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孔结构研究进展
水泥石的孔结构研究

孔结构研究目的
研究孔结构的主要目的就是获得水泥 胶凝材料的宏观性能(强度、抗渗性、抗 冻性、耐久性等),建立孔结构——材料 性能的定性或定量的相互关系模型,对于 孔结构的研究有助于对水泥胶凝材料的宏 观性能进行控制和优化。
迄今为止,虽已建立了诸多孔结构与强度的 关系,但总是因孔结构的复杂性,在理论上和测 试中都还存在着一些无法克服的困难,更何况强 度并非只与孔隙有关。
LOGO
四、改善水泥石孔 结构的途径
改善水泥石孔结构的途径
掺粉煤灰
掺珍珠岩矿物 外加剂
选择适当的水 泥粒径分布
改善 水泥石孔结
构
改善途径— —粉煤灰
4.2 孔结构与水泥石强度的关系
❖ 多孔材料中控制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孔结构,孔结 构中简单而重要的参数是孔隙率。 19世纪末, Feret提出混凝土强度和孔隙率的关系式为:
❖Powers T C根据大量的实验的结果,建立了 水泥石的强度比与胶孔比(X)的关系如下:
其中
应当指出,他提出的方程是假定水泥完全水化, 并且没有考虑孔分布对强度的影响。
❖用不同的气体对浆体进行吸附法测孔,与水灰 比的关系有差别。
❖吸附法,尤其是氮气吸附的方法,通常用于测 定(5~350)﹡10-10m的孔。
2.3 X射线小角度散射法
❖X射线小角度散射法(缩写为SAXS),此法 可在常压下测定材料(20~300)﹡10-10m 的细孔孔径分布。
❖用SAXS测定材料比表面积或孔结构,不要求 对试样进行去气和干燥处理,因而可以测定任 意湿度下试样的孔结构。
不同盐腐蚀环境下混凝土孔结构研究

目前重大工程混凝土开裂行为、耐久性和服役寿命等已引起国内外混凝土工程界和科学界的密切关注,也是当今困扰重大基础设施建造的世界性难题[1]。
混凝土耐久性研究越来越关注工程的使用环境,大量实际工程调研结果表明,腐蚀环境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劣化主要原因为氯盐、硫酸盐、镁盐等盐类侵蚀及干湿循环作用[2,3]。
而腐蚀离子主要通过混凝土内部孔隙向混凝土内部侵蚀,混凝土内部孔结构直接决定腐蚀离子向混凝土内部的传输过程。
研究混凝土在不同腐蚀环境下内部孔结构变化规律,对研究混凝土抗腐蚀性能有重大指导意义,从一定层度上能够反映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根据材料的本构关系,混凝土作为一个多孔体系材料,它的任何性能都取决于自身的组成和结构,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也不例外。
因此从多孔材料的孔结构出发来探讨耐久性破坏的过程是非常有必要的[4]。
1原材料与配合比设计试验所用原材料为金宁羊P•Ⅱ42.5R级水泥;镇江谏壁Ⅰ级粉煤灰(FA);比表面积为478m2/kg 的磨细矿渣(SL);JM—PCA高效减水剂;细度模数为2.90的赣江中砂;5~25mm连续级配石灰岩碎石。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基于崇启大桥的承台大体积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5,由于不同建筑结构不同部位的功能不同,同时考虑到混凝土的不同应用结构部位或环境,从降低水化热、减少化学和干燥收缩、提高抗裂性能和改善混凝土不同盐腐蚀环境下混凝土孔结构研究Pore structure o f the concrete under the different salt corrosive environment何宏荣1 王逵明2 王 伦1,3 庞超明3 秦鸿根3(1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1112;2 新疆交通建设管 理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3 东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土木工程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1189)摘 要:采用压汞法测试硬化后混凝土 的孔结构参数,以不同腐蚀环境下腐蚀前后混凝土的孔结构为研究对象,以基准混凝土作对 比,研究了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孔结构及其抗腐蚀性能的影响,探 讨混凝土在不同盐腐蚀环境下孔结构在 腐蚀前后的关系。
高性能混凝土研制的技术途径探析

