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关于诗歌的知识

关于诗歌的知识

关于诗歌的知识关于诗歌的知识(一)、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

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

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

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尔吉、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二)诗歌的特点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三)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

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四)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诗词吟诵知识点总结大全

诗词吟诵知识点总结大全

诗词吟诵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诗词的定义和特点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是以音韵、意境和节奏为主要特征的文学形式。

诗词通常具有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语言简洁明快,意蕴丰富。

二、诗词的体裁1. 诗:以律诗和绝句为主要形式,包括词、曲等。

2. 词:以曲牌为主要形式,包括词牌、曲调等。

三、诗词的创作技巧1. 韵律:诗词的韵律是其最基本的特征,它决定了诗词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2. 意境:诗词通过意象的构造和意境的营造,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风貌。

3. 押韵:诗词中的押韵是其音韵美的表现方式,押韵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平仄押韵、平仄交错押韵等。

4. 对仗:诗词中的对仗是其语言美的表现方式,对仗多以平仄对仗为主,常见的有平起平仄、上平下仄等形式。

四、诗词的发展历程中国诗词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古韵、唐诗、宋词和明清诗词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诗词都有其特点和代表作品,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思想文化。

五、古代诗词名家及其代表作品1. 李白:《将进酒》《赠汪伦》2. 杜甫:《登高》《春望》3.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琵琶行》4. 苏轼:《江城子》《题西岭南村壁》5.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夜泊牛渚怀古》六、词牌介绍词牌是中国古代词曲的一种形式,它规定了词曲的词句、字数和平仄等要求,是词曲创作的重要参照物。

七、曲调介绍曲调是古代词曲的旋律,它和词牌结合起来,构成了具有独特韵味的词曲艺术。

八、诗词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古代诗词的传承与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创作风格。

现代诗歌也在吸收古代诗词的精华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和风格。

九、如何欣赏诗词1. 熟读唐诗宋词,了解其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关注诗词的音韵美和意境表达,体会其中的艺术魅力。

3. 参加诗词吟诵比赛,结合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展现诗词的个性化魅力。

十、诗词的价值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不仅体现了古代文化的魅力,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追求。

诗歌现代诗小知识有哪些

诗歌现代诗小知识有哪些

诗歌现代诗小知识有哪些
一、现代诗的定义与特点。

现代诗是诗歌的一种类型,它与传统诗歌有着一些明显的区别。

1. 形式自由。

2. 表达直白且多元。

3. 意象创新。

二、现代诗的分类。

1. 按照内容分。

- 抒情诗。

- 叙事诗。

- 哲理诗。

2. 按照表现手法分。

- 象征诗。

- 意象派诗。

三、现代诗的创作技巧。

1. 语言的锤炼。

- 现代诗的语言虽然自由,但也需要精心锤炼。

要简洁明了,又要有感染力。

像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简单的几个字,却能给人一种非常美好的感觉。

同时,现代诗的语言可以打破常规的语法结构,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节奏感。

例如“黑夜
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的这句诗,在语法上有独特之处,但是却非常有力量。

2. 情感的真实与深度。

- 好的现代诗一定是饱含真情实感的。

诗人不能无病呻吟,必须是真正有感触才去写诗。

而且这种情感要有一定的深度,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

比如穆旦的诗歌,他经历了战争等诸多磨难,他的诗里就蕴含着对生命、对民族命运深深的思考,读起来让人感同身受。

3. 独特的视角。

关于诗歌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诗歌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诗歌的知识点总结关于诗歌的知识点总结有10个,这10个总结如下:1.定义和起源:诗歌是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起源于人类文明的早期阶段。

它不仅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表达,也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形式和体裁:诗歌可以有多种形式和体裁,如抒情诗、叙事诗、格律诗、自由诗等。

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规则和特点。

3.意象和象征:诗歌常常使用意象和象征来表达深层的含义和情感。

这些形象化的语言可以引发读者的联想和共鸣,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4.韵律和节奏:诗歌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节奏,这是它与其他文学形式的重要区别。

韵律是诗歌中语言的和谐与美感,而节奏则是诗歌中语言的轻重缓急和抑扬顿挫。

5.语言和风格:诗歌的语言常常简洁而富有表现力,诗人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以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

