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温标

温度温标
温度温标

资源信息表

第二章 5.1温度温标

执教:上海市静安区教师进修学院张俊雄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学习温度、摄氏温标、温度计和分子动理论,这是学生第一次从物理角度研究热学。温度概念是本章知识的学习基础,其中从微观角度解释温度,为后续的内能知识作了铺垫。

热现象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也是学生能直接感知到的物理现象之一。学生对物体有“冷热”的感性认识,但是对温度的定义和摄氏温标的定标缺乏理性认识。通过对四季变化和小实验,感受物体的冷热,引入物理量——温度,并知道测量的必要性。在了解温度计原理和摄氏温标的定标方式的基础上,继而通过观察、讨论、交流,逐步提出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并练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通过了解物体可以不断分割,同时能保持物质的性质,引出分子。再通过系列宏观现象和建立模型的方法来推理分子微观运动,知道分子动理论。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在实验、讨论形成知识的过程中,感受观察、对比、推理、建模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并体验学习的乐趣,懂得交流与合作的重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温度和温标。

⑵知道医用温度计的构造、测量范围。

⑶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⑷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2、过程与方法

⑴经历观察温度计的构造、测量范围、最小分度值的过程。

⑵通过比较医用温度计与常用温度计的异同,感受对比的研究方法。

⑶在根据宏观现象推理分子微观运动的过程中,感受推理和建模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活动,增强科学测量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⑵通过阅读温度阶梯表,了解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的重要关系。

⑶通过分子动理论的学习,体验微观世界的奇妙,激发探索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摄氏温标的定标。

难点:分子动理论。

四、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玻璃杯、热水、冷水、温度计、医用温度计、酸醋、酒精、香水等。

2、演示实验器材:演示温度计。

3、自制模拟演示PPT幻灯片。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温度、温标和分子动理论等两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生活感受和小实验为基础,引入温度,以学生分组实验、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了解摄氏温标的定标方式和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通过小实验和PPT 模拟演示,对分子热运动形成认识,并逐步了解分子动理论。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摄氏温标的定标。方法是突出摄氏温标的定标方式:根据学生已有的热膨胀经验,指出温度变化可以引起物体体积变化。认识可以利用简易温度计内液面高低来判断物体温度的高低,知道温度测量的方法。在这基础上,观察和比较自制简易温度计内液面在不同温度下的位置,感受温标的定标方式,随后介绍摄氏温标的定标方法,建立摄氏温标概念。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分子动理论。方法是根据宏观现象推理分子微观运动。通过铁块可以分成铁颗粒,还可以变成铁粉末的事实和ppt模拟演示的分析,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非常小;通过香水扩散现象认识分子在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通过学生实验和分析讨论,认识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跟物体的温度有关。通过阅读《你知道吗?》,知道分子运动不会停止。

本设计中有关知识在《科学》学科中已经学习,如热膨胀、温度计的正确使用等,但是学生原有程度并不尽然,应当注意适当的指导。

本设计通过学生感受生产、生活中热现象的实例,感悟物理知识广泛的社会性应用,同时通过自主实验活动,经历观察、推理、抽象等,激发学习兴趣。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2课时。

六、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2、教学流程图说明

情景Ⅰ视频1

播放“四季变化”录像。

活动Ⅰ学生实验1

双手分别浸入冷、热水后,同时浸入温水,双手的感觉不同,引入温度。

活动Ⅱ演示实验1

当温度不同时,观察和比较自制简易温度计(烧瓶、细玻璃管、水)的细玻璃管内水面位置。

活动Ⅲ学生实验2

正确使用温度计。

活动Ⅳ应用1

比较医用温度计与常用温度计的异同。

情景Ⅱ视频2

铁块分割成铁的颗粒,颗粒可以分成铁屑。

活动Ⅴ PPT模拟演示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

活动Ⅵ学生实验3

利用红墨水在冷、热水中扩散快慢,知道分子热运动。

活动Ⅶ PPT模拟演示

铅块间分子作用力的演示实验、分子间作用力的模型,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活动Ⅷ应用2

分子运动在宏观中的表现和实例。

3、教学的主要环节本设计可分为两个主要环节

第一环节,自主活动、理解温度和摄氏温标通过学生实验活动,认识温度、温标。

第二环节,自主活动、知道分子动理论通过学生实验活动,交流与讨论得出分子动理论。

七、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视频1:“四季变化情景”,提出天气的冷热或气温的高低。

2.双手分别浸入冷、热水后,再同时放入温水,双手的感觉不同,单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不可靠的,引入课题“温度”

(二)新课

3. 摄氏温标

⑴问题

测量物理量需要两个条件:⑴测量标准——温标;⑵合适的测量工具——温度计。如何测量温度?

⑵演示实验1

观察温度变化时,自制简易温度计(烧瓶、细玻璃管、水)的细玻璃管内水面位置的变化。

说明:在实验前复习固体、液体、气体的热膨胀程度。

实验步骤:

①把装置放入冷水中,等玻璃管中的液面不动时,在液面处作一个标记1;

②把装置放入热水中,等玻璃管中的液面不动时,在液面处作一个标记2;

③把装置放入温水中,等玻璃管中的液面不动时,将液面位置与标记1、2进行比较。

思考问题:该实验给你的启发是什么?

⑶温度计工作原理

结论:温度变化能引起的液体体积的变化。

a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说明:可以适当介绍用细玻璃管内水面的高低来反映液体体积的变化是利用放大的思维方法。同样用温度的变化效应(物体体积的变化)来反映温度也是物理学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和弹簧测力计的原理类似。

b不同温度下,利用自制简易温度计内液面高度不同,进行模拟定标。

⑷摄氏温标的定标方式

a介绍:⑴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

⑵在0℃和100℃之间100等分,每一等分表示1摄氏度。

⑶分度还可以扩展到100℃以上和0℃以下。

b了解温度阶梯表。

c练习:人的正常体温为37℃,读作37摄氏度;上海冬天最低气温可达-2℃,读作负2摄氏度或零下2摄氏度。

4.正确使用温度计

⑴观察:常用温度计的构造、测量范围、最小分度值。

⑵大组交流: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温度计测温泡应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温度计测温泡不能接触容器的底或侧壁;读数时测温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内液柱面相平。

⑶学生实验2:使用温度计测冷水、热水的温度。

(三)应用1

5.医用温度计

观察:医用温度计,并与常用温度计比较

6.其他常用温度计:阅读教科书P32

7.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一)引入

1.视频2:铁块可以不断被分割,直至小铁屑。

问题:铁屑是否能再分割?

