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并购我国汽车行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外资并购我国汽车行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外资并购我国汽车行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目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际资本流动出现新的趋势,跨国并购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表的《世界投资报告》数据显示,跨国并购从2003年以来占DF工的比例均高达8%0以上,2007年最高时达95.6%。2007年由于世界经济的降温,跨国并购的高涨势头有所减弱,特别是发生美国的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并购交易的锐减。但即便如此,2007年跨国并购投资仍占国际直接投资的91.8%。2008年,全球并购继续降温,全年全球并购总额为9158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7%,[1]但跨国并购占国际直接投资的比重仅仅下降了5.8%(见表1)。

表1 2003—2010年:国际直接投资及跨国并购变化趋势表单位:亿养元

年份国际直接投资(DFI) 增长比例

(%)跨国并购增长比例例

(%)

C. M&A/FDI

(%)

2003 8621 20 6879 20 69.7 2004 9123 22 7561 21 76.4 2005 9874 25 8479 26 73.7 2006 11245 40 10325 45 84.6 2007 9604 21 9012 37 83.2 2008 9158 18 8751 26 77.8 2009 8410 -23 6812 -24 62.1 2010 8654 -18 7124 -22 65.1

资料来源:根据《世界投资报告》整理

而近几年外资在我国汽车业高额并购金额与数量巨大的并购案例,引起了理论界和企业界的高度关注,国内很多学者和专家也纷纷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但这些学者在对我国汽车业外资并购进行研究时,大多都是从外资在我国汽车业并购的某一方面出发去研究,缺乏系统的研究。在对我国汽车业外资并购的某一方面进行研究的时候又大多集中在对我国汽车业外资并购的简单回顾,对我国汽车业外资并购的动因分析、方式分析、效应分析等并没进行系统分析,对于我国的汽车业在外资并购当中所存在的问题也很缺乏系统的分析。

本文是基于以上的原因与背景,力图的从跨国并购的理论基础出发,对我国

的汽车业外资的并购方式进行研究,重点的探讨了外资在我国的汽车业并购模式、动因以及的外资在我国的汽车业跨国并购所造成的影响,分析了我国目前汽车业在外资并购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通过问题的分析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为我国的汽车业和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与参考。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

跨国的并购是作为一种深刻影响这全球经济化的活动,是对外直接的投资主要形式。所以,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也是在这个基本理论之上的。在这些个个理论当中以折衷的理论(OLL) 、国际生命周期理论、内部化理论、垄断优势论等等影响最大。垄断的优势理论是由美国学者史蒂芬.海默(StephenH)在它的博士论文《一国企业的国际经营活动:对外直接投资研究》当中首次提出的;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哈佛大学的雷蒙德,弗农(RyamondVernon)在垄断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1966);内部化的理论是由英国学者卡森M(.Cassno) 和巴克利(P.J.Buckl。y)以垄断优势和市场不完善为理论分析的前提创立的(1976);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邓宁(J.H.Dunning)教授1977年在其著名论文《贸易、经济活动的区域和跨国企业:折衷理论探索》中提出的[2]。

英国学者巴克利(P·J·Buekiey)、卡森(M·Casson)于1976年在其合著《跨国公司的未来》中提出了新的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内部化理论。该理论认为,市场的交易性失效,导致企业市场交易成本增加,促使的跨国公司进行交易的内部化活动。由于市场的还不够完全,企业在让渡它中间的产品时很难去保障其自身的权益,也就不能够通过市场来合理的配置它的资源,以此保证企业的最大经济效益。

美国的学者马吉(S·P.Magee)在1977年所发表了《信息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充分报偿理论》,对内部化理论作为补充[3]。马吉认为,产品开发、工艺更新和市场动态等都属于信息范畴,而信息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共享性,专利制度对技术的保护作用有限,所以,企业为保证其在信息投资中取得更多的收益,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将己有信息内部化以取得充分报偿。

2.国内

汽车这个行业中外资并购的活动在我国的兴起时间还很短,在学术界中对汽车行业外资并购的研究基本还属于一片空白。研究主要的是集中在了讨论合资模式是否的适合今后的发展。在稀有的几篇汽车业的外资并购文献当中,主要侧重

的是对汽车的行业合资方式与并购比较以及的对汽车业外资一方的并购动机分析。罗勇是简单比较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合资模式与并购,指出了跨国并购在竞争力、资本形成、成本和时间上都明显的优于合资的模式,这也是全球投资主要的方式。陈家润则对中国的汽车行业所进行了个案分析很对外资并购的研究,用西方的并购动机中的效率理论来详细的解释了对于东风日产的合并原因。而且还指出了他们合并主要的动机是为了消除竞争的对手、获取市场的优势、互惠互利与实现经济化。薛有志则是运用了西方的并购动机理论,指出了外商并购中国的汽车企业中主要的动机是为了获取协同效应、降低交易的费用和快速的进入经济市场。绍洁笙和孙春明则是运用利润并购的动机理论,从原始的动因及表现的形式这两个角度,解释了中国的汽车业中的外资并购主要的动机,即占领市场份额、获取协同效应、追求利润、成本曲线互补效应于市场份额效应。

对于外资在我国的汽车产业并购研究目前还不是不多,主要的有:邵洁笙和孙春明在《外资并购一中国汽车业做大做强的捷径》一文中通过了对我国汽车业发展的回顾来说明并购是当前我国汽车业做大做强的捷径。罗勇在《中国汽车产业的跨国并购》指出:近年来,跨国并购已成为世界各大汽车集团进行国际投资的主流方式。加人WTO,中国汽车工业必然要参与到国际化的进程中,中国汽车工业参与跨国并购既具有可行性也具有必要性。外资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并购方式包括整体并购、部分并购、收购合资企业的中方股权和通过股票市场并购。许崇正博士在《中国企业并购与资本市场发展》一书中以中国入世和西方企业的并购浪潮及中国并购的发展为主要的背景,阐述并购效应、动因时,着重就企业并购与资本市场的发展关系展开论述,目的在于为中国企业实施并购,迅速发展壮大提供一套本土化的并购理论,分析中还使用了新制度信息经济学、经济学的分析工具[4]。同时指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动机将主要集中于两点: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以及从增强公司全球竞争力出发,利用中国的区位优势和要素优势,在中国设立全球供应基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整个论文由六章组成,第1章是文章的绪论;接着对跨国并购的定义、基本理论、动因等进行了阐述,为后面的分析打下理论基础,这构成了本论文的第2章;第3章在通过介绍世界汽车业发展现状,明确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环境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为第4章和第5章的分析打下现实基础;

第4章首先对外资并购我国汽车业的发展及其特点进行回顾,然后对外资在我国汽车业跨国并购的动因、模式、环境条件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第5章分析了外资并购对我国汽车业的影响及外资在我国汽车业跨国并购中存在的问题;第6章在第5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外资在我国汽车业跨国并购产生的负面效应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2.研究方法

本论文的研究过中将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本文在介绍跨国并购的理论基础、动机以及一般类型的时候,采用了理论研究方法,而在分析外资在我国汽车业跨国并购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时又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来具体说明。

(1)历史分析法

对我国汽车业外资并购的历程回顾及我国汽车业已发生的外资并购进行了实证的分析这是本文主要考察依据,所以也是文的主要研究的方法。要对中国汽车业外资的并购绩效进行有效的分析,必须要对最近十几年来我国的汽车业各项的经济指标进行分析。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本文所以采用的是定性的分析方法,进而比较详细的说明外资在我国的汽车业中跨国并购的方式和影响以及动因等等,同时的改通过建立用统计的分析方法来对外资并购我国汽车业市场的动因进行了定量的分析。

前言

在20世纪的90年代中期开始第五次的全球并购浪潮中以跨国并购的形式为主要特征的,跨国并购的方式逐步的成为了国际直接投资的最为主要投资的模式,在2005年的时期,跨国并购的投资占据了国际直接投资的比重己经高达91.4%(见表1)。第六次并购浪潮的最高峰是2006年,2006年时全球并购交易创下了总额9.4万亿美元的历史纪录,较2005年的7.293万亿美元的交易金额,增长7.5%。但由于在2007年经济危机的影响,并购浪潮的势头逐步减弱。2009年,全球的并购交易总额将会到了6.234万亿美元,2010年,全球的并购还将继续的降温,全年中全球的并购数量约是4.46万宗,同比的减少了将近16%,以跨国并购的形式为特征的第六次的并购浪潮也逐步的走向了衰落迹象[5]。但是与美欧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的减缓相映照,亚洲企业跨国并购的活动却又明显的上升趋势。

表1 2005─2010年跨国直接投资与并购概况

年份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跨国直接投资总量(亿美元)21313 25046 22241 19641 17134 15284 跨国并购总额(亿美元)20145 23487 20794 17910 16031 12874 并购所占份额(%) 92.3 95.1 93.4 91.4 90.4 88.2

资料来源:根据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整理

一、有关并购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一)并购概念的界定

外资收购是指在已经存在的当地和外国附属企业获得占有控制权的份额。外资兼并是指在当地或.国外企业的资产或运营活动被融入一个新的实体或井入己经存在的企业。外资收购的最终结果不是改变法人的数量,而是改变被政购企业的产权归属或经营权管理归属。外资兼并的结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人合并成为一个法人。

(二)并购的理论分析

跨国并购作为现代西方经济史上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西方学者对其产生发展的动因作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有些学者得出了一些完全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结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企业跨国并购动因的多变性和复杂性。跨国并购动因的多变性和复杂性难以用一种经济理论解释清楚,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并购的产生和发展都有深刻的社会、经济、政治等原因;对于不同企业来说,它进行并购活动的原因不同,甚至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并购也有不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往往不仅是由于某一种原因进行跨国并购,实际的并购过程是一个多因素的综合平衡过程,虽然其中某一因素可以占主导地位,但仍必须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最近一、二十年并购理论的发展非常迅速,成为目前西方经济学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在这个领域中,理论假说林林总总。

