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菌种制作(清晰整齐)
羊肚菌菌种制作技术(课件)

羊肚菌菌种制作技术羊肚菌是世界上珍贵的稀有食用菌之一,属高级营养品。
它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及20多种氨基酸,特别是有机锗含量高,具有补肾、壮阳、补脑、提神的功能;主治精肾亏损、阳痿不举、性欲冷淡;对头晕失眠、肠胃炎症、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饮食不振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还可以防癌抗癌、预防感冒、增强人体免疫力,在医学上有重要的开发价值.由于它功能齐全,香味独特,食疗效果显著,目前国内每千克售价800~1000元,尤其在西欧国家供应十分紧俏,价格更昂贵。
因羊肚菌与其它食用菌不同,栽培适应性较差,特别是在异地栽培稳定性差。
因此,利用当地的羊肚菌品种分离制出的菌种,能适应当地环境,可避免异地购种的地区性差异和邮寄途中的影响,建议种植户最好分离当地的品种.它能适应当地环境,但也要注意羊肚菌的菌种隔年使用效果不好,有变异现象。
这就给大面积栽培和推广带来了困难.所以羊肚菌的菌种最好每年分离、驯化.这是迄今尚未实现商品化栽培的原因之一,加上栽培管理或环境达不到要求就会不出菇。
这就是羊肚菌人工栽培困难的奥秘.ﻫ一、制种注意事项羊肚菌的菌种性能与其它食用菌不同,菌种分离方法和育种手段及栽培管理技术与其它食用菌也有很大差异。
最大的缺点就是容易退化、变异、生霉。
这对栽培羊肚菌带来很大困难。
对此,首先要控制菌种传代,无论母种、原种、栽培种,若违反技术要求,多传一代就会出现上述不良反应或不长子实体.母种只能经过原种栽培种,到栽培中的一次流程和3次破菌愈合才能保住质量;若超过3次菌丝断裂而重新萌发的新菌丝,会失去或降低酶的分解作用,以致抗病力差,易生杂菌,不出菇。
二、母种制作ﻫ (一)培养基配方①黄豆芽500克(煮汁),白糖20克,琼脂20克,羊肚菌基脚~50克,水1升。
ﻫ②黄豆芽500克(煮汁),白糖20克,琼脂20克,水1升。
③栎木屑500克(煮汁),白糖20克,琼脂20克,水1升。
④马铃薯200克(煮汁),白糖20克,琼脂20克,蛋白胨0。
羊肚菌菌种培育方法

羊肚菌菌种的培养方法-----------------------------------------------------------------------------------------------------------------------------------------------------------------一种羊肚菌菌种的培养方法本技术公然了一种中药材的优良高产栽种方法。
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母种的制作及培养,包含①制作母种培养基:将 250g 土豆、 30g 琼脂、 25g 葡萄糖和 3g 维生素 B 放入2000ml 的水中加热,直至琼脂完整煮化即得母种培养基,②培养母种:将试管放入密封的无菌接种箱中,每个试管中接入 1cm×1cm 的菌丝后,置于 20℃培养箱中,直至生长成母种; (2)原种的制作及培养,包含①制作原种培养基:取小麦 80%、木销 10%和麦麸 10%,将所述小麦煮熟后捞出,与所述木销和麦麸搅拌平均,水分控制在 60-80%,100℃下保温 6 小时,②培养原种; (3)种植中的制作及培养,包含①制作种植种培养基和②培养种植种。
本技术中,培养出优秀的羊肚菌菌种,提升了栽种的存活率。
详细实行方式一种羊肚菌菌种的培养方法,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母种的制作及培养①制作母种培养基:将 250g 土豆 ,30g 琼脂 ,25g 葡萄糖和 3g 维生素 B 放入 2000m1的水中加热,直至琼脂完整煮化即得母种培养基;②培养母种 :取所述母种培养基 200ml 装入 300ml 的试管中,用棉花塞住管口,将所述试管放在 125℃的高压灭菌锅内灭菌 1. 5h 冷却至室温后,将所述试管放入密封的无菌接种箱中,每个试管中接入 1cmX 1cm 的菌丝后,置于 20℃培养箱中,直至生长成母种。
在步骤 (1) 中,土豆需要早先放入水中煮半小时,以后将其捞山,再与琼脂、葡萄糖、维生素 B 一起放入水中煮,直至琼脂煮化,将煮好的培养基放在试管里,等凝结以后,再用棉花寒住试管的管口。