不同的诗人也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语言特点。

6.情感和主题:诗歌可以表达人类的各种情感和主题,如爱情、友情、亲情、离别、生死、自然、历史等。

这些主题可以激发读者的共鸣,触动读者的内心。

7.鉴赏和批评:鉴赏诗歌需要读者对诗歌的技巧、意义、背景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批评则是对诗歌的鉴赏和评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8.文化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歌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9.现代发展:现代诗歌在形式、主题、技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如现代派、后现代主义等流派的出现,使诗歌更加多元化和自由化。

10.与其他文学形式的关系:诗歌与其他文学形式如小说、散文等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了解这些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基本知识(整理版)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基本知识(整理版)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基本知识(整理版)诗歌鉴赏基本知识一、基本概念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包括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等。

4、写作技巧:(艺术技巧、表现手法)包括赋比兴、衬托、用典、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XXX想象、语序倒置等。

5、艺术风格: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等。

16、语言特色:包括清新、平平(朴实)、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

7、描写:包括动、静,点、面,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远、近、高、低等。

二、解答技巧(一)、解题入格1、诗歌形象:身份+性格2、诗歌意象、寄义:表层寄义+深层寄义(即解释诗句)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29、体会诗歌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归纳综合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伎俩+抒发什么情感+评判(总分总式)(二)、答题程式“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写诗词入门知识点总结

写诗词入门知识点总结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

它以精炼、含蓄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具有较高的审美和文学价值。

学习诗词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更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悟其中的哲理和美感。

下面,我们将从诗词的定义、特点、体裁以及入门知识点等方面进行总结,以便初学者了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并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

一、什么是诗词诗词是一种以抒情为主要目的的文学形式,是古代文人墨客歌咏时代风貌、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载体。

它以韵律和节奏为特点,通常采用固定的格律和韵脚,语言简练优美,意境深远,富有音韵美和节奏感。

诗词可以分为诗和词两大类,其中,诗是指以写景抒志为主要目的的文学形式,有律诗和绝句两种形式,而词是以抒发情感为主要目的的文学形式,包括词牌、绝句、律词等多种形式。

二、诗词的特点1. 韵律美:诗词以韵律为主要表现手法,通过对字的音韵、字数的安排,使语言具有音乐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2. 精炼性:诗词一般文字简练,条理清晰,表达凝练,不啰嗦不冗长。

3. 意境深远:诗词语言精炼,境界高远,通过对景物描绘及意象表现,营造出深邃的意境,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4. 抒情表达:诗词大多以抒发情感为主要内容,情感真挚,情思纯美,透彻人心。

5. 语言美:诗词具有丰富的音韵美和节奏感,语言优美,表达含蓄,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享受。

三、诗词的体裁1. 律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种。

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除了字数不同,律诗的格律、韵脚也有规定。

2. 绝句:是诗的一种形式,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没有规定的韵脚和节奏,以自由自然的形式表现出诗人的真情实感。

3. 词:是唐宋时期的一种新文体,以抒发情感为主要内容,具有较强的音乐性和感情表达力。

在形式上,词分为长短句,其中长句包括七言、五言、律词,短句包括绝句、律绝句等。

4. 词牌:是词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由具有特定调子和韵脚的短词组成的一种词体,如《青玉案·元夕》、《浪淘沙·北戴河》等。

有关于古诗词的知识介绍

有关于古诗词的知识介绍

【导语】古诗词是中⽂独有的⼀种⽂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诗按⾳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下⾯⽆忧考就给⼤家分享下有关于古诗词的知识,欢迎阅读!【篇⼀】有关于古诗词的知识:古典诗词的概念 第⼀,它是⼀种表达思想感情的⽂体。

我们知道,⼀般意义上认为,⽂学体裁有四种,诗词、散⽂、⼩说、戏剧。

诗词是其中之⼀。

那么,既然是⽂体之⼀,它必然具有⼀般⽂体所具有的特点,就是讲究谋篇布局。

在诗词创作⾥,我们称之为章法。

在谋篇布局⾥,诗词应有的波澜、线索、脉络等等,都和其它⽂体⼀样,是需要处理好的关键。

第⼆,它是有韵的⽂体。

这⼀点,就使诗词⼀下⼦与其它⽂体形式区别了开来。

因此,我以为,没有韵或者压韵不正确的,不能划归诗词这个范畴。

当然,在诗词产⽣的初期⼀些未成型的⽂字、现代的新诗(尤其某些探索中的东西)以及由外国⽂字翻译过来的作品,因为有着根本的⽂化差异,不能同⽇⽽语,不去争辩,也没必要讨论。

