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我来画棵家庭树教学设计资料

合集下载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我来画棵家庭树》公开课教学设计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我来画棵家庭树》公开课教学设计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1.1《我来画棵家庭树》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的家庭》的第一课《我来画棵家庭树》,从第19页到21页。

二、教材分析《我来画棵家庭树》是第二单元“我的家庭”中的第一个学习主题。

对小学生来说,家庭是他们出生和生活的场所,是他们最熟悉、与自身发展关系最密切的地方。

他们与父母和其他家人生活在一起,朝夕相处,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物质和精神的联系,他们是家庭的重要成员。

课文从画家庭树入手,将学生与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得零散感知加以整合,让他们认识家庭,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并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家庭,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

知道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认识自己的社会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搜索资料、绘制家庭树、介绍家庭成员来理解感悟家庭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关爱家人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①、通过认识自己的家庭,认识自己的社会关系,知道每个成员在家庭中的责任。

②、培养关爱家人的意识。

2、难点:懂得中国传统大家庭中亲属关系的称谓。

五、教法学法1、教法:情境渲染法,在课前及学习下一个知识点前创设相应的谈话或音乐情境;角色体验法,扮演文文的亲戚进行亲属关系称谓的巩固;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生动、直观、形象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综合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法:情感体验法,在家里翻阅相册寻找自己要找的照片时,能获得很多的快乐;课堂上,在照片的欣赏、回忆、述说中再一次回味了过去生活中的美好,又一次获得了快乐与喜悦;相互诉说着各自的快乐回忆时,又能感受人与人之间达成的融合、沟通的快乐,从中拥有了更多的快乐;回归生活法,选用的学生照片、学生的视频、学生的活动方式都来自于“生活”,这种“生活”正是儿童用他们的眼睛所观察到的,用他们的心灵所感受到的生活,通过欣赏、回忆、讲述等方式将生活的事实、事件再组为儿童自身的生命活动的一个剪影,萌发与建构了他们的需要、动机、感情、认知、思维等等活动。

小班“我来画棵家庭树”教案

小班“我来画棵家庭树”教案

小班“我来画棵家庭树”教案小班“我来画棵家庭树”教案为促进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亲子关系,在小班中举行了“我来画棵家庭树”的活动,详情请看以下小班“我来画棵家庭树”教案。

我来画棵家庭树一、学习目标:1、认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称谓。

2、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

重点:认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难点:了解大家庭中的称谓,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准备:学生,把亲人的称谓做成小卡片。

亲人的照片,可以是单个的,也可以是全家福。

老师,课件。

一、诉说照片故事,唤起美好回忆。

鼠标点击一棵巨大的树,问学生看到了什么?是一棵树,一棵神奇的树!神奇是因为每棵树的每一片树叶上都藏着一个幸福的故事,想看吗?随机点击叶片,屏幕上出现老师家的合家欢,跟小朋友们讲一讲这照片的来历。

接下来请大家看班上小朋友的照片。

师:瞧!照片上的人笑得多甜呀!这是我们班的~ ~同学,请他为我们介绍这张照片的来历好吗?这些学生介绍这些照片。

一个学生介绍完,师问:你们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你们都好幸福啊,(对没有拍下照片的小朋友说,你们以后碰到有意义的事可以请人拍下照片,记录这幸福的时刻。

)二、认识家庭(一)、介绍自己的小家庭1、在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家里,一定还发生了其他许许多多有趣的事。

下面请大家把带来的照片拿出来,在四人小组里谈谈照片里和家人一起的难忘瞬间,小组里的小伙伴一起分享你们的快乐吧。

有的小朋友没带带照片,老师也有任务给你,你可以介绍你的家庭,比如爸爸哈哈哈容貌特征、职业、兴趣爱好、生日等,也可以说说你们家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出示交流内容)等会儿要请几个同学来讲一讲。

请各组组长组织一下,一个一个地说。

(投影提示:可以说爸爸哈哈哈容貌特征,职业,也可以说兴趣爱好、生日)2、师:看到大家的幸福都写在脸上,贺老师真不忍心打断大家。

谁愿意来讲讲你们家的故事?3、学生讲故事(有意识地引导两三位学生从各方面来说)(说到爸爸妈妈时,随机问问,你长得像谁啊?爸爸妈妈这么辛苦,你有话要对他们说吗?把你想说的话写在品德与生活书中)师:同学们,你们想过吗?为什么我们与照片上的人在一起的时候会特别高兴呢?照片上的人与我们有什么特别关系吗?[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家人”,家人生活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家”屏幕上出现一个大的'“家”。

