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5连锁遗传规律
合集下载
连锁遗传规律ppt课件

型只表现为亲本组合的类型。完全连锁, 后代的表现与一对基因的遗传很近似, 即自交结果为3:1分离, 测交结果为1:1分 离(见图4-1)。完全连锁是罕见的。 如:雄果蝇和雌蚕的连锁遗传
完全连锁(complete linkage):
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在形 成配子时始终不分开的现象。
不完全连锁 (incomplete linkage)
• 交P换值=重有新色组、合饱的满百×分无色率、凹陷
• •
==测(3交1.469%+152)C/C8S3Fh61S有8h色×↓、10饱0%满ccshsh
•
CcShsh ×
无色、凹陷 ccshsh
• 配子
CSh
• 测交子代(F1) CcShsh
•
有色、饱满
• 实得粒数 4032
Csh
cSh
csh
csh
• 那么√a2 = a = csh配子的频率
• 由于配子CSh的频率和csh的频率相等
• 所以CSh配子的频率=a
• 那么重组型配子的频率=100%-2a
• 所以交换值=100%-2a
第四节 • 自交法计算交换值的步骤
交换值及 其测定
①求F2代纯合隐性个体的百分率
一、交换 • ②以上百分率开方即得隐性配子的百
• 连锁关系的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
• 这一点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生物的 基因有成千上万,而染色体只有几十 条,所以一条染色体必须载荷许多基 因。
第三节 连锁和 交换的 遗传机 理
一、完 全连锁 和不完 全连锁
二、交 换与不 完全连 锁的形 成
●完全连锁(complete linkage) F1自交或测交,其后代个体的表现
Sh C sh c sh c
完全连锁(complete linkage):
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在形 成配子时始终不分开的现象。
不完全连锁 (incomplete linkage)
• 交P换值=重有新色组、合饱的满百×分无色率、凹陷
• •
==测(3交1.469%+152)C/C8S3Fh61S有8h色×↓、10饱0%满ccshsh
•
CcShsh ×
无色、凹陷 ccshsh
• 配子
CSh
• 测交子代(F1) CcShsh
•
有色、饱满
• 实得粒数 4032
Csh
cSh
csh
csh
• 那么√a2 = a = csh配子的频率
• 由于配子CSh的频率和csh的频率相等
• 所以CSh配子的频率=a
• 那么重组型配子的频率=100%-2a
• 所以交换值=100%-2a
第四节 • 自交法计算交换值的步骤
交换值及 其测定
①求F2代纯合隐性个体的百分率
一、交换 • ②以上百分率开方即得隐性配子的百
• 连锁关系的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
• 这一点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生物的 基因有成千上万,而染色体只有几十 条,所以一条染色体必须载荷许多基 因。
第三节 连锁和 交换的 遗传机 理
一、完 全连锁 和不完 全连锁
二、交 换与不 完全连 锁的形 成
●完全连锁(complete linkage) F1自交或测交,其后代个体的表现
Sh C sh c sh c
《动物遗传学》教学课件:第五章-连锁遗传规律

实验证明:姊妹染色单体分化染色技术(花斑染 色技术)
交换型(crossover type):因交换形成的新 基因组合,也称为重组型。 (intrachromosomal recombinant),是同 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的结果。
亲本型(parent type):和亲本染色体上基 因组合相同的类型。来自未发生交换的 染色单体。
实验一:互引相
紫花长花粉 ⅹ 红花圆花粉粒
(PPLL)
(ppll)
紫花长花粉 (PpLl)
紫花长花粉 紫花圆花粉 红花长花粉 红花圆花粉
(4831) (390) (393)
(1338)
亲本型偏多,重组型 偏少
W. Bateson and Punnett (1906)
亲本型:与两亲本相同的性状表现型 重组型:与两亲本不同的性状表现型
研究者发现其中某些属于两对性状的遗 传结果不符合独立分配规律,摩尔根 以 果蝇为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 了连锁遗传规律,创立了基因论。
一、性状连锁遗传的发现
