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轻粘土教案(DOC)
小学美术《超轻粘土》教案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超轻粘土的基本特性、制作方法以及色彩搭配。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超轻粘土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超轻粘土》这节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超轻粘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乐于动手操作,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这一点让我感到很欣慰,说明教学内容和方式对学生有吸引力。
2.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对色彩的感知与运用能力;
3.增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培养沟通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超轻粘土的基本制作技巧,如揉、搓、捏等;
(2)运用超轻粘土进行创意造型设计,培养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学会基本的色彩搭配与装饰技巧,提高审美能力。
举例解释:
-制作技巧: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超轻粘土的基本制作方法,为创作打下基础。
-创意造型: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运用所学技巧制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色彩搭配:教授学生基本的色彩理论,使他们在创作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
(1)超轻粘土造型的精细处理,如细节刻画、比例控制等;
2.加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3.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增加对学生思维逻辑性的引导,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小学美术《超轻粘土》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美术教材《超轻粘土》章节,内容包括:
1.超轻粘土的特性与制作方法;
超轻粘土教案

超轻粘土教案超轻粘土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手工艺品材料,它轻盈柔软、易于塑造,并且可以制作出各种精美的作品。
下面是一份超轻粘土教案,帮助学生学习超轻粘土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教学目标:1. 学习超轻粘土的特点和使用方法;2. 掌握基本的超轻粘土塑造技巧;3. 创作出一件精美的超轻粘土作品。
教学准备:1. 超轻粘土;2. 模具和工具(如刀、铁丝等);3. 插图和图片。
教学过程:步骤一:介绍超轻粘土的特点(10分钟)1. 给学生展示一些超轻粘土的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介绍超轻粘土的特点:轻盈柔软、易于塑造、颜色丰富等;3. 讲解超轻粘土的使用方法:先取适量的超轻粘土,揉捏几分钟直到变软,然后进行塑造。
步骤二:示范基本的超轻粘土塑造技巧(20分钟)1. 示范基本的超轻粘土塑造技巧:揉捏、拉长、压扁、团块等;2. 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步骤三:进行实际的超轻粘土创作(30分钟)1. 提供一些超轻粘土、模具和工具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发挥创作;2. 引导学生选择一个主题或想法,然后用超轻粘土来创作;3. 在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相互学习和启发。
步骤四: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让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创作过程和创作灵感;2. 学生可以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他人作品的意见和赞赏;3. 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鼓励。
步骤五:总结和反思(10分钟)1. 对整节课进行总结,回顾学生们学到的知识和技巧;2. 询问学生们收获了什么,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延伸:1. 给学生提供一些超轻粘土的创作参考,鼓励他们进一步发挥创造力;2. 组织学生进行超轻粘土作品的展览,让更多人欣赏和赞赏学生的作品。
超轻粘土手工课程教案(五篇)

超轻粘土手工课程教案(五篇)超轻粘土手工课程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体验泥工活动的乐趣。
2、通过尝试,学会用团、插等简单的泥工技能,制作棒棒糖。
