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贵族精神到公民精神——论贵族精神对我国公民教育的启示
德国的公民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doc

德国的公民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doc
德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其公民教育在诸多国家中备受关注。
德国收到世界各地关注者的目光,也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关于德国公民教育的实现,了解德国可以为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首先,在德国的公民教育中,重视个人基本信仰的价值观以及国家的宪法法规尤为重要。
信仰和法规的价值观被德国赋予了极高的地位,公民教育在德国真正实施的背后,就有这样的基础。
其次,德国通过培养孩子责任感来实现公民教育。
教育者要求孩子们能够接受道德教育,在孩子的心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其学会尊重他人、服从社会共同的原则和规则,能够掌握相应的文化知识。
此外,在德国的公民教育中,也强调追求自我价值和自由的重要性,赋予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教育者鼓励学生自我完善,发挥个人的积极能量和创造力,满足自身的追求。
略论英国绅士教育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略论英国绅士教育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作者:陈莉红张文娟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09年第01期[摘要] 英国绅士教育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教育理论,是英国经济、文化、传统、教育长期发展、积淀的结果。
它的产生标志着从封建教育向资产阶级世俗教育的转变。
英国教育学家和哲学家洛克继承并发展了前人的有关思想,对绅士教育理论做了最为系统的阐述。
本文论述了英国绅士教育的形成发展、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以及对我国教育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 英国;绅士教育;启示绅士教育思想是近代欧洲三大教育思潮之一,对英国的学校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绅士教育的理论根源一方面来源于经验唯物主义认识沦和资产阶级功利主义伦理观,另一方面源于自由主义的宗教观和社会契约论的政治主张。
绅士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身体健康、精神健全的各种社会活动家和企业家,即绅士。
洛克提出绅士应当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四种品质。
这反映了英国社会近代化过程中的一种对精英人才的需求,是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的教育理想,也成为当时公学教育教学的主导理念。
一、英国绅士教育的形成和发展绅士教育是具有英国特色的一种教育观,绅士风度更被视为英国民族精神的一种外化,成为以贵族精神为主,又融合各个阶层价值取向的一种民族风度。
(一)绅士教育的形成—实业家绅士17世纪到18世纪是英国社会流动性最大的阶段,转型时期出现的频繁社会流动,受社会因素、个人因素的影响。
这一时期社会分层体系发生变化,开放的社会阶层为个人改变社会地位提供了流动机会,人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根据自身的能力和财富重新选择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向上社会流动。
贵族构成发生变化,出现一个与资本主义有密切关系的新贵族阶层。
人文主义教育家们希望学生通过学习古典文化知识等,学会如何使用贵族的语言、衣着方式、美的意识、价值观和风度等。
对世俗教育的要求、宫廷教育的影响、培根及培根派教育家的主张和改革活动等,都是促进绅士教育理论发展的重要因素。
浅谈英国绅士教育与我国君子教育的比较

浅谈英国绅士教育与我国君子教育的比较英国绅士教育思想由贵族传统文化、骑士精神和近代工业资产阶级进取的价值观念等融合而成。
而我国古代的教育一贯以培养君子为最高目标,尤其是儒家教育思想。
君子教育与绅士教育都以人格教育为核心,以培养时代需要的精英人才为目的,对维持本国的长治久安和持久发展,以及在形成本国特色文化、塑造本国良好的国际形象等方面均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堪称世界教育的经典。
本文在对此两种教育思想进行简单分析与比较,以期对我以后的教育思想带来些许启示。
标签:绅士教育;君子教育;中西差异;启示一、绅士教育与君子教育的概念1、绅士教育在15 世纪,“绅士”首先的和主要的含义是指国王、王后、公、候、伯、子、男等五爵。
而“绅士”一词最早出现在教育领域是由法国16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家蒙田提出。
绅士教育的最初萌芽可追溯到古希腊的雅典教育目的一一培养良好公民。
12~16世纪风行一时的骑士教育对绅士教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艺复兴后期,法国哲学家蒙田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培养通达人情世故、善于处理公私生活、懂得生活艺术的绅士教育目的。
I7世纪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集各种绅士教育理论于一家,在他的代表作《教育漫话》中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绅士教育思想体系。
