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250td垃圾堆肥厂工程初步设计

合集下载

垃圾堆肥厂课程设计

垃圾堆肥厂课程设计

垃圾堆肥厂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垃圾堆肥厂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垃圾处理和堆肥的基本知识,掌握垃圾堆肥的工艺流程和环保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思维。

1.了解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式。

2.掌握垃圾堆肥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垃圾堆肥厂的工艺流程和设备。

4.理解垃圾堆肥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5.能够进行垃圾堆肥的实践操作。

6.能够分析垃圾堆肥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7.能够进行环保宣传和倡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使学生认识到垃圾堆肥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行动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垃圾堆肥的基本知识、垃圾堆肥厂的工艺流程和设备、垃圾堆肥的环保意义等方面。

1.垃圾堆肥的基本知识:介绍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式,讲解垃圾堆肥的原理和方法。

2.垃圾堆肥厂的工艺流程和设备:介绍垃圾堆肥厂的工艺流程,讲解各种设备的功能和作用。

3.垃圾堆肥的环保意义:讲解垃圾堆肥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介绍垃圾堆肥的应用和前景。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垃圾堆肥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概念,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问题解答,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垃圾堆肥厂的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垃圾堆肥厂的运营情况和环保效益。

4.实验法:通过实地参观和实验操作,使学生亲身体验垃圾堆肥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相关领域的教材,提供理论知识的基础。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垃圾堆肥厂的工艺流程和设备。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所需的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垃圾分离堆肥课程设计

垃圾分离堆肥课程设计

垃圾分离堆肥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离堆肥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意义,掌握垃圾分类、堆肥制作和利用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垃圾分离堆肥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2)掌握垃圾分类的标准和方法。

(3)了解堆肥的制作过程和利用方法。

(4)了解垃圾分离堆肥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2.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进行垃圾分类。

(2)能够参与堆肥制作过程,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环境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垃圾分离堆肥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情感。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垃圾分离堆肥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垃圾分类的标准和方法。

3.堆肥的制作过程和利用方法。

4.垃圾分离堆肥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5.实际案例分析,了解垃圾分离堆肥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垃圾分离堆肥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垃圾分类、堆肥制作和利用的意义。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了解垃圾分离堆肥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实验法:学生参与堆肥制作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准备堆肥制作所需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垃圾分离堆肥的过程。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掌握程度。

垃圾填埋场设计课程设计

垃圾填埋场设计课程设计

垃圾填埋场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垃圾填埋场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掌握垃圾填埋场设计中涉及的环境保护、土建工程、防渗系统等关键知识。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垃圾处理政策及垃圾填埋场相关法规。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垃圾填埋场设计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垃圾填埋场设计方案的制定,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绘图软件,绘制垃圾填埋场平面图和剖面图,提高空间想象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垃圾填埋场设计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2. 学生能够关注垃圾处理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对工程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地理与环境保护学科实践课程,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对垃圾处理问题的关注和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课程目标分解,使学生在完成具体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实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垃圾填埋场概述- 垃圾分类与处理方法- 垃圾填埋场的作用与意义- 垃圾填埋场的发展历程2. 垃圾填埋场设计原理- 填埋场选址与环境影响评估- 填埋场防渗系统设计- 填埋场气体收集与处理系统- 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与排放3. 垃圾填埋场设计与施工- 填埋场设计流程与规范- 填埋场土建工程设计要点- 填埋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4. 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与管理- 环境监测项目与方法- 填埋场运营与管理要点- 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措施5. 我国垃圾处理政策与法规- 垃圾处理政策概述- 填埋场相关法规与标准- 政策对垃圾填埋场设计的影响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垃圾填埋场概述第二课时:垃圾填埋场设计原理(上)第三课时:垃圾填埋场设计原理(下)第四课时:垃圾填埋场设计与施工第五课时: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与管理第六课时:我国垃圾处理政策与法规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本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垃圾填埋场设计相关知识。