(二)新课

2.分子

⑴物质的性质

铁能导电,也能被磁铁所吸引,这些都是“铁物质”的性质,不管是大铁块还是小铁屑都具有这样的性质。

⑵分子

如果将铁屑再分割成最小的微粒,而铁的性质不变,那么这种最小的微粒叫做分子。

⑶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通过PPT模拟演示分子模型,认识分子非常小。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分子极小,包括了质量小和体积小。分子的直径只有10-10米左右,一滴水约含有2×1021个水分子。

分子之间有空隙,气体分子的间隙最大,液体次之,固体分子间隙最小。

3.分子热运动

⑴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例证。

通过鉴别酸醋、酒精、香水,知道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⑵学生实验:观察红墨水在冷、热水中扩散快慢程度。

知道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就越剧烈。所以,把分子的这种运动称为分子热运动。

4.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⑴PPT模拟演示铅块间分子作用力,知道分子之间有引力。

⑵PPT模拟演示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模型,知道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分子

间距离减小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⑶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固体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体积,而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分子间保持一定的空隙,也使得固体和液体较难压缩。

(三)应用2

5. PPT模拟演示或学生举例说明分子运动在宏观中的表现或实例。

6.巩固练习。

高中物理2.1温度和温标教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教案: 温度和温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系统的状态参量以及平衡态的概念。 2.掌握热平衡的概念及热平衡定律。 3.掌握温度与温标的定义以及热力学温度的表示。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温度与温标,体会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生活中的热平衡现象,感应热力学温度的应用。 【教学重点】 热平衡的定义及热平衡定律的内容。 【教学难点】 有关热力学温度的计算。 【教学方法】 讲练法、举例法、阅读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在初中我们已学过了测量温度时常用的一种单位,叫“摄氏度”。大家都知道:它是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以一个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在这两温度之间等分100个等份,每一等份为1个温度单位,叫“摄氏度”。这种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零度的测温方法叫摄氏温标,以摄氏温标表示的温度叫摄氏温度。今天我们将要进一步学习有关温度和温标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 1.平衡态与状态参量。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回答问题: (1)什么是系统的状态参量?并举例说明。 (2)举例说明,什么是平衡态?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2.热平衡与温度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回答问题: (1)什么是热平衡? (2)怎样理解"热平衡概念也适用于两个原来没有发生过作用的系统"? (3)怎样判断"两个系统原来是处于热平衡的"? (4)热平衡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5)温度是如何定义的?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3.温度计与温标。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回答问题: (1)什么是温标? (2)如何来确定一个温标?并以"摄氏温标"的确定为例加以说明。 (3)什么是热力学温标和热力学温度?热力学温度的单位是什么?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换算关系怎样?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典例探究 例1:细心观察可以发现,常见液体温度计的下部的玻璃泡较大,壁也比较薄,上部的管均匀而且很细,想一想,温度计为什么要做成这样呢? 解析:这样做的目的都是为了使测量更准确、更方便。下部较大而上部很细,这样下部储存的液体就比较多,当液体膨胀收缩时,膨胀或收缩不大的体积,在细管中的液面就有较大的变化,可以使测量更精确;下部的壁很薄,可以使玻璃泡内的测温物质的温度较快地与待测物质的温度一致;细管的粗细是均匀的,是为了使刻度均匀,更便于读数。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 1.平衡态与状态参量。 2.热平衡与温度的概念。 3.温度计与温标。 【作业布置】 1.阅读科学漫步中的材料。 2.完成问题与练习的题目。

温度和温标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 课题:温度和温标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知识面宽,,又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教学方法宜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本节的内容有平衡态和状态参量,热平衡与温度,温度计与温标,包括温度的物理意义、温度计的原理、结构、摄氏温度的规定、热平衡定律等。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的目的,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学生分析】本课时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主要的思维障碍与困惑: 1.,几个状态参量非常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必须让学生搞清楚平衡态是热动平衡,存在涨落(矛盾统一体)在外场中,或对非均匀系统,平衡态下系统宏观性质可不均匀,平衡态是理想概念,2学生对于热平衡的理解停留在一个肤浅的阶段,可以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系统的状态参量以及平衡态的概念。 2.掌握热平衡的概念及热平衡定律 3.掌握温度与温标的定义以及热力学温度的表示。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温度与温标,体会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生活中的热平衡现象,感应热力学温度的应用。 教学重点 热平衡的定义及热平衡定律的内容。 教学难点 有关热力学温度的计算。 教学方法 讲练法、举例法、阅读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 平衡态和状态参量 研究物理问题 一个物体 研究对象系统 多个物体 研究的问题不同选取的系统常不同 例如: 测定某金属块的比热容实验 热学研大量分子组成的热力学如气体、液 究对象物体或物体系统系统体、固体等系统之外的物质我们称为外界或环境 状态参量——描写系统状态的物理量 对于一个封闭系统,只要经过足够长的时间,系统内的各部分状态参量将不随时间而变化、且具有确定的状态 ——平衡状态,简称平衡态。 二.热平衡与温度

温度和温标 每课一练 (3)

