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医导引术八段锦
八段锦

向上意托天,
左右分掌拨云式,双手捧抱式还原,
八段锦的海报(13张)
式随气走要缓慢,一呼一吸一周旋,
呼气尽时停片刻,随气而成要自然。
左右开弓似射雕口诀
马步下蹲要稳健,双手交叉左胸前,
左推右拉似射箭,左手食指指朝天,
势随腰转换右式,双手交叉右胸前,
摇头摆尾去心火,
双手攀足固肾腰,
左顾右盼任耳瞧。
攒拳怒目增气力,
背后七颠百病消。
(二)站式八段锦练法
1.双手托天理三焦:自然站立,两足平开,与
八段锦练功图示
肩同宽,含胸收腹,腰脊放松。正头平视,口齿轻闭,宁神调息,气沉丹田。双手自体侧缓缓举至头顶,转掌心向上,用力向上托举,足跟亦随双手的托举而起落。托举六次后,双手转掌心朝下,沿体前缓缓按至小腹,还原。
开放分类:
运动,武术,体育,养生,健身气功
2.邱慧芳编著图书
编辑本义项
求助编辑
八段锦
内容简介
书名:八段锦
作
《八段锦》邱慧芳
者:邱慧芳
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8-1
ISBN: 9787538441895
开本:16开
定价:35.00元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八段锦是从北宋起便开始流传的一项健身运动,却历经千年仍经久不衰,其魅力可见一斑。
4.微摆天柱:头部略低,使头部肌肉保持相对紧张,以左右"头角"的颈,将头向左右频频转动。如此一左一右地缓缓摆撼天柱穴20次左右。
5.手摩精门:作自然深呼吸数次后,闭息片刻,随后将两手搓热,以双手掌推摩两侧肾俞穴二十次左右。
6.左右辘轳:接上式,两手自腰部顺势移向前方,两脚平伸,手指分开,稍作屈曲,双手自胁部向上划弧如车轮形,象摇辘轳那样自后向前做数次运动,随后再按相反的方向前向后作数次环形运动。
健身气功《八段锦》起源、歌诀、特点及作用(附图解)

健身气功《八段锦》起源、歌诀、特点及作用一、八段锦起源八段锦是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
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深受人民喜爱,据说是岳飞与梁世昌所传。
早在北宋时已有记载,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
八段锦是古代上等丝织品,用多种不同颜色编织而成。
古人把这套动作视为祛病保健效果极好而又编排精练,动作完美的一套导引功法。
八段锦由八节组成,体势动作古朴高雅,故名。
二、八段锦歌诀(详见附1)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
三、功法特点健身气功八段锦同祖国传统养生治病理念密切结合,内炼精气神,外练筋骨皮。
整套动作柔和缓慢,圆活连贯;有松有紧,动静相兼。
十分适宜中老年人、亚健康人群以及体质虚弱的康复病人习练。
而且可以不受时间、场地和天气的影响。
1、柔和缓慢,圆活连贯柔和,是指习练时动作不僵不拘,轻松自如,舒展大方。
缓慢,是指习练时身体重心平稳,虚实分明,轻飘徐缓。
圆活,是指动作路线带有弧形,不起棱角,不直来直往,符合人体各关节自然弯曲的状态。
连贯,是要求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转换衔接,无停顿断续之处。
2、松紧结合,动静相兼松,是指习练时肌肉、关节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器官的放松。
在意识的主动支配下,逐步达到呼吸柔和、心静体松,同时松而不懈,保持正确的姿态,并将这种放松程度不断加深。
紧,是指习练中适当用力,且缓慢进行,主要体现在前一动作的结束与下一动作的开始之前。
紧,在动作中只在一瞬间,而放松须贯穿动作的始终。
松紧配合得适度,有助于平衡阴阳、疏通经络、分解粘滞、滑利关节、活血化淤、强筋壮骨、增强体质。
本功法中的动与静主要是指身体动作的外在表现。
动,就是在意念的引导下,动作轻灵活泼、节节贯穿、舒适自然。
静,是指在动作的节分处做到沉稳,特别是在前面所讲八个动作的缓慢用力之处,在外观上看略有停顿之感,但内劲没有停,肌肉继续用力,保持牵引伸拉。
