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访视及术前评估

合集下载

麻醉术前访视与评估制度

麻醉术前访视与评估制度

麻醉术前访视与评估制度1.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患者在接受麻醉前得到充分的访视和评估,以供应安全的麻醉服务,并降低麻醉风险,确保手术手段的成功进行。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部需接受麻醉的患者,无论进行全麻、局麻或表面麻醉等程序,均需进行麻醉术前访视与评估。

3. 访视与评估内容3.1 患者基本信息调查:包含患者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住址等信息的录入。

3.2 病史询问:认真了解患者的病史情况,包含既往疾病、过敏史、手术史、家族病史等,并在记录表上进行认真记录。

3.3 身体检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含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神经系统、心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的评估。

3.4 试验室检查: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必需的试验室检查,包含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凝功能等,以评估患者的身体情形和麻醉的安全性。

3.5 心理评估: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心理情形,包含焦虑程度、畏惧感等,并予以必需的心理支持和安顿。

3.6 术前准备: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所需的术前准备工作,包含禁食禁水的时间、服药调整、手术准备等,并向患者认真说明。

4. 麻醉术前访视与评估的流程4.1 预约与登记:患者在接受手术前需提前预约麻醉术前访视与评估,并到医院进行登记。

4.2 患者访视与评估:患者依照预约时间前往麻醉科,由专业的麻醉医生进行访视与评估。

4.3 记录与咨询:麻醉医生依据访视与评估的结果,将相关信息记录在患者的档案中,并向患者认真解释手术前的注意事项、禁忌症、并发症及麻醉的风险。

4.4 予以建议与引导:麻醉医生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适当的建议和引导,包含手术前的心理准备、术后的病愈护理等。

4.5 布置手术时间:依据患者的身体情形和手术布置,麻醉科与手术科协调,确定手术日期和时间,并事先通知患者。

4.6 随访与复诊:手术后麻醉医生定期追踪复诊患者的情况,进行术后的随访,并依据需要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引导。

医院麻醉术前访视评估制度

医院麻醉术前访视评估制度

xxxx医院麻醉术前访视评估制度
现阶段病情评估以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临床诊疗指南》麻醉分册、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近年陆续公布的26个临床麻醉诊疗指南为基础,根据科室具体情况而制定。

(一)、对择期手术病人,麻醉医师在麻醉前必须亲自访视病人,评估病情。

访视一般在术前一日进行,对一些病情复杂或新开展的手术则宜在术前数日进行会诊,以便完善麻醉前必要的准备。

对急症手术也尽可能在麻醉前进行访视病人。

(二)、访视评估的重点内容包括:病人是否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包括其它代谢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支)、脑血管病、严重心律失常,了解上述疾病的控制情况如何。

病人的心功能分级、心电图检查、肺功能情况(必要时参考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检查和吸烟史)、肝功、肾功、凝血功能、血生化检查情况,以及病人是否有过敏史手术麻醉史等。

(三)、根据麻醉前访视及评估,主麻医师对每一位手术患者制定麻醉计划。

(四)、根据麻醉计划进行麻醉前准备,包括麻醉药品
的准备、麻醉机及监护仪、麻醉器械与耗材的准备、手术前患者的准备等。

(五)、针对病情进行手术风险综合评估,判断ASA分级,
对无法承受麻醉与手术的,须及时与手术医师沟通、协商暂停手术。

术前访视流程范文

术前访视流程范文

术前访视流程范文术前访视是医疗机构在患者即将接受手术前进行的一项重要的临床工作。

通过术前访视,可以对患者的病情及术前准备情况进行评估,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本文将介绍术前访视的具体流程,包括接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风险评估、解释手术风险及术后注意事项等。

1.接诊:接待患者时应友善亲切,引导患者进入访视室,并帮助其便捷整理相关病历材料。

2.病史采集: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主诉、病程、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

特别注意的是患者的过敏史、饮食禁忌、药物过敏史及用药情况等。

3.体格检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心肺听诊、腹部触诊、血压、脉搏、体温等基本指标的测量。

根据手术类型的不同,可以增加相应的体格检查内容,如神经系统、肌力等检查。

4.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类型的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凝血功能等。

这些检查结果能为术前准备和手术风险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5.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手术类型,将患者的风险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并计算患者的麻醉风险指数(ASA分级)。

根据风险等级的不同,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及术前准备。

6.解释手术风险:医生应当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解释手术的风险,包括常见的并发症、手术失败的可能性以及术后疼痛等。

医生应当尊重患者的选择权,充分给予患者知情同意。

7.术前准备: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及风险等级,进行相应的术前准备工作,包括体检、血液检查、心电图、胸片、超声检查等。

