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俄罗斯

合集下载

《俄罗斯舞曲》精品公开课教案-省优

《俄罗斯舞曲》精品公开课教案-省优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拟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时机不多哦!第二课时一、课时内容1、听?快乐王子的小船??进行曲??俄罗斯舞曲?2、动?俄罗斯舞曲?二、课时目标:1、视:通过看春天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景.2、听:通过听赏三段不同风格的作品,让学生感受独唱形式,管弦乐演奏形式.3、动:通过听赏音乐,能根据不同风格作出适宜的律动.三、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理解音乐美,体验音乐给人带来的不同感觉.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小朋友们,你们会折纸船吗? (生:会)[学生把准备好的白纸随老师一起折纸船]师:现在正是春天,看!外边阳光明媚,老师知道小朋友最喜欢去郊外游玩了.所以老师把快乐王子找来当我们的导游,瞧!他正划着小船来载我们呢!] [课件展示:快乐王子划着船,播放音乐?快乐王子的小船?]师:看了这幅画面,小朋友会联想到什么?你想象中小河两边的景色是什么样的?(生各抒己见)[课件展示:河两岸美丽的风景,播放音乐?快乐王子的小船?](生随音乐做划船动作)师:快乐王子带我们大家领略了春天的景色【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折纸船,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感受音乐的旋律,让学生随音乐律动.(二)、感受音乐,了解音乐.1、[课件展示:美丽的小岛,播放?进行曲? ,小动物敲着鼓的画面]师:呀!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小岛,岛上的小动物还敲着鼓来迎接我们呢!听!他们踏着整齐的步子,真威武! (完整听音乐)小朋友,你们听了这首曲子,心情是怎样的?能说说它是首什么样的曲子吗?它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2、再次播放音乐,老师拿小鼓随节奏敲打,生随音乐踏步.欢迎来到这美丽美丽的小岛上来1、学生随老师朗读节奏,让学生按节奏敲鼓,其余学生随音乐律动.2、师:岛上的小伙伴真是热情啊!瞧!他们还架起了火堆,邀请我们来跳舞呢![课件展示:小伙伴跳舞的画面,播放音乐]3、听赏音乐听了这首歌曲后,你有什么感受?情绪?它的演奏形式是怎样的?4、再次听赏:让学生带上动物头饰.师:看他们玩得那么快乐,我们也参加吧! (学生随老师跳起了拉手舞) 【设计意图】:通过听赏音乐,让学生参与表演,加深对音乐的旋律的掌握,并能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三)、师生总结:师:和快乐王子出游,不知不觉一天过去了,看!月亮都出来了,我们也该回家了,Let ,s go ! (播放?快乐王子的小船? ,学生划着小船离开教室)教学反思:通过听赏音乐,让学生参与表演,加深对音乐的旋律的掌握,并能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本课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采用过程教案法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过程教案法的理论根底是交际理论,认为写作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群体间的交际活动,而不是写作者的个人行为.它包括写前阶段,写作阶段和写后修改编辑阶段.在此过程中,教师是教练,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更正其错误,帮助学生完成写作各阶段任务.课堂是写作车间, 学生与教师, 学生与学生彼此交流, 提出反应或修改意见, 学生不断进行写作, 修改和再写作.在应用过程教案法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 学生从没有想法到有想法, 从不会构思到会构思, 从不会修改到会修改, 这一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由于能得到教师的及时帮助和指导,所以,即使是英语根底薄弱的同学,也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写出较好的作文来,从而提高了学生写作兴趣,增强了写作的自信心.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拟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根底.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那么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防止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局部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局部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教学反思1 、要主动学习、虚心请教,不得偷懒. 老老实实做"徒弟〞,认认真真学经验,扎扎实实搞教研.2 、要勤于记录,善于总结、扬长避短. 记录的过程是个学习积累的过程, 总结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通过总结, 要经常反思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从而取长补短,不断进步、不断完善.3 、要突破创新、富有个性,倾心投入. 要多听课、多思考、多改良,要正确处理好模仿与开展的关系,对指导教师的工作不能照搬照抄,要学会扬弃,在原有的根底上,根据自身条件创造性实施教育教学,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弘扬工匠精神, 努力追求自身教学的高品位.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阔读者提供更好的效劳,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 .内容由一线名师原创,立意新,图片精,是非常强的一手资料 .。