7.4温度和温标 1、有关热力学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热力学温度的零度是273.15 ℃ B. 热力学温标表示的温度数值和摄氏温标表示的温度数值不同,则说明温度不同 C. 绝对零度是低温的极限,永远达不到 D. 1℃就是1 K 【答案】C 【解析】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T=t+273K.可知,当T=0时,则t=-273℃,叫绝对零度,A错误;数值不同,但只要满足T=t+273K,则说明是同一个温度,B错误;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可知,热力学温标的零K达不到)作合理外推,C正确;1℃、1K 是不同的概念,物理意义不同,由T=t+273K,得知,,即热力学温标温度的变化总等于摄氏温标温度的变化,故D错误. 2、三个系统A,B,C处于热平衡状态,则关于它们的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的温度可以有较大的差别 B.它们的温度可以有微小的差别 C.它们的温度一定相同 D.无法判断温度的关系 【答案】C 【解答】解:根据热力学第零定律: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必定处于热平衡.所以三个系统A,B,C处于热平衡状态,则关于它们的温度一定相同. 故选:C 3、温度计是生活、生产中常用的测温装置.图为一个简易温度计,一根装有一小段有色水柱的细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烧瓶内,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时,水柱位置将上下变化.已知A、D间的测量范围为20℃~80℃,A、D间刻度均匀分布.由图可知,A、D及有色水柱下端所示温度分别为() A.20℃、80℃、64℃B.20℃、80℃、68℃ C.80℃、20℃、32℃D.80℃、20℃、34℃ 【答案】C 【解答】解:温度计是利用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温度升高时烧瓶内气体膨胀,有色水柱上升;温度降低时烧瓶内气体收缩,有色水柱下降,已知A、D间的测量范围为20℃~ 80℃,可得A点为80℃,D点为20℃,A、D间刻度均匀分布,每格表示=4℃,则有色水柱下端温度为20℃+3×4℃=32℃,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4、关于分子热运动和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与温标知识点总结

热和能 5.1温度、温标 1、热现象:与温度有关的现象叫做热现象。 2、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3、温度计:要准确地判断或测量温度就要使用的专用测量工具。 4、温标:要测量物体的温度,首先需要确立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叫做温标。 (1)摄氏温标:单位:摄氏度,符号℃,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中间100等分,每一等分表示1℃。 (a )如摄氏温度用t 表示:t=25℃ (b )摄氏度的符号为℃,如34℃ (c )读法: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2)热力学温标:在国际单位之中,采用热力学温标(又称开氏温标)。单位:开尔文,符号:K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273K 。热力学温度T 与摄氏温度t 的换算关系:T=(t+273)K 。0K 是自然界的低温极限,只能无限接近永远达不到。 (3)华氏温标: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32℉,水的沸点为212℉,中间 180等分,每一等分表示1℉。华氏温度F 与摄氏温度t 的换算关系:F=59 t+32 5、温度计 (1)常用温度计:构造:温度计由内径细而均匀的玻璃外壳、玻璃泡、液面、刻度等几部分组成。原理: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常用温度计内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6、正确使用温度计 (1)先观察它的测量范围、最小刻度、零刻度的位置。 实验温度计的范围为-20℃-110℃,最小刻度为1℃。 体温温度计的范围为35℃-42℃,最小刻度为0.1℃。 (2)估计待测物的温度,选用合适的温度计。 (3)温度及的玻璃泡要与待测物充分接触(但不能接触容器底与容器侧面)。

温度与温标练习题

温度与温标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物体冷热程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B.不可以根据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C.准确判断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D.0℃的冰比0℃的水冷 2.人体正常的体温约为:( ) A.35℃B.37℃C.39℃D.42℃ 3.炎热的夏天,上海的最高气温为:( ) A.18℃B.28℃C.38℃D.48℃ 4.夏天的早晨,上海地区自来水龙头流出水的温度最接近于:( ) A.0℃B.25℃C.50℃D.75℃ 5.通常情况下正常人感觉较舒适的气温大约为:( ) A.5℃B.15℃C.25℃D.35℃ 6.-5℃,可读作:( ) A.摄氏负5度B.摄氏零下5度C.负5摄氏度D.负5摄氏度7.下列所述的温度值,最接近25℃的是:( )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人的正常温度 C.人感到舒适的温度D.上海盛夏的最高气温 8.上海市气象台有3种高温预警信号,从低到高分别为“黄色”、“橙色”和“红色”,其中“红色”高温预警信号表示上海将要达到或已达到的气温为:( ) A.30℃B.35℃C.37℃D.40℃ 9.我国北方冬天,河流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冰的温度有时低达-40℃,假如在-40℃的冰下有流动的河水,那么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是:( ) A.4℃B.0℃C.-40℃D.略高于-40℃10.适宜人体淋浴的水温是:( ) A.10℃B.40 ℃C.80℃D.100℃11.体温计在每次使用前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给体温计消毒的恰当方法是:( ) A.用自来水反复冲洗几次B.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片刻 C.用开水煮一段时间D.用酒精棉球擦一擦 12.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里冰块多些,乙盆里冰块少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房子里,两盆中冰块都未熔化,那么:( ) A.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的高B.两盆水的温度相同 C.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的低D.必须用温度计测量后才知道 13.某同学用温度计测量容器中开水的温度,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选择最高温度大于100℃水的温度计 B.用温度计搅动一下水,使水温均匀后放在容器底 C.温度计仍在水中时读数 D.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保持垂直

高中物理选修3-3温度和温标练习题测试题复习题

高中物理第7章第4节温度和温标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3 基础夯实 一、选择题(1~3题为单选题,4~6题为多选题) 1.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达到热平衡后,它们具有相同的物理量是( ) A.质量B.密度 C.温度D.重力 答案:C 解析:由热平衡的定义可知,C选项正确。 2.下图是四种测液体温度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必须置于液体中,而且不能与器壁接触,只有D正确。 3.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徐强同学在冰上打了一个洞,拿来一支实验室温度计,用下列四种方法测水温,正确的做法是( ) A.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中放入水里,待较长时间后从水中提出,读出示数 B.取一塑料饮水瓶,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取出,再用温度计测瓶中水的温度 C.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然后将瓶提出,立即从瓶外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D.手拿温度计,从洞中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取出立即读出示数 答案:C 解析:要测量冰下水的温度,必须使温度计与冰下的水达到热平衡时,再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可隔着冰又没法直接读数,把温度计取出来,显示的又不是原热平衡下的温度,所以A的做法不正确,C的做法正确,D的做法不正确,B的做法也失去了原来的热平衡,水瓶提出后,再用温度计测,这时,周围空气也参与了热交换,测出的温度不再是冰下水的温度了。 4.(南通市2014~2015学年高二检测)下列状态处于热平衡态的是( ) A.将一金属块放在沸水中加热足够长的时间 B.冰水混合物处在0℃环境中 C.一个装有气体的密闭绝热容器匀速运动,容器突然停止运动,容器内的气体

