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合集下载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一、与朝鲜的关系——唇齿相依 1、朝鲜半岛的社会状况: 南部有三韩(马韩、辰韩和弁韩) 2、密切交往 (1)秦汉之际,许多内地人迁入朝鲜。 (2)三韩多次派人赴汉,先后会见汉武帝 和光武帝。 (3)辰韩引进中国的先进文化。(秦韩)
3、贸易往来 朝鲜特产檀弓、果下马等输入中国。中国 的铜镜、漆器等工艺品及铁制生产工具等 传到朝鲜。 二、同日本的关系—一衣带水,隔海相望 1、密切联系 (1)秦汉时期:不少中国人渡海去日本。 (2)汉武帝时:日本三十多国通过朝鲜半 岛“使译通于汉”。
朝鲜古墓出土的青铜镜
(3)光武帝时: 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赐以印绶。 2、经济交流 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往日本。 三、同越南的关系 ——山水相连 经济文化联系:越南的象牙、犀牛、珍 珠等输往中国,中国的铁犁牛耕技术、水 利工程技术在越南推广。
四、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1)开辟的条件: 张骞通西域 (奠定了基础) 西域都护的设立 (有效地保护了商旅往来) 甘英出使大秦 (进一步了解了西行路线,对 丝绸之路的探索到达最西点) 注意: 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并非始于丝绸之路。 (2)路线:
(1)双方间接贸易往来。 (2)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未果。 (3)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者将象牙、 犀角赠给东汉皇帝。(正史中中国同欧洲 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
欧洲文明
中华文明
西亚文明 印度 文明
Hale Waihona Puke 拓展引申:中国和日本、朝鲜的往来与中 国和安息、大秦的往来的不同
中国和日本、朝鲜的往来是属于中华文化 圈内部的交流,是以中华文化传播为主体 的,是中华文化的巩固与发展。 中国和安息、大秦的往来属于两个对等 的文化圈间的交流,东西两种不同的文 化相互碰撞,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丰 富了世界文明。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公元166年,大秦 安敦王朝首次派使臣 来到东汉--这是史 书记载中的中国与欧 洲第一次直接交往。 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 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公元100年左右的主要文明
欧洲文明
中华文明
西亚文明 印度 文明
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 罗马玻璃瓶
广西出土的罗马玻璃器皿
学习与探究
1.据文献记载,中国与欧洲的直接交往始于( ) A.公元前166年 B.公元前97年 C.公元97年 D.公元166年 2.如果说西汉时“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那么,你认为东汉时

文字记载与出土文物相互印证!
“丝绸之路”上出土的绣花粉袋
绢地云纹绣袜带
缦地刺绣龙纹边饰
万世如意锦实袷[qiā]袍
龟背海棠花织品
1959年新疆民丰尼雅古城出土东汉丝织品
鱼蛙纹锦
长寿明光锦(上织吉语“长寿明光”)长乐明光锦(夹织吉语“长乐明光”)
1980年罗布淖[nà 尔(罗布泊)高台出土东汉丝织品 o]
“丝绸之路”的意义在于?
史海拾贝
“丝绸之路”一词的来历
费迪南· 李希霍芬(德国地理学家) 冯· 1860年起7次到中国考察 1877年出版《中国》一书
二、汉和朝鲜、日本的交流
汉朝时,中国对外交往的范围大大扩 展,除了通过陆上交通联系西方国家和南 亚的国家,还利用海上交通等与日本列岛 及东南亚各国往来。
“丝绸之路”示意图 今新疆 地区
欧 洲
西亚
葱岭
河西 走廊
长安
河西走廊,又称 甘肃走廊,因地处黄 河
河西走廊红崖
以西故名。东西长约
1000公里,南北宽约数公里至
100多公里,平均海拔1000~
1500米,多砂碛、戈壁。绿洲

专题四、中国历史上的外交关系

专题四、中国历史上的外交关系

专题四、中国历史上的外交关系一、中国古代外交:1、两汉时期西汉:张骞通西域及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建立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汉朝和西域的联系,为后来使今天的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通过丝绸之路而进行的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丰富了中国和中亚、西亚各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东汉:甘英出使大秦(古罗马帝国),到达波斯湾。

2、唐朝遣唐使:日本政府派到中国交流的使节团。

来华目的在于向中国学习,吸取唐朝文化,对日本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广泛的影响。

鉴真:唐玄宗时应日本僧人邀请,历尽艰辛,终六渡日本到达日本讲授佛经。

同时还介绍中国医药、建筑、书法等知识。

玄奘:唐朝著名僧人,到天竺求佛法,促进中印文化交流;后整理的《大唐西域记》,是今天人们研究7世纪中亚、印度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

3、两宋时期:海外贸易也蓬勃发展,广州、泉州、明州等地是闻名世界的大港,在主要港口设立了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中外经济往来频繁。

