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中医养生经典
八段锦

八段锦功法动作功法特点:有氧代谢运动,安全可靠,老少皆宜,对三高四病具有防治和治疗作用,运动强度符合运动生理学规律。
主要是柔和缓慢,圆活连贯,松紧结合,动静相兼,神与行和,气寓其中。
预备式:1、两臂内悬,与髋同高,掌心向后。
2、膝关节稍屈,同时两臂外旋,向前合抱于腹前两掌指间距离约10CM。
动作要点:头向上顶,下颏微收,舌抵上颚,嘴唇轻闭,沉肩坠肘,腋下虚也,胸部宽舒,腹部松沉,收髋敛臀,上体中正。
功法作用:命门穴放松,作用宁静心神、调整呼吸、内安五脏、端正身形,从精神和肢体上做好练功前的准备。
1、两手托天理三焦。
动作要点:两掌上托要舒胸展体,略有停顿,保持伸拉,两掌下落,松腰沉髋,沉肩坠肘,松腕舒直,上体中正,力在掌跟。
功法作用:通过两手交叉上举,缓慢用力,保持伸拉,可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
通过拉长躯干、上肢各关节的肌肉、韧带、及关节软组织,对提高关节的灵活性,防止肩部疾患、颈椎病具有良好的作用。
2、左右开弓似射雕。
动作要点:侧拉之手五指要并拢,屈紧,肩臂放平,八字掌侧撑需沉肩坠肘,屈腕,竖指,掌心弹空。
功法作用:展肩扩胸,可刺激督脉和背部腧穴,同时调整手太肺经等经脉之气。
它能有效发展下肢肌肉力量,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同时增加前臂和手部肌肉力量,提高手腕关节及指关节的灵活性,并有利于纠正驼背、肩内收等不良姿势,很好的预防肩、颈疾病。
3、调理脾胃须单举。
动作要点:舒胸展体,拔长腰肌,两肩松沉,上提下按,对拉拔长,力在掌跟。
功法作用:通过左右上肢一松一紧的上下对拉,可以牵拉腹腔,对中焦脾胃起到按摩作用,同时可以刺激胸胁部相关经络及背部腧穴等,具有调理脏腑经络的作用,该式动作使脊柱内各椎骨间小关节及小肌肉得到了锻炼,从而增强了脊柱的灵活性与稳定性,有利于预防和治疗肩颈疾病、糖尿病、脾胃病等)。
4、五劳七伤往后瞧。
动作要点:头往上顶,肩向下沉,转头不转体,悬臂两肩后张。
下颏内收,转头幅度大一些。
功法作用:通过上肢伸直外旋扭转的静力牵张作用可以扩张牵拉胸腔、腹腔等脏腑,往后瞧的转头动作可以刺激大椎穴和背部五脏六腑腧穴,达到防止五劳七伤的目的。
养生八段锦口诀

养生八段锦口诀养生八段锦口诀是传统中医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由八个动作组成,每个动作都有特定的方法和要领,以达到调理身心健康的效果。
第一招:双手托天理三焦。
这个动作主要通过提拉手臂的力量,帮助调理胸腹部的气机,促进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行。
托天理三焦的动作类似于举重,但要注意姿势要正确,动作要缓慢,不要过度用力。
第二招:左右搂环视背后。
这个动作主要通过扭转上身的方式,促进脊椎的灵活性,改善腰背部的血液循环,达到舒缓肩颈和腰酸背痛的效果。
搂环视背后的动作要慢慢进行,不要用力过猛。
第三招:左右弯腰象箭靠。
这个动作主要通过弯腰的方式,刺激和调理肾脏和腰椎,促进腰部的血液循环,增加腰部的灵活性。
弯腰象箭靠的动作要缓慢进行,不要过度弯曲腰部。
第四招:背后举头看远方。
这个动作主要通过抬头仰望的方式,放松颈部和眼部的肌肉,改善颈椎和眼睛的血液循环,缓解眼疲劳和颈椎痛。
举头看远方的动作要平稳进行,不要用力过猛。
第五招:提脚踮脚立中守。
这个动作主要通过提起脚跟和脚尖的方式,刺激和调理脚部的经络和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脚部的灵活性。
踮脚立中守的动作要稳定进行,不要用力过猛。
第六招:双手攀足立稳当。
这个动作主要通过手臂的伸展和腿部的屈伸,促进膝关节和脚部的血液循环,增加膝部的灵活性。