2019高中物理配套课后习题4温度和温标

4温度和温标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多选)关于热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系统甲与系统乙达到热平衡就是它们的温度达到相同的数值 B.标准状况下冰水混合物与0 ℃的水未达到热平衡 C.量体温时温度计需和身体接触5分钟是为了让温度计跟身体达到热平衡 D.冷热程度相同的两系统处于热平衡状态 ,或者说它们的冷热程度相同,所以选项A、C、D 正确,B错误。 2.(多选)关于热力学温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力学温度的“0 K”等于-273.15 ℃ B.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每一度的大小是相同的 C.热力学温度的“0 K”是不可能达到的 D.气体温度可能低于绝对零度 T=t+273.15 K,热力学温度的0 K相当于摄氏温度的-273.15 ℃,故A正确;T=t+273.15 K,热力学温度每升高1 K和摄氏温度每升高1 ℃对应的温度变化是相同的,故B正确;绝对零度是低温的极限,表示分子热运动停止,不可能达到,故C正确,D错误。 3.(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状态参量是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故当系统的状态变化时,其各个状态参量都会改变 B.当系统不受外界影响,且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其内部各部分状态参量将会达到稳定 C.只有处于平衡态的系统才有状态参量 D.两个物体发生热传递时,它们组成的系统处于非平衡态 ,只要其中某个量变化,系统的状态就会发生变化,不一定各个状态参量都发生变化,选项A错误;系统处于平衡态或非平衡态,只是状态参量有无变化,因而选项C错误;当系统不受外界影响时,系统总要趋于平衡,其内部各部分状态参量趋于稳定,选项B 正确;两个物体发生热传递时,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内部仍存在温差,故系统处于非平衡态,故选项D 正确。 4.(多选)关于热平衡定律理解正确的是() A.两系统的温度相同时,才能达到热平衡 B.A、B两系统分别与C系统达到热平衡,则A、B两系统也达到热平衡 C.甲、乙、丙物体温度不相等,先把甲、乙接触,最终达到热平衡,再将丙与乙接触最终也达到热平衡,则甲、丙是热平衡的

温度和温标 每课一练 (36)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3-3 7.4温度和温标课时作业(含解析) 1.两个物体放在一起彼此接触,它们若不发生热传递,其原因是( ) A.它们的内能相同 B.它们的比热相同 C.它们的分子总动能相同 D.它们的温度相同 2.当甲、乙两物体相互接触后,热量从甲物体流向乙物体,这样的情况表示甲物体具有( ) A.较高的热量 B.较大的比热容 C.较大的密度 D.较高的温度 3.下列关于各种温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的建立依据是相同的 B.摄氏温标表示的温度值与热力学温标表示的温度值应始终相同 C.现代科学中普遍采用的是热力学温标 D.温标只是一种标准,没有什么科学性可言 4.关于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物体摄氏温度为10°C,即热力学温度为10K B.热力学温度升高1K等于摄氏温度升高1°C C.摄氏温度升高10°C,对应热力学温度升高283K D.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温标不同,两者表示的温度无法比较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状态参量是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系统处于非平衡状态时各部分的参量不发生变化 B.当系统不受外界影响,且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其内部各部分状态参量将会相同 C.只有处于平衡状态的系统才有状态参量 D.两物体发生热传递时,它们组成的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6.温度计是生活、生产中常用的测温装置。下图为一个简易温度计,一根装有一小段有色水柱的细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烧瓶内,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时,水柱位置将上下变化。已知A、D间的测量范围为20°C~80°C,A、D间刻度均匀分布。由图可知,A、D及有色水柱下端所示温度分别为( )

温度和温标.doc

温度和温标 学习内容 7.4 温度和温标学习目标 1、知道是状态参量,什么是平衡态 2、理解热平衡的概念及热平衡定律,体会生活中的热平衡现象。了解热力学温度的应用 3、理解温度的意义 4、知道常见温度计的构造,会使用常见的温度计5、掌握温度的定义,知道什么是温标、热力学温标,以及热力学温度的表示。理解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转换关系。学习重、难点热平衡定律又叫热力学第零定律是本节的重点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完成、教师点拨知识链接 1.初中物理中对“温度”的定义是:。 2.摄氏温标是如何规定 的? 。 3.你还知道哪几种温标?学习过程用案人自我创新【自主学习】:仔细反复研读教材初步掌握本节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状态参量:在研究系统的各种性质(包括几何性质、力学性质、热学性质、电磁性质等等)时需要用到一些物理量,例如,用体积描述它的几何性质,用压强描述力学性质,用温度描述热学性质,等等。这 些,叫做系统的状态参量。 2、平衡态与非平衡态(可以举例说明什么是平衡态与非平衡态)

【补充说明】① 在外界影响下,系统也可以处于一种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但这不是平衡态。比如:一根长铁丝,一端插入1000c的沸水中,另一端放在00c恒温源中,经过足够长时间,温度随铁丝有一定的分布,而且不随时间变化,这种状态不是平衡态,只是一种稳定状态,因为存在外界的影响,当撤去外界影响,系统各部分的状态参量就会变化。 3 学习内容 7.4 温度和温标学习目标 1、知道是状态参量,什么是平衡态 2、理解热平衡的概念及热平衡定律,体会生活中的热平衡现象。了解热力学温度的应用 3、理解温度的意义 4、知道常见温度计的构造,会使用常见的温度计5、掌握温度的定义,知道什么是温标、热力学温标,以及热力学温度的表示。理解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转换关系。学习重、难点热平衡定律又叫热力学第零定律是本节的重点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完成、教师点拨知识链接 1.初中物理中对“温度”的定义是:。 2.摄氏温标是如何规定 的? 。 3.你还知道哪几种温标?学习过程用案人自我创新【自主学习】:仔细反复研读教材初步掌握本节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状态参量:在研究系统的各种性质(包括几何性质、力学性质、热学性质、电磁性质等等)时需要用到一些物理量,例如,用体积描述它的几何性质,用压强描述力学性

4.温度和温标

高中物理选修3-3同步训练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不断冷冻,物体的温度就不断地下降,没有止境 B.目前尚不知最低温是多少,最高温是多少 C.摄氏零下的373度是低温的下限 D.任何物体,温度下降到某一点就不能再降 解析: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最低温可使铜原子核降至10-6 K,但是极不稳定无法持久,故A、B错误.摄氏零下373度远不能达到现有可测量的低温下限,故C错.运用热平衡原理可知D是正确的. 答案:D 2.热力学系统的平衡态是一种( ) A.定态平衡B.动态平衡 C.分子已经不动D.分子仍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热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是大量分子的平均效果. 答案:BD 3.物体的温度从27 ℃降低到0 ℃,用热力学温度表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降低了27 K B.物体的温度降低了300 K