高性能混凝土研制的技术途径探析【摘要】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正处在大发展时期,城市的建设发展迅速,高层或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同时大跨和超大跨桥梁的兴建与日俱增,这些建筑物均对结构构件提出了高强、轻质的要求,要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就要求设法增加建筑物的使用周期,而这要求结构的主要材料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高性能混凝土的产生使得这一切成为可能。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经济效益;孔隙特征;刚度;流动性;水胶比0 引言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耐久性优异的混凝土,其显著特点是高工作性、高体积稳定性、较高强度、高抗渗性等。
混凝土要获得高性能,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改善水泥石的孔结构研究水泥石孔结构特征的理论是孔隙学。
该理论是EH. Wittmann教授在第七届国际水泥化学会议上提出的。
孔隙学理论认为,孔级配即孔大小不同的孔相互搭配的情况,当孔隙率相同时,平均孔径小的混凝土材料强度高,渗透性低。
不同尺寸差别小,即分布均匀时,强度高。
因此可通过孔级配的改善来提高混凝土的某些性能。
而小于某尺度的孔则可对强度和渗透性无影响。
在普通混凝土中,用水量比水泥水化所需水量大得多。
一般水泥水化所需的用水量为水泥重量的15%-25%,而实际施工时用水量为水泥重量的50%-60%,甚至更多。
在混凝土硬化后多余的水在水泥石中以及水泥石和集料的界面区域形成大量的各种孔隙,以及因混合料泌水和混凝土收缩所引起的微孔和微缝,这些缺陷是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和其他性能指标低劣的根本原因。
因此,尽可能减少和消除这些缺陷,改善混凝土的结构,是制成高性能混凝土的关键问题,其基本措施就是掺入超塑化剂。
混凝土要达到高耐久性,首先要降低水胶比,以减少水泥石中毛细孔隙和混凝土中的骨料与水泥石之间的界面缝隙,提高其抗渗性。
但水胶比的降低是有限度的,极低的水胶比往往伴随着流动性的降低,如图1所示。
掺用超塑化剂后,在水胶比较低、胶结材料用量适中的情况下,可获得较大的工作度。
第四章材料孔隙学的研究

第四章材料孔隙学的研究第四章材料孔隙学的研究4.1孔隙学基本概念----------------------------------------14.2测孔⽅法简介-------------------------------------------44.3孔结构模型----------------------------------------------54.4 孔压⼒测孔法------------------------------------------6⽔泥混凝⼟是由粗⾻料、细⾻料、⽔泥⽔化产物、未⽔化⽔泥颗粒,有利⽔和结晶⽔等液体,以及⽓孔和裂缝中的⽓体所组成的复杂胶凝材料。
其中硬化的⽔泥混凝⼟中的数量不同、⼤⼩不等的⽓孔,包括成型时残留⽓泡、⽔泥浆体中的⽑细孔和凝胶孔、接触处的孔⽳及⽔泥浆体的⼲燥收缩和温度变化⽽引起的微裂纹等,它们都是混凝⼟显微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般认为原⽣的凝胶孔、⽑细孔及早期⾮受⼒变形所造成的微裂缝等是混凝⼟原⽣固有缺陷,⽽这些缺陷是⽔泥混凝⼟总体宏观性能⾏为的根源。
孔结构研究进展在1980年第七届国际⽔泥化学会议上,F.H.Wittmann提出了孔隙学的概念,把混凝⼟中孔结构的研究范围扩展到了孔径分布(或孔级配)以及孔的形态等⽅⾯。
Kyoji Tanakaa等选择镓(Ga)作为浸⼊液体,同时结合电⼦探针图像分析技术(EPMA)揭⽰孔的位置和形状。
M.K.Head等采⽤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来研究硬化⽔泥⽯细孔结构的3D图像,光学分辨率可以达到1µm,可以观察多孔的集料界⾯、微裂纹、⽑细孔和⽓孔。
A.B.Koudriavtsev等采⽤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孔隙率和孔尺⼨分布。
此外,还有采⽤扫描电镜的背反射图像分析技术来研究孔结构。
曼德布罗特⾸先提出分形的概念,可以采⽤分形理论来研究孔结构特征。
§4.1 孔隙学基本概念⼀、混凝⼟中的孔隙●C-S-H凝胶中的层间孔隙——凝胶孔gel pores●尺⼨= 5 ~25 ?●含量:约占C-S-H凝胶的28%●对强度和抗渗性⽆害,对⼲缩和徐变有⼀定影响●⽑细孔Capillary Voids●尺⼨>50 nm ,与⽔灰⽐有关●对强度和抗渗性有害,对⼲缩和徐变有重⼤影响●空隙Air V oids●夹杂的空⽓泡: ~ 3 mm●引⼊的空⽓泡: 50 ~200 µm●对强度和抗渗性⾮常有害硬化⽔泥浆是⼀⾮均质的多相体系,由各种⽔化产物和残存熟料所构成的固相以及存在于孔隙中的⽔和空⽓所组成,即固-液-⽓三相多孔体。
基于纳米材料的自愈合混凝土研究进展

[]
要涉及强度、性能和耐久性的提高。Qi
ng 等 3 的研 究
(包括纳米二氧化硅、纳 米 氧 化 铝、聚 羟 酸 盐 和 纳 米 高
结果表明,含有纳米 二 氧 化 硅 的 混 凝 土 比 含 有 硅 灰 的
岭土等)的 可 获 得 性,混 凝 土 的 性 能 得 到 了 显 著 的 改
混凝土能获得早 期 强 度。 当 掺 入 超 塑 化 剂 量 最 低 时,
性能增强耐久性的新型纳米混凝土。随着混凝土技术