羊肚菌种植方法和条件

羊肚菌种植方法和条件羊肚菌,又称牛肚菌,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种类。
它的形状像牛或羊的胃,故得名羊肚菌。
它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因此备受人们喜爱。
下面我将介绍羊肚菌的种植方法和条件。
1. 基础准备首先,选取合适的种植原种。
常见的羊肚菌基原种有西西里菌、干黑菌等。
然后,准备好种菌袋、菌种培养基、菌种培养器具等种植材料。
2. 培养基的制备将白糖、黄曲霉素、草酸、碳酸钠和蔗糖适量混合,在3升蒸馏水中加热溶解。
再加入适量的琼脂,搅拌均匀。
将制好的培养基装入容器中,密封瓶口,用高压锅蒸15-20分钟。
3. 菌种的制备将选好的种植原种,放入无菌环境中进行培养。
将菌丝均匀切碎,移植至培养基中,放入培养箱中恒温培养。
一般是在25-28摄氏度下培养。
4. 菌种接种杀菌菌种培养袋,放在无菌环境中。
将培养好的菌株移植到培养袋中,封口,即可完成接种。
接种量一般为3-5毫升。
5. 培养箱的调节菌袋接种后,放入菌箱,进行连续水气管理。
保持温度适宜,通风良好,环境湿度保持在80-90%之间。
同时,加强对菌袋和培养箱的卫生管理,防止细菌污染。
6. 采穗时间羊肚菌的采穗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在接种后的60-80天(具体时间根据品种和气候条件而定)开始出现子实体,就可以开始采收了。
菌体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将菌袋剪开,将菌体取出。
7. 养分消耗菌袋的养分消耗也是影响菌体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菌袋产菌期,可以通过菌袋上的养分消耗情况判断是否需要给予养分补充。
一般情况下,菌体颜色变浅、产菌量减少、产菌面积收缩等现象出现时,就需要给予适量的养分补充。
8. 羊肚菌的保存将采摘的鲜菌切片,可以直接晒干保存。
也可以用开水烫过后,晾干晒制。
也可以将鲜菌切块后,煎炒、腌制或者冷冻保存。
但无论采用哪种保存方法,都要选择无菌环境,保证羊肚菌的质量和口感。
羊肚菌的种植主要依靠合适的培养基、温湿度等环境因素来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同时,菌袋的管理和养分的补充也是关键。
羊肚菌的菌种分离与制作——组织分离

羊肚菌的菌种分离与制作——组织分离组织分离是最常用的分离方法。
该方法较孢子分离相对简单,获得的菌种性状相对稳定,分离后代的基因型和亲本基因型一致,可以在一定的世代范围内传承亲本的优良性状,因此组织分离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分离手段,也是一些菌种定向选育的筛选方法,但是并非组织分离法适用于所有材料。
经验表明,一些种类的组织分离物,绝大多数丰产性有所下降,如平菇、双孢菇等。
长期从事羊肚菌的朋友一定也发现过,你采集的新鲜标本,存在着一定概率完全分离不出来的情况,这就是羊肚菌组织容易老化的一个表现,老化的菌株肯定是不能用于生产的。
组织分离的具体方法是:取半成熟至成熟的健壮新鲜子实体,0.1%升汞或75%酒精表面消毒。
如果是干标本,则用无菌水振荡冲洗、泡开后用再升汞或酒精进行消毒处理。
在消毒之前,还可以用吹风机冷风吹去表面的附着物和杂菌,用升汞或酒精表面擦洗,特别是菌柄部分。
在无菌条件下从子实体中间纵向掰开,用尖嘴镊子或解剖刀小心取菌盖与菌柄交界处或菌肉厚的部分(即远离组织表面)约1~3mm 大小的菌肉组织,置于适宜培养基上,在适宜温度下培养。
当菌落长至直径1~2cm时进行转管纯化。
下面根据羊肚菌的特点详解羊肚菌的组织分离步骤:1)用具和材料准备:酒精灯、打火机、75%酒精棉球、解剖刀、尖嘴镊子、顿口镊子、挑针或接种针、无菌吸水纸或滤纸、75%的酒精或0.1%的升汞(氯化汞)溶液、无菌蒸馏水、斜面试管或倒好培养基的平板、超净工作台,以及待分离的新鲜羊肚菌子囊果。
2)将上述用具置于超净工作台中,开紫外灯,表面杀菌20~30min;之后关闭紫外灯,放入待分离的子囊果标本;打开风机,中高档风速吹风5~10min。
3)打开超净工作台白炽灯,风速可以减少到中低档位;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双手,进行表面消毒,再用新鲜的75%酒精棉球对超净工作台台面进行擦拭。