小班“我来画棵家庭树”教案

小班“我来画棵家庭树”教案

小班“我来画棵家庭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家庭树的含义,感受家庭树的温馨和美好。

2. 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增进幼儿对家庭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家庭树的概念,了解家庭树的特点。

2. 学习绘画家庭树的基本技巧,如线条、颜色等。

3. 创作自己的家庭树作品,分享作品中的家庭故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掌握绘画家庭树的基本技巧,培养他们的绘画能力。

2. 难点:让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化的家庭树作品。

四、教学准备:1. 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

2. 家庭树的图片或范例。

3. 幼儿用书《我们的家庭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家庭树的图片或范例,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家庭树的特点。

2. 讲解:教师讲解绘画家庭树的基本技巧,如线条、颜色等。

3. 示范:教师在画纸上示范绘画一棵家庭树,边示范边讲解。

4. 创作:幼儿根据示范,结合自己的想象,独立创作家庭树作品。

5. 展示与分享:幼儿将自己的家庭树作品展示给大家,并分享作品中的家庭故事。

6.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培养他们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7.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人介绍自己画的家庭树,并与家人一起拍摄一张家庭照片,贴在作品旁边。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教学内容,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绘画过程,共同创作家庭树作品。

2. 环境创设:将幼儿的家庭树作品布置在班级环境中,让其他幼儿欣赏和学习。

七、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态度、兴趣和参与程度,鼓励积极表现。

2. 作品评价:评价幼儿家庭树作品的创意、绘画技巧和家庭故事分享,给予肯定和鼓励。

八、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给予个别指导。

2. 在绘画过程中,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象和家庭故事,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班“我来画棵家庭树”教案

小班“我来画棵家庭树”教案

小班“我来画棵家庭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家庭树的概念,知道家庭树可以代表一个家庭。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绘画家庭树,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爱。

3. 增进幼儿对家庭的认识,培养幼儿的家庭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家庭树的概念和意义。

2. 观察家庭成员的特点,绘画家庭树。

3. 分享和展示自己的家庭树,增进幼儿之间的交流。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画纸、彩笔、蜡笔等绘画材料。

2. 准备家庭树的图片,供幼儿观察。

3. 准备音乐、故事等相关教学资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歌曲或故事引入家庭树的主题,让幼儿对家庭树产生兴趣。

2. 讲解:向幼儿讲解家庭树的概念和意义,让幼儿了解家庭树可以代表一个家庭。

3. 观察:展示家庭树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家庭成员的特点,引导幼儿注意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4. 绘画:发给幼儿画纸和绘画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绘画出自己的家庭树。

5. 分享: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家庭树,鼓励幼儿分享家庭树中的家庭成员和家庭故事。

6. 总结:通过讨论,让幼儿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家庭观念。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家庭树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分享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家庭的认识和感受。

3. 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家庭树的运用和表达。

4. 综合评价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拓展:1. 家庭树手工活动:让幼儿用剪纸、粘土等材料制作家庭树的手工品,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家庭树的认识。

2. 家庭照片墙:邀请家长提供家庭照片,制作照片墙,让幼儿通过照片了解家庭故事,增进亲子关系。

3. 家庭树主题班会:组织班级开展家庭树主题班会,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增进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幼儿的情感波动,适时给予关爱和支持。

2. 针对不同家庭的特殊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2.1《我来画棵家庭树》教学设计

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2.1《我来画棵家庭树》教学设计

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2.1《我来画棵家庭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来画棵家庭树》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绘画家庭树的方式,理解自己的家庭关系,体会家庭的温暖,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理解家庭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家庭观念,对自己的家庭成员有基本的了解。

但是,对于家庭关系的理解还相对模糊,对于家庭的重要性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细心引导,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增强家庭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绘画家庭树,了解自己的家庭关系,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

2.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增强家庭责任感。

3.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绘画家庭树,理解家庭关系,体会家庭的温暖。

2.难点:让学生深刻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家庭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绘画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家庭的重要性;互动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庭的意义;绘画教学法通过绘画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家庭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PPT、画纸、画笔等教学用品。

2.准备与家庭相关的图片、故事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家庭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家庭的特点,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解和展示,让学生了解家庭树的绘制方法,明确家庭树中各个成员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家庭树的绘制,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绘制家庭树。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家庭树,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庭关系。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树,说一说家庭中的温暖故事,分享家庭的重要性。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热爱家庭。