川师 课程设计 某医院 废水处理工程(250td) 技术方案

川师 课程设计 某医院 废水处理工程(250td) 技术方案

某医院废水处理工程(250t/d)技术方案某医院2015年12月目录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总论. (3)1. 项目概况 (3)1.1 项目名称 (3)1.2 项目地点 (3)1.3 建设单位 (3)2 项目背景及意义 (3)2.1项目背景 (3)3.编制依据、原则和编制范围 (4)3.1 编制依据 (4)3.2 编制原则 (4)3.3 编制范围 (5)3.4 方案编制依据 (5)第二章工艺方案设计 (7)1. 废水处理建设范围及规模 (7)1.1建设范围 (7)1.2建设规模 (7)2 .工艺流程选择与确定 (7)2.1 设计原则 (7)2.2 废水特点 (8)2.3 排放标准 (8)2.4 工艺选择 (9)2.5 工艺流程及说明 (9)2.5.2 工艺流程说明 (9)3 .废水处理工程设计 (10)3.1 单元设计 (10)3.2 平面布臵 (16)3.3竖向设计 (16)3.4 总图设计 (17)3.5 建筑设计 (18)3.6 结构设计 (19)3.7 电气设计 (22)3.8 其他 (24)3.9 管理定员 (25)4 投资估算 (25)4.1总投资估算 (25)4.2运行费用分析 (25)5 设备及管道防腐 (25)5.1 设备防腐 (25)5.2 管道防腐 (26)6 工程效益分析 (26)6.1 环境效益 (26)6.2 社会效益 (27)7 建设工期和实施进度 (27)7.1项目工期 (27)7.2项目实施进度 (27)7.3施工安排 (27)8 工程维修服务 (28)8.1售后服务承诺 (28)8.2质保期内售后服务 (29)附件 (31)第一章总论1. 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某医院废水处理工程1.2 项目地点项目地点:长沙市清水镇利民路1.3 建设单位建设单位:成都天天绿食品有限责任公司2 项目背景及意义2.1项目背景某医院建于一九八六年,在原某镇卫生院的基础上组建而成,位于某镇史河岸边,某水库下方。

固废堆肥化课程设计

固废堆肥化课程设计

固废堆肥化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固体废物处理的重要性和堆肥化的基本原理;2. 学生能掌握堆肥化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温度控制、湿度管理等关键因素;3. 学生能了解堆肥化对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的意义及其对环境保护的贡献。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类型固体废物的堆肥化处理方法;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堆肥化处理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3. 学生能够通过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评估堆肥化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环保意识,认识到固体废物资源化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2.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3. 学生能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环保意识。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化学基础,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但对固体废物处理的知识相对陌生。

教学要求:课程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讲解、实验、数据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堆肥化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概述:介绍固体废物的来源、分类及危害,使学生了解固体废物处理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一章《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分类》2. 堆肥化原理:讲解堆肥化的基本概念、微生物作用、物理化学过程等,使学生对堆肥化有系统的认识。

教材章节:第二章《堆肥化技术原理》3. 堆肥化技术:介绍常见的堆肥化方法、设备及操作流程,分析不同堆肥化技术的优缺点。

教材章节:第三章《堆肥化技术及其设备》4. 堆肥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讲解温度、湿度、碳氮比等关键因素的控制方法,分析其对堆肥化效果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四章《堆肥化过程的关键因素及其控制》5. 堆肥化处理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堆肥化处理案例,使学生了解堆肥化技术的应用及效果。

