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34五下4.1模拟变质岩的形成

教案34五下4.1模拟变质岩的形成
教案34五下4.1模拟变质岩的形成

小学科学实验教案

模拟变质岩的形成

一、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江苏教育出版社

二、教学年级及章节:五年级(下册),4单元岩石与矿物,第1节认识常见的岩石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二)探究目标: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资料、观看教科书中的配套视频,了解各种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四、实验器材准备:一盒不同颜色的橡皮泥,两块塑料垫板

五、教学过程:

(一)实验器材:一盒不同颜色的橡皮泥,两块塑料垫板。

1.准备一些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把它们搓成大小不同的圆球,堆在一起,它们分别表示岩石中的不同成分。

2.把橡皮泥放在两块塑料垫板之间,不断加压。

3.观察不同压力下橡皮泥的状态,我们会发现不同颜色的橡皮泥的结构和状态发生了变化。

4、实验完毕,整理实验器材。

(二)观察模拟变质岩形成记录表

(三)注意事项:

实验后橡皮泥不能乱丢,一定要记得洗手。

六、拓展与反思:

变质岩和我们的生活有关系吗?调查了解当地你能发现那些变质岩。

作者:何本怀、赵光亮

单位:金华镇中心学校

2018年9月

变质岩的观察与描述

三)变质岩的观察与描述 在野外鉴别变质岩的方法、步骤与前述岩浆岩类似,但主要根据是其构造、结构和矿物成分。这是因为,变质岩的构造和结构是其命名和分类的重要依据。 第一步可先根据构造和结构特征,初步鉴定变质岩的类别。譬如,具有板状构造者称板岩;具有千枚构造者称千枚岩等。具有变晶结构是变质岩的重要结构特征。例如,变质岩中的石英岩与沉积岩中的石英砂岩尽管成分相同,但前者具变晶结构,而后者却是碎屑结构。 第二步再根据矿物成分含量和变质岩中的特有矿物进一步详细定名。一般来讲,要注意岩石中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的比例,以及浅色矿物中长石和石英的比例,因这些比例关系与岩石的鉴定有着极大关系。 例如,某岩石以浅色矿物为主,而浅色矿物中又以石英居多且不含或含有较少长石,就是片岩;若某岩石成分以暗色矿物为主,且含长石较多,则属片麻岩。变质岩中的特有矿物,如蓝晶石、石榴子石、蛇纹石、石墨等,虽然数量不多,但能反映出变质前原岩以及变质作用的条件,故也是野外鉴别变质岩的有力证据。关于板岩和千枚岩,因其矿物成分较难识辩,板岩可按“颜色+所含杂质”方式命名,如可称黑色板岩、炭质板岩;千枚岩可据其“颜色+ 特征矿物”命名,如可称银灰色千枚岩、硬绿泥石千枚岩等。

在野外,还要观察地质体产状、变质作用的成因。比如,石英岩与大理岩两者在区域变质与接触变质岩中均有,就只能根据野外产状和共生的岩石类型来确定。假如此类岩石围绕侵入体分布,并和板岩共生,则为接触变质形成;假如此类岩石呈区域带状分布,并和具片状或片麻状构造的岩石共生,则为区域变质所形成。 对变质岩我们也应描述岩石总体颜色,注意其岩石结构。若为变晶结构,则要对矿物形态进行描述。注意观察岩石中矿物成分是否定向排列,以便描述其构造。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可见的矿物成分应进行描述。若无变斑晶,就按矿物含量多少依次描述;若有变斑晶,则应先描述变斑晶成分,后描述基质成分。至于其它方面,如小型褶皱、细脉穿插、风化情况等,亦应作简略描述。在为变质岩定名时,应本着“特征矿物+片状(或柱状)矿物+基本岩石名称”的原则。如,可将某岩石定名为蓝晶石黑云母片岩。 二、岩石描述实例 (一)火山岩类 1、橄榄玄武岩 岩石新鲜面呈灰黑色、深灰色,风化面呈灰、浅灰色,斑状结构、基质为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斑晶斜长石5-20%、橄榄石5-10%、辉石1-2%等组成。斜长石:灰白色,自形-半自形,柱状,粒径0.2—2.5mm。橄榄石:灰绿色,自形-半自形,粒状,粒径0.2—2.0mm。

三大岩石的主要特征以及类型知识分享

三大岩石的主要特征 以及类型

地球科学概论 地球上的岩石千变万化,它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的基本部分。按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一、三大岩石的主要特征以及类型 (一)、岩浆岩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地壳下面的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成的。岩浆是存在于地壳下面高温、高压的熔融状态的硅酸盐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SiO2,还有其他元素、化合物和挥发成分)。岩浆内部的压力很大,不断向压力低的地方移动,以至冲破地壳深部的岩层,沿着裂缝上升,喷出地表;或者当岩浆内部压力小于上部岩层压力时迫使岩浆停留下,冷凝成岩。 1、岩浆岩的主要特征 ①构造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比如喷出岩是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等; ②冷凝特征:岩浆岩是由岩浆直接冷凝形成的岩石,因此,具有反映岩浆冷凝环境和形成过程所留下的特征和痕迹,与沉积岩和变质岩有明显的区别。 2、岩浆岩的分类 依冷凝成岩时的地质环境的不同,将岩浆岩分为三类: 喷出岩(火山岩):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称为喷出岩。在地表的条件下,温度下降迅速,矿物来不及结晶或者结晶差,肉眼不易看清楚。如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等; 浅成岩:岩浆沿地壳裂缝上升至距地表较浅处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由于岩浆压力小,温度下降较快,矿物结晶较细小。如花岗斑岩、正长斑岩、辉绿岩等;