混凝土,这得益于 CCCW 与 NS 的 掺 入 促 进 了 裂 缝 处
的发展,纳米材料也 被 用 于 降 低 混 凝 土 的 孔 隙 率 和 增
未水化水泥颗粒的水化反应,生成结晶体,从而形成致
强混凝土的耐久性,特 别 是 在 具 有 自 愈 合 性 能 的 智 能
nc
ons
t
r
uc
t
i
oneng
i
ne
e
r
i
ng,be
c
omi
ngaho
tr
e
ype
yapp
s
e
a
r
chd
i
r
e
c
t
i
on.Fr
omt
h
i
spe
r
spe
c
t
i
ve,t
h
i
sa
r
t
i
c
l
ei
n
t
r
oduc
e
st
her
e
s
e
a
r
cha
ch
i
e
vemen
混凝土孔隙分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分析混凝土的孔隙特征,包括孔隙率、孔径分布、孔结构等信息,以评估混凝土的抗渗性、耐久性和强度性能。
通过对孔隙特性的研究,为混凝土材料的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 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砂:中粗砂- 碎石:5-20mm碎石- 水:去离子水- 化学外加剂:减水剂2. 实验设备:- 混凝土搅拌机- 标准试模(100mm×100mm×100mm)- 振动台- 水泥净浆搅拌机- 压力试验机- 孔隙率测定仪-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激光散射仪三、实验方法1. 混凝土制备:按照实验设计要求,将水泥、砂、碎石、水及外加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搅拌机上搅拌均匀后,倒入标准试模中,并在振动台上振动至表面平整。
2. 养护:将试模置于标准养护室中,养护至实验设计要求的龄期。
3. 抗压强度测试:将养护好的试块进行抗压强度测试,记录抗压强度值。
4. 孔隙率测定:利用孔隙率测定仪,测定混凝土试块的孔隙率。
5. 孔径分布分析:通过SEM和激光散射仪对混凝土试块进行观察和分析,获得孔径分布信息。
6. 孔结构分析:利用孔隙率测定仪和激光散射仪,对混凝土试块的孔结构进行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孔隙率:实验测得混凝土的孔隙率为15.2%,表明该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孔隙率。
2. 孔径分布:通过SEM观察,发现混凝土孔径分布不均匀,存在大量微孔和少量大孔。
微孔主要集中在0.1-1.0μm范围内,大孔主要集中在1.0-10μm范围内。
3. 孔结构分析:混凝土孔结构主要为连通孔和封闭孔。
连通孔主要分布在0.1-1.0μm范围内,封闭孔主要分布在1.0-10μm范围内。
4. 抗压强度:实验测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为30MPa,表明该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
五、结论1. 本次实验所制备的混凝土孔隙率为15.2%,孔径分布不均匀,孔结构以连通孔和封闭孔为主。
2.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为30MPa,表明该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
混凝土中的气孔结构原理

混凝土中的气孔结构原理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它的性能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质量和寿命。
混凝土中的气孔结构是决定混凝土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混凝土中气孔结构的形成原理、气孔类型、气孔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以及气孔控制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混凝土中气孔结构的形成原理混凝土中的气孔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因为内部空气被排出而形成的气泡,称为气泡孔;另一种是混凝土中添加的气泡剂所形成的气孔,称为添加剂孔。
气泡孔和添加剂孔的形成原理不同。
1.气泡孔的形成原理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内部空气被排出,形成气泡孔。
混凝土内部的空气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混凝土中的气泡,另一种是混凝土中的毛细孔。
气泡的大小和分布与混凝土的成分、水泥的含量、水灰比、振捣方式以及气温等因素有关。