1、连锁遗传:原来在亲本中组合在一起的两个性状在 F2中有连在一起遗传的倾向,称连锁遗传。连锁相包括 互引相(AB;ab)、互斥相(Ab、aB)。
段发生交换的频率,一般利用重组型配子 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进行估算。又称重
组率(percentage of recombination),或
者重组频率(recombination frequency),
用Rf表示。
重组型配子数 Rf 配子总数 100%
交换值(cross-over value):指 不完全连锁的两基因间发生交换的 频率。
通常把重组值称为交换值,实际上, 交换值≠重组值,因为多重交换的存 在,用重组值代表交换值会造成偏 低的估计。
交换型(crossover type):因交换形成的新 基因组合,也称为重组型。 (intrachromosomal recombinant),是同 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的结果。
亲本型(parent type):和亲本染色体上基 因组合相同的类型。来自未发生交换的 染色单体。
实验一:互引相
紫花长花粉 ⅹ 红花圆花粉粒
(PPLL)
(ppll)
紫花长花粉 (PpLl)
紫花长花粉 紫花圆花粉 红花长花粉 红花圆花粉
(4831) (390) (393)
(1338)
亲本型偏多,重组型 偏少
W. Bateson and Punnett (1906)
亲本型:与两亲本相同的性状表现型 重组型:与两亲本不同的性状表现型
研究者发现其中某些属于两对性状的遗 传结果不符合独立分配规律,摩尔根 以 果蝇为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 了连锁遗传规律,创立了基因论。
一、性状连锁遗传的发现
1、连锁遗传:原来在亲本中组合在一起的两个性状在 F2中有连在一起遗传的倾向,称连锁遗传。连锁相包括 互引相(AB;ab)、互斥相(Ab、aB)。
段发生交换的频率,一般利用重组型配子 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进行估算。又称重
组率(percentage of recombination),或
者重组频率(recombination frequency),
用Rf表示。
重组型配子数 Rf 配子总数 100%
交换值(cross-over value):指 不完全连锁的两基因间发生交换的 频率。
通常把重组值称为交换值,实际上, 交换值≠重组值,因为多重交换的存 在,用重组值代表交换值会造成偏 低的估计。
连锁遗传规律共153页文档

值的概
念及计
算公式
二、交换 值的测 定方法
一、交换值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交换值,即重组率,是指重组型
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
计算公式 交换值(%)=重组型的配子数/总配 子数×100%
第四节 交换值 及其测 定
一、交换
值的概
念及计
算公式
二、交换 值的测 定方法
二、交换值的测定方法
●测交法。即用F1与隐性纯合体 交配,然后将重新组合的植株数除 以总数即得。
一、性 状连锁 遗传现 象的发 现
一、性状连锁遗传现象的发现
●性状连锁遗传最早是由 Bateson等于1906在香豌豆两对 性状杂交试验中发现的。
●Bateson等的香豌豆实验
实验一
P
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
PPLL ↓
ppll
F1
紫花、长花粉粒
PpLl
↓
F2
紫、长 紫紫、、圆圆 红红、、长长 红、圆
Csh
cSh
csh
csh
Ccshsh ccShsh ccshsh
有、凹 无、饱 无色、凹陷
149 152 4035
总数 8368
• 百分比%
48.2
1.8
1.8 48.2
第四节 交换值 及其测 定
一、交换 值的概 念及计 算公式
二、交换 值的测 定方法
●自交法。 用于去雄较困难的植物,
如水稻、小麦、花生、豌豆等。
染色单体 染色单体
染色单体 染色单体
染色体
染色单体 染色单体
染色单体 染色单体
Sh C Sh c
染色单体 染色单体
sh C sh c
(后期II染色单体分开)
念及计
算公式
二、交换 值的测 定方法
一、交换值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交换值,即重组率,是指重组型
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
计算公式 交换值(%)=重组型的配子数/总配 子数×100%
第四节 交换值 及其测 定
一、交换
值的概
念及计
算公式
二、交换 值的测 定方法
