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三单元 教材复习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复习ppt 人教课标版

本单元课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反复诵读,逐字逐句理解文章内容,注意
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 2、仔细品味文中的优美语句,力求全文背诵 3、了解创作背景,把握情感趋向,培养对自
然美的感受能力
复习《兰亭集序》
复习目标 1、掌握 “修、期、致、次”等重要
实词 2、了解序文句法上骈散结合的特色 3、体会作者由“乐”到“悲”的思想
②、期: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 期年之后(周,期年:一周年)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约定)
③、致: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趣,情致辞)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招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④、临: 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引申为阅读)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迎) 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面对)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字音
会稽(kuài jī)
感慨系之(xì)
曾不知老之将至(zēng) 形骸(hái)
嗟悼(jiēdào)
癸丑(guǐ)
通假字
①、趣舍万殊(通“趋”,往,取) ②、由今之视昔(通“犹”,如同)
一词多义
①、修: 茂林修竹(高)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乃重修岳阳楼(修建 ) 修守战之具(整治)
动词作使动) ⑤、固知一死生(看作一样,数量词作动词) ⑥、一觞一咏(名作动,喝酒)
特殊句式
①、会于会稽山兰亭(介词结构后置句) ②、当其欣于所遇(介词结构后置句) ③、晤言(于)一室之内(省略介词“于”) ④、引以(之)为流觞曲水(省略介词宾语 “之”)
难句翻译
①、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 乐也。 译:用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 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兰亭集序等)复习提纲ppt 人教课标版

9.将下列句子按要求归类
①固一世之雄也 ④客有吹洞箫者 ②而又何羡乎 ③月出于东山之上 ⑥此 ⑤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非曹孟德之诗乎
在哉
⑦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⑩渺渺兮予怀
⑧而今安
古人之观 此所
⑨寄蜉蝣于天地
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有志者,不随以止也
然力足以至焉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1)判断句:①⑤⑥⑦
(2)宾语前置句:②⑧ (3)状语后置句:③⑨
(4)定语后置句:④
(5)被动句: ⑤ (6)主谓倒装句:⑩ (7)省略句:
四、重要语句翻译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兰亭集序》
10.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
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 C )
·
C.及其所之既倦(句中语气词)
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的原因)
·
·
··
解析
其:代词,“他们”。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答案 (1)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人生的大事。”
(2)我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看作完全一样的说法是虚妄
B.表示承接关系的:④⑥⑦ C.表示并列关系的: ②
D.表示转折关系的: ①⑨⑩
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8.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之盛”,定语后置句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之大”“之盛”,定语后置句 (3)当其欣于所遇:“于所遇”,介宾短语后置句 (4)不能喻之于怀:“于怀”,介宾短语后置句
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看成相等的说法是妄造的。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基础知识

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基础知识复习《兰亭集序》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修.短随化.: ()()(2)不能喻.之于怀: ()(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4)信.可乐也()(8)固.知一死生为虚诞..()()(6)终期.于尽()(7)向.之所欣()(8)列坐其次.()(9)因.寄所托..()() (10)以.之兴.怀()(11)感慨系.之()2、解释成语①茂林修竹:②天朗气清:③放浪形骸:④情随事迁: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1)列坐其次..古义(2)俯察品类..之盛古义:。
(3)或取诸怀抱..古义:(4)所以..游目骋怀古义(5)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修禊事也:(2)死生亦大矣:(3)其致一也:(4)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5)当其欣于所遇:(6)不能喻之于怀: (7)亦将有感于斯文: (8)虽无丝竹管弦之盛:5.说明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1)一觞.一咏(2)以极.视听之娱(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4)群贤.毕至,少长..咸集(5)映带.左右。
(6)所以游.目骋.怀6、解释下面一词多词。
(1)之:A夫人之相与B及其所之既倦C不知老之将至D以之兴怀E不能喻之于怀F暮春之初(2)修茂林修竹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乃重修岳阳楼修守战之具余独好修以为常7、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尝不临文磋悼,不能喻之于怀。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赤壁赋》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①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2.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望:①七月既望()②西望夏口()(2)长:①抱明月而长终()②而卒莫消长也()(3)然:①其声呜呜然()②何为其然也()(4)于: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②月出于东山之上()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④于是饮酒乐甚() (5)歌:①歌窈窕之章()②歌曰()③倚歌而和之()3.指出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兰亭集序》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兰亭集序》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能口述作者的相关知识(逸少、书法家、书圣);2.能给8个加点字注音;3.能写出“悟、趣”2个通假字的用法和意义;4.能写出“其次、品类、俯仰、怀抱”4个古今异义词的用法和意义;5.能写出“所以”、“一”这两个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6.能写出“贤”、“少”、“长”、“觞”等8个词的词类活用情况和意义;7.能辨析“之”这一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8.能准确辨析课文中的判断句、定语后置句、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
