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综合实验方案
热处理实验报告

金属材料热处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了解热处理工艺、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2. 了解热处理设备和热处理工艺的实际操作,熟悉合金元素在低合金结构钢中的作用。
3. 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实验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与方案本实验采用的材料:45钢、T8钢、40CrNi钢三种。
对于每一种钢材,要求得到如下组织:(1) 晶粒粗大的马氏体+残余奥氏体;(2) 晶粒细小的马氏体+残余奥氏体;(3) 回火马氏体;(4) 回火屈氏体;(5) 回火索氏体;(6) 铁素体(或渗碳体)+珠光体。
对于45钢和40CrNi钢还要求得到如下组织:(1) 屈氏体网+(马氏体+残余奥氏体);(2) 未转变为奥氏体的铁素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试样:直径φ14mm的40CrNi钢圆柱状小试样,直径φ15mm的45钢圆柱状小试样,直径φ16mm的T8钢圆柱状小试样。
2. 热处理加热炉:高温热处理炉(≤1300℃)2台,中低温热处理炉(≤900℃)5台3. 硬度计(洛氏硬度C标尺)4. 金相显微镜01ympus LEXTOL S4100及数码照相系统5. 磨光机及金相砂纸6. 抛光机及抛光液7. 浸蚀剂、酒精、玻璃器皿、竹夹子、脱脂棉、滤纸等四、实验工艺设计及实验处理过程和结果处理1.工艺选择表2 实验全部样品的显微组织及其热处理工艺设计用表(要求回火)2.工艺选择分析:工艺的选择的根据是亚共析钢和共析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即CCT曲线。
45钢和40CrNi属于亚共析钢,T8钢属于过共析钢,对应曲线如下图所示。
亚共析钢CCT曲线图过共析钢CCT曲线图亚共析钢得到马氏体一般需要加热到AC3线以上30-50℃,保温然后快速冷却。
所以一般选择860℃作为热处理工艺温度。
产生粗晶马氏体的原因在于加热温度1000℃已经过高,马氏体就会发生变形,晶粒粗大。
860℃细晶马氏体性能硬度和韧性会更好。
实验三 碳钢的热处理

实验三碳钢的热处理一、实验目的1.了解碳素钢的基本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的工艺方法。
2.研究冷却条件与钢性能的关系。
..3.分析淬火及回火温度对钢性能的影响。
4.学会洛氏硬度计的使用。
二、实验设备和材料设备: 箱式电炉和控温仪表, 洛氏硬度计, 皮手套, 夹钳, 淬火矿物油, 水, 砂纸等。
材料: 45号钢、T12 钢样若干。
三、热处理工艺及其设计碳素钢普通热处理工艺主要有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
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 是达到热处理良好效果的最重要工艺参数。
(一)设计、制定热处理工艺规范钢的热处理是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步骤来改变其内部组织, 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热加工工艺, 它的基本过程包括: 将钢加热到选定温度, 在该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 然后用选定的速度冷却。
由于工件的成份、形状、大小不同, 所以应该选择不同的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
热处理的工艺参数主要包括: 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
1. 加热温度的选择(1)退火:亚共析钢加热至Ac3+(20(C~30(C)(完全退火);共析钢, 过共析钢加热至Acl+(20(C~30(C)(球化退火), 得到粒状渗碳体, 硬度降低, 以利切削加工。
由于退化时间较长, 本次不做退火实验。
(2)正火: 亚共析钢加热至Ac3+(30(C~50(C);过共析钢加热至Accm+ (30(C~50(C)。
即加热到奥氏体单相区。
(3)淬火: 亚共析钢加热至Ac3+(30(C~50(C);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加热至Ac1+(30(C~50(C)。
(4)回火: 碳素钢淬火后需尽快回火, 按加热温度的不同, 可分为三种:低温回火: 加热温度150(C~250(C, 目的是得到回火马氏体, 降低淬火应力, 减少脆性并保持淬火碳素钢的高硬度。
用于切削工具、冷作模具、滚动轴承等。
中温回火:加热温度350(C~500(C, 目的是得到回火托氏体, 较多地降低淬火应力, 有高的韧性和弹性极限。
