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铁椎传 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大铁椎传-公开课教案

大铁椎传-公开课教案

大铁椎传-公开课教案《大铁椎传》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和提高自学古文的能力,学会质疑;2、进一步熟悉写人的常用方法,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通过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3、扩展阅读,引导学生关注名著,进一步培养研究性学习的习惯。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简单了解了《大铁椎传》的故事梗概,解决了文章的重要实词和文言句式。

第二课时:一、导语《大铁椎传》正文前的小序:庚戌十一月,予自广陵归,与陈子灿同舟。

子灿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氏兵谋兵法,因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子灿为述大铁椎,作《大铁椎传》。

(板书:异人)问:“异什么意思?(奇异、怪异)二、感知形象1、⑴文中哪些语句写了大铁椎的异”处?学生讨论后小结环节:⑵作者层层设疑,(左板书)着力渲染大铁椎形象。

读到这里,我们都有哪些疑问?生1 :来自何方?生2:因何而来?生3:因何而去?生4:因何结仇?生5:武功何强?生6:着装何奇?生7:钱从何来?⑶教师小结:能于无疑处生疑,这文章就不算白读了。

文章层层设疑,着力渲染的这个“异人”是个怪人——大铁椎有五可怪处。

一怪,来历不可考;二怪,武器片刻不离身;三怪,着装朴素却腰多白金;四怪,杀人夺财,原因不明;五怪,因何而来,因何而去?也是奇人——一奇:力大威猛却又身手轻灵,武功高强,神乎其神!二奇:自动自发杀贼,孤身一人力敌百人,勇猛无匹;三奇,我觉得很奇怪的是,取胜之后,是不是就不用离开了?如果离开,那离开就是了,为什么还要大呼一声:吾去矣?2、你怎么理解大铁椎的诸多可奇可怪处?(1 )思考:从大铁椎的着装打扮、言行举止中,你怎么理解大铁椎的诸多可奇可怪处?生1 :神秘(来历、身世)生2:神奇(武功,力敌百许人)生3:“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

吾去矣!”寻求助力。

(师:同道中人。

)生4:良善(师:担心连累宋将军)大铁椎传-公开课教案生5:嫉恶如仇(“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

师:杀人夺财,亦盗亦侠。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大铁椎传/魏禧》,让学生了解魏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2. 能够理解并分析《大铁椎传》中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方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语文学科的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魏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介绍2. 《大铁椎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3. 《大铁椎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探讨4. 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介绍5. 针对《大铁椎传》设置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大铁椎传》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4. 设置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魏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概述《大铁椎传》的主要情节。

2. 第二课时:分析《大铁椎传》中的人物形象,探讨主题思想。

3. 第三课时:探讨《大铁椎传》的艺术特色,介绍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4. 第四课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深入分析《大铁椎传》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5. 第五课时:设置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进行课堂讨论和点评。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魏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大铁椎传》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4. 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完成情况,以及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魏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大铁椎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

3. 《大铁椎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探讨。

4. 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介绍。

难点:1. 对《大铁椎传》中的深层次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理解。

2. 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的运用。

《大铁椎传》教案

《大铁椎传》教案

《大铁椎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能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3)能够分析并评价课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写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尊重和认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简介:《大铁椎传》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大铁椎的生平事迹。

大铁椎是明代末年的一位抗击倭寇的英雄,他用自己的铁椎武器,英勇抵抗倭寇的侵略,保卫家乡和人民的安全。

2. 课文解析:(1)第一部分(1-3段):描述了大铁椎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展现了他的英勇和正义。

(2)第二部分(4-6段):讲述了大铁椎与倭寇的战斗经历,突显了他的勇敢和智慧。

(3)第三部分(7-9段):描述了大铁椎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以及他对自己使命的认识和坚守。

(4)第四部分(10-12段):讲述了大铁椎的结局,以及他对家乡和人民的贡献。

3. 讨论问题:(1)大铁椎的形象特点是什么?他的英勇和正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大铁椎与倭寇的战斗中,他运用了怎样的智慧和策略?(3)大铁椎对自己使命的认识和坚守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背景和主人公大铁椎。