二、交换值的测定方法
●测交法。即用F1与隐性纯合体 交配,然后将重新组合的植株数除 以总数即得。
一、性 状连锁 遗传现 象的发 现
一、性状连锁遗传现象的发现
●性状连锁遗传最早是由 Bateson等于1906在香豌豆两对 性状杂交试验中发现的。
●Bateson等的香豌豆实验
实验一
P
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
PPLL ↓
ppll
F1
紫花、长花粉粒
PpLl
↓
F2
紫、长 紫紫、、圆圆 红红、、长长 红、圆
Csh
cSh
csh
csh
Ccshsh ccShsh ccshsh
有、凹 无、饱 无色、凹陷
149 152 4035
总数 8368
• 百分比%
48.2
1.8
1.8 48.2
第四节 交换值 及其测 定
一、交换 值的概 念及计 算公式
二、交换 值的测 定方法
●自交法。 用于去雄较困难的植物,
如水稻、小麦、花生、豌豆等。
染色单体 染色单体
染色单体 染色单体
染色体
染色单体 染色单体
染色单体 染色单体
Sh C Sh c
染色单体 染色单体
sh C sh c
(后期II染色单体分开)
第五章--连锁遗传规律

3/24/2022
2
实验一
P
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
PPLL ↓
ppll
F1
紫花、长花粉粒
PpLl
↓
F2
紫、长 紫紫、、圆圆 红红、、长长
P_L_ PP__llll ppppLL__
实际个体数 4831 339900 339933
红、圆
ppll 1338
按9:3:3:1推 算的理论数 3910.5 1303.5 1303.5 434.5
●问题提出:重组型的配子如何产生的? 为什么重组率总是少于50%?
25
不完全连锁(incomplete linkage)
3/24/2022
26
C-Sh基因间的连锁与交换
3/24/2022
27
三、 连锁和
(二)交换与不完全连锁的形成
交换的
交叉型假设:
遗传机 理 (一) 完全连
(1)在双线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有某 些点上出现交叉(chisma),标示在同 源染色体间对应片段发生过交换。
说明两对非等位基因不是独立分配的,而常常
是连系在一起遗传, 导致亲本型的配子数偏多,
而重新组合偏少。
3/24/2022
16
测交:相斥相
亲本表现型 有色凹陷
无色饱满
亲本基因型
CCshsh
ccShSh
F1 表 现 型
有色饱满
F1 基 因 型
CcShsh
Ft 表 现 型 有色饱满 有色凹陷 无色饱满 无色凹陷
3/24/2022
11
●测交亲本试组验合=(4032+4035)/86368 ×100%=96.4% ○相引重相新组(合玉=(米149籽+1粒52)遗/8传368)×100%=3.6%
遗传学 第五章 连锁遗传

2.交换的随机性,不可能所有的性母细胞都在同一染色体 的同一位点上发生交换
3.距离较远的两个基因间的双交换 4.邻近的两个交换位置具有干涉。
生命科学学院
怎样判断两个基因之间是连锁遗传还是独立遗传?
在F1的测交后代中,亲本性状组合大于50%,重新组 合型小于50%的为连锁遗传。
若亲本性状组合与重新组合型等于50%,测交后代 呈1:1:1:1的比例,则为独立遗传。
生命科学学院
连锁类型
一.完全连锁
同一连锁群上的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作为一个整体, 随 染色体传递下去,而不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交换的遗传现象。
果蝇:灰身B,黑身b,长翅V,残翅v
P ♀灰身残翅×♂黑身长翅
BBvv ↓ bbVV
F1
♂灰身长翅×♀黑身残翅
BbVv ↓ bbvv
灰身残翅 黑身长翅
Bbvv bbVv
卡平方X2检测
①明确理论假说 ②求卡方值
χ2=
(O
E E
)
2
(O是实际数,E是理论数)
③求自由度 总项数-1=(n-1) ④据卡方和自由度查卡方表得P值 ⑤确定理论与实验的相符程度(P值标准)
P≥0.05 成立-----实际结果符合理论 P<0.05 理论不能解释实际实验的结果 ⑥结论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2.断裂融合学说:
1937年,英国细胞学家C.Darlinton提出。
联会时同源染色体相互缠绕,染色体内的扭力和 染色体间的扭力平衡。
当同源染色体分开时,染色单体受应力的作用而 断裂。
断头松开螺旋后,断头不与原来的染色单体相接,
而与其同源非姊妹染色单体的断面相接,造成了
染色体片段的交换。
3.距离较远的两个基因间的双交换 4.邻近的两个交换位置具有干涉。
生命科学学院
怎样判断两个基因之间是连锁遗传还是独立遗传?
