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路红外遥控实验报告
红外遥控解码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红外遥控系统,了解红外遥控的基本原理,掌握红外遥控信号的编码和解码方法,并利用单片机实现对红外遥控信号的解码,实现对红外遥控器的控制。
二、实验原理红外遥控技术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通过发射端发送特定编码的红外信号,接收端接收该信号并进行解码,从而实现对电器的控制。
红外遥控系统主要由发射端和接收端两部分组成。
1. 发射端:由按键矩阵、编码调制电路和红外发射器组成。
按键矩阵根据按键的不同产生不同的编码信号,编码调制电路将这些信号调制在38kHz的载波上,红外发射器将调制后的信号发射出去。
2. 接收端:由红外接收器、前置放大电路、解调电路和指令信号检出电路组成。
红外接收器接收发射端发射的红外信号,前置放大电路对信号进行放大,解调电路将38kHz的载波信号去除,指令信号检出电路从解调后的信号中提取出指令信号。
三、实验设备1. 红外遥控发射器2. 红外接收模块3. 单片机开发板4. 连接线5. 电源6. 红外遥控解码程序四、实验步骤1. 搭建红外遥控系统:将红外接收模块连接到单片机开发板的相应引脚上,确保连接正确无误。
2. 编写红外遥控解码程序:根据红外遥控协议,编写解码程序,实现对红外信号的解码。
3. 程序烧录与调试:将解码程序烧录到单片机中,连接电源,进行程序调试。
4. 测试与验证:使用红外遥控器对单片机进行控制,观察单片机是否能够正确解码红外信号,并实现相应的控制功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红外遥控系统搭建成功:通过连接红外接收模块和单片机开发板,成功搭建了红外遥控系统。
2. 解码程序编写与调试:根据红外遥控协议,编写解码程序,实现对红外信号的解码。
在调试过程中,通过观察单片机的输出,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
3. 测试与验证:使用红外遥控器对单片机进行控制,观察单片机是否能够正确解码红外信号,并实现相应的控制功能。
实验结果表明,单片机能够成功解码红外信号,并实现红外遥控器的控制功能。
红外遥控实验报告

1 学生实验报告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实验课程:光学实验 实验名称:光红红外遥控实验实验组号:第二大组 同组成员:实验地点:光热实验室 实验时间: 指导教师:实验目的:了解多红外遥控电路的设计原实验仪器:GCGDBJ-B 型红外遥控实验仪型红外遥控实验仪 红外发射装置红外发射装置红外发射装置 红外接收装置红外接收装置红外接收装置 实验原理:红外线遥控系统一般由发射器和接收器两部分组成。
发射器由指令键、指令信号产生电路、调制电路、驱动电路及红外线发射器组成。
当指令键被按下时,指令信号产生电路便产生所需要的控制信号,控制指令信号经调制电路调制后,最终由驱动电路驱动红外线发射器,发出红外线遥控指令信号。
线遥控指令信号。
接收器由红外线接收器件、前置放大电路、解调电路、指令信号检出电路、记忆及驱动电路、执行电路组成。
当红外接收器件收到发射器的红外指令信号时,它将红外光信号变成电信号并送到前置放大电路进行放大,再经过解调器后,由信号检出电路将指令信号检出,最后由记忆电路和驱动电路驱动执行电路,实现各种操作。
实验内容与步骤:四路红外遥控设计实验四路红外遥控设计实验1、分别用屏蔽线将红外发射装置与实验仪主板上的驱动模块的接口J3相接;红外接收装置与接收模块上的接口J4相连接,并且使红外发射装置与光电接收装置在同一水平线上。
相连接,并且使红外发射装置与光电接收装置在同一水平线上。
2、将编码模块中的T31T31((VCC 编码芯片电源引脚)与其下方的地址码高电平中任意一个接口相连接。
口相连接。
3、将编码模块的编码输出端口T30(DOUT)T30(DOUT)与驱动模块的与驱动模块的T4T4((Drive_in Drive_in)相连接。
)相连接。
)相连接。
4、将接收模块的T16T16((Signal_out Signal_out)与信号变换模块的)与信号变换模块的T72T72((Signal_1Signal_1)相连接。
红外遥控综合实验报告

红外遥控综合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红外遥控的原理和基本应用,了解红外遥控器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红外遥控的编程与控制方法。
二、实验器材- STM32F103RD开发板- 红外遥控接收器- 红外遥控发射器- 电脑三、实验原理红外遥控技术基于红外线的传输和接收。
红外遥控接收器和发射器分别位于遥控器和被控制设备之间,实现信号的传输和解码。
红外遥控器通过发送不同的红外信号来控制不同的设备。
当按下遥控器上的按钮时,红外遥控发射器会发出特定的红外信号。
被控制设备上的红外遥控接收器接收到红外信号后,通过解码判断接收到的信号是什么指令,然后执行相应的操作。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红外遥控接收器和发射器分别连接到开发板上。
2. 在电脑上下载并安装开发板的驱动程序和编程软件。
3. 编写程序,实现红外遥控的编码和传输功能。
使用开发板的GPIO口来控制红外发射器的工作,并通过编程设置红外遥控发射时的频率和协议。