小班“我来画棵家庭树”教案

小班“我来画棵家庭树”教案

小班“我来画棵家庭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家庭树的概念,感受家庭树的重要性。

2. 学会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画出自己的家庭树。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庭树的定义和意义2. 家庭树的绘制方法3. 家庭树的装饰技巧三、教学准备1. 画纸、画笔、彩色笔等绘画材料2. 家庭树的图片或范例3. 音乐、故事等相关教学资源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歌曲或故事引入家庭树的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家庭树的定义和意义,讲解家庭树的绘制方法。

3. 示范:教师或示范者展示如何绘制家庭树,讲解家庭树的装饰技巧。

4. 实践:幼儿动手绘制自己的家庭树,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互相欣赏、交流。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绘制家庭树的认真程度和参与度。

2. 评价幼儿家庭树的绘制技巧和创意表现。

3. 关注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家庭树绘制活动,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地位。

2. 环境创设:将幼儿的家庭树作品布置在教室或公共区域,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

3. 主题延伸:开展关于家庭主题的系列活动,如家庭角色扮演、家庭故事分享等。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幼儿充分的鼓励和支持。

2. 注重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不限制幼儿的想象和表达。

3. 关注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安全,提醒幼儿使用绘画工具的正确方法。

八、教学反馈1. 收集家长和幼儿对家庭树教学活动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观察幼儿在家庭树绘制活动中的成长和进步,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3. 定期与同事交流家庭树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九、教学反思1. 反思家庭树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是否存在不足和改进空间。

2. 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3. 考虑家庭树教学活动与其他领域的融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我来画棵家庭树》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我来画棵家庭树》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我来画棵家庭树》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我来画棵家庭树》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绘制家庭树,了解自己的家庭成员,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家庭树的绘制方法和家庭成员的介绍,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了解和尊重自己的家庭,培养学生的家庭情感。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能力,对于家庭成员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家庭树的绘制方法和家庭成员的介绍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家庭树的绘制方法,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家庭成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树的绘制方法,能够独立绘制出自己的家庭树。

2.通过绘制家庭树,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成员,感受家庭的温暖。

3.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家庭树的绘制方法。

2.家庭成员的介绍。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实践活动法,通过引导学生绘制家庭树,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纸张、彩笔等绘画工具。

2.准备相关家庭成员的图片和介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家庭树的绘制方法和家庭成员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自己的家庭树,并介绍家庭成员,让学生初步了解家庭树的绘制方法和家庭成员的介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家庭树的绘制,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家庭树的绘制方法。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家庭树,并介绍家庭成员,教师点评,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家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爱家庭成员。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自己的家庭树,并拍摄照片或视频,下节课分享。

我来画棵家庭树

我来画棵家庭树

第二单元我的家庭课题:《我来画棵家庭树》教学设计大东关小学史亚平【教学目标】1、让孩子认识家庭,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

2、知道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认识自己的社会关系。

3、培养孩子关爱家人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认识自己的家庭,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认识自己的社会关系。

【教学难点】懂得家庭中亲属关系的称谓。

【教学方法】“双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图片;学生准备:家庭照片一张;一张画有大树的画【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切入关键词。

1.引导学生欣赏图片猜谜语:这里有温暖的床,这里有丰盛的食物,这里有新鲜的水果,这里更有深爱你的人,这里是什么地方?生:这里就是我的家。

(课件出示:“家”)二、互动学习(一)画画我的家庭树1、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个家庭,是你天天生活着的小家庭,其实我们还有一个大家庭呢!除了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我们还有许多亲戚!比如我家的亲戚有外婆、外公、叔叔、等等。

那你有哪些亲戚?(指名学生自由说一说)2、看来我们的家庭成员很多,就像一棵大树那么茂盛,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这个大家庭称作“家庭树”了。

今天我们说来画画我们的“家庭树”(出示课题)(1)上节课我们把大树已经设计好了,今天你能把你知道的亲戚包括你的家人画到这棵大树上吗或者把他们的称谓写到这棵大树上吗?(2)学生动手画一画或者写一写(3)展示作品,评一评学生上台展示,并介绍家庭树。