课程设计--250td垃圾堆肥厂工程初步设计

课程设计--250td垃圾堆肥厂工程初步设计

课程设计--250td垃圾堆肥厂工程初步设计目录1工程概况............................................................. ............................................................... (1)1.1项目概况............................................................. ............................................................... .............11.2设计原则............................................................. ............................................................... .............12设计内容............................................................. ............................................................... (2)2.1工程设计内容............................................................. ............................................................... .......23自然环境现状............................................................. ............................................................... .. (2)3.1气象状况............................................................. ............................................................... .............23.2地理状况............................................................. ............................................................... .............24处理方法............................................................. ............................................................... . (3)4.1处理工艺............................................................. ............................................................... .............34.2工艺选择............................................................. ............................................................... ..............44.3堆肥系统............................................................. ............................................................... ..............44.4工艺流程............................................................. ............................................................... ..............55厂址选择............................................................. ............................................................... (7)5.1厂址选择原则............................................................. ............................................................... ......75.2厂址确定............................................................. ............................................................... ..............75.3选址的合理性分析............................................................. .. (7)6工艺设计............................................................. ............................................................... (8)6.1垃圾收运............................................................. ............................................................... ..............86.2计量............................................................. ............................................................... ......................96.3原料贮存............................................................. ............................................................... ..............95.3.1储料仓设计............................................................. ............................................................... ........96.4存料间通风除臭设计............................................................. ........................................................106.5预处理车间............................................................. ............................................................... .......126.5.1分选............................................................. ............................................................... .................13人工分选............................................................. ............................................................... ..................13风选机分选............................................................. ............................................................... ..............15磁力分选............................................................. ............................................................... ..................166.5.2破碎............................................................. ................................................................................176.6预处理车间除臭............................................................. ............................................................... .176.6.1除臭原理............................................................. ............................................................... .........176.6.2工艺特点............................................................. ............................................................... .........186.6.3RT-WH系列植物液雾化除臭统............................................................. ....................................186.6.4系统设计............................................................. ............................................................... .........18风扇布置............................................................. ............................................................... ..................18主要工艺设备及参数............................................................. .. (1)96.7发酵车间............................................................. ............................................................... ............226.7.1主发酵............................................................. ............................................................... .............2267.2发酵过程控制............................................................. ............................................................... ..236.7.3发酵周期............................................................. ............................................................... .........246.7.4通风量计算............................................................. ............................................................... ......24供氧所需通风量............................................................. ............................................................... (24)冷却通风所需空气量............................................................. .. (2)56.7.5风机的选型............................................................. ............................................................... ......25供风方式的选择............................................................. ............................................................... ......25风机的额定风量............................................................. ............................................................... ......25风压的损失............................................................. ............................................................... ..............236.7.6初发酵终止指标............................................................. . (28)6.8脱臭............................................................. ............................................................... ....................286.8.1除臭系统设计............................................................. ............................................................... ..28风量计算............................................................. .................................................................................29填料选择............................................................. ............................................................... ..................29生物滴滤池处理系统............................................................. .. (3)06.8.2臭气收集系统............................................................. ............................................................... ..31风压计算............................................................. ............................................................... ..................31控制系统............................................................. ............................................................... ..................326.9后发酵............................................................. ............................................................... ................33物料运输............................................................. ............................................................... ..................33设备选型............................................................. ............................................................... ..................33堆料翻堆............................................................. ............................................................... ..................346.10后处理............................................................. ............................................................... ..............356.10.1堆肥产品最后指标............................................................. .......................................................35设备选型............................................................. ............................................................... ..................357废气与恶臭............................................................. ............................................................... ..................358结论............................................................. ............................................................... . (36)2重庆市生活垃圾堆肥系统工艺设计1工程概况1.1项目概况本设计中垃圾堆肥厂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250t,每天工作24h,全年运行320d。

堆肥工艺课程设计

堆肥工艺课程设计

堆肥工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堆肥的基本概念,掌握堆肥的原理及分类。

2. 学生能掌握堆肥工艺的关键步骤和影响因素,如碳氮比、温度控制等。

3. 学生能了解堆肥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设计和实施堆肥工艺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堆肥过程中的变化,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3. 学生能运用堆肥知识,为家庭或社区提供有机废弃物处理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养成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3. 培养学生对农业生产和有机农业的热爱,提高学生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意识。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堆肥工艺的基本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为我国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作出积极贡献。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堆肥基本概念与原理- 堆肥定义、分类及其应用- 堆肥原理:微生物作用、有机物分解过程- 碳氮比的概念及其在堆肥过程中的作用2. 堆肥工艺关键技术与操作- 堆肥工艺流程:原料选择、预处理、堆制、翻堆、后处理- 影响堆肥化的因素:温度、湿度、碳氮比、通风- 堆肥设备的介绍与使用方法3. 堆肥应用与环保教育- 堆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 堆肥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减少有机废弃物污染、资源循环利用- 环保意识教育:倡导绿色生活、减少化肥使用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组织,以教材为基础,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各部分内容的安排和进度,确保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学会堆肥工艺的关键技术与操作,并关注堆肥在环保和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城市垃圾堆肥课程设计

城市垃圾堆肥课程设计

城市垃圾堆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城市垃圾堆肥的基本概念,掌握堆肥的原理和过程。

