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诉法自诉案件规定是怎样的

合集下载

刑事自诉案件立案标准

刑事自诉案件立案标准

刑事自诉案件立案标准刑事自诉是指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对犯罪行为人提起的刑事诉讼的一种特殊程序。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刑事自诉案件的立案标准是非常严格的,只有符合一定条件的案件才能得到受理。

那么,刑事自诉案件的立案标准具体是什么呢?首先,刑事自诉案件的立案标准之一是犯罪事实清楚。

也就是说,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提起的自诉必须是针对犯罪事实十分清楚的案件。

这就要求在提起自诉前,被害人或其近亲属必须对犯罪事实有明确的了解,并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据予以证实。

其次,刑事自诉案件的立案标准还包括必须有充分的证据证明犯罪事实。

这就要求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在提起自诉时,必须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犯罪事实的存在。

这些证据可以是书证、物证、证人证言等,必须能够充分证明犯罪事实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另外,刑事自诉案件的立案标准还包括必须是依法受害。

也就是说,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提起的自诉必须是在依法受害的情况下进行的。

这就要求在提起自诉前,被害人或其近亲属必须能够证明自己是依法受害的,并且有权利提起自诉。

最后,刑事自诉案件的立案标准还包括必须符合法定时效。

也就是说,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提起的自诉必须在法定时效内进行。

这就要求在提起自诉时,必须符合法定时效的规定,否则将无法得到受理。

综上所述,刑事自诉案件的立案标准是非常严格的,只有在犯罪事实清楚、有充分证据证明、依法受害、符合法定时效等条件下提起的自诉才能得到受理。

因此,在提起刑事自诉前,被害人或其近亲属必须对相关法律规定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诉讼请求。

同时,司法机关在受理刑事自诉案件时也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审查,确保案件的受理符合法律的规定,维护法律的公正和权威。

自诉案件具体有哪几种

自诉案件具体有哪几种

⾃诉案件具体有哪⼏种⾃诉案件是指被害⼈、或其法定代理⼈、近亲属为追究被告⼈的刑事责任,直接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并由司法机关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刑事诉讼中的⾃诉案件,是指对于法律规定的被害⼈在其合法权益遭到⾮法侵害后,被害⼈或者他的法定代理⼈、监护⼈、近亲属为追究被告⼈的刑事责任,直接向⼈民法院提起诉讼,并由⼈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中华⼈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条第三款规定:“⾃诉案件,由⼈民法院直接受理”。

⾃诉案件的范围《刑事诉讼法》第⼀百七⼗条规定:“⾃诉案件包括下列案件:(⼀)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三)被害⼈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侵犯⾃⼰⼈⾝、财产权利的⾏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公安机关或⼈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刑事责任的案件”。

可见,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诉案件包括三⼤类型:⼀是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即指刑法分则具体犯罪条款中明确规定为“本罪告诉才处理”的刑事案件。

这类案件在我国现⾏刑法中只有少数⼏种,分别为刑法第⼆百四⼗六条第⼀款规定的“侮辱、诽谤案”;第⼆百五⼗七条第⼀款规定的“暴⼒⼲涉婚姻⾃由案”;第⼆百六⼗条第⼀款规定的“虐待案”;第⼆百七⼗条规定的“侵占案”,这些刑事案件均由被害⼈向⼈民法院提出控告后,⼈民法院才能⽴案受理,通常被称为“亲告案件”。

⼆是被害⼈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是指被害⼈有证据,犯罪⾏为给被害⼈造成的损害不是很⼤,依法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单处罚⾦刑的案件。

三是被害⼈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侵犯⾃⼰⼈⾝、财产权利的⾏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公安机关或者⼈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刑事责任的案件。

即所谓的“公诉转⾃诉”案件。

从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的⾓度看,在犯罪客体⽅⾯:第⼀类案件所侵害的直接客体主要是公民⼈⾝权利;第⼆类案件侵害的直接客体种类⽐较复杂;第三类案件侵害的客体是公民⼈⾝、财产权利,但公安机关或者⼈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害⼈有证据证明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保护其合法权益的案件。

刑事自诉案件法律规定(3篇)

刑事自诉案件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刑事自诉案件是指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等,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请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刑事自诉案件的法律规定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有着详细的规定。

本文将从刑事自诉案件的概念、法律依据、立案条件、审判程序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刑事自诉案件的概念刑事自诉案件是指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等,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请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刑事自诉案件与公诉案件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 提起主体不同:刑事自诉案件由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等提起,而公诉案件由人民检察院提起。

2. 案件性质不同:刑事自诉案件属于私诉案件,强调个人权益的保护;公诉案件属于公诉案件,强调国家利益的维护。

3. 证据要求不同:刑事自诉案件对证据的要求相对较低,而公诉案件对证据的要求较高。

4. 刑事自诉案件一般不涉及国家秘密、重大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而公诉案件可能涉及这些方面。

