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仪器分析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
在线分析仪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在线分析仪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摘要:“在线分析仪器”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知识覆盖面广,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建立了一套包括理论讲授、计算机辅助教学、强化训练、自主研学在内的全方位的课程教学新模式,全面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工程意识;在线分析仪器;课程教学一、教学改革思路“在线分析仪器”课程以工业上在线应用的分析仪器为主线,包括电化学式、热学与磁学式、光学式在线分析仪器、在线物性分析仪器、网络化在线分析仪器、现场总线式在线分析仪器、虚拟仪器化在线分析仪器等仪器的检测原理,以及基于各种原理的在线分析仪器的应用,并介绍了自动取样和试样预处理装置。
课程内容涉及了光学、机械、电子、计算机等知识,课程教和学的难点在于课程“内容多、发展快、理论深、技术高、应用性强”。
因此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培养学生工程意识为目标,提高学生自主研学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作为工科院校,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基础知识扎实、工程意识强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在专业教学计划指导下,积极开展“在线分析仪器”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凝练,建立一套包括理论讲授、计算机辅助教学、强化训练、自主研学在内的全方位的课程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全面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自主研学能力。
二.注重培养工程意识的教学方法1.注重先进的教育理念,强化工程意识培养(1)专业授课过程注重提出问题,强调研究性学习,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知识的传授中给学生留下思维空间,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课程的教学中,除了采用先进多媒体技术扩大课堂的信息量,把更多的知识教给学生即“教会”外,更重要是让学生“学会”。
课堂教学中着重讲清在线分析仪器的基本概念、检测原理、设计思路、方法和工程应用中的难点,有意识地留下一些疑问和自学内容,而这些疑问通过针对性的习题得出其结论。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摘要 : 仪 器分析是现代化 学分析的一项重要手段 , 仪 器分析 实验是环境科学专业本科教 学计划 中的一 门必修课 。根
据仪 器分析实验 的特点 , 为解决实验教 学中存在的 问题 , 保证教 学的连贯性 , 从 实验授课 内容 、 教 学模 式、 考核 办法、 实验 教 改项 目等方面对仪器分析 实验教学进行 了探 索与研 究。 关键词 : 仪器分析 实验 ; 教学模式; 实验教 改项 目 中图分类号: G 6 4 2 .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I 6 7 4 — 9 3 2 4 ( 2 0 1 4 ) 1 8 — 0 2 4 6 — 0 2
一
研资料和最新的科研动态,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更 为广泛 和深人的专业学习。 同时利用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平台 , 鼓励
和带动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让学生带着课题进 行学习与研究 ,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 野, 吸收消化教师的最新研究成果 , 有效提高学生的 自学能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 组成部分 , 这个环节能巩 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 , 训练学生 的实验技能 ,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 并有助于培养
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和科学作风 。 通过仪器分析实验教学 , 学生能够 了解各种仪器的基本结构 ,熟悉各种仪器的操作 方法 , 理解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 , 从而为将来从事 与仪器分析专业有关的工作或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 根据仪器分析实验的特点 , 针对实验教学中存在 的问题 , 本 文从实验授课 内容 , 教学模式 , 考核办法 , 实验教改项 目等 方面对仪器分析实验教学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 调整师资结构 。 改变教学模式 。 保证教学的连贯性 由于历史 的原因,我院仪器分析课理论教师不承担实 验教学 , 实验教师亦不承担理论教学 , 理论教师不熟悉实验 教学的具体 内容 ,实验教 师也不 了解理论教师都讲了哪些 知识点 , 不很清楚实验所涉及的基础理论 , 无法把握讲解的 深浅 , 教学效果 自然就大打折扣。另外 , 各种新型分析仪器 应运而生 , 大量的新概念 、 新 理论和新技术不断涌现 , 任何 位教师都会因 自身研究领域的局限而不能对所有分析仪 器都 了解透彻 ,因此每一位教师都要承担相关领域的理论 与实验的教学。 这样 , 一方面 , 在理论教学 中, 授课教师可以 根据各 自的科研经验 ,把 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知识 和技 能, 以及该领域的前沿研究 、 关注热点和发展趋势传授给学 生 ,还可以根据相应的仪器分析实验有针对性在相关知识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与探索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与探索作者:叶美英,邱瑾,王园朝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43期摘要:针对仪器分析实验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人多机少、教学内容陈旧、课时少、学生积极性不高、上课效果差等弊端,提出了一些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和设想,并进行实践探索。
如增加仪器种类及数量,修改实验内容,选用贴近生活的事物作为分析样品,参考国标规定的分析方法及一些最新的研究论文对分析方法进行改进,开设设计实验和综合实验及开放实验,以提高学生自主完成实验的能力,使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地提高,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此外对课程设置的时间及教学方式方面的改革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教学探索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033-03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然而各种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产品质量问题层出不穷,如苏丹红、三聚氰胺、毒校服事件等,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对环境污染、产品质量、食品药品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