2. 学生能了解城市垃圾堆肥对环境保护的意义,认识到减少垃圾填埋和焚烧的重要性。

3. 学生掌握堆肥技术的关键参数,如碳氮比、温度、湿度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堆肥效果。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堆肥知识,实际操作堆肥过程,掌握堆肥的基本技巧。

2. 学生具备解决实际堆肥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堆肥条件。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堆肥实验,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环保意识,认识到垃圾资源化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

2. 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合作精神,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激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渐提高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为核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城市垃圾概述:垃圾的分类、来源、危害及处理方法。

- 教材章节:第三章“城市环境问题”,第四节“城市垃圾处理”。

- 内容:介绍城市垃圾的组成、分类方法,以及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2. 垃圾堆肥原理与过程: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转化、堆肥条件控制。

- 教材章节:第四章“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第二节“堆肥技术”。

- 内容:讲解堆肥的基本原理,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以及碳氮比、温度、湿度等关键参数的控制。

3. 堆肥技术及其应用:传统堆肥、高温堆肥、蚯蚓堆肥等。

- 教材章节:第四章“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第二节“堆肥技术”。

- 内容:介绍不同堆肥技术的特点、优缺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 工程概况 (1)1.1 项目概况 (1)1.2 设计原则 (1)2 设计内容 (2)2.1工程设计内容 (2)3自然环境现状 (2)3.1 气象状况 (2)3.2 地理状况 (2)4处理方法 (3)4.1 处理工艺 (3)4.2工艺选择 (4)4.3堆肥系统 (4)4.4工艺流程 (5)5 厂址选择 (7)5.1 厂址选择原则 (7)5.2厂址确定 (7)5.3选址的合理性分析 (7)6 工艺设计 (8)6.1垃圾收运 (8)6.2计量 (9)6.3原料贮存 (9)5.3.1储料仓设计 (9)6.4存料间通风除臭设计 (10)6.5 预处理车间 (12)6.5.1分选 (13)人工分选 (13)风选机分选 (15)磁力分选 (16)6.5.2破碎 (17)6.6预处理车间除臭 (17)6.6.1除臭原理 (17)6.6.2工艺特点 (18)6.6.3RT-WH系列植物液雾化除臭统 (18)6.6.4系统设计 (18)风扇布置 (18)主要工艺设备及参数 (19)6.7发酵车间 (22)6.7.1主发酵 (22)67.2 发酵过程控制 (23)6.7.3发酵周期 (24)6.7.4通风量计算 (24)供氧所需通风量 (24)冷却通风所需空气量 (25)6.7.5风机的选型 (25)供风方式的选择 (25)风机的额定风量 (25)风压的损失 (23)6.7.6初发酵终止指标 (28)6.8脱臭 (28)6.8.1除臭系统设计 (28)风量计算 (29)填料选择 (29)生物滴滤池处理系统 (30)6.8.2臭气收集系统 (31)风压计算 (31)控制系统 (32)6.9后发酵 (33)物料运输 (33)设备选型 (33)堆料翻堆 (34)6.10后处理 (35)6.10.1堆肥产品最后指标 (35)设备选型 (35)7 废气与恶臭 (35)8 结论 (36)重庆市生活垃圾堆肥系统工艺设计1工程概况1.1项目概况本设计中垃圾堆肥厂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250t,每天工作24h,全年运行320d。

其垃圾成分:厨余垃圾占垃圾52%,塑料13%,果皮类13%,纸类9%,玻璃4%,纤维4%,金属2%,其他3%。

原始垃圾含水55%,低位热值1200 kcal/kg。

1.2 设计原则垃圾堆肥化处理是城市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明确处理规模,采用经济适用的工艺,科学、合理地进行处理厂的设计,严格控制处理工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

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堆肥厂工程设计的有关标准及规范。

(2) 合理布局处理厂、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大绿化面积,本着便于施工、维护管理,合理布置、节约占地的原则。

(3)采用成熟、先进的工艺方法,设计合理、工期快、投资省、维护成本低,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4)设计中执行环保、劳动安全、职业卫生“三同时”的原则,妥善处理堆肥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恶臭等问题,避免二次污染,改善劳动卫生水平,保障安全生产。