9.课后能完成《讲与练》中练习,并能通过拓展训练来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一.默写(具体默写内容于前一天布置)(5分钟)二.学生自读、齐读课文,熟悉回顾课文内容。
(5分钟)生自由读—生齐读—师述—生记(师述内容:晋穆帝永和九年晚春,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于三月三日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
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
今存《兰亭诗》,包括21人所作37首作品。
王羲之的序是当场写出的,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兰亭集序》,书法史上也称《兰亭序》。
这篇序文,以饱含感情的笔触,朴素清新的语言,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并且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其中流露了一些消极思想。
本文作为一篇宴游诗序,感情色彩十分浓厚。
篇首的叙事情景交融,诗情画意。
下文引出的感慨、议论,思绪深沉,低回曲折,深而不晦。
文笔隽爽流畅,洒脱无拘,情景交融,文简意深,是山水散文中别具一格的佳作。
)三.学生做《导学案》中的文学常识填空、字音练习。
(4分钟)操作:生做—集体订正—师强调、补充—生齐读1.王羲之,字逸少。
他是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有“书圣”之称。
王羲之胸怀旷达,喜好自然山水,他的散文疏朗简净,韵味悠长,显示了他的文学功底,因他做过右军将军,所以后代又称他为王右军。
2.给8个加点字注音。
癸.(guǐ)丑会.(kuài)稽修楔.(xì) 激湍.(tuān)流觞.(shāng) 管弦.(xián)游目骋.(chěng)怀齐彭殇.(shāng)四.学生做《导学案》中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练习,3、13、23、33号同学上黑板板演。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第三单元复习课

• 该补不补,该调不调
翻译: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
阴之兰亭。
《兰亭集序》
1 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 2 (名士们)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集会。 3 (我们)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集会
(景阳阳) (二颜)
调:特殊句式(定后,宾前,状后等)
1.客有吹洞箫者。 2.而今安在哉? 3.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牛刀小试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
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滕文公
下》)
• ①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2分)
• ②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3分)
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有为齐王画之客 调
客客有有为为齐齐王王画画者者,,齐齐王王问问(他)曰:“画孰最难
者者??””(客)曰:(“画)
犬留、马最难。”“孰最易 补
(画)
曰:“ 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
旦暮罄(完全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
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换 删
有个为齐王作画的人,齐王问
曾被封为荆国公称
王荆。公列宁称他
是 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文体常识
序 ,是古代文体的一种,是写在书籍或 诗文前边的说明性文字.有的是作者或编 者写的,有的是别人写的,说明编写的情 况、目的,或评价作品等。
记 ,古代杂记类文体,或叙事,或 写景,或议论说理。
赋 ,铺陈写物,讲究文采,间具诗 的韵律、节奏和散文的章法、句式。规 模宏大。
补: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谓宾介)
高中语文必修二3单元归纳复习

必修二 第3单元 文言文 基 础 梳 理一、通假字(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1.趣舍万殊 ____通____,____ 2.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____通____,____ 3.悟言一室之内 ____通____,____ 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____通____,____ 5.举酒属客 ____通____,____ 6.长乐王回深父 ____通____,____二、文言实词1.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列坐其次..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第二 (2)信.可乐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书信 (3)夫人..之相与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对已婚女子的称谓 (4)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完全不了解或不知所措的样子 (5)所以..游目骋怀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因果连词 (6)歌窈窕..之章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女子)文静美好 (7)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指貌美的女子 (8)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 (9)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_______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10)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数目,十一2.填出下列多义词在句中的意思(1)修⎩⎪⎨⎪⎧①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③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⑤邹忌修.八尺有余⑥退将复修.吾初服⑦孙子膑脚,《兵法》修.列(2)期⎩⎪⎨⎪⎧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②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③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④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⑤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⑥业根,死期.至矣(3)致⎩⎪⎨⎪⎧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②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③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④一篇之中三致.志焉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⑥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4)次⎩⎪⎨⎪⎧①陈胜吴广皆次.