4、元朝: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著有《马可·波罗游记》,对西方人了解东方起了重要作用。

5、明朝:郑和下西洋⑴目的:明朝前期,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

⑵概况:1405年-1433年,郑和前后航海其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⑶评价: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里上上的伟大航海家。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戚继光抗倭:元末明初,我国的倭患严重。

明朝海防松弛,百姓身受其害。

在台州,九战九捷,后来荡平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永载史册6、清朝前期:郑成功收复台湾: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殖民者奉行血腥的海外殖民掠夺政策,在1553年葡萄牙攫取了我国澳门的居住权,1624年荷兰又入侵台湾。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公元166年,大秦 安敦王朝首次派使 臣来到东汉--这 是欧洲国家同我国 直接友好往来的开 始

入中国
朝鲜 日本 经济 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国下 马 越南 丝绸 安息 之路 象牙 丝绸 贸易 犀牛 珍珠 佛教 两汉 汉武帝30多 三韩 国 赴汉 光武帝印绶 166年 安敦 大秦 象牙 犀角
技术 文化 政治
出中国
丝 绸 之 路
西汉以前
陆上丝绸之路
中国丝绸经西北各民族少量辗转贩运 到中亚、印度半岛等地。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 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铁器、丝绸、养蚕缫丝技术、 铸铁法、井渠法、造纸术先 后西传。
佛教传入中国
海上丝绸之路
从广东沿海出发,向西沿海、印支 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出马六 甲海峡,到孟加拉湾沿岸诸国,最 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
•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到了山东沿海的琅琊 (今诸城东南),齐人徐福与一些人士上书秦始 皇,声称海中有三座神山,请求秦始皇派童男女 和他一起去求长生不老药。秦始皇听信了他的话, 派数千童男女乘船随他出航。经过几年,花去了 许多费用,并没有得到神药。前210年,秦始皇 再次巡幸琅琊时,徐福恐怕受到责备,便编造谎 言,说是蓬莱药由于海中有大鲛鱼,受到阻难, 一定要派善于使用连弩的射手去才能排除困难。 据徐福东渡后20年出生的伍被和淮南王刘安的对 话中透露,这次秦始皇又派徐福率童男女3000人, 装载五谷种子、技艺百工下海。徐福航海到达日 本本州和歌山。徐福及其船队在抵达北九州的大 岛后,进入濑户内海,远达纪伊半岛。至今在和 歌山新宫町东南有蓬莱山,还有徐福墓,墓前石 碑上刻“秦徐福之墓”五个汉字。
3、文化影响 秦汉文化对朝鲜文化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05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的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
1 2 3
促进文化交流
两汉时期对外关系的发展,使得中国与周边国家 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得以加强,丰富了中华文化的 内涵。
推动经济发展
对外贸易的繁荣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 经济交流,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活 力。
提升国际地位
两汉时期对外关系的拓展,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 位和影响力,使得中国成为东亚地区的中心。
03
两汉时期与南洋的关系
与东南亚的关系
贸易往来
两汉时期,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建立了广泛的贸易关系,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商品交换, 包括丝绸、瓷器、铁器等。
文化交流
两汉时期也是文化交流的活跃期,中国的儒学、佛教和道教等文化元素对东南亚产生了 深远影响,同时东南亚的文化也为中国带来了新的元素。
移民与侨民
促进文化交流
两汉时期,政府重视文化交流,通过派遣使者、学者访问、 互派留学生等方式,促进了中华文化与周边文化的交流与 融合。
推动贸易往来
两汉时期,政府积极推动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 通过设立关市、互派商使等途径,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 发展。
文化交流政策
01 02
传播中华文化
两汉时期,中华文化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之一,对周边国家和 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政府通过派遣使者、学者访问等方式,向周边 国家和地区传播中华文化。
02
两汉时期与西域的关系
张骞出使西域
总结词
张骞出使西域是两汉时期对外关系的重要事件,他两次出使 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为后来的丝绸之路贸 易打下了基础。
详细描述
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公元前138年至公元前126年,他两次出 使,穿越河西走廊,深入西域各地,与当地政权和民众进行 交流,建立了汉朝在西域的影响力,同时也引进了西域的文 化、物产和军事技术。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一、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 二、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一)发达的对外交通 (二)两汉对外交往的概况
(三)两汉时期对外关系活跃的原因 政治:两汉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政治:两汉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政府实行较开明 的外交政策; 的外交政策; 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文化繁荣,居世界领先地位, 文化繁荣,居世界领先地位,对周边国家有很强的 吸引力; 吸引力; 交通发达,提供了便利条件; 交通发达,提供了便利条件;
陆上丝绸之路图
河西走廊
葱 岭 安
长安
一、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
二、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一)发达的对外交通 陆上丝绸之路(西北丝路) 1、陆上丝绸之路(西北丝路) 1)含义 含义: 1)含义: 2)开辟原因 2)开辟原因 路线: 3)路线: 4)意义 丝路从陆上沟通了了中西交通,是划时代的重大事件; 丝路从陆上沟通了了中西交通,是划时代的重大事件; 加强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加强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的影响突破了东亚范围, 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的影响突破了东亚范围, 远及欧、 走向世界; 远及欧、非,走向世界;
一、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
二、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一)发达的对外交通 陆上丝绸之路(西北丝路) 1、陆上丝绸之路(西北丝路) 1)含义 古代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商路; 含义: 1)含义:古代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商路;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是西 汉张骞出使西域后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 汉张骞出使西域后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 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 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 陆上通道。得名由来: 陆上通道。得名由来: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品 的影响最大;中国的丝织品在西方享有盛誉,希腊、 的影响最大;中国的丝织品在西方享有盛誉,希腊、 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 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最 早提出“丝绸之路” 早提出“丝绸之路”这一概念的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 霍芬的。 霍芬的。 南方陆上丝路: 身毒道” 南方陆上丝路:即“蜀-身毒道”,因穿行于横断山 又称高山峡谷丝路。 区,又称高山峡谷丝路。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海上交通 的路线,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的交汇的 的路线,是中国、印度、 桥梁。 桥梁。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的罗马(大秦)玻璃瓶
课堂小结
一、两汉时期为什么对外交流非常频繁呢?
1、国家强盛,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2、交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
3、统治者实行了比较开明的对外政策。
二、这种频繁的对外交流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呢?
增进了中外双方的了解、联系和友谊。促 进了双方经济文化共同的发展。
பைடு நூலகம்
课后作业
“汉委奴国王”金印
它是中日友好交往的 历史见证物
日本福冈市志贺岛“汉委奴国王”金印发现处纪念碑
汉委奴国王 东汉
1、汉与欧洲的往来
➢ 公元97年,甘英出使大 秦。
➢意义:了解了欧洲的一些 情况,扩大了中国人的视 野.
➢ 公元166年,大秦安敦王 朝首次派使臣来到东汉- -这是中国与欧洲的第一 次直接交往。
四 川 南 部
印度 缅甸
云南境内
西汉时,一条以成都为起点的 “南方丝绸之路”也已经形成
成都
“南方丝绸之路” 上马帮在青石上踏出的蹄印
秦汉造船工场遗址 (广东广州)
东汉陶船
汉朝时,中国对外交往范围大大扩展,除了通 过陆上交通联系西方国家和南亚的国家,还利用海 上交通等与日本列岛及东南亚各国往来 。
第13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1、“丝绸之路”的路 线
欧 洲
今新疆 地区
西亚
葱岭
河西 长安
走廊
2、“丝绸之路”的作 用
骏马、皮毛、瓜果、蔬菜、香料、药材、
西 珠宝、音乐、舞蹈、魔术、宗教------