C.物体的温度降低到273 K D.物体的温度降低到0 K 解析:由T=t+273 K知0 ℃时对应的热力学温度为273 K,温度降低27 ℃,对应的热力学温度降低27 K.故A、C正确. 答案:AC 4.两个原来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系统,分开后,由于受外界的影响,其中一个系统的温度升高了 5 K,另一个系统的温度升高了 5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系统不再是热平衡系统了B.两个系统此时仍是热平衡状态 C.两个系统的状态都发生了变化D.两个系统的状态都没有发生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热平衡和温度,由于两个系统原来处于热平衡状态,故温度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后,温度仍相同,故A错,B正确;由于温度发生了变化,系统的状态也发生了变化,故C项正确,D错,故正确答案为B、C. 答案:BC 5.两个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系统,由于受外界影响,状态参量发生了变化,则关于它们后来是否能处于热平衡状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能 B.一定能 C.要看它们后来的温度是否相同

温度与温标练习题

、选择题 1.下列关于物体冷热程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C.准确判断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 2.人体正常的体温约为: ( ) ( ) B. 不可以根据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D . 0C 的冰比0C 的水冷 A . 35C B . 37 C C . 39C 3. 炎热的夏天,上海的最高气温为: ( ) A . 18C B . 28 C C. 38C 4. 夏天的早晨,上海地区自来水龙头流出水的温度最接近于: A . 0C B . 25C C. 50C 5. 通常情况下正常 人感觉较舒适的气温大约为: ( ) A . 5C B . 15C C . 25C 6. - 5C,可读作:( ) 7 .下列所述的温度值,最接近 25 C 的是:( 9.我国北方冬天,河流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冰的温度有时低达- 冰下有流动的河水,那么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是: ( ) A .4C B .0C C .— 40C 10.适宜人体淋浴的水温是: ( ) A .10C B . 40 C C . 80C 1 1.体温计在每次使用前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给体温计消毒的恰当方法是: ( ) A. 用自来水反复冲洗几次 B .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片刻 C.用开水煮一段时间 D .用酒精棉球擦一擦 12.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里冰块多些,乙盆里冰块少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 放在房子里,两盆中冰块都未熔化,那么: ( ) A. 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的高 B .两盆水的温度相同 C.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的低 D .必须用温度计测量后才知道 13.某同学用温度计测量容器中开水的温度,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 A. 选择最高温度大于 100C 水的温度计 B. 用温度计搅动一下水,使水温均匀后放在容器底 C. 温度计仍在水中时读数 温度与温标 A .摄氏负 5 度 B .摄氏零下 5 度 C.负5摄氏度 D .负 5 摄氏度 D . 42C D . 48C ( ) D . 75C D . 35C A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人的正常温度 C. 人感到舒适的温度 D. 上海盛夏的最高气温 8.上海市气象台有 3 种高温预警信号,从低到高分别为 色”高温预警信号表示上海将要达到或已达到的气温为: “黄色”、“橙色”和“红色”,其中 “红 ( ) A .30C B . 35C C .37C D . 40C 40 C ,假如在—40 C 的 D .略高于一40 C D .100C

2019-2020学年物理人教版选修3-3课后检测:7.4温度和温标 Word版含解析

4温度和温标 记一记 温度和温标知识体系 一个比较——平衡态与热平衡 一个定律——热平衡定律 一个关系——摄氏温标与热力学温标的关系 T=t+273.15 K 三个理解——温度、平衡态、热平衡 辨一辨 1.只要温度不变且处处相等,系统就一定处于平衡态.(×)

2.两个系统在接触时它们的状态不发生变化,这两个系统原来的温度是相等的.(√) 3.处于热平衡的两个系统的温度一定相等.(√) 4.温度变化1 ℃,也就是温度变化1 K.(√) 5.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都可能取负值.(×) 想一想 1.平衡态就是热平衡吗? 提示:不是,平衡态是一个系统所处的状态,该状态下系统的状态参量如温度、压强等不再发生变化,热平衡是两个系统达到了相同的温度. 2.达到热平衡状态的物体每个分子都具有相同的温度吗? 提示:不正确,温度是反映分子做无规律运动的剧烈程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对单个分子来说温度没有意义,并非达到热平衡状态的物体每个分子都具有相同的温度.思考感悟: 练一练 1.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达到热平衡后,它们具有相同的物理量是() A.质量B.密度 C.温度D.重力 解析:由热平衡的定义可知,C项正确. 答案:C 2.(多选)下列有关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标表示温度是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B.用两种温度表示温度的变化时,两者的数值相等 C.1 K就是1 ℃ D.当温度变化1 ℃时,也可以说成温度变化274 K 解析:温标是用来定量描述温度的方法,常用的温标有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两种温标表示同一温度时,数值不同,但在

表示同一温度变化时,数值是相同的.若物体的温度升高1 K,也可以说物体的温度升高1 ℃,但在表示物体的温度时,物体的温度为1 K,而不能说成物体的温度为1 ℃. 答案:AB 3.关于温度和测量温度的依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温度宏观上反映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感觉冷的物体温度低 B.当A、B两物体分别与C物体达到热平衡时,则A物体与B物体之间也处于热平衡状态 C.当甲、乙两物体达到热平衡时,甲、乙两物体的温度相同D.热平衡是利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依据 解析:温度宏观上反映物体的冷热程度,但并不是感觉冷的物体温度就低,人体感受的物体冷热程度,一方面取决于被感受的物体的温度,另一方面还与被感受物体单位时间内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多少有关,A项错误;由热平衡定律知道,B项正确;只要两个系统温度相同且不再发生变化,它们就处于热平衡状态,所以C、D两项正确. 答案:A 4.(多选)关于平衡态和热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温度不变且处处相等,系统就一定处于平衡态 B.两个系统在接触时它们的状态不发生变化,说明这两个系统原来的温度是相等的 C.热平衡就是平衡态 D.处于热平衡的几个系统的温度一定相等 解析:一般来说,描述系统状态的参量不止一个,仅仅根据温度不变且处处相等,不能得出系统一定处于平衡态的结论,A 项错误;根据热平衡的定义可知B、D两项是正确的;平衡态是针对某一系统而言的,热平衡是两个系统相互影响的最终结果,可见C项错误. 答案:BD