教学准备:俘一个,橡皮泥、小棒、糖纸假设干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看我们班来了许多的客人老师,我们和客人老师问好呀”(客人老师好!)我们小朋友都是有礼貌的孩子,那今天我们拿什么礼物来招待客人呢?我们先来想方法吧!出示棒棒糖,提问:这是什么呀?(棒棒糖)不如我们都来做棒棒糖招待客人吧!我们先来观察一下棒棒糖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说出它是由圆形的糖块,长长的小棒棒,还有糖纸组成的。
)2、幼儿尝试制作,老师指导观察。
我们知道了棒棒糖是由3个步骤完成的,那谁愿意先来试一试做棒棒糖。
请2位才能强的幼儿示范制作。
x x小朋友的棒棒糖做好了,那你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吗?(你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做什么?)幼儿讲述后,及时表扬并奖励一颗聪明豆。
3、老师示范做棒棒糖。
咱们再动一动脑筋想一想,xx小朋友是怎么做棒棒糖的,先取一块橡皮泥放在手心里反复团聚,再插上小棒棒(注意插小棒时不要用力太大),再包上糖纸,糖纸的开口处要用力扭一下,这样棒棒糖就做好了。
4、幼儿制作,老师指导。
棒棒糖真好吃!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做吧,让客人老师看一看谁的小手最能干,又最巧。
分发泥、棒、纸,老师巡回指导,帮助才能差的幼儿。
5、游戏:给客人送棒棒糖把自己做好的棒棒糖送给客人老师,并提醒幼儿和客人老师交流,告诉客人老师你是怎么制作棒棒糖的。
通过今天的活动,让我明白上好一节课是需要许多方面的因素的,所以作为老师的我要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不断地进步自己的教学程度。
超轻粘土手工课程教案篇二活动目的:1、学习运用橡皮泥团聚的技能。
2、初步尝试分橡皮泥,知道橡皮泥越多,搓的球越大。
3、结合说说“我的皮球象××”的游戏,体念泥工活动带来的成功和喜悦。
活动准备:1、实物皮球一个。
超轻粘土 初中教案

超轻粘土初中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超轻粘土的特性及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1. 超轻粘土的制作方法。
2. 创意作品的构思与设计。
教学难点:1. 掌握超轻粘土的揉、搓、压、粘等技巧。
2. 创意作品的独特性和美观性。
教学准备:1. 超轻粘土、颜料、工具箱(包括小刀、棒子、刷子等)。
2. 示例作品、图片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超轻粘土的特性,如轻盈、柔软、易操作等。
2. 展示一些精美的超轻粘土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基本技巧学习(10分钟)1. 教授学生超轻粘土的基本制作技巧,如揉、搓、压、粘等。
2.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动手操作,掌握技巧。
三、创意作品构思与设计(10分钟)1.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构思自己的超轻粘土作品。
2. 学生讨论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创意。
四、动手制作(10分钟)1. 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开始制作超轻粘土作品。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
2. 同学之间互相评价,老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创作,发挥超轻粘土的无限可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超轻粘土作品,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他们的问题。
同时,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独特而美观的作品。
在评价环节,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念。
总之,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美术学科的兴趣。
初中生物超轻粘土教案

初中生物超轻粘土教案教案目标:
1. 了解超轻粘土的特性和用途;
2. 学会使用超轻粘土进行创意制作;
3. 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
1. 超轻粘土的介绍:材料、特性和用途;
2. 超轻粘土的基本操作技巧;
3. 超轻粘土的创意制作:动物、植物、建筑等。
教学过程:
1. 了解超轻粘土的特性和用途(15分钟)
a. 讲解超轻粘土的材料和特点;
b. 展示超轻粘土的用途和作品。
2. 学习超轻粘土的基本操作技巧(20分钟)
a. 指导学生如何将超轻粘土搓圆和搓扁;
b. 指导学生如何将超轻粘土黏合和捏塑。
3. 创意制作动物、植物或建筑(45分钟)
a.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超轻粘土作品;
b.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展示和讨论作品(10分钟)
a.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同学介绍;
b. 老师和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和讨论。