深成岩:岩浆侵入地壳深处(约距地表3公里)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由于岩浆压力大,温度下降缓慢,矿物结晶良好。如花岗岩、正长岩、辉长岩等。 其中,深成岩和浅成岩又统称侵入岩。 (二)、变质岩 地壳中的原岩(包括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经生成的变质岩),由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所造成的物理和化学条件的变化,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性活泼的物质(水气、各种挥发性气体和热水溶液)渗入的作用下,在固体状态下改变了原来岩石的结构、构造甚至矿物成分,形成一种新的岩石称为变质岩。变质岩不仅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而且还保存着原来岩石的某些特征。 1、变质岩的主要特征 ①有的具有片理(片状)构造如片岩; ②有的呈片麻构造(未形成片状),岩石断面上看到各种矿物成带状或条状 等,如花岗片麻岩; ③有的呈板状构造,颗粒极小,肉眼难辨,如板岩。 2、变质岩的分类 大理岩:由方解石或白云石重新经过结晶而成的; 板岩:由页岩和粘土经过变质而形成原解理状的; 片岩:由片状、柱状岩石组成; 片麻岩:多由沉积岩和岩浆岩变质而成; 石英岩:由砂岩变质而成的等。 (三)、沉积岩 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是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等疏松沉积物团结而成的岩石。同时也是三种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另外两种是岩浆岩和变质岩)。在地球地表,有70%的岩石是沉积岩,但如果从地球表面到16公里深的整个岩石圈算,沉积岩只占 5%。沉积岩主要包括有石灰岩、砂岩、页岩等。沉积岩中所含有的矿产,占全部世界矿产蕴藏量的80%。 1、沉积岩的主要特征

变质岩

变质岩石学 第一章变质岩概论 §1 变质作用概述 一、变质作用的概念 在地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相互作用),由于地质环境、物理化学条件发生了变化,促使早先形成的固态岩石发生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的变化,有时伴有化学成分的改变,在特殊条件下,可以产生重熔(溶),形成部分流体相(“岩浆”)的各种作用的总和称为变质作用。所形成的新岩石称为变质岩。变质作用的涵义: ?1.是与地壳形成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种内动力地质作用。 ?2.地壳已存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的转变过程。 ?3.在特殊条件下,还可以产生重熔(溶),形成部分流体相(岩浆)。 ?4变质作用是一个动态过程。 二变质作用的控制因素 ?原岩地质条件物理化学环境 ?(一)温度 ?1.变化范围:200~800℃,最高达1000℃以上。 ?2.主要作用:可导致重结晶、变质反应、重熔;增加流体活性;改变岩石变形性质等。是变质作用的主导因素。 ?(二)压力(负荷压力、流体压力) ?1.有利于形成分子体积较小、比重大的新矿物。镁橄榄石+钙长石→石榴石(体积小、比重大) ?2.压力增大,变质反应温度增高。 ?(三)应力(侧向挤压力) ?1. 使岩层、岩石、矿物遭到破坏、变形,形成特殊的变质结构构造。如碎斑结构、碎裂构造。 ?2.影响矿物的重结晶和定向排列,甚至使矿物晶体的内部构造发生形变,如石英波状消光,片状矿物产生扭折。 ?3.对区域变质岩片理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4.促进岩石中粒间流体化学活动性的增加,加速变质反应和重结晶的速度。特别在低温变质条件下,影响尤为明显,如基性火山岩低温变质形成绿片岩时,应力作用强,片理化程度高,变质结晶好,形成典型的绿片岩;应力作用低,则反之。 ?(四)有化学活动性的流体 ?1.起催化剂的作用:SiO2+MgO →Mg2[SiO4](镁橄榄石) ?干燥的条件下,温度1000℃,4天形成26%的镁橄榄石;有水参与情况下,450℃,几分钟,反应就全部完成。 ?2.直接参与变质反应,控制反应方向 绢云母+绿泥石?黑云母+ H2O (脱水反应向右进行,水化反应向左进行) ?3.起媒介载体作用,导致交代作用发生 ?4.降低岩石的熔点。长英质岩: 无水950℃, 含水640℃。 ?5.有利于变质矿床的形成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题目:试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一、岩浆岩:或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 1、岩浆岩的主要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1、气孔状构造: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 ○2、杏仁状构造:上述气孔形成的空洞被后来的物质充填,就形成了杏仁状构造。 ○3、流纹构造、绳状构造:岩浆喷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动的过程中其表面常留下流动的痕迹,有时好像几股绳子拧在一起。 ○4、枕状构造:岩浆在水下喷发,熔岩在水的作用下会形成很多椭球体。 上述这些特殊的构造只存在于岩浆岩中。还有块状构造和斑状构造。除了构造以外还有因为矿物的结晶程度、集合体形状与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如玻璃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 2、岩浆岩的主要类型:岩浆岩依据矿物组成的差别,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超基性岩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45%,多铁、镁而少钾、钠,基本上由暗色矿物组成,主要是橄榄石、辉石,二者含量可以超过70%。其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不含石英,长石也很少。这类岩石最常见侵入岩是橄榄岩类,喷出岩是苦橄岩类。 ○2基性岩类:化学成分的特征是SiO2为45-53%,Al2O3可达15%,CaO可达10%;而铁镁含量约各占6%左右。岩石颜色比超基性岩浅,比重也稍小,一般在3左右。侵入岩很致密,喷出岩常具有气孔状和杏仁状构造。。在矿物成分上,铁镁矿物约占40%,而且以辉石为主,其次是橄榄石、角闪石和黑云母。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的另一个区别是出现了大量斜长石。这类岩石的