《金色的草地》公开课优秀教案

《金色的草地》公开课优秀教案
中巩固所学知识。
2024/1/30
22
06 课程总结与反思
2024/1/30
23
本次课程主要成果回顾
2024/1/30
教学目标达成
本次课程成功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作者对金色草地的 深厚感情,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
学生表现突出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对课文内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展现了良好的阅读素养和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 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 际写作中去。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1/30
7
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结构清晰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和场景 转换进行叙述,整体结构 清晰明了。
2024/1/30
写作手法多样
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 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 动形象。
拓展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丰富多样的课 程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
加强师资培训
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2024/1/30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30
27
精心设计问题
围绕课文主题,设置具有启发性和探讨价值的问 题,激发学生思考兴趣。
适时提出问题
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根据内容进度和学生反应, 适时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鼓励自由讨论
允许学生自由发表观点,鼓励不同意见的交流与 碰撞,提升课堂活跃度。
2024/1/30
20
学生参与度提升策略探讨
2024/1/30
《金色的草地》公开课优秀 教案

俄罗斯初中地理下册教案

俄罗斯初中地理下册教案

俄罗斯初中地理下册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识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莫斯科;了解俄罗斯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了解俄罗斯工业部门特点以及主要工业区的分布与本国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分布的关系;了解俄罗斯交通运输路线分布的特点。

2. 通过对地图和其他资料的分析,利用读图法得出主要工业区的分布与本国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分布的关系,得出交通路线分布的特点。

3. 帮助学生认识到俄罗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俄罗斯的位置。

横跨亚欧两大洲的欧洲国家。

俄罗斯地形和河流。

教学难点:应所学知识分析俄罗斯的基本概况。

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资料分析法、教师讲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出示图片:普京、套娃、芭蕾舞。

看到这些图片,你能想到哪个国家?(俄罗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开启俄罗斯之旅,首先来学习这个国家的基本地理概况。

二、新课学习(一)横跨亚欧大陆北部1. 位置(1)半球位置:俄罗斯位于南北半球中的北半球,地跨东、西半球。

(2)海陆位置:俄罗斯西濒波罗的海,东临太平洋,北靠北冰洋。

陆上与芬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国接壤。

2. 地形与河流俄罗斯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其中平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0%。

主要山脉有乌拉尔山、大高加索山等。

主要河流有伏尔加河、顿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河流。

二、深入学习(一)俄罗斯的自然环境1. 气候俄罗斯地处中、高纬度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

2. 动物资源俄罗斯拥有丰富的动物资源,如北极熊、驯鹿、雪豹、狼等。

(二)俄罗斯的工业与交通1. 工业特点俄罗斯工业以重工业为主,核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轻工业相对较弱。

2. 主要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西伯利亚工业区。

3. 交通运输俄罗斯交通运输发达,铁路、公路、航空、水运以及管道运输都很普及。

装在套子里的人(公开课教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公开课教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本文的作者契诃夫以及他的文学地位。

1.2 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本文的主题:探讨人性中的束缚与追求自由。

1.3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第二章:人物分析2.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别里科夫的性格特点,如保守、胆小、害怕变革等。

2.2 学生分析别里科夫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如与柯瓦连科的冲突,与华连卡的爱情等。

2.3 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

第三章:情节梳理3.1 学生概括故事情节,包括别里科夫的生活状态、工作环境以及他所面临的困境。

3.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转折点,如别里科夫与华连卡的相识、别里科夫的死亡等。

3.3 学生分析情节发展中人物性格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于故事主题的体现。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主题:装在套子里的人,即那些受旧传统、旧观念束缚的人。

4.2 学生通过举例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说明他们如何体现这一主题。

4.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文的主要内容,总结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

5.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思考。

5.3 教师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第六章:文学手法分析6.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套子”的象征意义。