基于这⼀点,为了体现诗词的⾳乐美、节凑美,就要讲究格律。

因此,格律,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命。

第三,它是最含蓄凝练的。

诗词、散⽂都是直接抒发情感的⽂体。

但诗词是最凝练最含蓄的。

这⼀点,就把散⽂(包括杂⽂类)区别开来。

含蓄与凝练,是要通过语⾔来实现的。

因此,表达的技巧,⽂字的⽣动准确,是我们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

因此,作为诗词,就必须讲究章法、技巧和语⾔的优美和谐和统⼀。

⾸先,诗词是语⾔的艺术。

所以诗词的语⾔不仅是优美的,含蓄的,还应该是凝练的,是诗词所独有的美,与⼀般的⽂学语⾔和⼝语有着很⼤的不同。

诗词的含蓄美、凝练美,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所谓含蓄,就是不能直说,要绕个弯⼦。

作者的想法和感受,不是⾃⼰说出来的,⽽是通过你所写的内容,让作者感受出来的。

所谓凝练,是指语⾔要有⾼度的概括能⼒。

⼀⾸绝句⼆⼗⼏个字,⼀⾸律诗⼏⼗个字,就是⼀⾸长调的词也不过⼀两百字,要表达作者常年积累的情感,没有⾼度的语⾔概括能⼒,是不能完成的。

写诗入门的基本知识

写诗入门的基本知识

写诗入门的基本知识
写诗是一门艺术,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知识,下面是一些入门的基本知识:
1. 韵律:诗歌有其独特的韵律,包括诗句的音节、音调、强弱和音韵等。

2. 格律:中文诗歌有不同的格律,如五言、七言绝句、七言律诗等。

掌握格律可以帮助你写出符合规范的诗句。

3. 诗题:诗歌的题目是写作的起点,它可以用来概括诗歌的主题或意境,给读者一个引导。

4. 主题与意象:诗歌表达的主题是诗歌的中心思想,而意象是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来描绘主题。

掌握选择适合的主题和运用富有意象力的语言是写诗的关键。

5.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等,能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6. 押韵与换韵:掌握押韵和换韵的技巧可以使诗句更加和谐、韵味更浓。

7. 篇章结构:诗歌一般分为开头、发展和结尾。

合理的篇章结构可以使诗歌更有层次感,逻辑性更强。

8. 真情实感:写诗需要有真情实感,要从内心深处发掘与之共鸣的感受和体验,才能让读者感受到诗歌的力量。

以上是写诗入门的基本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当然,写诗需要不断的练习和自我提高,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的基本知识第一讲近体诗传统诗一般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我国唐代以前的诗,为半自由体,字数和句数不限,韵脚多变,称为古体诗。

