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
3.进一步发展同学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4.培养同学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怎样正确使用毫米、分米丈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课件,纸尺,直尺,卷尺,一分硬币。
公开课教案JIAOXUESHEJI数学三年级培训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老师有个惊喜的发现,发现大家都长高了!你现在有多高,知道吗?生1:我1米32厘米。
生2:我1米37厘米。
师:请大家估一估,有多高?生1:大约有1米30厘米吧!生2:高1米35厘米。
答:答案不统一,要想准确地知道他的身高怎么办呢?生:量一量。
师:谁能帮他丈量一下?(指名3人用卷尺丈量,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丈量结果。
)板书:1米39厘米师:刚才谁估测的比较接近1米39厘米?师:这里面有咱们学的几个长度单位?生:两个,米和厘米。
师:那么1米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一下。
(黑板上贴出1米长的纸条) 1厘米呢?用手势表示一下。
(黑板上贴出1厘米长的纸条)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生:1米等于100厘米。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2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 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 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一、铺垫练习1. 提问:你己经知道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1厘米有多长吗?这两个长度单位中,哪一个大,哪一个小?1米等于多少厘米?2.拿出直尺,指出直尺的0刻度线、1厘米、2厘米、3厘米。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5篇《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直观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并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尺,软盘。
2.学生准备:彩纸条,剪刀,1分硬币,电话卡或银行卡。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谈话:(演示课件)有一次课间,几个小朋友在一起讨论什么兵器最厉害。
红红说:我觉得宝剑最厉害。
明明说:不,我觉得孙悟空的金箍棒最厉害。
它能伸缩,可长可短,它可以短到只有1厘米;也可以伸长到1米,甚至几百米、几千米,还可以伸到天上去呢!提问:在刚才他们的谈话里,你能找出一些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吗?(米、厘米)引导:对!我们已经学过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板书:米、厘米)你能用手比画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我们测量教室门的高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好?量一枝铅笔的长度该用什么单位呢?[说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一些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在前面的学习中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通过复习旧知引新,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
同时,孩子们熟悉的神话人物孙悟空又能让学生觉得有趣,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设疑:(课件演示)红红又问了一个问题:要是金箍棒缩得比1厘米还短,或者比1厘米长但比1米短,又该怎样表示它的长度呢?指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
二、探索实践1.认识分米。
(1)量一量。
要求:请你用直尺量一量你的文具盒的长边和短边大约各是多少厘米?(学生回答)介绍:一般来说,文具盒长大约是20厘米,宽大约是10厘米。
(边说边板书:20厘米、10厘米)(出示10厘米的彩条)10厘米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单位来表示分米。
(板书: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
2023年《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2023年《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2023年《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表象。
2、通过实际测量,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并提高估测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对于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教学难点: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课件、米尺。
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哪长度单位?(板书:米m 厘米cm)游戏规则:现在老师两手分开,你们觉得差不多1米了,就喊停。
停的时候,找学生拿米尺测量一下。
继续游戏,你们觉得差不多有1厘米了,喊停!检验一下。
谈话:我们知道1米比1厘米要长的多,那么,你们还记得他们之间的.关系吗?(板书:1米=100厘米)谈话:在我们的生活,米和厘米无处不在,你能把他们找出来吗?(展现例题)过渡:看来,大家学习的很不错,今天我们将继续参观长度王国可是,守卫人想考考大家,你能量出数学书的厚度吗?提示:你能指一指数学书的厚度在哪里吗?二、新授1、认识毫米(1)产生需要,初步认识1mm追问:在刚才量数学书的厚度时,你有什么发现?(大约1厘米,不到1厘米)介绍:是的,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见这样不是整厘米的时候,那就需要一个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课题:毫米)在1厘米中间,每小格的长度是1mm,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板书:毫米),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板书:mm)那么1mm有多长呢?(2)多种感官参与,感知1mm①从直尺上感受1mm要求:请你从尺子上找一找1mm,同桌相互指一指。
明确:1小格就是1mm②测量感受1mm现在,老师这里有个回形针,我想知道它的厚度,可以这样测量,明白了吗?请你把我课前给你们的物品请出来,量一量他们的厚度,好吗?2023年《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2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第1课时(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备课教案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
(1)用手势感知
师:你能用大拇指和食指表示出1毫米的距离吗?
(鼓励学生积极展示,师巡视指导,并及时肯定)
(2)借助身边的其他实物感知
师:找一找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预设】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尺子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说一说,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或者,你在哪里见过毫米这个单位呢?