6.2 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其他象征元素,如别里科夫的房屋、他的衣物等。

6.3 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探讨这些象征手法如何加深他们对主题的理解。

第七章:人物关系分析7.1 学生分析别里科夫与华连卡之间的关系,探讨他们之间的爱情是否真实。

7.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别里科夫与柯瓦连科之间的关系,分析他们之间的冲突根源。

7.3 学生通过问题思考别里科夫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反映社会现象。

第八章:文化背景探讨8.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所涉及的俄罗斯文化背景,如当时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等。

列夫托尔斯泰示范课一等奖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名师大赛获奖课件

列夫托尔斯泰示范课一等奖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名师大赛获奖课件
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 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后者是别人撰写的。
从体现方式上看,普通的传记以记叙为主,尚有的 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 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
从创作办法上看,有的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 用语比较平实,称为“历史性传记”;有的传记多用形 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 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根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 文学描写,称为“传记文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字词注音
陀( tuó )
脸庞(pánɡ) 胡髭( zī )
长髯( rán ) 两颊( jiá ) 黝黑( yǒu )
脸膛( tánɡ ) 一绺( liǔ ) 鬈发(quán)
穹顶(qiónɡ) 禁锢( ɡù ) 粗劣( liè )
锃亮( zènɡ ) 粲然( càn ) 貂皮(diāo)
藏污纳垢( ɡòu )广袤无垠( mào )甲胄(zhòu)
同窗们,你们懂得“他”是谁吗?
是的,他就是托尔斯泰。今 天,我们一起学习茨威格所写 的人物传记《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评论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曾获诺贝 尔文学奖,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 小说家之一。其代表作有《一种女人一生中 的24小时》《一种陌生女人的来信》《成功 的秘诀》《象棋的故事》,传记有《三作家》 《罗曼·罗兰》等。
比方: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目光犀利,含有敏 锐的洞察力。
托尔斯泰面部的其它部件——胡子、眉毛、头发, 都但是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能够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 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俄罗斯”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俄罗斯”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俄罗斯”公开课的教学反思宋立荣【期刊名称】《地理教学》【年(卷),期】2011(000)014【总页数】2页(P12,50)【作者】宋立荣【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实验中学,257091【正文语种】中文今年4月1日,我在本校执教了一节人教版“俄罗斯”公开课并荣获一等奖。

这节课受到了许多听课领导和教师的好评,我也收到了很好的建议和批评。

为了分析总结和提高,也为了与同事交流分享教学体会,我认真地进行了教学反思。

上海市教科院的王洁博士提倡:一节成熟的好课,要经过备课、课堂观察、反馈会议3个环节,至少循环2次。

每1遍备课讲课后,要对照评课标准和要求,从不同角度来衡量评判一下。

还要从不同的教学模式来思考分析比较,例如:华东师大吴亚萍教授提出的“3放3收”模式。

通过综合分析比较,选择确定最佳的设计思路。

教学设计时,要先设计出总体思路和流程,然后再考虑细节。

我最终的设计思路是5个步骤,即:1.通过分析东营的冷空气来源导入。

2.复习已学过的俄罗斯相关知识。

3.分析讲解俄罗斯的范围和位置:本土及飞地;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邻国情况(只强调中、哈、美、日4国);轮廓和绰号—“北极熊”。

4.分析总结俄罗斯的5个主要特点:①气候寒冷:地广人稀,封冻期长,爱好歌舞。

讨论分析:气候寒冷与爱好歌舞有何联系?②东欧平原为核心:莫斯科、圣彼得堡、伏尔加河,属欧洲国家。

讨论分析:为何把伏尔加河称为母亲河?为何把俄罗斯划分为欧洲国家?③资源丰富:自给有余,大量出口,影响外交。

④重工业发达:展示俄罗斯主要工业链及主要产品,举例说明轻工业落后。

⑤交通发达:管道、铁路为主,亚欧大陆桥。

5.小结并练习指图,分析俄罗斯的国旗设计策略。

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学习地理最需要的是感性知识,而图片是最好的载体。

因此,我把图片教学作为这节课教学设计的原则和突破口。

按教学计划,一节课只有45分钟,但教学内容丰富。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一定要精选出最恰当的图片来说明问题。