攀足立稳当的动作要缓慢进行,不要用力过猛。
第七招:双手撩头顶上举。
这个动作主要通过双手的抬举和头部的仰望,促进上半身的血液循环,缓解肩颈的紧张和疼痛。
撩头顶上举的动作要平稳进行,不要用力过猛。
第八招:俯身前屈脚尖起。
这个动作主要通过腰部的前屈和脚尖的起伏,促进腰部和腿部的血液循环,增加腰部和腿部的灵活性。
前屈脚尖起的动作要稳定进行,不要用力过猛。
养生八段锦口诀是一种简单易学的养生方法,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练习。
每天坚持练习这八个动作,可以增强身体的健康和免疫力,改善脏腑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但要注意,练习时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能力来选择合适的运动量和强度,避免过度用力或受伤。
八段锦的中医养生原理

八段锦的中医养生原理八段锦的中医养生原理八段锦是一种古老的中医养生功法,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道家文化。
它是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和呼吸法来调养身体,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八段锦以其简单易学、适应性广泛的特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推崇。
它既可作为一种养生健身方式,也可作为一种养病康复的方法。
八段锦的练习主要包括八个动作,即举手拢步、揽雀尾、单拖式、倒举拗步、左右分腿、左右弯腰、双手托天理三焦、倒卧撑。
每个动作都有其特定的动作要领和呼吸方法。
在中医养生中,养生的核心理念是“气血和谐”。
八段锦的练习可以通过调整呼吸和动作,调节身体的气血循环,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首先,八段锦通过深呼吸的方式来增加氧气的吸入量,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其次,八段锦的每个动作都有其特定的拉伸和扭转动作,可以有效地舒缓肌肉和关节的僵硬,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此外,八段锦的练习还可以调节内脏器官的功能,促进气血的运行,达到健脾益肾、养心安神的作用。
八段锦是一种内外兼修的养生功法。
在外在层面上,八段锦通过伸缩肢体、转动关节、扭转腰背等动作,可以锻炼肌肉、韧带和骨骼,增加身体的力量和耐力。
同时,八段锦的呼吸法也有助于放松身心,缓解焦虑和紧张,提高睡眠质量。
在内在层面上,八段锦通过调整呼吸和动作,可以调节各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身体的调节能力,增强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根据中医的观点,病从脏躯生,八段锦的练习可以促进脏腑功能的协调,提高身体的代谢和排毒能力,从而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八段锦还有助于调节身心的平衡。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困扰,导致身心失调。
八段锦的练习可以通过舒缓肌肉和关节的僵硬,调和气血的运行,舒缓压力和紧张,提高心理的健康水平。
此外,八段锦的练习还可以调整内分泌功能,提高大脑的兴奋性,增强记忆力和注意力。
总之,八段锦是一种集运动、呼吸和心理调节为一体的中医养生功法。
它能够通过调整呼吸和动作,促进气血的运行,舒缓肌肉和关节的僵硬,调节脏腑器官的功能,提高心理的健康水平,达到养生健身的目的。