友谊之路

丝绸、瓷器、漆器、铁器、冶铁技术、蚕种
和养蚕技术、凿井技术------
作 用

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汉朝在当时是空前强大,并开展了积极的对外交往。

使得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突破了东亚的范围,开始走向世界,远及欧洲和非洲。

一、与朝鲜的关系:①秦汉之际,有很多燕、赵、齐人去朝鲜;②西汉初年,朝鲜半岛的三韩多次派人会见汉武帝;秦汉文化对朝鲜文化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辰韩就有“秦韩”之称。

③中国与朝鲜保持频繁的贸易往来。

朝鲜特产檀弓、果下马等输入中国,中国铁器、铜镜、漆器等输往朝鲜。

二、与日本的交往:①汉武帝时,日本有三十多个国家“使译通于汉”;② 汉光武帝时,赐倭奴国使者以“汉委奴国王”金印。

三、与越南的交往:中国铁犁、牛耕技术、水利工程技术推广到越南,使越南的社会经济生活有了显著提高。

中国从越南输入土特产和东南亚的珍稀物产,如越南的象牙、犀牛、玳瑁、珍珠等。

四、与安息大秦的友好往来;①安息是古代波斯帝国,与汉朝通过丝绸之路进行转手贸易;②大秦是古代罗马帝国,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但甘英只到波斯湾;③《后汉书》记载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者来到东汉,这是正史中关于中国同欧洲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

五、“丝绸之路”:1.丝绸之路的开通:①张骞通西域时和这之后,中国和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再从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

这条商旅要道,就是“丝绸之路”。

②汉武帝以后,还开辟了与南海诸国及印度,斯里兰卡的“海上丝绸之路”。

2.丝绸之路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①丝绸之路的开通是划时代的重大事件,沟通了东西方的交通。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②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