4. 编写程序,实现红外遥控的译码和执行功能。
使用开发板的GPIO口来接收红外遥控接收器的信号,并通过解码判断接收到的信号是什么指令,然后执行相应的操作。
5. 将程序烧录到开发板上,将遥控器和被控制设备连接好。
6. 进行遥控测试,按下遥控器上的按钮,检查被控制设备是否执行了相应的操作。
五、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实现了红外遥控的功能。
按下遥控器上的按钮时,被控制设备能够准确执行相应的操作,例如打开或关闭灯光、调节电风扇的风速等。
六、实验总结本次红外遥控综合实验通过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红外遥控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编程与控制的实践,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红外遥控技术的理解,提高了程序设计和调试的能力。
红外遥控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于电视、空调、音响、智能家居等各种设备上。
掌握了红外遥控的编程和控制方法,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将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会了团队合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红外遥控实训报告

安徽科技学院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系统实训红外遥控开关设计》设计说明书题目: 电子信息系统实训红外遥控开关设计姓名(学号) 姜磊(1665120208)同组者(姓名)王山豹同组者(学号) 1665120230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班级: 122班指导教师:刘纯利2015 年 6 月 5 日电子信息系统实训红外遥控开关设计报告一、概述时至今日,无线遥控器已经在生活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随着科技的进步无线遥控器也扩展到了许多种类,简单来说常见的有2种,一种是家电常用的红外遥控模式(IR Remote Control),另一种是防盗报警设备、门窗遥控、汽车遥控等等常用的无线电遥控模式(RF Remote Control)。
两者各有不同的优势,应用的领域也有所区别。
本次开放性实验我们以PT2262/PT2272为发射接收模块,并辅以辅助电路。
实现简单的无线遥控的智能解码。
《电子信息系统实训》是以学生自己动手,掌握通信相关理论、一定操作技能和制作实际硬件产品为特色的实训项目。
本实训通过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具有较强实用性的硬件电路实物为任务,可以通过实训锻炼学生硬件电路的设计能力,电路辅助设计软件的应用以及熟悉印刷电路板的完整制作过程,在后期工作中,还需要学生对制作的好的印刷电路进行调试,排除故障。
通过本实训可以让学生掌握技能、积累经验和提高能力共同发展。
二、实习的目的与要求主要目标和任务:1、掌握电子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技能。
2、熟练识别各种电子元器件;了解各种元器件的作用、分类、性能及其参数。
3、巩固、扩大已获得的理论知识。
4、掌握电路板的设计原则,熟悉简单印刷电路板制作的过程,掌握查找及排除电子电路故障的常用方法。
5、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熟悉电子产品的安装及手工焊接技术,能独立完成电子元器件的拆、装、焊。
红外遥控实验报告

红外遥控实验报告红外遥控实验报告引言:红外遥控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视遥控器、空调遥控器等各种家电产品中。
本文将介绍一次关于红外遥控的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等内容。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红外遥控系统,探究红外遥控技术的工作原理,并验证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实验原理:红外遥控技术是基于红外线通信原理的无线通信技术。
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其波长较长,无法被人眼直接观察到。
在红外遥控系统中,遥控器通过发射红外信号,而设备接收器则通过接收红外信号来实现通信。
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电源、示波器等。
2. 连接电路:将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分别与电源和示波器连接。
3. 设置示波器:调整示波器的参数,使其能够准确显示红外信号的波形。
4. 发射信号:通过按下遥控器上的按钮,发射红外信号。
5. 接收信号: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确认红外信号是否被接收器正确接收。
