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管涵设计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二

钢筋混凝土圆管涵设计说明

1.技术标准与设计规范:

1.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4.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5.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6.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

7.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 B07-01-2006)

8.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2.技术指标

1.孔径:1.0

2.荷载等级:公路-Ⅰ级

3.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三级

3.主要材料:

4.设计要点:1.本图册采用无压式管涵设计,出水口为自由堰流。

2.本图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对管节截面进行强度与裂缝验算。

3.活载计算理论:按刚性管节计算。既不考虑管节的变形,也不考虑涵洞顶土柱和周围填土间

的摩擦力,采用角度分布法计算。

4.路面车辆活荷载对涵顶的压力按30°角进行分布;填土容重:19kN/m3,内摩擦角φ35°。

5.根据《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的规定,本图册设定圆管涵环境作用等级为Ⅲ

类。如实际工程环境作用等级超过以上设定,应根据规范的相关规定提高混凝土标号和保护层厚度,并应采取附加防腐蚀措施及满足规范规定的其它要求。

6.为便于工厂集中预制,同一孔径管节对应不同填土高度,均采用同样的管壁厚。通过钢筋直

径和间距加以区分。

7.管节按纯弯板断面分析计算,采用双向配筋,管壁设置内外圈两层钢筋。配筋由裂缝控制,

裂缝宽度按0.15mm控制。

8.管节分标准管节和调整长度的辅助管节。标准管节长1m,辅助管节长0.5m。

9.洞口型式为一字墙,如采用其它形式时需要另行设计。

10.管节采用平口接头填缝,具体构造:节间缝隙采用沥青浸过的麻絮填塞,外面圈裹两道满涂

热沥青的油毛毡或四层沥青浸制麻布,粗铅丝绑扎固定。

11.填土高度为0.5m~0.75m,内径1m时,地基承载力要求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50kPa。

12.基础构造:基础采用C20混凝土,基础底面铺设换填垫层。

13.基底换填材料的选用要求:当基底应力≤150 kPa时, 换填材料可采用碎石土,当基底应

力>150 kPa时, 换填材料要求采用级配碎石。

14.当地基容许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方法对涵洞底地基进行加固处

理,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容许承载力。一字墙地基承载力要求与洞身基础相同。

15.涵洞洞口处的路基边坡应与涵洞所在路段路基边坡保持一致,一字墙尺寸及工程数量表提供

了按1:1.5边坡坡率进行设计的尺寸,如边坡坡率为其它值时需要另行设计。

16.管节配筋计算时未考虑运输吊装的情况。

17.汽车荷载为公路-Ⅱ级时可参照使用。

5.施工要点:

14.未尽事宜,应符合交通部部颁《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的要求。

1.管节拼接时,填塞缝隙的沥青麻絮,上半圈应从外往里填塞,下半圈应从里往外填塞。

2.管节预制、运输、存放时,应注意轻放,堆放的底面应平整,必要时铺设5~10cm的砂垫层,

使管节受力均匀,以免开裂。

3.涵洞(基础及涵身)沉降缝处两端应对齐、平整,上下不得交错。

4.涵洞完成后,基底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方可进行回填土。回填土宜采用透

水性材料,不得采用含有泥草、腐殖物或冻土块的土。当透水性材料不足时,可采用石灰土

或水泥稳定土回填,回填土的实际厚度宜为0.1~0.2m。实际工程中建议有目的地进行一些

如砂性粗粒土填料的试验,以降低工程造价。

5.涵洞全长范围内,每3~5m应设置一道沉降缝。

6.按照《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的要求,对混凝土结构的原材料、施工和质量

验收等方面进行耐久性施工控制。

7.施工时,必须注意涵洞全长与管节的配置准确.斜交管涵应首先配置两端的斜管节,其余按

1.0m标准管节配置,余下不足1.0m的管节以0.5m正管节调整。当管节长度之和与实际涵长

有微小差值时,应将差值平分于上下游两端。为避免放样时的误差,可将一端洞口端墙在管

节安装完毕后,再进行浇筑。

8.管涵基底应按设计要求浇筑,必须注意平整,砂砾垫层、碎石垫层必须均匀、密实。

9.在冰冻地区,洞口两端2.0m范围内的基底应置于冰冻线以下。

10.洞口尺寸应按路基边坡值进行调整。

11.管节基础砼可分两次浇筑,先浇节底的下部分,此时应注意预留节壁厚度及安放管节座浆砼

2~3cm,待安装好管节后才浇筑管底以上部分砼。浇筑砼时应保证新旧砼的结合及节基砼与

节壁的结合。

12.涵身两侧填料应分层对称夯实,其每侧长度不应小于洞身两侧填料高度的2倍,压实度不应

小于96%。为保证背台压实度,可考虑采用液压补强压实的施工工艺。

13.为防止河床过度冲刷,应采用铺砌对河床进行处理,对倾斜较大的岩石河床,基础和铺砌可

做成阶梯形。洞底和洞口铺砌必须注意平整,砂砾垫层必须均匀、密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