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概念及特点

岩石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的基本部分。按其成因分为三大类,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浆岩:是由地壳内部上升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又称火成岩。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上部的软流层,那里温度高达1300℃,压力约数千个大气压,使岩浆具有极大的活动性和能量,按其活动又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未达到地表的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叫侵入岩。深成侵入岩颗粒较粗。浅成侵入岩颗粒细小或大小不均。喷出岩是在岩浆喷出地表的条件下形成,温度低,冷却快,常成玻璃质、半晶质或隐晶质结构,具有气孔、流纹等构造等。岩浆岩常见的如在地壳中分布很广的中粗粒结构的侵入岩——花岗岩, 气孔构造发育,黑色致密的玄武岩,流纹构造显著的酸性喷出岩——流纹岩等。 沉积岩:是地面即成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搬运、沉积固结等沉积而成, 其主要特征是:①层理构造显著;②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③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常见的沉积岩有:直径大于3 毫米的砾和磨圆的卵石及被其它物质胶结而形成的砾岩,由2 毫米到毫米直径的砂粒胶结而成的砂岩,由颗粒细小的粘土矿物组成的页岩,由方解石为其主要成分,硬度不大的石灰岩等。 变质岩:是岩浆岩或沉积岩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一类新岩石。和前两类岩石主要区别是变质岩属重结晶的岩石,颗粒较粗,不含玻璃质和有机质的残体。 其主要特征是:①有的具有片理(片状)构造如片岩;②有的呈片麻构造(未形成片状),岩石断面上看到各种矿物成带状或条状等,如花岗片麻岩;③有的呈板状构造,颗粒极小,肉眼难辨,如板岩。常见的变质岩如由方解石或白云石重新经过结晶而成的大理岩,由页岩和粘土经过变质而形 成原解理状的板岩,由片状、柱状岩石组成的片岩,多由沉积岩和岩浆岩变 质而成的片麻岩,由砂岩变质而成的石英岩等。

(区域)变质岩结构构造的主要特征

(区域)变质岩结构构造的主要特征; 表五变质岩结构构造的主要特征表 5.变质岩石大类的主要鉴别特征。 表六主要变质岩类型的鉴定特征表

6.动力变质岩、接触变质岩的分类命名方案和方法。 接触变质岩是在岩浆活动(包括侵入和喷出)过程中所散发的热或挥发分作用于围岩发生变质作用所生成的岩石。按接触变质作用因素和方式可分为热接触变质作用、烘烤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及其相应的变质岩。 ① 热接触变质岩的命名 对热接触变质岩的命名可以冠以“热接触”字样,如:热接触大理岩;或以“角岩”这一基本名称结合主要成分(化学成分或矿物成分)命名,如:长英质角岩、辉石斜长角岩。对热接触变质作用较弱、保留原岩组构者,则以原岩类型为基本名称,冠以“角岩化”进行命名。如:角岩化泥(页)岩、角岩化钙硅质板岩。 ② 接触交代变质岩的分类与命名 最利于接触交代作用进行、具有重要成矿物意义的是中~酸性岩浆(岩)与碳酸盐岩类接触交代生成的“矽卡岩”。随碳酸盐围岩成分的不同,抽生成的矽卡岩分为钙质矽卡岩和镁质矽卡岩两类。 矽卡岩的命名是以组合矿物种属及其量比,遵循“少前多后”的原则命名。若岩石具有斑杂状、角砾状或条带状构造,则冠以构造名称,如:角砾状辉石石榴石矽卡岩等 镁质矽卡岩的命名也是以组合矿物其量比结合特殊构造命名,如:橄榄透辉石矽卡岩、条带状金云母透辉石矽卡岩。 ③ 蚀变岩的分类与命名 对于保留部分原岩组构的蚀变称为“×××化”;对于原岩组构彻底改变者,则以蚀变产物为依据命名。 不彻底的各类蚀变,通常是以蚀变形成的新生矿物结合原岩命名,如蛇纹石化××岩、绿泥石化××岩等。需要注意的是:各种金属矿物在围岩中聚集,当未达到工业品位时也用“化”,这与前面“蛇纹石化”等的意义是不同的。 ④碎裂变质岩的分类与命名 碎裂变质岩是各类岩石受动力变质作用的产物,其岩石类型取决于原岩类型和应力强度,其分类和命名见下表。

变质岩

变质岩 1.变质作用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压力和原岩的化学成分。() 2.变质岩的成分完全取决于原岩的成分。() 3.变质岩中可以保留变质原岩的结构和构造。() 4.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的矿物成分发生变化都是交代作用引起的。() 5.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的组分发生迁移主要是通过溶液来实现的。() 6.岩石在定向压力的作用下都会产生塑性变形。() 7.岩石在定向压力的作用下都会产生变形。() 8.不同的原岩形成不同的变质岩。() 9.变质程度相等的变质岩属于等物理系列的岩石。() 10.等化学系列的岩石都处于同一变质相中。() 11.区域变质岩是温度、压力和具化学活动性的流体等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分布于局部地区。()12.不同的变质相可有相同的变质矿物共生组合。() 13.变质岩的化学成分和原岩化学成分密切相关。所以变质岩的化学成分不具有多样性。() 14.变质作用是在原岩基本保持固态状态下进行的。() 15.岩石变质后仍可保留原岩的构造特征。() 16.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均向压力的增加往反形成比较大、体积较小的矿物。() 17.变质岩中的一组矿物称为变质岩的矿物共生组合。() 18.变斑晶往往同变晶基质同时或稍晚形成。() 19.退变质作用是一种复变质作用。() 20.粒间流体压力能影响变质作用的温度。() 21.变晶结构的主要特点是矿物自形程度一般不高,自形程度反映变质结晶的先后顺序。() 22.变质相是指多种原岩成分与变质矿物组合之间的对应关系。() 23.若干变质相可归并为不同的变质相系。() 24.温度的变化可决定变质作用的方向。() 25.红柱石、刚玉、滑石都属特征变质矿物。() 26.等变线是变质程度带间的界限。() 27.变质岩中的新生矿物、原生矿物在一定变质条件下都是稳定存在的,因而可称为稳定矿物。()28.变质岩石根据原岩成分及变质相进行分类的。() 29.变质级的高低是划分变质作用强度的依据。() 30.变质岩的原岩也可能是早期形成的变质岩。() 31.动力变质作用只能引起岩石结构、构造的改变。() 32.碎裂结构是动力变质作用的产物。() 33.糜棱岩与碎裂岩的主要差别在于糜棱岩中的破碎颗粒极细小,外貌致密、坚硬。() 34.碎斑为原岩矿物经动力变质作用残留下来的,故碎斑结构是一种残余结构。() 35.花岗碎裂岩与碎裂花岗岩的主要区别是其形成时的应力性质的不同。() 36.接触变质晕反映了热变质程度的依次变化特征,与侵入岩体的大小和产状有关,而与成分无关。()37.接触变质晕反映了热变质程度的依次变化特征。() 38.接触变质岩是与侵入岩体产状和分布有关的一类变质岩。() 39.接触变质带的发育宽度与围岩性质有关。()