2. 阅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 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讨论问题进行思考和交流。

4. 分享讨论成果,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5. 总结课文内容,对大铁椎的形象和主题进行归纳和讲解。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大铁椎的形象特征和战斗场景的思维导图。

2. 请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对大铁椎英勇和正义的敬佩之情。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大铁椎传》这篇课文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大铁椎传教案教学设计

大铁椎传教案教学设计

大铁椎传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大铁椎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大铁椎传教案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文献阅读和批判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大铁椎传教案的背景分析:明朝时期西洋传教士在中国传教的历史背景。

2.大铁椎传教案的过程分析:大铁椎传教士在河南传教的活动及与中国社会的交互。

3.大铁椎传教案的影响分析:大铁椎传教案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思考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视频展示法: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材料,让学生感受大铁椎传教案的实际情况。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20分钟)1.引入话题:通过图片、音乐或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明朝时期西洋传教士在中国传教的历史背景。

2.引发问题:提出问题“你知道大铁椎传教案吗?它为什么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

第二步:案例分析(30分钟)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成员担任组长,其他成员根据各自的兴趣和特长进行任务分工,对大铁椎传教案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进行研究和分析。

2.资料收集: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查找相关资料,获取各种文献材料和历史背景资料。

3.分享讨论:每个小组派代表讲解大铁椎传教案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并逐个小组进行讨论和观点交流。

第三步:视频展示(20分钟)1.播放相关视频:选择与大铁椎传教案相关的视频材料,让学生感受大铁椎传教案的实际情况和传教士与中国社会的交互。

2.视频观后感:学生观看完视频后,要求每位学生写下自己观看后的感受和思考,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准备。

第四步:总结讨论(20分钟)1.总结归纳: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重点讲解大铁椎传教案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大铁椎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分析并解读魏禧的文风和写作技巧。

能够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运用阅读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铁椎的敬佩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大铁椎传》全文。

魏禧的生平介绍和相关评论。

2.2 教学重点:重点解读《大铁椎传》中的关键句子和词语。

分析魏禧的写作风格和技巧。

2.3 教学难点:理解并解读文本中的深层含义。

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大铁椎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大铁椎传》,理解文本内容。

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分析文本的结构和主题。

3.3 课堂讲解:讲解文本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的含义。

分析魏禧的写作风格和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中的观点和态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5 总结与反思: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重点知识和技能。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评估学生在合作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4.2 作业和测验:通过布置相关的写作和思考题,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进行课堂测验或考试,检验学生对文本的掌握程度。

4.3 自我评价: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大铁椎传》原文。

魏禧的生平介绍和相关评论。

5.2 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大铁椎传》优秀教学课件

《大铁椎传》优秀教学课件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 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其语
言表达和思辨能力。
问答互动
教师与学生进行问答互动,及时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解决学习
中遇到的问题。
角色扮演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增强其 对《大铁椎传》中人物性格和情
节的理解。
教学评价
过程评价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2. 情节紧凑,节奏感强,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 高度的紧张感和期待感。
04 《大铁椎传》教学重点与 难点
教学重点
01
02
03
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学生需要理解文章的结构, 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 以及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 要表达的主题。
人物塑造
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 色,学生需要理解作者如 何通过细节描写来塑造这 些人物形象。
05 《大铁椎传》教学实践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
通过布置具体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 习和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法
案例分析法
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 解《大铁椎传》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 象。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 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互动
课堂讨论
04
人物关系分析
1. 大铁椎与其他人物的关系:紧密合作, 共同完成使命。
05
06
2. 人物之间的互动与影响:互相支持,共 同成长。
主题思想探讨
主题思想概述
2. 强调团结、合作、奋斗 的重要性。
1. 通过大铁椎的形象,赞 美了英勇无畏、敢于担当
的精神。
1. 赞美英雄主义和民族精 神。
主题思想解析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江西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江西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江西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并掌握课文《大铁椎传》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魏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1.1.2 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能够正确把握文言文的语气、句式和词义。

1.1.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分析并评价文章的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1.2.2 学会使用文言文词典和其他参考资料,提高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2.3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作者魏禧的文学成就,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1.3.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3.3 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课文《大铁椎传》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