当行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③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④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⑤三番五次.(5)属⎩⎪⎨⎪⎧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④举酒属.客⑤属.予作文以记之⑥神情与苏、黄不属.⑦衡善属.文,通贯《六艺》(6)望⎩⎪⎨⎪⎧①望.美人兮天一方②日夜望.将军至③先达德隆望.尊④君还何所望.⑤七月既望.⑥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⑦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7)遗⎩⎪⎨⎪⎧①飘飘乎如遗.世独立②托遗.响于悲风③蒙故业,因遗.策④留待作遗.施⑤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⑥秦无亡矢遗.镞之费⑦夜不闭户,路不拾遗.(8)道⎩⎪⎨⎪⎧①有碑仆道.②何可胜道.也哉③得道.者多助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⑤道.芷阳间行⑥传道.受业解惑也⑦师道.之不传也久矣3.写出下列词类活用的意思,并指明活用类型(1)少长..咸集 (2)一觞.一咏 (3)足以极视听...之娱 (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5)顺流而东.也 (6)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7)侣.鱼虾而友.麋鹿 (8)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9)常在于险远..(10)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11)始舍.于其址 (12)①名.之曰褒禅 ②而莫能名.者 (13)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14)火尚足以明.也三、文言虚词(写出下列虚词的意义或作用)1.乎⎩⎪⎪⎪⎨⎪⎪⎪⎧ 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③相与枕藉乎.舟中④儿寒乎.?欲食乎⑤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⑧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⑨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⑩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2.之⎩⎪⎪⎪⎨⎪⎪⎪⎧①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②月出于东山之.上③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④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⑤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⑥孔子云:何陋之.有?⑦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⑧胡为乎遑遑欲何之.?⑨蚓无爪牙之.利⑩句读之.不知3.于⎩⎪⎪⎨⎪⎪⎧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③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④业精于勤荒于.嬉⑤君幸于.赵王⑥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⑦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⑧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⑨月出于.东山之上4.其⎩⎪⎪⎪⎨⎪⎪⎪⎧①独其.为文犹可识②其.声呜呜然③何为其.然也④方其.破荆州⑤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⑥其.孰能讥之乎⑦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⑧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⑨其.皆出于此乎⑩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四、文言句式(判断下列特殊句式)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2.其致一也3.死生亦大矣 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5.不能喻之于怀 6.凌万顷之茫然 7.而今安在哉? 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9.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10.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11.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1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五、名句名段(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基础知识复习答案教学提纲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基础知识复习《兰亭集序》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修.短随化.: (长)(自然)(2)不能喻.之于怀: (明白)(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结交、交往)(4)信.可乐也(的确,实在)(8)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本来)(虚妄荒诞)(6)终期.于尽(至,及)(7)向.之所欣(以前,过去)(8)列坐其次.(旁边)(9)因.寄所托..(依,随着)(所爱好的事物) (10)以.之兴.怀(因,发生,引起)(11)感慨系.之(附着)2、解释成语①茂林修竹: 修:长。
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②天朗气清:朗:明朗。
形容天空晴朗,空气清新。
③放浪形骸:行为放纵不羁,形体不受世俗礼法所拘束④情随事迁: 思想感情随着情况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1)列坐其次..之盛古义: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
..古义这个地方今义次一等的。
(2)俯察品类(3)或取诸怀抱..古义:思想抱负今义:怀里抱着(4)所以..游目骋怀古义用来……的……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5)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这篇文章今义: 文雅;文化或文人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修禊事也:判断句 (2)死生亦大矣:判断句 (3)其致一也: 判断句(4)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 (5)当其欣于所遇:状语后置(6)不能喻之于怀: 状语后置(7)亦将有感于斯文: 状语后置(8)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定语后置5.说明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1)一觞.一咏足名词作动词,喝酒(2)以极.视听之娱形容词作动词,穷尽(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意动用法,把……看做一样(4)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形容词作名词,贤才;年少的人和年长的人(5)映带.左右。
名词作动词,像带子一样环绕(6)所以游.目骋.怀使……游,使……骋,动词作使6、解释下面一词多词。
