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基础
打基础 古诗名句

打基础古诗名句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2、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
3、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萨迪
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5、己亥杂诗·龚自珍
6、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7、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8、《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
9、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唐诗歌颂勤劳的诗词}.
10、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1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小学所有古诗知识点总结

小学所有古诗知识点总结古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学习古诗,可以增进对汉语言文学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将对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古诗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古诗基础知识1. 什么是古诗?古诗是指古代的诗歌作品,可以根据其体裁分为诗、词、曲,根据其内容分为咏物诗、山水诗、田园诗、抒情诗、议论文等。
2. 古诗的特点古诗具有“五言、七言”、“对称、对仗、押韵”的特点。
3. 古诗的形式古诗包括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两种形式。
五言古诗每句五个字,七言古诗每句七个字。
4. 古诗的语言古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多取用典故或寓意,常常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二、古诗艺术特色1. 对仗古诗中的对仗是指在诗句中用相对、矛盾的两个意义相对应,按字、词或义归类成对句。
2. 押韵古诗中每两句之间要求押韵,形成韵律美。
3. 比喻古诗中常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是赋予诗歌以形象性的表达。
4. 意境古诗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人情、历史、哲理的描写和抒发,表现出诗人的审美情怀。
三、古诗教学内容1. 《静夜思》《静夜思》是王之涣的一首七言古诗,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思念之情。
2. 《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一首七言古诗,通过对高处远眺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3. 《春晓》《春晓》是孟浩然的一首五言古诗,通过对春天来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的向往之情。
4. 《小池》《小池》是杨万里的一首七言古诗,通过对小池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悟之情。
5. 《题西林壁》《题西林壁》是韩愈的一首七言古诗,通过对西林山水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倾慕之情。
四、古诗教学方法1. 朗读教师可以利用朗读教学法,模仿或引导学生朗读古诗,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情感和意境。
2. 诗歌赏析通过赏析古诗的形式、内涵,帮助学生理解和领会古诗的表达意义和审美意蕴。
3. 创作让学生模仿古诗形式,创作出自己的古诗作品,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创造力。
高一古诗文常考知识点总结

高一古诗文常考知识点总结古诗文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是高一学生们备考中的一大难点。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古诗文,我将在本文中总结一些高一古诗文常考的知识点,希望能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一、古诗文基础知识1. 古诗文体裁:古文和诗歌是古代文学的两大重要体裁。
古文包括骈文、骚体、辞章、散文等。
诗歌则包括古代各种韵文形式,如绝句、律诗、七言诗等。
2. 古代文人:古代文人是指以才华出众、文学成就高的人。
他们的作品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杜甫、白居易等。
了解古代文人的生平和作品对于理解古诗文有很大的帮助。
3. 诗歌的格律:古代诗歌的格律非常重要,包括韵脚、平仄、字数等。
掌握这些格律规则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朗读古代诗歌。
二、古诗文的阅读技巧1. 了解背景知识:古诗文常常与历史事件、文化风俗等有关。
在阅读古诗文时,了解背景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文的内涵和意境。
2. 词句理解:古代诗文中常用的词句有时与现代用法不同,需要我们仔细理解。
同时,古代的修辞手法也是诗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夸张、对比、比喻等。
3. 作品精读:对于一些重点作品,我们需要进行精读。
认真品味其内涵、把握其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古诗文的写作技巧1. 锻炼写作功底:古诗文要求有较强的写作功底。
通过多练习写作,提高自己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模仿古代文人的写作风格,能够在写作中更好地运用古代修辞手法。
2. 理解作者意图:古代文人常常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在写作时,我们要尽力理解作者的意图,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3. 修辞手法的运用:古代文人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如夸张、拟人、对仗等。
在写作时,我们可以尝试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加作品的艺术效果。
四、古诗文的鉴赏方法1. 鉴赏诗歌的音律:古代诗歌的音律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朗诵、吟诵等方式感受古代诗歌独特的音韵美。
2. 评析作品的意境:古代诗文常常通过意境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古诗词基础知识