教学评估:
1. 学生的超轻粘土作品;
2. 学生的表现和参与度。
拓展活动:
1. 组织学生参加超轻粘土比赛;
2. 利用超轻粘土制作教育模型或实物展示。
教学资源:
1. 超轻粘土、搓板、刀具等;
2. 超轻粘土创意制作教学视频。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超轻粘土创意制作,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超轻粘土的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中班超轻粘土的教案

中班超轻粘土的教案第一章:认识超轻粘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超轻粘土的特性,知道超轻粘土的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对超轻粘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1. 超轻粘土的定义和特性2. 超轻粘土的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3. 超轻粘土作品的欣赏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超轻粘土的定义和特性,引导学生了解超轻粘土的轻盈、柔软和易于塑形的特点。
2. 教师展示超轻粘土的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制作超轻粘土的基本技巧。
3. 教师播放超轻粘土作品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作业:1. 学生回家后,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超轻粘土作品,分享给家长。
第二章:超轻粘土的基本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超轻粘土的基本制作技巧,如揉、搓、压、切等。
2. 培养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1. 超轻粘土的基本制作技巧2. 超轻粘土作品的欣赏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超轻粘土的基本制作技巧,引导学生掌握揉、搓、压、切等技巧。
2. 教师示范制作一个简单的超轻粘土作品,引导学生跟随示范进行制作。
3. 教师播放超轻粘土作品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作业:1. 学生回家后,尝试利用所学的超轻粘土基本技巧制作一个简单的作品,分享给家长。
第三章:超轻粘土的色彩搭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超轻粘土的色彩搭配原理,知道如何选择和搭配色彩。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教学内容:1. 超轻粘土的色彩搭配原理2. 超轻粘土作品的欣赏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超轻粘土的色彩搭配原理,引导学生了解色彩搭配的重要性和方法。
2. 教师示范制作一个色彩搭配合理的超轻粘土作品,引导学生跟随示范进行制作。
3. 教师播放超轻粘土作品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作业:1. 学生回家后,尝试利用所学的超轻粘土色彩搭配原理制作一个色彩搭配合理的作品,分享给家长。
第四章:超轻粘土的创作实践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超轻粘土制作技巧和色彩搭配原理进行创作实践。
大学超轻粘土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美育课程课时:2课时教学对象:大学本科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超轻粘土的基本特性和应用领域。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水平。
3. 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念,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一、超轻粘土的简介1. 超轻粘土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2. 超轻粘土的应用领域:雕塑、装饰、教学等。
二、超轻粘土的基本技法1. 捏、揉、搓、压、切等基本手法。
2. 超轻粘土的色彩搭配、图案设计。
三、超轻粘土创作实践1. 创作主题:以“自然与生活”为主题,创作一件超轻粘土作品。
2. 创作步骤:a. 确定创作主题,构思作品内容。
b. 选择合适的颜色和材料。
c. 按照构思进行创作,运用各种技法。
d. 作品完成后进行修整和装饰。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播放一段超轻粘土创作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介绍超轻粘土的基本特性和应用领域。
二、超轻粘土的简介1. 讲解超轻粘土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2. 举例说明超轻粘土在雕塑、装饰、教学等领域的应用。
三、超轻粘土的基本技法1. 讲解捏、揉、搓、压、切等基本手法。
2. 举例说明超轻粘土的色彩搭配、图案设计。