混凝土中气泡的大小和数量对混凝土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气泡越小、数量越少,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就越好。
2.添加剂孔的形成原理混凝土中添加的气泡剂可以在混凝土中形成均匀的气孔,这种气孔称为添加剂孔。
添加剂孔的形成原理是因为气泡剂能够降低混凝土的表面张力,进而使混凝土中的气泡更容易聚集在一起形成气孔。
气泡剂的种类和用量对添加剂孔的形成和分布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气泡剂的用量越大,添加剂孔的数量越多,但气泡剂的用量过大会导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下降。
二、混凝土中气孔的类型混凝土中的气孔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气泡孔气泡孔是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形成的空气孔洞,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压缩气泡,一种是拉伸气泡。
压缩气泡是在混凝土内部的体积受到振捣作用时形成的,它是由于混凝土中的内部空气被挤压而形成的,通常呈现为球形或椭圆形。
拉伸气泡是在混凝土内部的体积受到拉伸作用时形成的,它是由于混凝土中的内部空气被拉伸而形成的,通常呈现为细长的管状或裂缝状。
2.添加剂孔添加剂孔是混凝土中添加的气泡剂形成的气孔,通常呈现为球形或椭圆形。
添加剂孔的数量和大小与气泡剂的种类和用量有关。
混凝土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原理

混凝土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原理一、引言混凝土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建筑材料,其微观结构与性能原理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混凝土的组成主要包括水泥、骨料、砂、水等几种材料,在混合的过程中,水泥与水产生化学反应形成水化产物,使混凝土的强度逐渐提高。
本文将从混凝土的微观结构与性能原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加深人们对混凝土材料的认识。
二、混凝土材料的微观结构1. 水化反应混凝土中的水化反应是混凝土得以硬化的主要原因。
水泥在混凝土中的主要成分是三钙硅酸盐,它与水反应生成硬化产物水化硬化物。
在水化过程中,水泥颗粒表面的钙离子和水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热量。
氢氧化钙与硅酸盐成分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凝胶,这种凝胶是混凝土硬化的主要物质。
2. 粒径分布混凝土中的骨料和水泥颗粒大小不均匀,所以混凝土中的粒径分布比较广泛。
一般来说,混凝土中的骨料的粒径分布范围为5mm~40mm,水泥颗粒的粒径分布范围为0.1μm~50μm。
骨料的粒径分布对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的影响,粒径分布越均匀,混凝土的强度越高。
3. 孔隙结构混凝土中的空隙主要包括孔隙和毛细孔。
孔隙是指混凝土中的较大空隙,毛细孔是指混凝土中的较小空隙。
混凝土中的孔隙结构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有重要影响,孔隙结构越密集,混凝土的强度越高,耐久性越强。
三、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原理1. 强度混凝土的强度是指混凝土在受力作用下的抗压能力。
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水泥的种类和数量。
水泥种类不同、用量不同,对混凝土的强度影响也不同。
(2)骨料的种类和质量。
骨料的种类和质量对混凝土的强度有很大的影响。
(3)水灰比。
水灰比对混凝土的强度影响也很大,一般来说,水灰比越小,混凝土的强度越高。
2. 耐久性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抗冻融、抗碳化、抗硫酸盐侵蚀等能力。
混凝土的耐久性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水泥的种类和数量。
水泥种类不同、用量不同,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影响也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水泥混 凝土孔隙从 几 到几万 的尺寸均存 在,这 发 生冻融破坏的 某工 程混凝 土内部的孔 结构特 征, 对混 凝土
就要求测孔仪器的测试范围要大,并且要求在预处理时尽量不 芯样进行抗冻性试验、压汞试验、 气泡间距 系数分析、岩相分