八段锦导引法对疾病治疗作用研究进展

八段锦导引法对疾病治疗作用研究进展八段锦是中医导引法代表,至今800余年历史,目前主要以立式八段锦及坐式八段锦形式广为流传。
本文对两种八段锦形式发展历程进行简要梳理,着重阐述八段锦对脑血管病、高血压、呼吸系统、内分泌、骨伤科、焦虑抑郁情绪、免疫系统疾病治疗作用最新研究进展。
标签:导引法;八段锦;疾病八段锦导引法历史悠久,动作独立完整,是我国导引术的杰出代表。
因其无需器械,对场地无特殊要求,简单易学而广泛流传。
八段锦共八组动作,古人的“锦”是一种精美的丝织品,优美华贵,可见八段锦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喜爱。
1 八段锦发展历程1.1 立式八段锦后世流行的八段锦功法包括立式和坐式两大系统。
北宋蒲虔贯的《保生要录》最早对立式八段锦(又称武八段)动作进行文字记录,书中记载的导引术动作与立式八段锦功法有相似之处[1]。
此时八段锦还未从其他导引术中独立出来。
八段锦歌诀最早见于宋元时《灵剑子导引子午诀》,书中对八段锦的功法要领也有所记录。
清末《新出保身图说·八段锦图》,首次出现“八段锦”之名,是目前定型立式八段锦动作歌诀的最早文献记载。
新中国成立后,有过短暂的发展;随后发展缓慢,直至20世纪末八段锦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始进入我国大专院校课程[2],2003年健身气功·八段锦(亦为立势八段锦)推出。
随着大家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八段锦导引术越来越深受练功群众的喜欢。
1.2 坐式八段锦坐式八段锦(又称文八段),功法练习全程坐势。
明代《道枢·众妙篇》中记载了坐式八段锦的动作雏形。
坐式八段锦的最早文字记录见于南宋《修真十书》,书中记录“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明代高濂《遵生八笺》中记载有“八段锦导引法图”,不仅有图示还附有动作要领的说明。
坐式八段锦在明清时期流传广泛,同时出现十二段锦、十六段锦等功法;进入近现代,坐式八段锦发展缓慢;近十年国家政策推进了坐式八段锦发展,坐式八段锦因其动作特点,在老年人及行动不便人群中尤其受到欢迎。
八段锦

八段锦养生功八段锦是少林易筋经的一部分,分立功、坐功两部分。
练此功以调和阴阳、通理三焦为主旨,以动入静、以静入动、动静皆宜、顺乎五形、发其生机、神奇变化、通和上下、和畅气血、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消内生之百病、补其不足、泻其多余,消长之道,妙用无穷。
常习之可达百病之不生,延年而益寿。
凡有缘人只要选择并终身修炼“八段锦”,同样能够达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和炼虚合道”的境界;当然对于有缘人预防治疗自身疾患更是“小菜一碟”。
若缘友们对此有清醒地认识,那么通过“八段锦”的修炼,达到健身强体、益寿开悟和大幅提高生命质量绝对不只是一个梦!八段锦是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
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深受人民喜爱,据说是岳飞与梁世昌所传。
早在北宋时已有记载,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
八段锦是古代上等丝织品,用多种不同颜色编织而成。
古人把这套动作视为祛病保健效果极好而又编排精练,动作完美的一套导引功法。
此功法共分为八段,故曰八段锦。
八段锦的练功方法应以内功为主,是内外相合的定步动功。
因此练习八段锦除注意外形动作以外,还要配合意守、呼吸及以意领气和动作的得气感。
八段锦的锻炼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力的练法,一种是不用力的练法。
动作用力练时,仍切实保持肌体放松,不可用僵力或单纯之臂力,动作要随呼吸,气贯丹田。
不用力的练法,则主要是以外带内,外动促进内动,以达到健身祛病之功效。
八段锦对身体的好处,简单概述为滋阴助阳、培元补气、疏通经络、活血生津。
长期锻练可使人强身健体、聪耳明目、延年益寿。