钢热处理综合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20号钢热处理组织和硬度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并掌握20号钢的热处理工艺、。
〔2〕掌握20号钢正火的步骤、标准以及硬度的变化。
〔3〕学会观察20号钢正火后的显微组织结构,分析其性能变化的原因。
〔4〕学会解决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探究最正确20号钢热处理工艺。
二.简述4种根本热处理工艺〔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方法及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特征金属热处理是将金属工件放在肯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中保持肯定时间后,又以不同速度冷却的一种工艺方法。
钢铁整体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根本工艺。
退火: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依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纳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冷却速度最慢),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到达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打算。
正火: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淬火: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
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回火: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71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紧密,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三.简述洛氏硬度测定的根本原理及应用范围洛式硬度〔HR-〕是以压痕塑性变形深度来确定硬度值指标。
以0.002毫米作为一个硬度单位。
当HB>450或者试样过小时,不能采纳布氏硬度试验而改用洛氏硬度计量。
它是用一个顶角120°的金刚石圆锥体或直径为1.59或3.18mm的钢球,在肯定载荷下压入被测材料外表,由压痕的深度求出材料的硬度。
依据试验材料硬度的不同,有HRA,HRB,HRC三种硬度。
HRA:是采纳60kg载荷和钻石锥压入器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极高的材料(如硬质合金等)。
热处理实验报告[5篇范文]
![热处理实验报告[5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32672df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7b.png)
热处理实验报告[5篇范文]第一篇:热处理实验报告篇一:钢得热处理实验报告钢得热处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得 1、了解热处理对材料性能得影响2、了解在相同得热处理状态下材料成分对材料性能得影响3、了解用显微镜观察金相得制样过程二、仪器材料箱式电炉(sx2—4-10、sx—4-10)、硬度测试仪(hr—150a)、30 钢、t10 钢、砂轮(砂纸)三、实验过程1)、金相得制备将一小块金属材料用金相砂纸磨光后进行抛光,去除金相磨面由细磨所留下得细微磨痕及表面变形层,使磨面成为无划痕得光滑镜面,然后用侵蚀剂进行腐蚀,以使组织被显示出来,这样就得到了一块金相样品。
2)、钢得热处理淬火与正火钢得淬火:淬火就就是将钢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保温后放入各种不同得冷却介质中(v 冷应大于v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
钢经淬火后得组织由马氏体及一定数量得残余奥氏体所组成。
步骤为:加热前先对试样进行硬度测定(为便于比较,一律用洛氏硬度测定);再将试样放入箱式电炉中,t10 钢在770℃左右,30 钢在860℃左右分别均匀加热15 分钟;然后迅速在水中冷却,并不断搅拌.将淬火后得试样用砂轮磨平,并测出硬度值(hrc)填入表 1 中。