他主张培养一种“绅士”一一“有德行、有用、能干”,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四项特质的教育。
2、君子教育“君子”一词最早见于《易经》的记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指道德高尚、刚健有为的贤者能人。
君子本意为“君之子”。
中国周朝时期,周天子分封诸侯,建立邦国。
诸侯称国君,国君的儿子称为君之子,即君子。
因各诸侯国的君子普遍受到良好教育,因此文化、品味和修养水准都很高。
后来春秋时期,君子变成士大夫的统称。
到了孔子时期,孔子对君子概念进行迁移、规范和系统化,认为具有高尚人格境界和高尚美德品行的人才能称为君子。
子日:“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這是孔子定下的作为君子的三条标准,也是孔子对“君子”的“仁”“智”、“勇”的人格特征最生动、最形象、最全面的表述。
《浅谈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

浅谈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孙成结<13>沈银花<08> 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摘要】洛克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思想家。
其“绅士”教育思想中提出的体育、德育、智育等观点在当时的欧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虽然其“绅士”教育思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中有很多积极的成份完全值得我们去借鉴,对当今我国的教育也有很大的启示。
【关键词】洛克绅士教育启示文献综述一、绅士教育的起源“绅士”在英国早就出现,但早期的“绅士”是与封建贵族相联系的。
在15世纪绅士首先的和主要的含义是指国王、王后、公、侯、伯、子、男等五爵。
1而绅士一词最早在教育领域是由法国16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家蒙田(Montaigne)提出。
据王晓华老师在(断裂中的传统》一书中介绍,蒙田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健康、举止得当、具有纯洁情操、高尚道德和判断能力的善于处理实际事务的社会活动家,他将这类人称为“绅士”。
2这一教育思想传入英国后得到极大发展。
16世纪许多教育家都从事“绅士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并出版相关著作,如汉弗莱(Isurence Humphrey)的《论贵族》、克莱兰德(James Cleland)的《年轻贵族学校》和皮吉姆(Heny Peacham)的《完美绅士》等。
3但是这一时期的绅士教育实际上是指封建贵族子弟的教育。
真正使具有近代意义的“绅士教育”理论系统化的是I7世纪的弥尔顿(JohnMilton)和洛克。
弥尔顿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将资产阶级的“高贵和文雅的青年”培养成为绅士。
他说“我认为完善的、高贵的教育就是培养人在平时和战时能公正地、熟练地、高尚地履行其公私职责的那种教育”。
4洛克在他的著作《教育漫话》中明确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培养绅士,“因为一旦绅士受到教育走上正轨,其他的人自然很快就能走上正轨了。
”5他认为绅士应该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四种精神品质以及健康的身体素质。
法国的公民教育对中国的启示

法国的公民教育对中国的启示
法国的公民教育对中国有一些启示。
首先,法国高度重视公民教育,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培养学生具备公民意识和责任感。
这对中国提醒我们,培养公民意识应该从小学开始,通过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了解国家法律法规、社会责任和公共道德。
其次,法国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独立意识。
在公民教育中,学生被鼓励独立思考和表达观点,培养辩论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这种教育模式对中国教育提供了启示,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此外,法国公民教育强调社会参与和自治能力的培养。
学生被鼓励参与社会活动和志愿者工作,了解社会问题并积极改善社区环境。
这种社会参与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对中国而言,这提醒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总之,法国的公民教育为中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通过重视公民教育、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批判思维,以及鼓励社会参与和自治能力,我们可以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公民。
浅谈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2016.02绅士教育思想是西方教育史上重要思潮之一,在促进封建教会教育向资产阶级世俗教育的转变中起了重要作用。
它发端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此后在英法两国得到广泛传播,并最终在英国得以确立且表现出强烈的英国特色。