三、法律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刑事自诉案件的法律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2. 《刑事诉讼法》第204条规定:“自诉案件包括下列案件:(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3. 《刑事诉讼法》第205条规定:“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四、立案条件根据《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刑事自诉案件立案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 提起诉讼的主体必须是受害人、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等,且具有诉讼行为能力。

2. 案件属于自诉案件的范围,即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自诉案件的法条内容是怎么规定的

自诉案件的法条内容是怎么规定的

Tears are salty and sweat is salty, but I prefer sweat.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自诉案件的法条内容是怎么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对自诉案件的规定是自诉案件的范围包括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情节比较轻微的刑事案件或需要被追究刑事责任,但公安机关及人民检察院没有立案的刑事案件。

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包括虐待罪,侵占罪或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等。

一、自诉案件的法条内容是怎么规定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70条规定和有关司法解释,自诉案件范围有以下几类:(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1、侮辱、诽谤案,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2、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

3、虐待案。

4、侵占案。

(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具体包括以下:1、故意伤害案。

通常这类案件被称为轻伤案。

2、非法侵入住宅案。

3、侵犯通信自由案。

4、重婚案。

5、遗弃案。

6、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7、侵犯知识产权案,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除外。

8、对被告人可能判处3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

以上八项案件,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对于其中证据不足、可由公安机关受理的,或者认为对被告人可能判处3年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应当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控告的,公安机关应当受理。

伪证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二、自诉案件的审理时间是多久?1、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刑事公诉案件和被告人被羁押的刑事自诉案件,审理期限为1个月,至迟不得超过1个半月。

2、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被告人未被羁押的自诉案件,期限为6个月;3、简易程序审理,审理期限为20日。

关于自首的法律规定(3篇)

关于自首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自首的定义自首,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事实被司法机关发现之前,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并愿意接受司法机关处理的行为。

二、自首的法律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可以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自首和立功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自首的条件、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三、自首的条件1. 自首的主体必须是犯罪分子,包括已经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正在实施犯罪行为的人以及犯罪后企图逃避处罚的人。

2. 自首的时间必须在犯罪事实被司法机关发现之前。

如果犯罪事实已经被司法机关发现,犯罪分子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也可以认定为自首。

3. 自首的内容必须真实、完整。

犯罪分子在投案时应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不得隐瞒、歪曲或者虚构事实。

4. 自首的动机必须是为了悔过自新,接受司法机关的处理。

四、自首的法律后果1. 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司法机关可以根据其犯罪情节、悔罪表现等情况,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 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对于犯罪情节较轻,且自首情节较好的犯罪分子,司法机关可以免除其处罚。

3. 自首的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表现良好,可以依法减刑、假释。

五、自首的特殊规定1. 重大犯罪案件的自首。

对于重大犯罪案件,犯罪分子在投案自首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 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自首。

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在投案自首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 未成年人自首。

对于未成年人自首,司法机关应当充分考虑其年龄、犯罪情节、悔罪表现等因素,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诉法第16条

刑诉法第16条

刑诉法第16条
本法第十六条:
犯罪嫌疑人在调查期间,有权向检察机关自诉以解除(减轻)处罚(刑)。

犯罪嫌疑人有权向法院索赔所受伤害后果。

一、犯罪嫌疑人的自诉权
犯罪嫌疑人可以在调查期间自诉,向检察机关申请减轻处罚(刑),根据犯罪嫌疑人的自诉情节不同,可以申请降低或者免除处罚(刑)。

在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判之前,检察机关应当详细审查犯罪嫌疑人的自诉内容,认为犯罪嫌疑人所提出的自诉情节确有与法律相容的情形,可以按照犯罪类型、犯罪严重程度等法律情形,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刑。

犯罪嫌疑人可以向法院索赔所受的伤害后果,这种索赔也称为有罪索赔。

犯罪嫌疑人可以通过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法院裁定承担损害赔偿的责任。

受害人也可以通过提起刑事诉讼,要求法院裁定犯罪嫌疑人承担损害赔偿的责任。

三、总结
犯罪嫌疑人在调查期间,有自诉和索赔两个权利。

犯罪嫌疑人可以向检察机关自诉以获得减轻处罚(刑),还可以向法院索赔所受伤害后果,而受害人也可以通过提起刑事诉讼,要求法院裁定犯罪嫌疑人承担损害赔偿的责任。

但是,犯罪嫌疑人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将犯罪行为真实的投案自首,对犯罪事实实时交代到位,才能获得获得免受处罚或者减轻处罚的权利。

犯罪嫌疑人依法主动自诉,充分发挥他们自诉,索赔的权利,为实现法教合一作出贡献。

刑事自诉的法律后果(3篇)

刑事自诉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刑事自诉,是指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为了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

在我国,刑事自诉是一种重要的诉讼方式,对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刑事自诉的法律后果,包括自诉成立的法律后果、自诉不成立的法律后果以及自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

二、自诉成立的法律后果1. 自诉成立,人民法院应当受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五条规定,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这意味着,一旦自诉成立,人民法院有义务对案件进行审理。