钢得正火:钢加热到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30~50℃以上,保温适当时间后,在自由流动得空气中冷却得热处理工艺。
步骤为:加热前先对试样进行硬度测定(为便于比较,一律用洛氏硬度测定)。
再将试样放入箱式电炉中,t10 钢在770℃左右,30 钢在860℃左右分别均匀加热 15 分钟,后在空气中缓慢冷却。
将正火后得试样用砂轮磨平,并测出硬度值(hrc)填入表 2 中。
四、结果及讨论1、为什么淬火处理后得硬度值比正火处理后得高?答:因为淬火冷却速度比正火冷却速度快,由过冷奥氏体得连续冷却转变图像可知淬火后得到得就是马氏体组织,而正火后得到得组织主要就是珠光体.马氏体比珠光体晶粒度细晶界面多,使得晶体得位错滑移阻力增大,从而硬度提高。
手用锯条材料的热处理工艺研究综合实验.doc

目录1、绪论:摘要--------------------------------------------------------------1 关键词------------------------------------------------------------1 前言--------------------------------------------------------------2 2、实验方案及方法:2.1实验研究对象----------------------------------------------------------------------------32.2实验理论准备----------------------------------------------------------------------------32.3实验流程设计---------------------------------------------------3 2.3.1总的工艺流程-------------------------------------------------32.3.2具体工艺制定、参数作用及热处理后组织-------------------------33、实验结果和讨论3.1原始组织分析及硬度---------------------------------------------7 3.2球化退火后组织及硬度-------------------------------------------8 3.3淬火后组织及硬度-----------------------------------------------93.4回火后组织及硬度-----------------------------------------------114、结论和建议4.1结论----------------------------------------------------------124.2建议-----------------------------------------------------------125、附录附录一-------------------------------------------------------------13 附录二-------------------------------------------------------------13 参考文献-----------------------------------------------------------14 致谢---------------------------------------------------------------14●摘要手用锯条材料的热处理工艺,手用锯条具有高耐磨性、高强度、高硬度,使用寿命较长等特点,选用T10碳素工具钢材料加工。
GCr15、2Gr13热处理实验报告

五、实验数据
1.硬度HRC
表1 GCr15钢热处理前后硬度
状态
1 2 3 平均
硬度
原件59.0 59.1 59.3 59.1
淬火后80.1 80.8 80.7 80.5
回火后79.8 79.4 78.9 79.4
表2 2Cr13钢热处理前后硬度
状态
1 2 3 平均
硬度
原件50.3 50.6 50.3 50.4
淬火后73.4 74.3 74.3 74
回火后63.4 63.2 63.3 63.3
六、金相照片及组织分析
1.金相照片
状态
GCr152Cr13 材料
原件
100μm 100μm
淬火后
100μm 100μm
回火后
100μm 100μm
2.组织分析
(1)GCr15钢合金含量较少、具有良好性能,经过淬火加低温回火后具有较高的硬度、均匀的组织、良好的耐磨性、高的接触疲劳性能。
(2)GCr15等温淬火组织为下贝氏体+碳化物+少量马氏体+极少量残余奥氏体,淬火变形很小,强度高,韧性好。
GCr15低温回火,马氏体分解,残余奥氏体转变,碳化物转变工艺特点为强调硬度取下限,强调韧性取上限。
(3)2Cr13属于不锈铁,硬度好,经过淬火处理后可以得到更好的机械性能,具有较好的可加工性,组织形态为马氏体型。
2Cr13处理应为淬火+高温回火,组织应为回火索氏体+未溶块状铁素体,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该材料使用时耐腐蚀性。
热处理实验报告册(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热处理工艺的基本操作步骤。