二、外资并购我国汽车行业的现状

2002年随着中国政府落实加入wro的有关承诺,世界汽车工业巨头加速进入中国。目前,国际汽车业雷诺一日产、戴姆勒一克莱斯勒、‘`6+3"、福特、本田、标致雪铁龙和通用大众六大汽车巨头、宝马和本田三家“独立军团”的瓜分格局在中国的汽车业界演绎大致的成型,世界汽车工业前15名轿车生产商己全部在中国找到了合作伙伴。己经进入了中国的跨国公司都在原有规模上增加产量,扩大了投资。广州本田其2010年生产能力翻两番达24万辆,而东风日产也

将于2006年将产量提高到55万辆[6]。在主机厂进入中国的同时,世界上绝大部分著名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也正通过合资、独资等方式加速进入中国市场。通用、丰田、大众等跨国公司在中国己经拥有几十家至上百家汽车零部件厂。跨国公司加速进入中国汽车工业,使中国汽车工业重组不断加速。2002年,发生了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企业重组,天津汽车公司并入一汽,使丰田与一汽携手;东风与日产成立“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以上汽、一汽、东风等3大集团分别携手2-3家跨国公司组成的大集团,初步形成中国汽车工业新的‘`3+9"的产业格局。即上汽、一汽、东风3大集团加上重庆长安、广州本田、沈阳华晨、安徽奇瑞、南京菲亚特、哈飞、江铃汽和昌河浙江吉利车9个独立骨干轿车企业,"3+9"的汽车产量己占到全国的90%[7]。以跨国公司和国内大集团为主,按照市场的规律进行兼并或是重组,将在21世纪初使中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趋于合理(见表2一1)。

表2—1外资在我国汽车产业并购的行为分析

合资外方合资中方生产车型

德国戴一克北京吉普北方奔驰亚星

奔驰帕萨特、桑塔纳系列、波罗;宝来、奥迪、捷达

德国大众上海大众一汽切诺基奔驰重货亚星客

德国宝马沈阳华晨中华宝马3和5系列

法国标致雪铁龙东风神龙富康毕加索爱丽舍标致

美国通用上海通用通用五菱沈阳

通用别克系列赛欧;五菱;开拓者轻型客借两用车

美国福特江铃福特长安福特蒙迪欧、全顺轻型客货意大利菲亚特南汽南亚(南汽子公司) 依维柯;派力奥、英格尔日本本田广州本田东风本田雅阁奥德赛

日本丰田天津丰田沈阳金杯一汽

丰越夏利威驰系列;金杯轻客;陆地巡洋舰SUV

日本三菱哈飞东南汽车北京吉普

湖南长丰赛马;帕杰罗轻越;富利卡轻客;猎豹轻越

日本马自达广东三星一汽海南一汽

轿车MPV;普利马、福美来;马自达6系列

日本富士重工贵航云雀云雀

日本日产东风日产风神郑州日产蓝鸟、风神;轻型客货两

用车

韩国现代北京现代华泰现代盖力普轻越、索纳塔

韩国起亚东风悦达起亚普莱特系列资料来源:《汽车情报》2010( 23)中有关资料整理而成

三、外资在我国汽车业外资并购的原因分析

(一)外资在我国汽车业的并购动因模式分析

进过查阅大量的资料我认为外资对我国汽车业并购的动因具体的归纳有这么如下几点。

1.快速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是拥有巨大的市场增长潜力和汽车市场的,再加上现在世界的巨头纷纷地进驻了我国的汽车业,着促使的外资,以使的外资只能在投资通过并购的这样的方式来快速的进入中国的市场,以这样来争夺市场的份额,抢占中国的市场,。如日本本田汽车收购法国标致在广州标致汽车的股份,组建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仅用9个月时间。其花5亿元的改造,投入生产的本田雅阁迅速成为中国市场中档轿车的主流车型,而新建同样规模的轿车项目则需要3一5年的时间[8]。再如,上海通用公司意图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认购柳州五菱增发的B股就是为了快速进入中国的微型汽车市场。可见选择合适的·并购目标,快速进入中国市场是外资并购中国汽车企业的又一动因,促使外资想要快速进入中国市场的另一个中国国情是中国在加入WTO的承诺中,出于保护我国汽车行业的动机,设立了相应的保护期,对于将来必定要进入中国市场来参与竞争的外资而言,时间就是金钱,比竞争对手早一天进入,早一点推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就能获得宝贵的发展先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并购是外资抢滩中国市场的有力武器。

2.迅速扩大中国市场份额,获得市场势力

在世界汽车外资巨头纷争中国这个来之不易的“大蛋糕”的背景下,世界汽车企业必将提高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提高产品对市场的垄断程度,从而带来垄断利润和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争取在我国汽车市场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为取得市场份额,可采取混合并购、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的形式。横向并购能实现规模经济,迅速扩大市场的份额。如通用汽车公司通过与柳州五菱、上汽、金杯汽车等我国汽车企业合资并购,成功的将其系列产品引入中国,取得了良好的市

场效果。再如2004年,德国戴姆勒—奔驰和美国克莱斯勒组建新公司,实现强强合并,稳居全球汽车行业第一[9]。纵向并购是企业将关键性的投入产出关系纳入企业控制范围,用行政手段处理一些业务以达到提高企业对市场控制能力的一种方法,可极大提高企业讨价还价能力。如丰田通过对几家零部件生产商的合并,使丰田汽车成本大大降低,获利能力更强;(见图表(3—1)同时也由于自身能力的增强,竞争力的加强,使自己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混合并购使企业加强了对原有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的控制,增加企业的绝对规模,使企业能采用排他性定价,达到独占或垄断某一领域的目的。如通用和福特为扩大其在日本市场的份额,分别控制了日本的铃木和五十铃及马自达公司较高比例的股份,使其能顺利进入亚洲市场。

表3—1 我国主要合资轿车企业股权

企业名称股权状况

中方外方

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68.65 31.35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60 40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70 30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50 50

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51 49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50 50

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50 50

3.通过并购我国汽车企业,传递或获取企业优势

同汽车发达国家企业,尤其是同世界汽车巨头相比,中国汽车企业技术水平不高、企业规模较小、管理水平落后,:才民多企业也不注意品牌和企业形象建设,大量的企业处于经营困难中。外资通过廉价收购这些资产,获得其控制权,国际营销网络、技术管理、并将资金、品牌等优势转移到新的企业,可以较快地提高被并购企业的竞争能力,取得效益。另一方面,外资虽然具有技术、管理、资金上的许多优势,但在中国市场上,相对于国内的其他竞争对手,外资在中国市场上有可能有一些劣势。例如:对经营环境不熟悉、市场份额已经被其他几个主要品牌、企业占领在中国消费者中缺乏认同等,‘这就促使他们通过并购的方式获得中国企业的某些优势,增强在中国市场的竞争能力。(如表3—2)

表3一2 并购与新设投资对比

新设投资合资/战略合作战略并购

简介·不涉及收购的内部增

长·向合资公司或合作

伙伴入资产

·并购目标公司或目标资产,

并进行融入

优势·对正常商业运作的干

扰最少

·有利于绝对控制·可带来增效作用

·可分享未来的增值

·可逐步熟悉新市场

·可迅速进入新地域,新行

·发挥规模效益,协同效应

等以节省成本

·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弱点·时间较长

·可能存在进入市场的

障碍

·投资回报不确定,风

险高·除科技行业以外,

对其他行业的战略

意义不大

·往往缺乏控制

·出现管理协调问题

·需支付控制溢价和承担

融入风险

·文化融合的问题

(二)外资在我国汽车业的外资并购模式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汽车工业产能严重过剩,欧美发达国家出现了严重的市场疲软,而中国车市的形势则看好,尤其是2002年更是出现了需求“井喷”现象。所以世界汽车业巨头纷纷进驻中国,都想争夺这份来之不易的“大蛋糕”,但由于我国汽车产业政策以及关于外资并购的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限制,使外资在对我国汽车业外资并购时,不得不想尽各种各样的办法来绕开法律政策等方面的限制,这造就了外资在我国汽车业外资并购的模式多样化、复杂化[10]。通过考察分析大量的并购案例,归纳了外资在我国汽车业常用的几种模式。

1.A股市场协议收购

A股市场协议收购是指外资在A股市场上,通过协议收购不能流通的国有股份或法人股份,持股比例在10%以上,进而对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影响。在汽车整车制造领举,外资比例不超过5%0,是属于手鼓励投资的产业,而对于零部件的制造业,则是圣面放开,基本上没有任何限制。至此汽车外资集团通过

A股市场协议收购进入中国汽车资本市场的道路才基本畅通,而且从目前政策

看,采用A股市场协议收购方式应是外资并购中国汽车上市公司的最可行的途径。

2.整体并购

整体并购是指外资整体收购我国汽车企业的全部资产,组成外商独资企业,从而使该企业成为其独资子公司,它的对象是中方一个汽车企业的整体。整体并购是外商并购我国企业最彻底的方式,但由于外资在我国汽车整车制造领域,比例不超过5%0,对于零部件的制造业,则是全面放开,基本上没有任何限制,所以被采用这种并购方式的企业多是我国在生产领域具有一定的国际或国内竞争力的汽车零部件企业[11]。例如,美国固特异公司就通过中策公司对我国多家轮胎企业和橡胶企业进行了整体收购。对于整体并购,由于我国政策法规的限制,目前和未来近一段时间是难以在整车领域实现的。