(5)总平面图布置合理、功能分区明确、物流流畅,便于运输和生产管理,注意土方平衡,尽量减少水土流失。

(6)腐熟堆肥满足《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和《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中的规定。

2设计内容2.1工程设计内容该工程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堆肥工艺:堆肥工艺选择,堆肥系统选择,工艺条件确定。

3 自然环境状况3.1气象状况重庆市年平均气温16-18℃,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1350毫米,降水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多在70%-80%,在全国属高湿区。

年日照时数1000-1400小时,日照百分率仅为25%-35%,为全国年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冬、春季日照更少,仅占全年的35%左右。

重庆市的主要气候特点可以概括为: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空气湿润,降水丰沛;太阳辐射弱,日照时间短;多云雾,少霜雪;光温水同季,立体气候显著,气候资源丰富,气象灾难频繁。

3.2地理状况重庆位于中国西南、长江上游地区。

中心城区为长江、嘉陵江所环抱,鳞次栉比,依山傍水,故有"山城"和"水城"之称。

重庆目前是全国面积最大、行政管辖最宽、人口最多的直辖市。

全市面积8.24万平方公里,辖14个区、26个县(市),人口3072万。

重庆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地势由西向东逐步升高,从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全市以中低山为主,约占幅员面积的63.3%,丘陵约占25.3%,平坝、台地约占11.4%。

重庆离海洋较远,属东亚季风区,冬季受到东北季风控制,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

由于盆地周围山脉阻挡,尤其是青藏高原对于天气系统的影响,加之地形起伏较大,植被分布不均,形成重庆独特的气候。

4处理方法生活垃圾堆肥方法有好氧堆肥和厌氧堆肥两种。

好氧堆肥温度一般为50℃~65℃最高可达80℃~90℃,堆制周期短,对有机物降解速度快,降解彻底,堆料中寄生虫卵、病原菌、蝇蛆、草籽等均能被杀死且臭气发生量少;厌氧发酵时有机物的分解速度缓慢,制作堆肥需要数个月时间。

发酵周期长、占地面积大,但所产生的甲烷,可收集作能源利用。

好氧堆肥主要应用于生活垃圾,园林垃圾,厨余垃圾等各类垃圾单独堆肥或混合堆肥。

本项目中处理对象为城市生活垃圾,其中以厨余垃圾为主,另有少量塑料、果皮类、纸类等成分。

现根据已知的项目的数据资料、相关经济效益、处理方法的特点对比分析决定本设计选定用好氧堆肥法进行废物处理。

4.1 处理工艺4.2 工艺选择典型的好氧堆肥工艺一般有好氧静态堆肥工艺、间歇式好氧动态堆肥工艺和连续式好氧动态堆肥工艺。

现将几种堆肥工艺进行如下对比。

表4-1生活垃圾堆肥工艺对比通过上表中的对比,根据各工艺的使用范围与项目已知资料的参考和各工艺的优缺点对比及其处理效果的比较,本设计将采用连续式好氧动态堆肥工艺作为该堆肥厂的处理工艺。

4.3堆肥系统根据堆肥技术的复杂程度,堆肥系统可分为条垛式堆肥系统、通风静态垛系统、反应器系统,现将各堆肥系统归纳如下。

反应系统与强制通风系统工艺技术相比垃圾垃圾消解技术更成熟稳定,而反应系统虽然投资运行成本偏高,但其操作和环保控制水平高,发酵条件可控制在最佳状态,并且与强制通风系统相比,投资、运营成本相差不大,所以设计拟定使用反应器系统为本堆肥厂的堆肥处理系统。

4.4工艺流程垃圾由垃圾收运车从各个垃圾中转站运到处理厂后,由电子地磅称量计数后卸入存料间储存。

由垃圾抓斗和和板式给料机给料后经皮带输送机输料,在传送带边一定距离设置分拣人员进行人工分选,将大块的玻璃、石块、陶瓷和金属等废弃物分拣出来分为可回收(金属)和不可回收(其它)两类,然后分别存放到存料间。