课后反思不足

课后反思不足

课后反思不足篇一:课后反思不足在本次责任杯活动中,我们听了《角的认识》一课,从本堂课对照自己的,感到有所启示。

以下就听课的总体印象以及对照自己的教学,谈谈自己教学的不足和改进目标。

总体印象:1、 本堂课在上目标明确、层次清晰,能在合作交流、独立探究的基础上主动获取新知,实现教学目标。

2、 目标的制定、活动的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尊重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注重学生学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抽象过程。

3、 教学环节的设计力求体现以“学法”指导“教法”。

针对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为学生搭建合理而必要的“脚手架”。

4、 始终扮演合作者、组织者的教色,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路人,而非指路人。

5、 在注重认识能力培养的同时,关注学生情感的教育。

几个值得关注的亮点:一、 体现“学数学”与“做数学”的统一“做数学”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作为一个问题解决的对象,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合作探究、共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来主动构建数学知识。

  本堂课在学习之前,学生对角的认识是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是模糊的、肤浅的、非数学意义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以找出五角星上的角、找一找生活中的角,到动手折一个角、用小棒搭一个角等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说一说、找一找、搭一搭、想一想中主动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在活动过程中,有的同学说:“角很尖,很疼”(即:角有一个顶点)有的说:“角的两条线很直”(即角有两条直边)教师善于从孩子稚嫩的语言中抽象数学概念,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以小组为单位所展示的各种各样的角,让学生感受到尽管角的形状、大小不同但是它们都是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边组成的图形,是从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而组成的图形。

二、 充分体现数学学科的运用性:数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他源于生活又还源于生活的。

凡卡公开课的教案

凡卡公开课的教案

凡卡公开课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凡卡的作品,了解和感受俄罗斯乡村生活的氛围。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分析凡卡的写作技巧,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凡卡》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凡卡的写作特色,如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

3. 讨论凡卡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如对家乡的思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凡卡的写作特色,讨论作品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分析并掌握凡卡的写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凡卡的写作特色。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凡卡作品中的主题思想。

3. 实践法:让学生模仿凡卡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凡卡及其作品《凡卡》。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凡卡》,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俄罗斯乡村生活的氛围。

3. 分析写作特色:讲解并分析凡卡的写作特色,如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

4. 讨论主题思想:组织学生讨论凡卡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如对家乡的思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

5. 写作练习:让学生模仿凡卡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凡卡的写作特色和作品主题思想。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完成一篇以“家乡”为主题的作文,运用所学到的写作技巧。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检查。

2. 评价学生对凡卡写作特色的掌握情况,通过写作练习和作文批改。

3. 评价学生对作品主题思想的讨论深度,通过课堂讨论和作文分析。

七、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凡卡》的文本材料,以及相关的背景资料。

2. 准备凡卡的其他作品,以便进行比较阅读和分析。

3. 准备写作练习的素材和示例,帮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八、教学资源1. 文本资源:课文《凡卡》、凡卡的其他作品、相关评论和分析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第八章俄罗斯复习课导学案
设计人:
复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说出俄罗斯地形、气候和河流特点,并简要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俄罗斯自然资源,简要分析俄罗斯的经济(工业)。

(4)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俄罗斯的交通运输线和城市分布特点。

(5)了解俄罗斯多彩的文化,说出特有的民俗习惯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探究学习。

3、德育目标:了解俄罗斯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并且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团队精神。

复习重点:
1、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说出俄罗斯地形、气候和河流特点,并简要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俄罗斯自然资源,简要分析俄罗斯的经济(工业)。

复习难点:根据地图,说出俄罗斯地形、气候和河流特点,并简要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培养学生的地理识图能力,图文分析能力,归纳总结
能力。

教学流程:
一、目标导入:
播放视频,了解俄罗斯,学生感受俄罗斯多样的民族文化和自然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渡:同学们,图片中美丽的山河都是属于俄罗斯,你们想到这些地方去旅行吗?下面我就带领大家去环游俄罗斯。