实现高效的环境监测、食品药品质量监测都离不开各种仪器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成为化学与材料、生命、环境、医学、药学等学科交叉的热门专业[1]。
掌握数种大型仪器分析设备的实验技术对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当前对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研究和应用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在高校中进行的。
仪器分析理论及实验课程也是化学、生物、药学等专业的基础课[2]。
通过仪器分析实验不仅能够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先进的分析测试方法和大型精密仪器的使用,而且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以致用的精神。
目前仪器分析实验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如人多机少、教学内容陈旧、课时少、学生积极性不高、上课效果差等弊端[5]。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本校实际,提出了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几点改革思路和设想,以培养更多实用探究型人才,使其适应社会的需求。
“仪器分析实验”课教学效果提升探讨

“仪器分析实验”课教学效果提升探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作为化学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仪器分析实验课程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方式单一、实验设备不足、实验指导不够详细等,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为了提高仪器分析实验课的教学效果,本文将从教学方式改革、实验设备完善、指导方法改进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相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教学方式改革1. 多元化教学方法传统的仪器分析实验课教学方式单一,主要以老师讲解和学生模仿为主。
这种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降低学习兴趣。
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问题解决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2. 探索式学习在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中,可以引入探索式学习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验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从而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3. 创新实验设计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尝试创新实验设计,设计一些有趣、有挑战性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实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实验设备完善1. 更新实验设备仪器分析实验课程对实验设备要求较高,而目前一些学校的实验室存在着设备老化、设备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可以加大对实验设备的更新力度,购置先进的实验设备,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2. 加强设备维护对于已有的实验设备,要加强设备的维护工作,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进行维修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为教学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
三、指导方法改进1. 详细实验指导在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中,实验指导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实验操作的成功与否。
教师在编写实验指导书时,要尽可能详细和清晰地编写实验操作步骤,避免模糊不清的表述,给学生留下操作空间。
仪器分析“N+1”模式课程改革研究

第49卷第11期2021年6月广州化工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Vol.49No.11Jun.2021仪器分析“N+l”模式课程改革研究贾海浪,林丽霞,孙建华(江苏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001)摘要:仪器分析是化学类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程,时代的发展使得分析方法和实验技术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都对仪器分析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本文旨在如何改革目前陈旧的教学模式,通过“N+1”模式进行仪器分析课程改革,注重过程考核,其中N的形式多样,包括课堂笔记、课堂提问、讨论、考勤、作业、单元测试、实践实验考核、期中考试等,而1为期末考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仪器分析;N+1;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1-9677(2021)011-0150-02 Study on“N+1”Mode Curriculum Reform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JIA Hai-lang,LIN Li-xia,SUN Jian-hua(School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Jiangsu Changzhou213001,China)Abstract:Instrumental Analysis is a compulsory basic course for Chemistry undergraduate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analytical methods and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have undergone profound changes,all of these put forward higher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instrument analysis.Aimed at how to reform the current obsolete teaching mode, through the"N+1"mode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curriculum