实验结果及分析:在实验中,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红外遥控系统,并进行了信号发射和接收的测试。
通过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红外信号的特征。
实验结果表明,红外遥控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探究:除了基本的红外遥控功能外,红外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更多领域。
例如,红外遥感技术可以用于地质勘探、农业监测等领域;红外成像技术可以用于夜视仪、红外热像仪等设备中。
这些应用进一步拓展了红外技术的应用范围,使其在现代科技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红外遥控技术的工作原理,并验证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红外遥控技术作为一种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家电产品中,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同时,红外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也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红外技术将继续发展壮大,为人类创造更多的科技奇迹。
红外遥控实验报告

红外遥控开关小组成员:指导教师:掌握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各种红外收发器件;掌握红外遥控的收发方式;掌握红外遥控的编码、解码方式;掌握开关量信号对强电设备的控制方式设计要求及技术指标:基本部分:[1]红外遥控器采用现成的家用电器的红外遥控器,遥控距离不小于5米;[2]遥控开关接收端的工作电源为220V交流电;[3]遥控开关使用发光二极管指示有无220V交流电源及遥控开关的开关状态;[4]遥控开关能够控制台灯、电扇等家用电器,输出功率不超过200W。
发挥部分:[1]自制红外遥控器,包括至少4路遥控按键;[2]遥控开关能够控制至少4路家用电器设计任务[1]设计、安装、调试所设计的电路;[2]画出完整电路图,详细说明电路原理,写出设计总结报告设计思路红外遥控→红外接收→信号处理→开关驱动及显示红外遥控器的发射端具有键盘矩阵,每按下一个键,即产生具有不同的编码的数字脉冲,这种代码指令信号调制在38kHZ的载波上,激励红外光二极管产生具有脉冲波串的红外波,通过空间的传送送到受控机内的遥控接收器。
在接收过程中红外波信号通过滤波器和光电二极管转换为38kHZ的电信号,此信号经过放大、检波、整形、解调,送到解码器与接口电路,从而完成相应的遥控功能。
“红外线遥控器”设计方案直流稳压电源部分直流稳压电源的基本结构设计电路整流电路虽然已经把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 但是整流出来的电压还不是平稳的直流电电压, 所以在整流电路的后边还要有滤波电路, 来改善整流输出电压的平滑程度, 这个工作由电容器来完成。
电路的核心是集成稳压电路LM317, 它有三个端点, 一个输入端, 一个输出端, 还有一个调节端。
调节端接地在实际的焊接过程中,我们采用芯片7805代替了芯片LM317,由7805的OUT端输出直流的稳定的电压。
三端稳压集成电路7805功能框图:红外遥控开关组成框图:多路红外遥控发射部分:发射端的结构发射端电路图BA5104是发射器芯片,K1~K8是控制输入端,内部接有上拉电阻。
红外遥控发射器实训报告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学习红外遥控编码发射器的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
通过对BA5104红外遥控编码发射器的学习,了解其特性、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为以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训内容1. 红外遥控编码发射器概述(1)红外遥控编码发射器的工作原理红外遥控编码发射器是一种通过发射红外信号来实现遥控功能的设备。
它主要由红外发射管、编码电路、控制电路和电源等部分组成。
当用户按下遥控器上的按键时,编码电路将按键信息编码成红外信号,通过红外发射管发射出去。
(2)BA5104红外遥控编码发射器特性BA5104红外遥控编码发射器具有以下特性:- 八通道遥控输入输出口:6HP2CP;- 二位用户码选择;- 按键起振,节省静态电流功耗;- LED输出显示发射状态;- 38KHz载波红外线讯号发射输出;- CMOS技术,工作电压范围:2.5-5V。
2. 红外遥控编码发射器应用(1)家用电器和电动玩具的遥控器BA5104红外遥控编码发射器可用作一些家用电器和电动玩具的遥控器,如电风扇、电视、空调等。
通过与HS8206解码器配合使用,可以实现遥控功能。
(2)单片机红外遥控通信BA5104红外遥控编码发射器可与单片机进行一定距离(7m-10m)的红外遥控通信。