在F1的测交后代中,亲本性状组合大于50%,重新组 合型小于50%的为连锁遗传。
若亲本性状组合与重新组合型等于50%,测交后代 呈1:1:1:1的比例,则为独立遗传。
生命科学学院
连锁类型
一.完全连锁
同一连锁群上的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作为一个整体, 随 染色体传递下去,而不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交换的遗传现象。
果蝇:灰身B,黑身b,长翅V,残翅v
P ♀灰身残翅×♂黑身长翅
BBvv ↓ bbVV
F1
♂灰身长翅×♀黑身残翅
BbVv ↓ bbvv
灰身残翅 黑身长翅
Bbvv bbVv
卡平方X2检测
①明确理论假说 ②求卡方值
χ2=
(O
E E
)
2
(O是实际数,E是理论数)
③求自由度 总项数-1=(n-1) ④据卡方和自由度查卡方表得P值 ⑤确定理论与实验的相符程度(P值标准)
P≥0.05 成立-----实际结果符合理论 P<0.05 理论不能解释实际实验的结果 ⑥结论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2.断裂融合学说:
1937年,英国细胞学家C.Darlinton提出。
联会时同源染色体相互缠绕,染色体内的扭力和 染色体间的扭力平衡。
当同源染色体分开时,染色单体受应力的作用而 断裂。
断头松开螺旋后,断头不与原来的染色单体相接,
而与其同源非姊妹染色单体的断面相接,造成了
染色体片段的交换。
第五章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三)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
完全 连锁:连锁基因之间不发生非姐 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只形成两种亲 本型配子,没有重组型配子产生
不完全连锁:连锁基因之间发生非姐 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不仅形成两种 亲本型配子,同时形成两种重组型配 子。
P
配子
Bv
Bv
Bv
bV
bV bV
F1
完全连锁
Bv
b
♂×
bV
新组合;交换是指染色体片段的交换。
2、单交换和双交换:单交换是指在 考察区域内发生了一次交换,同理双交 换是指发生了两次交换。
例如: y + w + ec + /y w ec可产生8种配子,这8种 配子来源于非交换、单交换及双交换。
(二)三点测验 ——实验
实验:
P:有色、饱满、非糯性 × 无色、凹陷、糯性、 ++ ++ ++ ↓ cc shsh wxwx
紫圆PPll × 红长ppLL
紫长PpLl
观察数 理论数
紫长 P_L_ 226 235.8
紫圆 P_ll 95 78.5
红长 ppL_ 97 78.5
红圆 ppll 1 26.2
一、连锁遗传的发现(2)
连锁遗传现象
◆杂交试验中,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 状在F2中不符合独立分配规律,而常有连在一起 遗传的倾向,这种现象叫做连锁遗传现象。 ◆相引组与相斥组
相引组
描述
相引组 两个显性性状连在一起遗传 两个隐性性状连在一起遗传
相斥组 一个显性性状与另一个隐性性状 一个隐性性状与另一个显性性状
亲本 花色 花粉粒形状
P1 紫花(显) 长花粉粒(显) P2 红花(隐) 圆花粉粒(隐) P1 紫花(显) 圆花粉粒(隐) P2 红花(隐) 长花粉粒(显)
5连锁遗传分析

C 3.6 Sh
20
Wx
22 ?
