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热处理综合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大学生金属热处理实训报告

大学生金属热处理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属热处理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校特开设金属热处理实训课程。

通过本次实训,使学生掌握金属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工艺方法以及质量控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工程素质。

二、实训目的1. 理解金属热处理的基本原理,掌握金属热处理的基本工艺方法。

2. 熟悉金属热处理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3.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工程素质。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实训内容1. 金属热处理基本原理(1)金属的晶体结构及其转变(2)金属的相变规律及热力学分析(3)金属的强化机理及热处理工艺2. 金属热处理工艺方法(1)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基本热处理工艺(2)表面热处理、化学热处理等特殊热处理工艺(3)热处理工艺参数的确定及影响因素3. 金属热处理设备的使用与维护(1)加热设备:电阻炉、感应炉、火焰炉等(2)冷却设备:油冷、水冷、空气冷却等(3)热处理设备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4. 金属热处理质量控制(1)热处理工艺参数的监控(2)热处理过程的质量检测(3)热处理产品性能的检验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首先,教师对金属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工艺方法以及质量控制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了金属热处理的基本知识。

2. 实验操作(1)加热设备操作:学生熟悉电阻炉、感应炉、火焰炉等加热设备的使用方法,并掌握其操作规程。

(2)冷却设备操作:学生熟悉油冷、水冷、空气冷却等冷却设备的使用方法,并掌握其操作规程。

(3)热处理工艺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基本热处理工艺的操作。

(4)特殊热处理工艺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表面热处理、化学热处理等特殊热处理工艺的操作。

3. 质量控制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严格按照热处理工艺参数进行操作,并监控热处理过程的质量。

同时,对热处理产品进行性能检验,确保产品质量。

热处理设备实验报告(3篇)

热处理设备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和掌握热处理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了解不同热处理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3. 通过实验,验证热处理工艺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箱式电炉、洛氏硬度计、金相显微镜、抛光机、冷却液等。

2. 实验材料:30钢、T10钢、砂轮(砂纸)。

三、实验原理热处理是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方法,使金属和合金内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以获得工件使用性能所要求的组织结构。

热处理工艺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

四、实验内容1. 金相的制备- 将一小块金属材料用金相砂纸磨光后进行抛光,去除磨面由细磨所留下的细微磨痕及表面变形层,使磨面成为无划痕的光滑镜面。

- 然后用侵蚀剂进行腐蚀,以使组织被显示出来,这样就得到了一块金相样品。

2. 钢的热处理- 淬火- 将试样放入箱式电炉中,T10钢在770℃左右,30钢在860℃左右分别均匀加热15分钟。

- 然后迅速在水中冷却,并不断搅拌。

- 将淬火后的试样用砂轮磨平,并测出硬度值(HRC)。

- 正火- 将试样加热到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后,在自由流动的空气中冷却。

3. 硬度测试- 使用洛氏硬度计对淬火和正火后的试样进行硬度测试。

4. 金相组织观察- 使用金相显微镜观察淬火和正火后的试样金相组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淬火- 淬火后的试样硬度值(HRC)明显提高,表明淬火工艺能够显著提高钢的硬度。

- 金相组织观察发现,淬火后的试样组织为马氏体及一定数量的残余奥氏体。

2. 正火- 正火后的试样硬度值(HRC)较淬火后的试样有所降低,但较原始试样硬度有所提高。

- 金相组织观察发现,正火后的试样组织为珠光体。

六、实验结论1. 淬火工艺能够显著提高钢的硬度,提高其耐磨性、疲劳强度等性能。

2. 正火工艺能够提高钢的硬度,降低其韧性,改善其切削加工性能。

3. 通过金相组织观察,可以了解热处理工艺对钢组织的影响。

《金工热处理实习报告》

《金工热处理实习报告》

《金工热处理实习报告》我最近在一家金属加工厂做了一次热处理的实习,从中学到了很多金属加工工艺和知识,下面我就实习经历进行总结,以供参考。

一、简介金属热处理是指采用热处理设备,通过热处理设备,将工件经过加热和冷却,使工件外部结构发生变化和组织构成改变,从而改善或还原材料结构和性能的技术。

二、工艺过程1、热处理工艺的选择:根据特定金属材料的性能和加工要求,确定最佳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2、加热:把金属材料放入热处理炉中,根据温度曲线要求,使工件温度逐步升高到指定温度并维持一段时间,以满足金属材料对温度的要求,达到由坯体到熔点发生变化的目的。