术前准备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8.术后注意事项:医生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解释术后的注意事项,包括术后饮食、活动、伤口护理及麻醉后的恢复等。

并提醒患者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以上就是术前访视的主要流程。

通过术前访视,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术前访视的每一步骤都十分重要,医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以提供安全高效的手术服务。

术前访视和术前准备注意事项

术前访视和术前准备注意事项

术前访视和术前准备注意事项一、术前访视:1.患者信息核对:术前要核对患者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等,确保患者身份准确无误。

2.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病史、过敏史、既往手术史等,包括对手术相关的病史的详细了解,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过敏史询问: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特别是对药物、食物、材料等的过敏反应,必要时做皮肤过敏试验。

4.术前评估和检查: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术前评估,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如血常规、心电图、胸片等。

5.检查手术部位:根据手术安排,仔细检查手术部位,确保手术标识正确,避免手术错误。

二、术前准备:1.消化系统准备:对于手术患者,一般需要进行肠道准备,包括给予清淡饮食、禁食、灌肠或使用泻剂等措施,以确保术中操作的安全性和易于观察。

2.皮肤准备:对手术部位进行清洁和消毒,除去污染和毛发,以减少术后感染的概率,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避免对患者皮肤造成刺激。

3.静脉通道建立:根据需要,准备建立适当的静脉通道,以便于术中输液、给药和监测血流动力学等。

4.术中用品准备:根据手术类型和要求,准备好所需的器械、材料和药物等,确保术中工作顺利进行。

5.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术前环境,包括预防和处理患者术前紧张和不安,保持环境整洁和安静,提供合适的床单、病历等,确保手术前状态良好。

术前访视和术前准备的注意事项如上所述,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顺利度,减少手术风险。

医护人员应该认真履行责任,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范进行术前访视和术前准备工作。

同时,患者也应积极配合,提供准确完整的病史信息,接受必要的检查和操作,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术后的康复效果。

麻醉前患者访视与病情评估制度

麻醉前患者访视与病情评估制度

麻醉前患者访视与病情评估制度依据《麻醉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指南(试行)》(国卫办医函〔2019〕884号)、《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21号)及我院《病情评估制度》,结合麻醉科专业特点,为最大限度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并尽可能地降低围术期治疗时间和费用,制定此制度。

一、对住院择期手术病人,麻醉者在麻醉前必须访视病人评估病情,向患者及家属交代麻醉风险及麻醉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与并发症,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访视病人一般在手术前一日进行,对一些病情复杂的病例或新开展手术可在麻醉前数日进行会诊,以便有时间完善麻醉前必要的准备,对急诊手术也应尽可能在麻醉前抓紧时间访视病人。

二、根据病人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病人精神状态、拟施行手术等各种资料和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评估,以完善术前准备并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包括术后镇痛方案)。

三、麻醉前评估的重点:麻醉ASA分级、麻醉风险评估、是否饱食。

四、内容:访视的内容包括了解病情及辅助检查结果、手术风险评估、评估麻醉前准备情况、初步拟定麻醉方案、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麻醉前谈话和签字。

1.负责麻醉的医师应亲自去详细了解病情,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临床诊断、拟施手术方式及步骤、术前准备情况等,从而对病情作出评估。

如发现术前准备不足,麻醉科医师应向主管医师提出建议,完善术前准备和商讨手术时机。

必要时应延期手术,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待评估资料齐全后方可进行手术麻醉或诊疗。

2.根据患者资料、病理生理情况、具体病情特点,进行病情评估,评估以ASA 分级为标准,ASA Ⅲ级及其以上者应当向上级麻醉医师汇报;科主任或上级麻醉医师根据汇报情况,经与相关手术科室手术医师沟通协商,确定是否进行麻醉前病例讨论或呈报医务科。

3.所有手术麻醉与麻醉诊疗计划与实施均应以病情评估结果为基础确定。

根据病情评估的情况,初步拟定麻醉方案,包括麻醉方法、麻醉中注意事项、应急处理流程、术后注意事项和术后镇痛方法等,并在《麻醉前会诊记录单》中记录。

术前访视制度

术前访视制度

术前访视制度
一、访视时间
术前访视应在手术的前一天进行。

二、访视人员
进行术前访视的人员应为具备资质的手术室护士,有条件的医院可安排医生参与。

三、访视内容
1.确认手术患者信息,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手术史及特殊要求。

2.评估患者的生理状态,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身高、体重、营养状况、皮肤情况,还需了解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常规、凝血等)。