2. 掌握热处理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热处理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加深对热处理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1. 热处理设备操作2.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实验a. 退火实验b. 正火实验c. 淬火实验d. 回火实验3. 热处理工艺参数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4. 热处理缺陷分析实验三、实验原理热处理是一种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方法,使金属或合金内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其性能的工艺方法。
热处理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金属或合金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相变,通过改变冷却速度来控制组织结构,进而达到提高或改善材料性能的目的。
四、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a. 箱式电阻炉b. 金相显微镜c. 洛氏硬度计d. 退火炉e. 正火炉f. 淬火炉g. 回火炉h. 磨砂纸i. 水浴锅2. 实验材料:a. 退火实验: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b. 正火实验: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c. 淬火实验: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d. 回火实验: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五、实验步骤1. 热处理设备操作a. 熟悉设备结构,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
b. 按照操作规程,启动设备,观察设备运行情况。
c. 根据实验要求,调整设备参数,如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等。
2.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实验a. 退火实验:1)将试样放入退火炉,加热至指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
2)将试样缓慢冷却至室温。
3)用金相显微镜观察试样组织变化。
4)用洛氏硬度计测定试样硬度。
b. 正火实验:1)将试样放入正火炉,加热至指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
2)将试样在空气中冷却至室温。
3)用金相显微镜观察试样组织变化。
4)用洛氏硬度计测定试样硬度。
c. 淬火实验:1)将试样放入淬火炉,加热至指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
2)将试样迅速放入冷却介质中冷却。
3)用金相显微镜观察试样组织变化。
钢的热处理综合性实验报告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姓名:学号:班级:时间:机械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实验室钢的热处理综合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钢的正火、退火、淬火、回火热处理操作;2.熟悉洛氏硬度计和维氏硬度计的测试原理和操作方法;3.熟悉金相试样的制备和显微镜的使用;4.分析钢经不同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规律;5.分析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规律。
二、实验仪器1.洛氏硬度计(型号:Hr-150)2.维氏硬度计(型号:Hv-120)3.金相显微镜(型号:IE200M)4.抛光机(型号:P-1)5.砂轮切割机(型号:QG-1)6.镶嵌机(型号:XQ-2B)7.热处理炉(型号:SX24-13)三、实验材料1.45钢和40Cr钢2.砂纸(型号和粒度:DP22 400cw 600cw 800cw 2000cw)3.抛光粉:氧化铝4.腐蚀剂:4%硝酸四、实验内容将45钢和40Cr钢试样放入热处理加热炉(型号:SX24-13),加热到850℃保持20min后,分别进行水冷、油冷和炉冷。