第二课时:一、创作实践1. 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创作主题。
2. 教师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颜色和材料。
3. 学生按照构思进行创作,运用各种技法。
二、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指出优点和不足。
3. 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借鉴他人的创作经验。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超轻粘土的基本特性和应用领域有较深入的了解。
2. 学生能够运用超轻粘土的基本技法进行创作。
3.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展现出良好的审美观念和创造能力。
教学资源:1. 超轻粘土材料:粘土、工具、模具等。
2. 教学视频、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备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
中班超轻粘土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超轻粘土,了解其特点和用途。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学会简单的手工技巧。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超轻粘土的特点和用途2. 简单的手工技巧:揉、搓、压、粘等3. 创作自己的超轻粘土作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超轻粘土的基本操作技巧。
2.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制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具:超轻粘土、示范作品、手工工具等。
2. 材料:各色超轻粘土、画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超轻粘土和示范作品,引起幼儿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超轻粘土的特点和用途,教授基本手工技巧。
3. 示范:教师示范制作简单作品,讲解制作过程。
4. 创作: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创作自己的超轻粘土作品。
5. 展示: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交流。
六、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2.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评价其表达和沟通能力。
3. 综合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共同制作超轻粘土作品,增进亲子关系。
2. 组织超轻粘土作品比赛,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提高创作热情。
3. 结合其他艺术领域,如绘画、剪纸等,进行创意无限的组合创作。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场所安全,避免幼儿误食超轻粘土。
2. 注意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鼓励互相帮助和分享。
3. 关注每个幼儿的创作过程,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九、教学反馈1. 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向幼儿和家长收集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
2. 根据反馈意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3. 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创作表现,共同促进幼儿成长。
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活动提供借鉴和改进的方向。
3. 鼓励幼儿继续发挥创造力,积极参与手工制作活动,培养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纸粘土平面造型与绘画教学活动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镂空艺术在传统艺术表现中的重要技艺和唯美地位了解纸黏土的基本性能,掌握其镂空的基本制作规律和方法。
能力目标2、能够运用简单的工具雕刻和造型及绘画,并应用于多种造型和创造。
德育目标3、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养成做事预先规划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制作粘土平面造型制作吊坠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把握粘土平面中镂空的造型技法。
教学活动准备:多媒体设备,传统民间艺术剪纸图片,幻灯片和学生作品若干幅,超轻粘土一块,手擀棍一个,干净的平面板,牙签,彩色墨水。