2020届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教学案:第七章 第4节 温度和温标含答案

第4节温度和温标 1.平衡态:如果容器与外界没有能量交换,经过一段时 间后,容器内各点的压强和温度都不再变化。 2.热平衡:两个相互接触的系统,经过一段时间以后 状态参量不再发生变化,这说明两个系统对传热来 说已经达到了平衡。 3.热平衡定律: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 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处于热平 衡。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 4.摄氏温度t与热力学温度T的关系:T=t+273.15 K。 一、状态参量与平衡态 1.热力学系统 通常把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研究对象称为热力学系统。 2.外界 指系统之外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的其他物体的统称。 3.状态参量 描述系统热学性质的物理量,常用的物理量有几何参量体积V、力学参量压强p、热学参量温度T。 4.平衡态 系统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各部分的状态参量达到稳定的状态。 二、热平衡与温度 1.热平衡:两个相互接触的热力学系统的状态参量不再变化。 2.热平衡定律: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处于热平衡。 3.热平衡的性质: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

4.温度:表征互为热平衡系统的共同热学性质的物理量。 三、温度计与温标 1.常见温度计的测温原理 名称测温原理 水银温度计根据水银的热膨胀的性质来测量温度 金属电阻温 根据金属铂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来测量温度 度计 气体温度计根据气体压强随温度的变化来测量温度 热电偶温度 根据不同导体,因温差产生电动势的大小不同来测量温度 计 2.温标 (1)摄氏温标: 一种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0_℃,水的沸点为100_℃。在0 ℃和100 ℃之间均匀分成100等份,每份算做1 ℃。 (2)热力学温标: 现代科学中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规定摄氏温度的-273.15_℃为零值,它的一度等于摄氏温度的一度。 (3)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 ①摄氏温度:摄氏温标表示的温度,用符号t表示,单位摄氏度,符号为℃。 ②热力学温度:热力学温标表示的温度,用符号T表示,单位开尔文,简称开,符号为K。 ③换算关系:T=t+273.15_K。 1.自主思考——判一判 (1)平衡态是一种理想情况。(√) (2)处于热平衡的两个系统具有相同的热量。(×) (3)现代技术可以达到绝对零度。(×) (4)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都是从零开始的。(×) (5)0 ℃的温度可以用热力学温度粗略地表示为273 K。(√) (6)温度升高了10 ℃也就是升高了10 K。(√) 2.合作探究——议一议 (1)一根长铁丝一端插入100 ℃的沸水中,另一端放入0 ℃恒温源中,经过足够长的

温度与温标教案

7.4 温度和温标 学习目标 1、知道是状态参量,什么是平衡态 2、理解热平衡的概念及热平衡定律,体会生活中的热平衡现象。了解热力学温度的应用 3、理解温度的意义 4、知道常见温度计的构造,会使用常见的温度计 5、掌握温度的定义,知道什么是温标、热力学温标,以及热力学温度的表示。理解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转换关系。 学习重、难点 热平衡定律又叫热力学第零定律是本节的重点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完成、教师点拨 知识链接 1.初中物理中对“温度”的定义是: 2.摄氏温标是如何规定的? 3.你还知道哪几种温标?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仔细反复研读教材初步掌握本节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状态参量:在研究系统的各种性质(包括几何性质、力学性质、热学性质、电磁性质等等)时需要用到一些物理量,例如,用体积描述它的几何性质,用压强描述力学性质,用温度描述热学性质,等等。这些,叫做系统的状态参量。 2、平衡态与非平衡态(可以举例说明什么是平衡态与非平衡态) 【补充说明】 ①在外界影响下,系统也可以处于一种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但这不是平衡态。比如:一根长铁丝,一端插入1000C的沸水中,另一端放在00C恒温源中,经过足够长时间,温度随铁丝有一定的分布,而且不随时间变化,这种状态不是平衡态,只是一种稳定状态,因为存在外界的影响,当撤去外界影响,系统各部分的状态参量就会变化。 ②热力学系统的平衡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组成系统的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只是分子运动的平均效果不随时间变化,表现为系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而力学中的平衡是指物体的运动状态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③平衡态是一种理想情况,因为任何系统完全不受外界影响是不可能的。系统处于平衡态时,由于涨落,仍可能发生偏离平衡状态的微小变化。 3、两个系统达到了热平衡是指 【说明】热平衡概念不仅适用于相互作用的系统,也适用于两个原来没有发生过作用的系统。因此可以说,只要两个系统在接触时他们的状态不发生变化,我们就说这两个系统原来是4、热平衡定律又叫,其内容表述为: 。 5、温度的概念:

2020-2021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三册课后习题:第二章1.温度和温标

第二章气体、固体和液体 1.温度和温标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小明自定一种新温标p,他将冰熔点与水沸点之间的温度等分为200格,且将冰熔点的温度定为50p(上述皆为标准大气压下),今小明测量一杯水的温度为150p时,则该温度用摄氏温度表示时应为() A.30 ℃ B.40 ℃ C.50 ℃ D.60 ℃ 解析每格表示的摄氏度为100 =0.5℃,比冰熔点高出的温度为(150-50)×0.5℃=50℃,C对,A、B、 200 答案C 2.(多选)两个原来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系统,分开后,由于受外界的影响,其中一个系统的温度升高了5 K,另一个系统的温度升高了5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系统不再是热平衡状态 B.两个系统此时仍是热平衡状态 C.两个系统的状态都发生了变化 解析由于两个系统原来处于热平衡状态,温度相同,当分别升高5℃和5K后,温度仍相同,两个系统仍为热平衡状态,故A错误,B正确;由于温度发生了变化,系统的状态也发生了变化,故C正确,D错误。 答案BC 3. (多选)如图所示,一个细长颈的球形瓶倒插在装有红色液体的槽中,细管中的液面清晰可见,如果不考虑外界大气压的变化,就能根据液面的变化测出球形瓶周围温度的变化,则() A.该温度计的测温物质是槽中的液体 B.该温度计的测温物质是细管中的红色液体 C.该温度计的测温物质是球形瓶中的空气 解析细管中的红色液体是用来显示球形瓶中空气的体积随温度变化情况的,测温物质是球形瓶中封闭的空气,该温度计是利用它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造的,故A、B错误,C、D正确。 答案CD