将水冷的试样分别放入200℃、400℃和600℃回火炉(型号:RJC108)中保持30min,出炉水冷。
采用砂轮切割机,将经不同热处理后的试样从中间切开,在剖开的截面上利用洛氏硬度计分别测量试样心部、1/2R处和表层处硬度值。
填入表1中。
采用砂纸,将试样表面磨光,然后抛光、腐蚀(腐蚀剂:4%硝酸溶液),在显微镜下观察金相组织,采用维氏硬度计测量试样不同区域的维氏硬度值,记录在表1中。
五、实验结果45和40Cr钢热处理实验结果见表1 。
表1 45钢和40Cr钢热处理实验结果材料热处理工艺硬度值,HRC表层1/2R处中心45钢850℃×20min,炉冷 6.709.158.81850℃×20min,空冷15.5710.578.62850℃×20min,油冷32.8329.6827.75850℃×20min,水冷44.2041.0039.4 850℃×20min,水冷+200℃×30min,水冷44.0037.1734.08 850℃×20min,水冷+400℃×30min,水冷37.6736.8534.06 850℃×20min,水冷+600℃×30min,水冷24.0321.9821.0240Cr钢850℃×20min,炉冷13.9212.4710.71850℃×20min,空冷19.0719.7119.84850℃×20min,油冷51.1751.9251.85850℃×20min,水冷58.2354.4652.89 850℃×20min,水冷+200℃×30min,水冷52.8755.9756.07 850℃×20min,水冷+400℃×30min,水冷48.0752.8151.74 850℃×20min,水冷+600℃×30min,水冷42.6844.6747.05六、实验报告要求1.提交电子版实验报告,个人直接发送至我qq邮箱:2.表1数据和所照样品的金相照片同组可以共享;3.结果分析部分,同学之间可以口头讨论,但不得复制他人的实验报告内容,否则,实验成绩以0分计,切记!!!4.结果分析部分排版要美观,图要有图号和图题,且图号和图题放在图的下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变速箱齿轮固体渗碳工艺设计的实验方案 (2)
1 变速箱齿轮的材料选择 (2)
1.1 汽车变速齿轮的服役条件 (2)
1.2 汽车变速齿轮常见的失效形式 (2)
1.3 汽车变速齿轮的性能要求 (2)
1.4 汽车变速齿轮的材料的选择 (3)
2 渗碳工艺的确定 (4)
2.2 渗碳温度 (4)
2.3 渗碳保温时间 (5)
2.4 渗碳过程 (5)
2.5 渗碳后的淬火、回火处理 (6)
3 渗碳热处理后的检测 (6)
汽车变速箱齿轮固体渗碳工艺设计的实验方案
1 变速箱齿轮的材料选择
1.1 汽车变速齿轮的服役条件
齿轮是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重要零件之一。
其主要作用是传递动力,改变运动速度和方向。
其服役条件如下:
1)齿轮工作时,通过齿面的接触来传递动力。
两齿轮在相对运动过程中,既有滚动,又有滑动。
因此,齿轮表面受到很大的接触疲劳应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在齿根部位受到很大的弯曲应力作用;
2)在运转过程中的过载产生振动,承受一定的冲击力或过载;
3)变速齿轮在换档时,端部受冲击,承受一定冲击力;
4)在一些特殊环境下,受介质环境的影响而承受其它特殊的力的作用。
1.2 汽车变速齿轮常见的失效形式
根据其服役条件,常见的失效形式为:
1)疲劳断裂:齿轮在交变应力和摩擦力的长期作用下,导致齿轮点面接疲劳断裂。
其产生是由于当齿轮受到弯曲应力超过其持久极限就出现疲劳破坏而超过材料抗弯强度时,就造成断裂失效;
2)表面损伤
a 点蚀:是闭式齿轮传动中最常见的损坏形式,点蚀进一步发展,表现为蚀坑至断裂
b 硬化层剥落:由于硬化层以下的过渡区金属在高接触应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使表
面压应力降低,形成裂纹造成碳化层剥落;
3)磨损失效
a摩擦磨损:汽车、拖拉机上变速齿轮属于主载荷齿轮,受力比较大,摩擦产生热量较大,齿面因软化而造成塑性变形,在齿轮运转时粘结而后又被撕裂,造成齿面摩擦磨损失效。
b 磨粒磨损:外来质点进入相互啮合的齿面间,使齿面产生机械擦伤和磨损,比正常磨
损的速度来得更快。
另外,齿轮除上述失效形式外,还有在换档时,齿端相互撞击,而造成的齿端磨损,或因换档过猛或过载造成断裂以及齿面塑性变形,崩角等失效形式。
1.3 汽车变速齿轮的性能要求
根据变速齿轮服役条件及失效形式,对齿轮的性能作如下要求:
1 ) 有较高的弯曲疲劳强度;
2 ) 表面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3 ) 具有高接触疲劳抗力;
4 ) 足够的塑性和韧性;
5 ) 高的淬透性;
6)齿面硬度HRC 56~62。
1.4 汽车变速齿轮的材料的选择
汽车变速齿轮属于重载荷齿轮,受力较大,且频繁受冲击,因此在耐磨性、疲劳强度、抗冲击能力等方面要求较高,为满足表面耐磨性和整体强韧性的要求,一般选用渗碳钢,如20Cr、20CrMnTi选用热处理为:渗碳。
2.4.1 汽车变速齿轮备选材料分析
对于20Cr
1)成分