缺点: 1 太烦琐; 2 三次实验条件难保一致,亲本也不可能相同; 3 不能得到双交换的资料。
⑵ 三点测交
用三杂合体abc/+++跟三隐性个体abc/abc 测交的实验叫三点测交,简称三点实验。
P 棘眼、截翅♀ × 横脉♂ ec ct +/ec ct + + + cv/y ↓
① 鸡羽斑纹的遗传 ZB —芦花, Zb —非芦花
P 非芦花♂ × 芦花♀
ZbZb
ZBW
↓
F1 芦花♂ × 非芦花♀ F1识别雌雄
ZBZb
ZbW
↓
F2 芦花♂ 芦花♀
ZBZb
ZBW
非芦花♂ 非芦花♀ ZbZb ZbW
② 女娄菜宽叶基因B的伴性遗传
阔叶♀× 细叶♂ XBXB XbY
阔叶♂(XBY)
阔叶♀× 细叶♂ XBXb XbY
5.3.2 剂量补偿效应与Lyon假说
① 剂量补偿效应:XY性别决定机制的生物中, 性连锁基因在两种性别中相等或近乎相等的有 效剂量的遗传效应。 ⑴ ♀性两条X失活一条,雄性单条X染色体保 持活性;(哺乳类) ⑵ ♀性两条X染色体均有活性,雄性中唯一的 X染色体超活性;(果蝇) ⑶ ♀性两条X染色体低活性。(线虫)
F1 ec ct +/+ + cv♀ × ec ct cv/y♂
测交后代的表型和比例与F1三杂合体产 生配子的表型和比例一致
ec + ct + cv + ec + ct + cv + ec + ct + cv + ec + ct
遗传学5T

为 Ab。问:a.A 和 B 是否连锁? b.若 AB 连锁,图距是多少?c.如果这个个体的两个亲本
是纯合的,那么它们的基因型如何?
26.番茄高茎 T 对矮茎 t 是显性,因果 P 对梨形果 p 是显性,T—P 基因在一条染色体
上,图距为 20 个遗传单位。一株高茎圆果植株和一株矮茎梨形果植株杂交,产生了 84 株高
UGg 的 Fl, Fl 自交得后代,共有长叶绿色叶脉 570 株,短叶黄色叶脉 190 株。问基因 L
和 G 是连锁吗?
20.假如有顺序为 A、B、C 三连锁基因,A—B 间交换值为 0.05,B—C 间交换值为 0.1,
如果无干扰,杂种 ABC/abc 产生 aBc 和 AbC 配子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应为多少?
6.假定三基因的顺序为 ABD,且 A、B 间的距离是 30 个遗传单位,B、D 间是加个遗 传单位,如果在无干扰情况下 ABD//abd 个体预期产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是多少?
7.有下一个杂交结果如图:
AABB×aabb
AaBb
×
A_B_ A_bb aaB_ aabb 580 162 168 90
这两对基因表现的是独立基因遗传还是连锁基因遗传?如果两对基因连锁,交换位是多少? 17.在 AaBbCc×aabbcc 测交后代中,得下列结果:
AaBbCc 200 AabbCc 20 aaBbCc 20
aabbcc 200 AaBbcc 200 Aabbcc 20
aaBbcc 20 aabbCc 200 试确定这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个图距单位的情况?