岩芯描述(专业术语)

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 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粘土:灰黄,褐黄色,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一、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含白色高龄土条带用钙质结核,(核径为0.3~2cm),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浅灰色,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30cm厚薄层粉土,湿,中密~密实。 二十三、碎石土:浅黄色,灰黄色,中密~密实,碎石含量50%~70%棱角形,次棱角形,一般直径20~40mm 最大粒径120mm 成份以灰岩为主,少量为砂岩,由老黄土、新黄土,中粗砂,砾石充填。 二十四、中风化灰岩:灰~深灰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石结构致密坚硬,裂隙发育大部分闭合,由方解石充填,岩芯多呈短柱状,长柱,少量呈碎石块状,碎粒状,土状,长度20~40cm局部溶蚀现像严重,岩芯表面呈峰窝状,溶径5~20mm,最大50mm. 二十五、全风化粘土岩:褐灰色,黄褐色,棕红色。结构构造完全破坏岩芯呈土状,含风化碎屑,碎块,手捏易碎,遇水易分解。 二十六、强风化粘土岩:褐灰色,黄褐色。棕红色,结构构造大部分破坏,岩芯呈碎块状,节理裂隙较发育。 二十七、页岩:灰黄色,薄层状,手捏易散,遇水易崩解。 二、野外记录要点: 1) 粉质粘土:一般描述颜色,状态,湿度,夹含物。土质结构特征(均质程度或夹层,互层夹薄层)。状态:流塑、软塑、可塑、硬塑、坚硬。湿度:稍湿、很湿、饱和、干燥。夹含物:铁锰质斑状黑色结核及浅绿色高岭土成份局部地区夹碎石,砂石颗粒(粒径较小,并夹腐植物) 2) 粉土:描述颜色,状态(稠度)湿度,夹含物,土层结构。切面光泽,韧性。摇振反应。状态同粉质粘土不可搓条,湿度同粉质粘土。夹含物:腐蚀物。摇振反应:取少量粉土搓成小球在手掌中摇晃,如有水溢出表示摇振反应较高,无水则低。

变质岩

1.三大岩关系 形成过程 A-火成岩——原岩—熔融—结晶 B-沉积岩——原岩—风化—搬运—沉积 C-变质岩——原岩—P、T、C—变质 特征———继承与改造 特征变质矿物的出现 2.变质作用、变质岩 变质作用:在地壳形成和发展、演化过程中,早先形成的岩石(包括岩浆岩、沉积岩以及先存的变质岩)在地壳一定深处,为适应新的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条件下发生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甚至化学成分的变化称为变质作用。 变质岩:原岩通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叫做变质岩。(或:指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因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岩石。) 3.变质作用因素(P、T、时间、流体) 温度:200 - 800℃,超高压可达1000 ℃;地热增温(正常情况25-30 ℃/ km) 压力:静压力、定向压力、粒间流利压力 流体成分:H2O、CO2等,在较高温压条件下, 具有较大的活性。 4.变质岩的研究方法与意义、任务 变质岩研究的意义:变质岩是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来自地壳深部的使者,给我们带来了地壳深部的有关信息。其研究意义是: ①了解深部地壳的组成和早期地壳演化; ②恢复变质时期地壳的热力学演化历史; ③恢复原岩建造; ④指导找矿。 变质岩石学的任务: 对不同类型的变质岩进行全面、系统的岩石学研究 研究变质作用的发生及其演化过程 研究变质与变形的关系

研究变质作用的时代 变质岩的研究方法:地质学方法、实验变质岩石学方法、理论综合方法 5.变质岩流体来源 6.变质作用类型及定义 1.接触变质作用:发生在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上的变质作用。 热接触变质作用:指围岩受岩浆高温的影响而发生的变质作用。温度是主要因素,压力次之,变质作用的方式主要是重结晶和变质反应。典型的接触热变质岩称为角岩。 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如果变质因素除温度压力之外,还有大量来自岩浆的挥发组分参与,就会使接触带附近的侵入岩和围岩发生明显的交代作用,从而形成变质岩。 2.动力变质作用:指岩石受定向压力的作用而产生破碎、变形、重结晶的变质作用。其特点是低温、高应变速率、重结晶不强烈,往往与断裂带有关。 碎裂变质:在地壳的浅部,岩石呈脆性,当应力超过岩石强度极限时,岩石便会被压碎或磨碎,产生碎裂变质,有代表性的岩石是构造角砾岩。 韧性变形:在地壳中、深部,温度和压力较高,岩石具塑性,在断裂带中的岩石一般不发生明显的破裂,而是以强烈韧性剪切变形或塑性流动为主,有代表性的岩石是糜棱岩。其特征是细粒化,并具有明显的定向构造。 3.气液变质作用:有化学活动性的气态或液态溶液,对岩石进行交代而使岩石发生变质的一种作用。 *常发生于一些热液矿床或矿脉周围以及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上,前者称围岩蚀变,后者称接触交代变质作用。除流体外,温度、组分的化学势是主要的控制因素,交代作用和变质反应是其主要的变质方式。 4.区域变质作用:指在大范围内,由于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而产生的变质作用。 浅变带:温度和静压力不大,以定向压力为主,板理发育,主要形成板岩、千枚岩。 中变带:压力较大,温度也较高,常形成各种结晶片岩。 深变带:静压力较大,温度高,重结晶显著,形成各种片麻岩和混合岩。 5.混合岩化作用:从变质岩经深熔而形成混合岩的过程称为混合岩化。亦称超变质作用。 7.变质作用机制(变质结晶、变形、变质分异),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等 1. 变质结晶 变质结晶作用:岩石在变质条件下的结晶作用。主要机制包括: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