用现代科学医术分析,就是活动全身关节、肌肉、调节精神紧张、改善新陈代谢、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提高人体各个生理机能。
其好处如下…1.《对心血管的作用》八段锦要求身体端正,身贵丹田。
由于横一肌的运动幅度增大,当内脏形成了一个摩擦运动,既可消除腹腔淤血,又可使上下腔静脉血液易于流回右心。
血压高患者经过八段锦的锻炼后,可使血压低于正常者,又可因为炼习使血压回复正常。
中医功法:八段锦

7.双手攀足固肾腰
1.直膝站立,手腕外旋至指尖朝前,两臂朝前上举,肘部伸直,掌 心朝前,目视前方; 2.两臂外旋使掌心,屈肘下按至胸,掌心向下,指尖相对,两臂 外旋,使掌心朝上,两掌顺腋下后插,沿背两侧抚运至臀部,身 体前俯,两掌继续沿腿后向下抚运至足面,抬头,动作略停,目 视前下方; 3.上体直立,两臂朝前上举,肘部伸直,掌心朝前,目视前方, 共做6次。
2.双手托天理三焦
1.双臂外旋微下落,双掌下沉,掌心向上,五指分开,腹前 交叉; 2.双腿慢慢伸直,双手上提于胸前,随之内旋向上托举,掌 心翻转180度,舒胸直肘,仰头视臂; 3.身体重心缓慢下落,双膝微屈,十指分开,两臂从体侧下 落,掌心向上,平视前方,如此反复; 4.共做6次
3.左右开弓似射雕
1.足跟上提,下颌微收,头上顶,目视前方, 足跟下落,微震地面; 2.一起一落,共7次。
10.收式
两臂内收,向两侧摆动,与髋相平,掌 心向后,屈肘内收,两掌相叠,覆于丹 田,两臂自然下垂,目视前方,全身放 松,气纳丹田,心情愉悦,精神乃治。
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 适应症:
•
• 注意事项:
• ①动作规范,循序渐进; • ②血压过高者和严重血脑血管疾病不宜练习; • ③过饥过饱者不宜练习;
谢谢观看
THANK YOU
概述
“八段”:由八种不同动作所组成;“锦“:动作连绵舒展;
动作特征
1.动作自然舒展,速度匀缓,锦美大方; 2.重视呼吸配合;
“起则吸,落则呼;开则吸,合则呼;松则吸,紧则呼” 3.重视充分伸展动作;
1.预备式
1.全身放松,自然站立,左脚横开,与肩同宽,脚尖朝前,目视前方; 2.两臂外开,与髋相平,双膝稍弯,两掌内收于腹前,与脐同高,掌 心向内; 3.端正身形,呼吸自然;
八段锦

八段锦八段锦是古人创编的一套有八节不同动作组成的医疗康复体操。
"八段"是指此法一共八节,"锦"是指姿势优美柔和,有"集锦"之意。
此功法是我国古代导引术动静结合的典范,在古代养生史和导引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八段锦历史悠久,在马王堆出土的还带《导引图》中有4幅图势相似于八段锦的动作,而真正的八段锦大概起源于南朝梁代,是由两臂或单臂上举,马步左右开弓.头部左右旋转,摇头摆臀,弯腰两手攀足,马步左右出拳,足跟上提八个动作组成,是古代导引的一个重要分支。
从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算起,导引之术在中国流传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南朝梁代陶弘景撰有《养性延命录》,此书总结了魏晋以前的养生理论和方法,书中的内容亦被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干金翼方》、日本《医心方》等书所吸收,其中《导引按摩篇第五》中“狼踞鸱顾,左右自摇曳”、“顿踵三还”,以及书中所描述的左右挽弓势,左右单托天势,两手前筑势,与清末定型的八段锦中“五劳七伤往后瞧”、“背后七颠”、“左右开弓似射雕”、“调整理脾胃须单举”、“攒拳怒目增气匀”五种动作相仿。
书中叩齿、咽津亦被十二段锦,十六段锦所吸收。
从中可以看出,八段锦的形成与《养性延命录》有渊源关系。
它形成与发展于宋代,段锦之名,最早见于北宋洪迈《夷坚志》。
其文曰:“政和七年,李似矩多独止于外舍,仿方士熊经鸟伸之术,得之甚喜。
……尝以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
”并称为“长生安乐法”,但未记载八段锦的具体功法。