通过编写相应的程序,可以实现单片机与红外遥控编码发射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1. 理论学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红外遥控编码发射器的基本原理、工作流程和特性。
2. 实验操作(1)搭建实验电路根据实验要求,搭建BA5104红外遥控编码发射器实验电路。
(2)编程实现编写程序,实现按键编码、红外信号发射等功能。
(3)测试与调试对实验电路进行测试,观察红外遥控编码发射器的工作状态,并进行调试。
四、实训成果通过本次实训,我掌握了以下知识和技能:1. 红外遥控编码发射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2. BA5104红外遥控编码发射器的特性和应用;3. 实验电路搭建和编程实现红外遥控编码发射器;4. 测试与调试红外遥控编码发射器。
红外遥控测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红外遥控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掌握红外遥控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技术。
3. 评估红外遥控系统的性能,包括遥控距离、角度和抗干扰能力。
4. 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实验原理红外遥控技术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通过发射端发送红外信号,接收端接收并解析红外信号,从而实现对设备的控制。
红外遥控系统主要由发射端、传输介质和接收端组成。
三、实验器材1. 红外遥控器2. 红外接收模块3. 逻辑分析仪4. 万用表5. 电源6. 调试工具四、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平台:将红外遥控器和红外接收模块连接到逻辑分析仪,并将逻辑分析仪与电脑连接,以便实时观察和分析信号。
2. 测试遥控距离:在实验室内,保持红外遥控器和红外接收模块之间距离不变,逐步增加距离,记录不同距离下的遥控效果。
3. 测试遥控角度:在实验室内,保持红外遥控器和红外接收模块之间距离不变,改变红外遥控器与红外接收模块之间的角度,记录不同角度下的遥控效果。
4. 测试抗干扰能力:在实验室内,向红外遥控器和红外接收模块之间添加干扰信号,观察红外遥控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遥控距离测试:在实验过程中,当红外遥控器和红外接收模块之间距离为5米时,遥控效果良好;当距离增加到10米时,遥控效果有所下降;当距离增加到15米时,遥控效果基本失效。
这表明红外遥控系统的遥控距离与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遥控效果越差。
2. 遥控角度测试:在实验过程中,当红外遥控器和红外接收模块之间距离为5米时,在正前方角度范围内,遥控效果良好;当角度增加到45度时,遥控效果有所下降;当角度增加到90度时,遥控效果基本失效。
这表明红外遥控系统的遥控角度与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的角度有关,角度越大,遥控效果越差。
3. 抗干扰能力测试:在实验过程中,向红外遥控器和红外接收模块之间添加干扰信号,发现当干扰信号强度较高时,红外遥控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较差,容易导致遥控失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设计时间:评定成绩:设计课题题目:多路红外遥控器一、设计任务与要求1.实时控制多路(至少2路)电器的开关,其中一路为电灯开关控制,其亮度可以无线调节。
2.控制距离 10m;3.基于单片机实现,可以采用现成的红外发射与接收模组;二、课题分析与方案选择红外接收、译码电路由红外接收器、前置放大器、解调器、指令译码器、记忆和驱动级组成。
红外光电二极管将接收到的红外光信号转变成相应的电脉冲信号,再经高倍数电压放大后加至解调器进行解调,然后由指令译码器解码出指令信号。
指令译码器是与指令编码器相对应的译码器,用于脉冲指令信号译出。
译出的指令信号加至相应的记忆和驱动级,驱动执行机件动作,实现红外光遥控。
方案一、使用高端的ARM芯片和FPGA芯片作为主控芯片,可以轻松实现高速实时同步的功能,但是由于目前智能家居的实场竞争力相当大,若为了设计的简单而失掉了产品最重要的价格优势,那么我们的产品将永远对在实验室里。
方案二、采用性价比很高的单片机控制,既可实现稳定的系统设计,又可以使生产成本控制在很低的范围,所以,采用方案二三、单元电路分析与设计1.原理分析红外发射模块:图1 发送主程序图2 按键扫描流程图按键扫描过程:先判断是否有按键按下,如果有,扫描P2口的值确定是哪个按键,并执行相应的程序。
图3 红外信号发射程序红外接收模块:、图4 接收部分主程序图5 中断过程程序2.仿真分析红外发射部分:使用Proteus设计红外发射端(遥控器)的硬件电路图如图3.1所示,并通过该软件对发射电路进行仿真。
软件中没有红外发射管的元件,图中以特性较接近的红色LED(D3)来代替。
仿真时通过按下某一个按钮,观察LED的电压波形是否为单片机发射的编码信号。
抽取第三列的按键进行仿真,第四列的按键对应的键值从上往下为3、7、11、15。
发射出来的波形应分别为四个键值的二进制波形表示,下面是仿真结果。