4)用略干的酒精棉球将子囊果菌柄特别是基部与土壤交界处的灰尘或泥土擦拭干净,擦拭过程中及时更换酒精棉球;将擦拭干净的子囊果用解剖刀切取菌柄0.5×1cm组织块2~3块,或取菌柄与菌盖交接处组织较厚的部位;将组织块置于0.1%的升汞溶液内浸泡0.5~1min(或75%的酒精内浸泡2~3min),根据材料不同,需要调整浸泡时间,可以先从短时间开始,依次检查效果,避免升汞或酒精将羊肚菌菌丝全部杀死。
羊肚菌二级菌种(原种)的生产技术

羊肚菌二级菌种(原种)的生产技术1.培养基配方小麦70%~75%,稻壳3%~5%,阔叶树木屑或玉米芯18%~23%,碳酸钙1%,石膏1%,含水量60%~62%,pH自然。
2.原料预处理小麦用清水浸泡24~48h或煮沸20min,捞起、沥干,干/湿为1/1.8~2.0;稻壳浸泡24h,捞起、沥干;木屑、玉米芯加水拌匀,堆制发酵2周后使用。
堆制方法:玉米芯、木屑、稻壳混合,加1.2倍水搅拌均匀,建1~1.2m高的堆,盖厚膜发酵,第6~7天翻堆1次,发酵5天后再次翻堆,4天后摊开晾晒1~2天即可使用。
3.拌料、装瓶、灭菌将各种辅料与小麦按比例混合均匀,水分含量以用手挤压有水迹而不下滴为度。
装料采用新的体积为750~2000mL的带通气盖聚丙烯菌种瓶,不能使用旧的菌种瓶、玻璃瓶和通气盖。
将培养料装入菌种瓶中,用清水清洗瓶口、底部和外表面,透气盖封口。
采用高压灭菌锅灭菌,121~125°C下保持2~3h,自然冷却。
4.接种、培养接种方法: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5%乙醇喷洒工作台,放入待接菌种瓶,点燃酒精灯,在无菌条件下接入一级斜面菌种,斜面长度5~10mm,每支试管斜面菌种接5~6瓶原种。
接种后置于20~23°C培养箱中避光培养15~25天,菌丝满瓶后立即使用。
5.注意事项小麦的处理,浸泡和蒸煮择一即可,不同时进行,因为小麦的干/湿比达到1/3时,其含水量会超过70%,灭菌后易发生表皮破裂而黏连,菌丝无法长满全部培养料。
宜选用厚皮的小麦,如常见的红皮小麦;而薄皮的小麦表皮容易在蒸煮、灭菌过程中破裂,影响菌种质量。
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一般会采用纯麦粒生产原种。
不宜使用长期存放的木屑、玉米芯等原料。
长满的原种须尽快使用。
羊肚菌菌种制作方法

羊肚菌菌种制作方法羊肚菌,又名牛肚菌、牛肚菌、羊肚菇,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它的菌盖呈扁圆形或半球形,表面光滑,颜色呈浅褐色或深褐色,质地细嫩,口感鲜美,是备受青睐的食材。
而要种植羊肚菌,首先需要有优质的菌种。
下面将介绍羊肚菌菌种制作的方法。
首先,准备好羊肚菌的菌丝。
可以选择在专业的菌种生产基地购买羊肚菌的菌丝,确保其质量和纯度。
另外,也可以选择自行培育羊肚菌的菌丝。
在自行培育的情况下,需要从成熟的羊肚菌子实体中取出菌丝,进行培养和壮苗,直至得到纯净的菌丝。
其次,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羊肚菌的菌种制作需要使用适宜的培养基,以提供充足的养分和适宜的环境,促进菌丝的生长和繁殖。
一般来说,可选择玉米粉、蔗糖、蛋白胨等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培养基。
然后,进行无菌操作。
在进行羊肚菌菌种制作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以避免细菌、霉菌等外源微生物的污染。
可以通过高温高压灭菌或化学消毒的方法对培养基和器皿进行处理,确保无菌状态。
接着,接种培养。
将准备好的菌丝悬浮液均匀地接种到培养基上,然后进行培养。
培养条件一般为25-30摄氏度,湿度保持在80%-90%,光照强度适中。
在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定期观察菌丝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培养条件,促进菌丝的生长和繁殖。
最后,保存和扩繁菌种。
当菌丝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进行菌种的保存和扩繁。
保存菌种可以选择干燥保存或冷冻保存的方式,以备日后使用。
而扩繁菌种则可以通过传代培养的方式,不断增加菌种的数量,以满足后续的种植需求。