(1)之:A夫人之相与取独 B及其所之既倦到、到达C不知老之将至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以之兴怀代词E不能喻之于怀代词,悲伤的缘由F暮春之初的(2)修茂林修竹高高的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乃重修岳阳楼修建修守战之具整治余独好修以为常美7、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尝不临文磋悼,不能喻之于怀。
人教课标版语文必修2第3、4单元复习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介宾 短语后置) (2)仰观宇宙之大(仰观大宇宙,定语后置) (3)俯察品类之盛(俯察盛品类,定语后置) (4)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喻之,介宾短语后置) (5)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 介宾结构后置) (6)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 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 (7)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 置)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 结构后置)
(2)形容词作名词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群贤毕至:(贤:贤才) 不知老之将至:(老:老年) 少长咸集(少长 意为“少者、老者”) 况修短随化(修、短:寿命长;寿命短) 死生亦大矣(大:大事)
(1)死生亦大矣(直接表示判断)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为”,表示判断) (3)齐彭殇为妄作(动词“为”,表示判断) (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1)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省略宾语“之”和介词 宾语“之”) (2)列坐(于)其次(省略介词“于”) (3)悟言(于)一室之内(省略介词“于”) (4)(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省略主语“ 其声”) (5)(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省略主语“苏子与 客”)
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通“晤”:面对面) 虽趣舍万殊(趋:趋向,取向)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山川相缪(缪:通“缭”,环绕) 举酒属客\举匏樽以相属(属:通“嘱”,劝人饮 酒) 杯盘狼籍(籍:通藉,狼藉)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 称。
古今异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而又何羡乎
(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 )
(6)相与枕藉乎舟中
(介词,在 )
●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 纳
一、重点字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2.独其为文犹可识。
副词,唯独,只有。 3.无物以相之。
动词,帮助。 4.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介词,在。 5.何可胜道也哉。
动词,尽,完。 6、长乐王回深父
( 介词,被 )
(6)渔樵于江渚之上
(介词,在)
(7) 寄蜉蝣于天地
( 介词,在)
(8)托遗响于悲风
( 介词,在 )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助词,用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或不译)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同上)
(3)郁乎苍苍
乎
(同上)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
2.庙号
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 祖、太宗等。皇后、皇太后享有谥号,庙号专属于 大行皇帝的。
3.谥号
分为官谥和私谥。
为东亚(包括中国、朝鲜、越南、日本)古代君 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 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 而给予一个寓含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此外,受中 华文化影响的一些邻近国家亦有使用,但不是每个 东亚古代国家都用谥号。
11.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
12 .足以极视听之娱 极:穷尽
一、重点词汇
二、多义字
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至,及
期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周
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约定
则是无信
1、及其所之既倦
动词,意为“往”,到达
之
2、足以极视听之娱
助词,的
3、夫人之相与
助词,主谓之间
4、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代词,它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 名作动,打鱼砍柴
之上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
(9)侣鱼虾而友麋鹿
友
(10)不知东方之既白 形容词作动,显出白色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连词,表转折)
(2)倚歌而和之
(连词,表修饰)
(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连词,表承接)
而
(4)侣鱼虾而友麋鹿
(连词,表并列 )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连词,表转折 )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连词,表转折)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 连词,表修饰 )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介词,在 )
(2)月出于东山之上
( 介词,从 )
(3)徘徊于斗牛之间
( 介词,在 )
(4)于是饮酒乐甚
于
( 介词,在 )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代词,这样) ②吴广以为然 然 (形容词,对,正确) ③有穴窈然 (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连词,表转折,但,但是)
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代词,那)
2、距其院东五里。 (代词,那个)
其 3、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代词,它)
判断句:_____
宾语前置:_____
被动句:_____
①⑤⑦⑧⑬/②⑮/③④⑨/⑥⑭/⑩⑫/⑪
辨析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用法,选出全含有使动用法的一组
①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②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③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④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⑤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⑥常在于险远
⑦火尚足以明也
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7、则或咎其欲出者 动词,责怪
二、词类活用
1. 始舍于其址。 名作动,筑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居。
2. 名之曰褒禅。 名作动,命名,称呼。
3. 有泉侧出。 名作状,从旁边。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形作名,深度。