从波形对应的编码观察,发射电路发射的编码波形完全与按键的键值一一对应,编码仿真的结果正确。
把波形放大后的波形如图3.6所示,此波形应为承载编码的38KHz载波。
图中载波每周期大概为26us,t1对应为低电平,约为17us;t2对应为高电平,约为9us。
此脉冲电压与红外一体化接收头所需要的占空比为1/3的38KHz红外信号几一致。
红外接收部分:发射的红外信号被红外一体化接收头接收、转化为起始码和用户码(键值二进制码)所对应的包络波形,然后传递到单片机的外部中断0引脚,触发单片机外部中断。
通过使用外部中断0的下降沿触发的时间间隔对包含用户码的包络波形进行解码,然后通过解码得到的编码判断键值并控制相应的功能。
从前面的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发射的波形与接收到的波形一致,并能实现方案预设的功能。
四、总原理图及元器件清单1.总原理图1)红外发射模块:2)红外接收模块:2.元件清单名称型号主要参数数量备注电阻200 5电阻680 2电阻100 1电阻4K 4电阻10K 2电阻12K 1电容10uF 1电容33pF 2电容 4.7uF 1电容10uF 2电容22pF 2按键开关 52脚排针 4单片机STC89C52 2晶振12.000 2红外接收HS0038 1LED 2蜂鸣器 1三极管9013 2红外发射PH303 1五、安装与调试1.调试过程描述方案设计的电路有两部分,一为反射部分(每张图中的下部分电路),二为接收部分(每张图中的上部分电路)。
首先将电路板制作完成,相应的元器件按照电路原理图安插好,并且进行点焊。
由于电路在制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短路或者断路的情况,所以在调试的时候首先要进行这两个的测试。
测试的方式就是用万用表测量焊点与焊点或者与线路之间是否有出现短路或者断路的情况。
检测和处理好之后,就进行通电测试。
我们设计的时候用的是5V的直流电,介入电路之后打开开关,看LED电源指示灯是否亮,然后进行性能测试。
将两块板相距一段距离,同时打开,在发射板上控制,然后测试在接收板上是否会有相应的反应。
调试距离随调试有反应而增加,直至接收不到发射板的信号为止。
在调试的时候,开始没有反应,考虑是接收板的问题。
借用同学的接收板进行调试,同学的接收板有反应。
所以就断定是接收板的问题。
在进仔细的检查,发现还有个原件(排针)接入电源的没有焊。
将其焊好之后再进行电路检测,检测无误之后连接电路,与发射板一起,结果有反应,能够实现无线遥控控制LED和蜂鸣器的工作。
调试和制作成功。
2.实物照片六、性能测试与分析1.红外发射电路图8 红外发射电路该电路采用8050三极管两级放大,这样能产生足够大的电流驱动红外发射管,能增加遥控距离。
2.单片机最小系统图9 单片机最小系统复位电路采用手动和自动复位,晶振用12M晶振。
3.按键电路图10 按键电路按键电路将三个按键接在P2.0,P2.1和P2.2口上,按下按键给单片机置低电平。
4.红外接收电路红外接收采用一体头作为接受管,它起集成了红外接收、带通滤波和放大电路,使用起来方便简单。
图11红外接收电路5.LED电路图6 LED电路LED接在单片机P2.0和P2.1口,当单片机输出高电平,灯不亮;当单片机输出低电平,LED亮。
其中LED1可以改变亮度,通过单片机编程使P2.0口输出占空比不同的方波来改变灯的亮度。
七、结论与心得本次课程设计分为软件部分和硬件部分。
软件部分涉及ORCAD仿真及电路参数的设计,PROTEL的使用。
硬件部分包括基本的焊接以及调试。
软件仿真部分要注意参数的设计。
硬件焊接过程中要仔细,以免短路或者虚焊,同时要尽量拉开元器件间的距离以减少干扰。
调试过程中要耐心,有时候电路紊乱时可以考虑切断电源一段时间后重新开始实验。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当我们准备好一切之后,通电却没有收到我们想要实现的功能,我们一遍又一遍地检查电路,直到能确定排除焊接和元器件的问题,查看程序,更改程序,甚至直接给了通电即亮灯的简单命令,依然没有亮灯,我们去请教其他组同学,用我们的发射电路和他们的接受电路,竟然能够实现亮灯及控制灯亮度的功能,我和小伙伴确定了是我们的接收器有问题,然后无奈之下,我们扭转了2个引脚的位置,竟然亮了,我们终于成功了。
在此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收获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人生的哲理,懂得怎么样去制定计划,怎么样去实现这个计划,并掌握了在执行过程中怎么样去克服心理上的不良情绪。
因此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我一定会把课程设计的精神带到生活中,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八、参考文献[1] 张文荣.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新探[J].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3).[2] 余道衡,徐承和. 电子电路手册[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3]樊昌信,曹丽娜.通信原理(第六版)[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4]刘焕成.