钢种C%Si%Mn%Cr%P%S%
20Cr 0.17~0.24 0.20~0.40 0.50~0.80 0.70~1.00 ≤0.040≤0.040
临界点:Ac1=760℃Ac3=830℃
2) 性能特点
20Cr 是典型的低淬透性钢,但比相同含碳量的碳素钢的强度和淬透性都有明显提高,油淬后可得马氏体淬硬层为Φ20~23,常用于制造截面尺寸小于30 ㎜,形状简单,受力不大,变速档较高,负载不大的而耐磨渗碳零件。
20Cr 正火后硬度为HB179~217,显微组织为均匀分布的片经渗碳后淬火,状珠光体和铁素体,回火,表面硬度达56~62HRC,心部硬度达35~45HRC。
σb≥835MPa,σS≥540MPa δS≥10%ψ≥40%A k≥47J。
对于20CrMnTi钢
1)成分
钢种C%Si%Mn%Cr%Ti%S、P%20CrMnTi 0.17~0.24 0.20~0.40 0.80~1.10 1.10~1.30 0.06~0.12 ≤0.040
临界点:Ac1=750℃Ac3=835℃
2)主要性能
20CrMnTi是典型的中淬透性钢,该钢由于Cr、Mn 多元复合合金化的作用,淬透性好,油淬临界直径为40mm 左右。
渗碳后淬火回火具有较高耐磨性和抗弯强度以及高的强韧性,特别是良好的低温冲击韧性,钢在加热时过热敏感性小,渗碳速度快,过渡层均匀,渗碳后可以降温直接淬火,淬火变形小。
钢的渗碳工艺性较好,晶粒长大倾向小,热处理工艺简单。
20CrMnTi 的热加工和冷加工性能较好,正火后硬度为HB180~230,相对切削性能好,并可获得光洁的表面。
一般可用于制造截面在30mm 以下的承受高速、中速及重载荷以及冲击和摩擦
的重要渗碳零件,如齿轮、齿轮圈、离合器轴、液压马达转子等。
由以上分析可得:汽车变速箱齿轮从服役条件、失效形式、性能综合考虑,故选用20CrMnTi作为汽车变速齿轮的材料。
其含碳量及合金元素的作用如下:C=0.17~0.24 是为了保证心部得到低碳马氏体,具有足够的强韧性;
Cr、Mn、Si 的作用:增加钢的淬透性;
Ti 的作用:细化晶粒,防止渗碳温度下奥氏体晶粒粗化,以便实现渗碳预冷直淬工艺,同时还可形成合金碳化物渗层耐磨性。
试验设备为固体渗碳炉、回火炉等。
2 渗碳工艺的确定
2.1 齿轮的生产工艺流程:
锻造-正火-粗制齿-渗碳-半精制齿-淬回火-精制齿。
正火工艺曲线
2.2 渗碳温度
渗碳温度对渗碳过程及结果有如下几方面的影响:
1) 影响渗碳速度,提高温度可显著加速扩散过程,加速渗碳速度,缩短渗碳时间;
2) 影响渗碳层的碳浓度,表层含碳量并非越高越好,一般控制在0. 8% ~1. 1%之间比较理想;
3) 温度过高,容易引起钢的晶粒长大,降低韧性,零件翘曲变形的可能性增加;
4) 如果采用渗碳后直接淬火工艺,渗碳温度的升高容易导致渗层中残余奥氏体量增加及渗碳温度冷到淬火温度的时间相应延长;综合考虑了以上各种影响后,多数选择900~950℃渗碳,以920~930℃用得最多。
临界温度和渗碳淬火温度
钢种Ac1/℃Ac3/℃Ar3/℃Ar1/℃Ms/℃渗碳/℃淬火/℃
20CrMnTi 740 825 775 680 374 920~940 830~870 2.3 渗碳保温时间
渗碳温度与保温时间对渗碳层深度的影响
渗碳层深(mm)
保温时间
(h)
880 900 920 940 960 980 渗碳温度
(℃)
0.4 3.5 3.0 2.75 2.5 2.0 1.5
0.8 6.5 6.0 5.0 4.5 4.0 1.5
1.2 9.0 8.0 6.5 5.5 5.0 4.0
1.6 1
2.0 10.0 8.0 7.0 6.0 5.0
2.0 14.5 12.0 9.5 8.5 7.0 6.0
根据上表及渗碳温度(920~940℃),取渗碳层深0.8mm,得保温时间为5小时。
保温5小时
后开始炉冷,炉冷至860℃后出炉随箱空冷。
2.4 渗碳过程
1)渗碳前的准备工作
将齿轮清理干净,用120#汽油清洗油污并擦净,有氧化皮的用细砂布打去。
作为渗碳剂的
木炭要打碎成约40 mm×40 mm的小块,粉末筛去。
钢板焊接渗碳筒,焊好的箱体内部清洁氧
化皮,密封好,在渗碳箱一端端板上部的两侧,距侧边和顶边各150 mm处多钻一个<12 mm的
孔以便放、取试样。
2)渗碳箱不宜过大,其外形尺寸应尽可能适合工件的要求,箱子与炉底板架空,使受热均匀。
零件装箱时,在渗碳箱底部先铺上一层渗碳剂(厚30—40mm),随后即往箱内放工件,
工件间距须保持10—15mm,工件和箱壁的距离则为20—25mm。
装好一层工件后,铺上
一层渗碳剂并细心捣实,然后放上第二层工件,上下两层工件之间渗碳剂厚度为
15—25mm.。
在装工件的同时,应装上试棒,试棒放置位置应尽可能的反映工件的实际渗
碳情况。
在箱内放入最后一层工件后,上面放的渗碳剂厚度不得小于30—40mm。
装箱好后,用耐火粘土(加上3—5%)食盐加水调好进行封盖,以防止在渗碳过程中渗碳气的逸出。
2.5 渗碳后的淬火、回火处理
淬火回火工艺曲线
渗碳淬火后进行低温回火,再进行200 ℃±10 ℃的低温回火,120 ~150 min 后出炉在空气中冷却。
3 渗碳热处理后的检测
(1) 金相组织
(2) 表面硬度
(3) 渗碳层深
(4) 心部硬度
(5) 抗拉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