【预设】1.我在新闻里看到过,某地某天的降水量是用毫米表示的。
2.测量米粒的长度用毫米作单位……
三、课堂游戏:毫米接力赛
规则: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排成一列。
每组第一个学生用毫米尺测量一个预先设定好的物品长度(如书本的厚度),然后小声告诉下一个同学,依次传递直到最后一个同学,最后一个同学将测量结果写在黑板上。
比赛哪个小组测量得最准确且速度最快。
四、巩固练习
一、书本P22做一做。
做题技巧:第1题,先数整厘米数,再数还有几个小格。
毫米分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知道它们是长度的单位。
2. 让学生能够进行毫米和分米的换算,理解毫米和分米之间的进率是10。
3. 培养学生用毫米和分米测量和描述物体长度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2. 毫米和分米的换算。
3. 用毫米和分米测量物体长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毫米和分米的概念,毫米和分米的换算。
难点:用毫米和分米测量物体长度。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观察实物,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2. 采用换算练习法,让学生进行毫米和分米的换算练习。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测量物体长度。
五、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长度不同的物体,如尺子、铅笔、书本等。
2. 准备一些毫米和分米的标识牌。
3. 准备一些练习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一些长度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2. 讲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出示标识牌,让学生认识毫米和分米。
3. 讲解毫米和分米的换算,让学生理解毫米和分米之间的进率是10。
4. 练习换算,让学生进行换算练习。
5. 让学生用毫米和分米测量物体长度,记录测量结果。
七、课堂小结:八、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毫米和分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毫米和分米的概念,换算方法以及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十、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毫米和分米的认识程度,以及他们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毫米和分米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毫米和分米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制作手工艺品、烹饪等领域。
2.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毫米和分米,还有哪些长度单位,如厘米、米等,并简要介绍它们之间的关系。
七、实践活动: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用毫米和分米测量其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2. 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测量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经典备课教案三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经典备课教案三篇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 厘米、1厘米=10毫米。
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经典备课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经典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点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 1 厘米10 毫米 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二)能力点1.能正确运用毫米、分米表示长度。
2.能用手势表示 1 毫米、1 分米。
(三)德育点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厘米10 毫米,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厘米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尺、分米尺、米尺。
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导入: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米、厘米,也会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请同学们测量一下教学教科书封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2.学生操作,测量后汇报书的封面长 20 厘米多,不到 21 厘米。
书的封面宽 14 厘米多,不到 15 厘米。
3.继续测量书的厚度,学生汇报:书的厚度不到 1 厘米。
4.教师概括:同学们测量得到长 20 厘米多,不到 21 厘米;宽 14 厘米多,不到 15厘米;厚不到 1 厘米,20 厘米多,多多少?不到 15 厘米,差多少?不到 1 厘米,那是多少?20 厘米多,不到 15 厘米,不是一个准确的长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呢?有目的,分层次进行铺垫,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一)认识毫米,教学例 1。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修改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5efc53139b89680202d8255c.png)
第一篇:《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毫米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悉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会使用合适的单位来表示长度,会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3.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
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
教学重点:使学生熟悉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学生准备:1分硬币、直尺、橡皮、磁卡、大头针、订书针教师准备:磁卡、直尺、米尺、测量记录单、1分硬币、卡纸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回顾1厘米和1米:师:大家好,今天这节课就由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完成,如在上课中有什么不会的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举手问,让我们一起来帮你解决。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你记忆的宝库,回忆一下我们在二年级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呢?请举手说一说。
生:厘米、米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直尺找一找1厘米,并且用手势比划一下?(学生比划)师:在请同学们看看老师的米尺,伸开你的双臂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学生比划,教师举起1米长的米尺验证)2、故事设疑:师:好的,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了1厘米和1米长度,今天森林里的动物也开展了测量身长的活动,可是粗心的狐狸大姐忘记了写长度单位,你能帮他填上吗?动物身长(幻灯2)长颈鹿身长5 鸽子身长20蚂蚁身长5 蜜蜂身长10师:谁愿意说一说?生1:长颈鹿5米,鸽子20厘米,蚂蚁5厘米,蜜蜂10厘米。
师:有不同意见吗?蚂蚁和蜜蜂的单位你们同意吗?生:5厘米的蚂蚁太大了,不可能的。
是的。
(你是一个会借助比较发现问题的小朋友,这种学习方法老师非常喜欢。
师:那同学们就在直尺上找一找5厘米有多长?生:在直尺上找5厘米。
师:是不是太长了呀,在第一排中的动物身长可以准确的用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来表示,但对于第二排一些动物的身长来说,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就不能表示了,需要学习新的长度单位。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知道它们是长度的单位。
2. 让学生能够进行毫米和分米的换算,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
3. 培养学生用毫米和分米测量和描述物体长度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2. 毫米和分米的换算。
3. 毫米和分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能够进行换算。
2. 难点:让学生理解毫米和分米之间的进率,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教具,如尺子、硬币等,帮助学生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2.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进行毫米和分米的换算练习。
3. 设计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毫米和分米测量和描述物体长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如厘米、米,引入毫米和分米。
2. 新课:讲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教具,了解它们的大小。
3. 练习:让学生进行毫米和分米的换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设计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毫米和分米测量和描述物体长度。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毫米和分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用毫米和分米表示。
六、教学准备1. 教具:尺子、硬币、实物模型等。
2. 学具:练习本、笔、测量工具等。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回顾长度单位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介绍毫米和分米的概念,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教具,了解毫米和分米的大小。
3. 实践:让学生进行毫米和分米的换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设计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毫米和分米测量和描述物体长度。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毫米和分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练习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毫米和分米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人教版)数学
教材分析:这部分教材分三段进行教学,先教学毫米的认识,再教学分米的认识,最后教学单位的换算。
分米的认识与毫米的认识在编排上类似,主要通过直观和操作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单位的换算主要是长度单位间的变换,这里限于单名数,目的是巩固学生对长度单位之间进率的认识。
学情分析:以前我们学习过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或量距离是用米和厘米作单位的,但不少学生基本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概念模糊容易混淆;对上述这些出现的问题,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要加强对比练习。
让同学们明确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区别,更分辨谈们之间的进率。
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
设计思路: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结构,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和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本课的设计思路:
1、结合教学,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同时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2、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问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3.会进行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化聚。
4.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5.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的建立,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以及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进率和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课前准备:
米尺、硬币、直尺、课件等。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探究法、活动法、实践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是长度单位,并且知道用直尺可以量一条线段的长度。
这里有一条线段,我用直尺量它的长度,谁知道这条线段的长是多少? (投影片,4厘米),请同学在你们的纸上画一条和老师一样长的线段看谁又快有准?