八段锦的功效与作用

八段锦的功效与作用
八段锦是一种古老的养生功法,由八个动作组成,通过呼吸调息和身体运动来增强身体的健康和锻炼内外平衡。
它被广泛应用于中国传统医学和养生文化中,并被视为一种有效的康复和养生方法。
以下是八段锦的一些功效与作用:
1. 健脾益胃:八段锦中的运动动作有助于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促进脾胃的健康,对于消化不良、胃胀、脾虚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 润肺养肺:通过调整呼吸和肺部的运动,八段锦可以促进肺部气血循环,增强肺功能,对于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支气管炎等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3. 强身健体:八段锦的动作涵盖了身体的各个方面,包括伸展、扭转、拉伸等,可以锻炼肌肉、韧带、关节等,并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4. 舒缓压力:通过深呼吸、放松动作和注意力集中,八段锦有助于消除身体和心理的紧张感,促进身体松弛和放松,缓解压力和焦虑症状。
5. 促进血液循环:八段锦的运动动作可以提高心脏的负荷和血液循环,促进身体各部位的血液供应和氧气供应,减少局部血液循环不畅所导致的问题。
6. 调节脊椎和骨骼:八段锦包含了多种脊柱的伸展、扭转和放
松动作,可以改善脊柱的灵活性,减少脊椎疾病的发生,如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等。
7. 改善睡眠质量:八段锦练习过程中的呼吸调息和动作可以帮助放松身心,缓解失眠和焦虑引起的睡眠问题,提高睡眠质量。
8. 增强免疫力:八段锦的运动动作和呼吸调息有助于调节体内各系统的平衡,提高免疫系统功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对于增加体质和预防疾病有一定的作用。
总而言之,八段锦是一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养生功法,通过练习八段锦可以改善身体各个方面的功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同时也有利于舒缓压力和促进心理健康。
八段锦的中医原理

八段锦的中医原理说起八段锦,那可真是个宝贝,老祖宗传下来的养生秘籍,简单几招,就能让人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八段锦背后的中医原理,用大白话给您说道说道。
您想啊,咱们人活一世,全靠这一身气血在支撑着。
气血足了,身体自然就好,这就是中医常说的“气血充盈,百病不生”。
八段锦呢,它就像是给身体做了一套全方位的按摩,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给调理得舒舒服服的。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您想象一下,双手往上一托,好像要把天都给举起来似的,这一托啊,不仅胳膊腿儿都舒展了,连带着胸腹里的五脏六腑也跟着打了个滚儿,舒服极了。
这其实就是在调理咱们的三焦,让气血在身体里畅通无阻,跟高速公路似的,一路畅通。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这一招啊,看着就像是在拉弓射箭,其实是在锻炼咱们的胸肺。
您想啊,这胸肺就像是咱们身体的鼓风机,得不停地吸进新鲜空气,排出废气。
左右一开弓,胸肺就得到了充分的拉伸,呼吸也就更顺畅了。