2.1.2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阅读技巧。

2.1.3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2 教学难点2.2.1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汇的理解。

2.2.2 分析并评价文章的艺术特色。

2.2.3 运用文言文进行交流和表达。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3.1.1 简介作者魏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1.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大铁椎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2.2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3.3 合作探讨3.3.1 学生分组讨论,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3.3.2 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共同提高。

3.4 课堂讲解3.4.1 讲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正确阅读。

3.4.2 分析课文结构,讲解文章的艺术特色。

3.5 文学鉴赏3.5.1 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精彩片段,感受文学魅力。

3.5.2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大铁椎传公开课教案(5篇范文)

大铁椎传公开课教案(5篇范文)

大铁椎传公开课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大铁椎传公开课教案《大铁椎传》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和提高自学古文的能力,学会质疑;2、进一步熟悉写人的常用方法,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通过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3、扩展阅读,引导学生关注名著,进一步培养研究性学习的习惯。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简单了解了《大铁椎传》的故事梗概,解决了文章的重要实词和文言句式。

第二课时:一、导语《大铁椎传》正文前的小序:庚戌十一月,予自广陵归,与陈子灿同舟。

子灿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氏兵谋兵法,因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子灿为述大铁椎,作《大铁椎传》。

(板书:异人)问:“异”什么意思?(奇异、怪异)二、感知形象1、⑴文中哪些语句写了大铁椎的“异”处?学生讨论后小结环节:⑵作者层层设疑,(左板书)着力渲染大铁椎形象。

读到这里,我们都有哪些疑问?生1:来自何方?生2:因何而来?生3:因何而去?生4:因何结仇?生5:武功何强?生6:着装何奇?生7:钱从何来?……⑶教师小结:能于无疑处生疑,这文章就不算白读了。

文章层层设疑,着力渲染的这个“异人”是个怪人——大铁椎有五可怪处。

一怪,来历不可考;二怪,武器片刻不离身;三怪,着装朴素却腰多白金;四怪,杀人夺财,原因不明;五怪,因何而来,因何而去?也是奇人——一奇:力大威猛却又身手轻灵,武功高强,神乎其神!二奇:自动自发杀贼,孤身一人力敌百人,勇猛无匹;三奇,我觉得很奇怪的是,取胜之后,是不是就不用离开了?如果离开,那离开就是了,为什么还要大呼一声:吾去矣?2、你怎么理解大铁椎的诸多可奇可怪处?(1)思考:从大铁椎的着装打扮、言行举止中,你怎么理解大铁椎的诸多可奇可怪处?生1:神秘(来历、身世)生2:神奇(武功,力敌百许人)生3:“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

吾去矣!”寻求助力。

(师:同道中人。

)生4:良善(师:担心连累宋将军)生5:嫉恶如仇(“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铁椎传》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和提高自学古文的能力,学会质疑;
2、进一步熟悉写人的常用方法,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通过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3、扩展阅读,引导学生关注名著,进一步培养研究性学习的习惯。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简单了解了《大铁椎传》的故事梗概,解决了文章的重要实词和文言句式。

第二课时:
一、导语
《大铁椎传》正文前的小序:
庚戌十一月,予自广陵归,与陈子灿同舟。

子灿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氏兵谋兵法,因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子灿为述大铁椎,作《大铁椎传》。

(板书:异人)问:“异”什么意思?(奇异、怪异)
二、感知形象
1、⑴文中哪些语句写了大铁椎的“异”处?
学生讨论后小结环节:
⑵作者层层设疑,(左板书)着力渲染大铁椎形象。

读到这里,我们都有哪些疑问?
生1:来自何方?
生2:因何而来?
生3:因何而去?
生4:因何结仇?
生5:武功何强?
生6:着装何奇?
生7:钱从何来?
……
⑶教师小结:
能于无疑处生疑,这文章就不算白读了。

