 年未 发 。笔者 侧 使 曾用此 方治 疗 8例 哮 喘 ( 括 慢性 支 气 管 炎 、 气 包 肺 肿、 支气 管哮 喘 ) 5例 病情 得 到 明显控 制 ( 药 5~ , 服 7个 疗程 ) 2例 显效 ( , 服药 3个 疗程 ) 1 改 善 ( ,例 服 药 3个 疗 程 自动 停 药 ) 。此 方 不 含抗 生 素 与 激 素 , 服用 方便 , 效稳定 , 得进一 步研究 探索 。 疗 值
中 医研 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治疗
脂肪肝是一种肝脏脂质代谢异常的病变,可以由肝脏本身原因或其他疾病影响脂肪代谢引起。

中医学中无脂肪肝的病名,但大多归属于“积证”、“痞满”、“胁痛”、“痰瘀”等病证范围,
与肝郁、痰湿有关。

脂肪肝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肝气郁结、疏泄失常,以致气机阻滞,横逆犯胃,气病及血,血流不畅,或肝病传脾,脾失运化,水湿稽留,日久生痰,以致痰湿互结,内郁肝胆。

根据临床体会,脂肪肝可分为痰湿阻络型。

临床表现为形体肥胖,面有油脂,喜食肥甘,胸胁隐痛,腹部胀满,困倦乏力,纳呆口黏,大便油滑或黏腻不爽,小便浊,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疗应理气化痰,祛湿泄浊,可使用涤痰汤合胃苓汤加减。

方药包括陈皮、清半夏、茯苓、竹茹、枳实、苍术、厚朴、泽泻、醋柴胡、萆薢、木香、明矾、生山楂、草决明等。

此方可用于肥胖性脂肪肝、肝炎后脂肪肝的治疗。

1.加减运用
在临床上,本证型最为常见,也是最有效的。

如果痰热明显,可以加入胆南星和川贝母;如果大便黏腻不爽,可以加入川军、白头翁和秦皮;如果乏力气短,可以加入生黄芪和党参;如果出现肝热头晕,可以加入苦丁茶、栀子和龙胆草;如果血压升高伴有头痛,可以加入生石膏;如果失眠多梦,可以加入炒枣仁和首乌藤。

2.肝郁气滞型
临床表现为胸胁胀闷,抑郁不舒,或周身窜痛,倦怠乏力,腹胀纳呆,便秘,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脉弦。

治疗方法是疏肝健脾,理气活血。

方药为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加减。

处方为柴胡10克,白芍12克,枳壳10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川楝子10克,元胡10克,当归10克,牛膝10克,白术10克,甘草6克,生山楂15克。

主治肝炎后脂肪肝和酒精性脂
肪肝。

加减运用:如果两胁刺痛,可以加入赤芍和丹参;如果气短乏力,可以加入生黄芪和党参;如果腹胀,可以加入川朴;如果痛经,可以加入茜草和益母草;如果纳呆,可以加入炒莱菔子和焦三仙。

3.肝郁脾虚型
临床表现为两胁胀痛,脘痞腹胀饭后更甚,大便稀薄,或完谷不化,纳呆口淡,或恶心呕吐,女性月经不调,气短乏力,舌质淡或暗红,舌苔薄白,脉弦缓。

治疗方法是疏肝理气,健脾益气。

方药为逍遥散合四君了汤加减。

处方为醋柴胡10克,郁金10克,当归10克,白芍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砂仁6克,香附10克,党参10克,生甘草6克,生山楂15克,木瓜10克,薄荷(后下)6克。

主治肝炎后脂肪肝、肥胖性
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

加减运用:如果两胁胀痛明显,可以加入川楝子和赤芍;如果腹胀,可以加入川朴和枳壳;如果便溏,可以加入苍术和薏苡仁;如果水泻,可以加入当归、山药、莲子肉和诃子肉;如果头晕乏力,可以加入生黄芪;如果恶心呕吐,可以加入竹茹、旋覆花和代赭石。

4.痰癖互结型
临床表现为肝病和消渴病日久不愈,形体肥胖,面色晦暗,纳呆口渴,恶心厌油腻,咯吐痰涎,脘腹痞闷,肝脏肿大,纯痛或刺痛,舌体胖大边有齿痕,或舌质暗有瘀斑,脉弦滑。

治疗方法是活血化癖,祛痰散结。

方药为消痒丸合化积丸加减。

处方为大贝母粉10克,生牡蛎粉15克,玄参10克,三棱10
克,莪术10克,槟榔15克,香附15克,海浮石15克,泽兰10克,鸡内金10克,郁金10克,杏仁10克,橘红10克。

主治脂肪性肝硬化和糖尿病性脂肪肝。

肝肾阴虚型的临床表现包括形体虚胖、肤粗毛丛、面色油光、腰酸腿软、身倦乏力、右胁隐痛、口干舌燥、手足心热、低热盗汗、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男子梦遗滑精和女子经少经闭。

舌质红,苔少或无苔,或灰黑,脉弦细数。

治疗方法是滋补肝肾,方药是一贯煎加减。

处方包括生地黄10克、北沙参
30克、枸杞子15克、麦冬15克、当归10克、川楝子6克、
焦槟榔10克、焦山楂15克、白芍15克和生甘草6克。

这方
药主治皮质醇增多性脂肪肝和糖尿病性脂肪肝。

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进行加减。

例如,上方三棱和莪术虽然是破血峻剂,但不宜久服,久服会伤害正气,对于体弱者应该去掉,可以改用丹参、赤芍、桃仁或红花。

如果患者出现胁痛,可以加入醋柴胡、元胡和川楝子。

如果出现肝大,可以加入炙鳖甲和昆布。

如果出现咯吐痰涎,可以加入瓜萎和清半夏。

如果出现顽痰胶着不解,可以加入青黛和白矾。

这两种药物还具有显著的降低血脂的作用。

如果患者体胖湿盛,可以加入炒二术、茯苓和生薏苡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