reform,the process of assessmentwas paid attention,in which the form of N was diverse,including classroom notes,classroom questioning,discussion,attendance,homework, unit test,practical experiment assessment,mid-term examination,etc.,and1was the final examination,so as to stimulate students5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improve teaching in an all-round way learning quality.Key words:Instrumental Analysis;N+1;curriculum reform仪器分析是化学类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程,各种前沿学科的快速发展对仪器分析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切。
基于“雨课堂”的仪器分析教学改革与探究

基于“雨课堂”的仪器分析教学改革与探究发表时间:2020-11-04T15:32:35.913Z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6月下作者:刘宝军胡霞[导读] 仪器分析是贵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课程。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刘宝军胡霞 550025摘要:仪器分析是贵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课程。
本文根据环境类专业的仪器分析课程培养目标,将“雨课堂”融入其中,创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深入研究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过程,有效提高学生对仪器分析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仪器分析;雨课堂;教学改革与探究 1.问题的提出 “仪器分析”作为环境类专业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课程,涉及到物理、化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因此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感到抽象、乏味、难以掌握和运用[1]。
目前采用的教学模式依旧以教师口述为主,学生学习过程主要是被动学习,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及运用知识的能力较低,达不到预期的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
因此,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究是十分必要的。
此外,教学目标考核以期末考试和课程论文为主,注重学习的考核结果而忽略过程的重要性,导致上课时不良现象的产生。
因此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评价制度,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
本文主要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探索,并提出有效建议。
2“雨课堂”在仪器分析理论教学中的应用雨课堂(Rain Classroom)是由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研发推出的网络教学工具[2],使老师和学生紧密联系,提高课堂教学信息传输数量与质量,在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教学过程都给师生提供全新的体验,推动教学改革。
2.1课前预习+“雨课堂”仪器分析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具有难掌握性,学生提前进行预习并提出自己的疑惑,老师再对学生的问题给予及时回应,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师在授课之前将预习内容及资料(PPT和MOOC视频等)通过手机或电脑上传到“雨课堂”,并且可以设置在线问题检查学生预习效果,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引 言
仪 器分 析 的发 展 日新 月异 , 随着 相关 应 用 的普 及 , 它 在社 会生产和人们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 。本文从仪器 分析课程的性质和现状着手 ,尝试进行 了一些课程教学改革 的措 施 , 并 对存 在 的 问题 和今后 的发展 作 了展 望 。 课 程 的性 质 《 仪器分析》 是基于分析化学基础上的一门具有多学科交 叉性 的课程 , 内容 包括 色谱 分 析 、 光谱 分 析 和 电化 学分 析 等许 多 章节 , 学科 交叉 明显 。 它 是化 学学 科 和环境 学科 的一 门重要 课程 ,本 课程 的学 习 目的是 让学 生 掌握 仪 器 分析 方法 的 基本 原 理和 使用 方法 、 了解 仪器 的基 本 结 构 , 以及利 用 所学 知 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 。 二、 课 程 的现状 从 目前的教学效果来看 , 《 仪器分析》总体上可以分为色
摘 要: 本 文 对仪 器 分析 课 程 的 内容 进 行 了论 述 , 指 出 了传 统教 学授 课 方式 的不足 与缺 陷 , 并针 对该 课 程 内容 抽 象难 懂和 理 论 与 实践 脱 节等 问题 , 从 更新教 学 内容 、 改进 教 学方 法和 增 强 实践环 节等方 面提 出课程 教 学 的探 索 与
高校仪器实验教学改革论文

高校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摘要] 针对福建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现状,结合现有仪器条件对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校;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开放式实验教学仪器分析是指采用比较复杂或特殊的仪器设备,通过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参数及其变化来获取物质的化学组成、成分含量及化学结构等信息的方法。
仪器分析在物理学、光学、电子学、计算机等科学发展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多学科交叉性是仪器分析的一个特点。
仪器分析常使用大型仪器完成分析任务,要求使用者除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外,还需要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处理好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的关系是本课程教学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1-2]。
此外,仪器分析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当前仪器分析的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教师对其授课内容要时时更新。