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刊行的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有“八段锦一卷,不题撰人,吐故纳新之诀也”,但原书已佚。
八段锦在民间流传的情况,南宋初年著名道教学者曾慥(字端伯,号至游居士、至游了)在汇集宋以前文献的修《真十书·杂著捷径》卷二十三《临江仙》词附注中有记载,原文谓:“钟离光生八段锦,吕公手书石壁上,因传于世。
从五禽戏、八段锦和易筋经看导引术的发展

从五禽戏、八段锦和易筋经看导引术的发展导引术是中国传统养生术和体疗方法之一,它以肢体运动、呼吸运动与自我按摩相结合,以强身健体、预防疾病、修身养性等为目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优秀遗产。
五禽戏、八段锦和易筋经作为中国导引史上分别代表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典性导引术,它们虽有着各自的功法特点、目的和作用,但从发展轨迹来看,足以窥视古代导引术发展的基本线索。
导引术从早期的一些散式仿生术发展成完整的导引体系五禽戏是东汉时期的华佗以仿生导引术为基础,将其简约精编,归纳提炼,创编成为一个结构完整、易学易练的养生导引术,这代表了汉代时期古代导引术发展的最高水平。
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早期的导引术势多是模仿动物活动的动作,力求获得动物的某些灵性和能力。
“熊经鸟伸”一类肢体运动的原型可能是模仿动物活动的巫舞,而“吹嘘呼吸”一类呼吸运动则可能与巫医的移精变气理论与治疗方法有关。
但此时的导引术多为一术,多为针对一病或多病的散式功法,1972年出土的马王堆的导引图清楚说明了这一点。
直到东汉末年五禽戏的出现,改变了这种散式功法的状态。
八段锦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宋代,这是导引术发展成熟的标志。
八段锦在五禽戏的基础上,动作数量增加到了八个,而且每个动作都有其动作名称,这对后来易筋十二式的发展产生了历史影响。
八段锦将不同导引术势汇编成套并以歌诀这种易传易记的形式而广泛流传。
“易筋十二势”继承了八段锦的特点,但在其基础上有所变化,主要体现在如:有的动作刚劲有力,刚中有柔,讲究刚柔相济,阴阳平衡;有的动作讲究意随气走,力由气生。
总而言之,导引术发展至明代的主要变化是:第一、导引术的功法较前更为丰富;第二、导引术与武术相结合,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内炼系统。
其主要特点是“外炼筋骨皮,内炼精气神”,讲究身架沉稳,劲力贯串,刚柔相济,筋强体壮,运气发力。
导引术的锻炼目的从一般的医疗养生发展为锻炼筋骨肌肉、强身健体东汉时期的华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与养生家。
八段锦ppt课件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智能化的教学辅助工具等。
鼓励更多的专业人士和爱好者参与到八段锦的创新发展中来,集思广益 ,共同推动八段锦的进步和发展。
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八段锦文化
效果与目的
跑步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减肥效果也较为明显;而 八段锦的目的则是调理身体、预防疾病、增强内力等。
06
八段锦的未来发展 与展望
八段锦在全球的传播与推广
八段锦作为中国传统的健身气功,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为了更好地推 广和传播八段锦,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各种渠道和平台向世界展示八段锦的魅力 和价值。
八段锦可以在室内或室外练习, 不受场地限制,如办公室、家中 、公园等。
05
八段锦与其他健身 方式的比较
与太极拳的比较
起源与历史
太极拳和八段锦都源于中国,但 太极拳历史更为悠久,约在14世 纪左右,而八段锦则稍晚,约在
宋、明之间。
动作与招式