3、淬火:把金属材料放入淬火室内,根据温度曲线要求,使工件的温度先升高后逐渐降低。

淬火的作用是使金属材料的细致度和强度得到改善,增强其耐磨、耐腐蚀及耐高温性能。

5、冷却:将加热过的金属材料放回到水中,进行冷却。

冷却是热处理工序的最后一步,完成后金属材料即冷却回到室温,实现了热处理的整个过程。

三、实习经历我在实习期间主要负责热处理生产线的操作,我学到了各种金属热处理工艺,并了解了热处理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具体来说:一是掌握热处理工艺,首先要了解金属材料的基本特性,确定热处理需求,并全面了解相关工艺技术,根据工件特性选择合适的淬火硬度;二是认真操作热处理设备,根据操作规程及工艺流程,准确和规范地操作,熟练掌握和操作热处理设备的一些注意事项,确保热处理设备的稳定性运行;三是准确测量温度,根据温度曲线要求,通过精密仪表量取工件的内部温度,以确保热处理过程中温度的稳定;四是对热处理加工的产品进行检测,尤其是硬度检测,确保热处理产品的质量满足要求。

四、实习心得通过这次实习,我加深了对金属热处理工艺的认识,学会了操作热处理设备,真正了解到了热处理实际的过程,使我从简单的认识上能加深对金属热处理工艺的认识,从而为今后工作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热处理实验报告

热处理实验报告

热处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热处理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不同的热处理工艺,观察和分析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深入理解热处理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为实际生产中的材料选择和工艺优化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一)实验材料本次实验选用了 45 钢作为研究对象,其化学成分如下:碳(C)含量约为 042% 050%,硅(Si)含量约为 017% 037%,锰(Mn)含量约为 050% 080%,磷(P)和硫(S)的含量均小于 0035%。

(二)实验设备1、箱式电阻炉:用于加热金属材料,可控制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

2、硬度计:用于测量金属材料的硬度,本次实验采用洛氏硬度计。

3、金相显微镜:用于观察金属材料的金相组织。

三、实验过程(一)淬火处理1、将45 钢试样放入箱式电阻炉中,加热至840℃,保温20 分钟。

2、迅速取出试样,放入水中进行淬火冷却。

(二)回火处理1、对淬火后的试样进行回火处理,回火温度分别为 200℃、400℃和 600℃,保温 60 分钟。

2、出炉空冷至室温。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硬度测试结果1、淬火处理后,试样的硬度显著提高,洛氏硬度值达到 58 62 HRC。

2、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样的硬度逐渐降低。

200℃回火后,硬度约为 50 55 HRC;400℃回火后,硬度约为 40 45 HRC;600℃回火后,硬度约为 25 30 HRC。

(二)金相组织观察结果1、淬火处理后,金相组织为马氏体,呈针状分布。

2、 200℃回火后,组织为回火马氏体,马氏体针变细,同时有少量碳化物析出。

3、 400℃回火后,组织为回火托氏体,由铁素体和细小的粒状渗碳体组成。

4、 600℃回火后,组织为回火索氏体,由等轴状的铁素体和颗粒状的渗碳体组成。

(三)性能变化分析1、淬火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材料的硬度,这是因为快速冷却使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马氏体具有高硬度和高强度的特点。

2、回火处理能够降低材料的硬度,提高韧性。

铝热处理实验报告

铝热处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铝的热处理工艺及其对铝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2. 掌握铝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不同热处理工艺对铝材料性能的具体影响。

二、实验原理铝是一种轻质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耐腐蚀性。

铝的热处理是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等过程,改变铝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铝的热处理主要包括固溶处理、时效处理和退火处理等。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纯铝(99.5%)板材。

2. 实验设备:高温炉、炉温控制器、金相显微镜、硬度计、拉伸试验机等。

四、实验步骤1. 固溶处理:(1)将纯铝板材放入高温炉中,升温至580℃,保温2小时。

(2)保温结束后,将板材取出,迅速水淬。

(3)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固溶处理后铝的微观组织,并记录硬度。

2. 时效处理:(1)将固溶处理后的铝板材放入高温炉中,升温至150℃,保温10小时。

(2)保温结束后,将板材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

(3)用金相显微镜观察时效处理后铝的微观组织,并记录硬度。

3. 退火处理:(1)将纯铝板材放入高温炉中,升温至580℃,保温2小时。

(2)保温结束后,将板材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

(3)用金相显微镜观察退火处理后铝的微观组织,并记录硬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固溶处理:(1)微观组织:固溶处理后,铝的晶粒尺寸增大,位错密度降低。

