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制冷器的原理与使用
半导体制冷原理

半导体制冷原理引言半导体制冷是一种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热电效应来实现制冷的技术。
相比传统的制冷方法,如压缩机制冷和吸收式制冷,半导体制冷具有体积小、无噪音、高效、环保等优点,因而在某些特定的应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半导体制冷的基本原理、工作过程以及一些常见的应用。
基本原理半导体制冷基于热电效应,即当通过一种材料施加电压时,该材料的一侧会产生冷却效果,而另一侧则会产生加热效果。
这一效应被称为“泰贝尔效应”,也叫做Seebeck效应。
半导体材料通常由n型和p型半导体片组成,它们通过导电性的连接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热电模块。
在通电时,电子从一侧(n型)移动到另一侧(p型),将热能从冷端吸收,并将其释放到热端。
工作过程半导体制冷的工作过程可以简单分为四个步骤:热电效应、热传导、制冷和散热。
1.热电效应:当一个直流电流通过半导体材料时,根据泰贝尔效应,半导体材料的一侧会产生冷却效果,而另一侧则会产生加热效果。
2.热传导:热能从热端传导到冷端,通过半导体材料的热导率来实现。
3.制冷:热能从冷端吸收,导致冷端温度下降,从而实现制冷效果。
4.散热:热能从热端释放,通过散热器将其散发到外部环境中。
应用领域半导体制冷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案例:1.电子设备冷却:半导体制冷可以用于电子设备的散热,特别是对于高功率的处理器、激光器等,可以保持其温度在可靠的工作范围内。
2.气体分离和净化:半导体制冷可以用于气体的分离和净化,例如用于气体液化、高纯度气体制备等。
3.医疗和生命科学:半导体制冷可以用于医疗设备的制冷,如MRI扫描仪、冷冻保存器等,也可以用于生物实验、细胞培养等领域。
4.光电子学:半导体制冷可以应用于光电子学器件,如太阳能电池板、红外线探测器等,提高器件效率和性能。
5.环境工程:半导体制冷可以用于环境工程领域,如空气净化器、冷暖风调节装置等。
结论半导体制冷技术以其独特的优点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半导体制冷片是什么原理

半导体制冷片是什么原理
半导体制冷片是一种用于制冷的技术,其原理基于半导体材料的特性和Peltier
效应。
Peltier效应是指在两种不同材料的接触面上,当通过这两种材料的电流时,会在接触面上产生冷热差异的现象。
这种现象可以用于制冷器中,将热量从一个一侧传输到另一侧,从而实现制冷效果。
半导体制冷片的核心是由一系列P型和N型半导体材料交替排列而成的热电
偶阵列。
当通过这个阵列施加电流时,P型和N型半导体之间将出现热电偶效应,即在一个端口吸收热量,另一个端口则释放热量。
通过反复循环这个过程,可以实现制冷目的。
半导体制冷片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无振动、绿色环保等优点,因此在一些
需要小型制冷设备的场合广泛应用。
但是,半导体制冷片效率相对较低,制冷功率有限,通常用于小型电子设备的散热。
要实现更大功率的制冷,往往需要使用其他更传统的制冷技术。
总的来说,半导体制冷片通过Peltier效应实现制冷,其结构简单,体积小,
适用于小功率制冷场合,但在大功率制冷方面仍有一定局限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半导体制冷技术可能会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和应用。
什么叫半导体制冷系统工作原理

什么叫半导体制冷系统工作原理半导体制冷系统是一种运用半导体材料特性进行制冷的系统。
其工作原理基于半导体材料在电流通过时会产生冷热效应的特性,利用这种效应实现制冷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半导体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半导体制冷系统的组成半导体制冷系统主要包括半导体材料、热电偶、散热器和控制器等部分。
其中,半导体材料是制冷系统的核心部件,通过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制冷片能够在电流通过时产生冷热效应。
热电偶用于将制冷片产生的冷量传递到需要制冷的物体上。