而且啊,这还能帮您消除胸闷,让您心情也跟着好起来。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脾胃可是咱们身体的“粮仓”,吃进去的东西都得靠它们来消化吸收。
这一式啊,就是专门来调理脾胃的。
您一手往上举,一手往下按,这一上一下之间,脾胃就被按摩得舒舒服服的,消化也就更好了。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这“五劳七伤”啊,说的是咱们身体容易出现的各种劳损和情志上的伤害。
往后一瞧,这动作看似简单,其实是在疏通咱们的经络,调节脏腑的功能。
经常做做啊,就能帮您缓解疲劳,预防亚健康。
接下来的几式啊,也是各有各的妙处。
摇头摆尾去心火,这一招能帮您去除心里的烦躁;两手攀足固肾腰,则是在锻炼咱们的腰部和肾脏;攒拳怒目增气力,让您力气大增;背后七颠百病消,则是在通过全身的抖动来疏通经络,消除百病。
您看这八段锦啊,每一式都是在跟咱们的身体对话,在帮咱们调理身体。
而且啊,它还不挑人,不管您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是身体硬朗的还是有点小毛病的,都能练。
只要您坚持练下去啊,这身体啊就会越来越棒!说起来啊,这八段锦还真是咱们老祖宗的智慧结晶。
中医养生太极八段锦修身养性的八个动作

中医养生太极八段锦修身养性的八个动作太极八段锦是中国传统的养生健身体操之一,它结合了中医理论和太极拳的动作技巧,旨在通过舒缓柔和的动作来调养身心,增强体质。
以下将介绍太极八段锦的八个动作及其功效。
第一段:两手托天理三焦这个动作以挥手托举天地为意象,通过胸腹的扩张与收缩,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
同时,托天理三焦的动作可以缓解肩颈的压力,改善肩周炎等症状。
第二段:两手云门独立开以腰椎为轴心,上下扭转腰背,左右回旋臂肘,这个动作可以消除腰背酸痛,并且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的问题。
同时,云门独立开的动作还能刺激经络,调节内分泌,对改善月经不调等妇科问题也有疗效。
第三段:左右搂膝拗步行两膝交替抬起,通过腿腹的活动来刺激脾胃功能,提高消化吸收能力。
这个动作可以帮助缓解便秘、腹胀等胃肠问题。
此外,左右搂膝拗步行还可以增强下肢力量,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第四段:五禽戏力量劲五禽戏是模仿虎、鹿、熊、猿、鸟等动物的动作健身,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虎式了。
通过模仿虎的奔跑、跃跃欲试的姿态,五禽戏力量劲可以提高人体的爆发力和灵活性。
这个动作对改善腰腿酸软、关节疼痛等问题有一定的效果。
第五段:退竹推浪手往前摆这个动作以竹子离地的动作为意象,通过身体的前倾来刺激腰背的经络,增强腰椎的稳定性。
退竹推浪手往前摆的动作还可以加强胸肺腔的呼吸功能,减少胸闷气短的症状。
第六段:勾卧野马踏九霄以骑马行走为基础动作,通过膝关节的上下运动,刺激腰、腿、髋部的经络,增强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
这个动作对改善腰腿酸软、关节疼痛等问题有一定的疗效。
第七段:双手攀足瑜珈弓这个动作以攀足维持平衡为基本动作,通过这个动作可以伸展腰背,锻炼柔韧性,增强腿部力量。
双手攀足瑜珈弓的动作还可以缓解肩颈的压力,改善颈椎病和头痛等症状。
第八段:两手攀天魁星走这个动作以两手向天高举为主要动作,通过上肢的伸展和躯干的扭转,可以调整气血的循环,增强肺活量。
两手攀天魁星走的动作还可以有效改善肩颈部位僵硬和脊柱前凸的问题。
八段锦标准口令完整版

八段锦标准口令完整版导言八段锦,又称八段锦功法,是一种古老的健身养生功法,它多达八个动作,各有其特点。
每个动作都是完整而独立的,但综合起来进行锻炼效果更佳。