形作动,穷尽,走到尽头。
5. 而其见愈奇。
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二、词类活用
行军途中驻地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3、何意致不厚
4、乃衔哀致诚
思想情趣
得到,取得 招致 表达
文化常识
1.年号
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
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刘彻继位后,始有年号的出 现,始创年号元狩,并追建元狩以前年号为建元、 元光、元朔。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 祥瑞"或内讧外忧,遇到大事、要事,都要更改一下 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 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乾隆皇 帝、康熙皇帝等。
4、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代词,我)
5、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表反问语气)
1.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四、古今异义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
④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⑤当其欣于所遇
⑥死生亦大矣
⑦不能喻之于怀
⑧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⑨客有吹洞萧者
⑩何为其然也
⑪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⑫而今安在哉
⑬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⑭今所谓瑟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⑮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介宾短语后置:_____ 省略句:_ ____
定语后置:_____
➢苏轼、苏洵、苏辙,均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 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在书法方面 成就极大,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赋始于战国,盛行于汉。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 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文体。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
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
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采用
下列对文中加点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卯、己巳、戊申,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
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古人常将之与五行结合预测 人的运B.天“命三子卒。公死”是曰 ,中“ 士崩 曰国” “古, 不代诸 禄朝侯 ”廷死 ,中曰庶最“人薨曰尊”“显,死的大”三夫,个死小官曰孩职夭的合称。 周代已折有和此病词死,的具称体为说“法歿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 司空。
1、茂林修竹
修
2、况修短随化 3、乃重修岳阳楼
高高的 (寿命)长
修建
4、余独好修以为常
美好
5、退将复修吾初服
整理
1、引以为流觞曲水 介词,把
以
2、亦足以畅叙幽情
介词,用
3、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介词,因为
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 其次
旁边
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 祠中,夜篝火
(陈胜)又暗中派遣吴广去驻地旁边 杂草丛生的祠庙里,夜里用竹笼罩着 火
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4. 于是余又叹焉。
四、古今异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
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5.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义:动词+介词,“至”意为“到达”;“于”, 介词,引出后面的处所。
今义: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C.薨是古人对帝后之死的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 死也称薨。一般人死则称之为“卒”。
D.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 皇帝对嫔妃的召见。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
C(“薨”是古人对诸侯之死的一种描述,后世有封爵的 大官之死也可称薨。帝后的死当称为“崩”。)
●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
1.朔日 2.晦日 3.望日 4.既望
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 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1、七月既望
农历每月十五
一、重点词汇
2、 纵一苇之所如 任;往
3、倚歌而和之
循,依;唱和
4、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细丝
5、而卒莫消长也 6、方其破荆州 7、知不可乎骤得
最终 当
多次
10、举酒属客 劝人饮酒
8、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表假设语气
9、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享用
二、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名作状,向东
(2)下江陵
名作动,攻占
(3)顺流而东也
名作动,向东进军
(4)舞幽壑之潜蛟
动词的使动,使……起舞
(5)泣孤舟之嫠妇
动词的使动,使……哭泣
(6)正襟危坐
形作动,整理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名作状,向南
⑧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A.①③⑦
B.①⑤⑥
C.④⑤⑧
C ①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②荫:名
D.②④⑥
词作动词,遮蔽。③东南:名词作状语。
④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⑤舞、泣:动
词使动用法。⑥形容词作名词。 ⑦明:
形容词作动词。⑧谬,弄错,使……错。
4.十天干十二地支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 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 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 “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 了干支纪法。天干用六轮,地支用五轮,正好配一 周为60年,这叫一个甲子,也叫花甲。
5.暮春
春季的末一个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 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 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 一个月。孟春,即农历正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