散热器则用于散发制冷系统产生的热量,保持系统稳定工作。
控制器则用于控制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
半导体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半导体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基于Peltier效应,即通过在两种不同导电性的半导体材料之间施加电流,可以实现热量的转移。
具体来说,当电流通过这两种材料时,两种材料之间的电荷会发生变化,使得一侧吸热,另一侧放热。
通过这种方式,制冷片会产生冷热差异,实现制冷效果。
半导体制冷系统的应用半导体制冷系统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激光器、生物制冷等领域。
在电子设备中,半导体制冷系统能够有效降低芯片温度,提高电子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激光器中,半导体制冷系统可以提供稳定的温度环境,保证激光器的性能。
在生物制冷领域,半导体制冷系统可以被用于保持生物样本的新鲜性和保存。
结论半导体制冷系统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特性,通过Peltier效应实现制冷,其具有制冷效果快、体积小、运行可靠等优点。
随着科技的发展,半导体制冷系统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了解半导体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半导体制冷器的原理与使用

半导体制冷器的原理与使用一、原理概述大家知道CPU工作时温度越低越好。
很多文章都谈到CPU散热是否良好是超频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一般通过用大风扇、涂导热硅脂等来改善CPU 的散热条件,但这些方法都不可能使CPU的温度低于室温。
这里谈到的半导体制冷器是根据热电效应技术的特点,采用特殊半导体材料热电堆来制冷,能够将电能直接转换为热能,效率较高。
一般CPU的发热功率小于30W,而制冷器的功率则大于50W,如果散热良好,它完全可能使CPU 工作在接近0℃甚至0℃以下。
半导体制冷器的用途很多,可用于制作便携冷藏/保温箱、冷热饮水机等。
也用于电子器件的散热。
目前制冷器所采用的半导体材料最主要为碲化铋,加入不纯物经过特殊处理而成N型或P型半导体温差元件。
以市面常见的TEC1-12605为例,其额定电压为:12v,额定电流为5A,最大温差可达60摄氏度,外型尺寸为4X4X0.4Cm,重约25克。
它的工作特点是一面制冷而一面发热。
接通直流电源后,电子由负极(-)出发,首先经过P型半导体,在此吸收热量,到了N型半导体,又将热量放出,每经过一个NP模组,就有热量由一边被送到另外一边,造成温差,从而形成冷热端。
下图是一个致冷器的典型结构,由许多N型和P型半极体之颗粒互相排列而成,而NP之间以一般的导体相连接而成一完整线路,通常是铜、铝或其他金属导体,最后用两片陶瓷片像汉堡包一样夹起来。
二、安装使用制冷片的安装及使用很简单。
在安装前,最好准备一点导热硅脂,然后,找一节干电池,接在制冷器两根引线上,就可感到一端明显发凉而另一端发热,记住引线的极性并确定好制冷器的冷、热端。
正式安装时,在制冷器两端均匀涂上导热硅脂,在CPU与散热器之间插入制冷片,请注意先试好的冷热面方向,冷面贴着CPU,热面与强力的(功率越高越好)散热片接触。
然后想法固定好三者。
要注意风扇的卡子不能太短,否则会很难固定。
固定好后,就可以给制冷片和风扇接上电源了(一定要注意极性),如果你机箱电源功率小于230W,我劝你别接到机箱电源上,否则有可能因电源功率不足,造成电脑无法正常工作。
什么叫半导体制冷

什么叫半导体制冷
半导体制冷是一种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热电效应来实现制冷的技术。
在半导体材料中,当电流通过时,会在热电偶效应的作用下产生温度变化。
利用这种效应,可以将热量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从而达到制冷的效果。
工作原理
半导体制冷装置通常由一个热电靶和一个冷却器组成。
当外加电压通过热电靶时,热电效应使得靶子一侧变热,而另一侧则变冷。
这样就实现了热量从一侧转移到另一侧的目的,达到了制冷的效果。
应用领域