古诗词基础知识古诗词基础知识在中国古代诗词在长期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了各种规律、各种体制,再结合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使得古代诗歌在形式上具有一种音乐美和建筑美,诗读起来很好听,抑扬顿挫;也有一种建筑美,诗很规整、很整齐,就像我们现在盖的楼房一样,上上下下都是方的。
西方的诗或者国外其它的诗,金字塔式的或者阶梯式的,也有它排列的形式。
当然词有长短句,它也是一种形式、一种形态,所以它表现出一种独特的音乐美和建筑美,这种形式美,在世界的诗歌园地当中也是独具一格的。
中国古典诗歌早期定型为“四言诗”,大家知道《诗经》,最早定型的是“四言诗”,就是四个字一句,但是并没有特别的格律的要求;到了汉六朝时期,“五言诗”“七言诗”兴起。
所谓四言诗就是每句都是由四个字构成的诗,五言诗就是每句都是由五个字构成的诗,七言诗每句都是七个字,其它类推。
一般情况下我们泛指唐代以前出现的各种诗体为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
唐及之后的人们模仿这类诗体所写的诗,也称之为古体诗。
古体诗一般是不讲究音调格律的。
到了南朝时期,在齐代年间,有人发现了汉字有平、上、去、入四声,四种声调,有人就根据汉字的这种四种声调,以及双声叠韵这些规律,来研究诗句当中声韵调的配合,要求写诗要“一简之,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讲究对偶。
所以在南朝时期就出现了注重声律的一种新的诗体——“体”。
“体”对后来格律诗的形成,以及后来的骈文和词、曲这些文学样式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唐代初年,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律诗和绝句,我们把在唐代完成的一种讲究音律、平仄、粘对、对仗的严谨格律的新式诗体称为近体诗,也就是所谓的“格律诗”。
它以五、七言律诗为代表,此外还包括律绝和排律。
格律诗(近体诗)从句子的字数上来说,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无论什么形式的近体诗,都有偶数的句子构成。
每首由八句构成的格律诗称为律诗。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十六字。
五律和七律,不仅每句有严格的平仄、用韵要求,而且还对句子的对仗有一定要求。
中考语文古诗阅读鉴赏知识梳理(1)——古诗基础知识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知识梳理(一)第一部分:知识梳理古诗基础知识整理一、诗歌的概念:狭义:仅指唐诗,不包括词、曲。
广义:包括诗、词、曲在内。
二、诗歌的体裁:(诗歌的外在形态)1.广义的诗歌分为:诗、词、曲。
2.诗的体裁分类:(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3.词的体裁分类:(别称诗余、长短句、曲子、曲词、乐府等)(1)按字数分类: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2)按段数分类: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三段为三叠、四段为四叠(3)词牌和题目: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为词牌,赤壁怀古为题目。
识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注意:题目有时可以省略,但是词牌不可省略4.曲的体裁分类:(别称词余、乐府)(1)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套曲)(2)杂剧(3)宫调、曲牌与题目:如《[南吕]四块玉闲适》《[双调]大德歌冬》南吕,双调是宫调,四块玉和大德歌是曲牌,闲适和冬是题目三、诗歌的题裁及常见思想感情:☆1.送别诗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
A.依依不舍的留念。
B.情深意长的勉励。
C.坦陈心志的告白。
常见字眼:折柳、长亭、西楼、南浦、斜阳、酒、劳歌、骊歌等(古人常:①折柳送别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2.思乡怀人羁旅诗总体情感:对家乡及家人的思念之情。
常见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常见思想情感精细分类: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常见字眼:月、雁、笛、柳、清秋、黄昏、征蓬、游子、浮萍、浮云3.边塞战争诗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二年级晨诵古诗新诗基础篇

二年级晨诵古诗基础篇1.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江雪[唐]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夜雪唐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4.鹿寨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5.秋浦歌唐·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6.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7.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8.山亭夏日唐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9.绝句1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0.绝句2 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1.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2.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3.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4.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5.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6.元日[北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7. 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8. 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zhū yú)少一人。
20.《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古诗词知识竞赛PPT培训课件