为了更好地完成我校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任务,本文针对本课程的教学特点对其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1 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现状分析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我们除了注重要求学生对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及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的掌握外,还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研究能力的训练,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福建师范大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的仪器种类较多,有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荧光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x-射线单晶衍射仪、电化学分析仪,这些仪器全部可以供学生使用,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加强对仪器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对分析方法的应用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等等。
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成立起便对本科生开设了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经过近几年的实验教学总结了以下几方面的教学现状:(1)实验教课书与科技发展脱节且通容性不强。
教材的出版要比新技术和新仪器的出现延迟,教材内容相对滞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仪器分析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
作者:王焕锋
来源:《科教导刊》2014年第03期
摘要本文从高校仪器分析的教学现状、存在问题等方面入手,对仪器分析教学的改革方式及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仪器分析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高校仪器分析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大部分的高校仪器分析课都只是针对以往教学方式存在的不足进行完善。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教学效率,从根本上却达不到仪器分析教学的改革目的。
如很多高校都将多媒体渗透到仪器分析教学中,看似新颖了许多,学生学习兴趣也提升了,但仍然没有实现学生“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完全转变。
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问题,仍需继续探索、研究、改革。
2 高校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仪器分析教学内容繁多
高校仪器分析课程涉及的基础学科很多,涵盖化学化工、材料科学、生物、药学等,①而且分析手段多样化(色谱分析、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等),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将多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
但就目前而言,仪器分析课程偏少,学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吸收过多的知识而导致学习效率低,学习困难。
2.2 仪器分析教学内容落后
随着信息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仪器、分析方式层出不穷。
但当前高校用的仪器分析教材内容相对落后,不能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学内容就不能展现出最先进的研究成果,也不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3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成效低
很多高校的仪器分析课程都是理论与实验教学由不同的教师教授,由于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讲授的侧重点存在差异,就容易造成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其次,每一所高校对仪器的投资不一样,有很多一台仪器多个学生使用的情况,这样就容易造成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吸收所学知识。
再者,多数的仪器分析实验都是教师提前将实验所需物品准备齐全,学生直接进
行实验。
这样的实验方式容易让学生形成“依赖性”,缺乏“独立性”,遇到实验不会自己动手准备所需物品,也不知道该用哪些物品,在实验设计、实验准备等方面都得不到有效的锻炼。
3 当前高校仪器分析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
3.1 理论教学的改革探索
由此看来,学生只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教师必须要将科技的发展融入仪器分析教学。
如在讲解仪器分析的基础内容时,就可以将仪器领域的科技创新融入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探索欲和积极性。
另外,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将仪器分析课程与网络连接起来,或是运用“演绎法”进行讲解,做好知识点的衔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最终达到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和形成创新思维的双赢局面。
3.2 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
这就要求教师要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特点,采用层层递进、环环紧扣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仪器分析实验层层深入,逐渐了解、掌握、运用。
同时,在教学中适当增加设计性、开放性实验,②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考评,从多方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如对学生的实验操作量化打分、对其分析能力实时考核等,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实验的习惯。
3.3 制定适合的考试制度
传统的教学中,往往重视考试成绩,这就让学生养成了一种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习习惯。
因此,教师可以制定适合的考试制度,以便督促学生主动学习。
如将学生的考核情况列入教学课程中,采用口试和实操相结合的考试方式,③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考能力制定适合学生的考试制度。
这样不仅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自己也可以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弥补和完善。
4 当前高校仪器分析课程教学的实现途径