③两汉之际,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由印度经中亚、西域,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3、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向西沿海岸线、印支半岛南下,绕过今马来半岛、出马六甲海峡,到孟加拉湾沿岸诸国,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两汉汉时时期期的的对对外外交交流流
(① 汉朝时,一些中国人到了朝鲜半岛,他 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朝鲜人掌 握了铁器制造技术。
②西汉时,中日交往有了文字记载。 公元57 年,倭奴国派使臣来到洛阳,与东汉王朝 “通好”。汉光武帝赠给“汉委奴国王”金 印一枚。
③ 公元97年,正在西域的东汉官员班超派 部属甘英出使大秦。
第第55课课 两两汉汉时时期期的的对对外外交交流流
归纳史实,升华认识
汉与哪些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交流?
西域
安息
两汉时
向西 期的对 向东
身毒
外交流
大秦
朝鲜 日本
各民族各地区人民为什么需要交流?
增强了解;增进友谊;促进和平;取 长补短;共同发展;科技进步。
第第55课课 两两汉汉时时期期的的对对外外交交流流
④ 166年,一批大秦人从海路来到中国他们 以大秦安敦尼王朝皇帝的名义向东汉皇帝赠 送象牙、犀牛角等礼品。从现有文字记载来 看,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
1、汉与朝鲜的交流
第第55课课 两两汉汉时时期期的的对对外外交交流流
学习提纲
2、汉与日本的交流 (西汉、东汉)
① 西汉时,中日交往有了文字记载。 ② 东汉时,中日交往增多。 ③ 公元57年,汉光武帝赠给委奴国“汉委 奴国王”金印一枚。
三、汉与欧洲的往来
1、公元97年,甘英出使大秦 2、166年,大秦与中国第一次直接交往
第第55课课 两两汉汉时时期期的的对对外外交交流流
导入
骞始开通西域道也 ——《汉书》
第第55课课 两两汉汉时时期期的的对对外外交交流流
学习提纲
一、丝绸之路
1、丝绸之路 (西北)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葱岭— —西亚——欧洲
2、南方丝绸之路 成都——印度 3、海上丝绸之路
二、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
洛阳。洛阳是东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汉朝时,中日联系必须通过海路,中国与欧洲联系既可通过 陆路也可以通过海路。你认为,联系中外的海上通道应如何命 名?为什么?
“海上丝绸之路”。因为海上商路运送的产 品最重要的仍是丝绸。
第第55课课 两两汉汉时时期期的的对对外外交交流流
思维冲浪:
我来说 “两汉时期对外交流的史实”
A 铸铜技术 B 冶铁技术
C 制漆技术 D制陶技术 4、以下重要时间中,属于公元二世纪的是( )
A 公元前138年 B 97年 C 57年 D 166年
第第55课课 两两汉汉时时期期的的对对外外交交流流
学习测评
我会回答
1.如果说西汉时“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那么,你认为东 汉时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哪里?为什么?
(3)当时中国称欧洲的罗马为什么? (大秦)
第第55课课 两两汉汉时时期期的的对对外外交交流流
学习测评
快 乐点 击 1、丝绸之路开始于( )
A 战国 B 秦朝 C 西汉 D 东汉 2、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
A 长安 B 中亚 C 成都 D 洛阳 3、下列是中国的生产技术,在汉朝时传到朝鲜的 有( )
探索主题: 公元前1世纪,欧洲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曾
穿着一身丝袍出现在罗马大剧场,轰动一时。后来, 身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罗马上层社会的风尚。
回答:(1) 材料提到恺撒身着丝袍出现在罗马大 剧场,此时中国正处在什么朝代? (西汉)
(2)当时,恺撒为什么能身着中国“丝袍”?
(丝绸之路开辟后,中国同西方的贸易开始发展起来,中国的丝 和丝织品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中国的丝和丝织品早就享有国际 盛誉。)
朝鲜 日本
东汉疆域图
第第55课课 两两汉汉时时期期的的对对外外交交流流
汉委奴国王金印
汉光武帝画像
第第55课课 两两汉汉时时期期的的对对外外交交流流
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的罗马(大秦)玻璃瓶
第第55课课 两两汉汉时时期期的的对对外外交交流流
第第55课课 两两汉汉时时期期的的对对外外交交流流
西北丝绸之路 Seidenstraße in Nordwestchina
第第55课课 两两汉汉时时期期的的对对外外交交流流
丝绸之路示意图
第第55课课 两两汉汉时时期期的的对对外外交交流流
“丝绸之路”上出土的丝织品
缦地刺绣龙纹边饰(东汉, 1959年新疆民丰尼雅古城出土)
第第55课课 两两汉汉时时期期的的对对外外交交流流
南方丝绸之路简图
第第55课课 两两汉汉时时期期的的对对外外交交流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