3.合资并购

这是外资并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中方拿出主要的资产与外商进行合资,原中方企亚妞续存在,但是已经失去核心业务和经营性资产,只剩下一些非经营性资产;或者原中方企业不再存在,而外商在合资企业中占有5%0或以上股份。通常所说的“嫁接”外资就是这种类型。

“整体收购”和“合资并购”相比,有自身的一些特点。“整体收购”等于我国向外商整体出售国有企业,尽管目前有一些这样的情况,但大都是一些小型企业,而且还要受到某些政策的约束。然而“合资并购”则不同,外商可以通过合法程序与中方大型国有企业合资,并要求控股,这样外商通过“合资并购”方式,便达到了事实上并购我国大型国有企业的目的。外商采取“合资并购”方式并购我国国有企业,其经济动因是扩大市场份额。通过“合资并购”,可以利用

这些企业现有的优势,占据国内的一大片市场,扩大在我国市场的占有率[12]。(三)外资并购我国汽车行业的SWOT分析

1.我国企业的优势

表 3—3我国驱车并购的SWTO分析

优势劣势

1、劳动密集型行业和部分资本密集型行业优势

2、与国外公司以及相关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客户关系

3、灵活的用人机制以及高素质

1、公司以大专以上学历人为主,高层次人才及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较低

2、受自身发展的条件限制,外国外市场开展不够充分,并且受外国汽车行业的竞争影响

的人才

4、并购流动资金充足

机会威胁

1、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国家发展目标,将为企业提供更多机遇

2、加入WTO后,便于购买国外生产设备和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3、有助于加强国际合作,提高生产水平,走国际化战略。

1、面临产品结构调整压力

2、面临外国同行产品的竞争和外资并购在国内企业的竞争

3、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造成汽车配件产品价格上涨

4、技术的进步对汽车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

(1)要素优势。我国企业虽然资金缺乏,技术上也落后于跨国公司,但有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原材料的采购成本也比较低,所以,我国企业可以充分发挥要素的比较优势,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劳动密集型行业和部分资本密集型行业优势。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优势行业和产品。我国建材、纺织、有色、煤炭等行业在世界上具有相对优势,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我国纺织服装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已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2001~2010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17.6倍,年均增长25%左右,工业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已由2001年的81.3%提高到2010年的96.1%[13](见表3—4)。因此,可以利用制造规模和制造能力,以国内市场为依托,通过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参与市场竞争,逐步确立起全球制造中心的地位。

表3—4 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情况

年份成品出口同年增长(倍)年均增长(%)总额的比重(%)

2001 4.6 17.3 81.3

2002 6.9 19.6 81.9

2003 8.3 22.4 82.1

2004 9.4 23.1 85.6

2005 11.8 20.2 86.3

2006 13.1 25.8 87.4

2007 13.9 27.5 91.2

2008 14.7 29.4 93.4

2009 16.7 31.1 95.7

2010 17.6 34.396.1资料来源:我贸易的进出口情况调查

2.我国企业的劣势

(1)产业集中度低,规模不经济。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主要产业的集中度上升,规模经济状况有所改观,但从总体上说,我国主要产业的企业规模仍然生产要素配置过于分散、产业集中度过低、普遍偏小、缺乏规模经济。如我国汽车整车厂有120多家,前13家企业的总产量尚不足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1/4,整车厂零部件自制率在50~60%左右(国外汽车厂零部件大都已实行全球采购)[14]。

(2)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较低。世界各大跨国公司一般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产品,这种核心技术和产品具有不可模仿性而成为跨国公司在竞争中不断扩张的核心竞争能力。相比之下,我国企业的差距很大。目前发达国家引进与消化吸收的经费投入一般为1:3,我国仅为1:0.06,这种投入模式一方面导致技术上的落后,另一方面降低了企业品牌创造、研究开发与技术进步等非价格竞争能力。(见图表3-5)

表3—5 (2008—2011)年汽车产品构成表产品名称2008年2011年

产量(万辆)比重%产量(万辆)比重%合计125.2100210100

微型车112.3 89.87 140 66.67

轿车0 0 23 10.95

多功能乘用车 2.4 1.94 6 2.86 载货车 4.7 3.73 12 5.71

客车0 0 1 0.48

皮卡0 0 5 2.38 新能源车0 0 3 1.43

低速车0.2 0.16 5 2.38

专用车 5.7 4.3 15 7.14

通过以上的图表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汽车的生存技术和新能源开发,还出了在劣势的低位。

四、外资并购我国汽车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把吸引外资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吸引外资在筹集建设资金的同时,也为我国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汽车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汽车产业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大规模并购重组,其中,外资在这些并购重组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我国近年以来,为适应外资并购的发展需求,相继制订和出台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外国投资者并购国内企业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法规文件,促进了外资在我国汽车业外资并购热的升温。

(一)我国并购立法滞后和现行法律法规不健全阻碍了外资并购活动的开展

外资购并社会影响大,社会保障、证券交易、破产、涉及公司运作等多个方面,需要具有实际操作性的相关法律进行配套。如在《中外合资合营各方出资的若干规定的补充规定》中,外国投资者通过收购国有企业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如果为控股的,在没有付清全部购买金之前,不能取得企业的决策权,不得将其在企业中的收益、资产以合并报表的方式纳入该投资者的财务报表。但实际上对于标的巨大的购并行为来说,由于购并资金数额巨大,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一次性或在短期内全部付清,若按照该规定外资就不可能取得企业的决策权,这就使实际的购并陷入了障碍。可见法律障碍会直接影响外资购并的操作。然而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的并购立法和现行的并购法律法规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

①高效、透明、缺乏科学、适宜操作的外资并购审批制度。就目前而言,外资购并国有企业活动荀堤依据。《外商投资企业法》、《盘经营企业法》、《合作经营企业法》、及它所实施的条例、细则通过谈判进行。但这些规定从总体上看,具有重程序界定和审批权限,轻操作办法的特点。例如在《外商收购国有企业的暂行规定》虽然是直接针对外商收购国有企业行为制定的,但其中的实质性内容只是设定了审批程序和审批权限,而对许多细节性操作问题没有明确规定,缺乏结构的严密性和内在协调性,难以构成一个相对完整和独立的审查外资准入的审批制度,因而极易引起外商的误解。再如对于外资的出资形式与出资期限没有参照《外资企业法》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法律作出明确规定。因此,尚有

必要期待更为详尽的规定予以规范[15]。

②、有关外资并购的法律体系不健全。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适用于外资并购的法律,仅有的几个用于调节外资并购活动的规章制度,如2002年10月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2002年,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财政部和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布的《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特别是2003年3月7日颁布、4月12日起施行的《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成为我国第一部外资并购的综合性行政法规。综观这些法规,其规定原则性太强,缺乏可操作性,有的规定过于严格,不符合国际操作惯例。另外,缺乏一系列的外资并购配套法规,如《反垄断法》、《社会保障法》等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外资并购的发展。[16]

(二)我国汽车业在管理和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利并购活动

外资并购我国汽车企业在体制、政策等方面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

①、会计制库问题。外资并购中国国有企业,必然涉及大量国有资产的评估和不良资产的处叠,而中外会计制度的差异,常常使双方产生较大夯歧。以东风、日产并购为例,在国有资产的评估方面,中方按照收益法估值,包括无形资产和当年利润,东风公司国有资产为200多亿元人民币;而日方按照重置成本法,按账面净资产计算,估值50亿元人民币,相差悬殊。在不良资产处置上,东风公司要求将130亿元负债和30亿元应收账款(大部分为3年期以上),与出资对应转入合资公司;而日方按照西方会计制度,要求将3年以上应收账款作为坏账处理。最后只能双方互相作了让步,协商解决。[17]

②、企业产权不清,治理结构不健全。

在企业产权不清晰的条件下,外资公司对国内企业的收购标的本身就蕴涵了巨大的风险,收购后的企业组织也难以通过产权来实现对资源的内部化配置,并形成外资直接投资的内部化优势。所以,企业产权不清严重制约了外资公司的并购意愿。又比如股权结构的缺陷。目前我国企业的大股东平均控股比例大多在50%以上,这种特殊的股本结构使得外商想成为控股股东就必须取得较大比例的股权,无形之中增加了并购成本。外资若不能控制被并购企业,就无法获得转移技术和管理能力优势的收益,也无法把在售后服务、生产经营、营销手段等方面的经验嫁接到国内企业中来,外资并购的优势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外资并购相关方的权益保护问题

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缺陷,不利于企业之间产权交易,阻碍了外资在我

国汽车业的外资并购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完善是企业间开展并购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不仅如此,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还决定了企业并购活动的发达程度。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证券市场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上市公司并购的质量。国外大多数企业间的并购都是在证券市场上完成的。我国的证券市场起步较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不仅市场规模比较小,而且本身带有很多的不规范性。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国内除A股市场刚开始对合资企业开放之外,基本不对外资开放;证券市场上“一枝独大”现象突出,国有股、法人股不流通,而流通股B股、H股数量有限,加之股市低迷,信息披露不规范,幕后交易时有发生。这些都大大限制了外资通过证券资本市场进行外资并购。

五、应对外资并购我国汽车行业的对策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外资在我国汽车业的外资并购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笔者认为,合,资企业的负面效应,一方面是由合资双方利益对立的本质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经验不足,给外商造成可乘之机。经营中出现的负面效应,很多是可以克服的,不能因为合资具有的负面效应而全盘否定甚至重新关闭国门。毕竟合资企业在技术、资金、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方面均具有目前国有企业不可比拟的优势,应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加强合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以此为突破口逐步实现技术扩散,带动整个汽车行业的全面进步。为了降低外资在我国汽车业外资并购的负面效应,并为外资在我国汽车业实施外资并购创造更好的条件,笔者针对外资在我国汽车业外资并购产生的负面效应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对策建议。