4.1 重视课前准备
(1)明确教学目标。
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教学,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了目标才能设计完善的教学程序,也才能让学生有计划、有层次地吸收知识。
高校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无非就是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且将二者紧密结合,发散自身创新思维能力,最终成为一名全方面发展的人才。
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2)明确重点教学内容。
高校仪器分析教学的重点内容就是仪器分析的主要内容、仪器分析的原理以及仪器分析的运用。
因此,教师要着重准备这些内容的教学设计。
难点主要是仪器分析的主要内容和原理,教师可以选用较为实用的资料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
力争将难的内
容简单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仪器分析课程的鲜明特点就是“变化快”。
实际的仪器分析新技术和新理论都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教材的内容往往跟不上脚步。
因此,就需要教师将这些不断“变化”的知识和技术引用到实际教学中,避免学生所学与实际发展相脱节。
4.2 重视课堂教学
(1)调动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对一件事情有了兴趣才会有想学的欲望和冲劲。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设计好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够完全融入教师的教学计划中,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持久性。
通常而言有三种方法:一是充分利用背景资料。
一般来说,直接让学生对仪器进行分析,效果是比较差的,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进入状态,教师可以利用背景资料的讲解,让学生对仪器分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有探索的兴趣,经过这样的一个缓冲过程,学生就可以很快进入状态。
二是重视知识拓展。
教师可以将分析内容跟实际工作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其重要性。
如针对紫外光谱法的讲解,教师可以对室内空气中的甲醛含量进行分析,让学生意识到仪器分析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重视多媒体的利用。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作用,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将“生硬”的知识“灵活”化,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丰富教学方式。
单纯的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比较枯燥,学生也很难完全融入进去,因此,教师必须丰富教学方式,紧抓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让学生完全融入到课程中。
仪器分析课程涵盖了很多复杂的仪器原理、结构应用、操作方法等,在实验室跟学生讲解固然效果好,但在实际情况中很难满足。
因此,教师就需要从课堂着手,向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仪器,如空心阴极灯、酸碱滴定管等,帮助学生掌握简单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构造,为学好大型仪器奠定基础。
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仪器的构造图、具体操作、实际用途等视频,边播放边讲解,不仅可以提升学习效率,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合理运用对比强调法。
不同仪器的讲解都会有其独特的讲解方式,尽管讲解的方式存在差异,但其中还是隐藏着联系,因此在实际讲解中教师要注意区分,避免学生认知上的混乱。
此时,可以采用对比强调的方法,④如在讲解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法时,将两者的原理、固定相、色谱柱等进行对比,并多次强调,加深学生的记忆力和区分度,避免学生在思维、知识等方面产生误区。
(4)运用比喻方式将抽象知识具体化。
仪器分析课程中存在许多专业术语和抽象的原理,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需要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用简单的道理来诠释抽象、复杂的知识,而运用合适的比喻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比如教师在讲解火焰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构造时,可以将原子化器比喻为日常生活中的打火机或点火器,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5)适度提问。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频繁提问,只会让学生应接不暇,思维出现混乱;如果不提问,学生学习起来也没有激情。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提问的度,适度提问可以增
加学生的激情、自信心。
如教师在讲解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汞离子的仪器分析实验中可以伴随着适度的提问,如“在实验中为什么要使用到氯化亚锡溶液?实验中存在哪些问题?”等,进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集中精力进行实验。
4.3 加强仪器分析实验
实验教学是实现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结合的有效途径,因此要重视实验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所在高校的实际条件进行实验教学,精选实验教学内容,依据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让学生尽可能独立参与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并掌握操作仪器的技能。
5 总结
高校仪器分析教学的改革探索与研究是一项复杂、长久的工程,在改革探索中,必须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避免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同时,加强高校间的交流合作,采取实践教学、跨学科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散思维能力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高校仪器分析教学的改革和突破。
注释
①叶美英,邱瑾,王园朝.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43.
②潘自红,陈丽华,刘巧茹.普通高校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设计与装备,2011.1.
③尚永辉,岳立志.仪器分析课程教学的思考[J].食品工程,2009.1.
④徐鹏.仪器分析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