唐代以后的诗,格律严谨,大多为五言或七言,一诗一韵,称为近体诗或格律诗,从唐代一直流传到今。

一、汉字的声调:古汉语按字的发音高低轻重,区分为平、上、去、入四声。

传统诗词中的平仄声,就是这样来的。

现代汉语中,阴平为第一声﹙—﹚,阳平为第二声(∕),上声为第三声(ˇ),去声为第四声(﹨)。

去声字在现代汉语和普通话中已消失,分别归入了平声、上声和去声中,字典中已找不到入声。

但在传统诗中,入声字一律作仄声用。

究竟哪些是入声字,都已列入《诗韵新编》各韵部中。

二、诗韵:将音韵相谐的字,放在诗句的末尾,读起来有一种回环和谐感,叫押韵,押的字,称为韵脚。

古代汉语的韵,都是韵书规定,非常复杂。

宋代平水人刘渊,把韵书简化,还有106部,称为平水韵,沿用了几个朝代,到近代已不适应了。

后来由民间形成了“十三辙”,将古诗韵的尺度放宽,简化为十三韵部。

60年代后期,在“十三辙”的基础上,以汉语拼音为准,出版了《诗韵新编》,分为十八韵部。

即在汉语拼音中,以韵母相同或相似的字作为同韵字,便可用来押韵,给诗歌作者用韵带来很大方便,初学者如果分不清韵部可直接按照普通话即现代新韵来押韵。

三、诗句的组成1、五言句:有四种类型。

平仄排列是两双一单,即两个双音节,一个单音节,读起来有节奏感。

注意:每一句型中的1、3字,一般可用仄声也可用平声。

2、七言句:也有四种类型。

平仄排列为三单一双,即三个双音节,一个单音节。

注意:每一句型中的1、3、5字,一般可用仄声,也可用平声。

四、近体诗的格式:近体诗又叫格律诗,可分为:(一)、五言绝句(五绝):共有四种形式1、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即首句格式为仄仄平平仄(除出现孤平、末尾三连平或三连仄、拗句与救拗情况外,每种句式第一三字平仄可不论,律诗则可以一三五字不论,下同。

)第1,2句互为对句,即平仄相对(相反),第3,4句也是相对。

2,3句互为邻句,邻句的句首第2字平仄必须相同,叫做相粘。

第1、3句不押韵,以仄声结尾,2、4句押平韵。

2、首句平起平收入韵式,即首句为平平仄仄平(韵)。

粘、对格律同上,第1,2,4句末押平韵。

第3句仄声结尾。

3、首句平起仄收不入韵式,即首句为平平平仄仄。

粘、对格律同前,第2、4句尾押平韵,第1、3句仄声结尾。

4、首句仄起平收入韵式,即首句为仄仄仄平平(韵)。

粘、对格律同前,第1、2、4句尾押平韵,第3句仄声结尾。

(二)、七言绝句(七绝):共四种1、首句仄起仄收不入韵式,即仄仄平平平仄仄。

粘、对格律同五绝,第3、第1句不入韵,以仄声结尾。

第2、4句押平韵。

2、首句平起平收入韵式,即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粘、对格律同前,第1、2、4句押平韵,第3句以仄声结尾。

3、首句平起仄收不入韵式,即平平仄仄平平仄。

粘、对格律同前,第2、4句押平韵,第1、3句以仄声收尾。

4、首句仄起平收入韵式,即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粘、对格律同前,第1,2,4句押平韵,第3句以仄声结尾。

以上四种首句格式就是绝句所有句式,只是存在排列顺序和“一三五不论”不同的问题,以下律诗与此相同,也只有这四种句式。

在写近体诗时,无论律绝,只要确定首句的格式,后面的无论几句都能按照相对和相粘的知识推理出来。

(三)、五言律诗(五律)共四种1、首句仄起平收不入韵式(所有句式与五绝句相同,不再赘述)奇数句尾不入韵式,以仄声结尾,偶数句尾押平韵。

律诗的第1、2句称为首联,3、4句称为颔联,5、6句称为颈联,7、8句称为尾联。

每联两句互为对句,平仄相对立。

第2、3句,4、5句,6、7句互为邻句,句首第2个字必须相粘。

另外,颔联、颈联必须是两联对仗,这是律诗的主要特点。

2、首句平起仄收入韵式粘、对和对仗格律同前,但首句与第2、4、6、8句同入平韵。

3、5、7句不入韵,以仄声结尾。

3、首句平起仄收不入韵式粘、对格律和对仗同前。

偶数句押平韵,奇数句不押韵,以仄声结尾。

4、首句仄起平收入韵式粘对与格律同前,第1、2、4、6、8句皆入平韵,3、5、7句不入韵,以仄声收尾。

(四)、七言律诗(七律)共四种1、首句仄起仄收不入韵式粘对及仗格律同五律。

偶数句押平韵,奇数句不押韵,以仄声结尾。

2、首句平起平收入韵式粘对及对仗格律同前,第1、2、3、4、6、8句押平韵,3、5、7句不押韵,以仄声结尾。

3、首句平起仄收不入韵式粘对及仗格律同前,偶数句押平韵,奇数句不押韵以仄声结尾。

4、首句仄起平收入韵式粘对及对仗格律同前。

第1、2、3、4、6、8句押平韵,3、5、7句不押韵,以仄声结尾。

句式举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仄起仄收不入韵,仄仄平平平仄仄】(五言平起仄收不入韵)一行白鹭上青天【平起平收入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五言仄起平收入韵)窗含西岭千秋雪【平起仄收不入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五言仄起仄收不入韵)门泊东吴万里船【仄起平收入韵,仄仄平平仄仄平】(五言平起平收入韵)注:中括号内下划线部分为五言句式的平仄,第二句首字“一”是仄声,但根据其第二字“行”是平声和一三无不论的理论认定为平起平收,因为一三五不论,所以句式仄起或平起都是根据第二字的平仄来确定。