变质岩地质景观概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变质岩地质景观概述 班级:10021213 姓名:刘振华 学号:1002121315

一、变质岩地质景观的定义、成因、形成条件及分类 变质岩景观是指由变质作用和变质岩形成的地质景观。变质作用是指,地球上先成的岩石(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在基本保持固态的状态下,由于温度、压力的改变以及化学活动流体的参与导致其组分、矿物组和、结构、构造等方面发生转化的一种地质作用。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就是变质岩。变质岩的种类很多,由于原有岩石的岩性及所受的变质程度的差异,变质岩的岩性差别很大,组成的山地风景也各有不同。 变质岩的种类很,按照原岩的类型可将变质岩分为三类: 1.由岩浆岩形成的变质岩称为正变质岩; 2.有沉积岩形成的变质岩成为副变质岩; 3.又变质岩再变质形成的变质岩称为复变质岩,或叠加变质岩。 控制变质作用的根本因素是地质因素,大地构造的位置,构造作用,岩浆作用等,引起物理、化学条件变化。 变质作用主要影响因素有,温度、压力和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流体。在变质过程中,温度是一个重要因素。大部分变质作用都是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发生的,温度的变化可以决定变质作用的方向。压力是变质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因素,通常与温度一起制约着大多数变质作用的进行。化学活动性流体主要是H2O和CO2等。此外,在水溶液中经常含有不同数量的K、Na、Ca、Si等造岩组分的溶解物质,这些物质大大增强了谁永夜的化学活性。流体在变质过程中使周围岩石发生交代作用;作为催化剂,促进矿物的重结晶和变质结晶;影响水化作用和脱水作用的反应方向;大大降低岩石的熔点。 在变质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温度作为主导因素,配合着压力和具有化学活动性流体在活动。另一方面,变质作用还与原岩的内部因素(物质的组分、结构、构造等)密切相关,例如:石灰岩经常变质后发生重结晶形成大理岩,而处于同样变质条件下的石英砂岩几乎没有明显的变化。 习惯上按变质作用的类型和成因,把变质岩分成以下岩类:(1)由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区域变质岩;(2)由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动变质岩;(3)由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接触变质岩;(4)由气-液变质作用形成的气-液变质岩;(5)由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混合岩类。 主要岩石类型有以下16类: 1.板岩类:属于低级变质产物,如碳质板岩、钙质板岩、黑色板岩等。 2.千枚岩类:变质程度较板岩相对较高,图绢云母千枚岩、绿泥石千枚岩等。 3.片岩类:属于低至中高级变质产物,如云暮片岩、绿泥石片岩等。 4.片麻岩类:属于高级变质产物,如富铝片麻岩、斜长石片麻岩等 5.长英质粒岩类:可形成与不同的变质条件下,如变粒岩、浅粒岩等。 6.石英岩类:主要由石英逐层(石英含量大于75%),如纯石英岩、长石石英岩、磁铁石英岩等。 7.斜长角闪岩类:形成于高绿片岩相到角闪岩想到变质条件、如石榴子石角闪岩、透灰石角闪岩等。 8.麻粒岩类:属于高温作用条件下形成的区域变质岩,如暗色麻粒岩、浅色麻粒岩等。 9.铁镁暗色岩类:主要由辉石类、角闪石是类、云暮类、绿泥石等类型组成。 10.榴辉岩类:主要由绿辉石和富美石榴子石组成。 11.大理岩类:主要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组成。 12.硅卡岩类:主要由接触交代作用形成,如钙质硅卡岩、镁质硅卡岩。 13.角岩类:属于热接触变质产物,如云暮角岩、长英质岩等。 14.动力变质岩类:属于各自岩类手动力变质作用的产物,如构造角砾岩等。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

. 题目:试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一、岩浆岩:或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 1、岩浆岩的主要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气孔状构造: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1浆 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 ○、杏仁状构造:上述气孔形成的空洞被后来的物质充填,就形成了杏仁2状构造。 ○、流纹构造、绳状构造:岩浆喷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动的过程中其表面3常留下流动的痕迹,有时好像几股绳子拧在一起。 ○4、枕状构造:岩浆在水下喷发,熔岩在水的作用下会形成很多椭球体。上 述这些特殊的构造只存在于岩浆岩中。还有块状构造和斑状构造。除了构造以外还有因为矿物的结晶程度、集合体形状与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如玻璃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 2、岩浆岩的主要类型:岩浆岩依据矿物组成的差别,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45%,多铁、镁而少钾、钠,基本上由1超基性岩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暗 色矿物组成,主要是橄榄石、辉石,二者含量可以超过70%。其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不含石英,长石也很少。这类岩石最常见侵入岩是橄榄岩类,喷出岩是苦橄岩类。 ○可CaO15%,Al2O3SiO22基性岩类:化学成分的特征是为45-53%,可达达10%; 而铁镁含量约各占6%左右。岩石颜色比超基性岩浅,比重也稍小,一般在3左右。侵入岩很致密,喷出岩常具有气孔状和杏仁状构造。。在矿物成分上,铁镁矿物约占40%,而且以辉石为主,其次是橄榄石、角闪石和黑云母。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的另一个区别是出现了大量斜长石。这类岩石的.' . 侵入岩是辉长岩,分布较少;而喷出岩-玄武岩,却有大面积分布。