17世纪,英国洛克在吸收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将绅士教育思想推向高峰。
三个多世纪以来,英国社会依然延续了这种绅士教育的传统,且培养了大批人才。
正确分析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对当今我国现代化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绅士教育发展的文化背景英国的绅士教育离不开源远流长的绅士文化,这种文化是以贵族精神为基础而发展的。
在此过程中,贵族社会吸取了中间阶层的部分价值观,另一方面中间阶层普遍追求社会上层文化精神。
这种向下吸取和向上学习的双向流动导致整个社会价值观念的融合,逐渐形成了英国社会全民的绅士文化。
早期的“绅士”与封建贵族相联系,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贵族阶层衰落和社会各阶层的流动,到17世纪,绅士不再与出身和血统有关,人们靠自己的努力也可以成为举止优雅、谈吐不凡、风度翩翩的绅士。
而这种努力的最好方式则是进入公学接受绅士教育。
由于向上等人看齐的社会风尚,想要进入贵族圈子的人必须接受此种教育,而试图保持住贵族地位的家族,也让孩子接受这种教育,尽量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绅士。
由于这种文化心理的导向,以及成为“上等人”门槛的降低,绅士的人数大大增加,反过来这也促进了绅士教育的发展。
在英国,贵族精神从未被否定过,也从未受到过任何真正的挑战。
向上流社会看齐,不仅是社会各阶层人民的价值取向,也是学校教育的一条隐性规则,这为绅士教育内容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像伊顿公学、威斯敏斯特公学这样的学校,其首要宗旨就是使学生成为谈吐不凡、举止优雅的绅士。
大学教育更为如此,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成为一个上等人,课程设置也为此服务。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这种绅士文化必然影响着英国的教育,也通过教育得到延续和传承。
二、洛克及其绅士教育思想约翰·洛克(JohnLocke,1632一1704),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继承前人相关的绅士教育思想,将其理论系统化,把绅士教育思想推向高峰。
法律工作者需要“贵族精神”

法律工作者需要“贵族精神”
佚名
【期刊名称】《人民政坛》
【年(卷),期】2011()9
【摘要】丁国强2011年8月11日在《检察日报》上载文《法律人的“贵族精神”》认为,法律职业的兴盛是法治社会日渐成熟的标志.社会的分化和利益的多元化强化了人们对法治的渴求。
但法律学科成为热门、法律职业吃香并不必然标志着法治的进步。
如果不对部分法律工作者的功利化、市侩化的趋向加以警惕,法律工作者就会成为法治进程的敌人。
【总页数】1页(P32-32)
【关键词】法律工作者;贵族精神;法治社会;《检察日报》;法律职业;法治进程;法律人;多元化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6.5
【相关文献】
1.公证需要贵族精神 [J], 李宏波
2.西方政治法律传统中的贵族精神 [J], 王佳;黄相怀
3.从贵族精神到公民精神——论贵族精神对我国公民教育的启示 [J], 胡迪
4.《一起来看流星雨》青春需要精神内涵偶像无须贵族标识剧本不能"雷阵雨"流星划过留下什么——"90后"中学生评说偶像剧《一起来看流星雨》——偶像剧的背后 [J], 田迎秋
5.英国律师会馆的法律人才培养——法律职业教育与贵族精神的有机融合 [J], 舒砚; 李栋(指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方公民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第27卷第6期(2015年6月)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UNIVERSITIES IN SHANXI Vol.27No.6(Jun.2015)[收稿日期]2015-01-15[作者简介]魏伟(1980-),女,安徽淮北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博士。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刘亚洲(1979-),男,河北张家口人,南京理工大学讲师。
西方公民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魏伟1,刘亚洲2(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1106;2.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江苏南京210094)[摘要]公民与公民教育概念是西方政治文明的产物,公民教育随着公民概念的历史演变而不断发展。
西方公民教育历经了古典公民教育、近代公民教育、世界公民教育而迈入了当代公民教育的发展阶段。
当代西方的公民教育理论则是构建在西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与社群主义政治哲学融合的基础之上。
西方公民教育鲜明的阶级性,启示我国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西方公民教育根据时代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启示我国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而不断进行变革;西方公民教育注重实践的教育方式,启示我国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要重视实践践行。