3.了解手术的部位及方式,评估手术的难易程度及所需时间。

4.了解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的特殊要求。

5.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告知,让患者和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手术风险评估
根据访视情况,对手术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麻醉风险、手术风险等。

五、知情同意
在术前访视过程中,应向患者和家属充分告知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六、术前准备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求,确定术前的特殊准备,如特殊体位、特殊器械、特殊药物等。

七、心理支持
在术前访视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

八、记录
术前访视结束后,应将访视的内容和结果进行记录,以便于手术室护士在手术过程中的参考和执行。

手术病人术前 术后访视制度

手术病人术前 术后访视制度

手术病人术前术后访视制度手术病人的术前和术后访视制度在医疗服务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术前访视,医生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和手术准备情况,从而为手术做好充分准备。

而术后访视则可以及时了解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情况,提供必要的康复指导和建议。

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手术病人术前术后访视制度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一、术前访视术前访视是在手术前一段时间内,医生对患者的详细询问和体格检查。

术前访视的目的是为了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确认手术适应证,排查患者的潜在风险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具体工作内容包括:1.病史采集:医生应当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患者的既往病史、家族史、过敏史等。

同时,还要针对手术相关的特殊疾病进行询问,比如心脏病、糖尿病等。

2.体格检查: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心肺听诊、腹部触诊、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的测量。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评估手术的可行性。

3.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等。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有助于制定手术方案。

4.心理评估: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次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挑战,因此,术前访视也应包括对患者心理状况的评估。

医生需要倾听患者的疑虑和担忧,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术前访视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康复效果。

因此,医生在术前访视时需认真细致,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术后访视术后访视是在手术结束后,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医生对患者的随访和检查。

术后访视的目的是了解患者的手术恢复情况,提供必要的康复指导,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

具体工作内容包括:1.术后恢复评估:医生需要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如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疼痛程度、生活自理能力等。

通过评估结果,可以判断患者的康复进程和康复效果。

2.并发症筛查:术后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感染、出血、深静脉血栓等。

麻醉术前评估流程

麻醉术前评估流程

麻醉术前评估流程一、背景介绍麻醉术前评估是指在患者接受手术麻醉前,由麻醉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检查,以确定患者的麻醉适应性和手术风险,并制定个体化的麻醉方案,保障手术的安全和成功进行。

二、流程步骤1. 预约与登记在患者确定手术时间后,麻醉科会将患者的相关信息录入系统,并进行预约。

患者需要提前到医院进行登记,填写相关的手术和麻醉允许书,并提交个人健康档案。

2. 术前访视麻醉医生会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既往麻醉和手术经历。

访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个人信息: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

- 病史:包括过去疾病、手术史、过敏史、家族病史等。

- 体征检查: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

- 心肺功能评估:通过听诊、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等。

- 神经系统评估:包括意识状态、神经反射、感觉和运动功能等。

- 特殊检查: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心电图、X光检查等。

3. 专科评估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和病情,麻醉医生可能会安排患者进行一些专科评估,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例如,对于心脏手术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冠脉造影等;对于肺部疾病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肺功能检查等。

4. 麻醉风险评估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手术类型和麻醉方法,进行麻醉风险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ASA分级: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将患者分为I-IV级。

- 麻醉相关疾病评估:评估患者是否存在与麻醉相关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 麻醉风险评分: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因素,计算麻醉风险评分。

5. 麻醉方案制定根据麻醉风险评估结果,麻醉医生会制定个体化的麻醉方案。

方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麻醉方法选择: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如全身麻醉、局部麻醉等。

- 麻醉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药物过敏史,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