常见变质岩的观察与鉴定

常见变质岩的观察与鉴定 一目的要求 1.初步掌握变质岩的一般特征; 2.认识和熟悉几种典型的变质岩种类的描述和肉眼鉴定。 二区域变质岩肉眼观察描述内容及其注意事项 变质岩肉眼观察描述的内容、方法与沉积岩、岩浆岩大体相似,包括以下内容:1.颜色 变质岩的颜色比较复杂,它既与原岩有关又与变质岩矿物成分有关。因此,颜色虽可帮助鉴定矿物成分,但与其它两大类岩石相比,则重要性较差。变质岩的颜色常不均一,应注意观察其总体色调。 2.结构构造 区域变质岩的结构主要为变质结构,仅少数为变余结构。变晶结构在肉眼下很难与结晶质结构相区别。描述变晶结构时同样应注意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等特点。区域变质岩最特征的构造是由矿物具一定方向排列而构成的定向构造,即片理。片理是变质岩特有的一种构造。根据其剥开的难易,剥开面和平整程度和光泽,结合矿物重结晶程度等特征,可将片理中的板状、千枚状、片状和片麻状四种构造区分开。区域变质岩中亦有块状构造。 3.矿物成分 描述变质岩的成分时,应注意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和特征变质矿物。一般按矿物含量从多到少的顺序进行描述。 4.岩石的命名 区域变质岩中具有定向构造的岩石,以定向构造为其基本名称。若肉眼可识别出主要矿物或特征变质矿物时,亦应作为定名内容。一般命名原则可概括为:颜色+(矿物成分)+基本名称。如蓝灰色蓝晶石片岩。角闪石斜长片麻岩,黑云母变质岩。 三接触变质岩、动力变质岩和混合岩的观察描述内容和注意事项 (一)接触变质岩 接触交代变质岩,颜色成分均较复杂多变,与原岩成分及交代有密切关系,典型岩石为矽卡岩,常含多种金属矿物。接触热变质岩的典型岩石石英岩和大理岩是典型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题目:试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一、岩浆岩:或称火成岩,就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 1、岩浆岩的主要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与构造特征 ○1、气孔状构造: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 ○2、杏仁状构造:上述气孔形成的空洞被后来的物质充填,就形成了杏仁状构造。 ○3、流纹构造、绳状构造:岩浆喷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动的过程中其表面常留下流动的痕迹,有时好像几股绳子拧在一起。 ○4、枕状构造:岩浆在水下喷发,熔岩在水的作用下会形成很多椭球体。 上述这些特殊的构造只存在于岩浆岩中。还有块状构造与斑状构造。除了构造以外还有因为矿物的结晶程度、集合体形状与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如玻璃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 2、岩浆岩的主要类型:岩浆岩依据矿物组成的差别,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超基性岩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45%,多铁、镁而少钾、钠,基本上由暗色矿物组成,主要就是橄榄石、辉石,二者含量可以超过70%。其次为角闪石与黑云母;不含石英,长石也很少。这类岩石最常见侵入岩就是橄榄岩类,喷出岩就是苦橄岩类。 ○2基性岩类:化学成分的特征就是SiO2为45-53%,Al2O3可达15%,CaO可达10%;而铁镁含量约各占6%左右。岩石颜色比超基性岩浅,比重也稍小,一般在3左右。侵入岩很致密,喷出岩常具有气孔状与杏仁状构造。。在矿物成分上,铁镁矿物约占40%,而且以辉石为主,其次就是橄榄石、角闪石与黑云母。基性岩与超基性岩的另一个区别就是出现了大量斜长石。这类岩石的侵入岩就是辉长岩,分布较少;而喷出岩-玄武岩,却有大面积分布。

变质岩习题及答案

作业一 一、简答题 1.请比较斑状结构与斑状变晶结构有何区别 答:斑状结构与斑状变晶结构的区别主要在于斑晶与变斑晶的区别,其区别有三:(1)斑晶为岩浆中早结晶的矿物;变斑晶为变质岩中结晶能力强的矿物; (2)斑晶比基质早结晶,变斑晶比基质同时或稍晚结晶。 (3)斑晶是在岩浆(液态)中晶出,变斑晶是在固体状态下晶出。 2、什么是稳定矿物、不稳定矿物、特征变质矿物、贯通矿物各举例说明之。 答:稳定矿物:是指在一定的变质条件下,原岩通过重结晶作用和变质结晶作用形成的矿物。它可以是原岩中已有的、经变质后仍然存在的矿物,如大理岩中的方解石;也可以是原岩中不存在、经变质作用后新产生的矿物,如硅灰石大理岩中的硅灰石。 不稳定矿物:是指在一定的变质条件下,由于变质反应不彻底而保存下来的原岩矿物。如云英岩中的钾长石残余就是不稳定矿物。 特征变质矿物:对温度—压力条件变化特别敏感的矿物。也就是说它只在很狭窄的温压范围内稳定的矿物。如红柱石(低压)、蓝晶石(中压)、矽线石(高温)等。 贯通矿物:对温压条件变化不敏感的矿物。如石英、方解石等 3、变质岩结构构造按成因可划分几种类型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变质岩的结构按成因可分为四类: 1.变余结构:特征:岩石经变质后,原岩的矿物成分和结构特征被部分地保留下来。 2.变晶结构:岩石在保持固态的条件下由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作用形成的结构。变晶体的特点:自形程度较差;粒度较细;包裹体多;反应现象常见;常常具有定向性;晶体自形程度、相对大小、包裹关系取决于在固态生长条件下结晶成完成好晶面的相对能力(成面能)一般不能用来判断变晶先后关系。 3.碎裂结构:岩石受到机械破坏而产生的结构。 当岩石以脆性变形为主时,岩石无定向或略具定向,具碎裂结构或玻璃质碎屑结构,微破裂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类型及转化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类型及转化试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一、(一)岩浆岩 主要特征: 1.气孔状构造:岩石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 2.与周围的岩石之间都有明显的界限 3.冷凝特征:岩浆岩是由岩浆直接冷凝形成的岩石,因此,具有反映岩浆冷凝环境和形成过程所留下的特征和痕迹。 类型: 把岩浆岩按酸度分成四大类,然后再按碱度把每大类岩石分出几个岩类。 1.超基性岩大类:钙碱性系列的岩石是橄榄岩-苦橄岩类;偏碱性的岩石是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过碱性岩石为霓霞岩-霞石岩类和碳酸岩类。 2.基性岩大类:钙碱性系列的岩石是辉长岩-玄武岩类;相应的碱性岩类是碱性辉长岩和碱性玄武岩。 3.中性岩大类:钙碱性系列为闪长岩-安山岩类;碱性系列为正长岩-粗面岩类;过碱性岩石为霞石正长岩-响岩类。 4.酸性岩类:主要为钙碱性系列的花岗岩-流纹岩类。 (二)沉积岩 主要特征: 1.层理构造显著,富含次生矿物、有机质; 2.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即是生物化石;