(2)硬度:固溶处理后,铝的硬度有所提高。

2. 时效处理:(1)微观组织:时效处理后,铝的晶粒尺寸减小,析出相增多。

(2)硬度:时效处理后,铝的硬度显著提高。

3. 退火处理:(1)微观组织:退火处理后,铝的晶粒尺寸减小,位错密度降低。

(2)硬度:退火处理后,铝的硬度有所降低。

六、实验结论1. 铝的热处理工艺对其组织结构和性能有显著影响。

2. 固溶处理可以增加铝的晶粒尺寸和硬度。

3. 时效处理可以减小铝的晶粒尺寸,提高其硬度。

4. 退火处理可以降低铝的硬度,改善其加工性能。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实验安全。

金属的热处理实验报告

金属的热处理实验报告

金属的热处理实验报告金属的热处理实验报告引言:金属的热处理是一种通过改变金属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来达到特定目的的工艺。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金属材料进行热处理实验,观察和分析其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变化,以及热处理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

实验一:淬火处理1. 实验目的:通过淬火处理不同金属材料,观察其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变化,了解淬火对金属材料的影响。

2. 实验步骤:选取不同金属材料样品(如低碳钢、高碳钢、铝合金等),经过适当的加热处理后,迅速浸入冷却介质中进行淬火处理。

3. 实验结果与讨论:淬火处理后,不同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低碳钢经过淬火处理后,其组织结构变为马氏体,硬度显著提高;高碳钢则形成了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组织结构,硬度更高;铝合金经过淬火处理后,晶粒尺寸变小,强度和硬度也有所提高。

实验二:回火处理1. 实验目的:通过回火处理不同金属材料,观察其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变化,了解回火对金属材料的影响。

2. 实验步骤:将经过淬火处理的金属材料样品,经过适当的加热处理后,以较低的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冷却。

3. 实验结果与讨论:回火处理后,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发生了变化。

低碳钢经过回火处理后,马氏体转变为较柔软的珠光体,硬度降低,但韧性增加;高碳钢经过回火处理后,马氏体转变为韧性较好的珠光体和残余奥氏体,硬度略有下降,但韧性明显提高;铝合金经过回火处理后,晶粒尺寸进一步增大,强度和硬度有所下降。

实验三:退火处理1. 实验目的:通过退火处理不同金属材料,观察其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变化,了解退火对金属材料的影响。

2. 实验步骤:将不同金属材料样品加热至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缓慢冷却。

3. 实验结果与讨论:退火处理后,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发生了显著变化。

低碳钢经过退火处理后,珠光体晶粒尺寸进一步增大,硬度降低,但韧性明显提高;高碳钢经过退火处理后,珠光体和残余奥氏体的晶粒尺寸增大,硬度进一步降低,但韧性进一步提高;铝合金经过退火处理后,晶粒尺寸再次增大,强度和硬度进一步下降。

热处理实验报告[5篇范文]

热处理实验报告[5篇范文]

热处理实验报告[5篇范文]第一篇:热处理实验报告篇一:钢得热处理实验报告钢得热处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得 1、了解热处理对材料性能得影响2、了解在相同得热处理状态下材料成分对材料性能得影响3、了解用显微镜观察金相得制样过程二、仪器材料箱式电炉(sx2—4-10、sx—4-10)、硬度测试仪(hr—150a)、30 钢、t10 钢、砂轮(砂纸)三、实验过程1)、金相得制备将一小块金属材料用金相砂纸磨光后进行抛光,去除金相磨面由细磨所留下得细微磨痕及表面变形层,使磨面成为无划痕得光滑镜面,然后用侵蚀剂进行腐蚀,以使组织被显示出来,这样就得到了一块金相样品。

2)、钢得热处理淬火与正火钢得淬火:淬火就就是将钢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保温后放入各种不同得冷却介质中(v 冷应大于v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

钢经淬火后得组织由马氏体及一定数量得残余奥氏体所组成。

步骤为:加热前先对试样进行硬度测定(为便于比较,一律用洛氏硬度测定);再将试样放入箱式电炉中,t10 钢在770℃左右,30 钢在860℃左右分别均匀加热15 分钟;然后迅速在水中冷却,并不断搅拌.将淬火后得试样用砂轮磨平,并测出硬度值(hrc)填入表 1 中。