39.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色盲而且是 Turner 综合症的孩子,问母亲、父亲、
孩子的遗传组成各如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测交法的试验结果分析
F1:4种配子比例≠1:1:1:1; 亲本型配子比例>50%,重组型配子比例 <50%; 亲本型配子数基本相等,重组型配子数也 基本相等。
15
3.摩尔根等的果蝇遗传试验
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眼色与翅长的连锁 遗传:
眼色:红 (pr+) →紫 (pr)为显性; 翅长:长 (vg+) →残 (vg)为显性。
P pr+pr+vgvg × prprvg+vg+
↓
F1
pr+prvg+vg × prprvgvg(测交)
↓ O E(1:1:1:1)
Ft
pr+vg+
157 583.75
prvg
146 583.75
pr+vg
965 583.75
prvg+
1067 583.75
18
引相和相斥相的杂交与测交试验结果
F1:4种配子; 比例≠ 1:1:1:1,且亲本类型配子>重组型 配子; 亲本型配子数大致相等,重组型配子数也 大致相等。
al.(1910)提出连锁遗 传规律以及连锁与交
奠基人。
换的遗传机理,并创
立基因论(theory of
the gene)。
2
Chapter5 连锁遗传
5.1 连锁与交换 5.2 交换值及其测定 5.3 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 5.4 真菌类的连锁与交换 5.5 连锁遗传规律的应用 本章要点
3
5.1 连锁与交换
5.1.1连锁遗传现象 5.1.2连锁遗传的解释 5.1.3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 5.1.4交换与不完全连锁的形成 5.1.5重组型配子的比例 5.1.6交换的细胞学证据
4
5.1.1连锁遗传现象(p72-73)
1.香豌豆(Lathyrus odoratus)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 验. 1)两对相对性状
97+1=98
226+97=323 3:1
95+1=96
11
2.非等位基因间是否符合独立分配规律?
-----测交法
赫钦森(C. B. Hutchinson, 1922)玉米(籽粒)测交试 验
颜色: 有色(C)、无色(c) 饱满程度:饱满(Sh)、凹陷(sh) (分别做了相引相和相斥相的测交试验。) (测交法:测定杂种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8
P
p
5.1.1连锁遗传(linkage)现象
2.连锁遗传:
L
l
杂交试验中,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中 不符合独立分配规律,而常有连在一起遗传的倾向。
1)相引相:两个显性性状联系在一起遗传,而两个隐
性性状联系在一起的杂交组合。
例: PL/pl
P
p
2)相斥相:1显性性状和1隐性性状联系在一起遗传。
19
4.连锁遗传现象的解释
连锁遗传规律: 连锁遗传的相对性状是 由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的非等位基因控制,具 有连锁关系,在形成配 子时倾向于连在一起传 递。
交换型配子是由于非姊妹染色单体间交换形成的。
20
5.1.3 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
例: Pl/pL。
l
L
9
5.1.2连锁遗传的解释
为什么F2不表现9:3:3:1的表现型分离比例。 1.每对相对性状是否符合分离规律? 2.非等位基因间是否符合独立分配规律? 3.摩尔根等的果蝇遗传试验; 4.连锁遗传现象的解释。
10
1.每对相对性状是否符合分离规律?
性状
花色 相引相
花粉粒 形状
花色 相斥相
花粉粒 形状
F2表现型 紫花(显) 红花(隐) 长花粉粒(显) 圆花粉粒(隐) 紫花(显) 红花(隐) 长花粉粒(显) 圆花粉粒(隐)
F2个体数 4831+390=5221 1338+393=1731
F2分离比例 3:1
4831+393=5224 3:1
1338+390=1728
226+95=321 3:1
4035
总数 8368
百分比% 48.2
1.8
1.8
48.2
测交后代 中
亲本组合=(4032+4035)/8368×100%=96.4% 重新组合=(149+152)/8368×100%=3.6%