半导体制冷技术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电子元器件的冷却、医疗设备的制冷、红外探测器的工作温度控制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半导体制冷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应用扩展。
优点
相比传统制冷技术,半导体制冷具有一些明显的优点。
首先,半导体制冷设备体积小、重量轻,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可移动性;其次,半导体制冷无需使用冷却剂,对环境友好;另外,半导体制冷技术响应快速,控制精度高,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
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半导体制冷技术将会继续得到发展和应用。
未来,随着人们对节能环保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半导体制冷技术将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为人类社会带来更为便捷和舒适的生活。
半导体制冷片工作原理及使用

半导体制冷片工作原理及使用
半导体制冷片是一种高效、无污染、无噪音的制冷设备,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医疗设备、食品冷藏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工作原理
半导体制冷片利用半导体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发生的Peltier效应来实现制冷。
Peltier效应是指通过在两种不同导电能力的导体之间加通电,使得电流通过时在
接触点处发生热量的吸收或释放的现象。
在半导体制冷片中,通过控制电流的方向,可以实现片上一侧的散热,另一侧的制冷,从而将热量从一侧转移到另一侧,实现制冷效果。
使用方法
1.电源连接:将半导体制冷片的正负极分别连接至适配的电源,确保
极性正确,接线牢固。
2.散热设计:在使用半导体制冷片时,需要合理设计散热系统,确保
片子工作时周围温度不会过高,影响制冷效果。
3.控制电流:通过调节输入的电流大小和方向,可以控制半导体制冷
片的制冷效果,实现所需的温度调节。
4.运行稳定:在使用过程中,要确保半导体制冷片有良好的接触面,
避免松动或振动导致故障,保持稳定运行。
5.清洁和维护:定期清洁半导体制冷片表面的灰尘和杂物,保持散热
通道畅通,延长使用寿命。
使用场景
半导体制冷片可以广泛应用于以下场景:
•电子设备散热:如计算机、路由器等设备的散热;
•医疗设备:如激光手术器械、医用制冷箱等;
•食品冷藏:用于小型冰箱、冷藏盒等产品。
结语
半导体制冷片作为一种环保、高效的制冷设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了
解其工作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制冷效果,为不同领域的应用提供可靠的制冷解决方案。
半导体制冷的基本原理是

半导体制冷的基本原理是
半导体制冷是一种通过电子移动在半导体材料中产生热量和冷却效果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半导体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的“Peltier效应”来实现制冷。
Peltier
效应是指当电流通过两个不同材料的交界面时,使得一个材料为热源,另一个材料则吸收热量而变冷的现象。
在半导体制冷中,通常会使用两种不同的导电性材料,一个作为“P型”半导体,另一个作为“N型”半导体。
在这两种半导体材料的交界面处,通过加电流,电子从
N型半导体向P型半导体流动,从而产生热量。
这一过程会使得P型半导体变热,而N型半导体则变冷。
通过适当的设计和控制电流的方向,可以实现半导体材料
的制冷效果。
半导体制冷技术具有许多优点,比如体积小、功耗低、工作寿命长等,因此在
一些需要小型化制冷设备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半导体制冷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为制冷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总的来说,半导体制冷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半导体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的Peltier