工程背景下的单片机原理及系统设计(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5]聂诗良,李磊民.红外遥控信号的一种编码解码方法[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4(8).发送程序:#include<reg52.h>#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sbit key0=P2^0; sbit key1=P2^1;sbit key2=P2^2;*/#define key P2sbit hongwai=P1^0;uint i,j,m;uchar keyvol;/*********1毫秒延时程序**********/delay1ms(uint t){for(i=0;i<t;i++)for(j=0;j<120;j++);}/***********初始化函数**********/init(){P2=0xff;keyvol=0; //脉冲个数标记清零hongwai=0; //关遥控输出IE=0x00;IP=0x01;TMOD=0x20; //8位自动重装模式TH1=0xf3; //40KHZ初值TL1=0xf3;EA=1; //开总中断}keywork(){if(key==0xfe) //按下第一个按键{delay1ms(10);while(key==0xfe){keyvol=1; //脉冲个数标记为1}}else if(key==0xfd) //按下第二个按键delay1ms(10);;while(key==0xfd){keyvol=2; //脉冲个数标记为2}}else if(key==0xfb) //按下第三个按键{delay1ms(10);while(key==0xfb){keyvol=3; //脉冲个数标记为3}}}/********发送程序********/send(){ET1=1;TR1=1;delay1ms(3);ET1=0;TR1=0;hongwai=1;//40KHZ发3毫秒for(m=keyvol;m>0;m--){delay1ms(1); //停1毫秒ET1=1;TR1=1;delay1ms(1);ET1=0;TR1=0;hongwai=1; //40KHZ发1毫秒}delay1ms(10);}/********主程序********/void main(){init(); //初始化while(1){keywork();if(keyvol!=0){send();keyvol=0;}}}/*********40KHZ发生器***********///定时中断T1void time_intt1(void) interrupt 3{hongwai=~hongwai;}接收程序:#include <reg51.h>#include <intrins.h>#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sbit remotein=P3^4; // 遥控输入sbit LED0=P2^0; //LED0sbit LED1=P2^1; //LED1uint i,j,n0=1,n1=1,k,n,a=1;uint keyvol,PWM_T=0; //值存放/*********1毫秒延时程序**********/delay1ms(uint t){for(i=0;i<t;i++)for(j=0;j<120;j++) ;}/***********初始化函数**********/clearmen(){EX0=1;EA=1; //开总中断TMOD=0x02; //定时器0,工作模式2,8位定时模式TH0=210; //写入预置初值(取值1-255,数越大PWM频率越高)TL0=210; //写入预置值(取值1-255,数越大PWM频率越高)ET0=1; //允许定时器0中断}/***********主函数***************/main(){clearmen(); //初始化P2=0xff;while(1);}/************外中断遥控接收函数**************///外部中断0void intt0(void) interrupt 0{EX0=0;keyvol=0;if(remotein==0){delay1ms(1); //可能改为2/3if(remotein==0){while(1){while(remotein==0);keyvol++;k=0;while(remotein==1){delay1ms(1);k++;if(k>2){ goto OOUUTT;}; //可能改为2/3 }}OOUUTT:switch(keyvol){case 2:{TR0=0;if(n0%2!=0){ LED0=0;} //点亮LED0else{ LED0=1;}n0++;if(n0==10){ n0=1;}break;}case 3:{if(n1%2!=0){ LED1=0;} //点亮LED1else{ LED1=1;}n1++;if(n1==10){ n1=1;}break;}case 4:{PWM_T=20*a;a++;if(PWM_T>100){ a=0;PWM_T=0;}TR0=1; //启动定时器break;}default:break;}}}EX0=1;}void time0(void) interrupt 1{static uchar q ; //PWM计数q++; //每次定时器溢出加1if(q>100) //PWM周期 100个单位{q=0; //使t=0,开始新的PWM周期LED0=0;}if(PWM_T==q) //按照当前占空比切换输出为高电平 {LED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