文章层层设疑,着力渲染的这个“异人”是个怪人——
大铁椎有五可怪处。

一怪,来历不可考;二怪,武器片刻不离身;三怪,着装朴素却腰多白金;四怪,杀人夺财,原因不明;五怪,因何而来,因何而去?
也是奇人——
一奇:力大威猛却又身手轻灵,武功高强,神乎其神!二奇:自动自发杀贼,孤身一人力敌百人,勇猛无匹;三奇,我觉得很奇怪的是,取胜之后,是不是就不用离开了?如果离开,那离开就是了,为什么还要大呼一声:吾去矣?
2、你怎么理解大铁椎的诸多可奇可怪处?
(1)思考:
从大铁椎的着装打扮、言行举止中,你怎么理解大铁椎的诸多可奇可怪处?
生1:神秘(来历、身世)
生2:神奇(武功,力敌百许人)
生3:“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

吾去矣!”寻求助力。

(师:同道中人。


生4:良善(师:担心连累宋将军)
生5:嫉恶如仇(“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

师:杀人夺财,亦盗亦侠。

只不过夺的是不义之财,不为自身享受,不为一己恩怨,只为伸张正义,只为惩恶扬善!
生6:敢作敢为,不惧生死(“方期我决斗某所”,师:知道“贼能且众”,还是勇往直前,悍然不惧,不计生死。


(2)分析作品人物形象:
1)回顾写人的常用方法: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2)归纳大铁椎的刻画方法及其性格特点:
正面描写:肖像、语言、动作豪爽深沉
粗犷威严奇
侧面描写:通过宋将军来衬托武艺高强
3)研读精彩片断:星夜决斗
4)重点介绍侧面描写这一写作方法。

3、作者为什么会写这么一位侠客?
1)补充作者生平:
魏禧,生于明末,卒于清初。

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魏禧一家号哭不已,后曾策划组织义兵勤王。

清初,朝廷召他作官,作为明朝遗民,魏禧称病不就。

他自称写传记,“以为信史之藉手”,是为了见证民间无名之辈中也有奇才。

2)
(原文末段)魏禧论曰:“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

大铁椎其人欤?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

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欤?抑用之自有时欤?……。


如果说作者在正文中淋漓摹画大铁椎的威武形象,还只是曲折隐晦地抒写自己的志趣,那么评论部分则是明显地坦露了自己的心迹。

作者花了相当的精力研读《左传》,写了十卷《左传经世》探讨治道与兵谋兵法,又曾广泛结交复明志士,但终无回天之力,难酬复国之志。

所以,他以敬佩之情写大铁椎,也是写他心目中能干大事的真正英雄,写他心目中强烈的复明愿望。

作者神化大铁椎,美化大铁椎,以极大的赞赏热情淋漓尽致地刻划大铁椎胆识过人、豪放坦诚、威武深沉的形象,就是要在大铁椎这个终生蹉跎、难酬报国之志的人物身上寄寓自己真挚深沉的人生感慨。

三、表达与交流:
1、主题:《说英雄论英雄》
要求:围绕“我最喜欢的侠客或英雄”,以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观点,推出自己的最爱并阐述理由
[此项话题可在课下延续下去,引导学习关注《水浒》等名著,研究和探讨“侠义”的文化内涵,如:见义勇为、一诺千金、疏财济贫、舍身求义、爱惜名誉、视死如归……]
2、引李白的一首《侠客行》。

侠客行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愧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教师小结:
从古至今,从春秋刺客专诸,战国侠士荆轲,汉时任侠季诺,唐时虬髯客、昆仑奴,侠客形象已深入人心。

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死生;武功高强,锄强扶弱;坦坦荡荡,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敢作敢为;出入于生死线上,显威于掌风剑影之中;一旦功成,飘然身退。

四、结语
人们喜爱侠义之士,其着眼点并不在于那些绝世武功,而是在他们身上,人们寄托了自己自由的梦想,反抗的血性;在他们身上,看到人性的磊落亮堂,阳刚健全。

在他们身上,展示着真正的潇洒人生,真正的辉煌生命。

人生如此,复有何憾?这样的侠客,英雄,有着巨大的人格魅力。

而侠客精神,已化为我们民族的血脉,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正面描写:肖像、语言、动作豪爽深沉粗犷威严奇
侧面描写:通过宋将军来衬托武艺高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