4.(多选)实际应用中,常用到一种双金属温度计。它是利用铜片与铁片铆合在一起的双金属片的弯曲程度随温度变化的原理制成的,如图所示。已知甲图中双金属片被加热时,其弯曲程度会增大,则下列各种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有() A.该温度计的测温物质是铜、铁两种热膨胀系数不同的金属 B.双金属温度计是利用测温物质热膨胀系数不同的性质来工作的 C.由甲图可知,铜的热膨胀系数大于铁的热膨胀系数 ,其双金属片的内层一定为铜,外层一定为铁 ,温度升高时,双金属片的弯曲程度在增大,指针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双金属温度计是利用热膨胀系数不同的铜、铁两种金属制成的双金属片,其弯曲程度随温度变化的原理来工作的,A、B正确;如题图甲所示,加热时,双金属片弯曲程度增大,即进一步向上弯曲,说明双金属片下层热膨胀系数较大,即铜的热膨胀系数较大,C正确;如题图乙所示,温度计示数是顺时针方向增大,说明当温度升高时,温度计指针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则其双金属片的弯曲程度在增大,故可以推知双金属片的内层一定是铁,外层一定是铜,D错误。 5.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小明同学在室外拿铁棒和木头时,感觉到铁棒明显比木头凉,由于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是温度,于是小明得出当时“铁棒比木头温度低”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对吗? ,故它们的温度是一样的。感觉到铁棒特别凉,是因为人在单位时间内传递给铁棒的热量比传递给木头的热量多,所以他的结论不对。 能力提升 1.小丽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将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很少一部分,然后像图中那样去测量和读数,她这样做被小宁发现了,小宁指出她的错误如下。小宁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不应倒入另一个烧杯中,这会使温度降低 B.水倒的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 C.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线相平,而不应斜视 ,而不应该放在水里读 ,测量有两处错误:其一,少量水不能完全浸没温度计玻璃泡,达热平衡时测量的不是水的温度;其二,少量水倒入另一烧杯,这少量水与另一烧杯又达到一个热

4 温度和温标

开尔文和热力学温标 开尔文勋爵(Lord Kelvin)原名汤姆逊(William Thomson ,1824-1907),英国物理学家。1848年,开尔文在他的一篇短文《基于卡诺的热的动力论和雷诺观察的计算所得的绝对温标》中,建立了热力学温标,亦称开氏温标─与测温物质的性能无关的绝对温标(读数原点是温度的绝对零度)。开尔文依据足热力学第二定律,特别是卡诺循环的效率与工质性质无关的原理。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或开)定为水的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16.2731 。 开尔文原名汤姆逊,1824年6月26日生于爱尔兰贝尔法斯特的一个数学教师教庭。 开尔文幼年丧母,父亲对孩子们十分疼爱,从6岁起开尔文就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学习数学。1832年,父亲应聘出任格拉斯哥大学的数学教授。8岁的开尔文和10岁的哥哥杰姆就获准在大学里旁听数学、电学课程。小兄弟俩很争气,不仅学会了基本知识,而且还自制了莱顿瓶、伏打电堆等实验器材。1834年开尔文10岁,正式考入格拉斯哥大学预科学习,成为当时世界上年龄最小的大学生。他15岁获得大学物理奖,16岁获得天文学奖,并且因为写了一篇题为《地 球的图形》的论文,获得了大学金质奖章。1841年,他考入剑桥大学,17岁开始研究电磁学和热学,并转赴巴黎,在雷诺的实验室工作。1845年,他以数学考试第二名,史密斯奖金考试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1846年,22岁的开尔文受聘任格拉斯哥大学自然哲学(即物理学)教授。任期一直延续到1899年退休,长达53年。在他任教不久,就用个人菲薄的积蓄在一间废弃的酒窖里建起了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1851年,开尔文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1866年,由于装 设大西洋海底电缆有功,被英国政府封为爵士。1877年被选为法国科学院外国院士。1890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 1892年,维多利亚女王封他为男爵。开尔文本是流经格拉斯哥大学校园的一条小溪的名字,他亲自选定这一名字为其称号,称为开尔文男爵,以后他就改名为开尔文o 1904年

温度和温标 (导)学案 (9)

第4节温度和温标 课堂合作探究 问题导学 一、平衡态与热平衡 活动与探究1 1.表示系统状态的各物理量中温度不断发生变化就说物体处于平衡态,对吗? 2.“在测定某金属块的比热容时,先把质量已知的金属块放在沸水中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后把它迅速放进质量、温度均已知的水中,并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根据实验数据就可以计算出金属块的比热容。”以上叙述中,哪个地方涉及了“平衡态”和“热平衡”的概念? 迁移与应用1 关于平衡态和热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温度不变且处处相等,系统就一定处于平衡态 B.两个系统在接触时它们的状态不发生变化,说明这两个系统原来的温度是相等的C.热平衡就是平衡态 D.处于热平衡的几个系统的温度一定相等 1.对平衡态的理解 (1)热力学的平衡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组成系统的分子仍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只是分子运动的平均效果不随时间变化,表现为系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而力学中的平衡态是指物体的运动状态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平衡态是一种理想情况,因为任何系统完全不受外界影响是不可能的。系统处于平衡态时,仍可能发生偏离平衡态的微小变化。 (3)两个系统达到热平衡后再把它们分开,如果分开后它们都不受外界影响,再把它们重新接触,它们的状态不会发生新的变化。因此,热平衡概念也适用于两个原来没有发生过作用的系统。因此可以说,只要两个系统在接触时它们的状态不发生变化,我们就说这两个系统原来是处于热平衡的。 2.热平衡定律的意义 热平衡定律又叫热力学第零定律,为温度的测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因为处于热平衡的物体具有相同的温度,所以比较各物体时,不需要将各个物体直接接触,只需将作为标准的温度计分别与各物体接触,即可比较温度的高低。 二、温度计与温标 活动与探究2 1.将一壶冷水(0 ℃)烧开(100 ℃),用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分别表示水始末的温度及温度变化有何不同? 2.现实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温度计,例如工业上粗略测量用的温度计,最高可以测量到500 ℃,甚至高达3 000 ℃的高温,最低可以测到-120 ℃,最精确的温度计可以精确到10-4℃。请你举出几种温度计,并说明它们是利用什么特性来制造的。 3.使用不同的测温物质制成的摄氏温标温度计,测量同一状态温度时,测量结果一定相同吗? 迁移与应用2 下列关于热力学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136 ℃比136 K温度高 B.0 ℃等于273.15 K C.1 ℃就是1 K