[关键词]西方;公民教育;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启示[DOI ]10.16396/j.cnki.sxgxskxb.2015.06.008[中图分类号]B82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15)06-0031-05无论是西方资本主义公民教育还是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总是与特定的意识形态相关联的。
这两种教育都是在一定社会形态下,通过引导国民处理好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社会、个体与国家之间关系,帮助其完成政治社会认同,以更好地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因此,考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公民教育的发展历程,学习借鉴其有益经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的发展,对于新世纪维护中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阶级, 一个社会等级 , 一批统治者或领 导者 。“ 贵族
( ) 一 强烈 的 自尊
贵族 最首要 的精神就是 自尊 。 尼采在其著作 《 善恶 之彼岸》 中说到“ 贵族 的灵魂拥有强烈 的 自尊 ”尽管尼 。
精神是英 国上流社会的精神, 它是 勇敢 尚武 、 尚正直 崇 的人 生态度 , 优越 的主 人意识 , 强烈 的社会责 任感 , 矜
F o b e S i t t h v c S ii r m a No l p r o t e Ci i p rt i
Th lg t n n f No l p rt To r s Ou v c Ed c t n e En i h e me t o b e S ii wa d r Ci i u a i o
贵族从本 意上来 自于西方社会 ,而尤以英 国为代 表 。在英 文中 ,贵族 的词 汇 由 “ bly Noit”逐渐 变成 i “ r tc c ” “ o it” A s r y 。 N bly 的含义除 了贵族之外 , i oa i 还有
高 贵 的 品 质 之 意 。而 “ r tc c ” 更 多 的 指 一 个 统 A io r y 则 s a
采是一位激进 的贵族主义者 ,但其对贵族 自尊精神 的 概括却是很中肯的。 自尊 即 自我尊重 ,指既不 向人卑 躬屈膝 , 也不允许别人歧视 、 辱 自己。贵族都具有很 侮
强烈的 自尊精神 ,他们不会为 了权力和金钱 向别人卑
躬屈膝,也不会 允许别人歧视 自己。尊严在贵族看来 是高于 自己的生命。
Hu Di
( si t fM oa d c t n I tue o rlE u ai ,Na Jn r lUnv ri ,Na Jn ,2 0 9 ) n t o n ig Noma iesy t n ig 1 0 7
Ab t c : As t t m,a s c a y s l e i s i h s ih t e n l h v n r g r a h l r . s t e sa t r a s a ru i o r t r c t l x s n t e we t wh c E g i e e e a d s t e g oy I i h i t h s t n b e s i tt a k e E g i c n wld e t e s a u .Th p r f c i ar ai g b c o a ce tGr e e o l p r h t ma e t n l h a k o e g t t m i h s h r e s ii o h v l d t a k t n in e c t y n
,
一
、
贵族 与贵族精神
满 足 。他们 以为贵族代表着一种尊严 ,代表 一种 高超 的品性” 缘何英国人会有这样的态度 呢? 。 这和英国人 对贵族精神的肯定和追 求是分不开 的。贵族精神是在
贵族阶层 中形 成的一种独特 的行 为准则和 价值标 准 , 同时又得到其他 人所推崇 的一种精神 。 、
与 中国相比,英 国人不仅仅不反对 他们所处 的社 “
会里有这种贵族成分 , 且反 以有此贵族制度为骄傲 , 为
l 4
( ) 二 骑士精神
骑士精神是贵族精神 的重要特征 。西方贵族主要
是源于古希腊 的骑士 阶层 , 相应 的, 这种骑 士精神 也被
贵 族 所 保 留 下 来 并得 以传 承 。
21 00年第 4期( 总第 5 期 ) 8
西南教育论 丛( 季刊 )
从贵族精神到公 民精神
一
论 贵 族 精 神 对 我 国公 民教 育 的启 示
胡 迪
[ 南京师范大 学道德教育研 究所
江苏南京
20 9 ] 10 7
摘
要: 贵族作 为一个阶层至今仍然存 在于 西方 , 英国民众更是视贵族为一种荣耀。贵族精神 是英 国民众肯定贵族
持待人等诸多品质的一种奇妙混合体 。”从积 极的一
面看 , 贵族精神则“ 包括 高贵 的气质 、 宽厚 的爱心、 悲悯
的情怀 、 承担 的勇气 以及坚韧的生命力 、 人格 的尊严 、 人性 的良知 , 始终恪 守 ‘ 美德和荣誉高于一切 ’ 的原则 , 是 美情趣 ” 。
的原因所在 。源于古希腊骑士精神 的贵族精神有着很多特征 , 这些特征 构成 了贵族精神 的核心要素 , 使得贵族精神 成为民众 的一种追求 。那么, 这样 的贵族精神 为我 国当下 的公 民教育能带来什 么启示 呢?
关键 词 : 族 ; 族 精 神 ; 民教 育 ; 民精 神 贵 贵 公 公
h s ma y fau e h t c n t t t o e f co s a n e t r s t a o si e i c r a tr ,ma i g t e p b i o p ru t o wh t k n f e l h e me t u t s k n u l t u s e i.S a i d o n i t n n h c g c n te n b e s i t g v o t d ys ct e d c t n o u o nr ? a h o l p r ie t o a ' i z n e u a i f o r c u ty i i o Ke o d : T e n b e s i t y W rs h o l p r ,Ci z n e u ai n i t e d c t ,Ci z n s i t i o t e pr i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