破 坏原生孔结 构状 态及形 貌,客观 真实反 应孔隙结 构。孔隙 析以及 SEM 分析,发现试 验室加速试验方法得出的结论一致,
目前许多国内外学者对水泥胶凝材料的孔结构进行了研究, 他们采用的技 术手段和研究目的均有不同。 下面结合现代化的 观察和检测仪器及技术,加上理论的分析总结,从 细观或微观
尺度出发分别从 几种不同的孔级分类,孔结 构各体形参数的测 试 技术 和表征方 法,孔 结构和 宏观性 能的关系模 型及分 形理 论在孔结构表征上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了存在 的问题。 2 水泥混凝土孔级分类
水 泥混凝 土内部 结构 具有多尺度 性,孔 径分布覆 盖范围 很大,从几 的微 观尺度到几万 的宏观尺度的孔径都存在。 材料 的研 究尺 度可分为微 观 (Microscopic )、 细观 (Mesoscopic) 和宏观 (Macroscopic) 三个等级,F.H.Wittmann 最先把这 三个尺 度的研究应用到混凝 土材料的研究中 [5],如图 1 所示。
布,且可以在不进行去气和干燥 处理的条件下测定材料的比表 了数学模型建立了孔结 构多 个参数与材料性能的关系模型,应
面 积。 压汞 法的测 孔范围为 30 ~200μm, 由于其测 试范围 用的模型主要包括 线性回归模型、指数 型多项式回归模型、神
广泛、能够提供丰富的孔结构信息、方法相对简单方便等优点, 经网络模型和灰色系统 模型等 [24~28]。
是目前应用 最为广泛的孔 结构研 究方 法。 綦春明 [8] 等 学者采 用压 汞法 获取孔 结构的 各种信息。但 是,压 汞法 也存 在着不
5 孔结构的分形特征
足之处 :(1)所用试样在预处 理时需要进 行干燥,而干燥有可 能引起孔结构不可逆的变化,高压也能破坏材料的原生孔结构, 这就使 人们怀疑压 汞法所反映的孔结 构的真实准确性 ;(2)压 汞法所测结果只反映开放的联通孔的情况 ;(3)压汞法的理论 模型是圆柱孔模型,而混凝土中存在着许多异性孔,这也给测 量带来误差 。 [9,10]
研 究孔结 构的主要目的就是获得水泥胶凝材料的宏观性能 (强度、 抗渗性、抗冻 性、耐久性 等), 建立孔 结构 —— 材料 性能的定性或定量的相互关 系模型,对于孔结 构的研究 有助于
3 孔结构体形参数的测试技术
对水泥胶凝材料的宏观性能 进行控制和优化。其中研究孔结构 与强度 之间关系的较多。张士 萍 [17] 通 过分析建 成两年且 局部
可以用于测定孔结构的比表面积和孔尺寸分布,吸附 法通常采 许 多文献 只考虑孔隙 率这一 参数 并建 立与宏观性 能的关 系模
用静态氮吸附容量法和重量法,能够测量 5 ~350 范围内的孔。 型,是不恰当的,孔径分布和孔几何学等孔结 构参数对于混凝
X- 射线 小角度散 射在常压下能够测定 20~300 的细孔孔径分 土宏观性能也有很大影响,不能忽略。目前也有一 些文献应用
概念,根据不同孔径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按孔径尺寸将其分 可以观察多孔的集料界面、微裂纹、毛细孔和气孔。A.B.
为 :无害 孔(<200 ),少害 孔(200 - 1000 ), 有害 孔(1000 Koudriavtsev等 [13] 采用核磁共振技 术研究孔隙率和孔尺寸分布。
- 2000 )和多 害孔(>2000 ), 并指出只有减少 1000 以上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采用扫描电镜的背散射图象分析技术来研
综述评论
商品混凝土 Beton Chinese Edition ——R eady- mixed C oncrete
2009年第 10期
水泥混凝土孔结构研究进展 *
鲍俊玲,李悦,谢冰,周孝军,王敏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4)
[ 摘 要 ] 研究表明材料的细观或微 观结构对混凝土 宏观性能的有着重要的影响,孔结构是水泥混凝土细部结 构的 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综述了水泥混 凝土孔结构的分类,测试技术,与宏观性能的关系和分形特征,提出了在孔 结构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 研究方向。 [ 关键词 ] 混凝土孔结构 ;宏观性能 ;分 形特征
Abst r act: Study shows that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f meso- or m icro structures of concrete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m acro- str ucture of concre te. The pore str uc tur e of ce ment conc rete is an impor ta nt part of the str uctur e. In the paper, the sorts, test of technology, inf lue nc e produce d toward the natures m acro- str ucture and f ra ctal char acter istic of the por e structur e of cem ent c oncr ete were gener alized. Me anwhile the main de ciency existing in the research wa s proposed, and it’s f ur ther development was also foreca sted. Keywor d: pore of structure concrete; the na tures of macro-str ucture; fractal characteristic