3.具有碎屑结构于非碎屑结构之分,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通常情况下沉积岩由岩石碎屑、矿物碎屑、火山碎屑及生物碎屑等构成,其中包括砾、砂、粉砂和泥等不同粒级的物质。各粒级沉积物使沉积岩具有砾状结构、砂状结构、粉状结构或泥状结构; 4.沉积岩层面呈波状起伏,或残留波痕、雨痕、干裂、槽模、沟模等印模,或层内出现锯齿状缝合线或结核,均属沉积岩的原生构造特征。 类型: 1.火山碎石岩类:火山碎屑岩是火山剧烈爆发中产生的还是碎屑堆积物经压实、固结以后形成的岩石。包括:?砾岩与角砾岩;?砂岩在沉积岩中分布仅次于黏土岩。?粉砂岩,以石英为主,常含较多的白云母,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含量较少,岩屑极少见到。黏土基质含量较高。 2.正常碎屑岩类:正常碎屑岩类是沉积岩中最常见的岩石之一,特别是在陆相沉积物中,分布极为广泛。包括砾岩、砂岩、粉石岩三种。 3.黏土岩类:又称泥质岩,是沉积岩中最常见的一类岩石。黏土岩类具有泥状结构,由黏土矿物及其他细粒物质组成,硬度低。根据其固结程度可分为泥岩、页岩、黏土。固结好而无层理的为泥岩,固结较好并有良好层理的为页岩,固结较差的则为黏土。 4.化石岩及生物化学岩类:由化学和生物化学形成物组成并主要见于海相或 相沉积物,具显晶或隐晶结构、鲕状或豆状结构、生物结构,包括硅质岩、石灰岩、白云岩等。 (三)变质岩 主要特征:

实验四 主要变质岩的认识

实验四主要变质岩的认识 一.实验目的 1.认识变质岩的结构、构造以及常见的变质矿物。 2.学会描述变质岩的方法。 3.掌握变质岩的典型特征,认识主要的变质岩。 二、实验要求 1.预习有关变质岩的内容。 2.认真、仔细地观察变质岩岩石标本,掌握变质岩的典型特征。 三、实验工具与药品 小刀、放大镜、变质岩岩石标本。 四、实验内容或原理 肉眼观察变质岩的主要结构、构造和矿物组成,认识主要的岩浆岩。 (一)变质岩典型结构的认识 1.变晶结构是原岩发生重结晶而形成的结构,其表现为矿物形成、长大而且晶粒相互紧密嵌合。包括隐晶质变晶结构和显晶变晶结构、等粒变晶结构和斑状变晶结构。如大理岩。 2.变余结构变质程度较浅时残留的原岩的结构。如变余砂状结构、变余花岗结构等。 3.碎裂结构局部岩石在定向压力作用下,引起矿物及岩石本身发生弯曲和破碎,之后又被黏结起来形成新的结构,如糜棱岩。 变质岩结构中粒度的划分一般以1mm、3mm为标准,颗粒粒径>3mm者为粗粒变晶结构,粒径3—1mm为中粒变晶结构,粒径1—0.1mm者为细粒变晶结构,粒径<0.1mm者为显微变晶结构。 (二)变质岩典型构造的认识 1.定向构造变质岩受定向压力作用后形成的构造,是变质岩的最大特点,称为广义上的片理结构,这是大部分变质岩命名的根据。根据变质岩程度由浅到深表现为:(1)板状构造是变质岩变质最浅的一种构造,岩石外观呈平整的板状,沿板面方向容易劈开,具板状构造的岩石称为板岩。 (2)千枚状构造岩石呈薄片状,薄片上具丝绢光泽,系隐晶质片状或柱状矿物定向排列所致。断面呈参差不齐的皱纹状,具有这种结构的岩石称千枚岩。 (3)片状构造(狭义片理构造)变质岩中最典型的构造,是片岩所具有的一种构造。具有片状构造的岩石称为片岩。 (4)片麻状构造矿物结晶颗粒较大,同时粒状矿物较多,其中粒状矿物和片状或柱状矿物大致相间成带状平行排列,形成不同颜色、不同宽窄的断断续续的条带,沿平行面难劈开,劈开面不整齐,如花岗片麻岩。 (5)条带构造岩石中成分、颜色或粒度不同的矿物分别集中,形成平行相间的条带。