效应来实现制冷效果,通过合理设计和控制电流流向可以实现半导体材料的制冷功能,这种技术在小型制冷设备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帕尔贴效应半导体制冷

帕尔贴效应半导体制冷
半导体制冷是一种基于帕尔贴效应的制冷技术,通过半导体材料在电场作用下产生温度变化来实现制冷。
帕尔贴效应是指当电流通过两种不同导电能力的材料接触处时,会产生热量的现象,这种热释放或吸收导致该接触处的温度发生变化。
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实现制冷效果。
原理
半导体制冷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半导体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的帕尔贴效应来实现制冷。
在半导体材料中,当电流通过时,由于载流子在材料中的移动,会产生热量。
然而,由于半导体材料的热导率较低,导致这部分热量不能有效地传导出去,最终导致材料表面温度降低。
结构
半导体制冷器通常由四大部分组成:P型半导体材料、N型半导体材料、电子流、热端散热装置。
P型和N型半导体材料组合在一起形成PN结,施加电压时,电子和空穴在这个结中进行复合释放热量。
热端散热装置用于散发产生的热量,维持制冷器的温度。
应用
半导体制冷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例如激光器、光电传感器、光通信器件等。
由于半导体制冷技术具有体积小、制冷速度快、调控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需要精密温控的场合。
同时,由于半导体材料的环境友好性和高效率,半导体制冷技术也被认为是未来制冷领域的发展方向。
总结
帕尔贴效应半导体制冷技术是一种基于电热转换原理的制冷技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特性实现制冷效果。
随着制冷技术的不断发展,半导体制冷技术在高效率、低噪音、小体积等方面具有优势,有望成为未来制冷领域的主流技术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导体制冷器的原理与使用1半导体致冷器作为特种冷源,在技术应用上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特点:1 不需要任何致冷剂,可连续工作,没有污染源没有旋转部件,不会产生回转效应,没有滑动部件是一种固体器件,工作时没有震动、噪音、寿命长,安装容易。
2 半导体致冷器具有两种功能,既能致冷,又能加热,致冷效率一般不高,但致热效率很高,永远大于1。
因此使用一个器件就可以代替分立的加热系统和致冷系统。
3 半导体致冷器是电流换能型器件,通过输入电流的控制,可实现高精度的温度控制,再加上温度检测和控制手段,很容易实现遥控、程控、计算机控制,便于组成自动控制系统。
4 半导体致冷器热惯性非常小,致冷致热时间很快,在热端散热良好冷端空载的情况下,通电不到一分钟,致冷器就能达到最大温差。
5 半导体致冷器的反向使用就是温差发电,半导体致冷器一般适用于中低温区发电。
6 半导体致冷器的单个致冷元件对的功率很小,但组合成电堆,用同类型的电堆串、并联的方法组合成致冷系统的话,功率就可以做的很大,因此致冷功率可以做到几毫瓦到上万瓦的范围。
7 半导体致冷器的温差范围,从正温90℃到负温度130℃都可以实现。
通过以上分析,半导体温差电器件应用范围有:致冷、加热、发电,致冷和加热应用比较普遍,有以下几个方面:8 军事方面:导弹、雷达、潜艇等方面的红外线探测、导行系统。
9 医疗方面:冷力、冷合、白内障摘除器、血液分析仪等。
10 实验室装置方面:冷阱、冷箱、冷槽、电子低温测试装置、各种恒温、高低温实验仪器。
11 专用装置方面:石油产品低温测试仪、生化产品低温测试仪、细菌培养箱、恒温显影槽、电脑等。
12 日常生活方面:空调、冷热两用箱、饮水机、电子信箱等。
半导体制冷片(TE)也叫热电制冷片,是一种热泵,它的优点是没有滑动部件,应用在一些空间受到限制,可靠性要求高,无制冷剂污染的场合。