2. 自诉成立,犯罪嫌疑人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自诉成立后,人民法院将对案件进行审理,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判。

如果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将依法对其追究刑事责任,包括判处刑罚。

3. 自诉成立,被害人可能获得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自诉成立后,被害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被告人赔偿损失。

4. 自诉成立,可能引发国家赔偿如果自诉人在诉讼过程中因司法过错遭受损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被害人有权依法请求国家赔偿。

三、自诉不成立的法律后果1. 自诉不成立,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五条规定,如果自诉不符合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这意味着,自诉不成立,被害人无法通过自诉途径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2. 自诉不成立,被害人可能无法获得赔偿自诉不成立,被害人无法通过附带民事诉讼获得赔偿。

但被害人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如民事诉讼、仲裁等,寻求损害赔偿。

3. 自诉不成立,可能引发国家赔偿如果自诉人在诉讼过程中因司法过错遭受损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被害人有权依法请求国家赔偿。

四、自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1. 自诉人可能因证据不足而败诉自诉人在提起自诉时,需要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

法律_自诉案件程序(3篇)

法律_自诉案件程序(3篇)

第1篇一、引言自诉案件是指当事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依法审理的案件。

在我国,自诉案件程序是诉讼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自诉案件从起诉到判决的整个诉讼过程。

本文将详细阐述法律自诉案件程序的相关内容,包括自诉案件的定义、提起条件、审理程序、判决与执行等。

二、自诉案件的定义自诉案件是指当事人(自诉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依法审理的案件。

自诉案件与公诉案件相对,公诉案件是指人民检察院依法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的案件。

自诉案件的特点是当事人直接行使诉权,诉讼程序相对简单。

三、自诉案件的提起条件1. 事实清楚:自诉案件应当有明确的被告人和具体的诉讼请求,事实应当清楚、明确。

2. 法律依据充分:自诉案件的诉讼请求应当有明确的法律依据,符合法律规定。

3. 证据充分:自诉案件应当有充分的证据支持,证据应当合法、真实、充分。

4. 期限符合规定:自诉案件应当在法定的诉讼时效内提起。

5. 符合管辖规定:自诉案件应当符合人民法院的管辖规定。

四、自诉案件的审理程序1. 起诉与受理(1)自诉人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交副本。

(2)人民法院对起诉状进行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受理;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并告知自诉人。

2. 调查取证(1)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对案件进行调查取证。

(2)自诉人、被告人有权提供证据,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

3. 开庭审理(1)人民法院应当公开开庭审理自诉案件,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可以不公开审理。

(2)开庭审理时,自诉人、被告人有权陈述、辩论、质证。

4. 评议与判决(1)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对自诉案件进行评议。

(2)合议庭根据事实、证据和法律,依法作出判决。

五、自诉案件的判决与执行1. 判决(1)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依法作出判决,判决书应当载明判决结果、理由、法律依据等。

(2)判决书应当送达自诉人、被告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t is important to formulate the right strategy, but more important is the execution of the strategy.同学互助一
起进步(页眉可删)
刑诉法自诉案件规定是怎样的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10条-第213条,主要对自诉案件做出了相关规定。

就包括自诉案件的范围、自诉案件审查之后的处理以及自诉案件的调解、和解、撤回自诉、反诉等等内容。

自诉人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也要求符合规定的条件,否则法院不予受理。

一、刑诉法自诉案件规定是怎样的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条
自诉案件包括下列案件: (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
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第二百一十一条自诉案件审查后的处理
人民法院对于自诉案件进行审查后,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犯罪事实清楚,有足够证据的案件,应当开庭审判; (二)缺乏罪证的自诉案件,如果自诉人提不出补充证据,应当说服自诉人撤回自诉,或者裁定驳回。

自诉人经两次依法传唤,无正
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按撤诉处理。

法庭审理过程中,审判人员对证据有疑问,需要调查核实的,适用本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

第二百一十二条
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

本法第二百一十条第三项规定的案件不适用调解。

人民法院审理自诉案件的期限,被告人被羁押的,适用本法第二百零八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未被羁押的,应当在受理后六个月以内宣判。

第二百一十三条
自诉案件的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可以对自诉人提起反诉。

反诉适用自诉的规定。

二、刑事自诉案件立案后处理
因为自诉案件不经过侦查,自诉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后,如果符合立案条件,人民法院就应当予以受理,并直接进入审判程序。

因此,自诉案件的立案条件除了应当具备公诉案件韵两个立案条件以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解释》第186条的规定,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属于刑事自诉案件的范围;
(2)属于该人民法院管辖;
(3)刑事案件的被害人告诉的;
(4)有明确的被告人、具体的诉讼请求和能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

自诉案件其实并不多见,很多时候刑事犯罪还是由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而《刑法》中规定的自诉案件,主要也分为了三类,总结一下其实都是犯罪比较轻微、罪行不严重、对社会危害不大的犯罪。

不过,其中一些犯罪在情节严重或者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时,也是可能转为公诉案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