究还不十分成熟,各种测孔技术不免存在不足之处,但是这些 工业 大学孟庆 超 [19] 采用压汞法 测定硬 化混凝土 水泥石的孔结
测孔技术为混凝土细观研究提 供了基础和依据。
构体系参 数,研究结果表明,在 混凝土中掺加粉煤 灰、矿渣等
目前 常用的水泥石 孔结 构测 试技 术包括 :光 学法、 等温 矿物掺合 料优化了混凝土的孔结构,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结 构表征方 法主要包 括孔隙率、孔径 分布(孔级 配)、 孔几何 提出混 凝土抗冻 性与孔结构的关 系密切。 段纪成 [18] 以冻融循
学(孔的形 貌和空间排列),这些参 数指标 的测试与评 价已经 环为试验条件,采用压汞法测试混凝土的孔结构,认为正是高
成为水泥基 材料科 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现阶段由于这一领域研 性能混凝土良好的孔结构赋予了其优异的抗冻耐久性。哈尔滨
综述评论
多学 者针对作为显微 结构 重要组 成部 分孔结 构按照 不同标准 入液体,同时结合电子探 针图象分析技术(EPMA)揭示孔的
尺寸分 别进行了划分,并提 出了不同的观点和划分方法。如吴 位置和形状。M.K. Head[12] 等 采用激光 扫描共焦显微镜 来研究
中伟 院士在 1973 年提出的孔级 划分和孔 隙率及其影响因素的 硬化水泥石细孔 结构的 3D 图象,光学分辨率可以达到 1μm,
图 1 混凝土三个研究尺度 在 对混 凝土 进行了宏观,细 观, 微观 划分 的基础上,很
*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 展计划(973 计 划):环境友好现代混凝土的基础研究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09年第 10期
商品混凝土 Beton C hinese Edition ——R eady- mixed C oncrete
的有害孔、增加 500 以下的少害或无害孔,才能改善水泥混 究孔结构 。 [14~16]
凝土材料宏观性能和耐久性 [6]。布特等人对 混凝上的孔结构也 曾做了大量的测试,按照孔径大小把混 凝中的孔分为四级,分
4 孔结构与宏观性能的关系
别为凝胶孔(<100 )、过渡孔(100 ~1000 )、毛细孔(1000 - 10000 )和大孔(>10000 )[4]。Jawed 等人对混 凝土中的孔 结构进 行研 究后,将孔结构划分为 :大孔(>50000 )和毛细 孔,而毛细孔又进一步划分为大孔(500 ~ 50000 )、间隙孔 (26 ~ 500 )和微孔(<26 ),并且指出大于 50000 的大孔 可以用光学显微镜测试,由于气泡的未充分凝 结硬化,影响材 料 强度 ;毛 细孔可以用压 汞法和 气体吸附 法测 试, 与 C- S- H 凝胶 有关 [4]。 日本的近藤连一和大门正机在 第六届国际水泥化 学会上从更微观层 次提出将水泥石中的孔分为 :凝胶 微晶内孔 (<12 ),孔内为层间水,是混 凝土中最小的孔 ;凝胶微晶间孔 (6 - 16 ),即为凝胶孔,孔内的水包括 结构水和非蒸发水 ;凝 胶粒子间孔或称过渡孔(32 ~ 2000 ),为 powers 所说的毛细孔; 毛细孔或大孔(>2000 )[7]。
吸附 法、X- 射 线小角度散射、压汞 法等。光学 法结合图象分 和抗渗性能。
析仪能够 分析不同孔径 所占比例,其特点 是微孔不易辨 认,多
在 已经建 立的孔 结构 与材料性 能的模 型中, 大量的 文献
用于大孔的分析,一般能 够测量大于 250 的孔。 等温吸附法 是应用孔结构参数对材料的宏观性能进行定性的解释和分析 [20~23]。
硬化 水泥浆体和混 凝土结 构有多宏观性质,如物理性质、 力学 性能、抗冻 性、 抗渗性 抗氯 离子等, 都会 受到显 微观 结 构的影 响。 有研究结 果表明, 硬化水 泥浆体中 C- S- H 相约为 70%,Ca(OH)2 约为 20%,钙 矾石和单 硫型水化硫铝 酸钙等约 为 10%,未水化部分及其它微量组分约为 30%,由交 织附生的 纤维状、针状、棱柱状以及 六方板状等水化产物构成的硬化水 泥浆体强度较高,立方体或似 球状多面体水化产物则强度较低。 这说明硬化水泥浆体显微 结构与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有密切的 关 系。 而孔结 构是 显微结 构的 重要组 成部分,因 而孔结 构与 混凝土 宏观性能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