(一)规范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审批程序

为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外资并购审批制度,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审批范围上,除了对购买资产或股权的外资并购方式进行审批外,还应将不是按现有持股比例的认购配股、股份认购、转配股及股份消除等致使外商取得企业一定控制权的行为纳入审批范围。其次,在审批规范上,应当力求统一,保证规范间的相互衔接,避免出现相互冲突、政出多门现象。再次,在审批机构上,应当设立相应的专门机构,审批权限不宜下放太多。最后,在审批程序上,应当简化、统一审批程序,并做到科学化、合理化。

(二)健全法律法规,为外资并购提供制度保障

鉴于目前外资并购的相关法律法规比较零散,在不同的时间、由不同的部委、针对不同的问题和对象所出台,为使外资并购能实现公开、公正、公平和便于操

作,有必要对所有的法规政策进行“大洗牌”,提取其中的有价值、符合国际惯例和具可操作性的内容、世贸组织规则,重新增补、讨论、汇总新的符合当前形势、并具有前瞻性的条款,出台系统的法律:企业反垄断法和并购法,同时还应辅之以外资企业破产法、并购审查法、证券交易法等相关法律和实施细则,完善并购的法律法规,推动并购实施。如出台《外资并购审查法》简化外资并购的审批程序;出台统一的《证券交易法》及其实施细则,以规范证券市场的并购重组(包括外资并购)行为。[18]

(三)加强并购后的整合,尤其是文化的整合

对外资公司来说,文化的差异是极其重要而又繁琐的变量。在根植于不同文化传统的企业之间进行合作,无疑是极为困难的。双方都强调自身文化的特殊性、甚至优越性:都怀疑对方存在不可捉摸的深谋远虑。因此,并购后首先应建立一种基于共同价值之上的企业文化,作为企业职工共同遵循的目标、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的组合。在这样公认的企业文化背景下,才能得以有效沟通,公司才能得到有效的治理,企业内部的交易费用才能得到有效地降低。企业竞争力也会进一步获得提高。

(四)以增强自主开发能力作为对外合作的条件,实施独立自主开发战略外资公司的垄断优势不仅在资金,更重要的是在技术。在缺乏产权控制的条件下,外资公司主要借助于东道国对其所形成的技术、生产,特别是开发上完全依赖,来控制东道国的产业及市场。因此,以中资为主的企业则应当学习与“拿来”并重,加大研发投入,逐步构建完整的研发体系。同时应根据不同的产品要求及设计环节,采取委托、合作、自主相结合的研发方式,以达到节约成本和提高技术双重目的。在对外的合资谈判当,不应该弃自主设计权、自主开发,要求外方不仅的要移制造技术,而且的还要转移开发的技术;要求与外方联合的开发、联合的设计;要求在建立的合资企业同时还要建立汽车研究的开发中心:要求双方去共创新的商标,甚至是沿用我国企业原的商标等等。

我国汽车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可以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考察。定量指标(R&D投入强度)该指标是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表5-1反映了我国汽车工业主要年份的研发投入强度。

表5—1汽车工业主要年份研发投入强度

销售收入(亿元) R&D投入强度(%) 年份研究开发经费支

出(亿元)

2005 120.74 9221.3 1.36

2006 151.6 11002.1 1.75

2007 147.3 11560.4 1.52

2008 160.7 12863.7 1.23

2009 185.6 13562.3 1.32

2010 213.2 15238.7 1.46 注:资料来源于汽车工业年鉴

从表5—1上可以看出来,我国的汽车工业研发和投入的强度一直是比较低的,在1-2%间;而根据世界的经济报告,国外的汽车整车生产企业研发各投入的强度一般是在3-5%左右。因此整个的汽车行业研发和投入的强度与国外相比的话还相差的甚远。从R&D的投入绝对量上看,我国的汽车生产企业R&D费用更是少得的可怜。2010年福特、丰田和通用公司的R&D投入就分别已达到78.3亿美元、74.1亿美元和68.7亿美元。而我国在2010年所有的汽车企业研发和投资的经费也只达到了82.4亿元人民币,研究的开发与经费的投入是明显不足的[19]。所以我国要通过并购的渠道来提高汽车的技术创新能力

六、外资在我国汽车产业并购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从外资在我国汽车业外资并购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的并购活动将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并购对象仍将集中在轿车领域但会逐渐有整车向零部件供应商转变针对国内汽车市场需求状况,中外汽车企业的合作项目基本集中在市场开发潜力相对大中型客车、微型车和较大的轿车生产的领域。其中的,尤其以从事轿车生产合资的企业最多,其次的则是微型车于客车。但是由于在产业的布局方面,国内的整车领域布局基本的完成,原先以整车生产企业为主的并购将转移到零部件供应商,横向联合与纵向并购均会逐步出现。首先,从国际汽车巨头的战略安排来看,零部件供应商与整车制造企业的布局仍有进一步整合的空间。国际巨头“6+3”的零部件采购平台一般分为两类:一是由相对固定的客户供货并达成几乎如影随形的合作关系,如福特的主要零部件供应商伟世通,在福特进入中国之后很快跟进,目前在福特的主要根据地重庆和江西等地收购了至少5家零部件生产企业,以满足长安福特、江铃汽车等整车制造商的零部件需求[20]。二是采用产业并购的方式将零部件供应商收归旗下,从而降低交易成本。

(二)并购将主要在资本市场上完成

根据《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文件的要求,目前的汽车制造业外资所占的股比例还是不得超过50%,但是随着外国投资者逐步的获得国民待遇,外资是通过控股国内的汽车企业甚至于是设立了独资企业就可以充分的利用国内劳动力资源与,相关政策和法律的规范进一步的出台将更大量吸引国外一些汽车产业的资本进入我国内,外资的进入将主要的以资产并购或股权并购的形式出现。随着资本市场逐渐的成熟,大型的企业集团以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需求也将不断的加强[21]。可以预见是,资本市场将会成为国内汽车业并购的主战场,特别是随着企业合资在国内的证券市场上市政策一旦的突破,汽车的零部件及整车公司会产生一批上市公司。

(三)并购日趋复杂,难以迅速大规模展开

从目前的形式上来看,丰田、大众、通用等与国内的三大集团联手并购已经是基本完成了,进一步的工作是产品的推广与开发了,而本田、戴一克、雷诺一日产、宝马和福特还有着大量并购的工作要去做,在国内这三大集团并购己经基本完成的情况之下,一部分的外资巨头与国内的第二军团为主导的二次并购的浪潮将是成为未来的并购市场主旋律。但于以前不同的是,国际巨头和第二军团的合作将会更加的复杂,这是由于世界汽车巨头在我国的汽车业的外资并购对象,主要的是集中了业绩优秀,质地较好成长型的企业中,而第二军团所分布的却较广而且规模一般的还都比的较小,这难以很快的成为并购主力。另外的第二军团如果要想成为并购的主力,是必须通过横的向联合方向逐步去实现自我的壮大,但是目前各地都把汽车业作为了当地支柱的产业而且还采取了一系列保护的措施,使的第二军团之间很难的展开大横向的联合。所有这些将成为并购浪潮中难

以迅速大规模展开主要的原因。

(四)外资并购活动在中国的前景一WTO的影响

下面是以体表的形式来分析中国外资并购的前景(见图表6—1)

.放宽外资比例限制

.减少或消除关税与贸易壁垒

.减少金融、流通等行业外商投资的地域和客户限制

.以法律形式保障并购双方的权利义条

结语 在应对世贸组织规则下的国际并购行为时,中国的优势企业要从企业自身出发,不能贪大,也不可裹足不前,须依自身的能力、势力范围行事,明确“以我为主、寻求互补”的应对战略基点,积极主动的开展国内的并购重组,建立战略联盟,重新整合企业资源,逐步扩大企业外延以壮大规模,抢夺竞争的战略点。如此可以构成外资公司进入中国相关行业的屏障,提高外资公司的并购成本。同时国内企业还应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培养,提高创新能力,发展核心竟争能力。在学习和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构筑自身的全球战略,走出国门,在发展中国家利用我们的强势,在发达国家捕捉他们的弱势,积极并购,双向竞争,才能真正抵御外资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带来的并购压力,在全球市场上谋的自己的一席之地。

.食品与饮料 .消费品 .电子 .通信 .汽车 .航空 .金融 .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扩大范围拓宽 .直接投资中外商并购活动和参与国内企业重组机会增加 .外资合资转独资,战略整合加快,并能将并购目标指向原来受限的优势源(如上市司) .增强市场竟争 .增加中国市场对外国公司的吸引力 图6一1外资并购活动在中国的前景一WTO 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振彪.假0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对策研究,机械出版社,2002年

[2]桑百川.国际资本流动:新趋势与对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3.1

[3]许崇正.中国企业并购与资本市场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4]刘升福等:“企业外资并购的表现特征、动因与经济学解释”,《科技

管理研究》,2003

[5]陈弘、岳才保:“外资汽车企业进入中国证券市场的策略分析”,《科

技进步与对策》,2003(10)

[6]赵英:“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与对策”,《中国工业经济》,2003(4)

[7]孙敬水等:“外资公司并购我国企业的八大障碍”,《经济问题探索》,

2004(l)