13
测P 交:相有色斥凹相陷 × 无色饱满
CCshsh
ccShSh
↓
测交
F1有色饱满 × CcShsh
Chapter5 连锁遗传规律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的 遗传关系以及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
1
连锁遗传理论的由来
W. Bateson(1906)在 香豌豆两对相对性状 杂交试验中发现连锁 遗传(linkage)现象。
• T. H. Morga,现代实验生物学
16
果蝇眼色与翅长连锁遗传:相引相
P pr+pr+vg+vg+ × prprvgvg
↓
F1
pr+prvg+vg × prprvgvg(测交)
↓O
E(1:1:1:1)
Ft
pr+vg+
1339 709.75
prvg
1195 709.75
pr+vg
151 709.75
prvg+
154 709.75
17
果蝇眼色与翅长连锁遗传:相斥相
12
P
有色饱满 × 无色凹陷
测交:相CCS引hS相h ↓ ccshsh
测交
F1有色饱满 × CcShsh
↓
无色凹陷
ccshsh ↓ ↓ ↓
配子
CSh
Csh
cSh
csh
csh
测交子代 (Ft)
实得粒数
CcShsh 有色饱满
4032
Ccshsh 有色凹陷
149
ccShsh 无色饱满
152
Ccshsh 无色凹陷
↓
无色凹陷
ccshsh ↓ ↓ ↓
配子
CSh
Csh
cSh
csh
csh 总数
测交子代 (Ft)
实得粒数
CcShsh 有色饱满
638
Ccshsh 有色凹陷
21379
ccShsh 无色饱满
21096
Ccshsh 无色凹陷
672
43785
百分比% 1.5
48.5
48.5
1.5
测交后代 中
亲本组合=(21379+21096)/43785×100%=97% 重新组合=(638+672)/43785×100%=3%
花色:紫 (P) →红 (p) 为显性; 花粉粒形状:长 (L) →圆 (l) 为显性。
2)两种组合
组合1:紫、长×红、圆. 组合2:紫、圆×红、长.
5
组合1: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
6
组合2:紫花、圆花粉粒×红花、长花粉粒
7
组合1和2的实验结果分析
结果: F1 →两对相对性状→→显性,F2 →4表现型; 每对等位基因的分离比例都符合3:1 F2 :4种表现型比例与9:3:3:1相差很大 亲本组合 的实际数>理论数, 新组合 的实际数<理论数。
测交法的试验结果分析
F1:4种配子比例≠1:1:1:1; 亲本型配子比例>50%,重组型配子比例 <50%; 亲本型配子数基本相等,重组型配子数也 基本相等。
15
3.摩尔根等的果蝇遗传试验
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眼色与翅长的连锁 遗传:
眼色:红 (pr+) →紫 (pr)为显性; 翅长:长 (vg+) →残 (vg)为显性。
P pr+pr+vgvg × prprvg+vg+
↓
F1
pr+prvg+vg × prprvgvg(测交)
↓ O E(1:1:1:1)
Ft
pr+vg+
157 583.75
prvg
146 583.75
pr+vg
965 583.75
prvg+
1067 583.75
18
引相和相斥相的杂交与测交试验结果
F1:4种配子; 比例≠ 1:1:1:1,且亲本类型配子>重组型 配子; 亲本型配子数大致相等,重组型配子数也 大致相等。
al.(1910)提出连锁遗 传规律以及连锁与交
奠基人。
换的遗传机理,并创
立基因论(theory of
the gene)。
2
Chapter5 连锁遗传
5.1 连锁与交换 5.2 交换值及其测定 5.3 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 5.4 真菌类的连锁与交换 5.5 连锁遗传规律的应用 本章要点
3
5.1 连锁与交换
5.1.1连锁遗传现象 5.1.2连锁遗传的解释 5.1.3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 5.1.4交换与不完全连锁的形成 5.1.5重组型配子的比例 5.1.6交换的细胞学证据
4
5.1.1连锁遗传现象(p72-73)
1.香豌豆(Lathyrus odoratus)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 验. 1)两对相对性状
97+1=98
226+97=323 3:1
95+1=96
11
2.非等位基因间是否符合独立分配规律?