教学活动过程:一、欣赏激趣、诱发问题1、欣赏不同的剪纸作品剪纸作品为什么剪不断,怎样剪才不断?什么是阴刻和阳刻,阴阳的造型特点区分是怎样的?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剪纸中镂刻出线条构成的画面,不管是阳刻阴刻,都体现出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艺术特点。
C、我们可以镂空出那些图案和花纹?师生共同欣赏传统镂空的装饰花纹的造型与特征。
D、欣赏精美的镂空立体实物,师生共同体会镂空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二、探究设计、感受新知1、把纸粘土从包装中取出,感受材料的特性,学生可以边动手捏边体会材料的特性。
取形方法:用手擀棍擀平,并用牙签刻取所需基本图形。
2、用镂空的方法完成画面如:等干后揭起,作品两端拴个草绳,粘土吊坠就完成了。
着色吊坠就是用彩色墨水直接滴上颜色就可以了。
三、展示学生作品,开展学生自评互评活动四、学生在课堂中的不同创意三.趣味的纸粘土制作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彩泥和纸粘土的特性。
2.初步掌握纸粘土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德育目标:进行个人与集体的设计以及欣赏与评比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环保意识,培养自主探究精神和团体协作品德,共享创作成果与经验。
能力目标:通过陶艺和雕塑精品欣赏与跨科学知识有机结合的教学,使学生在粘土造型设计的学习中掌握雕塑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知识迁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雕塑艺术的欣赏与技法掌握与其他科学相互参透融合。
创意设计构思与交流活动难点:造型个性化的表达。
过程设计(教学或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出示课前制作好的纸粘土作品,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灰姑娘的高跟鞋)这高更鞋用什么做的吗?(纸粘土)谈一谈高跟鞋的造型特点。
对比书本的古代雕塑人物(兵马俑、三国演义雕像)与现代的雕塑作品两者之间的联系。
二、介绍彩泥1、彩泥的优缺点。
优点:有鲜艳的色彩、芳香的气味,易于塑造等特点。
缺点:由于橡皮泥的特性,它是一种粘稠的泥质感觉,有油,使用时间长会刺激手指,影响触感。
天气热时橡皮泥造型会软化,甚至坍塌变形。
并且不可以用于翻模制作多个同样的模型。
2、欣赏彩泥作品。
3.、示范彩泥的颜色搭配和制作方法。
三、介绍纸粘土1纸粘土的介绍超轻纸黏土成分包括发泡粉、水、纸浆、糊剂,由于膨胀体积教大,比重很小,一般为0.25~0.28,做出来的作品干燥后的重量是干燥前的1/4,极轻而又不容易碎。
传统纸粘土由纯木浆或纸浆,天然或加工后的细粉,最后加入粘合剂用来改善它的柔软性韧性,是一种健康、安全的环保型手工艺材料。
作品的修饰可以运用刻刀,修饰完成后的作品可以使用水基颜料(丙烯或广告颜料)彩绘,干后可以用喷漆或醇酸漆进行喷涂表面保护层。
2纸粘土的特点●白色无毒,不粘手,柔软性好,可塑性强。
●作品干燥定型后,可以上色(可涂上水彩或广告色),颜色干后再涂上光油,即可长期保存。
●印痕制作。
●真空包装后半年以上时间不固化。
●真空拆封后印痕图案制作,30小时左右固化,固化后图案能长时间保持原样,不变形,不干裂。
3、纸粘土的保存方法密封、干燥的地方保存。
如果稍微有点干的话可以喷少许水使其变软,完全干燥了的话是无法变软的,因为含有纸浆的成分,完全干燥后加水的话只会化掉。
4、欣赏纸粘土的作品5、介绍纸粘土的使用你可以运用超轻纸粘土自由制作各种不同类型的物体,也可以包覆在其他物体外面。
感谢它的适用性,光滑的表面和极轻的质量,它是制作娃娃玩偶的理想材料。
当制作高的物体或有突出的部分,可以使用金属线插入用来增大稳定性。
举例说明:做玩偶的头部,可以用聚苯乙烯或其他塑料制品作为基座,在外表用纸粘土包覆成型,当作品未干燥前你可以用食指把作品表面抹光滑,作品干燥后你可以用600目水砂纸把作品表面打磨光滑。
作品的干燥时间和作品的厚度及温度干湿度都有关系,厚度较厚的作品需要两天或更长的时间干燥。
6、纸粘土作品的制作方法。
(示范教学)①搓粘土。
(注意:一般来说不要喷水,纸粘土都是水溶性的,喷水会融化的。
少量的水还算OK。
)②制作粘土板。
包括底座、外侧壁。
(注意厚度适中,不能太薄或不能太厚。
)③最后才做装饰配件。
添加时把外部打湿,确定位置再固定下来。
④还没完成的作品要喷少量的水并用保鲜袋密封保存。
⑤完成的作品风干,上色。
四、制作准备●报纸一张。
●毛巾或小手帕。
●小杯子,用来盛水。
●滚筒,用笔也可以。
●尺子。
●彩泥或纸粘土。
第二课时一、动手制作让学生自主动手运用彩泥或纸粘土制作。
可采用小组形式共同制作。
定一主题,大胆发挥想象,设计一个作品。
件数不限。
二、评价互相欣赏评价同学的作品。
然后老师再做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指出好的地方加以表扬。
3、创意超轻黏土制作神奇的超轻黏土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体验超轻黏土这种材料的特点,通过制作,培养学生制作的兴趣.2、认知目标:了解利用超轻黏土制作的基本方法,主要掌握手捏法、泥条法.3、实践目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能用手捏法、泥条法制作小物品.教学准备:1、教具:范例(用超轻黏土制作的炫彩弹性小球以及小花篮) 超轻黏土原料2、学具:超轻黏土、小工具教学过程:一引入出示用超轻黏土制作的炫彩弹性小球以及小花篮,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材料的特殊点:学生通过对炫彩弹性小球以及花篮的赏玩,发现小球有较好的弹性,这是以前用橡皮泥制作小球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学生还能发现,用超轻黏土制作的东西很轻,比用橡皮泥制作同样体积的物品要轻很多.二对材料的特点进行体验活动1 制作炫彩弹性小球1) 感知材料有很好的色彩调和作用只用红、黄、兰、白、黑五种基本色,就可以调出你想要的其他颜色学生尝试进行调制不同颜色的超轻黏土。