钢得正火:钢加热到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30~50℃以上,保温适当时间后,在自由流动得空气中冷却得热处理工艺。

步骤为:加热前先对试样进行硬度测定(为便于比较,一律用洛氏硬度测定)。

再将试样放入箱式电炉中,t10 钢在770℃左右,30 钢在860℃左右分别均匀加热 15 分钟,后在空气中缓慢冷却。

将正火后得试样用砂轮磨平,并测出硬度值(hrc)填入表 2 中。

四、结果及讨论1、为什么淬火处理后得硬度值比正火处理后得高?答:因为淬火冷却速度比正火冷却速度快,由过冷奥氏体得连续冷却转变图像可知淬火后得到得就是马氏体组织,而正火后得到得组织主要就是珠光体.马氏体比珠光体晶粒度细晶界面多,使得晶体得位错滑移阻力增大,从而硬度提高。

工程实训热处理实验报告

工程实训热处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方法。

2. 掌握热处理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操作规范。

3.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热处理工艺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热处理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一段时间,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使其内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其性能的一种金属加工方法。

热处理工艺主要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

1. 退火: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以缓慢的速度冷却。

退火的目的在于消除金属内部的应力,改善金属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

2. 正火: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

正火的目的在于提高金属的硬度和强度,降低其韧性。

3. 淬火: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迅速冷却。

淬火的目的在于提高金属的硬度和耐磨性。

4. 回火:将淬火后的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

回火的目的在于降低金属的硬度和脆性,提高其韧性和塑性。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箱式电阻炉、高温计、硬度计、金相显微镜、切割机、抛光机、侵蚀剂等。