-----测交法
赫钦森(C. B. Hutchinson, 1922)玉米(籽粒)测交试 验
颜色: 有色(C)、无色(c) 饱满程度:饱满(Sh)、凹陷(sh) (分别做了相引相和相斥相的测交试验。) (测交法:测定杂种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8
P
p
5.1.1连锁遗传(linkage)现象
2.连锁遗传:
L
l
杂交试验中,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中 不符合独立分配规律,而常有连在一起遗传的倾向。
1)相引相:两个显性性状联系在一起遗传,而两个隐
性性状联系在一起的杂交组合。
例: PL/pl
P
p
2)相斥相:1显性性状和1隐性性状联系在一起遗传。
19
4.连锁遗传现象的解释
连锁遗传规律: 连锁遗传的相对性状是 由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的非等位基因控制,具 有连锁关系,在形成配 子时倾向于连在一起传 递。
交换型配子是由于非姊妹染色单体间交换形成的。
20
5.1.3 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
例: Pl/pL。
l
L
9
5.1.2连锁遗传的解释
为什么F2不表现9:3:3:1的表现型分离比例。 1.每对相对性状是否符合分离规律? 2.非等位基因间是否符合独立分配规律? 3.摩尔根等的果蝇遗传试验; 4.连锁遗传现象的解释。
10
1.每对相对性状是否符合分离规律?
性状
花色 相引相
花粉粒 形状
花色 相斥相
花粉粒 形状
F2表现型 紫花(显) 红花(隐) 长花粉粒(显) 圆花粉粒(隐) 紫花(显) 红花(隐) 长花粉粒(显) 圆花粉粒(隐)
F2个体数 4831+390=5221 1338+393=1731
F2分离比例 3:1
4831+393=5224 3:1
1338+390=1728
226+95=321 3:1
4035
总数 8368
百分比% 48.2
1.8
1.8
48.2
测交后代 中
亲本组合=(4032+4035)/8368×100%=96.4% 重新组合=(149+152)/8368×100%=3.6%
13
测P 交:相有色斥凹相陷 × 无色饱满
CCshsh
ccShSh
↓
测交
F1有色饱满 × CcShsh
Chapter5 连锁遗传规律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的 遗传关系以及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
1
连锁遗传理论的由来
W. Bateson(1906)在 香豌豆两对相对性状 杂交试验中发现连锁 遗传(linkage)现象。
• T. H. Morga,现代实验生物学
16
果蝇眼色与翅长连锁遗传:相引相
P pr+pr+vg+vg+ × prprvgvg
↓
F1
pr+prvg+vg × prprvgvg(测交)
↓O
E(1:1:1:1)
Ft
pr+vg+
1339 709.75
prvg
1195 709.75
pr+vg
151 709.75
prvg+
154 709.75
17
果蝇眼色与翅长连锁遗传:相斥相
12
P
有色饱满 × 无色凹陷
测交:相CCS引hS相h ↓ ccshsh
测交
F1有色饱满 × CcShsh
↓
无色凹陷
ccshsh ↓ ↓ ↓
配子
CSh
Csh
cSh
csh
csh
测交子代 (Ft)
实得粒数
CcShsh 有色饱满
4032
Ccshsh 有色凹陷
149
ccShsh 无色饱满
152
Ccshsh 无色凹陷
↓
无色凹陷
ccshsh ↓ ↓ ↓
配子
CSh
Csh
cSh
csh
csh 总数
测交子代 (Ft)
实得粒数
CcShsh 有色饱满
638
Ccshsh 有色凹陷
21379
ccShsh 无色饱满
21096
Ccshsh 无色凹陷
672
43785
百分比% 1.5
48.5
48.5
1.5
测交后代 中
亲本组合=(21379+21096)/43785×100%=97% 重新组合=(638+672)/43785×100%=3%
花色:紫 (P) →红 (p) 为显性; 花粉粒形状:长 (L) →圆 (l) 为显性。
2)两种组合
组合1:紫、长×红、圆. 组合2:紫、圆×红、长.
5
组合1: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
6
组合2:紫花、圆花粉粒×红花、长花粉粒
7
组合1和2的实验结果分析
结果: F1 →两对相对性状→→显性,F2 →4表现型; 每对等位基因的分离比例都符合3:1 F2 :4种表现型比例与9:3:3:1相差很大 亲本组合 的实际数>理论数, 新组合 的实际数<理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