尝试制作有渐变效果的超轻黏土。
2) 超轻黏土造型方法的介绍媒体演示方法:手捏法。
这是泥造型中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可用整块泥塑造形象,局部再用手拉、捏、搓、卷、压、插、接、贴等技法刻画。
.泥条法。
即用手将泥搓成长条,再把泥条围起来,使它成为一种器物,在制作时不要多压,保留形态的泥条。
.泥板法。
利用厚薄不同的泥板垒接或切割出自己想象的形象,并通过各种泥塑技法做出点、线、面和肌理效果进行装饰。
挖空法:为了稳住重心和节省材料,在造型时先不考虑泥坯的厚度,完全以实心成型,待到外部稍硬一些时候,再切成若干部分,挖去内部使之成为空心,局部再用泥修接。
借助它物法:借助某一器物,如雪碧瓶、纸杯、报纸、废旧的玩具等作中介物,在外面比较封闭地包裹泥片或围筑泥条,使其巧妙成型,如会动的小泥人或动物等的塑造。
3) 利用各种技法进行:拉、捏、搓、卷、压、插、接、贴,制作炫彩弹性小球比一比,谁制作的小球在外观色彩方面效果好4)利用泥条法制作小花篮,可以用单股条泥来制作,也可以利用双股泥条来制作比一比,谁制作的小花篮在造型上更有创意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意制作制作主题有两点,可以选择一个:创意球球笔:即时贴布告小花篮思考:用今天所学的超轻黏土制作方法还可以制作哪些好玩又有实用性的物品.四、人物泥塑造型欣赏制作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以及对泥塑学习的兴趣。
2.认知目标:观察、感受、欣赏泥娃娃的造型、色彩及人物表情的特点。
3 .实践目标: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泥塑能力。
教学过程一感受中国自古至今关于泥人制作的传统工艺1 课件出示中国自古至今关于泥人制作的传统工艺,特别是关于泥人张的故事2 师出示一块超轻黏土,以及一个泥娃娃,提出问题:一块超轻黏土怎样才能变成一个可爱的泥娃娃?二学生分小组,探索如何制作泥娃娃1 分组合作,探究问题,形成初步结论。
分组讨论:陶土如何变成一个泥娃娃?学生得出结论:用团、揉、搓、捏、压、挖、堆塑等方法可以做成一个泥娃娃。
2欣赏民间泥塑制作过程(图片或课件),肯定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学习民间艺人制作泥娃娃的方法,开拓思维。
3再分组讨论:怎么样的泥娃娃才是最可爱的?4形成初步结论:如外形圆圆胖胖的,表情调皮、笑眯眯的,色彩醒目的等等。
教师归纳。
5欣赏感受,深入探究。
交流欣赏师生收集的泥娃娃实物、图片或课件,开拓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说说各自的感受及方法。
6出示各种综合材料,如各色小豆子、小珠子、纽扣、花边、丝带、花粘纸等,以及各种如铅笔小棒等辅助工具,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维。
7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出示展示台,举办“泥娃娃的世界”展卖会。
学生分小组,自由创作自己心中可爱的泥娃娃。
三评价学生上台陈列自己的泥娃娃作品,并可“展卖”。
展示交流,互相评价。
鼓励学生进行自由的交换。
鼓励学生互相赠送作品给好朋友。
四 .拓展学习:刚才我们制作的是可爱的泥娃娃,如何制作慈祥的老爷爷老奶奶造型呢?学生探讨,发现面部周围以及添加老花眼镜拐杖可以让老爷爷老奶奶的造型生动起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老爷爷或老奶奶玩偶造型.五、动漫人物的制作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体验泥塑夸张表现人物头像造型的乐趣,培养对漫塑人物的审美情趣。
2.认知目标:学习抓住人物头像特征,进行夸张的表现手法;并尝试泥塑,进行头像立体造型。
2.实践目标:启发学生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泥塑造型语言,夸张塑造,大胆趣味表现人物头像,提高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观察及立体造型表现力。
教学准备(学生)超轻黏土(红、黄、蓝、黑、白色)一套。
(教师)超轻黏土一套,课件,超轻黏土实物,超轻黏土人物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出本堂课制作重点1.课件展示、欣赏导入新课,初步感受夸张的艺术手法及审美特征。
(1)课件播放“蓝精灵”影片主角的各种夸张表情,感受夸张的风趣性、幽默性。
(2)讨论《阿福》的艺术表现手法:夸张。
夸张的形的表现特征:变形,如脸胖更胖,嘴小更小,眼细更细,鼻短更短。
使阿福胖胖可爱的形象更突出。
色的特征:红、黄、青、绿等色彩对比使用,显得强烈而绚丽喜气。
(3)揭示课题《夸张的脸》二观察、探究(1)观察教师演示:微笑表情人物简笔画,提问:怎样让开心的人脸更显开心的样子?(2)分小组讨论,请代表发言:五官、发型怎样变形就更开心。
可请学生上台修改眼或嘴的几种变化,学会举一反三。
(3)欣赏。
明星漫画头像。
进一步启发学生,观察漫画家夸张的表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