- 麻醉监测:确定麻醉监测项目,如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监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年龄>70岁
(10)
2、6个月内曾有心梗病史
(5)
3、S3奔马律和颈静脉怒张 4、重度主动脉狭窄
(11) (3)
5、ECG显示非窦性心律或房性期前收缩
(7)
6、室性期前收缩5次/分
(7)
7、全身差(PaO2<8kPa或PaCO2>6.7kPa,K+<3mmol/L BUN>36mmol/L或Cr>265μmol/L,慢肝或ALT升高) (3)
2020/12/1
评估
根据以上所有检查,结合手术方式,进行综合分析,
对患者全身情况和其对麻醉的耐受力做出较全面的评估:
ASA 全般状况分级
————————————————————————
分级
标准
死亡率
————————————————————————
第 1 级 无全身疾病
1/万
第 2 级 轻度其他疾病
7 手术麻醉史: 8 过敏史:
2020/12/1
检查
查体:根据病史,按望、触、叩、听的顺序逐步进行。
对于特殊重要系统应有侧重,同时要结合病理 生理。
辅助检查:a 血、尿、便常规,特殊化验检查、
ECG、x光、B超、彩超、CT、MRI… b 有创检查… c 各种器官功能检查。
2020/12/1
评估
一、心功能评估: 1、体力活动试验 2、屏气试验 3、起立试验(BP改变>20mmHg,HR改变>20) 4、病史(侧重于心功能方面,先心病,高血压,心梗等) 5、体检(同上) 6、化验检查(Hb,BUN,Cr,Hct) 7、辅助检查(X线,ECG,彩超,冠造,心功能,心内科会诊)
1/万
第 3 级 较严重其他疾病,活动受限但能代偿 28/万
第 4 级 不能代偿的其他疾病,面临生命威胁 74/万
第 5 级 不超过24h的频死病人
155/万
————————————————————————
2020/12/1
评估
我国对全身状况分级
————————————————————————————
2020/12/1
评估
一、心功能评估:
心功能分级及意义
--------------------------------------------------------------------------------------------------
心功能
屏气试验
临床表现
临床意义 麻醉耐受
--------------------------------------------------------------------------------------------------
1级
>30秒 有心脏病,一般体力活动不 正常
良好
受限(代偿期)
2级
20~30秒 有心脏病,稍受限,休息后舒适 较差
处理正确
(1度,轻度心衰)
尚可
3级
10~20秒 有心脏病,轻活动即有症状 差
差,一直要
(2度,中度心衰)
纠正
4级
<10秒 休息时尚可,稍活动即有症状 衰竭
极差,手术
(3度,重度心衰)
推迟
2 明确全身状况和器官功能有哪些不足,需做 哪些准备。
3 明确特殊病情的危险所在,可能发生的并发 症,需采取的防范措施。
4 估计和评定接受麻醉的耐受力。 5 选择麻醉方案。 6 是否存在麻醉的禁忌症。 7 关于手术方面的了解(方式,部位,难易程度,
时间长短,有否特殊要求,甚至术者情况) 8 指导术前禁食水。 9 特殊病人(妇女,儿童,老人等)
类级 全身情况 外科病变
重要脏器
麻醉耐受
————————————————————————————
1 较好 局限,不影响全身 无器质性病变
良好

2
好 影响,易纠正
早期病变,代偿期内

1 较差 明显影响
明显病变,早期失代偿


2 很差 严重影响
严重病变,失代偿,

需经常内科支持治疗
————————————————————————————————————— —
2020/12/1
检查及评估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检查:
评估:
1 病史
1 全般状况
2 查体 3 化验
2 心功能 3 肺功能
4 辅助检查
4 其他
5 测试
6 对不同器官系统各有侧重
2020/12/1
检查
病史:
1 全身状况 2 精神状态 3 现病史 4 家族史 5 个人史
2020/12/1
术前访视
重要性:
1 是麻醉前准备的最基本环节。 2 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因术前检查疏忽
造成意外占20%)。 3 提前预防,将事故消灭在萌芽。 4 严格掌握麻醉适应症及禁忌症,避免不
必要的冒险。 5 尽量降低医疗纠纷发生。 6 为外科手术把关。
2020/12/1
术前访视
内容:1 全面了解全身健康状况和特殊病情。
4 家族史:a 遗传病史。
b 家族中是否有对麻醉异常反应史。
5 个人史:生活劳动习惯、劳动能力、烟酒嗜好、
量的多少、毒品成瘾、长服安眠药等。
2020/12/1
检查
6 既往史:a 以往疾病史,注意与麻醉有关的疾病。
如:心前区痛、心悸、头晕、晕厥、活动 后呼吸困难、夜间憋醒、长期咳痰等
b 以往疾病的治疗用பைடு நூலகம்情况。
--------------------------------------------------------------------------------------------------
2020/12/1
Goldman心脏高危因素评分
----------------------------------------------------------------------------------------
术前访视及术前评估
术前访视
概念:麻醉前1~3天内对病人进行探视。 目的:1 获得病史,体检及全般状况资料。
2 与患者沟通,使其熟悉麻醉方面问 题,解决焦虑心理,取得信任。
3 与患者及手术医师取得一致意见。 4 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5 为以后实施麻醉创造条件。 6 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6 既往史 7 手术麻醉史 8 治疗用药史 9 药物过敏史
2020/12/1
检查
1 全身状况:
a 发育、营养状况。 b 贫血。
c 脱水。
d 浮肿。
e 发绀。
f 发热。
g 消瘦、肥胖。
2 精神状态:
神志 紧张 焦虑 害怕
2020/12/1
检查
3 现病史:a 所患疾病最初症状、诊断、治疗、现状。
b 合并症及其治疗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