太极拳的动作更加缓慢、连续和流 畅,注重内外兼修,而八段锦的动 作则更加简练、紧凑,注重调息和 内气运行。
第四段:五劳七伤往后瞧
总结词
缓解颈椎疲劳,增强颈部肌肉力量。
详细描述
自然站立,两足平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随后头颈缓缓向左右两侧转 动,同时吸气,直至不能再转动为止,同时呼气。重复此动作3次。
第五段:摇头摆尾去心火
总结词
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和焦虑。
详细描述
马步站立,双手反按在膝盖上方,指尖向内。随后头部和臀部向左右两侧摆动, 同时吸气。摆动至极限后,随呼气缓慢恢复至初始姿势。重复此动作3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中医导引术八段锦
十秒看全文:1、什么是“古中医导引术八段锦”?它和其它的八段锦有什么不同?2、习练“古中医导引术八段锦”的好处?不要总当药罐子,通过自己的习练远离小病,只把大病交给医生。
3、“古中医导引术八段锦”动作解析,李洪渊老师亲自示范。
4、很多人无法坚持,原因竟是膝关节痛和缺少运动氛围,这儿有一招可破之。
它是中国的国粹
古中医是一种中国传统医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古中医的理论体系远在人类有科学之前就已经确立,是一套遵循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的经验医学,其理论体系只在中国存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在百度、google 等搜索引擎输入古中医,排在第一位的当属著名中医李可先生,经半个世纪苦苦搜求,并亲自主校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一书。
这本堪称“中医秘籍”的书,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已连续八年多,在“最畅销专业类书籍” 里排名第一。
原书的作者清末明初的中医学家彭子益,有“中医复兴之父”之称,是继医圣张仲景之后第二位医中圣人。
李洪渊李可老中医弟子,《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主编,山西中医界实至名归的名医,其弟子短短几年纷纷成为各地中医界的佼佼者。
李洪渊简介:【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主编山西中医学院执业中医师国家中医临床教学骨干教师山西省中医药学会医易
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可老中医弟
子正安文化特约讲师【广圣堂】首席医师
【健资汇】中医健身技术总监什么是“古中医导引术八段锦”?它和其它的八段锦有什么不同?
Q1什么原因让您把今年的工作重点放在推广“古中医导引术八段锦”上?李洪渊:病人越看越多,好累。
其实很多病自己都能好,为身体自愈创造一个条件即可。
梦想着阳光下晒着暖暖的太阳,读读喜欢的书,三五好友聚聚餐喝个茶,每个人都把自己保健的好好的,其实简单的八段锦每天十分钟就能做到。
Q2什么是'古中医导引术八段锦'?
李洪渊:八段锦以动作带动气机的循行,这属古代中医导引术,不管呼吸,不需意念,十分钟全身微汗,荣卫通和,自认为胜过跑步什么的。
网上八段锦有点繁杂,精简了一下,又请高人指导了一下。
按照古中医五行相生的关系,从新调整了八段锦的动作顺序。
前六个动作导引十二经络经气的运行,促进脏腑气机开合。
前六个动作是从经络从无形入手,第七个动作是有形的,增长气力,第八个动作是从微观的细胞入手,从新排布身体的能量,使身体处在一个更好的状态中。
Q3习练“古中医导引术八段锦”的好处?
李洪渊:习练“古中医导引术八段锦”对现代人来说具有特别多的益处。
练习“古中医导引术八段锦”就是身体在充电。
在中医健身的概念里,是一种消除疲劳感、缓解压力、打开心扉、疏通经络、益气活血、促进脾胃运化的有氧运动。
能明显改善现代人常见的亚健康状态,通过习练“古中医导引术八段锦”自己完全可以远离小病,只把大病交给医生,而不是总当药罐子。
Q4“古中医导引术八段锦” 和其它八段锦有什么不同?