第四句第二字“泊”今读平声,古音是入声字,作仄声,认定仄起。

五、近体诗的对仗:近体诗对仗一般对律诗而言,因为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绝句的两联也是可对可不对。

对仗的最基本要求词性相对(相同或相反)、平仄对立而节奏相同。

(一)词性相对词性可分为九类,即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代词、数词、虚词、颜色词、方位词。

要求各类词性相互成对。

(二)平仄对立,节奏一致对句与出句相对应位置的词,必须平仄对立(1、3、5字有时也可不论),而且出句的末尾以仄声结束,对句末尾以平声结束。

所谓节奏相同是出句与对句诵读时停顿的位置必须一致。

对仗还有两点必须注意:(1)避免合掌:所谓合掌是出句与对句的意义完全相同,必须避免。

例如:假期成美眷。

喜日结良缘。

避免重字:对联一般不可有重字出现,更不能以重字相对。

但连绵字则允许成对,如杜甫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又:“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均为名句。

六、近体诗平仄的变通上述各种类型的诗句,平仄格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前面提过1、3、5字是可以变通的,即可用平声也可用仄声。

但二、四、六则不允许变通。

长期以来形成了一条口诀,叫做“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按照这个口诀去变通,一般不失音律和谐。

但在某些情况下,变通1、3、5字,也可能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句子,例如:五言句型中的“︳︳︳--”,若将第三个字变为“-”声就成了“︳︳---”,句尾出现三个平声,叫做“三平调”,读起来很不和谐,为写诗的大忌。

七言句型中的“--︳︳︳--”,若将第五字变为“-”声,就成了“--︳︳︳---”,句尾也是“三平调”。

五言句中的“---︳︳”,若将第三字变为“︳”声,就成了“--︳︳︳”,句尾出现三个仄声,叫“三仄调”,读起来也不和谐。

七言句型中的“︳︳---︳︳”,若将第五字变为“︳”,就成了“︳︳--︳︳︳”,句尾也是“三仄调”。

五言句型中的“--︳︳-”,若将第一字变为“︳”声,就成了“︳-︳︳-”,此句除平声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称为“孤平”调,读起来很不和谐。

七言句型中的“︳︳--︳︳-”,若将第三字变为“︳”声就成了“︳︳︳-︳︳-”,也就成了“孤平”调。

“三平”,“孤平”和“三仄”调,都叫做“拗句”,初学诗者可尽量避免。

较熟练的诗作者,遇到拗句可进行补救,叫做“救拗”,暂不叙述。

第二讲古体诗古体诗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写法比较自由的诗体,简单地讲除了拗律外,不合近体诗格律的都可以算作古体诗。

其特点主要有:1、句数字数不限,平仄不拘,每句二、四、六平仄可连接重复,行文内可重字。

2、古体诗也要押韵,但韵脚多变。

可用平韵也可用仄韵。

可一韵到底,也可转韵。

可由平转平,由平转仄,由仄转仄或由仄转平。

可两句一转或四、六、八句一转。

各句句脚平仄间隔不匀。

3、全篇句式排列次序有不合律句规格处,或律句与非律句并用。

4、在句中可出现孤平、孤仄、三平、三仄或三连以上平、仄。

古体诗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四言古诗:我国最早的诗歌《诗经》,就以四言为主。

例如《国风》中《关雎》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骚体诗:句中有“兮”字,相当“啊!呀!”。

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于扶桑。

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项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乐府诗:古代用以配乐的诗,有的来自民间。

思想内容丰富,形式活泼,表现力强,押韵也相当自由,还不受句数字数的限制。

例如著名的《敕勒歌》,描写西北牧区风光,气势雄浑,境界开阔:敕勒川,阴山下,天似苍穹,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五言古风(五古):句数不限,句式为二、三节拍,押韵一般在偶句末尾。

短篇的如:《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送别》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长篇的五古如:李白《月下独酌》,杜甫《石壕吏》、《赠卫八处士》等。

有的长达数十句至一百句不等。

五言古绝:与五言绝句相近似,格律没有五绝严格,也可以说是一种不大合乎格律的五绝。

但诗的意境很好,有的传为千古佳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