2. 实验材料:45号钢、T8钢、T10钢等。

四、实验过程1. 实验一:45号钢退火(1)将45号钢试样加热到800℃,保温1小时。

(2)将试样从炉中取出,放入水中冷却。

(3)将退火后的试样进行硬度测试和金相观察。

2. 实验二:T8钢正火(1)将T8钢试样加热到860℃,保温1小时。

(2)将试样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冷却。

(3)将正火后的试样进行硬度测试和金相观察。

3. 实验三:T10钢淬火(1)将T10钢试样加热到770℃,保温1小时。

(2)将试样从炉中取出,迅速浸入水中冷却。

(3)将淬火后的试样进行硬度测试和金相观察。

4. 实验四:T10钢回火(1)将淬火后的T10钢试样加热到150℃,保温1小时。

(2)将试样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冷却。

(3)将回火后的试样进行硬度测试和金相观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空热压炉
利用可控硅调压器以及大功率变压器提供给石墨发热体可调节电压(0~30V),石墨发热体安置在耐热钢板制作的炉体内,此炉体通过机械真空泵及扩散泵的工作将炉体内的空气抽出形成真空。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冷却水管畅通。
铸造合金流动性测定
用螺旋形板制作砂型,将溶化好的Al—Cu5﹪合金浇入砂型,等凝固后,清理出螺旋形试样,测量出螺旋形试样的长度,分析浇注温度,铸型性质对合金流动性的影响。
实验一铸造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铸造的基本工序,包括混砂,制作上模、下模,熔炼金属,浇注,冷却等工序。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
混砂机,上模,下模,模型,砂子,熔炼炉,浇道等
三、实验内容
中频感应电炉
使用时可控硅元件连接或三相全控桥电路,将三厢工频电压整流为单相直流电压。炉体的感性线圈与补偿电容组成振荡电路,从而使三厢工频电压转换成单相中频电压(1000HZ).使用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冷却水管畅通无阻。在调节功率时不要超过额定值(电压<750V,电流<300A)。
实验数据
实验材料
浇注温度(℃)
铸型性质
螺旋形长度(㎜)
Al—Cu5﹪
760
普通砂型
1050
Al—Cu5﹪
660
普通砂型
700
Al—Cu5﹪
660
型腔内涂烟黑
1000
实验分析:
⒈同种合金,铸型性质相同时,浇注温度越高,合金流动性越好。
⒉同种合金,浇注温度相同时,铸型性质即(烟黑)导热系数小,隔热保温,材料的蓄热系数小,则金属的流动性好。
⑵回火温度
将淬火后的钢重新加热到AC1 一下某个温度,在该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在空气或油中冷却,这一操作过程叫回火。回火的目的地是消除淬火时产生的能应力,降低钢的脆性,提高钢的韧性。按加热温度不同,回火可分为三类。见图3-4。
图1-2 回火种类示意图 图1-3在共析钢C曲线上估计连续冷却 速度的影响
学会综合应用已学的相关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理论知识的复习、巩固、验证与应用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程经验的积累的目的。本实验旨在培养考察材料专业本科学生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掌握和运用,通过合金钢的铸造、热处理工艺,以及热处理之后对材料性能、组织成分的检测等材料制备整个流程的设计实验,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过程操作、对实验制备得到的试样进行性能检测和成分分析
四、概述
(一)冷却三个步骤来改变其内部组织,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热加工工艺,它的基本过程包括:将钢加热到选定温度,在该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然后用选定的速度冷却。
1.加热温度的选择
⑴淬火加热温度
根据 Fe—Fe3C相图来确定:对亚共析钢,合适的淬火加热温度为AC +30~50℃,淬火后的组织为均匀细小的马氏体。如果加热温度不足(低于AC ).则淬火组织中将出现铁素体,造成淬火后硬度不足。对过共析钢和共析钢,合适的淬火加热温度为ACl+30—50℃。淬火后的组织为隐晶马氏体与粒状二次渗碳体,组织中的粒状二次渗碳体可以明显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过高的淬火加热温度(高于ACCM),会使淬火后得到粗大马氏体和较多的残余奥氏体组织.使材料的耐磨性下降,脆性增加,这是因为共析钢含碳量高,加热到ACCM 以上时,碳化物全部溶解,使奥氏体晶粒易于长大,淬火后的马氏体粗大。同时,奥氏体内的含碳量越高,则淬火后的马试体量越少,残余奥氏体量越多。
实验二钢的热处理综合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全面熟悉钢的热处理综合实验过程;
2. 掌握常用材料热处理工艺规范的制定;
3. 了解热处理的操作方法;
4.研究热处理对钢的性能的影响;
5.认识碳钢经各种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进一步了解碳钢经热处理后,在组织和性能上有什么改变。
二、 实验设备和材料
设备:箱式电炉和控温仪表、洛氏硬度机、台式金相显散镜、预磨机、抛光机
金属热处理综合实验报告
———————————————————————————————— 作者:
———————————————————————————————— 日期:

前言ﻩ- -3
实验一铸造实验---4
实验二 钢的热处理综合实验---5
实验三钢的力学性能实验10
实验四金相实验-------------------------------------------------------12
材料:45、T10 钢样、45 钢、T10、T12、20 钢热处理过试样一套、各号金相砂纸、金刚石研磨膏、水、油。
三、 实验内容
⑴制定出材料的热处理工艺规范。
⑵分组进行热处理操作。
⑶测定热处理后样品的硬度值。
⑷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
⑸观察各种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组织,绘出组织示意图。
⑹将测得的硬度值与应得到的显微组织一起填入实验报告。
图中:
a-低温回火。主要用于高碳钢和高碳合金钢,回火后保持高硬度和高耐磨性,内应力和脆性降低。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硬度约为 HRC58~64。一般用于切削工具量具滚动轴承及渗碳和氰化。
b -中温回火。主要用于 0.5~0.7 ﹪C 的碳钢和合金钢,回火后内应力基本消除,有一定的韧性和较高的弹性于屈服强度。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屈氏体,硬度约为 HRc35~45.一般用于各种弹簧及热锻模。
综合实验---------------------------------------------------------------------14
前言
本实验指导书内容侧重于金相实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热处理及金相显微组织的观察,使学生在金相实验基本技能方面得到初步训练并有利于巩固和深化课堂学到的知识,而热处理综合实验不仅能使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c-高温回火。主要用于0.3~0.5 ﹪C 的碳钢和合金钢,回火后既有较高的强度、硬度,又有较好的塑性和韧性。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硬度约为 HRc20~35。一般用于轴、螺栓等重要零件。
⑶钢的退火和正火温度
对于不重要的工件,退火、正火可作为最终热处理。对于重要的工件,退火、正火是中间热处理,用来消除或改善铸、锻、焊过程中的造成的缺陷,为下一道工序作组织准备。
表 1-1 各种不同成分碳钢的临界温度(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