总的来说,羊肚菌菌种制作需要经过选材、培养基准备、无菌操作、接种培养以及保存和扩繁等多个步骤。
只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才能获得高质量的羊肚菌菌种,为后续的种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希望以上介绍的羊肚菌菌种制作方法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羊肚菌菌种制作方法

羊肚菌菌种制作方法羊肚菌(学名,Morchella esculenta)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深受人们喜爱。
在市场上,羊肚菌的价格较高,因此很多人都希望能够自己种植羊肚菌,以满足自己的口味需求,同时也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羊肚菌菌种的制作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想要种植羊肚菌的朋友们。
首先,准备好羊肚菌的菌丝。
菌丝是羊肚菌的种子,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到。
选择质量好、健康的菌丝是种植成功的关键。
购买回来的菌丝要保持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以免影响菌丝的质量。
接下来,准备种植基质。
羊肚菌适合生长在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因此可以选择泥炭土、腐叶土、沼泽土等作为种植基质。
将种植基质放入大桶或者大盆中,加入适量的水进行充分的混合搅拌,使其保持适当的湿润度。
然后,将菌丝均匀地撒在种植基质表面上,并轻轻地拌匀。
接着,覆盖一层薄薄的种植基质,使菌丝与基质充分接触。
然后,将盆或桶盖上保鲜膜,保持一定的通风条件,避免过度干燥或者过度潮湿。
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
一般来说,羊肚菌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5-20摄氏度,适宜的湿度为70%-80%。
可以通过喷雾器定期喷水来保持种植基质的湿润度,同时要注意通风,避免发霉和腐烂。
在适当的温湿度条件下,大约10-15天后,就可以看到菌丝开始生长,形成小的菌丝丝状物。
此时,可以适当增加光照,但要避免阳光直射,以免伤害菌丝。
继续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待菌丝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逐渐移至适宜的生长环境中,进行后续的管理和养护。
总的来说,羊肚菌菌种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但需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以及避免阳光直射和过度潮湿。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祝愿大家成功种植出丰硕的羊肚菌,享受美味的同时也能够获得丰厚的收益。
羊肚菌菌种制作方法,如何种植羊肚菌

羊肚菌菌种制作方法,如何种植羊肚菌1、准备原料:想要制作羊肚菌菌种,需要准备黄豆芽500克、白糖20克、琼脂20克、羊肚菌基脚50克、清水1升。
2、操作过程:羊肚菌菌种的材料准备好后将其混合均匀,并加入清水,含水量达到65%时装瓶。
3、灭菌方法:先将其放在0.68千克压力下维持1小时,再转入常压100°C的温度下保持6-8小时。
一、羊肚菌菌种制作方法1、准备原料(1)制作羊肚菌菌种一定要准备一些材料,需要准备的材料有黄豆芽500克、白糖20克、琼脂20克、羊肚菌基脚50克、水1升。
(2)一定要将黄豆芽煮成汁水,这样可以加快羊肚菌菌种的繁殖速度。
2、操作过程(1)菌种的材料准备好后可以将其全部混合均匀,再加入清水,当含水量达到65%时即可装瓶。
(2)装瓶要求松紧一致,要洗去瓶壁内外沾染的原料,然后再塞上棉塞,等待羊肚菌发酵。
3、灭菌方法(1)羊肚菌菌种一定要经过灭菌后才能使用,首先将其放在0.68千克压力下维持1小时,然后再转入常压100°C的温度下保持6-8小时即可。
(2)灭菌时间不能过长或者压力过高,否则会破坏羊肚菌菌种的养分。