汽车后市场现状分析

汽车后市场现状分析 所谓汽车后市场是指汽车销售以后,围绕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服务,它涵盖了消费者买车后所需要的一切服务。 一、何为汽车后市场? 所谓汽车后市场是指汽车销售以后,围绕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服务,它涵盖了消费者买车后所需要的一切服务。也就是说,汽车从售出到报废的过程中,围绕汽车售后使用环节中各种后继需要和服务而产生的一系列交易活动的总称。这是近年来比较权威的解释。笔者认为从发展角度看,这样解释是不全面的。举例来说,汽保行业、汽车IT行业在汽车销售之前就必须到位。当汽车4S经销商还没有进行汽车销售时就要将汽车维修厂建好,相应的汽保设备、电脑及软件都要安装到位,并经过汽车生产厂家的验收才可以进行新车的销售。从这个角度来讲,汽车后市场的很多项目及内容在新车销售之前就已经开始运作或必须运作完成。另外,随着汽车文化产业的发展,汽车后市场服务的对象有很多是不曾拥有汽车的广大群众或目标客户。而且汽车后市场的服务将有一部分是不发生交易就可以完成的。同时,这些服务也是不以赢利为目的的。所以笔者认为,准确的汽车后市场解释(定义)应是:在汽车销售前后,一切围绕汽车、汽车使用者以及相应的社会公民所产生的服务行为总称为汽车后市场。

20世纪30年代初,汽车美容、养护业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开始起步,汽车后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的复苏使汽车工业飞速发展。同时,也使汽车美容、养护业日益壮大,汽车已经不再采用“大拆大卸”的维修方式,而是采用以维护为主,视情维修的方式,推行免拆维护。汽车后市场逐渐走向成熟。汽车美容、养护业在我国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轿车拥有量特别是私家车拥有量的增加,汽车美容、养护业开始被有车族所熟知,“七分养,三分修”,以养代修的爱车新理念逐步被广大有车族所接受。发展至今,我国的汽车后市场已初具规模,从业人员达240万人,年维修产值300亿元。但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汽车后市场总体水平依然落后,停留在汽车后市场的初级阶段。2002年以来,伴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相关政策的调整与完善,以及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汽车后市场发展迅猛,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但是,随着国内汽车后市场的成熟,国外汽车后市场的行业巨头也都纷纷进入中国,美国“胜牌”、日本“黄帽子”等国际大品牌都已相继举旗进入,其他的一些国际大品牌也在跃跃欲试。相信不久,我国的汽车后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 二、汽车后市场的分类 汽车后市场最早的分类是以汽车整车销售的前、后顺序进行分类的。一是汽保行业;二是汽车维修及配件行业;三是汽车精品、用品、美容、快修及改装行业;四是二手车及汽车租赁行业。进入21世纪,

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的现状、竞争力及问题分析

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的现状、竞争力 及问题分析 一、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的现状 (一)主要数据。以下为1991年以来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及所有汽车产品的出口金额统计(见下表)。不难看出,近15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持续增长,入世以来增长尤为迅速,每年增速都在30%左右。同时,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在全部汽车产品出口中所占的比例也逐年上升,2005年已达80%以上,是我国汽车产品出口的绝对主力。(二)出口方向以及产品类型。从出口方向上来看,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汽车生产大国是我国汽车零部件的主要出口国。与此同时,对中东、南美、非洲等一些新兴市场的开拓也取得了成效。在国外建厂、收购国外企业的现象也已经出现,如万向钱潮收购美国公司(主要供应万向节)。在出口产品种类方面,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中低技术含量产品为主,底座、保险杠、线束、玻璃、刹车片、离合器、散热气、消声器、万向节这些具有传统比较优势的产品出口占据了很高的比例。高技术含量的零部件出口也有一定的发展,但绝大部分的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际大型零部件生产商手中。(三)目前我国汽车出口主要有以下四条渠道第一条渠道是随着整车出口,即依附于整车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以一汽解放为例,我方主要是出口到越南等一些东南亚国家,外方通常是先选中整车企业的车型,然后才会到发动

机厂进行考察,最后一起出口。这是目前国内产品出口用得比较多的办法。第二条渠道是外方直接来华采购,即通过跨国汽车公司的全球采购体系进入国际市场。目前,全球的汽车整车企业都在不断降低零部件的自制率,而实行全球采购的策略,跨国公司的全球采购率多数都超过了50%。第三条渠道是生产企业直接对外销售。通过在外国市场上做二级供应商,直接将产品出口国外,保证企业出口的持续增长。第四条渠道是依靠外贸公司。专业外贸公司长期从事进出口业务,熟悉产品和市场,有固定的销售渠道,而且能够及时掌握国际市场的动态,同时其组织货源渠道也很畅通,所以很有优势。 二、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的主要竞争力 (一)成本优势1.低劳动力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对于汽车零部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形成非常重要,日本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当年日本发展汽车产业,并能在国际市场上与欧美抗衡,靠的主要就是低劳动力成本优势,但随着日本工资的大幅上涨,低成本优势很快消失,只好将很大一部分汽车产业链转移到成本较低的国家和地区。与之相比,我国劳动力储备充足,长期供大于求,因而将能持续提供低成本的劳动力。同时我国不仅拥有低成本的劳动力,还拥有庞大的熟练技术人员队伍。我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使我国在劳动力密集型部件产品上竞争优势非常明显。底座、保险杠、线束、玻璃、刹车片、离合器、散热气、消声器、万向节等产品,国内价格往往比国际价格低大约20%。可以说,劳动力优势是我国目前汽车零部件出口的最大竞争力优势。2.土地成本优势。我国正处于工业发展中期阶段,土地价格与

2020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0年xx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 汽车产业正在“磁吸”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前有互联网,后有房地产,众多行业都把造车当作新突破口。作为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家电业在打败日韩品牌后曾经一度冲击造车,却纷纷铩羽而归。此次再度厉兵秣马,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家电业拥有的强大制造实力和研发水平能否成为其成功突围的利器,值得业界关注。 1、家电业再度冲浪“造车” 2003年前后,中国家电业曾涌起过一股狂热的造车“冲动”,当时春兰、美的、奥克斯、波导、夏新、小鸭等一大批家电企业进入汽车业。不过,由于低估了造车的难度,加上汽车业的游戏规则和家电业有着巨大的差别,家电厂商造车遭遇寒流。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家电企业一度熄灭了的汽车梦,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产业大潮下重新涌现。 ——家电业再度“上车” 一起价值7.4亿元的收购,引发了业界对美的再度跨界“造车”的猜想。 近日,美的发布了《关于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称,公司拟通过下属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暖通”)以协议方式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康新能”)的控股权,收购总价为 7.4亿元。本次收购完成后,美的暖通将拥有合康新能23.73%的表决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美的集团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间接控股股东,而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实际控制人。 对于这起收购,美的表示,“合康新能的核心业务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高、低压变频器有助于加速美的大型中央空调的变频化进程,提升对传统定频产品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合康新能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业务方面的业务布局增加了美的集团业务的多元性,也为美的集团在新业务、新模式的拓展上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基础。”

2019中国汽车发展现状分析

2019中国汽车发展现状分析 1、2019年H1中国汽车产销量均超1200万辆 自2018年5月起,车辆销售迎来了28年来首次下滑。而中国车市持续陷入了持续12个月的低迷状态,乘用车市场历月销量与往年相比持续下滑。今年六月,我国乘用车市场销量迎来了增长,而商用车却在继续下降。 近日,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6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89.5万辆和205.6万辆,比上月环比增长2.5%和7.5%,比上年同比下降17.3%和9.6%。其中,乘用车产销的环比增速高于全行业。 累计方面,2019年1-6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213.2万辆和1232.3万辆,产销量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3.7%和12.4%,产量降幅比1-5月扩大0.7个百分点,销量降幅收窄0.6个百分点。 据了解,此次汽车市场的止跌回暖,正好恰逢国五与国六切换季(6月份尾气排放标准升级),自6月初开始的厂家协同经销商开展大规模的有针对性的促销,利用一切渠道最终实现国六的“硬着陆”,从而激发了乘用车市场零售由负转正,这为6月份汽车销售的增长做了很大贡献。 然而,近六个月部分国产自主企业的汽车销量同比增长,有的甚至同比大幅暴增。6月奇瑞汽车销售46496辆,同比增长6.8%;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7253辆,同比增长14.2%。除此之外,一汽红旗在6月的销量成绩极为抢眼,突破8000辆,同比增幅167%,一举刷新

历史纪录,实现连续16个月同比增长。 此外,我国部分省市正值国六标准刚刚实施,部分车企也已经升级改款,而另一部分还没有符合国六标准的车型也将在改款来临前失去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而消费者也可能在目前的阶段出现持币观望的态度,因此,如果在这之后没有新利好政策出台的话,7月汽车市场上的销量可能会迎来断崖式的下滑也未可知。 据业内人士表示,国内整体汽车市场并没有发生本质性销售增幅变化,“跌跌不休”的车市只是被全行业大力度清理库存而被按下了暂停键,但本已步履维艰的经销商感受到的并非如释重负而是雪上加霜,行业翘首期盼的车市回暖还遥遥无期。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预测:今年的汽车销售或将负增长。

汽车配件行业现况分析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汽车配件的概念 (2) 第二章我国汽车零配件行业现状分析 (3) 一、三大车系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 (3) (一)美系列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 (3) (二)欧洲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 (3) (三)日韩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 (3) 二、我国本土汽车零配件行业发展现状 (4) 三、我国零配件的结构规模分布与特点 (4) 四、零配件的出口和进口状况 (5) 五、面临的竞争组织格局 (5) (一)营销渠道分析 (5) (二)部分细分产品的竞争分析 (6) (三)地区间竞争状况分析 (6) 第三章我国汽车零配件行业存在的问题 (7) 一、汽车零配件业整合迫在眉睫 (7) 二、在汽车零配件行业面前的难题 (7) 第四章我国的零配件行业的发展策略 (9) 一、我国零配件的发展策略 (9) 二、汽车零配件业发展的可选模式 (10) (一)合资模式 (10) (二)战略联盟模式 (11) (三)系统公司模式 (11) 第五章总结及展望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汽车配件行业现况分析 摘要 汽车零配件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伴随着汽车产业新的变化,世界汽车零配件产业也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中国汽车零配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和汽车整车行业组成的汽车行业是机械行业中第一大产业。因此,对于我国汽车零配件行业进行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首先,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汽车消费特别是轿车消费日益大众化,作为汽车整车制造业的配套产业,汽车零配件及配件行业也飞速发展起来。今后,汽车零配件及配件行业将迎来一个发展的新时期 关键词:汽车配件发展状况发展