第四节 温度和温标(最新教案)

第四节温度和温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系统的状态参量以及平衡态的概念。 2、掌握热平衡的概念及热平衡定律。 3、掌握温度与温标的定义以及热力学温度的表示。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温度与温标,体会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生活中的热平衡现象,感应热力学温度的应用。 教学重点: 热平衡的定义及热平衡定律的内容。 教学难点: 有关热力学温度的计算。 教学方法: 讲练法、举例法、阅读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初中已学过的测量温度时常用的一种单位“摄氏度”,它是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以一个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在这两温度之间等分100个等份,每一等份为1个温度单位,叫“摄氏度”。这种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零度的测温方法叫摄氏温标,以摄氏温标表示的温度叫摄氏温度。今天我们将要进一步学习有关温度和温标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1、平衡态与状态参量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1有关内容。回答问题: (1)什么是系统的状态参量?并举例说明。

(2)举例说明,什么平衡态?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 (1)在物理学中,通常把所研究的对象称为系统。为了描述系统的状态,需要用到一些物理量,例如,用体积描述它的几何性质,用压强描述力学性质,用温度描述热学性质……这些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叫做系统的状态参量。 (2)要定量地描述系统的状态往往很难,因为有时系统各部分的参量并不相同,而且可能正在变化。然而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只要经过足够长的时间,系统内各部分的状态参量会达到稳定。举例说,把不同压强、不同温度的气体混在同一个容器中,如果容器和外界没有能量的交换,经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各点的温度、压强就会变得一样。这种情况下我们说系统达到了平衡态,否则就是非平衡态。 2、热平衡与温度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2有关内容。回答问题: (1)什么是热平衡? (2)怎样理解“热平衡概念也适用于两个原来没有发生过作用的系统”? (3)怎样判断“两个系统原来是处于热平衡的”? (4)热平衡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5)温度是如何定义的?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 (1)对于两个相互作用的系统,如果它们之间没有隔热材料,它们相互接触,或者通过导热性能很好的材料接触,这两个系统的状态参量将会互相影响而分别改变。最后,两个系统的状态参量不再变化,说明两个系统已经具有了某个“共同性质”,此时我们说两个系统达到了热平衡。 (2)两个系统达到热平衡后再把它们分开,如果分开后它们都不受外界影响,再把它们重新接触,它们的状态不会发生新的变化。因此,热平衡概念也适用于两个原来没有发生过作用的系统。 (3)只要两个系统在接触时它们的状态不发生变化,我们就说这两个系统

温度和温标--优质获奖精品教案 (1)

7.4温度和温标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认识温度的概念. ●课标解读 1.掌握热平衡与温度的概念. 2.知道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 3.了解温度计的原理. ●教学地位 本节主要学习温度的概念,让学生知道热平衡、温标、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本节内容是学习热学内容的基础.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天气预报说某地某日气温最低零下16度,最高零上12度,这个“零上、零下”的零是怎样规定的?绝对零度的零又是怎样规定的?温度的“一度”,到底怎么表示?温度计是靠什么来表示温度高低的?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 1.看教材; 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 步骤1: 导入新课,以天气预报,引出温度、提出问题 ? 步骤2: 老师提问,检查学生预习效果,并组织讨论 ? 步骤3: 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理解平衡态和热平衡定律 ? 步骤4: 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掌握温度和温标 ? 步骤5: 例题讲解并与学生区分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 步骤7: 学生练习,完成【当堂双基达标】? 步骤6: 完成“探究3”掌握处理不准确温度计的方法技巧 ? 步骤8: 课堂小结:学会总结本节知识,老师布置【课时作业】 ?

状态参量与平衡态 1.基本知识 (1)热力学系统: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研究对象. (2)外界:系统之外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的其他物体. (3)状态参量:为确定系统的状态所需要的一些量.如:体积、压强、温度等. (4)平衡态:无外界影响、状态参量稳定的状态. 2.思考判断 (1)体积、压强、温度都是描述系统热学性质的状态参量.(×) (2)系统的状态参量永远不会达到稳定.(×) (3)当系统处于平衡态时,系统所有的性质都不随时间变化.(×) 3.探究交流 一根长铁丝,一端插入100 ℃的沸水中,另一端放入0 ℃的恒温源中,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温度随铁丝有一定的分布,而且不随时间变化,这种状态是否为平衡态? 【提示】这种状态不是平衡态,只是一种稳定状态,因为存在外在因素的影响. 热平衡与温度 1. (1)热平衡:两个相互接触的热力学系统的状态参量不再变化. (2)热平衡定律: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处于热平衡. (3)热平衡状态的特征: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 2.思考判断 (1)热平衡的概念只适用于相互接触的系统.(×) (2)表征热平衡达到“共同性质”的物理量是温度.(√) (3)系统达到热平衡,其温度不一定相同.(×) 3.探究交流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经过一定的时间一定能够达到热平衡吗? 【提示】不一定,如果一个物体的温度持续升高时,两个物体之间总存在一个温度差, 温度计与温标 1. (1)常见温度计的测温原理 名称原理 水银温度计根据水银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 金属电阻温 根据金属铂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来测量温度 度计 气体温度计根据气体压强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来测量温度 热电偶温度 根据不同导体,因温差产生电动势的大小不同来测量温度 计 温标:定量描述温度的方法 ①摄氏温标 一种表示温度的方法,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0_℃,水的沸点为100_℃.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 ℃. ②热力学温标 现代科学中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规定摄氏温度的-273.15 ℃为零值,它的一度等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