古诗词的特点与风格
总结词
掌握古诗词的特点和风格有助于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其内涵。
详细描述
古诗词通常具有言简意赅、意蕴深远的特点,其风格多样,或豪放、或婉约、 或清新、或沉郁。不同的诗人和词人也有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如李白的浪 漫主义、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豪放派等。
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与历史沿革
总结词
02 古诗词鉴赏技巧
古诗词的意境与意象
总结词
意境深远,意象丰富
详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述
古诗词中,意境是指作品所表现出的生活图景和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 艺术境界。意象则是通过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寄托诗人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对意 境和意象的解读,可以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美感。
古诗词的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
总结词
修辞巧妙,表现多样
详细描述
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这些手法能够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表现手法 则包括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诗人能够更加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古诗词的主题思想与情感表达
总结词
主题鲜明,情感真挚
详细描述
古诗词的主题思想是其核心内容,通常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社会、自然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情感表 达则是诗人通过诗词传递给读者的情感体验,包括喜怒哀乐、离别相思等。深入理解古诗词的主题思 想和情感表达,有助于更好地领略其艺术魅力。
04 古诗词知识竞赛题目解析
题型解析与答题技巧
题型一:选择题
01
题型二:填空题
03
02
答题技巧: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对比 选项,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04
答题技巧:根据上下文语境,填写正确的 古诗词名句或相关知识点。
古诗词入门基础知识