二、读图析图:
今天旅行的第一站是——俄罗斯的位置和范围
目标:运用地图描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感受俄罗斯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

要求:
1、读图,分别完成下面的任务。

(1)指出俄罗斯的半球、纬度位置;
(2)描述俄罗斯的海陆位置。

①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俄罗
斯大部分在_______半球,少部分在
_______半球。

②纬度位置:_______穿过俄罗斯的北部,俄罗斯跨的温度带有_______带和_______带。

③海陆位置:说出俄罗斯周围的海洋和国家(表演)。

2、归纳:俄罗斯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位于亚欧大陆部,
地跨亚洲和欧洲。

东临洋,北临洋,西临海,南临、海。

第二站: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地形、河流与气候
(地形、河流)目标:运用地图说出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并分析俄罗斯地形地势特征、主要大河的流向特点,总结河流与地势之间的关系。

要求:
1、自西向东说出俄罗斯的地形区。

2、分组讨论;(1)俄罗斯地形以什么类型为主?(2)俄罗斯地势有何特征?(3)河流的分布有何特征?(4)河流的流向与地势有什么关系?
3、小组代表发言,展示讨论成果;
(1)地形特征:为主;(2)地势特征:整体上;(3)河流特征:亚洲部分的河流
(4)河流与地形的关系:水往低处流,地形的高低起伏决定河流的流向。

俄罗斯的地形自西向东为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气候)目标:通过阅读俄罗斯的气候类型分布图,了解俄罗斯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并分析影响俄罗斯气候分布的主要因素。

要求:
1、读图思考:俄罗斯气候类型有哪些?分布最广的是那种气候?
2、探究影响俄罗斯气候分布的主要因素:
(找到重要的纬线)
3、总结。

第三站:俄罗斯的经济——农业和工业
目标:通过阅读俄罗斯的资源分布图,说出俄罗斯主要的自然资源,并分析影资源和工业的关系。

1、恶劣的气候不利于俄罗斯的种植业发展,但是(植被)广布。

2、了解俄罗斯有丰富的资源,探究工业和资源的关系。

第四站:俄罗斯——交通和城市
目标:说出俄罗斯的交通方式,并指出俄罗斯的主要城市和港口。

1、了解俄罗斯的交通方式。

2、重点研究俄罗斯的铁路。

3、是首都和最大的城市,是太平洋的港口,是北冰洋的港口,是波
罗的海的港口。

4、分析俄罗斯如何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三、构建网络:(见PPT)
目标:通过知识网络,增强整体感知和对基本知识的掌握。

四、典题引导:
目标:通过对历年真题的解答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

(2016·山东枣庄)“胡焕庸线”指我国黑龙江黑河和云南腾冲的连线,是划分我国东西人口分布差异的界线;进而我们把人口地区分布极不平衡的现象称为“胡焕庸现象”。

1.“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分布及其主导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A.东多西少——自然环境B.东多西少——社会经济环境
C.东少西多——自然环境 D.东少西多——社会经济环境2.下列地区或国家中,“胡焕庸现象”最明显的是()
A.欧洲西部 B.日本 C.印度D.俄罗斯
(2015·山东枣庄)读图分析。

图A为俄罗斯位置与地形、河流分布图,图B为俄罗斯的位置与各自然地理要素关联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区域的地理位置往往决定着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同时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

请依据图A把图B补充完整。

(2)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通常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活动。

请根据图A、图B判断下面的人类活动是否可信。

如果可信,请在括号内打“√”;如果不可信,请在括号内打“×”。

⑤俄罗斯的人口分布极不均衡。

()
⑥俄罗斯的农业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至三熟。

()
⑦俄罗斯北冰洋沿岸港口众多,一年四季航运繁忙。

()
⑧俄罗斯促进东西部人员和物资交流的主要交通方式是铁路。

()
五、达标练习:教师指导做(PPT)
六、总结提高:
1、俄罗斯地图之旅即将结束,请大家发表旅行感言;
2、教师强调几个学习方法。

3、复习课加强“归纳、综合、对比、提升”,拓深了知识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