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运转是用直流电流,它既可制冷又可加热,通过改变直流电流的极性来决定在同一制冷片上实现制冷或加热,这个效果的产生就是通过热电的原理,以下的图就是一个单片的制冷片,它由两片陶瓷片组成,其中间有N型和P型的半导体材料(碲化铋),这个半导体元件在电路上是用串联形式连结组成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原理是:当一块N型半导体材料和一块P型半导体材料联结成电偶对时,在这个电路中接通直流电流后,就能产生能量的转移,电流由N型元件流向P型元件的接头吸收热量,成为冷端由P型元件流向N型元件的接头释放热量,成为热端。
吸热和放热的大小是通过电流的大小以及半导体材料N、P的元件对数来决定,以下三点是热电制冷的温差电效应。
1、塞贝克效应(SEEBECK EFFECT)一八二二年德国人塞贝克发现当两种不同的导体相连接时,如两个连接点保持不同的温差,则在导体中产生一个温差电动势:ES=S.△T式中:ES为温差电动势S(?)为温差电动势率(塞贝克系数)△T为接点之间的温差2、珀尔帖效应(PELTIER EFFECT)一八三四年法国人珀尔帖发现了与塞贝克效应的效应,即当电流流经两个不同导体形成的接点时,接点处会产生放热和吸热现象,放热或吸热大小由电流的大小来决定。
Qл=л.I л=aTc式中:Qπ 为放热或吸热功率π为比例系数,称为珀尔帖系数I为工作电流a为温差电动势率Tc为冷接点温度3、汤姆逊效应(THOMSON EFFECT)当电流流经存在温度梯度的导体时,除了由导体电阻产生的焦耳热之外,导体还要放出或吸收热量,在温差为△T的导体两点之间,其放热量或吸热量为:Qτ=τ.I.△TQτ为放热或吸热功率τ为汤姆逊系数I为工作电流△T为温度梯度以上的理论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苏联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约飞院士对半导体进行了大量研究,于一九五四年发表了研究成果,表明碲化铋化合物固溶体有良好的制冷效果,这是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热电半导体材料,至今还是温差制冷中半导体材料的一种主要成份。
约飞的理论得到实践应用后,有众多的学者进行研究到六十年代半导体制冷材料的优值系数,才达到相当水平,得到大规模的应用,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半导体制冷片件。
中国在半导体制冷技术开始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当时在国际上也是比较早的研究单位之一,60年代中期,半导体材料的性能达到了国际水平,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是我国半导体制冷片技术发展的一个台阶。
在此期间,一方面半导体制冷材料的优值系数提高,另一方面拓宽其应用领域。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获得了半导体制冷片,因而才有了现在的半导体制冷片的生产及其两次产品的开发和应用。
制冷片的技术应用半导体制冷片作为特种冷源,在技术应用上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特点:1、不需要任何制冷剂,可连续工作,没有污染源没有旋转部件,不会产生回转效应,没有滑动部件是一种固体片件,工作时没有震动、噪音、寿命长,安装容易。
2、半导体制冷片具有两种功能,既能制冷,又能加热,制冷效率一般不高,但制热效率很高,永远大于1。
因此使用一个片件就可以代替分立的加热系统和制冷系统。
3、半导体制冷片是电流换能型片件,通过输入电流的控制,可实现高精度的温度控制,再加上温度检测和控制手段,很容易实现遥控、程控、计算机控制,便于组成自动控制系统。
4、半导体制冷片热惯性非常小,制冷制热时间很快,在热端散热良好冷端空载的情况下,通电不到一分钟,制冷片就能达到最大温差。
5、半导体制冷片的反向使用就是温差发电,半导体制冷片一般适用于中低温区发电。
6、半导体制冷片的单个制冷元件对的功率很小,但组合成电堆,用同类型的电堆串、并联的方法组合成制冷系统的话,功率就可以做的很大,因此制冷功率可以做到几毫瓦到上万瓦的范围。
7、半导体制冷片的温差范围,从正温90℃到负温度130℃都可以实现。
通过以上分析,半导体温差电片件应用范围有:制冷、加热、发电,制冷和加热应用比较普遍,有以下几个方面:1、军事方面:导弹、雷达、潜艇等方面的红外线探测、导行系统。
2、医疗方面;冷力、冷合、白内障摘除片、血液分析仪等。
3、实验室装置方面:冷阱、冷箱、冷槽、电子低温测试装置、各种恒温、高低温实验仪片。
4、专用装置方面:石油产品低温测试仪、生化产品低温测试仪、细菌培养箱、恒温显影槽、电脑等。
5、日常生活方面:空调、冷热两用箱、饮水机、电子信箱等。