变质岩

片理构造 片理构造,指岩石中矿物定向排列所显示的构造,是变质岩中最常见、最带有特征性的构造。矿物平行排列所成的面称为片里面,其形态既可以是曲面,也可以是平面。 根据矿物的组合和重结晶程度,片理构造可以分为以下5类: (1)板状构造:指岩石中由微小晶体定向排列所成的板状劈理构造。板理面平整而光滑,并微有丝绢光泽,沿着劈理可形成均匀薄板。 (2)千枚构造:由细小片状变晶矿物定向排列所成的构造。不易肉眼辨别矿物成分,常具丝绢光泽。 (3)片状构造:相当于狭义的片理构造。岩石主要由粒度较粗的柱状或片状矿物(如云母、绿泥石、滑石、石墨等)组成,他们平行排列,形成连续的片理构造。 (4)片麻构造:岩石主要由较粗的粒状矿物(如长石、石英)构成,但又有一定数量的柱状、片状矿物(如角闪石、黑云母、白云母)在粒状矿物中定向排列且不均匀分布,形成连续条带状构造。 (5)条带状构造:变质岩中浅色粒状矿物(如长石、石英、方解石等)和暗色片状、柱状或粒状矿物(如角闪石、黑云母、磁铁矿等)定向交替排列所构成的构造。[ 接触变质作用 接触变质作用又称热力接触变质作用[1],是由于岩浆的活动散发出的热量和析出的气态或液态溶液引起的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岩浆体周围接触带的围岩中。根据变质作用过程中有无交代作用又可分为2个亚类:①热接触变质作用:以热力(高温)作用为主,原岩发生重结晶,而化学成分没有显著改变,没有明显的交代作用,如斑点板岩、角岩等;②接触交代变质作用;除热力作用外,伴随有显著的交代作用,原岩的化学成分发生明显改变,如矽卡岩等。 【交代作用[1]】metasomatism ,metasomatosis。岩石变质作用的一种,主要表现在接触交代作用过程中。 变质过程中,围岩与侵入体发生物质交换,带入某些新的化学组分,带出一些原有的化学组分,从而使岩石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发生变化,形成新岩石。在这一过程中岩石成分发生显著变化,新矿物大量产生。交代作用主要表现在接触交代作用过程中。

变质岩必考题1

1、变质岩:是指原来已存在的各种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情况下,岩石的结构构造、物质成分发生变化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岩石。 2、变质作用:在地球内力作用下,使已经形成的岩石发生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和/或化学成分变化的作用。 3、固相线:指岩石开始发生局部熔融的p T X(压力温度组分)条件,或者指岩石结晶作用过程中残余岩浆最终消失之前一刹那的p T X条件。 4、液相线:指岩石熔融作用结束,即固体全部转换为液体那一瞬间的p T X条件,或者,反过来说,岩浆刚刚开始结晶作用的p T X条件。在上述两种条件下,矿物的数量为无穷小。 5、重结晶作用:同种矿物,经过重新溶解、组分迁移,再结晶形成原矿物的方式。重结晶作用的结果是晶粒由小变大。受控因素:成分愈单一、粒度愈小,愈容易发生。举例:石灰岩——大理岩 6、变质结晶作用: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在原岩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使旧矿物消失、新矿物形成的变质方式: 7、变质反应:发生在变质作用条件下的化学反应。 8、前进变质:指由增温而引起的变质作用,其特征是以稳定的高温矿物组合代替较低温的矿物组合。 9、退变质:指低级变质叠加于原有的高级变质作用而引起的变质。是低温矿物组合取代较高温的矿物组合的过程。 10、复变质:是多次不同温压条件的变质事件的叠加。既可以是变质作用温度一次比一次高,亦可反之 12、连续反应::在P-T,P-x,T-x等双变量图解上反应物、生成物只能在单变反应线上共生。偏离了平衡条件,不是反应物消失(生成物稳定)就是反应物稳定(生成物消失)。 13、不连续反应:在P-T,P-X,T-X等双变量图解上,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双变反应区内共存。在双变区中,成分不断调整,反应的P-T条件取决于岩石成分。 14、净转移反应:引起矿物原子数变化的反应 15、交换反应:仅引起共存矿物间原子(如Mg,Fe)交换,而不改变有关矿物的原子数,称为交换反应 16、矿物组合:天然岩石系统处于一定外界条件下达化学平衡的矿物组成称为矿物组合 17、共生:具有不同物理特征和/或化学特征的相,同时间、空间呈集合体存在,相之间的关系不一定服从热力学定律。 18、共存:同时空呈集合体存在的相,在相同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并达到热力学平衡。体系的内能最低。 19、Gibbs相律:P(相数)+f(自由度数)=C(组分数)+2 20、Goldschmidt矿物相律: 1 封闭系统的Goldschmidt矿物相律 P<=C 2开放系统的Korzhenskii矿物相律 P<=Ci;Ci为惰性组分 21、独立组分数: 足以确定平衡体系中的所有各相成分所需的最少物种的数目。符号记作C 或K。 22、变质相: 一个变质相是指一定的温度、压力区间内的一整套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它们在时间上、空间上反复出现并紧密地伴生在一起,一个变质相内部其矿物组合与岩石总体化学成分之间有着固定的、因而也是可以预测的对应关系。 23、等化学变质: 指的是变质作用过程中,不伴随有交代作用,原岩组分除H2O和CO2外,其他组分基本保持不变的一般变质作用,如接触变质,区域变质。 24、异化学变质: 伴随有交代作用,在变质作用过程中有元素的带入带出,原岩组分除H2O和CO2外,其他组分亦有明显变化,系统是开放的,如气液变质及一部分混合岩化作用 25、稳定矿物: 在特定变质条件下新形成的矿物或虽是原岩中的矿物,但在新的P-T条件下仍然保持稳定的矿物。 26、不稳定矿物:指对某一变质作用的P-T条件来说是不平衡的原岩中的矿物,因变质反应不彻底而保留下来。 27、特征变质矿物: 有些矿物稳定存在的温度和压力范围较窄,因而能较好地反映特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28、贯通矿物:大部分矿物稳定存在的温度和压力范围较宽,对温度和压力不敏感。 29、变余结构: 变质程度较低,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不完全,保留有原岩的结构。如:变余泥质结构(板岩)、变余斑状结构等。 30、变晶结构: 原岩在固态下发生重结晶、变质结晶作用,形成的结晶质结构。如:粒状变晶结构(石英岩、大理岩)、鳞片变晶结构(千枚岩、云母片岩)等。 31、波状消光:是晶体内部晶格发生小角度(<5°)的畸变现象。 32、变成构造: 原岩通过重结晶等作用形成的构造 33、接触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是由岩浆体提供热,使岩浆岩体周围接触带上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现象,又称热变质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