南宁公交车车身广告市场调查简报 (1)

南宁公交车车身广告市场调查简报 (1)

南宁公交车体广告市场分析简报 公交车是大众市民工作、交通的出行工具,更是一种实力和效用保证的媒体。它分为身体广告,车内广告两部分。其中车体广告是直观的可移动性的,面积 是公车广告内最大,然而活动性质最大大,受众的面更为广,不仅只是坐在公 车内的市民在等候公车时关注,同时也会被行人,其余交通工具驾驶者所关注到,它有着与目标消费者之间广泛、高频次、低成本的接触的优势。现就南宁 公交车体广告做简要的分析,仅供参考。 一、公交车体广告的优势 公交广告因其流动性大、接触人员多、广告形式灵活醒目而成为很有影响力的区域性宣传媒介。它具有几大优势: 1、信息的强制接触 公交车为日常交通工具之一,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信息会无形映入群众眼里。 2、针对性强 公交媒体广告能有效针对产品的目标消费群体选择最适合的地点进行发布,从而直接击中目标消费者。 3、流动性强 公交广告作为流动的视觉广告媒体,在市内各大城区及周边地区的主要干道上往返穿梭,线路较长,有突出反复诉求的效果,可增加广告受众的数量和接触频率。 4、不可抗拒的视觉冲击力 公交广告画面面积比较大:左侧:2.1M×1.5M 尾部:1.88M ×2.1M,画面亮丽精致,图文并茂,制作精美,创意新奇,

具有强劲的视觉冲击力,极富感召力,使人过目难忘,对品牌形象的综合宣传效果很好,可以充分展现公司的实力和气势。 5、到达率高、覆盖面广 公交媒体是一种非常贴近目标消费群体的媒体,公交车每天行驶在路上的时间有13小时,因此公交广告的诉求具有长时的特点,这样能使受众更多、反复地接触到广告;公交广告覆盖整个城区及周边各镇街,是任何媒体无法与之相比的,受众面更广泛,能使信息直观地、清晰地传播与延伸。 6、直观性及可信度高 车身广告制作周期短、能迅速直观地表现自我、展示产品、拓展市场,让信息简单、快速明确地传递;公交车与市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广告传播渠道畅通,认可度高,宣传效果自然好 7、价格相对其他媒体,性价比高 车身广告的费用按月计算,一般以十辆起订,按周期发行。以下是其中一家广告公司的车身广告的刊例价可作参考。行内价格与这价格相差不大,最低折扣可达7折。若合作商合同期满,广告商还没找到适合的下一个合作商,广告还会长期刊在车上不做更换。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一、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分析 近几年,随着汽车行业的火爆发展,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保持迅速增长, 2010年收益为1.644万亿人民币,成为全球零部件行业盈利水平最高的国家。但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达到全球最高的盈利水平,并不意味着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拥有了更多的专利和核心技术,其实除了规模以外,汽车零部件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据了解,德国、美国、日本之所以能够成为汽车强国,除拥有一批强大的整车厂商外,还在于其背后“矗立”着一批强大的零部件公司:德国大众背后有博世、西门子,日本丰田、本田背后有电装和爱信,美国通用背后有德尔福、伟世通等,韩国则是靠摩比斯支撑。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增速较快,但由于产业技术含量不高,并受国外厂商的挤压,深陷“内忧外患”之中,已成为制约中国汽车产业做大做强的主要“短板”之一。 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转变之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国和汽车消费市场,未来五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汽车产业与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如何利用全球科技成果和智力资源,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克服困难,突出重围,中国零部件产业任重道远。

1、零部件被外资垄断,核心技术缺失,成中国汽车产业软肋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能够支撑起年产1800万辆汽车生产配套的规模和满足商用车、中高档乘用车80%以上零部件本土化的配套要求。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在高端技术领域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并未随着中国汽车工业规模的持续增长而持续缩小,反而有扩张的趋势。 2011年9月7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商务部机电司司长张骥在会上披露:“近六年来,与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持续增长的情况相反,汽车产品贸易的逆差不降反升,2010年255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整车逆差240亿美元,零部件产品逆差15亿美元。”产品出口和进口的比价差距更是惊人,比如里程表,进口价格相当于出口价格的41.3倍;再比如车辆坐具,皮革和再生皮革,进口部件相当于出口部件的26倍;车辆用的速度计,进口是出口的16.5倍。由此可以看出中外零部件企业的差距。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主要产品仍处于供应链的低端,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被外资企业垄断,零部件出口技术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缺乏品牌效应,极大的制约了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与自主研发。由于核心技术的缺失,发动机、变速箱以及底盘技术在内的汽车产业三大关键零部件技术中,我们几乎全面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很多高附加值的关键零部件几乎全靠进口来维持,变速箱、发动机、底盘等关键零部件的进口高达60%。国内高端零部件产品,基本被外资垄断了,目前全中国

2018年汽车车灯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8年汽车车灯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投资摘要 关键结论与投资建议 1)车灯是细分零部件行业里面最优质的赛道。 2)2018年是LED前大灯在中低端车型中全面渗透的元年。 3)前大灯LED化是车灯行业确定性趋势,未来趋势在于激光大灯。 4)推荐零部件细分最优质赛道的自主龙头企业:星宇股份、华域汽车。 核心假设或逻辑 我们坚持认为车灯行业是汽车零部件中较为优质的细分板块,主要逻辑在于以下三点: 第一,起点高-单车价值量高 汽车零部件中超过车灯单车价值量的部件只有动力总成(发动机变速箱6000-10000均价)和座椅总成(2000均价),车灯总成(1600左右),车机系统(1500左右),轮胎(1000左右),玻璃(600左右)。以60%卤素、30%氙气、10%LED假设下,单车全套车灯的价值量大约在1600元左右,对应国内现有的前装空间在500亿左右。 第二,弹性大-技术升级带来的价值量大幅提升 车灯是汽车车身上重要的外观件,车灯的形态和设计对汽车消费者有重大影响,在汽车电子化、个性化的趋势当中,车灯在整车中的成本占比也越来越高。以前大灯为例:“卤素-氙气-LED-激光-”的技术路径下,单只大灯的均价大致从:“200元-400元-1000元-1万元以上-”,价值量持续快速提升。 第三,持续长-空间广,产品持续升级 车灯目前经历了从卤素-氙气-LED的产品升级,未来更智能的矩阵式ADB大灯、激光大灯是发展方向,升级过程中,单车价值量持续提升(大灯LED化过程,全套车灯从1600元到3000元)。汽车车灯在前照大灯、后尾灯、氛围灯等各领域,均存在较大的技术升级空间,光、电等前沿领域在汽车车灯上的应用相对具备较大的空间。 总结而言,能和车灯的单车价值量相匹敌的其余零部件细分行业中比较的话,1)车灯比动力总成更通用(不会在新能源趋势下萎缩);2)车灯比座椅、轮胎总成有更强更确定性的升级趋势(座椅和轮胎相对产品形态和价值量稳定)。我们认为,车灯是细分零部件行业里面最优质的赛道。 股价变化的催化因素 第一,激光大灯/OLED的量产进度。 第二,主流光源企业的成本下降速度。 核心假设或逻辑的主要风险 第一,LED车灯降价风险。 第二,激光大灯的稳定性问题。

IBM汽车零配件供应行业分析报告

IBM汽车零配件供应行业分析报告 在标准企业规划和交易系统要求金融、客户服务、人力资源、订单治理和库存治理以外,汽车供应商还需要支持仓储治理、电子商务(EDI和internet)和供应链决策支持(需求和供应规划、运输打算和物理分配战略)的系统支持。 高效的物资流程需要先进的技术和高度集成的业务伙伴关系,过去关于最积极的公司来说也需要数年才能实现。随着技术变得越来越不昂贵及更容易实现,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将会开始实现这种解决方案。 同时,具有生存和增长战略的中小型企业正在实现、同时会连续实现差不多储治理、库存打算系统和运输打算系统。这些系统在过去两年内变得越来越丰富、实现更简单同时没有那么昂贵。 汽车供应商的信息系统需要具有以下大多数(假如不是全部的话)特点: 普及运算 移动商务一直用于:接收、库存检查和运输治理、雇员和库存治理:用手持设备治理雇员打算和商店工作订单和跟踪库存。现场人员使用手持设备进行订单跟踪、物资跟踪、记账。普及运算使得通过将会在新的汽车环境中无处不在的各式移动设备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访问信息成为可能。移动感应(Mobile sensing)技术将推动在安全性和私密法律承诺的情形下,从基于位置的服务转向基于状况的服务。 UPC条形码扫描 UPC表示通用产品编码(Universal Product Code)。UPC源于一家名为Uniform Code Council (UCC)的公司。制造商向UCC申请以获准进入UPC系统。制造商为这项特权支付年费。相应地,UCC向制造商颁发一个6位数的制造商标识码并提供一个如何使用它的指导。能够在任何标准12位UPC编码中看到制造商标识。 打印在包装上的UPC符号有两部分:机器可读的条形码。人类可读的12位UPC编码。 制造商标识码是UPC编码中的前六位数。之后的五位数是物资码。制造商要雇用一名UPC和谐员,负责为产品指定物资码、保证同一个码只用于一个产品、当产品退出生产线时收回代码等。一样,对制造商所销售的每一样物资,以及每一种包装尺寸和物资的每一次重新包装,都需要不同的代码。 无线电频率(RF)系统