八段锦能够调节人体的气血流通,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下面详细介绍八段锦标准口令及其动作。
口令及动作第一段:两手攀足,助腹胀式口令:两手攀足助腹胀,益肾腹内劲自长。
动作: 1. 双脚与肩同宽站立,两手自然下垂。
2. 双手向上提起,掌心向上,同时慢慢弯腰,尽量用手去攀住足尖。
3. 弯腰的同时,吸气,将腹部往里收,尽量靠近大腿。
4. 弯腰挺起时,呼气,双手放松下垂。
第二段:左右互摸脚,助益五脏衰口令:左右互摸脚助益,增肝胆道气益五脏。
动作: 1. 双脚与肩同宽站立,两手自然下垂。
2. 两手向上提起,掌心向上,同时向右侧弯腰,尽量用右手去摸左脚脚心。
3. 同时,左手放到头顶上方。
4. 弯腰挺起时,呼气,双手放松下垂。
5. 反方向亦如此。
第三段:右手托天理三焦,通窍助中养神力口令:右手托天助三焦,通窍助中养神魂。
动作: 1. 双脚与肩同宽站立,两手自然下垂。
2. 两手向上提起,掌心向上,同时向右侧弯腰,尽量用右手贴近身体右侧,手臂自然下垂。
3. 同时,左手放到头顶上方。
4. 弯腰挺起时,呼气,双手放松下垂。
5. 反方向亦如此。
第四段:左手托阳辅元阳,促进能量更流通口令:左手托阳辅元阳,助力益气养血气孔通。
动作: 1. 双脚与肩同宽站立,两手自然下垂。
2. 两手向上提起,掌心向上,同时向左侧弯腰,尽量用左手贴近身体左侧,手臂自然下垂。
3. 同时,右手放到头顶上方。
4. 弯腰挺起时,呼气,双手放松下垂。
5. 反方向亦如此。
第五段:两手攀足助腹胀,益肾腹内气自长口令:两手攀足助腹胀,益肾腹内劲自长。
动作: 1. 双脚与肩同宽站立,两手自然下垂。
2. 双手向上提起,掌心向上,同时慢慢弯腰,尽量用手去攀住足尖。
3.弯腰的同时,吸气,将腹部往里收,尽量靠近大腿。
八段锦与中医养生

八段锦与中医养生八段锦与中医养生第一节:八段锦的介绍和起源1.1 八段锦的概述1.2 八段锦的起源和历史1.3 八段锦的主要特点和目的第二节:八段锦的养生原理2.1 中医理论与八段锦的关系2.2 八段锦的养生原理解析2.3 八段锦对身体的影响和作用第三节:八段锦的具体动作及效果3.1 第一段:两手承天式- 动作描述- 作用和效果3.2 第二段:左右开弓式- 动作描述- 作用和效果3.3 第三段:举手式- 动作描述- 作用和效果3.4 第四段:神农举炉式- 动作描述- 作用和效果3.5 第五段:左右搬拦式- 动作描述- 作用和效果3.6 第六段:双手倒抽劲式- 动作描述- 作用和效果3.7 第七段:弓形步蹲式- 动作描述- 作用和效果3.8第八段:双手推势式- 动作描述- 作用和效果第四节:八段锦的养生注意事项4.1 适宜人群和禁忌人群4.2 注意动作规范和姿势要求4.3 合理安排锻炼频率和时间4.4 注意身体反应和无法适应的情况第五节:八段锦的其他应用领域5.1 八段锦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5.2 八段锦在健身和减肥中的应用5.3 八段锦在心理健康中的应用附件:本文档附带视频演示和图示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医:传统中医学,是中国古代医学的一种,主要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和五行来治疗疾病。
2、八段锦:一种中国传统的养生功法,通过特定的动作和呼吸来调理身心健康。
3、养生:保持身体健康和延年益寿的方法和行为。
4、康复医学:通过专业的治疗和康复训练来帮助人们恢复或改善身体功能的医学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段锦—中医养生经典
2015-04-07健康天天读
八段锦—中医养生经典
武术八段锦备受许多武术大家的喜爱,主要是因为它在中医养生方面源远流长,一起来看看它的一些主要练法和调养脏腑的作用。
在我国武术的发展过程中,许多武术大家对八段锦特别偏爱,都或多或少练习过。