请别的学生给他点评一下3、理关系:同学们,你们来看看我的家庭树是什么样的?(多媒体播放)这么多的称谓写在一团了,有点乱。

下面我们一起来理一理。

你能有什么好方法把他们的关系理出来。

(生自由回答)我也有个好主意,我们可以把爸爸这边的亲戚归为一类,妈妈这边的亲戚也归作一类这样是不是很清楚。

(1)师生共同理一理爸爸这方的亲戚,填一填家庭树。

(2)小组合作理一理妈妈这边的亲戚。

(3)反馈,全班交流。

(二)、对儿歌,认识亲属称谓1、下面老师要进行一个小测验,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把他们的关系搞清楚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板书“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有的家庭中,有爷爷、奶奶这样的老人,也有同学家中同样居住着外公、外婆。这样三代人组成了一个大家庭。这四位老人与爸爸、妈妈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6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准确,那我是爷爷、奶奶的什么人呢?是外公、外婆的什么人?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平时对你如何?你该怎么对待他们呢?
3哦,我们小朋友有的和自己的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三口之家。我是爸爸、妈妈的孩子,爸爸是妈妈的什么人呢?
妈妈是爸爸——
父母之间有着婚姻关系,这种婚姻关系是我们国家法律承认并保护的。你是爸爸的什么人?
你是爸爸的什么人?
你是妈妈的什么人?
4父母与子女之间有着浓于水的血缘关系,这两代人组成了一个小家庭。其实刚才同学们的介绍中,我们还知道有很多同学除了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家里也有其他的成员,他们分别是——
3、我们可以把这些关系编成一首儿歌呢。
The Cong fears to the鎴愬Zhu涘簲4、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来问我吗?师生合作,生问师答
The鍚堝Gou Qian撳瓨找个伙伴自己玩。生生合作
5、游戏真不错,又能娱乐又能长知识,如果大家对这个游戏感兴趣,课后再接着玩,好不好?
The鎺фhoop鍌ㄥ瓨鍖?6、如果玲玲也来学学这首儿歌,她一定不会这么烦恼了。走我们去帮帮他,和她一起走走亲戚吧。
The Qi﹁締鍙 鑳is with姏9谁来说说,这是谁啊?你能介绍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The Di Feng悎鎵樼洏10课前老师看到还有许多同学带来了亲人的照片,我想你也一定想让大家了解他们?四人小组说一说吧,先介绍他是谁,再说说你和他之间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
11谁愿意把故事和我们全班分享呢?
(指名介绍亲戚)
7、大家对玲玲的帮助,相信她一定能记住这些称呼,以后会主动打招呼了!
我们有这么多的亲人,看,我们的大家庭就象一棵树,完成家庭树
1、我们每个人都是家庭树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让这棵家庭树更加枝繁叶茂、生机勃勃还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需要每个人付出你的爱。在这个大家庭中,你感受到了长辈的爱了吗?(他们是怎么关心你的)
2、长辈是这样的关心爱护我们,我们也要给他们带去快乐。
只要我们相亲相爱、一起努力、共同呵护,相信我们的家庭树一定会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就让爱永远住在我们的家!
板书设计
叔叔姑姑爸爸妈妈舅舅阿姨

教学反思
The鍒╃敤Qian撳瓨1、听了大家的介绍,老师发现你们的亲戚还真不少呢!有个叫玲玲的同学就是为了这个而烦恼。让我们来听听。
The Luц繍strand嬫晠2、那你知道你们家亲戚的关系和称谓吗?
The鐗╄祫Bi勬簮(让我先来告诉你们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你还知道爸爸这边有哪些亲戚吗?
那妈妈这边的亲戚呢?
The Cong㈠崟鍒 嫞Lu?7在这样的三代之家中,最先有的一代人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最年长了,是我们的长辈。他们的下一代是爸爸、妈妈,他们同样也是我们的长辈,第三代是我。这三代人组成的幸福家庭,多么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家庭树呀。
Zi勯厤8在这棵茂盛的树里,可不单单只有这样几个人哦,还有谁呢?看-----
难点: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
教具
学生准备家人照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基础教案
个性设计
一、情景导入
二、引导探究
三、画家庭树
四、让爱住我家
1、我给大家猜个谜语:这里有温暖的床,这里有丰盛的食物,这里有新鲜的水果,这里更有深爱你的人,这里是什么地方?
2、在这个温馨的家庭中你天天和谁生活在一起呢?(板书我爸爸妈妈)
《我来画棵家庭树》
鄞州区东湖小学励艳
教材分析
本课由三个板块组成,即绘制家庭树(了解家庭成员)→写出亲属的称谓(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体会家庭的亲情(初步感受什么是幸福和睦的家庭)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2、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称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