生:纷纷示意老师画好了。
(师边走边看边指点学生)。
师:很好哈,同学们都画出了和老师一样长的线段。
之前我们学过了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可是老师最近遇到了一个问题,就是老师手中的这枚银币,我想知道它的厚度,但是它又没有1厘米哦,那老师怎么表示他的厚度呢?(给同学1分钟左右思考)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寻求解决的方法,大家打开课本。
一、认识“毫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直尺,看看你们的直尺上是不是有在0——1厘米中间,是不是还有很多小的刻度啊?
生:回答。
师:1.请同学们观察直尺,找一找1厘米的刻度,1厘米有多长呢?
生:回答。
师:在投影仪上映出1厘米的长度,并让学生数一数直尺上把1厘米又平均分成了几个小段?
生:各种回答。
师:我们把1厘米的长度平均分成了10个小段,每一小段的长度我们就把它叫做1毫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长度单位。
(板书:毫米mm) ,让学生举例说明1毫米有多长。
生:各种动作。
师: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哟,比厘米还小的是什么啊?
生:回答。
师:这样每一段表示一毫米(老师在自己的米尺上给大家展示)现在量一量老师的硬币有多厚啊?(老师掏出给多的硬币发给大家)
生:各种回答.
师:青学们在量一量自己的数学书厚度是多少呢?
生:回答。
师:同学们喜不喜欢钱啊?
生:回答。
师:那我们的一元钱如果换成一角一角的可是换多少啊?
生:回答。
师:那再数一数你们的直尺,1厘米相当于多少分米啊?也就在一厘米中间看看还有多少段毫米?
生:回答。
师:青学们记住一元钱等于10角,我们的1厘米就等于10毫米。
(板书1厘米=10毫米)
师:老师现在给同学发一纸条,请同学们量一量他的长度。
(纸条长:43毫米)生:各种回答。
师:有的同学说4厘米5毫米,有的同学说45毫米,那谁是对的呢?
生:回答。
师:因为1厘米=10毫米,4厘米=40毫米,所以4厘米5毫米=45毫米,大家都是对的。
我们一起在复习一下:比厘米小的单位是什么呢? 1厘米对于多少毫米?
(二)分米的认识。
师:刚才我们学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单位毫米,现在看我这根根米尺。
请问:这根米尺长多少?把1米平均分成100小段,每小段长多少?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小段,每小段长多少?(让同学观察米尺)
生:各种回答。
师:(出示学具长1分米的小棒)我们把这条长10厘米的线段叫做1分米,这也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新的长度单位。
(板书:分米dm,1分米=10厘米)
生:举例说明1分米有多长,并用米尺画1分米的线段,再说说自己的一拃约长多少厘米。
师:1根学具小棒长1分米,把10根这样的小棒连起来,接成的一长条长度是多少呢?1米等于多少分米?
生:回答。
(板书:1米=10分米)并,让学生用1分米的小棒量一量课桌的长与宽各约有多少分米?
师:点评,并引导大家复习:比厘米大的,比米小的单位是分米。
100厘米=10分米=1米
师:让同学们一四一组估计先自己的各种课本长度、宽度,在测量验证自己的猜测。
看谁估计的又快又准,小组评选估计“准确大王”。
课堂练习: 1、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2、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30毫米=()分米40毫米=()厘米=()分米2米=()厘米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现在我们一共认识了4个
长度单位,今后我们在测物品的长度时,有时就可以用米,分米,厘米作单位,
如果测量时要求特别精确地话,还可以用毫米做单位,那么这4个长度单位之间
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每个小组的同学研究一下。
生:汇报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
教学评价与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收获。
首先,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挥。
其次,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所提高。
课堂为学生创造了锻炼能力的环境,体现了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多种能力得以提高。
再次,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以开发。
最后,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很形象、直观,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
但这节课我对于多媒体使用较少,只要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同时,课堂教学也有一些不可掩饰的缺点,如学生活动中,学生由于自身知识面和思维能力的局限性,以及部分同学缺少积极思考,有部分教学效果未能达到。
但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学艺术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准备和实施的过程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疏忽和遗漏,要使
自己少些遗憾,就要不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在实践中成长。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努力进取,积极改正,争取更加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