这其中,讲究内在修为的武术内家流派尤其重视八段锦,其主要练法和社会上流行的有所不同。
一、左右开弓似射雕
含胸拔背,马步站立做到“三平”。
“三平”,即小腿与地面垂直,大腿与小腿连成直角,身背又与大腿垂直,做到“三平”很难,年老与体虚的人,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适当站立即可,不可强求。
好后,左手虎口张开,食指上指,其它四指如握弓背状,右手如拉弓弦,从胸前用暗劲左右拉开。
左手向左一直伸展,同时目视左前方,如欲射大雕状。
左手完全伸展后,左右手依旧用暗劲一个伸,一个拉,左手向左再顶八次,然后自然松开、收回,同时全身放松,松一口气。
稍歇一会儿后,再换向右方做一遍,也顶八次。
如此左右各做八遍。
注意向左右用暗劲顶时,伸直的手臂不能弯曲或来回收缩,始终用的是暗劲,从外表上看不出来。
二、双手托天理三焦
含胸拔背,自然站立,全身放松,两脚分开与肩同宽。
两手掌心向上,手指自然分开,中指尖相
向,从胸腹前如“托天”状慢慢向上托起。
要真如“托天”一样用暗劲,做到“力从脚跟起,贯到泥丸宫”。
托到顶门后,掌自然向外、向上翻转,中指尖始终相向,如此继续向上托起,托到不能再高时,用暗劲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向上顶八次。
注意须用意、用暗劲向上顶,胳膊不可上下弯曲、晃动,臂肘始终是直的。
做完八个动作后,手臂自然向两边松垂下来,同时全身放松,自然松一口气。
稍歇一会儿后,再做下一遍运动,共做八遍六十四个暗劲动作。
“泥丸宫”,俗称顶门,即婴儿头骨未合处。
三、调理脾胃单举手
左手自身前成竖掌向上高举,继而翻掌上撑,指尖向右,同时右掌心向下按,指尖朝前。
左手俯掌在身前下落,同时引气血下行,全身随之放松,恢复自然站立。
如此左右手交替上举各 4 ~ 8 次。
这一动作主要作用于中焦,肢体伸展宜柔宜缓。
由于两手交替一手上举一手下按,上下对拔拉长,使两侧内脏和肌肉受到协调性的牵引,特别是使肝胆脾胃等脏器受到牵拉,从而促进了胃肠蠕动,增强了消化功能,长期坚持练习,对上述脏器疾病有防治作用。
熟练后亦可配合呼吸,上举吸气,下落呼气。
四、五劳七伤往后瞧
全身放松,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
两手手指自然分开,相向,从腹前开始,右手掌心向上,向上慢慢托举;左手掌心向下,向下慢慢按压。
右手托到头一侧时,掌心自然向外翻转,逐渐上举如“托天”状,手臂一直伸到不能再伸时,左手也下压,中指尖自然指向前方,压到不能再压时,腰带动上半身向左转,转到不能再转时,两手用暗劲一个向上举,一个向下压,同时两眼用力瞧右脚跟。
这样举、压、瞧,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连续做八次后,两手松回,上半身也转正,同时全身松一口气。
稍歇一会儿,再换过左手举,右手压。
如此反复左右侧各做八遍。
传统上这两段分开来做。
我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两段合起来做,效果更好。
做这两段动作时,两腿始终是站直的,不能稍打弯曲。
腰也不能来回扭动,而是始终朝一个方向转。
五、两手攀足固肾腰
全身自然站立,放松;两脚分开与肩同宽。
两手用暗劲向后、向上、向前、向下连续慢慢划弧,指尖伸向足前;手臂向下划弧时,上半身带同腰也一齐下划。
手伸到不能再伸时,依势用暗劲向足前下压八次,然后全身松开,恢复原站位,同时松一口气,稍休息一会儿,再做下一遍动作。
共做八遍。
这一段运动中,两腿始终是直的,不能打弯;两臂也不能弯曲。
有的人身子缺乏运动,比较僵硬,开始“攀”不到足,但锻炼久了循序渐进,也可渐渐“攀”到足。
有的人身子软活,手能很容易
地“攀”到足,此时可用两手压足前的地面,或手臂稍曲,以两肘“攀足”,使两腿与腰部有绷紧的感觉,即可达到锻炼的效果。
这一段还有两个要领必须掌握,即“两手攀足”时,头颈必须完全放松,脑袋如垂瓜一般,两手臂也要完全放松。