古诗词入门基础知识
嘿,朋友!你是不是也曾对古诗词那神秘而美妙的世界充满好奇,却又不知从何入手?那就跟我一起来探索古诗词入门的基础知识吧!
咱先来说说古诗词的韵律。
就好比一首歌要有好听的节奏,古诗词也有它独特的韵律之美。
比如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读起来是不是朗朗上口?这就是韵律的魅力啊!你想想,要是这两句诗读起来磕磕绊绊,那还能流传千古吗?
再讲讲古诗词的意象。
这意象就像是一个个神秘的密码,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像“月亮”,在很多诗里都代表着思乡之情。
李白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难道你读的时候没有感受到他浓浓的思乡之情?这就像你在异乡看到家乡的特产,心里一下子就涌起了对家的思念,不是吗?
还有古诗词的修辞手法,那可真是五花八门!有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庐山瀑布得有多壮观呀!有比喻,“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变成了剪刀,多新奇!这就好像给平淡的生活加上了一层绚丽的滤镜,一下子变得精彩起来。
和朋友聊天时,要是能随口来一句古诗词,那多有范儿!比如看到美景,来一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不比只会说“哇,真美”强多了?
总之,古诗词就像一座宝藏,等待着我们去挖掘。
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能领略到其中无尽的魅力。
难道你不想走进这个充满魅力的世界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可资凭信的最早的诗歌:
1、可资凭信的最早的诗歌,就是收集在《诗经》里的三百多首诗。
2、古代诗歌的演变过程:古代诗歌经历了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等演变过程。
3、我国最早出现的诗歌形式:四言诗是我国诗歌最早出现的形式之一。
4、《诗经》的诗歌形式:《诗经》除了四言诗以外,另有一部分作品,句子长短不一,这种形式的诗,习惯上称为杂言诗。
5.属于杂言诗的著名诗歌:楚辞也属于杂言诗,是在《诗经》出现大约三百年后流行于楚国的诗歌。
6.五言诗成为诗歌作者通用体裁的年代:自汉末建安时期到魏晋南北朝,五言诗成为诗歌作者通用的体裁,产生了不少优秀的作品。
7、七言古诗的特点:七言古诗在古代诗歌中,是形式最活泼,体裁最多样,句法和韵脚的处理最自由,而且抒情叙事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诗歌形式。
8.现存最早的完整成熟的七言诗:现存最早的完整成熟的七言诗,是三国时魏文帝曹丕的两首《燕歌行》。
9.七言诗的发展脉络:
到南朝宋时,七言诗的写作才逐渐受到注意。
鲍照是我国第一大量写七言诗的人,代表作《行路难》十八首中就有著名的纯七言诗。
瑟鲍照同时的谢惠连和谢庄,也都写过一些七言诗。
自此时起,七言诗这种形式就已奠定基础。
从梁代起,已开始出现七言近体诗的雏形,发展至唐代,终于正式形成了近体诗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
直到后代,七言古诗和七言近体诗都是诗人使用的主要形式之一。
10.古体诗的含义: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
是指同近体诗相区别的不受格律限制的古代诗歌。
古体诗产生较早,其名帽始于唐代近体诗成熟时。
唐代以后的一些仿效古体形式而写的诗歌,也称为“古诗”或“古体诗”。
11.古体诗的所指范围:古体诗与近体诗是从格律的角度来划分的,一般是唐代近体诗产生之前的诗歌,但古代谣谚、诗经、楚辞和乐府诗等,因各有特点,中立门类,并不包括在“古体诗”的范围内。
12.古体诗在体制上有四个特点:
第一,句数、字数不限。
古体诗每句的字数没有限制,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都可以。
一般按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为四言古诗,简称“四言”;五字一句的称为五言古诗,简称为“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
句子字数不整齐的古诗,称杂言古诗。
纯三言,六言的古体诗并不多见。
第二,用韵比较自由。
古体诗既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还可以两者交替使用。
可以句句押韵,也可以隔句押韵,甚至三句、四句押韵。
有的古体诗从头至尾一韵到底,也有的中间换韵,有的换韵有规律,有的帽无规律可循。
韵脚字有选用同一韵部字的,也有使用相邻韵部字的。
第三、不讲究平仄。
古体诗在平仄上没有特殊规定。
第四,不用对仗。
古体诗一般不用对仗,即使偶尔出现对仗,也不是格律的要求,而只是修辞的需要。
如用对仗,也不规定位置。
对仗也不避重字。
13.近体诗的含义: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近体诗在篇章、句式、字数、平仄、对仗、音律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因而又被称为格律诗。
14.近体诗在形式与句式上的类型:
从形式上看,近体诗包括律诗、绝句、长律三大类。
多句式上看,近全诗包括五言、七言两大类。
15.律诗的含义:
所谓律诗,就是每首八句,在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有严格规定的近全诗。
律诗的八行可分为四联,有专门的名称: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一联中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16.近全诗的分类与句式特点:
律诗:每首八句;
五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
七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七个字;
长律:每首十句以上;
绝句:每首四句;
五言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
七言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
17.律诗的平仄:
简单地讲,就是说在一句之中平仄相间,在一联之中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使平声和仄声在诗句中变换使用,从而造成音律的抑扬顿挫,和谐优美。
18.“粘”的含义:
“粘”是指两联之间,后一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与前一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要相一致,即平粘平,仄粘仄。
如果违反了规定,则是“失粘”,为诗家大忌。
19.“对”的含义:
“对”是指一联之内,出句与对句的平仄要对立,如果出句在一位置上用的是平声字,那么对句在同一位置上必须要用仄声字,即,平对仄,仄对平。
如果违反了规定,则是“失对”,为诗家大忌。
20.对仗的含义:
所谓对仗是指在诗文之中,上句与下句的字面与音节两两相对。
对伏是近体诗的体制要求。
律诗的对仗一般是在颔、颈两联,也有一些律诗,首联就对仗。
21.对仗的形式:
对仗主要有下列四种形式:
A、工对;
B、宽对;
C、流水对;
D、借对;
22.工对的含义:
工对是指对仗工稳妥帖,完全符合标准的对句。
不仅句法结构、词类要相同,遇到名词还要顾及小类。
工对的句意不能重复,否则就称为“合掌”,乃诗家大忌。
23.宽对的含义:
宽对是指要求不甚严格的对仗,只要词类相同、句法结构大致一样即可,并不要求小类一定相同。
24.流水对的含义:
流水对是指一联中出句与对句的句意相连,构成一个完整意思的对伏形式。
25.借对的含义:
借对是指用于对仗的词语,字面能对而词义不能对,或者字的谐音能对而词义和字面不能对的对仗形式。
又叫“假对”。
26.押韵的含义:
押韵,又叫协韵、叶韵,是指诗歌中每句或者隔名句的最后一个字应该属于同一个韵部(古人将同韵的字归入一部,称为韵部),这是诗歌的重要特征。
27.近体诗押韵的要求:
近体诗押韵有下面几点要求:
A、只押平声韵,并且要一韵到底,中途不得换韵。
B、押韵字的位置固定在对句的末尾,即律诗的二、四、六、八句,绝句的二、四句。
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
在通常情况下,五律首句不入韵,七律首句多数用韵。
如果首句不入韵,这一句的尾字一般都用仄声,不用韵的第三、五、七句的尾字,都必须用仄声字。
C、必须押同一韵部的字,不能出韵。
但如果是首句入韵,可以借用邻韵的字做首句的韵脚字,称为“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