汽车零部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资料-共10页

第一章汽车零部件市场的现状....................................................................... 1.1 汽车零部件市场面临的形势............................................................. I 1.2 汽车零部件市场存在的问题............................................................. I 第二章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趋势................................................................ II 第三章汽车零部件的制造方法................................................................... III 3.1 铸造工艺.......................................................................................... III 3.1.1 金属型铸造........................................................................... I V 3.1.2 压力铸造............................................................................... I V 3.1.3 低压铸造................................................................................ V 3.1.4 离心铸造................................................................................ V 3.1.5 熔模铸造................................................................................ V 3.2 锻造工艺........................................................................................... V 3.2.1 自由锻与模锻(含胎膜锻)................................................ V 3.2.2 锻造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V I 3.3 焊接工艺.......................................................................................... V I 3.4 冲压工艺........................................................................................ VII 3.5粉末冶金工艺................................................................................. VII 第四章中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目标............................................................ VIII

我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行业分析报告

我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行业分析报告

摘要 汽车零部件及配件行业是汽车工业进展的基础,其上游行业要紧是钢材、有色金属、橡胶、石油、布料及其他材料行业,下游行业要紧是整车装配行业和修理服务行业。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进展状况要紧取决于下游整车市场和服务修理市场的进展,近5年来,随着整车消费市场和售后服务市场的迅猛进展,我国的汽车零部件行业进展迅速,且进展趋势良好,不断转型升级,向专业化方向转变。 2016年全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全年我国累计生产汽车2372.29万辆,同比增长7.3%,销售汽车2349.19万辆,同比增长6.9%,产销量保持世界第一。我国庞大的整车消费市场和汽车保有量的大幅提升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进入中国。2016年,政府出台一系列与汽车零部件相关的政策,例如新《消费者权益法的实施》这些政策给汽车零部件行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2016年是堪称是汽车零部件企业并购年,其中中国企业占了重要地位。零部件投资日趋多元化,产销量和进出口稳步上升,行业经营规模逐步扩大。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要紧集中在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东三省和西南重庆等地。其中,吉林省、上海市、山东省、广东省和北京市占据重要地位。整个行业出现快速增长趋势,部分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实力大幅提升,显现了一些在细分市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 依照2017年3月底公布上市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年报来看,2016年我国93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累计实现总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达11023.5和690.93亿元,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比例为 3.49%。汽车零部件行业上市公司总市值达11811.54亿元。 随着零部件上游和下游行业的共同稳步进展,估量201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容量进一步扩大,汽车零部件市场结构将发生变化;汽车零部件向核心化、高科技化方向进展;同时纯牌零部件供应将收紧,品牌零件崛起。 针对2017年汽车零部件行业进展趋势,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总体信贷原则是“围绕行业进展方向,适度介入,择优支持”。依照行业进展趋势,对汽车零部件行业信贷适度介入,对运行情形较好、有进展潜力的产品重点支持,对优质企业客户重点支持,回避高风险领域。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外的汽车企业陆续进入中国市场,我国汽车企业的发展经历了建设、成长、高速发展三个阶段,就现阶段来说,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势头良好,与汽车相关的行业尤其是4S店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各大车企掀起扩张网点的热潮并没有因为原料价格和油价攀升等因素而降低。一场关于汽车行业的讨论日趋白热化。 关键词:汽车行业,发展历程,销售模式,制约瓶颈,前景展望 我国汽车企业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已经形成了以大型骨干企业集团为主的各种车型生产基地。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已被广泛确认。以独立自主为基础,以发展轿车工业为重点,以大集体为主体,逐部促进联合重组,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规模经济;同时以我为主,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联合开发,建立起自主发展的中国汽车企业体系已为时不远了。 一、回顾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1、初创阶段(1953年~1978年) 1953年7月,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始在长春市兴建,毛泽东主席亲自为该厂题写“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1956年10月起开始大批生产载重量为4t的解放CA10系列货车,从而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1958年该厂又试制出我国第一辆轿车,毛泽东主席乘坐后表示赞赏,并勉励一汽人继续为我国汽车工业做出贡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汽的批量生产和其他一些汽车厂的相继投产仍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对其产品品种和数量的需求,汽车企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于是国家决定在内地再新建一批汽车工业骨干企业。1968年在湖北省十堰市开始动工兴建我国规模最大的第二期制造厂,随后又建成了生产重型汽车的四川汽车制造厂和陕西汽车制造厂。这三大汽车基地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已具备了独立开发载货汽车产品及主要依靠自己力量设计和装备大中型载货汽车厂的能力。据统计:1966-1980年,我国汽车总投资51亿元,15年中产量由年产5.6万辆增加到22万辆,产值由20.1亿元增加到88.4亿元。 2、成长阶段(1979年~1993年)

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汽车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论文

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汽车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论文

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分析 中国汽车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全球性金融风暴的影响进一步向实体经济扩散,对国内经济发展主要产生四个方面的影响:外资投资减少、国内投资者信心降低、出口贸易受阻及国内消费者信心不足,特别对后者影响深远。在这样的全球积极萧条大环境下,国家颁布了: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为我国汽车工业创造了较好的发展环境。接下来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汽车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现状 一.消费者需求 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最根本的是收入水平的影响,根据马斯洛的需要五个层次理论,只有人们在获得较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才会产生较高层次需要满足的欲望。尽管我国经济长期保持了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但对我国消费者而言,按大部分人的收入水平还是买不起轿车的,就算是买得起轿车也用不起。且由于竞争激烈,车市行情不稳定,降价趋势明显,导致消费者持续保持观望态度,持币待购心理增强,纷纷延缓购车计划。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得我国有相当多的消费者要买车只能是想想而已,购车欲望并不会很强烈。 另一方面,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还受到消费观念的影响。国内部分汽车消费者还存在落后的消费观念:一是把消费汽车放在身份的位置上,把消费汽车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二是把消费汽车看成是“超前消费”或是一种“时尚”。这种观念并没有考虑他们出自何种目的买车,当中从众心理起着较大的作用。就是由于这些落后的消费观念,导致有部分消费者有较强的消费汽车的欲望,尽管他们还没有足够的钱买车。 目前城市家庭购买汽车的价格档次比例最大的是10~13万元这一档车,其次是10~20万元的这一档次。除了买车的款项,还要考虑到油价、汽车维修保养、保险、各项税费等支出。依照目前我国居民已有的收入水平,如果要购

商业计划书(南宁)

XX汽车维修连锁 商业计划书第一章执行摘要

一、项目背景 随着中国私人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汽车服务市场的发展空间将日益扩大。目前中国市场汽车服务业的发展尚处于走起步阶段,但城市有车族群对汽车服务的需求将持续旺盛。消费追求与市场供应间仍存在巨大的运作空间。 二、项目概况 在汽车美容、维修行业,以全面、贴心的服务,先进的维修技术,服务于本行业、本城市,建立一家以汽车快修为主营业务,兼营汽车维修、汽车美容装饰、汽车零配件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汽车服务企业,并向其他区域拓展。 三、项目竞争优势 XX是拥有自主品牌的汽车维修一站式连锁企业,拥有一套完整的连锁服务运营体系,可帮助加盟企业快速复制,盈利。 目前南宁还没有一家大型规范大型的一站式服务企业,市场空间很大。 第二章项目介绍 一、项目名称 XX汽车维修连锁加盟店 二、项目承办单位 江西省XX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三、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广西南宁 四、初点估计的项目回收期 2.5年 第三章市场分析 第一节汽车维修市场分析

1、汽车维修市场国内现状及趋势 2014年国内汽车保有量将近1.4亿,就2013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达到1.37亿辆,从2400万辆增长到1.37亿辆,近十年汽车年均增加1100多万辆,是2003年汽车数量的5.7倍,占全部机动车比率达到54.9%,比十年前提高了29.9%。 截止到2013年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3741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058万辆),比2012年末增长13.7%,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0892万辆,增长17.0%。民用轿车保有量7126万辆,增长19.0%,其中私人轿车6410万辆,增长20.8%。 汽车“后市场”经济的崛起让淘金者看到了巨大商机。其涵盖汽车维修、保养、装修、美容、清洗、年检、后续保险、防盗、安全、二手车交易等多个领域。据央视调查:目前我国很多高档私家车主有汽车美容需求;70%的私家车主愿意安装防盗报警设备……罗兰贝格公司的一份报告指出,2010年,中国的汽车售后服务市场规模将达1900亿元。 随着中国私人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汽车服务市场的发展空间将日益扩大。目前中

汽车行业市场人才现状及需求分析DOC

汽车行业市场人才现状及需求分析 2010年是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历史上重要的一年,也是历史性的一年,目前,我国的汽车市场发展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也是世界汽车行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的汽车市场发展大有前途,已经成为与股市、房市并列的支持中国经济的重要市场,也是目前三大支柱中发展最好的市场。中国的汽车营销市场已经进入多种营销业态并存的时代,汽车制造、汽车营销、汽车售后市场都要有新的发展和变化,其中急需营销技能型人才,并已经形成业内的共识。 一、国内汽车营销市场2010年变化发展趋势 (一)、国内汽车销售市场基本情况分析 汽车销售市场综合分析: 1、仅按全年汽车产销1500万辆目标,月平均产销应维持在125万辆水平(6月份产销分别为:129.42万辆和113.20万辆),6月份汽车销售首次已经低于月平均水平。 2、7月份全国汽车产销首次双双低于月平均水平,而且7月份销售低于月平均水平16%,下降幅度很大,而且进入8月份汽车销售市场依然在下滑,何以完成1700-1800万辆产销目标? 3、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种情况,7月1日起国家正式实施了3000元节能汽车补贴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有着巨大的影响,汽车销售还如此