4、接种培养(1)接种羊肚菌时要对接种箱进行消毒,每支母种可接原种5-10瓶左右。
(2)接种后要将其放在18-22°C的温度下避光培养,大约10天后羊肚菌就会长满菌丝。
二、如何种植羊肚菌1、土质要求(1)羊肚菌对土质的要求比较严格,一定要将其种植在偏中性或者微偏碱性的土质中,可以选择肥沃的松质黑土。
(2)在种植之前要确保土壤的透气排水性,土壤里面不能残留病菌和虫卵。
2、生长环境羊肚菌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C左右,它的生长旺季是春秋2季,浇水湿度要保持在70%左右。
3、适当留草(1)羊肚菌在生长过程在不需要进行手工除草,它可以和杂草一起生长。
(2)人工除草翻土时很容易伤害到土里的菌丝,影响生长,而且杂草也是很好的遮挡物。
4、及时采收羊肚菌是落实生长的植物,在生长过程有不规则的延长性,所以一定要及时采收,这样在保证新鲜的同时也能避免对羊肚菌生长有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羊肚菌的菌种制作
羊肚菌的菌种制作并不复杂, 它和其它食用菌制作基本相似, 现将母种、原种、栽培种的制作技术介绍如下:
(一)母种制作
培养基配方:
1.黄豆芽50克(煮汁),白糖20克,琼脂20克,羊肝菌基脚土50克,水1000 毫升;
2.黄豆芽50克(煮汁),白糖20克,琼脂20克,KH2PO4l克,Mg2SO41克,水1000毫升;
3.木屑500 克(煮汁),白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4.马铃薯20克(煮汁),白糖20克,琼脂20克,蛋白脂0.5克,牛肉膏0.5克,水1000毫升;
5.蛋白质1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 酵母膏1克,KH2PO4l 克,Mg2SO41克,VB11克, 水1000毫升。
以上pH 均为自然。
操作过程:将上述配方任选一组,按共它母种制作常规操作方法分装于试管中, 塞上棉塞进行灭菌。
灭菌在121℃下维持30分钟,放成斜面备用。
接种: 待斜面培养基表面余水干后才能使用,否则被感染细菌, 接种要求在接种箱内通过药物灭菌进行, 将原分离的纯母种挑
取黄豆大一块带菌丝的培养基, 放入空白斜面培养基上, 每支母种可接10-15支, 母种只能扩一次, 不能多接或多扩, 更不能传代, 否则会影响子实体生长。
培养: 接种后放在22-27℃条件下避光培养,2一3 天菌丝开始萌发, 7 天左右可长满斜面培养基, 如不及时使用需放入冰箱0一3℃保存, 但时间最长不超过半年。
(二)原种制作
培养基配方:
1.木屑50%,棉籽壳30%,麦麸15%,白糖1%,石膏1%,过磷酸钙1%,土2%;
2.木屑75%,米糠或麦麸20 %, 自糖1%,石膏1%, 过磷酸钙1%, 土2% ;
3.稻草粉70%,麦麸25%石膏1.5%,过磷酸钙1.5%,土2% ;
4.棉籽壳90%,木屑8%,土2%;
5.玉米芯50%,木屑30% ,米糠15%,石膏1%,过磷酸钙1%,土3% 。
操作过程:将配方混合均匀后, 加入清水,使含水量达65 % 时即可装瓶, 装瓶要求松紧一致,装至瓶肩为宜, 再将表面压平, 洗去瓶壁内外沽染的培养基, 然后塞上棉塞, 或者用塑料薄膜封口都行。
灭菌:高压灭菌在1.5磅压力下维持1小时,常压灭菌在100℃保持4一6小时,注意灭菌时间不能过长或压力过高,否则会破坏其
中养分。
接种与培养:接种在接种箱内经消毒后, 每支母种可接原种5 一10 瓶砖接种后放在18 一22℃条件下培养, 3 天后菌丝开始荫发吃料, 10 天左右菌丝可布
满培养基表面, 25 一30 天菌丝可长满瓶底,在培养期间尽量避免强光刺激,菌龄要求不超过60 天为好。
(三)栽培种制作
培养基配方:
1.木屑75%,米糠或麦麸20%,白糖1%,石膏1%,过磷酸钙1%,土2%;
2.棉籽壳75%,麦麸20%,石膏2%,土3%;
3.稻草粉70%,麦麸15%,过磷酸钙2%,土3 %;
4.玉米芯80%,米糠15%, 石膏2 %,过磷酸钙10%,土2%;
5.农作物秸秆糠75%,米糠10%,麦麸10%,白糖1% ,石膏1%,过磷酸钙1%,土2% (上述无论母种、原种、栽培种所用的土必需用水溶化施入培养基中) 。
将配方混合后, 调至含水量6 5 % 时装瓶,接种, 培养, 其操作方法同上述原种一样, 经过一个月左右待菌丝长满瓶后就可用于生产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