此外,还有其它方面的应用,这里就不一一提了。
p>一、原理概述大家知道CPU工作时温度越低越好。
很多文章都谈到CPU散热是否良好是超频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一般通过用大风扇、涂导热硅脂等来改善CPU的散热条件,但这些方法都不可能使CPU的温度低于室温。
这里谈到的半导体制冷器是根据热电效应技术的特点,采用特殊半导体材料热电堆来制冷,能够将电能直接转换为热能,效率较高。
一般CPU的发热功率小于30W,而制冷器的功率则大于50W,如果散热良好,它完全可能使CPU工作在接近0℃甚至0℃以下。
半导体制冷器的用途很多,可用于制作便携冷藏/保温箱、冷热饮水机等。
也用于电子器件的散热。
目前制冷器所采用的半导体材料最主要为碲化铋,加入不纯物经过特殊处理而成N 型或P 型半导体温差元件。
以市面常见的TEC1-12605为例,其额定电压为:12v,额定电流为5A,最大温差可达60摄氏度,外型尺寸为4 X 4 X 0.4Cm,重约25克。
它的工作特点是一面制冷而一面发热。
接通直流电源后,电子由负极(-)出发,首先经过P 型半导体,在此吸收热量,到了N 型半导体,又将热量放出,每经过一个NP 模组,就有热量由一边被送到另外一边,造成温差,从而形成冷热端。
下图是一个致冷器的典型结构,由许多N 型和P 型半极体之颗粒互相排列而成,而N P 之间以一般的导体相连接而成一完整线路,通常是铜、铝或其他金属导体,最后用两片陶瓷片像汉堡包一样夹起来。
二、安装使用制冷片的安装及使用很简单。
在安装前,最好准备一点导热硅脂,然后,找一节干电池,接在制冷器两根引线上,就可感到一端明显发凉而另一端发热,记住引线的极性并确定好制冷器的冷、热端。
正式安装时,在制冷器两端均匀涂上导热硅脂,在CPU与散热器之间插入制冷片,请注意先试好的冷热面方向,冷面贴着CPU,热面与强力的(功率越高越好)散热片接触。
然后想法固定好三者。
要注意风扇的卡子不能太短,否则会很难固定。
固定好后,就可以给制冷片和风扇接上电源了(一定要注意极性),如果你机箱电源功率小于230W,我劝你别接到机箱电源上,否则有可能因电源功率不足,造成电脑无法正常工作。
推荐使用外接的沟缭炊云涞ザ拦┑纾环矫婵梢酝ü鹘诘缪谷〉煤鲜实奈虏睿苊饨崧痘蚬龋币脖苊饬硕灾骰缭吹挠跋臁=ㄒ榻评淦?V左右的电压,在此电压下制冷片的制冷量和冷热面温差都比较合适。
微机电源接线图三、注意事项1、注意热端的散热。
半导体制冷的热面温度不应超过60℃,否则就有损坏的可能。
若在额定的工作电压(12V)下,一般的散热风扇根本无法为制冷片提供足够的散热能力,容易造成制冷片过热损坏。
同时千万不要在无散热器的情况下为致冷器长时间通电,否则会造成致冷器内部过热而烧毁。
2、结露问题。
当半导体制冷片陶瓷表面的温度降至一定程度时,就很可能会产生结露现象,是否会“结露”与温度和湿度有关(即气象学中所谓“露点”的概念)。
在电脑机箱中结露的情况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
比较保险的方法是让半导体制冷器的冷面工作在20℃左右为宜;可以通过调整制冷片电压或散热片风扇转速来调节。
3、电脑电源功率问题。
制冷片的功耗可能高达60W,这样大的负载无疑有可能会让质量不好的计算机电源发生问题。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计算机电源中提供的5V和12V电源的电流是不相同的,一般5V电源可提供20A以上的电流,而12V电源仅提供6A左右的电流。
所以采用5V电压比较保险,也可以用外接稳压电源。
4、注意机箱的散热。
很显然,制冷片在降低CPU温度的同时,其热端的发热也相当大,可能导致机箱内温度升高,影响其他部件的工作。
所以要注意机箱的散热,不妨在机箱内适当位置再加一个散热风扇。
5、别对制冷片的效果抱太大幻想。
必须说明,制冷片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超频后CPU的稳定性,而并不能改变CPU 原有的超频极限。
由于制冷器比散热风扇昂贵许多,且在使用上有一定危险性和副作用,除非你愿意体验一种特别的感觉,在是否使用半导体制冷片的问题上一定要三思。
产品外观型号:TEC1-12605 额定电压:12v 额定电流:5A 最大温差:60摄氏度尺寸:4 X 4 X 0.5Cm适用于Socket 7及Socket 370的CPU。
Slot 1的CPU也可以用,但安装起来比较麻烦,不推荐使用。
一、正确的安装、组装方法1.制冷片一面安装散热片,一面安装导冷系统,安装表面平面度不大于0.03mm,要除去毛刺、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