状况,设想一下如果没有此项刺激性政策,汽车销售肯定低于月销售汽车100万辆! 4、7月份在产量大幅缩减的状态下,产销相抵仍然出现了18万辆的库存,进一步说明全国汽车销售市场处于快速下滑的状态。 5、同时出现的还有全国性的汽车降价促销和加大促销力度,豪华车、高端车、中端车、经济型车同时降价,促销力度也是09年以来少有的。 6、其他影响因素还有,如:高温天气、全国性水灾、旱灾等,对汽车消费均产生了较大影响。 (二)、国内汽车销售市场发展潜力分析: (1)、中国汽车市场消费的基本面仍然没有变 A、更新期,普及期分析:中国处于普及期 B、全国消费者第一次购车仍然在75%以上 C、千人汽车保有量(世界120台,中国仅为60台)。 (2)、机动车驾驶员数量保持高增长势头 数据显示,至2009年,中国汽车保有量突破8000万辆,已成为世界第二汽车大国。其中私家车突破13565万辆,私人汽车达到4624万辆,这4年以内的新车占到60%。

我国乘用车市场状况分析

我国乘用车市场状况分析 5月份乘用车销售点评 销售呈现平淡走势。5月份生产41.35万辆,销售39.36万辆,销售率逐月有所下滑,5月95.19%,4月96.96%、3月97.26%。销量较4月份减少7.48万辆,-15.97%。轿车、SUV和微型客车都为两位数负增长,MPV为零增长。本世纪6年来,5月车市均平淡,销售都低于4月份,今年没有脱离那个轨迹,长假阻碍应是缘故之一。 同比增长接着回落。不管是单月,依旧1~5月累计同比,增幅差不多上连续回落。就轿车增幅而言,1月93.77%、2月75.73%、3月43.25%、4月48.86%、5月34.25%;1~2月85.83%、1~3月66.97%、

1~4月61.27%、1~5月55.09%。这种回落没有出现大的起伏,讲明我国汽车市场需求的高增长处于平稳回落的态势。 价格连续小幅下降。5月份乘用车价格连续小幅下降走势,比4月份价格下降0.15%,降幅缩小0.3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4.38%。轿车价格连续4个月走低,近趋于稳定,环比与上月持平,比年初价格降幅已达1.25%;运动型乘用车价格受消费税调整因素阻碍,通过前期连续上涨后价格有所回落,环比由上月上涨0.22%转为下降0.95%,比今年年初和去年同期价格分不下降1.24%和4.37%;微型客车价格由降转升,环比上涨0.53%,但低于去年同期水平6.7个百分点。 新车开卖当月差不多热销。新车、改型车亮相不断,POLO劲情、劲取工厂下线,C301奔腾杭州展出,2.0L桑塔纳3000上市。5月进入中汽协会统计的新上市车型的销售,神龙公司凯旋1716辆、吉利金刚LG-1/1415辆、东南蓝瑟638辆、江铃陆风风尚153辆。新车开卖当月多数热销。

2019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汽车零部件行业基本概况分析: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取得良好发展成就 汽车零部件在通常情况下是指除汽车机架以外的所有零件和部件,其中,零件指不能拆分的单个组件;部件指实现某个动作(或:功能)的零件组合。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居民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汽车产销量整体扩大,新车配套对汽车零部件的需求增长。 同时,随着中国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提升,在汽车维修和汽车改装等后市场中对零部件的需求也逐步扩大,对零部件的各项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在近年来取得了良好发展成就。 汽车零部件行业产业链分析:覆盖范围广,产品种类多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上下游产业主要是指其相关的供应和需求产业。上游主要是汽车零部件的原材料的供应产业,而下游则是对汽车零部件有需求的产业,包括汽车前装市场和汽车后市场。 上游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影响主要在成本方面,原材料(包括钢材、铝材、塑料、橡胶等)的价格的变动直接关系到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制造成本。下游对汽车零部件的影响主要在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产品的更新换代日益加快,这就要

求汽车零部件行业加快技术创新,提供市场需求的产品;否则就会面临着供给需求脱节困境,造成结构失衡和产品积压。。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提供原材料的市场,包括钢铁、有色金属、电子元器件、塑料、橡胶、木材、玻璃、陶瓷、皮革等。其中,原材料需求量较大的有钢铁、有色金属、电子元器件、塑料、橡胶、玻璃。 政策推动:政策频频落地,助推行业健康成长 ——政策频发,行业要求逐步提高 由于每辆汽车需要的汽车零部件达到1万个左右,而这些零部件又涉及到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在技术标准、生产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国家对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还缺少统一的法律规范以及相关政策,关于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相关的政策主要分布于汽车产业的相关国家政策当中。 从整体来看,国家正在促进我国汽车行业调整升级,鼓励研发制造高质量、高技术水平的自主品牌汽车,对新能源汽车保持着较大的扶持力度。一系列汽车产业政策的发布,无疑对零部件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产业规划指引行业健康发展方向

中国汽车零配件分析总汇

汽车零部件产业分析报告 第一章中国汽车行业发展概述 自十一五以来,我国汽车产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1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1800万辆,其中生产量为1841.89万辆,同比增长0.8%,销售1850.51万辆,同比增长2.5%。2012年前四个月我国汽车产量为643.19万辆,销量为641.75万辆。 图1世界及中国历年汽车产量及中国所占份额 数据来源:根据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分析得出 图1是世界及中国历年汽车产量趋势图,从中可以看到世界近十几年来汽车产业不断发展,全球汽车总产量由2001年的5630万辆增长到2011年的8010万辆,2008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产量有所下降,但从2009年以后,恢复了增长趋势。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尤其迅猛,占全球产量的比例不断攀升,从2001年占全球4.1%的比例迅速增长为2011年的23.1%。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零部件产业在汽车制造业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汽车市场良好的产销状况是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原动力。

伴随着汽车行业的持续发展变化,像德尔福、博世、伟世通、电装、江森、李尔等世界知名零部件供应商正通过其全球合作关系和制造体系,进入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现在几乎都在中国建立了合资或独资企业。 第二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产业简述 第一节行业界定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是指指机动车辆及其车身的各种零配件的制造。经2003年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调整后,其国民经济行业类别代码为:C3725。主要包括: (1)汽车部件: 离合器总成、变速器总成、传动轴总成、分动器总成、前桥总成、后桥总成、中桥总成、差速器总成、主减速器总成、前后悬挂弹簧总成等; (2)汽车零件: 缓冲器(保险杠)、制动器、变速箱、车轴、车轮、减震器、散热器(水箱)、消声器、排气管、离合器、方向盘、转向柱及转向器等零件。 第二节生命周期 行业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初创阶段(也叫幼稚期)、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如图1所示。 图2行业生命周期图

汽车后市场行业现状分析与前景分析

汽车后市场发展战略分析 在我国,经过十年黄金时期的发展,汽车前端市场已逐渐成为不逊色欧美的较为成熟的市场。但是,相比于欧美国家伴随汽车市场发展起来的汽车后市场单元,我国在汽车后服务市场上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这一切源于我国汽车后市场行业障碍的阻挠以及后服务企业的薄弱。汽车后市场的薄弱也恰恰是所有有志于分享汽车后市场蛋糕企业的机会。在薄弱之时把握机会,发展自身实力,在市场成熟之际便形成行业壁垒,因而当前是HD集团不可不重视的黄金时期。然而,欲为HD集团在汽车后市场筹谋,不可忽视HD集团在汽车后市场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在本章,将会对汽车后市场环境进行分析,进而分析HD集团内部组织情况。最后,简要介绍HD集团产业链集聚情况以及欧美国家汽车后市场成熟模式,作为HD集团汽车后市场发展战略的规划。 1 HD集团汽车后市场外部环境分析 在前文理论回顾部分已经论述,战略规划前对于外部环境的分析最终着眼于总体环境分析、行业环境分析以及竞争对手分析三大方面。对于总体环境的分析是为了放眼威力,对行业分析的重点是在于了解影响企业在行业内盈利能力的条件和因素,而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是为了预测竞争对手的行动、反应与意图。在此,本节主要将外部环境分析分为总体环境分析、行业环境分析以及竞争对手分析。 1.1.汽车后市场总体环境分析 总体环境由企业外部的方方面面构成。虽然这些因素对于企业的影响各不相同,但是对于总体环境的认识的努力,必然会转化为企业对环境变化、趋势、机会和威胁的洞察。 政策因素。2014年是汽车后市场充满戏剧性的一年,就在这一年,汽车后市场实现了从无人问津的二级市场到资本趋之若鹜的投资风口的“逆袭之路”。造成这一切的根源始于由交通部牵头,十部委共同发布的《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和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这一步文件最核心的变化在于在原有的汽车后市场“原厂配件模式”之外,政策还允许并鼓励“同质配件模式”。这一变化意味着原有的汽车后市场竞争格局打破与市场力量的动荡。政策的反垄断将带来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产商利润分配格局的变化,原有的利益蛋糕被打破,后市场的盈利能力持续改善,汽车后市场将引来新一轮的洗牌。产业链利润再分配的行业背景下,一众汽车后市场上的企业与组织必将面对百舸争渡、千帆竞发的局面。除此之外,《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的修订版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实施;《汽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