李洪渊:主要是八个动作的前后顺序不同。
八段锦是中国传统保健功法,形成于12世纪,后在历代流传中形成许多练法和风格各具特色的流派,它动作简单易行,功效显著。
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动作舒展优美,如锦缎般优美、柔顺,又因为功法共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
“古中医导引术八段锦”动作顺序,是按照古中医五行相生的关系从新调整过的。
前六个动作导引十二经络经气的运行,促进脏腑气机开合。
遵循相火→ 脾土→ 肺金→ 肾水→ 肝木→ 君火的顺序排列动作的前后顺序。
下面的这段视频就是李洪渊▏古中医导引术八段锦完整版“古中医导引术八段锦”动作解析
古中医导引术八段锦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针对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内循行的相火
之气。
动作说明:双手慢慢向上托起到面部时翻转双手,双手掌向上撑,双脚向下踩,放松双手下落掌心面向自己。
古中医导引术八段锦第二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第二式:调理脾胃须单举针对脾土足太阴脾经、胃土阳明胃经内循行的太阴湿土之气和阳明燥金之气。
动作说明:左手慢慢向上托起至面部时翻转掌心向上,右手伸直向下,双臂用力撑,脚趾抓地,眼睛看向前方,放松,换另一边。
古中医导引术八段锦第三式左右弯弓似射雕第三式:左右开弓似射雕针对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内循行的太阴湿土、阳明燥金之气。
动作说明:搭腕,开弓,左手掌右手肘同时向两边撑,左臂内侧体验崩紧的感觉,右臂外侧崩紧,背绷圆,手掌用力,放松换另一边。
古中医导引术八段锦第四式双手攀足固肾腰第四式:两手攀足固肾腰针对足少阴肾经、太阳膀胱经内循行的少阴君火太阳寒水之气。
动作说明:双手上托至头顶翻掌向下,身体逐节向下,膝盖微弯,感觉背部有拉伸,双手划圈,翻掌向上托起,感觉托着温水,再将温水从头顶灌到自己的身体里。
古中医导引术八段锦第五式五劳七伤向后瞧第五式:五劳七伤往后瞧针对足厥阴肝经、手厥阴心包经内循行的厥阴
风木少阳相火之气。
动作说明:手臂伸直于身体两侧,呈“木”字,头、肩、身体转向右侧。
双臂有力,放松,换边。
脊柱向拧毛巾一样,双手会有微微发麻发胀的感觉。
古中医导引术八段锦第六式摇头摆尾去心火第六式:摇头摆尾去心火针对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内循行的少阴君火之气、兼太阳寒水之气。
动作说明:(初级阶段)手叉腰,先左右曲膝练习,然后曲右膝,头向同侧倒,耳朵去找肩膀,左右活动我们的膝盖、髋部、劲部。
(说明:GIF图中,李洪渊老师演示的是摇头摆尾去心火的另一种,动作难度较大,不建议初学者在没有老师指导过的情况下练习。
)
古中医导引术八段锦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
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从无形到有形,实现强身健体的目的。
动作说明:右脚向外迈出半步,微曲膝臀部向后坐,脚扒着地,握拳,拳眼向上,出拳,沿着身体中线打出,拳眼向上,藏肩,换另一边。
古中医导引术八段锦第一式背后七颠百病消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从微观的细胞入手,从新排布身体的能量,使身体处在一个更好的状态中。
动作说明:双臂放身体两侧,提足跟,身体向上延展,放松下颠。
很多初学者无法坚持这儿有一招可破之!
健身的方式有很多... ...比如,印度的瑜伽,巴西的柔术,德国的普拉提、俄罗斯的舍宾,而古中医它才是中国的国粹。
“Q:有些人在习练“古中医导引术八段锦”的初期,会遇到膝关节疼痛的问题?健资汇:在习练中,每个关节发力的顺
序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关节的摆位。
建议大家在练习的时候,能够对着镜子看一下自己的姿态。
或者是找到李洪渊老师,通过老师的指导做标准每一个动作。
Q:习练这事儿很多人都会觉得,开始容易坚持难。
健资汇:练习确实需要锻炼的氛围,如果还能有老师带着练,当然最完美,也更容易坚持下去。
下面的信息就可以帮你找到一大波志同道合的八段锦习练爱好者!
“古中医导引术八段”大本营的活动信息和地址:每周日上午10:00-11:30,李洪渊老师及弟子都会在健资汇健身工作室(丽华苑12栋1单元20层门铃2001)习练“古中医导引术八段锦”。
此时不仅有老师分享古中医养生知识,老师还会带领一帮爱好者习练“古中医导引术八段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