经过人工分选过后,将垃圾送入风选机出进行风力分拣,除掉垃圾中仍然存在的大块废弃物,经过风力分选后,再将垃圾送入磁选机进行磁力分选,分选出磁性金属。

将经过分选后可用于堆肥的原料送至破碎机进行破碎处理,将大块的垃圾破碎至50mm左右以利于发酵。

经过分选后,垃圾中大部分不能进行堆肥处理的废弃物已经被分拣出来后被送入垃圾填埋场填埋或运至废物回收处回收利用。

剩余部分垃圾须进一步进行破碎和与有机污泥等辅助材料混合后送至发酵仓内进行发酵处理,一次发酵采用卧式滚筒发酵方式,周期为5d,发酵过程中要进行强制通风以保证发酵过程中需氧量的充足和温度的控制。

一次发酵结束后由货车将物料运往二次发酵区域进行二次发酵,二次发酵选择条垛式发酵方式,发酵周期为25d,发酵过程选用垮式翻推机对物料进行翻堆,保证二次发酵过程中氧气的充足和均匀,并防止堆体内部温度过高,使堆肥化更彻底,堆肥更均匀。

经过两次充分发酵过后堆肥应景熟化,再进行合适的后处理后将堆肥产品打包后进行存放。

图1-堆肥系统工艺流程图5 厂址选择5.1 厂址选择原则(1)远离人群居住地区和环境敏感地区(2)交通便捷,水力供应和电力供应方便,节省建设费用(3)在城市或村庄的下风向。

5.2厂址确定厂区选址区域如下图所示:图2-厂址区域图注:方形的为主厂区,弧形的为厂区外围。

选址区特点(1)该地区地势较为平稳,为丘陵地形。

(2)该地区西北方向有公路,方便车辆运输,且该区边缘有电力线,可直接为堆肥厂供电,该区内还有一水塘可作为水源。

(3)该地址最高高程为592m,东边最低高程为587m,向南方向最低高程为572,向西方向和想北方向的最低高程为567m,最大高程差为25m,厂址区域长500米,宽400米,总面积200000平方米。

(3)该地区不属于环境敏感区域,居民较少。

(4)该地区地处所在区的下风向,对环境危害小。

5.3选址的合理性分析(1)该地区地势较为平坦,所在区域或周边有公路和电力线,交通运输方便,电供应方便,节省了建设费用。

(2)该地区不属于环境敏感区,且处于下风向,对当地生态环境袋影响不大。

(3)该区域居民少,搬迁少,节省了额外开支,且部分民房还可以征用,节省建设费用。

6 工艺设计6.1垃圾收运堆肥厂要求24h全天工作,垃圾收运车需每日至指定垃圾中转站运输垃圾,考虑到垃圾中转站到堆肥厂的运输距离及装车、卸车、甚至中途堵车等因素影响,现设计每辆车半天来回工作2次,即每日4次。

重庆市主城区生活垃圾的容重为303~383kg/m3,平均值为351kg/m3(0.351t/m3),垃圾中有机物(湿基)含量较高(≥20%),适合于堆肥。

设取垃圾压缩后体积为原体积的一半。

车辆数量:堆肥厂日处理的垃圾的体积:d m /3712.250.351250=÷ 现设取垃圾车的装填系数为0.8。

所需车辆数:辆91.130.8842712.25=÷÷÷÷,取整为14辆据垃圾中转站的设计规范得垃圾车的备用车系数1.2,计算需备用的车辆数量。

辆8.611.214=⨯即该堆肥厂需要配置17辆垃圾车运输垃圾,每辆垃圾车配置两个垃圾箱,则要34个垃圾箱。

6.2计量在原料储存间垃圾运输车辆进口处设置一电子计量磅秤,确定电子地磅秤的最大称量为20t ,尺寸规格为3⨯9m 。

6.3原料贮存6.3.1储料仓设计垃圾经过计量后运至卸料仓卸料。

3448856/56144m =⨯=⨯每天卸倒垃圾:天次每天进入车次: 设计存料区的贮存能力为3天的垃圾量。

存料区容积:313443448m =⨯卸料仓由垃圾车辆卸料地台、封闭门、滑槽、固体废物贮存坑等组成。

固体废物贮存坑设置在半地下,采用钢筋混泥土制造,要求耐压防水并能够承受起重机的冲击。

坑底部分横截面为梯形,坡度为1/2,斜面高差取2m ,并设置集水沟,排出固体废弃物堆积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取垃圾水分的1‰通过渗滤的途径流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