下压“攀足”时,不能上下屈伸,而是用暗劲依次向下压。
我认为,这样依法运动,不但能“固肾腰”,还能有效预防“脑猝中”,即脑血栓一类的疾病,因为这一套运动可使脑血管保持通畅,对健身强体大有益处。
但老年人做这套运动时,尽可能慢一点,以身体感觉舒畅为度,慢慢达到要求的标准。
也可在起床前,两手指肚(不可用指甲)紧贴头皮,从前到后梳头50次,使血液通畅,再下床做这套运动,则更觉适宜了。
六、摇头摆尾去心火
全身放松站立,两脚分开,比肩略宽。
以腰带动上半身,如太极拳之“搂膝拗步”向右转,同时右手向右划,左手向右前方推,右脚、左脚以脚跟为圆心,自然外摆、内扣,两腿自然曲成弓步。
左
手推到不能再推时,右手自然向下压在体一侧。
接着左手再用暗劲向前推八次。
再用太极拳之“搂膝拗步”法,左手从体前向左侧划,右手向左前方推,以腰带动上半身亦向左侧转来,注意此时头即上半身应尽量转向左侧,左脚、右脚自然外摆、内扣,这才是真正的“摇头摆尾”。
右手推到不能再推时,用暗劲向前再推八次。
如此左右反复,各做八次。
有的传授教人做这一节时,摇摇头,摆摆屁股就完了,这不能达到真正“去心火”的目的。
收功后,全身松一口气,休息片刻,再进行下一个动作。
七、最后起踮百病消
全身放松站立,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
身体缓缓上引,脚跟自然离地,引到不能再引时,用两脚尖支撑全身站立,直到不能支持时,脚跟缓缓着地,随即松一口气,如此共做八遍。
此段过去作“背后七颠百病消”,用脚跟提起顿地,连做七次。
这个方法不好,脚跟顿地容易使脑部受到震荡。
我将“七颠”改为“起踮”,并改了运动的方式,如此才有益于健康。
做这套内家八段锦的时候,要时时记着“道法自然”的训言。
得法与否,存乎一心。
要反复练习,仔细体味,直到能够自如运用。
呼吸要自然,千万不能憋气。
动作要自然、舒展、大方。
用意,用暗劲、内劲,不用拙力、僵力。
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循序渐进地练习,持之以恒地练习,逐渐达到纯熟境地。
长年累月不间断地锻炼,必有奇效。
从运动量来说,最好每天能做两次,早晚各一次。
如早晚时间难以安排,每个人也可按自己的条件,灵活地选择其中一些式子,随时随地练习。
如走路时可常踞起脚跟,久久自会有奇效发生。
八、怒目攒拳增气力
马步站立,含胸拔背,上身、大、小腿做到“三平”;两手如卷饼式握拳,并以内劲紧贴腰间,拳心向上;两目怒视前方;用暗劲将右拳慢慢冲出,拳心自然翻转向下。
冲到不能再冲时,手臂已直,依势用暗劲再向前冲八次。
然后全身松开站立,自然松一口气。
稍休息一会儿后,换为左手冲拳。
如此左右各做八遍。
如卷饼式握拳,也是暗劲,这样拳才能攒得紧。
不但“攒拳”要“怒目”,“两手托天”、“左右开
弓”、“单手举”、“往后瞧”以及后面要解说的“摇头摆尾”、“起踮”等,也要“怒目”。
“怒目”,能提起全身精神,使一身精、气、神贯足,也锻炼了眼睛视力。
戏剧大师如梅兰芳他们的眼神,也都是经过了锻炼的。
“怒目”二字,不可忽视。
来源:99健康网
<并非原创 重在传播>
温馨提示:我们致力于为您的生活提供健康指导,但并不能替代医生之诊断治疗,如您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
健康天天读,幸福长久久!欢迎转发,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关注《健康天天读》有以下三种方法:
一、
1、点击右上角
2、点击查看“官方账号”
3、点击关注即可
4、关注后可天天收到最新健康天天读
二、
1、在微信“朋友们”中进入添加朋友
2、查找微信公众账号
3、查找“jkttd99”,关注即可
三、直接扫描《健康天天读》二维码
微信扫
一扫关注该公众号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